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文治的介绍

合集下载

善学思变的艺术人生——宋文治述评

善学思变的艺术人生——宋文治述评

积极主动的探索埘他后来形成独立风格并能成
功改 造传 统 中国 山水 画的 程 式 打 下 了 基 础 。
宋文治 刚进江 苏省国画 院时只 是最 普通 的画师 , 其他已有一定影 响力的画家相 比仍 与 有不 小的差距。真正让 宋 文冶成为后来 “ 新金 陵画派” 主要 代表艺 术家 之一的契 机是著名的 “ 两万三千里写生 活动” 这次写生活动也成 为 。 了新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最为重要 的一次具 有里 程碑意义的事 件。 中国成立后, 新 国家 提出 “ 艺 术要 为人民服 务”的 口号。 传统 中国画笔墨是否 能表现现实生活成 为全国各地 艺术创 作者研究
难。 宋梦周的姐姐宋伟 ( 特 别钟爱 宋文治, 音)
认 为他聪明好学, 来定 有出息, 将 便将长女杨冰
宋 文治 放学 归来 9 × 15 m 纸本 设色 】 6 .c 2 世纪 5 年代 宋 文 艺 术馆 藏 O 0
款 识: 文冶 画。 宋
会理 事 、江 苏美 协 副 主 席。出 版 有 《 文 冶 山水 画 选 集 》、《 文 治 宋 宋 画 谱 》、《 文冶 画 集 *、 宋 文 治 宋 山水画 作品 选集 *等。
创作、 交流 为期三个月, 探索的艺术论题是 : 中 国画传统笔墨如何反映现实 生活。 在这次写生
了传统中f
地回答了[
等。 在写生 活动结束 ; 江苏省国画院在北京c ,
瓣殳 蘩 弼鬟 ; 偿 鍪
曼 慢找 到了各自新的
E ”敞 熟了 ! 这 扎 饭 但
乍 就面貌相似, 反而/ f
一 酗 一麒 酌一 龌 魁 一 眼一 一 点一
越始酾毗嘿
颇感 满足。从一 个小 地方的绘画教 师到江苏省

画开“新金陵”传立百年身——读《宋文治传》

画开“新金陵”传立百年身——读《宋文治传》

总第122期今年是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

自去岁岁尾始,南京、深圳先后举办了先生的作品大展,开展了对其艺术成就的研讨会,出版了大型画册《百年宋文治》。

在我的脑海中,文治先生生动的、和蔼可亲的形象再度浮现了。

我与先生相识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江苏省国画院(“总统府”西花园内),他是老师,我是研修班的学员。

“总统府”东侧的门通向东箭道50号,文治先生就住在那边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屋里。

课余我时去探望,或看他作画,或欣赏他收藏的海上诸多名家的作品。

他家隔壁住着镇江过来的丁士青先生,丁先生光头蓄须,颇似罗聘笔下的金冬心。

青年时期的这些琐碎的记忆总是难以忘怀的。

以后,我在南京博物院工作近20年,1981年又回画院,记得还是文治先生亲自去到南博通知我办理调动手续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与已经退休的文治先生曾同客金陵饭店,徐邦达老师也时时来住,谈艺论画,殊有兴味。

前前后后近40年间,我与文治先生的联系未曾间断,无论做人、为艺,受益可谓多矣!现时,我的画案上正放着周和平先生刚刚完稿的《宋文治传》。

翻阅中,那些熟悉或生疏的过往,一幕幕、一页页都在记忆里流淌。

人生百年,多少历史的人与事,多少兴衰与变革,要为一位先贤立传,要记录其人生和事业,要探究其思想与情感,要真实、可信,还要有趣、可读,真是谈何容易啊!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两年多的孜孜不倦,以一己之力成之,我要为和平兄点赞!我始终认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画派诞生在江———读《宋文治传》萧平画开“新金陵”传立百年身收稿日期:2019-11-01作者简介:萧平,江苏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

摘要:今年是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周和平先生创作了《宋文治传》以纪念文治先生八十年人生与艺术的成就。

作为“新金陵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宋文治的人生与艺术历程始终与时代变革紧密相连,他摸准时代脉搏,推动了山水画创作由“旧”向“新”的转变。

传记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考察和展示,以兼具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笔调,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真实、鲜活生动的文治先生。

新金陵画派第一代艺术家之宋文治

新金陵画派第一代艺术家之宋文治

新金陵画派第一代艺术家之宋文治
宋文治(1919-1999),现代画家。

江苏太仓人。

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

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

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意境空蒙迷茫。

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他广泛师承,博采众长,创作了《江南春潮》、《庐山飞瀑》、《黄山云》等许多作品,作品隽秀清新,传统技法和现实写生得到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完美的艺术融合,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绘画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用传统笔墨表现了新社会、新生活、新人物。

