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一教案 全册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从容说课本节涉及到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
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探索,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即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
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第一章《行星地球》简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
一本好的教科书,既要有利于教师教,又要有利于学生学。
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发展特点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教科书编写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本章我们尝试从突出其教学性入手,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增强课文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及教学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亲切感、有阅读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及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本章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本章共有31幅图),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课文编写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及,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
动手: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地球运动规律;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
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判断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等。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学习工业问题,主要是以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为基础,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维来思考工业问题,为学习和分析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侧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别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课本用了两个案例(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来分析。
并且通过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意在培养学生从材料和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对于教材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哪些因素和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引入了教材之外的鞍钢和宝钢对劳动力的要求,以完善教材的不足。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2.理解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
3. 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投资理财的活动,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通过设置两个小组合作的场景,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3.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学会从材料和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视频引入场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通过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二)教学难点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及分析】(一)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诱导互动法。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课前的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结合本地的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有效的讨论,积极发表个人看法。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得塑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类型成因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构造大理岩(石灰岩)、板岩(页岩)、石英岩(砂岩)、片麻岩1.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2.三大类岩石中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必是沉积岩。
4.外动力作用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2.2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变形变位,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称为地质构造,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褶皱——褶皱山(1)褶皱:岩层因地壳运动,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发生弯曲,叫褶曲(山岭和谷地);如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向斜产生原因原本水平的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特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①~③由老到新)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地形上——“背斜成山”地形上——“向斜成谷”侵蚀后地貌(地形倒置)“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背斜、向斜判别背上拱,成山岭;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山谷。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必修二全国通用版 全册课件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2)类型及特征。
类 型 特 征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2.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
代表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 界 欧洲和北美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模式 现代型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 长率阶段开始,随后死亡率会有所下降,接着发展到出生率有所下 降、人口增长较快的阶段,最后发展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的阶段,故图中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③②①。 第(2)题,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 增长率高,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②时期;日本为发达国家,目前人口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①时期。 答案:(1)D (2)B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 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 ) A.①时期和④时期 B.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④时期和②时期
读1950—2010年世界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示意图,完成第 1~2题。 1.在1950—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2.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发展中国家( ) A.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重 B.大多数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解析:第1题,由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可知,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第2 题,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主要为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发达 国家则为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1.C 2.C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856页)
[归纳总结] 1.天体的判断方法 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 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 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3)× 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接近在一个平面上,但并不完 全在同一平面上。
(4)×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太阳系之 外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生命,但科学家推测可能存在生命。
