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说课稿-文档资料
最新《七月的天山》说课(含稿)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从面对文本 的课内感悟汲取走向回归自然的课外体验运用,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 形成语言实践的技能。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六、课程评价
七、资源开发
谢 谢!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来自!29教学流程
1、引导质疑:天山的 水、树、花有什么关 系呢? 2、画出文章的另一条 线路图。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阅读《趵突泉》、《可 爱的草塘》和相关的拓 展材料。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雪峰说感”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由畅想、 智慧感悟中交流、综合,自主建构他们的经验。 教师这个时候只是倾听,送上赞赏、鼓励,让 学生感觉自己的聪慧,享受收获的愉快。
通过当小导游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体现了教学 资源的整合。这一环节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的反 馈,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有文本语言的吸纳, 也有创生语言的倾吐。课堂上洋溢着“趣”,流淌 着“味”。学生在演说过程中,焕发出了生命的活 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 勇于创新,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了 思维发展,个性品格也随之成长。
教学流程
1、听课文录音,想想:天 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天山 雪峰的词句读一读。 3、结合课件交流体会。 4、指导朗读句子。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美丽,脉络清楚的抒情散文,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漂亮的安静而又布满生气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天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同学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进展。
由于我们的同学对远在新疆的天山特别生疏,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行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现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同学对漂亮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熟悉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同学对天山的憧憬,引导了同学的阅读期盼。
进入中高班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留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同学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
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巡游挨次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同学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同学的自主进展。
二、注意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猎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同学自主阅读,品尝语句,进行自主地猎取。
在文中多次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怪的想象,呈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
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说出喜爱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观赏等等。
让同学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对天山的喜爱和赞美。
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同学尝试到自主猎取的欢乐。
三、注意自读品析,率先提议合作相互沟通。
在品读、感悟美丽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同学默读思索,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在独立感悟美丽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相互沟通,从而体会是怎样抓住美丽词句表达情意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精品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精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七月游览天山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天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语言优美,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其次,内容丰富,既有对天山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天山物产的介绍;最后,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景物描写的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运用课文中的句式结构进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天山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天山美景的描绘。
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下面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仅供参考《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的侧重点是如何突破课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难点我们都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这一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说目标、重难点在前面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为学习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笔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我认为上面的目标中第2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和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语来确定的《七月的天山》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段提示语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依托这些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初步体会作者把景物描写具体的方法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因为这景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头脑中构建出形象优美的画面有一定困难说教学设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运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进一、初读自主阅读初识天山之美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由粗放整体的认识所以我设计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并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给予个别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在自读后交流如难读的字“饮马”、“山涧”、“白皑皑”通过集体齐读来落实目标对于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字“美”野花五彩缤纷这里像春天一样美;这里的树木繁茂还有就是凉爽因为那里有雪峰、雪水、溪流这一切都源于水至此学生也清楚了课文是从水、树、花三方面来描写天山景物的二、再读整体感知构建天山之美这是第二层次的读默读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风景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让学生画出来读后交流文章仿佛是导游让学生指出导游线路来即文中的连接过渡句此时学生明晰了文章采用了地点变换的顺序写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有了对课文轮廓性的了解后为加深学生对天山风光的印象我设计呈现一组天山美丽的风光图并按游览路线展示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为学生构建天山之美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读悟”并不排斥教师适时、恰倒好处地点拨在以上两个层次的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点拨者三、细读略中有精品味天山之美虽然是略读课文要求粗知但是这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难点更为突出其教学设计中不排斥有“精”处理文章的重点和精彩之处还是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学习第二段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七月的天山的以第二段为抓手来突破难点这一环节我还是以读为本设计了三次读来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指名读了解文章中具体描写了些景物?读后交流第二次默读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想些景物影响特别深体会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画面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雪峰是那么高那么大那么白溪流是那么清那么急那么有生机第三次品读为了突破难点我就让学生又一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读一读有感受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学习略读课文教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学生认真地读有独立感悟的时间保证有了感悟就需要倾吐和交流同桌伙伴学习的任务只是为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机会然后全班交流我预设学生能体会到文中的写景方法如:1、学生可能会说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使我感受到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的美丽景象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非常形象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关注这句话在这位同学汇报的基础上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有的同学会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雪峰的特点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明白了这句话是通过比喻、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的想象是多么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还有像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多么讨人喜爱啊2、交流了这些教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还有些地方值得我们揣摩、欣赏的?