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报任安书》(三)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的知识点《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报任安书(节选)》

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报任安书(节选)》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1.了解《史记》的体例内容、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目标 2.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
文言文翻
能力
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熔于一炉的写法 目标
译的“四
情感 目标
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体会作者遭受 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 意志
步”
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意.气.①勤.勤.恳.恳.② ①古义: 心意,情意
今义:意志和气概
②古义: 诚恳的样子
今义:勤劳而踏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拜两次,表示恭敬
(2)教以.①慎于.②接物 (3)推贤进士为.①务.②
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 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 是对省略句;删,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 词;调,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 过来。 (4)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 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 清楚端正无误——写。
去世的父祖辈 ①只
②认为 ①终于 ②走向死亡,接受死
因为 杖
(6)彭越、张敖,南.面.①称孤.②
(7)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8)古人所.以.①重施刑于大夫者,殆.②为此也
①面南背北 ②王 法律
①……的原因 ②大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 立身于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知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 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 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举荐,当了郎中,后 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 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人,与丞相(刘屈 氂)大军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 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到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报任安书》(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报任安书》(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节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tì)傥(tǎng)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jué)有《国语》;孙子膑(b ìn)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数不胜数,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能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倜傥:豪迈不受拘束。

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

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

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

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

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

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

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默写专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默写专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默写专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题集训理解性默写(一)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老人孩子过着幸福生活的语句是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愁绪的形象描绘。

6.黄鹂俗称黄莺,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意义,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句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8.《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9.在《氓》中,用“淇水、湿地”的有界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12.古代诗人非常喜欢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声音,如: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就像苏轼《赤壁赋》14.《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15.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16.面对落花,多情而敏感的诗人们常常为之感叹,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两句,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借助物和人的反应,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再弹一曲。

(《琵琶行并序》)19.《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参考答案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5.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两个黄鹂鸣翠柳自在娇莺恰恰啼(或“千里莺啼绿映红”“隔叶黄鹂空好音”“阴阴夏木啭黄鹂”“几处早莺争暖树”)7.轻拢慢捻抹复挑唯见江心秋月白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0.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11.其言不让吾与点也1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13.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1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15.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1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8.呕哑嘲哳难为听如听仙乐耳暂明19.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雄姿英发羽扇纶巾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题集训理解性默写(二)2.《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描写词人要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招3.苏洵在《六国论》中比较了秦获得土地和诸侯失去土地的方式后,得出了在于战的结论。

一、12《报任安书》

一、12《报任安书》

当堂检测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 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 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 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 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 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 见解。
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也很懂得舍生就义的 界限,何至于自己陷身于牢狱中去受辱呢!况 且那奴隶婢妾还能自杀,何况我到了不得不自杀的 地步呢?我克制忍耐,苟且偷生,被囚禁在污牢狱 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是以自己的志愿还未了, 平平庸庸终结一世,但文章不能显露给后 世的人们为遗憾。
1、哪句话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 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wù死,念父母,顾妻子,至 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
被 没有人 害怕 顾念 妻子、孩子 …的人 这样 是 亲兄弟
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
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 不勉焉!
况且
为…而死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人不贪生怕死的,顾念父母 妻子、孩子的;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激励的人不 这样,是有不得不这样的原因。现在我不幸早年失 去了父母,没有兄弟相亲,独自一人在世,你看我 对妻子孩子怎么样呢?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为名 节而死,怯懦的人仰慕道义,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励 自己呢?
• (1)文王:文王被拘在羑里推演了《周易》。《周 易》既是一部占筮用书,又是一部富含哲理的古 代哲学名著,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 》的主要内容是六十四卦,相传由文王推演出。 《传》是对《经》的解说。 (2)仲尼: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 (3)屈原:屈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 归)人。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 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 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 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 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浙江新高考高中语文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

浙江新高考高中语文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

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识记文中名句。

2.思维目标: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3.文化目标:理解司马迁忍辱苟活发愤著述有所建树的生死观。

4.审美目标:赏析本文熔叙事、说理、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激趣导入皇权可以摧残你的身体,却无法剥夺你的思想,命途多舛反而激发了你生命的潜能,残缺的仅仅是身躯,飞翔的却是你不朽的灵魂。

你就是司马迁。

“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你那挥笔疾书的身姿已经定格成一幅永远的风景,令后人高山仰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报任安书》。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太史公...(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像牛马一样以供奔...(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牛马走走。

