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也叫房室传导延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现象,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现象。
它可能会导致心跳不齐和其他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原因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中的心脏束支和房室结发生障碍所引起的。
这些障碍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缺陷、炎症或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原因。
先天性缺陷一些人的心脏束支和房室结可能出现先天性缺陷,如不完全的LBBB(左束支阻滞)或RBBB(右束支阻滞)。
这些缺陷可能在出生时就存在,或者是由于遗传或外部因素引起的。
炎症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室壁梗死等炎症性疾病可能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问题,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某些药物(如心律平、β受体拮抗剂等)可能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这些药物通常不会对心脏造成永久性的损害,但在使用期间可能会导致问题。
症状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可能因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根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有些人则可能会体验到以下症状:•心跳缓慢或不规则•晕厥或昏迷•呼吸急促或气短•胸痛或不适•疲劳或无法集中精力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轻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但是会需要定期观察。
对于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采取一些治疗措施。
人工起搏器人工起搏器是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起搏器是一个植入体,通过电极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帮助心脏保持正常的节律。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能会帮助治疗轻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但是,对于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通常并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如果您出现了心跳缓慢、晕厥、胸痛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合适的治疗。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如减少吸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
方法:分析270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患者的年龄分布、病因、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结果: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多见,心肌炎、糖尿病、高血钾,低血钾也可导致发生。
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关键词】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中图分类号 r54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101-02随着心电图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aicd),又称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或笼统地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
该心电图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aicd的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2009年1月-2012年5月门诊及住院aicd患者270例,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与详细的病例资料完整,其中男148例,女122例,年龄45~96岁,平均67.8岁。
1.2 方法入选心电图采用美国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contec8000的12导同步心电图机。
由专人进行操作和记录,纸速25 mm/s,标准电压10 mm=1 mv,由心电图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和诊断。
所有心电图分析符合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标准:2009年aha、acc和hrs心电图指南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icd),即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的定义如下:(1)成人qrs波群时限>110 ms,8~16岁儿童>90 ms,8岁以下儿童>80 ms,且图形不符合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2)若胸导联图形符合右束支阻滞标准,而肢体导联图形符合左束支阻滞标准,或者反之,也定义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1-2]。
室内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主要根据心电图特点,如下: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0.20s。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两种类型。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通常每次延长的绝对增加值多呈递减),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1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心房与心室各自激动,互不相干,呈完全性房室分离。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②心房节律可以为窦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③心室节律可以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心律,心室律一般规则,亦可不规则。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疾病,它会影响心脏正常的搏动和节律。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传导系统中房室传导路径出现问题,导致心脏搏动受到干扰。
这种阻滞可以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传导阻滞,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一度传导阻滞主要是房室传导慢,不完全断开;二度传导阻滞则意味着部分心搏不能传导到心室;而三度传导阻滞则完全中断房室传导,心房和心室完全独立搏动。
