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对策中的教师因素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
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1篇据有关部门研究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76%的初中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还大幅上升。
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
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
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一、引言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困惑,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学业压力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期望和压力。
他们需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追求高分和升学机会,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父母的争吵会使学生感到恐惧和无助,长期下去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3.社交压力和孤独感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社交压力。
一些学生由于外貌、性格等原因,可能会遭受同学的欺凌和排斥,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压力,他们需要在虚拟世界中展示自己的生活,这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感到迷茫。
4.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过于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问题。
三、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业任务,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他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3.加强社会支持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措施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措施目前,不健康心理在中学生中存在的比重较为严重,这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落后偏远山区的学校影响尤为突出。
很多学生的心理障碍一般都表现在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偏差以及群体适应的偏差。
近年来,在中学在校生中,出现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失误,甚至出轨现象都时有发生,即影响学生的读书学习,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成为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现状在农村中学生中较为突出,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就我校的情况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现状:1、来源于家庭教育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为人处事,家庭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相当部分的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表现在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动不动就打又骂,使孩子见到父母就产生畏惧,双方缺乏感情交流。
这样,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受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
久而久之,便产生“压抑感”和“委屈感”,“父母残缺”、“双亲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强的“自卑感”。
特别是父母感情不合、冷战和热战不断的家庭严重摧残孩子的心灵,使之产生情绪不稳定,性格暴躁,逆返心强。
2、隔代管教问题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打工浪潮涌向全国。
许多年轻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有的是长年在外,有的是只生不育,把子女全部托付给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造成教育不足,呵护、溺爱有如,孩子无人管教的现象。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有“放纵感”。
3、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足够重视。
由于种种现实和实际的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还存在着一定弊端。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上级的考试指挥棒还是举得很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育,忽视课外活动;重尖子生,轻视双差生。
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
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人格发展上的这些课题是非常迫切,不容忽视的,尤其在社会转型,教育转轨的今天。
那么,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呢?应如何解决呢?在此,作一点探讨。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现状分析1、腼腆。
它实际上是个“怕”字,怕讲错话被人耻笑而丢面子,怕“被老师批评”。
有腼腆这种心理的学生课上课下不敢开口,课上常低着头,怕被老师提问;在做角色表演时,他们红着脸,面部肌肉紧张,声音颤抖,手足无措,很熟悉的内容经常忘记,他们怀疑自己学习的能力,有时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这些学生不愿参与社会的交际活动,即使参加,也表现得不活跃,不自然。
2、惰性。
一些学生满足于低水平地维持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他们不预习新课,很少复习旧课,懒于开口,不求甚解,过分地依赖老师。
学习上的惰性会抑制智力和精神发展,抑制独立人格形成,阻碍创新精神。
3、过度焦虑。
焦虑是一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就促进大多数人的学习而言,应当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的程度,才能有利于一般能力水平者的学习。