同傅抱石、亚明先生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而享誉海内外。

早在1963年钱松嵒为宋文治画集撰写的序言中,就评价他的作品“清新隽秀而不纤佻,隽秀中又有苍沉,用笔、用墨、着色、构图等多见巧思”。

这一评价应该代表了那一时期美术界对宋文治的看法。

进入晚年的宋文治又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泼墨、泼彩和勾勒、皴擦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画面氤氲弥漫,色彩斑斓,作品在保持清新笔调的基础上,更表现了宋文治独特的艺术构思以及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使“宋家山水”的面貌进一步得以确定。

作品欣赏
宋文治峡江图 1960年作
宋文治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文治云壑奔流图 1963年作
宋文治万壑松风图 1991年作
宋文治峡江帆影 1976年作
宋文治峡江泊舟图
宋文治千里江陵一日还 1984年
宋文治运河两岸春意浓
宋文治江南春朝中国美术馆藏
宋文治云壑流泉图。

笔已歇,青未了——宋文治山水画的意境求索

笔已歇,青未了——宋文治山水画的意境求索

文/马明宸笔已歇,青未了— 宋文治山水画的意境求索宋文治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崛起的江苏国画院画家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的艺术创作历程与影响力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在20世纪新中国画史上每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都创作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力作,从1950年代山水画“改造”时期的《桐江放筏》到1960年代的红色山水画《山川巨变》,再到“文革”时期获奖的《太湖清晓》。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文革”结束之后宋文治的艺术探索并没有终止,从1980年代的《太湖》《春晓》再到1990年代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说半个世纪以来宋文治始终都没有停歇追索的画笔,山一程,水一程,挥写出烟中列岫青无数,这些都成为中国画创新的经典。

宋文治的创作历程虽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却持续了整个20世纪后半期,虽然产生在地方画坛,但是影响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可以说宋文治是20世纪新中国山水画坛上一直站在山水画艺术探索的前沿、领风气之先的重要艺术家。

宋文治的艺术探索时间跨度长、风格分期明显、意境转换脉络明晰,他的艺术风格流变过程就是20世纪新中国山水画史发展的缩影,解读他的艺术风格意境转换可以看出宋文治的山水画艺术既被大的历史潮流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画史、影响画史的发展方向,宋文治的艺术与历史之间是一种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这是宋文治在新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独特价值,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述。

一、“小青绿”风格的最后总结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山水画坛呈现出“小青绿”题材与“红色”题材山水画宋文治宋文治,1919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城厢镇。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

曾在太仓、安亭从事美术教育达16年。

在这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研究中国山水画技法,又拜上海山水画名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为师,并得到当代著名画家陆俨少、朱屺瞻先生的指导,为传统山水画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筹备成立,宋文治调到画院先后任院长秘书、副画师等职。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宋文治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清新秀润、典雅韵致而著称。

深入研究宋文治的山水画技法,对于我们理解和学习中国山水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图宋文治的山水画构图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开合、疏密、虚实等对比手法,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开合方面,他常常通过近景与远景的呼应,形成大开大合的气势。

比如在一些作品中,近景的树木山石紧密排列,营造出丰富的细节和充实感;而远景则以简洁的线条和淡墨渲染,展现出广阔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开合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张力。

疏密的处理也是宋文治构图的一大特点。

他会在画面的某些部分密集地布置景物,如树林、山峦等,而在另一些部分则留出大片空白,如水面、天空等。

这种疏密相间的布局,使画面有紧有松,避免了过于平均和单调,给人以呼吸和遐想的空间。

虚实的运用更是精妙。

他通过对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笔触的轻重,营造出景物的虚实效果。

实处如山峰、树木等,用重墨勾勒,清晰可见;虚处如云烟、水雾等,则以淡墨晕染,若隐若现。

虚实相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深邃感。

二、笔墨宋文治的笔墨技法丰富多样。

他的用笔灵活多变,既有中锋的凝重厚实,又有侧锋的洒脱飘逸。

中锋用于勾勒山石的轮廓和树木的枝干,线条刚劲有力,富有质感;侧锋则用于渲染山体的阴阳向背和树叶的繁茂,笔触灵动,富有变化。

在墨法上,宋文治注重墨色的层次和韵味。

他善于运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等不同的墨色效果,来表现山水的不同质感和氛围。

浓墨用于突出主体景物,如山峰的主峰、树木的主干等,使其醒目突出;淡墨则用于渲染背景和远处的景物,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干墨常用于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给人以苍劲古朴的感觉;湿墨则多用于描绘云雾、水流等,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此外,宋文治还善于运用泼墨和破墨的技法。