(像用词的巧妙如:抛、飞泻的用法还有描写景物有条理有层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3、最后教师小结: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形容、丰富的想象等方法把景物写具体在本段教学中美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二)学习第三四段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在学习了第二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合作探究然后把探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交流预设:这两段中学生可能会找到这句:“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精神、矫健用词上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多么恰如其分的形容啊这两段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可以通过美读来感受在细读这一环节中第二段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特别是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多读入情入境地读自己去感受领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交流时我以第二段为例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顺序三四两段以自悟美读为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三)有感而发对比体会结尾的好处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有感情地引入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赞美天山的反问句与《桂林山水》的结尾引用诗句来赞美桂林山水作对比体会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赞美风景感受天山之美这里又一次与精读课文衔接注重积累与迁移四、借助多媒体升华天山之美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看多媒体天山之美逐层深入到学生心中1、第一次欣赏天山风景图提升美感这次多媒体展示为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学生边欣赏边文中描写天山的优美生动的的语言达到积累佳句的目的2、再次欣赏画面指导学生边看美景边试着背诵相应的句子边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学完了全文让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我设计了两次借助于多媒体中的实景展现当场让学生为风景图配上优美的语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接受美的熏陶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突破了重难点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最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佳句摘抄下来五、课外作业:课后的延伸我安排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自己读懂与本文结构类似的文章如《桂林游》、《春天》使课堂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得到迁移和运用以上是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设计中有这样两个亮点:1、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而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我能充分与精读课文衔接努力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得到迁移和运用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写”在教学中体现了其层次性使整个课堂以板块设计层层推进对文章重难点的突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描绘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题,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属于阅读理解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于描绘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文章,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新疆天山地区的了解不多,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可能在描绘景物和人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学会如何描绘景物和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描绘出优美的景物和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名校精品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名校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描绘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题,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天山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增长见识,提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文本分析、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教学难点:文本分析、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天山美景的图片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天山的美景和民俗风情。
3.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描绘方法、表达情感等方面,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和民俗风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五、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二)、师导入课“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出自诗人李白的诗句,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板书课题《4*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三)、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检查预习情况1、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朗读情况的检查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3、速读课文,理清写作的顺序和课文内容。
4、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5、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听范读,并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三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四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讲读课文(由五个学生分别逐段讲解)(五)、师做总结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4、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六)、指导背诵。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引入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七月的天山》一文。
首先,请听一段描写天山的小诗:天山高耸,雄伟壮阔,云雾缭绕,群峰耸立,雪峰交相辉映,苍松翠柏,千姿百态,争奇斗妍。
听了这首小诗,相信大家对天山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天山吧。
内容一、地理位置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著名的山脉之一。
它的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绵延数百公里,山峰陡峭,形态各异。
山上常年积雪,这就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二、景点介绍1. 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位于天山的西部,是中亚西部最大的高原。
高原上有众多的河流、湖泊,构成了天山地区的主要水系。
帕米尔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动植物资源而闻名于世。
2. 天山天池天池在我国古代时是一处禁地,知道了它传说中惊天的故事,对我们的国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它位于天山北麓,海拔1980米,是我国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别名称为“世外桃源”,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之一,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因此受到众多游客的热烈欢迎。
3. 喀纳斯湖喀纳斯湖是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座天然淡水湖,也是天山地区的一个知名景点。
湖水呈青绿色,周围群山环抱,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由于湖岸线上有不少的信息素成分,导致湖上时速可达到惊人的30公里,仿佛战地般刺激,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南极”。
三、文化遗产1.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新疆维吾尔族是新疆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天山则是这个民族的故乡。
在天山的南麓一带,有一些著名的维吾尔族老城,如喀什和和田等。
他们的信仰,观念,语言,风俗习惯,都可以从这些地方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2. 新疆历史文化新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因此,在天山地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文化景观,如大昭寺,赛里木湖等。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献的简单介绍,相信我们在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同时,也能从中找到更多的感触。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标”关于这一组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生为主体,指导学法(说教学方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议结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习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浏览、赏读、品读、美读等。
通过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合理利用(说教学手段)“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冲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因此,我只运用天山景物的视频让学生真正去领略、去体会天山景物之美,没有过多的图片扰乱学生的视觉。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