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学习。
在社会剧烈变革,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望子成龙”心切。
毋庸讳言,目前我们的质量观主要是升学率,社会需要我们的班级、教师要重视升学率,很多学生追求的是成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之后,强手如林,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子,单凭较高的动机去追求高度的志向,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感,很容易受到挫折,产生恐慌心理。
4、任性。
任性即不合理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做法,它的主要心理特征有:(1)不顾任何代价,坚持自己的做法;(2)心地狭窄,不能接受新的意见;(3)对别人极严厉,对自己极宽容。
由于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很多家长只要孩子的成绩好,什么都依着他们,特别是从小成绩较好的孩子,更是如此。
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标签:学生;心理健康;原因;体系;培训素质教育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教育,而且也包括心理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一、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1. 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影响最关键、也是时间最长的学校。
而目前不少农村家庭的父母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甚至于连平等对待孩子也做不到。
由于父母文化水平比较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现象严重,致使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
除此之外,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以升学和分数来统揽一切,盲目地限制学生生活中的自由,这就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低分数,随意指责、羞辱,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有的孩子父母离异,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保护,他们的心灵蒙受很大的阴影,受坏人引诱而导致犯罪。
据调查,单亲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约有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犯罪源于单亲家庭。
2. 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就业的压力、腐败现象、幻想一夜暴富和贫穷差距的拉大等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
同时,近年来腐朽文化思想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各种地下刊物、黄色淫秽音像制品、暴力电子游戏的泛滥,对涉世不深、可塑性很强又缺乏理智的中小学生影响很大。
其中网吧、暴力电子游戏是最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3.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方面。
对于中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最大的。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应试教育”主宰、“分数”第一、课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心理紧张,以致产生厌学、逃学和对抗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教师的心理状态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烦躁情绪、讽刺挖苦、轻率粗鲁、缺乏同情、悲观消沉等不健全人格会对学生的情绪起到干扰的作用,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
由于不合理的教育体制、过多的功课负担和家长的高要求,青少年长时间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 社交焦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手机和电脑占据,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社交能力下降,产生社交焦虑。
3. 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变迁和环境压力的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二、解决对策
1. 减轻学习压力
减少青少年的功课负担,增加他们的课余时间,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减轻学业压力。
此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2. 推广健康的社交方式
学校和家长应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多与同龄人进行互动交流。
此外,限制青少年过多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鼓励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减少社交焦虑的发生。
3.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及时发现并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中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2年1总1 ) 0 第 ( 3 1 期第5 2 期
在 学 生发 言 时 , 师 要 学 会 倾 听 . 作 倾 向性 评 价 . 教 不 目的 是 不打断学生 . 以示 尊 重 。 在 做 总 结 时应 做 点 评 . 但 面对 学 生 不 同 的见 解 . 师 要 有 具 体 的 意 见 . 明 的 观点 . 学 生 听 后 知 道 自 教 鲜 让 己是 对 是 错 。 二、 表扬 不 能 太 廉 价 . 不 能 太 过 度 也 这 里 强 调 的 是 表扬 的适 度原 则 .因 为 学 习 状 况 的差 异 . 有 些 学 生平 时 表 现 优 异 , 到 的表 扬 就 多 一 些 、 能 习惯 了 教 师 受 可 的表 扬 ; 有 些 学 生 , 为 基 础 知 识 的薄 弱 。 习 成 绩 较 差 , 而 因 学 平 时获 得 的 肯 定 和 鼓 励 较 少 这 时 我 们 教 师 就 要 把 握 好 表 扬 的 度 . 么 时候 给 予 哪 个 学 生 什 么样 的 评 价 . 而 使 学 生 珍 视 表 什 从 的全 面推 进 ,对 于 课 堂 教 学 也 提 出 了 全 新 的 要 台 求 , 教 学 过 程 中我 们 的教 学 活 动 的 中心 是 学 生 , 在 学 生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体 那 么 在 我 们 的 教 学 活 动 中 如何 有效 地发 挥学 生 的 主体 地位 呢 ? 其 中 非 常
一
一