泼墨时,他大胆豪放,一气呵成,营造出宏大的气势;破墨则是在一层墨色未干时,再加上另一层墨色,使墨色相互渗透,产生丰富的变化和韵味。

三、设色宋文治的山水画设色清新典雅,富有诗意。

宋文治笔下的烟雨江南

宋文治笔下的烟雨江南

宋文治笔下的烟雨江南人间最美不过江南。

「宋文治是江南人,他热爱自己美丽的乡土,他所作的江南水乡特别迷人。

」黄苗子先生曾在《宋文治画展小记》中如此写道。

宋文治善画江南。

于他,江南应有墨瓦白墙,杏花拥积,白水无痕,涯边数丛深树;或有青峦密聚,重林多氤,尽染浓淡,又定要湖低春山,清光隐显。

宋文治 1983年作春雨江南山间水际桃树花开,嫣红秀润,春意盎然。

远眺水面,平展如洗,渔舟点点,好一片锦绣山河。

宋文治 1983 江南春晓宋文治是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

宋文治先生一生画过许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笔下的江南水乡柔美虚灵、清新隽秀。

特别是他笔下的太湖,总带着丝竹的雅韵,充满着诗情画意。

宋文治 1988年作家家处在花丛中宋文治江南春他的笔下只有江南,那是清绝的江南,湖色山光,朝飞暮卷,雨丝风片,烟波扁船。

画者要胸有丘壑,那么宋文治的必然是半湖明水。

因此,哪怕是站在风情万种的香港太平山上俯望,他的画卷上维多利亚湾也只是太湖的样子,恁般清丽而秀美,不带一点浮华气象;而险峻的三峡,多诡的黄山,在他的画笔下总是抹不去那一层温润与秀色;即使是晚年的泼彩变法,其恣肆的底子也依然是细腻温婉。

宋文治江南春朝宋文治江南春晓☝宋文治峡江烟云☝宋文治黄山松云洞庭青草,更无风色,他的太湖是收敛凝绝的,神情清怡,空灵喜净,烟霭不生,其湖上,素鸟点点,小舰无依,潋然而静好。

这个江南是有着色的,它依稀留有一些南朝的烟水,但竟然更多是唐代绝句和宋朝小词里的颜色,无处不在的水气丰盈,乌瓦上是刚刚雨霁的新亮。

宋文治的江南气韵俱盛,崭新而有古意在。

宋文治江南春意图宋文治江南新绿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故而,气韵是品评和创作的最高标准之一。

生于斯长于斯的宋文治,从幼年开始就一直被包裹在现实与艺术的双重的江南里,这个在太仓「同期」昆曲曲会里能扮《琴挑》的潘必正、被称为「小俞振飞」的才子,他的画中,融入了江南的「气韵」。

南朝文人熏染久了江南烟水,才开始「气」「韵」兼胜,风骨与妩媚兼具,才逐渐褪去秦汉一味的强悍雄肆,这种基调由此绵延了十几个世纪而至于清代才渐趋柔弱。

画家宋文治简介

画家宋文治简介

画家宋文治简介
宋文治(1914年-2011年)是中国现代画家。

他出生于河南省,
自幼酷爱绘画并受到父亲的教育。

后来,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师从
黄宾虹、徐悲鸿等名师,学习绘画、素描、水彩等艺术专业。

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工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务。

宋文治的创作涉及历史题材、人物画、山
水画等多个领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受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并获多项奖项,其中包括在1951年莫斯科
圣彼得堡举办的世界青年艺术家展览上获得银奖的荣誉。

宋文治对于
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现已被多个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宋文治作品欣赏

宋文治作品欣赏

宋文治作品欣赏
宋文治 (1919.10—1999)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太仓人。

擅长中国画。

曾进苏州美专学习。

历任太仓中、小学教师,上海安亭师范教师,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教授,江苏省文史馆副馆长,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宋文治家家处在花丛中
宋文治(1919-2000),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

其作品构思精巧严谨,笔墨苍劲凝练,画风清新秀润,气势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隽
美。

特别是他的江南风情画作,更是独标一格。

宋文治家家处在花丛中
宋文治运河两岸春意浓
宋文治水乡三月
宋文治江南春朝
宋文治江南春晓
宋文治江南新绿
宋文治江南春晓
宋文治江南春晓
宋文治江南三月
宋文治山村晴雪
宋文治春雨江南
宋文治江南三月
宋文治江南三月图
宋文治洞庭春晓
宋文治太湖之春。

宋文治与他的艺术之路

宋文治与他的艺术之路

宋文治与他的艺术之路宋文治,笔名宋灏,1919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太仓城厢镇,自小被送人抚养,养父养母在太仓西郊镇开小面店。

尽管家境贫寒,宋文治自小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初学画时,宋文治先是临习清代王概编的《芥子园画传》,后又在著名画家张石园指导下研习两本石印的“四王”画谱。