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脏病变、先天性心脏病、药物不良反应等。
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各异,轻度阻滞可能无症状,而重度阻滞可能引起心率不齐、胸闷、晕厥甚至心脏骤停。
病人可以出现心慌、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有时,房室传导阻滞还会导致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诊断房室传导阻滞主要依靠心电图(ECG)检查。
正常情况下,ECG会显示出特定的P波、QRS波群和T波。
而房室传导阻滞时,这些波群可能会出现异常,以及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关系异常。
治疗房室传导阻滞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症状。
轻度阻滞往往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
对于重度阻滞,可能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电极将电信号传导到心脏,以维持正常的心脏搏动。
除了使用心脏起搏器以外,有时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来改善传导阻滞。
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心律和心率。
总之,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影响心脏搏动和节律的疾病。
它的病因复杂多样,症状各异,可以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症状,可以选择心脏起搏器或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
房室传导阻滞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
房室传导阻滞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如下,希望对各位主管护师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一)病因
多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
,如
冠心病
、
心肌炎
、
心肌病
、
高血压
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偶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
(二)临床表现特点
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二度I型(又称文氏现象或莫氏I型)患者常有心悸和心搏脱落感;第二度Ⅱ型(又称
莫氏Ⅱ型)患者心室率较慢时,可有心悸、头晕、气急、乏力等症状,脉律可不规则或慢
而规则。
3.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如心率30~50次/min,则患者心跳缓慢,脉率慢而规则出现心力衰竭和脑供血不全表现,有心悸、头昏、乏力的感觉,当心率<20次/min,可引起阿—斯综合征,甚至心跳暂停。
第三十四讲:室内传导阻滞(3)
第三十四讲:室内传导阻滞(3)【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三十四讲室内传导阻滞(3)薛松维《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编者按:为了帮助基层医生学习心电图基本知识,掌握看图诊病的基本技能,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在《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栏目开设了《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系列连载。
与以往的心电图教材不同的是,本讲座以基层内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为对象,更多地强调从临床的视角来看心电图,突出实用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每一讲一个主题,从实例引出概念,临床用得上的多讲,不实用的少讲或不讲。
我们希望通过本讲座使更多的基层医生能够学懂、看懂心电图,并能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欢迎读者随时将你们的意见、要求和问题告诉我们。
前两讲我们已经学习了室内传导阻滞的主要类型,即:左束支阻滞与右束支阻滞,本讲将简要学习室内阻滞的其它几种类型。
四、左束支分支阻滞(一)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左前分支阻滞又称“左前半”阻滞。
由于左前分支比左后分支细,通常由一支冠状动脉供血,因此比较容易发生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大多数为病理性改变,常见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
左前分支阻滞心电图特征(见图34-1至34-5):① QRS电轴左偏,范围在-300 至-900之间。
由于左室肥厚也可导致电轴左偏,因此有专家认为“左前半”应在-450以上,还有教科书提出-600以上诊断才可靠。
② QRS形态:下壁导联Ⅱ、Ⅲ、aVF呈rS型,且SⅢ>SⅡ ;侧壁导联Ⅰ、aVL呈qR型,且RaVL>RⅠ;③ QRS时间<0.12s,即QRS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④ 无继发性ST-T改变。
电轴左偏是左前分支阻滞的重要条件,因此诊断要慎重,要注意排除假性电轴左偏。
假性电轴左偏可见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B型预激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
(二)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LPFB)左后分支阻滞又称“左后半”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
整理课件
③新出现的CRBBB+LAH或CRBBB+LPH, 同时并发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考虑 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CRBBB合并Ⅲ度AVB者,应即刻给予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CRBBB,或在下壁 心肌梗死前已有CRBBB者可严密观察。
整理课件
(3)临床意义:①AMI并发LAH患者的临床 过程平稳,Ⅲ度A-VB的发生率并不比无LAH者多, 对近期预后无重要影响;②AMI并发LAH的患者, 一旦合并CRBBB,此时,死亡率有所增加;③文 献报道,并发LAH的AMI患者其住院病死率约为7 %-29%。
整理课件
(五)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 (1)解剖学特点 ①左后分支较短粗;②位于
整理课件
一是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CRBBB+LAH):
(1)心电图特点:心前区导联呈右束支传导 阻滞图形,而肢体导联QRS波电轴左偏呈左前分 支传导阻图形。
(2)临床意义:①大多数病人仅于大面积前 壁心肌梗死时才并发。②资料显示:前壁心肌梗死 并发束支传导阻滞中,CRBBB+LAH为23.8%, 这类患者约13%-46%发生Ⅲ度A-VB,且多合并严 重的泵功能衰竭,住院病死率高达33%-70%。
整理课件
四、室内传导阻滞在AMI中的治疗原则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传导阻滞者,采取 保守治疗,或预防性临时起搏器,目前意见尚不 统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传导阻滞者,目 前倾向于下列措施:
①单纯CRBBB或CLBBB或LAH或LPH者,特 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前已存在束支传导阻滞者应严 密观察,一般不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