(5)C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018 年 11 月 19 日 2 时 7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 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 斗导航卫星,自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 满完成。
B.哈雷彗星处在 b 系统
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 b 系统出现
D.b 系统中除 c 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
(3)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和级别
最低的分别是( )
A.a 和 b
B.d 和 b
C.b 和 c
D.(d-a)和 b
(1)C (2)B (3)B [读图可知,图中 d 表示目前人类已经探测 到的宇宙范围,半径为 200 亿光年。图中 a 为银河系,b 为太阳系, c 为地月系。水星属于太阳系,北极星为恒星。b 为太阳系,其中心 天体为太阳,该系统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 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为可观测宇宙,级别最低的为太阳系。]
例如: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三)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保康一中宋德国经过精心准备、深钻教学大纲、熟读教参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和教学实际,设计了本节课初始教学方案,然后请我们组赵忠云老师、丁礼兵老师等专家指导,反复推敲揣摩反复修改定稿,在学校二(10)班、二(7)班两次研讨试讲,于10月27号在襄阳shi 参加了本届襄阳市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并获得一等奖。
此次讲课,可以说对我又是一次锻炼,它既是对我平时上课的一种升华,同时也是我对教学的一种重新体验和尝试,虽然公开课结束了,但是它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回味,同时在教法和学法上,都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深入研究课标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目的在于结合常规教学实际,深入研究课改,探讨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我深入反思我的常规教学的优缺点,反复对照新课改要求,做思想观念上的改革,放开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宰,从生活实际出发,突出地理课堂的时效性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对教材做大幅处理。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
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我进行了自己的独特设计,我把前四节课进行了重新的组合,打乱顺序,能够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顺畅,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系统更加完善,避免了文科记忆太多的缺点。
导入三案例中,与后面衔接不紧密做了删减,并将导入案例贯穿始终。
三、教学设计力求实效。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分组讨论探究、设问引导、答疑处理、结果展示等新式不拘一格,在课件设计与制作中,突出重点、主干,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图文并茂、声色兼并、动态逼真等特点,演示展示产业转移及发展过程,让枯燥的叙述变得活灵活现。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 编_30550
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谈资源的 跨区域调配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水平与 资源的赋存条件极度不平衡;跨区域 调配资源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生活中普 遍关注的重要事件;西气东输是我国 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之一
以东亚为例谈产业转移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 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比较三册必修教材中案例的不同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
必修 地理3
编写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 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第一部分 《必修 地理3 》编写思路
一、区域地理是本册教材 讲述的主要内容
➢ 区域地理教学在基础地理教育中的地位 幻灯片4
➢ 地理3与前两册教材在学科范畴上的区别 幻灯片 8 ➢ 地理3与初中区域地理的衔接和区别 幻灯片7
教育领域。 从同类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基础性因素
的内容作为案例。举一反三,学会认识问题的 思路,然后由个别知识向同类知识迁移。
u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
上一轮高中教材的编写经验
从1997年开始,逐步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 来呈现国土整治的内容。
新课标教材对上一轮教材的继承和创新。
上一轮高中教材地理选修二(人教版)与新课标教 材地理必修3的比较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谈能源资源开发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是我 国的主要消费能源;山西省煤炭储量 和产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以省级 行政区为单位建立能源基地又是全国 仅见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谈流域的综 合开发
田纳西河流域是世界上较早以现代综 合理念进行流域开发的范例(始于20 世纪30年代);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 局的协调下,整套系统运行了大半个 世纪,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现在 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其现实 的意义
2024年度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一全册课件(共5份)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2024Βιβλιοθήκη 3/24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功能
通过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构成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地 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等内容,帮助 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处理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
本册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
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 ,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024/3/24
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 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新课标 必修一全册课件 (共5份)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人文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 • 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
2
2024/3/24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地形类型与特征
介绍主要的地形类型,如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等,并分析其地形 特征。
8
大气圈层与气候类型
大气圈层结构
气候类型与特征
解释大气圈层的垂直结构,包括对流 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介绍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 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 气候等,并分析其气候特征。
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
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 复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目标和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
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其内在的逻辑
7
2-2 教材各章节与“标准”的对应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3条“标准” 第二节 第10-13条“标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5条“标准” 第二节 第5条“标准”
人尊 地 地 环境对人类活动:
尊地之规,建设
协 之 美好家园 调规 , , 人类活动对环境: 可 因 以地为生,协调
人地关系
持地 续 制 综合、实践、应 发 宜 用:因地制宜,
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展 ,
3
1-2 必修3的相关课程标准要求—表述方式 倡
“内容标准”中教学目标行为化的表达 导
案
“结合/运用实例,分析/了解……”
案例:选择那些典型性、说明性的内容对课文中的相关 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
紧密配合各章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题研
究。侧重过程与方法,结果具有开放性。
11
3-1 时刻关照高中地理要阐明的基本地理思想