1931年小学毕业时宋文治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国际儿童画展,并获纪念奖。

1935年,宋文治经人介绍入上海秀堂广告社当了一年半学徒。

1941年,宋文治考入苏州美专沪校,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训练。

日本占领租界后,学校被迫关闭。

宋文治回到家乡,先后在太仓城中小学、太仓中学(原太仓师范)任美术教师。

1946年经太仓县教育局推荐,宋文治出任太仓民教馆馆长,负责美术、体育等活动。

后辞去民教馆馆长之职,任教于安亭师范,自此在该校任教长达十年之久,同时兼任安亭震川中学美术教师。

1948年,宋文治将其创作花鸟、山水等作品百余件在校举办画展,并将义卖所得180余担大米全部捐赠学校。

陆俨少对这位弟子人品画品也很是赞赏,特作《松隐庐》长卷相赠。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应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之邀,宋文治与陆俨少,孔小瑜,徐子鹤四人赴梅山水库、黄山等地写生,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桐江放筏》《黄山松云》入选全国国画展览,并在《人民日报》发表。

《桐江放筏》以抒情的笔调,凝炼的笔墨技巧描绘了皖浙山区筏工为社会主义建设运送木材的生活情节,画面清新明快,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景色特有的秀丽。

《人民画报》载文称:“这幅画从题材内容,到笔墨、构图,以及画面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与旧山水画拉开了距离,完全体现了民族绘画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1959年宋文治被调到正在筹备中的江苏省国画院工作(1960年3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宋文治任副画师兼院长秘书)。

1960年9月,宋文治参加了省国画院组织的画家行程二万三千里大型写生活动。

归来创作了《华岳参天》、《山川巨变》、《山城晓色》、《广州造船厂》等作品。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4)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4)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4)标签:书画书朋画友分类:现当代书画宋文治山水大师山水画技法宋文治山水画技法(4)Array宋文治,江苏省太仓县人。

擅长中国画。

曾进苏州美专学习。

历任太仓中、小学教师,上海安亭师范教师,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教授,江苏省文史馆长,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协三、四届理事。

作品有《山川巨变》、《江南春朝》、《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山水画选集》、《宋文治画集》等。

宋文治山水作品《万壑松云》(七)《黄山烟云》的创作此图运用泼墨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描写黄山烟云出没之景象。

老师原画用泾县生产的“镜片”创作,画面淡烟轻岚,水墨淋漓,运笔用墨千变万化,不见端倪,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水墨的艺术表达能力。

黄山烟云画面定形。

泼墨画以水和墨相互冲撞、渗化的迹象为造型的基础,老师但并不排斥勾勒(即墨线)在创作中的表现作用。

此画创作先从右边孤立的山石画起,用中号狼毫笔将墨调开,笔上水分充足,笔尖蘸少许浓墨,下笔泼辣,皴擦勾勒交替进行。

浓墨清新活泼,淡墨滋润见形,利用墨色的层次变化表现出山石的体量感。

画时必须控制好笔上的墨色和水分,浓墨相对集中,不能散乱,淡墨不能溃漫,以至影响形象的塑造。

山石画出之后,接着画后面从左至右延绵起伏的山峰。

可先从中间的一组画起,再向两边扩展。

右边为远山,墨色更淡一些,左边山体较近,先泼墨,再于水墨交融之中勾勒出山的一些轮廓及石纹。

泼墨画笔上的水分要充足,需要掌握好浓淡的变化和衔接,深浅不同的墨色落纸之后往往需要用水冲或者用水接,使其渗化生动自然。

泼墨之前,作者对画面的安排已有所设想,因此左边的山头泼墨时要预留出一些空白,以勾勒山的轮廓形态。

山石勾出之后,上下补一些松树及苔点,注意疏密和远近的层次。

山石右侧的山峰空间位置在远近之间,墨色和造型要与山石和远山对比着画。

山头的轮廓较为清晰,与山石相呼应;而山体朦胧,与远近景色构成和谐的韵律感。

宋文治国画作品欣赏(二)

宋文治国画作品欣赏(二)

宋文治国画作品欣赏(二)宋文治国画作品欣赏(二)
洞庭清晓立轴 1982年作
山水镜心
李白诗意立轴 1984年作
向阳渠畔春意浓立轴 1974年作
江南春意浓立轴 1979年作
太湖之春横披 1949年作
富春晓泊纸本镜片 1979年作
宋文治(1919~1999),幼时困苦的生活,对其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造就他自强、自立、坚毅、奋发的性格。

其间,先后师从张石国、吴湖帆、陆俨少、朱屺瞻习山水,深有传统根基。

其山水,起首“四王”,后转益多师,笔墨融洽南北,骨力劲健,气势高迈,善作高远、深远之景;却又喜绘江南三月,风光旖旎,另具娴都之姿,在开创山水画新貌上有声誉。

江南春晓手卷设色纸本 1979年作
皖南晴雪镜心 1991年作
黄山云起图立轴设色纸本
华山西峰镜片设色纸本
黄岳晓云
西海云岚图立轴 1982年作(未完待续)。

宋文治国画作品欣赏(1957-1976)

宋文治国画作品欣赏(1957-1976)