方法:分析270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患者的年龄分布、病因、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结果: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多见,心肌炎、糖尿病、高血钾,低血钾也可导致发生。
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标签: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随着心电图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AICD),又称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或笼统地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
该心电图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AICD的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2009年1月-2012年5月门诊及住院AICD患者270例,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与详细的病例资料完整,其中男148例,女122例,年龄45~96岁,平均67.8岁。
1.2 方法入选心电图采用美国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CONTEC8000的12导同步心电图机。
由专人进行操作和记录,纸速25 mm/s,标准电压10 mm=1 mV,由心电图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和诊断。
所有心电图分析符合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标准:2009年AHA、ACC和HRS心电图指南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ICD),即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的定义如下:(1)成人QRS波群时限>110 ms,8~16岁儿童>90 ms,8岁以下儿童>80 ms,且图形不符合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2)若胸导联图形符合右束支阻滞标准,而肢体导联图形符合左束支阻滞标准,或者反之,也定义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1-2]。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ECG C l i n 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A t y p i c a l I n t r a v e n t r i c u l a r C o n d u c t i o n De l a y / YA N Mi n g - c h a n g 。Z HAO Ch u n - z h i 。ZHANG Do n g - j u . / / Ch i n e s e a n d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Re s e a r c h,2 0 1 3 ,1 1 ( 3 ) t 1 0 1 - 1 0 2
c o mmo n, wa s a l s o f n un d i n my o c a r d i t i s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h y p e r k le a mi a 。h y p o k le a mi a . Co nc l u s i o n:At y p i c l a i n t r a v e n t ic r u l a r c o n d u c t i o n de l a y i s n o t u n c o mmo n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a t y p i c a l i n t r a v e n t i r c u l a r c o n d u c t i o n d e l a y o f t h e E C G . Me t h o d s : A n a l y s i s o f 2 7 0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三十二讲室内传导阻滞(一)
导 阻滞 、左 束支 分支 阻滞及 不定型 室 内传导 阻滞 。
3 . 右束 支传导 阻滞 的心 电图特征 如下:Q RS波群 形态 变化 ,典型右束支传导阻滞 V 呈 M 型,即呈 r s R’ 型; Q RS 波群 时 间延长 ,完全性 右 束支传 导 阻滞 ≥ 0. 1 2 s ,并 出现 宽大顿 挫的 s波 ,以 V ~ 显著 , 如< 0 . 1 2 s 时称为不完全 性右束 支传导阻滞 ;继发性 S T T改变 ,表现为 V… 的 T 波倒 置或 / 和S T段 下斜 型 下移 。 4 .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多数 为病理状态 , 极 少数见于 正常人。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病理意义要具体分析 。 5 . 急性心肌 梗死合 并新 出现的右束 支传导 阻滞 ,常是 病情进 展恶 化 的征 兆 。 6 . 一过性或 间歇性 束支传导 阻滞 ,常与一 过性心肌 缺 血 、炎症 、中毒有关 ,但也可见 于正常 人 。
2 O 1 3 年7 月第 2 o 卷第 1 3 期
・
执业 助 理 医师 ( 全科 ) 进修 教 育讲 座 ・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 门
第三十二讲 室内传导阻滞( 一)
薛松 维 心内科 主任医师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
室内传 导阻滞 概述
在左束支开始 除极 0 . 0 2 5 s 之后 。因此,右束支 阻滞不影响心 室肌除极 的初始 向量 ,而影响 Q RS波群的终末向量。右束支
心脏 传导 系统 自窦 房结起 ,经房 室结及希 氏束进 入心 室 ,然后分 为左 、右束 支及 间 隔支继 续下传 ,最 后末端 为 普 金野纤 维系 统 ,由其完成 整个 心肌 细胞 的除极过 程 。我 们将进入 心室 后的 传导 过程 称为 室 内传 导 ,这一 过程 中出 现的 传导 障碍称 为室 内传导 阻滞( i n t r a v e n t r i c u l a r c o n — d u c t i o n d e f e c t ) ,简称 室 内阻滞 。室 内 阻滞主 要为 柬 支 传导 阻滞 ( 图3 2 —1 ) 。当图形不 典型 、不 能确定是 哪一束 支 发生 的阻滞 时 ,可笼统 称为不 定型 室 内阻滞 或局 限型室 内 阻滞 。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96例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冠心病 高血压病 心肌病 糖尿病 心肌炎 高血钾 低血钾
3 2 2 7 1 7 5 2 2 1
比例( %) 3 3 . 3 3 2 8 . 1 2 1 7 . 7 1 5 . 2 1 2 . 0 8 2 . 0 8 1 . 0 4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E - J T r a n s l Me d ) 2 0 1 4 , 1 ( 3
・
临床 与转化 医学 ・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6 8 9 4 ( 2 0 1 4 ) 0 3 - 0 4 0 - 0 2
不 定型 室 内传 导 阻滞 9 6例 的心 电 图临床 分 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0 2 ; 接 受 日期 : 2 0 1 4 - 0 4 - 1 2
3 讨论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在临床工作 中较
作者简介 : 张美婷.E — m a i l : z h a n g me i t i n g 2 1 1 1 1 1 @1 6 3 . c o n r
6 0岁以上患者 , 其次为 4 0— 5 9岁患者 , 最后为 4 0岁
以下 患者 ( 表2 ) .