—— 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 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 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该协调好与环境的 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 —— 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 动应因地制宜; —— 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 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课文: 文字和图像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除注重内容的规范、文字的规范 和逻辑结构的规范之外,还要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
读图思考 思考
阅读和活动 案例 问题研究
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针对图表设计读图思考,加强了图表的思维价值。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德
• 人地和谐
• 第6章 P99-121 • 爱惜土壤 P92-95 • 保护大气 P29、33、42-44
体
• 健康体魄
• 大气氧量和运动 P30 • 海滨浴场水温 P52F3.11
美
• 自然景观欣赏
– 地貌之美,植被之美,土壤之美
• 第4章 地貌景观 P65-80 • 第5章 植被土壤 P81-98
– 地图 – 照片 – 表格 – 示意图 – 统计图
系统地理与区域认知
• 世界 • 中国
51 世界 中国 75
80 74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亚洲
7 非洲
11 欧洲
2 澳洲
10 北美
4 南美
2 极地
9 2 10
42
6
亚洲
非洲
欧洲
澳洲
北美
南美
67
极地
小结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继承的栏目
• 章首页 • 章首页继承了原教材的设计,但是对内容和呈现作
了一定的改进。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 分叙述文字,要求超脱具体内容介绍本章内容在全 书或地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针 对具体的“内容要求”并用问句的形式呈现,这是 本章的学习目标。章首页的设计要求突出内容,改 变以前过分注重美工设计的状况。
• 说明
– 能够解释清楚(辐射、活动)怎样影响(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地球上根本的能量来源
• 光、热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6页9图
• 为地球提供能量 •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5页6图
1.3 地球的演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泉港二中陈晓一、课标要求及解读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课标解读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区域才可以逐级划分下去。
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再次,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
而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的认识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1的最后一节课,从它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通。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而且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是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
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另外,教材还设计了“活动”、“阅读”和“问题研究”,通过研讨,使学生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叶小华宣城二中一、教学设想:在必修2人文地理学内容中,主要为我们阐明的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而农业活动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
本章第一节以农业的区位选择入手,逐步突出人类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农业生产活动,反应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重点。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具体接触“区位”概念,并尝试进行概念的运用。
“区位”是高中地理必修2的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也是地理所具有的特征之一,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很关键,也很重要,不仅为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工业的地域、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和商业网点的区位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掌握方法。
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应用价值高。
但是“区位”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概念性的层面上,要具体到生活实践中即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理念。
拟在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以与生活相联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教材中和乡土地理具体农业发展问题为探究对象,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并且学以致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所以,首先,本节课重视学生培养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意识,从身边的熟悉的实例出发(宣城的土特产),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中。
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引用具体实例(江南的水稻生产、敬亭山的茶、水东蜜枣),理论简单化和生活化,充分建立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对生活和生产有用的意识。
其次,运用问题启发探究式,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各个击破。
带着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得信息,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
然后,在教学开始和结尾引用宣城本土地理的农业,渗透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之外,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地域性素质教育,因地制宜的地理思维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本节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地球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和宇宙中的位置关系。
同时,讲解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介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对地球的热能、光能和其他辐射的影响,以及太阳风和磁场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本节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如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等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特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本节介绍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所引起的大气运动,如气压带和风带等。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本节进一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本节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如气旋和锋面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本节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应对措施。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本节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和机制,以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本节介绍海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如洋流和海洋环流等。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节介绍水资源的类型和分布,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本节介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的力量,包括内部地质力量和外部气候力量等。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本节介绍山脉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山脉和山地地貌的特点。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介绍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河流和河谷地貌的特点。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地球系统、生态系统和人地系统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节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共42页文档
从关注知识量及对知识系统的讲 述转变为关注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矛盾和问题
►教材与课标的差异(不同的人对教材的理 解不同,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差异很大)
►教材的功能与作用的矛盾(教材仍然承担 着它不该承担的功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材与课标和评价的关系(对老师的要求 太高,度如何掌握?)