走,义同“仆”)司马迁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言。

请概括段意:书信格式。

(第二段)少卿足下:曩者...(承蒙赐信。

这是古代书信中的客套话。

辱,犹言..(从前)辱赐书降低了对方的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若.(似乎,好像)望.(怨恨,抱怨)仆不相.(指代对方,您)师.(效法),而用流.(流转,迁移)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缺失的样子。

这..(固执鄙陋的意见)。

阙然里指时间隔了很久)久不报.(回复),幸.(希望)勿为.(介词,被)过.(责怪)。

请概括段意:引出对方来信内容,领起下文,并对迟答复表达歉意。

(第三段)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剖符,书写誓词的竹制符契。

剖为两块,功臣与皇帝各持一块。

丹书,用朱砂书写誓词的铁制契券)之功,文史星历....(太史令掌管的职务。

文,文献;史,史籍;星,天文;历,历法),近乎卜祝..(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之间,固.(本来)主上所戏弄,倡优一样)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12-《报任安书》

12-《报任安书》

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 因
不为父母妻子
不是因为缺乏勇气
让文采流传后世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 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 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原文: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 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 而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xiàn)。 译:这些人都是内心抑郁不舒
郁结:抑郁不舒畅 通:实现 用:被重用 退:引退、回家 舒:抒发 垂:留下 见:通“现”,表 现 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 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期望将 来有理解他们的人。就如左丘 明眼睛瞎了孙子被砍了膝盖骨, 终归没有被重用,于是他们就 回家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 愤懑之情,想让自己的著作留 传于世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原文: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
矢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 纪,
窃:私下,自谦。 不逊:不谦虚 托:借助 网罗:收集 矢:通“佚”, 失 散 考:考证 综:通观 稽:考察
译:我私下里不自量力,
近年来,借助于自己粗劣 的文笔,收集天下散乱失 传的史籍、传闻,略加考 证前人的所作所为,统观 事情的始末,考察他们成 败兴衰的规律。
进一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 因
仿效古人,受辱后“退而论书策,以舒其 愤”。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 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 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以(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然而)(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一)通假字(1)被楚受辱( 通“棰”。

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二)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原文、注释、译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原文、注释、译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原文、注释、译文【原文】《报任安书(节选)》汉· 司马迁太史公①牛马走②司马迁再拜③言④。

少卿⑤足下⑥:曩⑦者⑧辱赐书⑨,教以慎于接物⑩,推(11)贤进(12)士(13)为务(14)。

意气勤勤恳恳(15),若望(16)仆(17)不相师(18),而用流(19)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20)。

阙然(21)久不报,幸(22)勿为过(23)。

仆之先(24)非有剖符(25)丹书(26)之功,文史星历(27),近乎卜祝(28)之间,固(29)主上所戏弄(30),倡优畜之(31),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32)一毛,与蝼蚁(33)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34)比(35),特(36)以为智穷罪极(37),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38)重于(39)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40)异也。

太上(41)不辱先(42),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43),其次不辱辞令(44),其次诎体(45)受辱,其次易服(46)受辱,其次关木索(47)、被(48)箠楚(49)受辱,其次剔毛发(50)、婴金铁(51)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52)受辱,最下腐刑(53)极(54)矣! 传曰:“刑不上大夫(55)。

”此言士(56)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57)阱(58)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59)之渐(60)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61)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62)也。

今交手足(63),受木索,暴肌肤,受榜(64)箠,幽于圜墙(65)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66),视徒隶(67)则心惕息(68),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69),言不辱者,所谓强颜(70)耳(71),曷(72)足贵乎?且西伯(73),伯(74)也,拘于羑(75)里;李斯(76),相也,具于五刑(77);淮阴(78),王也,受械(79)于陈;彭越(80)、张敖(81),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82)诛诸吕,权倾五伯(83),囚于请室(84);魏其(85),大将也,衣赭衣(86),关三木(87);季布(88)为朱家钳奴;灌夫(89)受辱于居室(90)。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以下是原文和翻译: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
在青青的园中长着葵花,朝露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阳春时节布满德泽,万物都焕发出光辉。

我常常担心秋天的到来,那时候花叶将凋谢。

百川流向东海,何时才能回归西方?
年轻时不努力,老去时只会感到悲伤。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他通过
描绘园中的葵花和朝露,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的感叹。

他希望人们在阳春时节能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不要虚度光阴,
否则到了老年时会感到悲伤和遗憾。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
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和警示。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讲义苏教版必修5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讲义苏教版必修5

报任安书(节选)(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司马迁:洁身与求实公元前99年,司马迁在汉武帝朝中做太史令。