表 2 不定型 室内传导 阻滞患者 的年龄分布
4 2例 , 年龄 1 5~ 8 0 ( 平均 4 8 . 7± 5 . 2 ) 岁. 1 . 2 诊 断标准 研究 中 9 6例 患 者 的 心 电 图均 符 合
2 结 果 0 引 言 不定型室内传导 阻滞是临床上常见 的心电图之
也是较易被忽视的心电图类型之一.临床上其心 电图表现 主要 有暂 时性 不 定 型 室 内传 导 阻 滞 和永 久 性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两种….该现象既可见 于正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作者:闫明昌赵春芝张东菊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
方法:分析270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患者的年龄分布、病因、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结果: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多见,心肌炎、糖尿病、高血钾,低血钾也可导致发生。
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关键词】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中图分类号 R54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101-02随着心电图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AICD),又称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或笼统地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
该心电图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AICD的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2009年1月-2012年5月门诊及住院AICD患者270例,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与详细的病例资料完整,其中男148例,女122例,年龄45~96岁,平均67.8岁。
1.2 方法入选心电图采用美国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CONTEC8000的12导同步心电图机。
由专人进行操作和记录,纸速25 mm/s,标准电压10 mm=1 mV,由心电图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和诊断。
所有心电图分析符合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标准:2009年AHA、ACC和HRS心电图指南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AICD),即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的定义如下:(1)成人QRS波群时限>110 ms,8~16岁儿童>90 ms,8岁以下儿童>80 ms,且图形不符合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2)若胸导联图形符合右束支阻滞标准,而肢体导联图形符合左束支阻滞标准,或者反之,也定义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1-2]。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作者:雷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1期【摘要】目的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38例,对其临床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器质性心脏病中较为多见,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炎、低血钾、高血钾等均会引起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临床意义重大,应对其给予重视。
【关键词】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临床分析;心电图;研究分析近几年随着心电图的不断发展,心电技术的日渐完善,心电图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又被称作是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或者是笼统的将其称之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障碍。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出现率相对较低,国内报道相对较少。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异常患者,抽取其中的3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23例,女15例,年龄40~98岁,平均年龄(66.9±1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1. 2. 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以及其他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
1. 2. 2 检查方法本组患者心电图采取美国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CONTEC8000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所有心电图资料均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记录,纸速为25 mm/s,标准电压为10 mm=1 mV,经心电图专业人员展开测量和诊断。
室内传导阻滞 ppt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心脏负荷 加重和神经调节失衡的因素。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适量运动,避免长时 间久坐或卧床。
定期复查
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进行心电图复查,以便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康复训练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 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
室内传导阻滞。
阻滞。
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于疑似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可 以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 捕捉到更多心电图信息,提高诊断 准确性。
心脏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或难以诊断的室内传导阻 滞,可以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了 解心脏电活动的传导过程,进一步 明确病因。
诊断标准
室内传导阻滞通常表现为QRS波 时限延长,超过正常范围(成人 QRS波时限正常值不超过0.10秒
通过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因,为治疗提供 依据。
03
室内传导阻滞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室内传导阻滞的常用治疗 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 药物来改善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 按照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心肌 营养药以及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可以 帮助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
根据QRS波形态和时限的不同, 室内传导阻滞可分为完全性、不 完全性及左束支传导阻滞等类型
。
室内传导阻滞的诊断需要结合患 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进行
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
室内传导阻滞需要与束支纤维化、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其他引起室内传导障碍的疾 病进行鉴别。
束支纤维化表现为QRS波时限轻度延长,且无特殊形态变化;心肌梗死和心肌炎则 常伴有相应的心肌酶学异常和临床表现。
室内传导阻滞认识心脏传导系统的故障与异常
07
室内传导阻滞的最 新研究进展和未来 展望
新型诊断技术和研究进展
新型心电图技术:高分辨率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室内传导阻滞中的价值 心脏影像技术:MRI和CT在诊断室内传导阻滞中的进展和应用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在预测和诊断室内传导阻滞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和疗法:针对室内传导阻滞的新型药物和疗法的研究进展