传 统 课 堂 是 教 师 一 言 堂 , 生 很 少 互 动 , 生 自主 行 为 少 , 师 学 堂课 下 来 得 到 发 表 见 解 的 学 生 很 少 . 能得 到表 扬 的学 生 就 再 更 少 了 . 扬 成 为 学 生 心 中 向 往 的 奢 侈 品 . 生 很 难 获 得 成 功 表 学 的体 验 。现 在 教 师 是 走 向 另 一 个 极 端 . 上课 开 始 到结 束 都 是 从 表 扬 .这种 过 度 的表 扬 会 让 学 生 觉 得 教 师 的 表 扬 不 是 真 心 的 . 而 是 一种 惯 用 手 段 按 照 学 生 年 龄 的特 点 . 学 生 表 现 出 良好 行 为 . 得 一 定 在 取 进 步 时 , 般 应 是 立 即 给予 表扬 , 时 强 化 , 样 能 坚定 学 生 做 一 及 这 出正 确 行 动 的信 念 , 护 本 人 的 积极 性 . 能 教 育 其 他 学 生 . 维 还 促 进 他 们 产 生积 极 向上 的心 理 倾 向 . 忌 学 生 做 出 突 出 的 事 情 时 切 候 给 学 生 打 表扬 的借 条 四 、 扬 要 面 向 全 体 , 求 公 平 表 力 教 师 对 不 同学 生 要 一 视 同仁 . 能 存 在 偏 见 . 不 只要 学 生 有 相 同 的 良好 表 现 . 要 给 予 表 扬 . 别 是 平 时 学 习 成 绩 和 表 现 都 特 都 不 是 非 常 优 异 的 学 生 . 定 要 舍 得 表 扬 . 至 对 后 进 生 的 进 一 甚 步 教 师 还 可 以适 当放 大 五 、 开表 扬 和 私 下 表 扬 要 双 管 齐 下 公 对 低 年 级 的学 生 的表 扬 公 开 效 果 好 .而对 高年 级 的学 生 , 教 师 在 身 旁 低 声 地 称 赞 或 办公 室 里 私 下 的 表 扬 可 能 比 在 全 班 面前 表 扬 更 会 令 他感 到愉 快 . 因为 这 样 做 会 避 开 被 其 他 学 生 议 论 、 妒 的境 地 , 时 还 显得 教 师 更 格 外 器 重 他 。 嫉 同 “ 败 是成 功 之 母 ” 但 我 们 的 学 生 总 是 经 历 失 败 他 们 就 可 失 . 能 丧 失 信 心 . 此 当 代 教 育 家 提 出 了 “ 功 是 成 功 之 母 ” 高 因 成 的 见 . 上有 关 表 扬 的 策 略 是 许 多教 师 经 常 碰 到 的 . 教 学 过 程 以 在 中要以表扬为主 . 也要恰如其 分 . 但 因此 我 们 每 位 教 师 只 要 在 平 时 工作 中认 真 体 会 并 加 以 灵 活 运 用 . 们 工 作 起 来 就 会 得 心 我 应 手
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
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方面问题。
某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上述调查情况说明,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重大课题。
一、中学生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在学习方面,能够把求知增长才干看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兴趣爱好广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善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胜不骄,败不馁,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待考试既重视又无焦虑感。
2、在个性心理方面,其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相符,能自尊自爱,有较清醒的自我意识,既能悦纳自己,又有自知之明,能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及师长的关系,在集体中受欢迎并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而稳定,善于自我调节,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在生活心理方面,关心家庭,热爱生活,尊敬父母,尊老爱幼,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惜时守信,不过分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当前,中学生的心理中存在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
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业压力:由于学习任务繁重,考试频繁,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过高,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压力和挫败。
2. 人际关系问题: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
3. 自尊心和自我认同问题: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感到自卑和不满足。
4. 情绪问题:学生可能会经历悲伤、沮丧、愤怒、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波动,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 依赖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手机、网络、游戏等产生过度依赖,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缓解学业压力。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应该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帮助和支持。
3. 培养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学生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
4. 调节情绪:学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采用放松技巧、运动、艺术创作等方式来缓解情绪波动。
5. 克服依赖:学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对手机、网络、游戏等的依赖,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如果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杀倾向、精神疾病等,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健康的定义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的两大指标
⑴适应性指标——一切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 现都属于不健康。 △嫉妒 △自卑 △任性 △孤僻 △焦虑 △逆反心理 △社交困难…
⑵发展性指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智力和人格的发 展出现受阻也属于不健康。 △智力发展得不到及时的促进 △社会化发展不够积极而稳定
ADHD对人生的不同阶段造成的损害
行为紊乱
学习问题 社会交往困难 自尊问题 法律问题,吸烟和外伤
职业失败
自尊问题 社会关系问题 外伤/事故 物质滥用
学龄前
学龄
青少年
成人
大学阶段
行为紊乱 学习问题 社交困难 自尊问题
学业失败 职业困难 自尊问题 物质滥用 外伤/事故
Barkley RA.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Handbook, Third edition. 2005.