一天,朝廷中有个将军派人送来一件礼盒,里面放着一对世上少有的白玉璧。

对象牙、珍珠、玉石等宝物从来都不屑一顾的司马迁,也忍不住把白玉璧抚摸了一下,感叹地说:“这样圆润,这样光洁,真是白璧无瑕啊!”接着他又说:“白玉璧最宝贵之处是没有斑迹污点,所以人们才说‘白璧无瑕’。

这玉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于是,司马迁嘱咐女儿把礼盒包好,交给来人带回。

司马迁著《史记》,写到魏国历史时,听到这样一条传闻:秦在攻魏时,遭到魏的顽强抵抗,秦国就引黄河水灌进魏国都城大梁,从而淹死很多人。

为了考证历史的真实性,司马迁亲临大梁城旧址,进行实地考察。

他沿着城垣边走边看,终于发现水淹过的痕迹,再加上其他资料的印证,终于有了秦国当年放水淹大梁城的确证,然后才在书稿上记述下来。

(一)背景链接《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举荐,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91年)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任安入狱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

司马迁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因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司马迁写下了这封《报任安书》。

第三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 优秀课件

第三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 优秀课件

返回
屈原投江籍籍无闻,身后300年间不见诸史料;300 年后,岂只重见天日,而且光昭日月;皇帝老儿,生重 “泰山”,死称“崩驾”,曾几何时,竟羽化成了“鸿 毛”;“老革命”康生辈,在世与咽气时吹吹打打好不热 闹,转眼即还原于“鸿毛”一片!昨日“泰山”今日“鸿
毛”,今天“鸿毛”明天“泰山”者又该有几多!成克杰、
返回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全书一百三 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 作 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 品 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个部分,共五 十二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政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市”于广州,谢灵运35岁被东昏侯“枭首”于南京;红军干
部段德昌、柳直荀在“整肃”中死于“战友”之手;贺龙、
彭德怀“文革”中惨遭“左”毒荼害;如斯大林制下上百个
中央委员一个个死于非命,其死本身的“泰”“鸿”之论,
又如何评说?
返回
[读人物·知人知情]
一、人物档案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
韩城西南)人。10岁就读于长安,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
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 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
简 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
介 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 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 《太初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 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 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三文本12报任安书节选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_立__身__于__世__。_ 今义:_建__立__(_多__用__于__抽__象__的__好__的_事__情__)_。__
(3)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_妻__子__和__儿__女__。 今义:_男__女__两__人__结__婚__后__,__女__子__是__男__子__的__妻__子__。_
(17)恨私心有所不尽:_遗__憾__ (18)鄙陋没世:_终__结__一__世__ (19)仲尼厄而作《春秋》:_遭__受__困__厄__,__指__孔__子__周__游__列__国__受__到__困__厄__ (20)不韦迁蜀:_迁__居___ (21)发愤之所为作也:_抒__发__内__心__的__愤__懑__ (22)以舒其愤:_抒__发___ (23)仆窃不逊:_不__自__量__力__ (2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_散__失__ (25)稽其成败兴坏之理:_考__察__/_规__律__ (26)曼辞以自饰:_美__饰__的_
(4)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文:_我__所_以__忍__耐__着__苟__活__下__来__,__陷__身__于__污__秽__的__监__狱__中__而__不__死__去__,__是__因__为___ _我__遗__憾__内__心__想__做___的__事__尚__未__完__成__,__如__果__平__庸__地__死__了__,__我__的___文__章__著__述__便__不__ _能__彰__明__于__后__世__。_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_古__时__候__富__足__尊__贵__而__声__名__磨__灭__不__传__的__人__,__多__得__无__法__记__述__,__唯__有__卓___ _越__特__出__的__人__能__受__到__后__人__的__称__道__。_

12中职语文报任安书课件

12中职语文报任安书课件
第7页,共34页。
第8页,共34页。
第9页,共34页。
第10页,共34页。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第11页,共34页。
第28页,共34页。
这段说了些什么内容?
说明《史记》的规模、体例, 并交代著书的目的,表明作者 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 书来洗请耻辱。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 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 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 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 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 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 的一片苦衷。
第14页,共34页。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历程,可以 用“悲壮”二字来概括。我们要认识司 马迁,了解他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感情, 了解他的忍辱负重的生命历程,并进而 读懂《史记》,读懂中国的历史,《报 任安书》是不可不读的。因为这是司马 迁用自己的笔蘸着自己的血泪写下的, 通过它,我们可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 界。
被。
第16页,共34页。
原文: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 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何至自沉溺缧(léi)绁(xiè)之辱哉?
必:一定
颇:很。 识:明白。 分:界限、原则。
沉溺:陷身、陷入。
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以
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 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 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 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 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 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