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说目标、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目标中第2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和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语来确定的。
《七月的天山》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这段提示语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
依托这些,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初步体会作者把景物描写具体的方法,在头脑中构建画面。
因为这景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头脑中构建出形象优美的画面有一定困难。
说教学设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运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
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进。
小学语文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小学语文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说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立刻天山所看到的优美的天然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故国边疆天山风物的喜好之情。
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抱负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立刻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丛林和各处的野花的奇怪美景;末了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称赞之情。
【学情分析】
“天山”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极其优美,内涵非常丰富的写景的记叙文。
因此在此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有效的品读上,让学生读中有悟,读中有感,读中生情。
六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个别地方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感悟。
【说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这个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使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
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体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二、说目标、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1、自主朗读,理解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设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使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
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这个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动。
(一)、初读,自主阅读,初识天山之美。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由粗放整体的理解,所以我设计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并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实施这个环节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给予个别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在自读后交流。
(二)、再读,整体感知,构建天山之美。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学习运用贴 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学习如何按 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能力,感受祖国山河 的优美。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教学法、练习法、情 境教学法。 学法:读一读、划一划、圈一圈、写一写的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
1.同学们此次我们的天山之行快要结束了,接 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运用上面学过的 方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自由活动,出示自 由活动的基本要求。 2.练习上述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3.师生交流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最重要的是从这个例子中学到 了什么?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写景记叙文要注意写 作顺序,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绚 丽多彩等写法特点,并进行语言实践,这样的学以 致用才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吧。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 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 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 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从这句话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 (雪水流动的磅 礴气势)
融化的雪水,从山涧、从峭壁 断崖上流下来,在山脚下汇成 冲激的溪流,浪花四溅。
你又有了怎样的 朗读感悟?
用词精确,比喻贴切
(三)品词析句,欣赏天山
1.披文以入情,在充分感知的状态下,扶着学 习写天山之水的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感悟、 对比的方法学习比喻、排比的写法特点,感悟 用词的精确。 2.放手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 生在文本中批文以入情,充分感知言语表达和 语言结构的方法,重感知,重理解,重运用。
贴切的比喻、强烈的排比 用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确
放手用批注的方法自由选择三自然段进行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七月游览天山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天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展示了我国西部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同时,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写作例文,为我们描绘了如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对学生的写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他们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山的风光和物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学会如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我国西部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课文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以及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天山的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天山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山的风光和物产。
3.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描写方法,讲解如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在七月游览天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示了天山的美景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课文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描绘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需要引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同时学习一些写作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
2.难点: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景观,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天山的美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课文的表达技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6.总结提升: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写作技巧,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七月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丰韵,为我们展现了美丽、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
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借助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并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学习任务。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了解学习任务。
二、根据提纲,自读自悟。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完成以下任务: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相关句子。
2.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积累优美语句。
三、集体交流,理清游览顺序,理解文本。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七月的天山-说课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从面对文本 的课内感悟汲取走向回归自然的课外体验运用,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 形成语言实践的技能。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六、课程评价
七、资源开发
Salamat Do
撒拉玛特朵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训练
让学生结合图片资 源和收集的资料,展开想 象,当当小导游,向游客 介绍天山的景色。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 意思,积累佳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 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与态度: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同学们,上节课老
师带领大家去金华的双 龙洞游览,你们记得我 们游览的路线吗?
学Hale Waihona Puke 板 书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同学们,拿起 你的笔,写下你心 中的美景吧!