宋文治国画作品欣赏(1957-1976)宋文治,笔名宋灏。

1919年农历9月5日(阳历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市,养父养母在太仓西郊镇开小面店为生,后因经营不善,日益败落,生活困难。

幼时困苦的生活,对其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造就他自强、自立、坚毅、奋发的性格。

宋文治 1957年作钟山秋色1959年(已亥)四十一岁。

创作《南京长江大桥在建设中》、《锦屏山磷矿》等作品。

和傅抱石、钱松岩、余彤甫等一起为下关南京火车站作巨幅四屏山水。

创作《中山陵》。

宋治文1959年作宋文治 1959年作湖山清夏1960年(庚子)四十二岁。

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任副画师兼院长秘书。

9月,作为由傅抱石、亚明率领的江苏国画家的一员参加在全国六省十几座城市访问和写生活动,担任后勤总管。

行程二万三千里,画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品有《华岳参天》、《山川巨变》(横幅)、《山城晓色》、《广州造船厂》等。

江苏油画展赴京展出,即兴创作油画《洞庭春色》参展。

《光明日报》评论“该作是油画民族化的有益尝试”,并有单页画出版。

宋文治 1960 山川巨变宋文治山川巨变图卷宋文治山川巨变 1960作69.5×77.9cm 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美术馆藏宋文治山城新貌图宋文治 1960年作广州造船厂宋文治1960年作峨眉山中宋文治 1960年作延安之晨1961年(辛丑)四十三岁。

创作《山川巨变》(二稿)、《韶山》、《红岩》、《枣园秋色》、《杜甫草堂》等数十幅作品。

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江苏省国画院“山河新貌画展”。

《山川巨变》、《枣园秋色》等在《报日人民》发表。

江苏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山河新貌》画集、画辑,有部分作品入选其中。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宋文治1961年作嘉陵晓色1962年(壬寅)四十四岁。

创作《江南春潮》、《太湖之宾》等作品,开始反映江南水乡的创作。

《太湖春晓》被北京荣宝斋制成水印木刻后,十余次再版。

宋文治《蜀江晓行图卷》

宋文治《蜀江晓行图卷》

宋文治《蜀江晓行图卷》
宋文治
宋文治(一九一九—一九九九)名灏;字文治,以字行。

江苏太仓人。

少家贫。

自幼爱画,作品曾选送国际儿童画展并获纪念奖章。

苏州美专毕业。

后拜张石园、吴湖帆为师学习山水,并得到陆俨少、朱屺瞻的指导。

曾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副院长,中国美协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江苏省政协常委等。

工画山水。

后受傅抱石、李可染等影响,博取众长,六十岁后探索泼彩等新技法。

擅绘太湖江南水乡,于秀润中见苍茫,有“宋太湖”之誉。

蜀江晓行图卷
纸本设色纵二八厘米横三六一·八厘米
题识:蜀江晓行图。

我于六零年入川,经重庆出峡,西陵、瞿塘诸峡飞越过,目不暇接,仅以心传追忆写之,未及万一也。

文治并记。

钤印:文治宋灏之印松石斋。

宋文治十年(1966-1976)作品,气势磅礴

宋文治十年(1966-1976)作品,气势磅礴

宋文治十年(1966-1976)作品,气势磅礴
宋文治 1966年作井冈山朱砂冲哨口
宋文治 1972的作太湖新装
宋文治 1972年作洞庭新绿
宋文治 1972年作瑞金云石山
宋文治 1973年作井冈山八角楼
宋文治 1973年作山川巨变
宋文治 1973年作太湖春色
宋文治 1973年作太湖秋色
宋文治 1973年作太湖之晨
宋文治 1973年作银线跨大湖
宋文治 1974年作庐山新装
宋文治 1974年作太湖果熟(与魏紫熙合作)
宋文治 1974年作向阳渠畔春意浓
宋文治 1974年作扬子江畔大庆花
宋文治 1975年作向阳渠畔
宋文治 1976年劲松不凋梅园长春
宋文治 1976年作江南清晓
宋文治 1976年作江南烟雨图
宋文治 1976年作梅园长春
宋文治 1976年作山川巨变化
宋文治 1976年作太湖之春十竹斋旧藏
宋文治 1976年作峡江帆影
宋文治 1976年作扬子江畔
宋文治峡江泊舟图
亚明宋文治 1972年作劈山夺煤
亚明宋文治徐姺向阳渠畔春意浓。

在以物易物中寻找快乐——小记宋文治

在以物易物中寻找快乐——小记宋文治

在以物易物中寻找快乐——小记宋文治
张建亭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正> 宋文治先生是一个修养非常全面的画家,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爱好也极为广泛。

