2019最新高中生物 第5章第3节第1课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试题 新人教版必备1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o26co2+12小时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哦+2co2+精力(2)co二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二的产生情况。
(3)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乙醇)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实验装置: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1)酵母培养基的制备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 (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探测公司2一代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上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喷雾精华的生成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实验现象与分析(1)现象:甲、乙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装置乙中的b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装置甲中的a溶液不变色。
(2)分析:① 酵母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② 酵母在有氧条件下比在厌氧条件下释放更多更快的二氧化碳;③ 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精选课件ppt
8
5.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 的方式:
无氧呼吸
精选课件ppt
9
课堂练习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活酵母,
A 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C 加入水
精选课件ppt
D 加入葡萄糖和水 并不断搅拌
10
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疑惑?
精选课件ppt
条件
有氧 实验组
无氧 实验组
气球是 澄清石灰水是 重铬酸钾溶液是 否膨胀 否浑浊/哪个实 否变色
验组更浑浊
精选课件ppt
6
4.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有氧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无氧
大量 产生CO2
少量
重铬酸钾变
灰绿色
无氧
产生酒精
精选课件ppt
7
科学探究步骤
发现现象,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 得出结论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精选课件ppt
1
精选课件ppt
2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气球为什么会鼓 起来?
2.气球里的气体可 能是什么?
3.有没有可能产生 其他的物质?
4.是在有氧还是无 氧条件下产生的?
精选课件ppt
11
精选课件ppt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
2.设计实验
利用提供的材料,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及
连接装置。
精选课件ppt
4
实验步骤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第3节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 酒精(,C2H5OH) 同时也产生少量的CO2。
条件
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
(酸性)重铬酸钾变色情况
有氧
无氧
5、实验结论:
❷反应式: 有氧呼吸:
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12H2O + 大量能量
反应式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少量能量
1、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 属于 兼性厌氧
单细胞 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菌。酵母菌细胞呼吸以葡萄糖作为底物时,通过测定
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来确定细胞呼吸作用的类型。
2、实验方法:
对比试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 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现象的关系。 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
胞
有氧呼吸:
呼 吸
反应式
C6H12O6 + 6H2O+ 6O2 酶 6CO2 +12H2O + 能量
方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能量
式
判断正误
× (1)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 (2)根据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量的多少( ) × (3)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 )
6、 课堂小结:
探
究 酵
有氧呼吸
CO2、 H2O
母
呼吸方式
菌 细
无氧呼吸
C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one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0
1
物质燃烧和细胞呼吸有何异同呢?
共同点: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教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素养导引1.生命观念:运用物质与能量观,说出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科学思维:构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曲线模型。
3.科学探究:分析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个装置图,明确两者的区别。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①方法: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②装置如图所示:(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锥形瓶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 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1)甲、乙两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装置混浊程度高。
(2)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①有氧条件:产生大量CO2。
②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思考]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1.概念:条件氧气参与,酶催化底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能量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2.主要场所——线粒体:(1)结构。
①为线粒体外膜。
②为嵴:由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使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
③为线粒体基质。
(2)特点。
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过程:[思考]有氧呼吸反应式中的能量能写成ATP吗?提示:不能,因为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被学者称为保护大脑的清道夫,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公开课】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 有氧呼吸
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主要场所:线粒体
外膜 内膜 含有与有
正确的是 ( A )
A.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4.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D)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5 课堂练习
1. 下列关于细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线粒体是进行细胞呼吸的唯一场所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5
2. 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只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
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中
细
胞 质 基
酶 少量能量 ATP
4[H]
质
2分子丙酮酸(C3H4O3)
(二) 6H2O
线
酶 少量能量
20[H]
粒
体
ATP
基
质
6CO2
Ⅰ(NADH)。
6O2 酶 大量能量
12H2O
ATP
(三)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12H2O +能量
第5章 第3节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习目标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
2.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与其作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相适应。
2.科学探究:学会判断特定生物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1.细胞呼吸的概念(1)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细胞内。
(2)分解底物: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3)呼吸产物:CO2或其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
(4)反应类型:氧化分解。
(5)能量变化: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生成A TP。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①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②CO2和酒精的检测检测产物所用试剂现象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成灰绿色(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 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②检测CO 2的产生↓③检测酒精的产生(4)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 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同时也产生少量的CO 2。