儿童多动症筛查量表
项目
无
0
1、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打扰其他同学
4、做事有头无尾
5、坐不住
6、注意力只能短暂集中,容易随环 境转移
7、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8、好大声叫喊
9、情绪改变快
10、脾气暴躁,有不可预料的行为
程度(以√表示)
有一点 较多 很多
1
2
3
治疗目标
近期目标
症状减轻或消失 学习成绩上升 人际关系改善
我国孙凌、苏林雁等于2000年对长沙市中小学 生调查显示ODD的患病率7.98%(男11%,女 5%)。以男孩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
论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
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素质的教育。
它的突出特点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实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差甚远,特别是在面向全体学生方面做得很不够。
许多学困生和待转化学生还是被歧视和嫌弃。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为什么学困生和待转化学生还是被歧视和嫌弃。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内部的原因。
由于个别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樊离;或是极少数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真正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由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只是单凭这所学校考入上一级学校或重点中学的学生个数,家长也一味地要求子女重智育轻其他各育,促使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学校老师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学困生的教育。
三是学生个体方面的原因。
由于学生自身不努力,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一旦成绩落后,便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的甚至对老师的教育视作与他过不去,从而放弃了老师和学校的教育。
一、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中学生心理障碍在相当数量的学生中表现十分突出,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
作为教育工作来说,应密切关注,了解初中生这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运用较好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教育。
通过对任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和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调查。
本人认为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反映在心理压力、心理敏感性、心理矛盾、心理控制力、健康水平诸方面的心理特征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方面。
成绩不理想,名次滞后,因对某科或几科不感兴趣,对教学不适应,对该科或几个学科失去学习信心。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成绩不太好而老师关心不够,或在同学中不善于交往而造成孤独感、自卑感,同学之间出现不愉快,闹矛盾,甚至下意识地在班上“恶作剧”。
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教育竞争的加剧,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还可能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深入了解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学业压力中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考试成绩、升学压力、家长期望等。
过高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中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b.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c. 社交压力中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复杂的阶段,社交压力常常成为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包括同伴关系不良、欺凌、孤独等问题可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d. 心理发展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发育、自我认同、性格形成等因素都可能对其心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3.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辅导策略为了帮助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辅导策略:a. 提供良好的学业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支持的学业环境。
教师和家长要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鼓励和赞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b. 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家庭教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
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为中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c. 发展社交技能学校可以开展适当的社交技能培训,帮助中学生掌握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冲突的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增强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d.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中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咨询师的帮助来处理他们在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论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对策中的教师因素
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如果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孤 独、无助等消极情绪,进而可能引发心理障碍。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的情绪稳定性
教师的情绪稳定性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 自身存在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可能通过言传身教影 响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04
教师应对心理障碍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与理解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 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惑,建立平
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与倾听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 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 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鼓励与支持
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感受,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
的需求和困惑。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 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
心理问题。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 成长环境,与家长保持密切联 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案例一: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情绪障碍
总结词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克服情绪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来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压力。他们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 情绪,并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案例二
总结词
改变教育方式是帮助学生克服行为障碍的有效途径。
详细描述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青少年心理问题表现及应对措施
青少年心理问题表现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1. 情绪问题心理问题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或沮丧等情绪问题。
青少年可能因为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压力或自我认同困惑等原因,对情绪无法进行有效调控。
2. 社交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还常常以社交问题的形式出现。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孤独感、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症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与同龄人交往困难,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 自我认同问题在青少年时期,个体正在寻找和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对自我认同产生困惑和不安。
他们可能经历自我贬低、迷失自我、自卑等问题。
4. 压力问题青少年面临升学、考试、未来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期的压力积累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1. 家庭支持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支持系统。
家长应该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给予他们关爱、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 校内心理辅导学校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设立心理辅导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3. 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多层次的支持网络。
可以设立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热线,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咨询和指导。
此外,社区组织和志愿者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 心理干预和治疗对于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干预和治疗。
心理医生可以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药物治疗等,帮助青少年恢复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其矫治
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其矫治——南京市竹山中学李照东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定义已经涵盖了生理和心理以及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一个人的心理偏差如同人的生理疾病一样,应及时就医。
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已提到学校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就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其矫治,略陈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表现。
根据调查表明,目前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归纳起来,问题如下:厌学、考试焦虑、胆怯、抑郁、孤僻、自卑、嫉妒、自由、散漫、粗暴、高傲、执拗、感情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不善交际、缺乏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于自我调节等等。
二、成因。
产生上述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言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因素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效应对其影响日趋增强,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网情”误导,也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加之正面引导弱化,造成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误以为钱、权、势可以决定一切,放弃了学习,忽视了自身道德的修养。
(二)家庭因素的干扰。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较多,一些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教育的方式欠妥。
有些离异家庭结构缺损,孩子从小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照顾,使其蒙受心灵创伤,极易形成怪戾、孤僻的性格或是“看破红尘”过早成熟。
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形成也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弊端。
如学校管理不当,问题百出。
或金科玉律、戒备森严;或无章可循,放任自流;或智育第一,不及其余。
班主任主观武断,不善引导。
或简单粗暴,恶语相向,或和风细雨,撒手不管。
少数教师,观念陈旧,教法呆板。
认分不认人,欣赏优等生,厌弃后进生,心中无“整体”,只盯少数人。
(四)学生的内在因素。
有些学生由于受自身的知识经验局限,常常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难以领会或产生误解,从而导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所产生出来的种种困惑和怨恨。
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跟从和服从。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问题,和 !