首先,他对美食有着较深的研究,他曾对人说:"你说我的画不行,我不会生气,但你不能说我不会吃!"此外,他还曾毫不客气地当面指摘亚明、黄胄对吃的不甚讲究。

晚年,他觉得家里的饭菜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常在国内各大宾馆中吃住。

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每次我到南京文昌巷寓所找他都几乎无法见到他。

宋文治先生的另一个爱好就是收藏。

他不但收藏名家字画,而且对收藏古陶器也情有独钟。

据其子宋玉麟介绍,宋文治先生
【总页数】1页(P160-160)
【作者】张建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2
【相关文献】
1.在创造中寻找教育的快乐——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中论快乐教育 [J], 丁红丽
2.在创造中寻找教育的快乐——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中论快乐教育 [J], 丁红丽
3.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寻找生活中的道德细节——小记者在行动》教学实
录 [J], 吴桂双;
4.在学生的快乐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J], 夏本英
5.陈默: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泼彩”传世的国画大师宋文治

以“泼彩”传世的国画大师宋文治

以“泼彩”传世的国画大师宋文治
邹霆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1993(000)003
【摘要】去年暮春时节,国画大师宋文治第三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

在日本经济呈现不景气的今日,宋文治新作标出的最高价为300万日元,最低亦不少于100万日元,而其大部分作品仍被日本美术收藏家所购去。

画风严谨而又潇洒的宋文治教授,能有今日之造诣与盛誉,其中既下过一番千锤百炼的苦功,饱含着辛酸与血汗,也经历过一条漫长而又艰苦的奋斗之路。

尤其是他的“绝活”、公认为使人陶醉的中国画新技法——“泼彩”,绝非是凭借一时“灵感”可以一蹴而就的。

目前担任江苏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东方书画中心教授以及
【总页数】4页(P78-79,87-88)
【作者】邹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挥毫泼彩献赤诚——专访著名国画大家、艺术教育家姚治华先生 [J], 苗兴林
2.墨韵飞逸神鬼泣泼彩犹似霓虹舞——记国画大师单柏钦副院长的国画艺术讲座[J], 王颖;梁荣辉
3.宋文治【国画作品】 [J], 宋文治
4.闽壑烟岚梁明国画大泼彩山水画作品选登 [J], 梁明
5.文治风华——《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花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著名画家宋文治鲜为人知的“没骨泼彩山水画”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宋文治鲜为人知的“没骨泼彩山水画”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宋文治鲜为人知的“没骨泼彩山水画”作品欣赏
“书画名家赏鉴”诚谢您的支持祝吉祥、顺意......
宋文治1919年10月——2000年4月2日,江苏省太仓县人,笔名宋灏。

当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走向自然,广师造化,融合诸家诸法,致力于探究以传统笔墨表现新时代风貌,
宋文治的泼墨泼彩借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画法,开拓思变,进一步地锤炼新的绘画语言,力求探究中国画未来新路,终以没骨泼彩山水画新风貌凸现于世。

与张大千、刘海粟凭借激情泼墨泼彩偶然所得画法不同的是:
他大胆地将泼彩、流痕、拓迹等渲染手法与勾、皴、擦、点等传统笔墨有机地融为一体,作画程序恰与水墨设色技法相反,意在笔先,于色中施墨,并在绘画中增添了“制作”技巧成分,由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客观自然,这同时也显示了他驾驭笔墨,丰富变幻的技巧.......
弘扬中华文化经典,传播中华书画艺术.......
向历代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刊文编辑:朝海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宋文治的介绍笔名宋灏。

1919年农历9月5日(阳历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市,养父养母在太仓西郊镇开小面店为生,后因经营不善,日益败落,生活困难。

幼时困苦的生活,对其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造就他自强、自立、坚毅、奋发的性格。

1931年初级小学毕业。

在学校美术课成绩名列第一。

经常描摹香烟盒上印的《水浒》等古典人物画,初步萌发了对美术的兴趣。

自太仓毓娄商业中学肄业。

曾有作品被选送参加国际儿童画展,并获纪念奖。

在县城书店购得《芥子园画谱》临摹习画,开始自学国画。

1935年经上海亲戚介绍入上海秀堂广告社当学徒,前后一年半。

学习美术字、装潢设计等。

假日去上海大新公司、永安公司画廊参观画展。

观摩了张大千、齐白石、任伯年、吴湖帆、张石园及日本竹内栖凤等画家的作品,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国画的兴趣。

1936年离开秀堂广告社。

得苏州亲戚帮助入苏州明光眼镜公司任助理会计兼橱窗设计。

1937年日军进犯上海,殃及苏州。

失业回老家,靠借贷勉强度日。

1938年路遇太仓城中小学美术教师,得其介绍入太仓浏河小学担任美术教师。

1941年得上海亲戚资助,考取苏州美专沪校。

时颜文梁为校长,教师有蒋仁、朱士杰、陈旧村等。

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

半年后,日军占领租界,学校被迫停学。

1942年回太仓,任城中小学美术教师,兼任太仓西厢小学美术教师。

是年专程赴上海向乡前辈朱屺瞻先生求教。

1943年借调到太仓中学(原太仓师范)代教美术课,不久转为正式教师。

开始参加太仓文化人士组织的曲社,研习昆曲、京剧、评弹等艺术,增加了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1944年和表妹杨冰女士结为伉俪。