归纳总结 (1)实验变量的分析探究课题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变量控制 通入空气、保证O 2的充分供应 先将锥形瓶内的O 2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无关变量控制空气先通入NaOH 溶液中,除去CO 2 排除有氧呼吸的干扰 自变量O 2的有无 因变量酵母菌的呼吸产物,即产生CO 2的多少、酒精的有无 无关变量温度、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总量等(2)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3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A.只有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CO2B.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C.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进行增殖;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使其变成灰绿色;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出能量,使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2.某兴趣小组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实验开始后,甲瓶中气体的产生速率不断加快B.实验后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培养液中有无酒精生成C.若给甲瓶通入空气,则乙瓶中溶液变成黄色所需要的时间变长D.若乙瓶中溶液变成了黄色,则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解析:实验初始时,甲中含有一定的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随着氧气消耗完,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由于葡萄糖不断被消耗,所以酵母菌的呼吸会逐渐减弱,故实验开始后,甲瓶中气体的产生速率会先增加后减少;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实验后期由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培养液中有无酒精生成;若给甲瓶通入空气,则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促进酵母菌的繁殖,产生的CO2增加,则乙瓶中溶液变成黄色所需要的时间变短;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CO2,所以若乙瓶中溶液变成了黄色,不能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5章 第3节 第1课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
高中·生物
2.实验装置的分析
(1)第一组装置中的第一个锥形瓶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使进 入A中的空气先经NaOH溶液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第二组装置中B瓶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能与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连接, 其目的是让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掉,确保产物CO2均来自无氧呼吸。 3.实验中注意事项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必须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到常温,才可加入新 鲜食用酵母菌。 (2)有氧条件装置必须持续通入空气,保证氧气的充足。
2.类型:根据 是否需要氧气 ,可分为 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高中·生物
2.呼吸产物的检测 检测产物 CO2 酒精 试剂 澄清石灰水 溴麝香草酚蓝 水溶液 重铬酸钾 溶液 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由蓝变 绿 再变 黄 . 橙色变 灰绿 色
3.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细胞呼吸 。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 CO2和水 。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酒精 ,还产生少量的 CO2 。
高中·生物
【典例1】 (2017·湖北武汉期末)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 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若向B瓶和E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E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定量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C瓶和F瓶中溶液都变浑浊,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不同
高中·生物
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要生物学概念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 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表明,酵母菌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有氧呼吸又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即细胞呼吸的类型分为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 3.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 4.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化学 反应都有能量的释放。
5.3.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1)
H2O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酶
CO2
少量 能量
H2O
少量 能量
线粒体
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
C6H12O6有+ 6氧H2呼O 吸+ 6过O2程酶 6CO2 + 12H2O +能量
第一阶段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
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丙酮酸 + 4[H] + 能量(少)
第二阶段
丙酮酸彻底分解的 场所
线粒体基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1课时 探究酵母菌细胞 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情境激疑
素养目标
1.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总结细胞呼吸的类 型。(科学探究) 2.分析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相适应。(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3.分析有呼吸三个阶段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
4.乙醇与重铬酸钾反应的条件是什么?颜色变化的过程如何? 提示: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5.为什么要延长酵母菌的培养时间再进行乙醇的检测? 提示: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变化,培养时间适当延长可以消耗尽溶液中 的葡萄糖。
活动2:理解对比实验
小题快练
1.(2022·六安高一期末)杜绝酒驾是每 个公民的义务。交警检查酒驾等违章 【解析】检测CO2的产生:澄清石灰 行为时,可用于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是 水变混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
否含有酒精的试剂是( C )
蓝变绿再变黄,A、D项错误;淀粉遇
A.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B.碘液 C.5%重铬酸钾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ppt推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①过程:_温__和___。
少__量__能__量___
_大__量__能__量__
(2)化学反应式:C6H12O6+6H2O+6O2_____6CO2+12H2O+ 能量。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酵母菌细 胞呼吸 的方式 及有氧 呼吸ppt 推荐【 新】人 教版高 中生物 必修一 (精品 系列PP T)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酵母菌细 胞呼吸 的方式 及有氧 呼吸ppt 推荐【 新】人 教版高 中生物 必修一 (精品 系列PP T)
(3)实验现象。
条件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有氧
变混浊快
无氧
_变__混__浊__慢__
1、2两支试管的变化 __没__有__出__现__灰__绿__色___
出现灰绿色
(4)实验结论。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 呼吸。
3.细胞呼吸的类型:_有__氧__呼__吸__、_无__氧__呼__吸__。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自A、B瓶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 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 加0.5 mL溶有0.1 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 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酵母菌细 胞呼吸 的方式 及有氧 呼吸ppt 推荐【 新】人 教版高 中生物 必修一 (精品 系列PP T)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酵母菌细 胞呼吸 的方式 及有氧 呼吸ppt 推荐【 新】人 教版高 中生物 必修一 (精品 系列PP T)
酵母菌
_兼__性__厌__氧__型_
有氧呼吸 和_无__氧__呼__吸_ ②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
产物
试剂
现象(颜色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
CO2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测控导航表1.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D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由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葡萄糖中的氧原子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入丙酮酸,然后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入二氧化碳中。