第五章 教学把握建议
为什么资源(产业)会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 一个区域(多少、供需关系、利益共存等) 转移对移入区和移出区的环境影响,从大环 境的角度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可作要求, 这也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对深入认 识资源(产业)转移以及全球化有帮助 基本认识的确立:资源(产业)的转移对发 生的两个区域来讲都有利有弊
其一,是怎么回事? 其二,有什么用? 对于原理和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必深 究,留待选修课深化学习。
第二章 内容说明
以分析成因为主,引出危害和防(保) 分析成因以系统为着眼点综合分析,抓住 主导因素,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 突出“理”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扩展至 非洲萨赫勒地区和前苏联垦荒区 森林--以亚马孙为例,关注开发与保护 各自的理由(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
教材功能的变化
地位的变化决定了教材功能的变化
►教材不再是教学必须依据的“圣经” ►教材只是教学所用的主要的资源之一
►传统教材的含义也变了:所有可供教学 所用的都可能是教材,包括传统说的教材和教 辅;传统的教材只是现在认为的狭义的教材, 即教科书(面临减负、一费制等的矛盾)
教材结构的变化
原则上说,课程内容和要求的变化直接决 定了教材结构的变化,但是,课程标准本身没 有规定教学内容结构(只是列出教学要达到的 一些基本标准),教材编写者可根据自己的理 解和一定的原则设计教材的结构。我们从多年 的经验出发,设计教材结构时综合考虑学科逻 辑和认知逻辑,以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概 念图为基本原则。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
(四) 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 活应用(教学内容的可考性)
强化联系的和综合的观点 加强技能 、方法的训练 把握内容的要点和内在联系 设计情境
提供必要的检验和展示学习成 果的机会
三 、教材的结构
教材的功能与作用的矛盾(教材仍然承 担着它不该承担的功能 ,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
教材与课标和评价的关系(对老师的要 求太高 ,度如何掌握? )
技能方法与知识的关系
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如何反映课改的精神? 如何恰当地解释课标?
如何把教材编成课标与教学 、评价的 纽带?
如何既给教学空间又使教学有所抓? 如何协调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关系?
讲理
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
重点阐明的地理观念
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有其自 身发生 、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协调人地关系 , 尊重自然 ,讲求环境 伦理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因地制宜 区际联系和区域合作 、竞争
关注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地理视角
综合地看待问题(联系 、互动) 动态地分析问题(过程)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辩证地分析问题(利弊 、优劣) 把握分析问题的时空尺度
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对重建生态环
境有何影响? 技能与方法 答辨与交流
结束语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修教材的体例结构
标题
案例
节
阅读材料
思考
章
活动
学习拓展
问题研究 技能与方法
对教材体例各部分的说明
关于阅读材料 关于思考 关于活动 关于问题研究 关于技能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引水工程, 南水北调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引水工程,它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 地区。南水北调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该工程的建设, 地区。南水北调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 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经 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是,南水北调如何合理调用? 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是,南水北调如何合理调用?针对这一问题进 行研究。 行研究。
煤炭 开采成本低 储存、 储存、运输方便 价格便宜
天然气 清洁 使用方便 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格低 开采、 开采、运输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投资大, 投资大,回收周期 长
back
优点
缺点
使用不方便 燃烧效率低 废气、 废气、废渣排放量 大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比较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格局: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格局: 西多东少,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back
4、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重点确立的依据: 重点确立的依据:必修三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用典型案例来说 明某个问题, 明某个问题,本节以西气东输作为典型案例来讲述资源的跨 区域调配的有关知识, 区域调配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以及探讨西气东 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这一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难点: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 难点确立的依据: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难点确立的依据: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有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也有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以及对沿途地 区的影响,既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对环境的影响, 区的影响,既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对学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生的要求较高
西气东输管线为野骆驼让路
西气东输的输气管道恰好需要通过新疆阿尔金山—罗布泊野双峰 西气东输的输气管道恰好需要通过新疆阿尔金山 罗布泊野双峰 驼自然保护区。双峰野骆驼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濒危物种,目前全世界 驼自然保护区。双峰野骆驼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濒危物种, 仅存不到八百头。一九八六年, 仅存不到八百头。一九八六年,新疆建立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 OOO年又将保护区更名扩界为阿尔金山 年又将保护区更名扩界为阿尔金山—罗布泊野双峰驼自然 区 ,二 OOO 年又将保护区更名扩界为阿尔金山 罗布泊野双峰驼自然 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六点八万平方公里, 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六点八万平方公里,其中实验区面积三点三万 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一点八万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一点八万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一点六万平方 公里。 公里。 据介绍, 据介绍,输气管道穿过自然保护区三百公里中有七十公里本来要 穿过缓冲区,国家目前已经决定,西气东输管线为野骆驼让路, 穿过缓冲区,国家目前已经决定,西气东输管线为野骆驼让路,将管 线从缓冲区改到实验区。改道使管线长度增加了近十公里, 线从缓冲区改到实验区。改道使管线长度增加了近十公里,而西气东 输管线的平均造价是一公里一千万人民币。 输管线的平均造价是一公里一千万人民币。为了那不到八百头的野骆 驼,西气东输管线从账面上多花了上亿元。 西气东输管线从账面上多花了上亿元。