迁居太仓城厢镇。

1945年在太仓中学任教,兼任太仓县立中学美术教师。

1946年经太仓县教育局推荐,任太仓民教馆馆长,负责美术、体育等活动。

1947年辞去民教馆馆长之职。

经太仓唐祥伯介绍,赴安亭师范任教。

自此在该校任教长达十年之久。

同时兼任安亭震川中学美术教师。

经朱屺瞻介绍,拜海上名家张石园为师,开始研?quot;四王"山水。

1948年在震川中学教学之余,创作花鸟、山水等作品百余件,在校举办画展。

义卖得米一百八十余担,全部赠送学校,建"松隐庐"以扩大教师办公用房。

"松隐庐"由国学大师唐文治撰文,吴湖帆手书,立石铭于"松隐庐"墙内,以志纪念。

一次偶然机会,获观陆俨少先生作品,钦佩之至。

前后三次专赴南翔拜访陆先生,最后一次幸获得见,从此经常与先生一起看画谈艺,交谊在师友之间。

1949年全国解放,安亭师范也获新生。

兼任校总务主任。

由陆俨少先生介绍拜上海名画家吴湖帆先生为师。

在向张石园、吴湖帆先生请教之外,更多的是得到陆俨少先生的指导。

1949年陆俨少作《松隐庐》长卷相赠,该卷引首由吴湖帆题,卷末有沈尹墨、陆俨少、邓散木、白蕉、叶恭绰、徐邦达、启功、黄怡庵等先生题跋。

1951-1954年全家自太仓迁居安亭镇,生活日趋安定。

1952年,次女玉英出生。

参加安亭师范扩建校舍工作,亲自设计草图并赴各地采购树木、花草以绿化环境。

每逢星期日,去上海向师友求教。

暑假到富春江、太湖等地写生。

1954年,次子玉明出生。

1955年应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之邀,与陆俨少,孔小瑜,徐子鹤四人赴合肥参加艺术创作活动两个多月。

期间到梅山水库、黄山等地写生。

创作《桐江放筏》、《黄山松云》入选全国国画展览。

此次在安徽的艺术创作活动,虽只有短短两个多月,却给了宋老一次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的锻炼和实践。

1956年《桐江放筏》、《黄山松云》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

《桐江放筏》在《人民画报》画刊发表并做重点介绍。

作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参加"江苏省国画展"获三等奖。

赴南京参加江苏省国画家座谈会。

当选为嘉定县人民代表。

1957- 1959年 6月,经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推荐,调省国画院工作。

期间,赴省内各处深入生活,创作了《放鸭》、《牛首山》、《邵伯水闸》、《南京长江大桥在建设中》、《锦屏山磷矿》、《中山陵》等作品。

其中《劈山引水》(与金志远合作)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

《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发表于《中国画》杂志。

在创作上不断向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喦等先生学习、请益,得到很大帮助。

1960年 3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任副画师兼院长秘书。

9月,作为由傅抱石、亚明率领的江苏国画家的一员参加在全国六省十几座城市访问和写生活动,担任后勤总管。

行程二万三千里,画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品有《华岳参天》、《山川巨变》(横幅)、《山城晓色》、《广州造船厂》等。

江苏油画展赴京展出,即兴创作油画《洞庭春色》参展。

《光明日报》评?quot;该作是油画民族化的有益尝试",并有单页画出版。

1961年创作《山川巨变》(二稿)、《韶山》、《红岩》、《枣园秋色》、《杠甫草堂》等数十幅作品。

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江苏省国画院"山河新貌画展"。

《山川巨变》、《枣园秋色》等在《人民日报》发表。

江苏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山河新貌》画集、画辑,有部分作品入选其中。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62年创作《江南春朝》、《太湖之滨》等作品,开始反映江南水乡的创作。

《太湖春朝》被北京荣宝斋制成水印木刻后,十余次再版。

刻画和《山川巨变》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是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与张安治、白雪石、陈大羽四人首次赴井冈山写生,归来在北京举办了"井冈山写生画展"。

展品全部被中国对外文委收藏。

1963年由中国美协主编、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画中山水》专题片,反映了傅抱石、关山月、李可染、吴湖帆、钱松喦等画家深入生活、创作活动的情况。

《山川巨变》也在该影片中被介绍。

由中国美协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李可染、叶浅予、黄胄、关山月、亚明、石鲁、宋文治等十几位画家作品的专集。