12报任安书知识回顾教师版

12报任安书知识回顾教师版

任安书(节选)一、画出文本思维导图二、解释下面的加框词。

【尽】【卓越不凡】【古今异义,不同寻常、不同一般】【被称道】【名作动,遭受困厄,指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困厄】【才】【大都。

底,同“抵”。

】【古今词:抒发愤懑】【私下里】【考察】【规律】【起草稿。

草:起草、草拟】【成就】【因此】【受、接受】【恼怒】【如果】【即使】【侮辱】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显现4.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6.仆诚以著此书“以”同“已”,已经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名作动:1.孙子膑脚(膑脚:名作动,受膑刑)使动用法:2.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1.古义:不一般,不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2.古义:抒发愤懑;今义:下定决心,振奋精神六、判断下面特殊句式的类型。

1.草创未就省略句,省去主语“书”2.韩非囚秦省略句,省去介词“于”;被动句,“囚”,被囚之意3.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动句,“拘”,被拘之意4.思垂空文以自见宾前句,“自见”,即见自七、翻译语句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代富足尊贵而名声磨灭不传的人,不可尽数,只有卓越不凡非同寻常的人才被称道。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草稿还没有完成,恰逢碰上这件祸事,痛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恨的神色。

八、文常1.《周易》:即《易经》__,传统经典著作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

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3报任安书(节选)(第三课时)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3报任安书(节选)(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一、重点解读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解析: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惟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

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那么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

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

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假设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那么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那么忽忽假设有所亡,出那么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

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二、拓展延伸课堂讨论:1.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明确: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第三课时)1.学习文章的4、5段,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行文脉络,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

(一)研读第4段,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对“死节”的看法:“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二)研读第5段,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死观、价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疏通课文,翻译下列文段,注意文言知识:第4段:列举古代“倜傥非常之人”身处逆境“论书策”以抒其愤的例子,作为自己的榜样。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句式:),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句式:),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宗旨,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鉴赏技巧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

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

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

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

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通假字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思垂空文以自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则仆偿前辱之责◆异义词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活用词且勇者不必死节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知句式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sè)听B.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养车载.(zà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àn)宜行事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鹄之志如愿以偿一偏概全归纳演译B.冥思苦想自行其事风姿潇洒烟波浩荡C.气喘吁吁相辅相成匪夷所思安分守己D.蛊惑人心一愁莫展鼎力相助面容安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打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

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

“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6、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1)盍去诸?译文:(2)是非若所知也。

译文:(3)不病于无鸡乎?译文:(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译文:《报任安书》(第三课时)(一)研读第4段,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对“死节”的看法:“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意义地为名节而死。

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为“择生”才能“践志”。

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

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

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

”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择生——践志:完成《史记》创作(二)研读第5段,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死观、价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

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钱钟书)司马迁的遭遇同先贤们有相似之处,要以他们为榜样,顽强地活,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不死节,择生,是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

换言之,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生。

课后作业:1、C(解析“难以起齿”应为“难以启.齿”,“自诩”中的“诩”应读“xǔ”;B项“钩玄题要”应为“钩玄提.要”,“豢养”中的“豢”应读“huàn”;D项“幅射”应为“辐.射”,“赋于重任”应为“赋予.重任”。

)2、C (A.“归纳演译”应该是“归纳演绎” B.“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D.“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

)3、B解析:A项渔人得利:意为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符合题意。

B项竭泽而渔,泽:池、湖。

掏干了水塘捉鱼。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此词并非没有资源的意思。

C项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与句意相符。

D项煞有介事,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

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4、D解析:A项“加以清水”前缺少主语,可在其前加“在墨中”;B项成分赘余,“防止”与“不要”明显重复,去掉“不要”;C项缺主语,应为“有些伤员”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5、【答案】DA项中一句话中有了两个冒号,造成关系不明,层次混乱。

“两个主题”后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

B项句末句号应该在引号外,总管全句。

C项“扶贫吗”后边要用“?”“哈哈”后边可以使用感叹号。

【命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了冒号、问号、引号的用法。

冒号在使用中,不能乱用,一个分句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否则容易造成两级解说,关系混乱。

引号涉及到句末点号的准确使用,完全引用时句末句号才能放在引号内,部分引用时只能放在引号外,总管全句。

这也是高考标点常考的类型。

问号的考查,在近几年也多次受到青睐,就是在我们的学生习作中很容易见到。

连续发问,属于同一话题的,只需要在最后一问结束后打上问号。

在平时的使用中也需要注意这几种常见错误类型。

6、(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