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未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方向:探讨室内传导阻滞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前景: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提高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药物研发:研究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为室内传导阻滞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预防保健:加强公众对室内传导阻滞的认识和预防,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如戒烟、控制体 重、规律运动等,以降 低室内传导阻滞的风险。
预后评估:定期进行心 电图监测,评估室内传 导阻滞的进展情况,以 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根据室内传导 阻滞的严重程度,可 采用药物治疗、起搏 器植入或导管消融等 方法进行治疗。
管理: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 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情 况。
室内传导阻滞:认识 心脏传导系统的故障
与异常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单击添加目 录标题
室内传导阻 滞的概述
心脏传导系 统的结构和 功能
室内传导阻 滞的原因和 机制
室内传导阻 滞的诊断和 评估
室内传导阻 滞的治疗和 管理
01
输入章节标题
02
室内传导阻滞的概 述
房内差异传导91例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房内差异传导91例心电图与临床分析引言心电图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房内差异传导的心电图特征是心房传导延迟或阻滞,表现为P波时限延长、P 波形态改变或缺失,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和临床表现。
本文旨在对91例房内差异传导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实验方法选取91例心电图图像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为35至75岁。
采用心电图仪记录12导联心电图,记录时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心率在60至100次/分。
除了对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定量分析外,还进行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包括年龄、病史、临床表现等。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结果心电图表现在这91例房内差异传导的心电图中,P波时限延长或缺失的情况较为常见,占据了72.5%。
同时,P波形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占据了59.3%。
具体分析如下:•P波时限延长或缺失:一些患者的P波时限明显延长,超过正常范围(120ms),或者根本不存在P波,统计结果显示,共有66例(72.5%)出现了这种情况。
•P波形态改变:一些患者的P波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通常是呈现双峰或三峰形态,或者波峰振幅发生显著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共有54例(59.3%)出现了这种情况。
临床分析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某些因素与房内差异传导相关,其中一些因素比较明显,如:•年龄:虽然本次实验的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但在分析其心电图结果时,我们发现年龄是影响房内差异传导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房内差异传导的发生率较高。
•病史: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也与房内差异传导有关。
我们注意到,在这些疾病的患者中,房内差异传导的出现率也比较高。
•临床症状:在这91例患者中,80例(87.9%)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表明房内差异传导与这些症状有关。
此外,有17例患者出现了晕厥或心动过缓等症状,提示其病情严重。
心律失常——临床表现——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被异常地延迟或阻碍。
2. 分型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Ⅰ度、Ⅱ度又称为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则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 临床表现Ⅰ度常无症状。
Ⅱ度Ⅰ型可能自觉心搏脱漏。
Ⅱ度Ⅱ型常有疲乏、头晕、抽搐、心功能不全等。
Ⅲ度取决于心室自主心律是否建立,及其速率和心肌的基本情况。
重者可出现心室停搏或心功能不全、脑缺血症状,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4. 心电图Ⅰ度(房室传导时间延长),PR间期超过0.20s,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
Ⅱ度Ⅰ型,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心室脱漏;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受阻;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小于两个P-P 间期之和。
Ⅱ度Ⅱ型,有间歇受阻的P波和心室脱漏;在传导搏动中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Ⅲ度,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心室率规则;P-R间期不一致;QRS时限可正常或延长。
5. 治疗治疗原发病;提高心室率,可用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安装起搏器。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闫明昌;赵春芝;张东菊【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3(11)3【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 of the ECG.Methods:Analysis of 270 cases of 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 of the ECG in patients with age distribution,etiology,complicated by other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arrhythmia. Results: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 was more common in organic heart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hypertension,cardiomyopathy more common,was also found in myocarditis,diabetesmellitus,hyperkalemia,hypokalemia.Conclusion:Atypic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 is not un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is no less than other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delays,clinicians 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at.% 目的:探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
心脏传导阻滞类别及临床症状
心脏传导阻滞类别及临床症状
一、类别
1.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
2.室内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又称室内阻滞,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
室内传导系统的病变可波及单支、双支或三支。
二、临床症状
1.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阻滞患者通常无症状。
第二度房室阻滞可引起心搏脱漏,可有心悸症状,也可无症状。
第三度房室阻滞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
快慢与伴随病变,症状包括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心力
衰竭。
如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中公医考|网编辑整理。