《宋文治作品选集》由吴湖帆题字,钱松喦作序。

是年初登庐山,二上井冈山。

创作了《庐山人工湖》、《井冈山朱砂冲哨口》、《瑞金云石山》、《茨坪》等作品。

196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画小辑》。

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创作《运河两岸稻花香》巨幅作品。

创作《新安江上》。

1965年借调到江苏省京剧院担任京剧《江姐》舞美设计,前后近一年。

秋,上海市政府邀请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张文俊等为上海国际机场创作巨幅山水画《井冈山》。

一行乘飞机赴上海接受创作任务,回宁后因傅抱石突发脑溢血逝世,此画未能完成。

在此期间,前后在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工人文化宫兼课,教授山水画技法。

全家自安亭迁居南京。

1966-1969年 "文化在革命"开始,先后在高资蚕种场、桥头省五七干校、金坛等地学习、劳动。

1970-1975年从五七干校奉调回南京,参加省美术创作组。

1973年起任省美术创作组副组长。

期间曾到南京炼油厂、徐州微山湖等地深入生活。

创作《太湖新装》、《太湖清晓》、《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炼油厂》、《扬子江畔大庆花》、《银线跨太湖》、《向阳渠畔春意浓》等作品。

《向阳渠畔春意浓》被印制成单页画发行。

1976年因心脏病住"八三"医院治病。

1月,惊悉周总理逝世,当夜即写《梅园长春》一画以寄托哀思。

《梅园长春》入选全国美展并出版。

此画前后共作四稿,两稿赠梅园新村收藏,一幅由廖承志题字、赠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

1977年江苏省国画院恢复成立,任副院长。

创作《茨坪长青》、《韶山朝晖》(与金志远合作)两张巨幅山水。

《茨坪长青》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韶山朝晖》为毛主席纪念堂收藏陈列。

开始尝试彩墨相间的画法,有《轻舟已过万重山》、《黄山晴雪》、《巫峡高秋》、《井冈山朱砂冲哨口》等作品问世。

随江苏省国画家赴湖南写生,创作《雷锋故居》、《韶山灌渠》、《爱晚亭》、《长沙烈士纪念碑》等作品。

后因病提前返宁。

1978年应外交部之邀,赴北京作画。

在北京友谊宾馆为文化部创作大幅作品《飞流图》,作为国家礼品,由国家领导人出国赠外国元首。

参加江苏省政协四界全会,当选为省政协常务委员。

1979年应广东省政府的邀请,赴广州为小岛国宾馆创作《小鸟天堂》、《黄山》等大幅作品。

4月,由北京荣宝斋和香港集古斋主办在香港举办"金陵八家画展"。

与亚明、侯凯、王大山等一行四人赴港出席开幕式。

出版《金陵八家》画集。

自香港返宁,创作《香港》。

秋,赴京参加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和中国美协第三届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美协理事。

应聘为杭州西泠印社社员。

1980年春,赴日本出席"江苏省国画院书画展",任代表团团副团长。

在日期间,参加了东京、大阪、长崎、神户、北海道等多座城市。

有《岚山--周总理纪念碑》、《阿苏火山》、《札幌雪景》等作品问世。

自日本回国,在无锡休整,为无锡小箕山国宾馆作大幅山水《太湖》。

江苏省美代会召开,当选为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1981年 4月,北京荣宝斋、日本西武在日本东京举办宋文治新作展。

中国驻日大使符浩和夫人出席了开幕式。

出版了展览画集。

回国,住北京饭店作大幅山水《庐山飞瀑》。

应邀在北京画院讲学。

夏,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宋文治画展。

国家领导人王震、谷牧、彭冲,美术界著名人士华君武、李可染、吴作人、蔡若虹、叶浅予以及日本著名画家赤松俊子、丸木位里等出席了开幕式,《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予以报道。

期间,由中国美协叶浅予副主席主持召开了宋文治画展座谈会。

10月,与亚明一起赴新加坡出席亚明、宋文治画展开幕式。

各出版画集一本。

作品在新加坡展销,所得稿酬六万元,全部捐赠给江苏省省画院。

中国国际书店将个人历年珍藏部分名家作品汇集出版了《现代中国画集粹》大型画集。

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被中国美协选送参加法国沙龙展。

开始?quot;泼彩"入画的研究和探索。

19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宋文治画辑》。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画集》,画集由赵朴初先生题字。

春,和宋玉麟合作《洞庭春晓》大画,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陈列之用。

1983年春,宋文治山水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

《晨韵》、《飞流》、《黄山石笋图》三幅作品被中国美协选送美国参加现代中国画在美巡回展。

展出期间美方出版了画集。

《石笋峰》一国在美国一大型刊物上刊登,并有大篇评论文章。

是年创作《唐人诗意》、《层峦积雪》、《青山横云》等作品。

省政协五届全会召开,连任省政协常委。

被聘为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1984年 1月,应安徽文化局的邀请,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宋文治画展。

展出作品90余件。

画展结束,偕玉麟、易进、萧瀚一起赴皖南写生,归来创作了《云岭朝晖》、《桃花潭》、《章渡清晓》等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