采用跨越式“精”加“略”的教学模式,重组 教材内容,把经典的写景文章《趵突泉》和《可爱 的草塘》放到拓展材料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 主学习、分层教学、创新学习等各种策略,有目的 地巧用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内、课外的 知识得以融合,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促使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不断提高,提高教学 效率。
小学语文《七月天山》说课稿
小学语文《七月天山》说课稿学校语文《七月天山》说课稿1《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文字美丽,脉络清楚的抒情散文,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秀丽的安静而又布满生气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天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同学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正确素材呢?根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进展。
由于我们的同学对远在新疆的天山特别生疏,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行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现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同学对秀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熟悉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同学对天山的憧憬,引导了同学的阅读期盼。
进入中高班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留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同学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到达学有目的,学有重点。
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巡游挨次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同学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同学的自主进展。
二、注意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猎取。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同学自主阅读,品尝语句,进行自主地猎取。
在文中多次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怪的想象,呈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
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说出喜爱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观赏等等。
让同学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表达景物的美,从而感受对天山的喜爱和赞美。
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同学尝试到自主猎取的欢乐。
三、注意自读品析,提倡合作沟通。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五篇
篇一:《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说教材】【教学要求】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这一优秀教学资源,这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标”关于这一组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这篇课文讲述了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的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绘天山深处的美景: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
春天的花园。
这篇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并积累优美词句。
4、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生活体验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生为主体,指导学法(说教学方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议结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习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
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关健词句的理解,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如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初读、赏读、品读、美读等。
通过师生、生生互支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合理利用(说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冲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因此,我只运用天山景物的视频让学生真正去领略、去体会天山景物之美,没有过多的图片扰乱学生的视觉。
五、表扬激励,享受成功(说教学评价)
在评价方面,我努力北将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做为主
要的方式,我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得到肯定,让学生面向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得到认可,享受成功。
这是因为教育家说过:“教育的秘诀不再于传授已有的知识,而在于激发起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在学生成功的时候,让他们更想成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六、优化结构,心灵对话(说教学过程)
阅读课的生命在于师生互动,心灵互动。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题,课始创设美。
用富有激qing与美感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引出课题,并激励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用富有激qing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为学生设置一个美丽的境界,激发他们想饱览天山美景的欲望,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了兴趣与猜想。
)
第二个环节是:朗读,欣赏景之美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然后观看有关天山景物的视频,边看边观察: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最深、最美的印象?
第二步:品读课文,继续欣赏美。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要求
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
第三步:赏读课文,再次体验美。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想一想: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写出了天山的美?
第四步:美读课文,品味享受美。
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一找描写雪峰、雪水、溪流的句子,反复朗读,并从中感受景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置这个环节,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在文本中感受、欣赏天山的美景与语言文字的美感。
让学生从整篇文章入手,逐步到段、到词、到句,由整体到局部,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并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与速度,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与对读书的兴趣。
)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品味文之美。
第一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卡的内容。
讨论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____”划出描写雪峰的句子。
3、用“┈┈”划出描写雪水的句子。
4、用“∽∽”划出描写溪流的句子。
5、反复朗读这些句子,从中感受景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指导学生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并创造性地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描写原始森林的词句,从中体会景物的美丽与词句的美妙,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野花的?你从中休会到了野花的哪
些特点?
第三步:配乐齐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受美丽的景物、美妙的文字与愉悦的心情。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的同时,让他们面向全体学生或站在讲台上发言,让他们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认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然后充满自信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与此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学,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实践自己刚刚积累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取自信与成就感。
)
第四个环节是:积累,内化吸收美。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
(之所以设计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明白: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拓展实践美
第一步是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如()的日影、()的云霞等。
还可以用“像……像……像……”练习说话。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比喻、排比、反问、想像)和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写一处景物,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得到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想像思维完成自己的作品,在享受自己才能的同时,感受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
)
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水生机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树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花繁华
(这样设计的层次感很强,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内容一目了然,能让学生知道课文叙述的顺序、主要描写的景物以及它的特点。
起到了用简短、精练的文字示范文章内容的作用,起到了引领的目的。
)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七月的天山说课稿的全
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