2.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须酶的催化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C.第①②阶段的中间产物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D.第①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解析:有氧呼吸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产生;第③阶段产生ATP最多;第①、②阶段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为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第①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及主要产物是( C )A.第一阶段、丙酮酸B.第二阶段、二氧化碳C.第三阶段、水D.第三阶段、葡萄糖解析:根据需氧呼吸的过程可知,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4.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等B.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油脂层隔绝O2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5.下图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4[H]+能量A.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B.发生在细胞缺氧时C.只发生在线粒体内D.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解析:图示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C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是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H],生成水分子的过程是在第三阶段,氧气与[H]产生水。
7.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酒精的生成B.通入的空气需先经NaOH溶液处理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C.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后都将变为灰绿色D.实验证明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成CO2和酒精解析: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的生成,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生成;通入的空气需先经NaOH溶液处理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后若有酒精生成才会变为灰绿色,否则不变色;实验证明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成CO2,只有无氧条件下才生成酒精。
8.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B )A.2n/5mB.2m/5nC.n/5mD.m/5n解析:由题意可知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而40%m在ATP中,一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所以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40%m/n即2m/5n。
9.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氧呼吸是从的氧化分解开始的,全过程分为个阶段。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释放的CO2是在第阶段产生的;H2O是在第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阶段。
(3)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将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脱下来少量[H](4个),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将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消耗6分子水,脱下来20个[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脱下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形成12分子水,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CO2产生于第二阶段,O2用于第三阶段的反应,水生成于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答案:(1)葡萄糖三(2)线粒体丙酮酸二三三(3)与[H]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B级等级性水平训练10.把鼠的肝组织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
将各层溶液分别分离出来,向c层溶液中加入葡萄糖,经检测,没有CO2和ATP产生,但加入丙酮酸后,很快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C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A.①和③B.②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③解析:因为c层可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可确定该层匀浆中一定含有线粒体,且一定不含有细胞质基质。
另外ADP是合成ATP的原料,所以c层也一定含有ADP。
11.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呼吸的过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4、6分别是水和氧气B.3产生于线粒体基质C.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D.植物细胞也能进行图中的过程解析:图中1是葡萄糖,2是丙酮酸,3是二氧化碳,4和7都是水,5是[H],6是氧气,8是有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
12.如图所示为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a、b两锥形瓶内各放一些湿棉花,瓶塞上各吊一熟石灰包,并插入温度计,分别有导管从瓶内通入水中。
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b瓶装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
48 h后,预期所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A )A.a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B.b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C.a瓶温度上升,与b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D.b瓶温度上升,与a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解析:a瓶中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热量,温度上升;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同时放出CO2被瓶中的熟石灰包所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所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b瓶中煮熟的种子细胞已经死亡,没有呼吸作用,不产生热量,温度不变,瓶内气体量也不变,所连接的导管内水几乎不上升。
13.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减少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增加解析:能抑制丙酮酸分解的物质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减少,含量增加;能抑制葡萄糖分解的物质会使丙酮酸的生成减少;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减少;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14.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A、B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下图甲。
每隔一段时间,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C 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气,安装成下图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1)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A、B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上图甲。
每隔一段时间,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目的是。
实验开始后,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是,说明锥形瓶B马铃薯有氧呼吸产生了。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影响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2)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气,安装成上图乙。
①实验目的:探究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
②实验现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无变化。
③实验推断: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的无氧呼吸。
④若在乙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仍然发生了颜色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在有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影响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
马铃薯的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实验前未对马铃薯块茎进行消毒,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1)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由蓝变绿再变黄二氧化碳温度(2)①产物③乳酸④实验前未对马铃薯块茎进行消毒,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15.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下图1是其结构示意图。
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使外膜涨破,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
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即实现的氧化,生成,并能合成大量ATP。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中,疏水性的部分是。
从图1可以看出,当线粒体内膜内外存在时,F0F1颗粒物能催化ATP的合成。
(3)为了研究ATP合成与F1颗粒是否有关,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
若, 则说明F1颗粒与催化ATP的合成有关。
(4)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
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原因是。
线粒体基质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
a.水b.丙酮酸c.葡萄糖d.ATPe.核苷酸f.氨基酸解析:(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由图2所示知,F0F1颗粒物即ATP合成酶由亲水的F1(头部)与疏水的F0(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3)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含F0的小泡分开,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含F0的小泡不能合成ATP,则证明F1颗粒的功能与催化ATP合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