back
2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地区
的
西
原
气 东 输
影 响
地区 的
的
我国的能源消费
因
我国
的
的
back
3、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①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 ②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 ③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①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原因的分析方法; ②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原因的分析方法; ③掌握工程建设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地理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①关心我国的地理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双赢工程; ②理解西气东输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双赢工程; 树立“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③树立“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处 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三个经济 地带及其发展 水平比较 (1999年) 年
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59 27 13
东部经济最发达,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 部其次, 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 最快,中部次之, 最快,中部次之,西 部较慢
人口总量( ) 人口总量(%) 41.1 35.7 23.2
人均GDP(元) ( 人均 10 089 5 407 4 217
水资源: 水资源: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 西南部的部分省区
矿物能源: 矿物能源:南少 北多, 北多,东少西多
中国主要油气田的分布
中西部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比重( 比重 ( % ) 耕地 可利用水能 煤 石油 铜 铝土矿 磷矿 硫铁矿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三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人教版)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2、知识结构 3、三维目标 4、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重点、
1、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必修三中的地位和作用 ) (2)本节对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 (3)对本节标准的理解 )
(2)学习技能掌握情况: 学习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并已培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并已培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2、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课内活动:阅读课本、读图、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 课内活动:阅读课本、读图、小组讨论、 课外活动: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课外活动: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将课堂学习引到课外
back
1998年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1998年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思考: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 提高,原因何在? 提高,原因何在? 2002年 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 而我国只有2.7% 23%, 2.7%,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
中央政府
西部 资源开发
资源流动 资金流向
东部 资源利用
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资料: 资料:
上海目前每年消耗煤炭42000多万吨,占市场 能源总量的70%左右,其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 度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仅影响 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上海及周边 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测 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 21%,杭州等浙江省主要城市高达50%。假如 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可减 少90%以上氮氧化物和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 量。
结论: 结论: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与目前的 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解决的办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解决的办法 你知道我国已经先后制定了哪些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吗? 你知道我国已经先后制定了哪些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吗?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
西气东输线路示意
轮南
上海
1、你能大致量算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长度吗? 你能大致量算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长度吗? 西气东输工程经过了哪些省区?沿途的地形、地质、地貌条件如何? 2、西气东输工程经过了哪些省区?沿途的地形、地质、地貌条件如何? 这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什么影响? 这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什么影响?
back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全班分为两大组:西气东输的“输出区”居民与“ 全班分为两大组:西气东输的“输出区”居民与“输入区 居民。先组内讨论西气东输对各自的影响, 居民。先组内讨论西气东输对各自的影响,然后扮演角 进行对话,交流看法。 色,进行对话,交流看法。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 第一步:材料导入 第二步:合作探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分析) 第二步:合作探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分析) 第三步: 第三步:模拟活动 西气东输“调出区居民” 调入区居民” (西气东输“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 第四步:整合提升 第四步: (探讨西气东输对协调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促进作 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用,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第五步: 第五步:本课延伸 (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南水北调怎么调”, 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南水北调怎么调”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比较法 3、合作探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