"
对问题的思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通过师生 #
成绩差的学生不论如何表现也不能引起教师的 信任,容易产生悲观、抑郁。
在发展观的基础上,许多教师还形成了另一 种错误的学生观,即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 的容器,过分突出其受动性和依赖性,忽视学生 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使得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缺乏生机和活力,自主性过低,依赖性过 强,进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2 消极的教学态度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宜 接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从教师 教学态度层面分析,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类:①教 师把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附属品、 缺乏个性的 “活机器”,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 这样做 的结果是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自卑感和恐怖 感,井迁移到其社会生活领域。 ②教师对学生的 管理以专制化为主,且过分严厉,不能容忍学生 犯错误,如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脾气、体罚或 变相体罚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心罚等。 这些行 为会使学生产生对怨恨,导致抑郁。 ③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主观强调对课堂控制的绝对权威性,课 堂教学只强调学生服从和跟随,因而使学生由于 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出现焦虑不安,产生严重 的挫折感。 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低是造成学生心 理问题的又一重要因素。 教学效能感反映为教师
答的问题,让每个学困生在课堂上能享受成功的
体验。 在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堂教学中,①教师不
必对讨论的情景进行全面的预设,而是灵活的进
行点拨, 问题的设计应注重挖掘教材的潜在蕴
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心理压力大;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焦虑、心里烦躁不安;适应能力差;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等。
其中,由学业带来的学习压力,是当前高中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分析其原因,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导致心理障碍。
学生认为理想破灭,从而精神空虚,产生过激行为或消沉抑郁等。
2、畸形家庭如单亲家庭、非正常组合的家庭、无正常生活的家庭等,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3、教师看重学生家长的地位、身份,或因请客送礼等引发的对学生的不公正的待遇,使学生形成报复心理。
4、教师打击、挖苦、侮辱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引发暴力行为。
5、处在生理成熟时期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同学间的友情和感情,引起成长的烦恼。
6、社会道德风气、精神污染、不正之风、贪污腐败等现象,对中学生的毒害很大。
在以上这些因素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和学生的家庭或者说父母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是教师。
教师处在学生心理和道德建设的第一线,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
教师和学生接触时的一切活动都是“身教”,不管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包含着道德信息。
只要学生能感觉到,就会产生德育效果。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容易烦躁不安、易怒、情绪压抑、缺乏兴趣和耐心。
某些教师有个性缺陷,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失控,或表达情绪的方式欠妥,就容易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拿学生出气,甚至对学生动武而违法犯罪。
教师缺乏健全的人格,赏罚无度,喜怒无常,或冷淡,或严厉,就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
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论青少年心理异常现象成因及解决措施
论青少年心理异常现象成因及解决措施摘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消除阻碍发展的各类因素,达到最佳的发展水平,是每位老师的义务。
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
要正确的进行咨询,消除学生中某些心理障碍,老师就必须对青少年中的某些典型心理异常现象、产生原因进行研究,以便有的放矢地加以调节,使他们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原因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异常现象主要有神经衰弱、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社交恐惧症和人格异常。
心理异常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1.学生方面。
从学生方面来说,主要是身心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困扰以致心理异常。
这些矛盾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主与服从的矛盾。
当学生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时,他们的成人感与独立意向就强烈起来,希望独立地进行各种活动。
但事实上,中学生的心理并未成熟,他们无法从社会那里得到他们所期待的完全的自主权,因而产生困惑与迷茫,甚至不满。
这些带有消极色彩的体验如果到达一定程度,并且稳定下来后,就可能出现心理异常现象。
(2)生理与心理的矛盾。
学生进入中学时代,生理上逐步发生变化,这往往使他们陷入生理和心理的矛盾之中。
学生会对一些生理现象不适应,并且会感到世界似乎一下子充满了神秘与诱惑,在得不到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心理的困惑使一些学生失眠、头痛、体力不支,不能自我解脱,形成对性心理现象的恐怖与困惑的心理异常现象。
(3)心理诸要素的矛盾。
学生心理诸要素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在于各种心理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感情与意志发展的不平衡。
众所周知,感情是意志行动的动力,意志能控制人的感情。
而在中学生的身上,这两种心理因素的动力作用很不协调。
他们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
中学生的意志力在发展,但由于感情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力往往不稳定。
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对于别人给自己的评价极为敏感。
他们有强烈的好胜心,容易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大,产生较强的虚荣心,也容易因一时失败而灰心丧气,形成较强的自卑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对策中的教师因素
【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较低,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仅就学校而论,主要有学校教育体制、教师和学生本身等。
为了克服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的教师因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善于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等。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障碍教师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素质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良的心理素质会阻碍个人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心理素质好可以充分发挥人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反之,则可能使潜能受到压抑。