当第一、二度房室阻滞突然进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因心室率过
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Adams—Strokes综合征,严重者可致猝死。
2.室内传导阻滞
单支、双支阻滞通常无临床症状。
完全性三分支阻滞的临床表现
与完全性房室阻滞相同。
不完全性室内三分支阻滞1例
A393B田2例2患者的心电图圈3例3患者的心电图如房室传导比例≥3:1又称为高度房室阻滞,既可能为二且均记录到房室传导文氏周期,因此应为二度I型功能性阻度I型阻滞也可能为二度Ⅱ型阻滞。
二度I型阻滞的部位滞,主要与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增高有关。
2:l、3:l阻滞也大多发生在房室结水平,少数在希氏束近端,二度Ⅱ型阻滞可为二度Ⅱ型阻滞,运动试验或明显提高窦房结频率的药物则为希氏束远端和束支部位。
2:1、3:1房室阻滞通常可有加重阻滞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因此未明确分型之前不宜采用消除迷走神经影响的方法如运动或使用阿托品等药物贸然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或阿托品试验,可采用安全、便捷、适来鉴别,P—R间期延长和不伴束支阻滞或运动后阻滞程度量运动的方法如下蹲动作等。
明确二度房室阻滞的分型具减轻甚至消失是二度I型房室阻滞的特点,P—R间期正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年轻人中二度I型阻滞多属功能性阻和伴束支阻滞或运动后阻滞程度加重是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滞,预后良好,如伴有头晕、胸闷等症状,可适当服用阿托品的特点¨-。
等药物,通常无需心脏起搏治疗。
图2A中房室交接区逸搏问期(1640瑚)<2倍P—P间参考文献距(1740瑚),可能是逸搏的干扰使原来3:2阻滞形成3:1l郭继鸿.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2.眈3—625传导,两例患者呈2:l、3:l传导,运动后阻滞均可以消失。
(收稿:20l o研瑚)不完全性室内三分支阻滞1例钱坤【中田分类号】R541.7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l l∞8J D740(20l o)19琊彤粥J D2患者男性,73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曾发生晕厥3次。
12导联同步心电图示:P—P间距0.92B,频率65杉分。
P—R问期O.268,元Q R S漏搏,P.Ⅶ向下,v5J向上。
R l’I、。
r、v。
呈r sr’型,在U’‘导联呈RS型,R/S<1,Q R S时限0.138,电轴左偏一8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作者:雷莉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1期
【摘要】目的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38例,对其临床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器质性心脏病中较为多见,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炎、低血钾、高血钾等均会引起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临床意义重大,应对其给予重视。
【关键词】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临床分析;心电图;研究分析
近几年随着心电图的不断发展,心电技术的日渐完善,心电图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又被称作是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或者是笼统的将其称之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障碍。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出现率相对较低,国内报道相对较少。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异常患者,抽取其中的3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23例,女15例,年龄40~98岁,平均年龄(66.9±1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以及其他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
1. 2. 2 检查方法本组患者心电图采取美国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CONTEC8000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所有心电图资料均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记录,纸速为25 mm/s,标准电压为10 mm=1 mV,经心电图专业人员展开测量和诊断。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标准为:成人的QRS波群时限超过110 ms, 8~16岁儿童>90 ms, 8岁以下儿童QRS波时限超过80 ms,并且图形不符合右束支阻滞或者是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胸导联图形符合右束支阻滞标准,且肢体导联图形符合左束支阻滞标准或者是与之相反,并定义成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
1. 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患者年龄分布本组38例患者中,年龄在40~49岁之间者2例(5.26%), 50~59岁者11例(28.95%), 60~69岁者15例(39.47%), 70岁以上者10例(26.32%),显然60~6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P
2. 2 心电图并发其他的心律失常情况本组38例患者心电图并发其他心律失常情况包括:心房纤颤5例(1
3.16%),室性期前收缩2例(5.26%),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
(5.26%),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5.26%),显然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最高(P
2. 3 发病原因分析 38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发生原因包括有:冠心病13例
(34.21%),高血压11例(28.95%),心肌病7例(18.42%),心肌炎1例(2.63%),
高血钾1例(2.63%),糖尿病5例(13.16%),低血钾1例(2.63%)。
显然冠心病导致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者所占比例最高(P
3 讨论
临床上将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称之为心室肌内或者是壁内传导阻滞、末梢性室内传导阻滞,目前临床上对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和描述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曾有学者指出, QRS波群时限不低于0.12 s,但是并不符合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典型波,无法将其归属于任何特殊束支阻滞类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会合并有T波改变, QT间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延长, QRS略增宽,但是不足0.12 s,各个导联均可观察到QRS波切迹、挫折或者是模糊,表明激动在心室内的传导阻滞存在被阻滞的现象;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心肌病变患者中比较常见,本组患者以冠心病患者居多。
研究中发现,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为心室内传导阻滞的一个重要类型,经分析发现其心电图特征主要为:① QRS波群时间增宽>0.12 s;② QRS波群增粗,各导联QRS波群形态不符合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曾有学者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正常心电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比较同样会出现心功能不全、 QRS 波时限增宽、心室收缩不同步等现象,严重程度、临床意义仅次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由此可证实,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价值大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应对其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律学会.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 2009.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28.
[收稿日期: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