可见,心理素质与个人成才关系密切。
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具备较高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可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必要而紧迫的。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济南市部分中小学学生和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获取相关知识。
(2)问卷调查法
抽样调查发放问卷,搜集第一手资料,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无效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
(3)专家访谈法
与专家交流,获取与本文有关的理论、资料及合理建议,检验问卷合理性。
三、研究内容与分析
1.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研究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采取切实可行的矫治措施将成为一项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伟大工程。
通过对济南市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整理,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如下几种。
(1)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羞于同别人交往的一种心理反应,在生理上表现为腼腆,动作忸怩,脸色绯红,说话的声音低小,有时语调还颤抖,很不自然。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造成这样心理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由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引起或是因对自我智力的估计过低,或是对性格气质自我评价造成,或是屈服于群体压力和舆论所产生。
(3)多疑心理
这类学生往往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这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
(4)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憎恶别人的荣誉和优势的情感,嫉妒的对象往往是与自己相象的人,这类学生具有攻击性与愤感性两种表现形式,嫉妒容易使自己经常产生怨恨、气愤、孤独等不良心理,害人又害已。
(5)孤僻心理
这些学生往往认为,人世的一切是多么的无聊,多么令人厌倦,他们常常孤芳自赏,内心体验很深,而认为别人世俗浅薄,因而不易合群,与人交往中不随和。
(6)社交恐怖心理
这类学生,给别人打个电话,找别人交谈或别人与自己打交道,便出现面红耳赤,惊恐不安,浑身颤抖等反应,是典型的社交恐怖症,是后天形成的。
(7)中小学生情绪和行为障碍
①注意力障碍
这类学生不能保持安静,比较冲动,不能忍受挫折,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容易分心,烦躁不安,爱敲东西、跺脚、咬铅笔、讲话等,注意分配能力差,行为消极、对立,想入非非等。
②失败综合症
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接受批评,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爱活动,常常想入非非,畏缩、胆小、行为出格、幼稚,依赖性强等。
③情绪低落
这类学生有燥发性的、难以预测的危险行为,没有鼓励就做不成事情,对别人缺乏感情,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畏缩、孤独、极少交际,恐俱、焦虑、紧张,觉得不安全。
上述所列,在学生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较为典型的心理障碍表现。
2.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教师因素
(1)教师教育理念问题
中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生。
校园生活、学校的环境和风气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水平有限,以优等生为重点,忽视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抓好文化课为重而忽视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重视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特别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
(2)教师自身素养问题
中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处世态度乃至言谈举止,对他们的成长、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部分教师,教育思想不够正确,教育素养不够高,教学方法不当,如讲课乏味、负担过重、考前突击、疲劳轰炸、处事不公、待人不平、甚至讽刺挖苦、侮辱人格、打击报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这些无疑都会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茫然无从,对老师丧失信任感,进而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认识程度不够
中小学生处于生理上和心理上急剧变化阶段,特别是心理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
一方面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不愿意接受大人的意见,认为自己经长大了,可社会不认同他们具备了独立的能力;另一方面,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生活经验不足,容易轻信,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一一包括好的和坏的影响。
他们好奇心强,容易做出不冷静的事情来。
若不加以及时引导,任其自由发展,他们的心理能量就得不到正常释放,因而不能成为前进的动力。
3.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对教师的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
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权益,形成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要抓好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下解脱出来,以充分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
(2)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木知识和技能
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学习和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自觉灵活的运用,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朋友
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心理保健常识。
面向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防患于未然。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济南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多数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害羞、多疑、孤僻、社交恐惧等。
建议教师做到: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朋友、及时与家庭、学校沟通交流、相互协调等方式给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凯.论成才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8.
[2]夏国乘.融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于一体[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