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在运动学中占有核心地位,而且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作用与地位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基础内容,时间与位移关系更是其中的核心知识点。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后续学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打下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讨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与位移的关系,包括以下小节: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时间与位移关系公式的推导;3. 位移时间图像及其应用;4. 实际物体运动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其特点;2. 学会推导时间与位移关系公式,并能熟练运用;3. 能够绘制位移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际物体运动的分析,发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界规律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的推导;2. 位移时间图像的绘制与分析。

(2)教学难点1. 时间与位移关系公式的推导过程;2. 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的规律。

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凸显我的教学特色:(1)启发法我将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时,我会提出:“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大多可以看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物理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一、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而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中,我们将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这一内容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该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案例和实验来演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和定律。

2.1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 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能够求解相关问题; - 实验检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2 知识点梳理本课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求解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

3.1 知识目标•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掌握位移公式的运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

3.2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位移公式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能够观察位移-时间图像,并准确描述运动特点。

3.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的运用。

4.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如何运用位移公式解决运动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5.1 教学方法•情景引入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讲解法:通过清晰的语言和图示,讲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组讨论与合作实验法:分组讨论掌握位移公式的应用,并进行实验验证;•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

位移和时间关系说课稿

位移和时间关系说课稿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二部胡俊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沿用本章的主线v-t图象来作为切入点,方便学生入手分析。

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作为过渡,让学生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课本思考与讨论部分的内容设定,等同于设置了一个台阶,降低了学生对后面内容学习的困难程度。

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

体现了课本“渗透”的思想。

对于学生来说,在第一章的内容学习时已经有了极限的初步印象,但是还不够清楚、透彻,所以这一思想的“渗透”应当作为重点。

对于公式学生若仅仅能套公式,显然远远不够,这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和公式的内涵,进而灵活的掌握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3、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思想与方法,掌握位移公式。

4、会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5、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象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积分方法的特点和技巧。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推导位移公式,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方法的运用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推导。

学生在上一章瞬时速度的学习中已经体会过极限思想,也很容易想象到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方所围矩形面积表示发生的位移。

学生需要完成用匀速替代变速,让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减小,在极限的基础上再求总和,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这么大量的理解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课堂设计上,我并没有直接利用动画效果来演示,而是选择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图,这样更能直接体会变化的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动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刚刚学习过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已经有了采用观察、归纳、讨论、公式、图象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理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学法指导: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观察、归纳、讨论、公式、图象等方法积极开动脑筋探究规律,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得到的结论尽量让学生得到,凡难度不大,经过学习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简单相关问题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02t v v v +=。

✧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可以用v-t 图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3、通过具体事例探究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 第2章第3节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 第2章第3节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第2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3、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感悟物理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由v-t图象求位移:①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如右图所示,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面积.所以,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面积之和.②把运动过程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右图所示,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更精确地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③把整个过程分得非常非常细,如图所示,小矩形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梯形,梯形面积就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结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 -t 图象中的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12x v t at =+ 也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3、对位移公式x =v 0t +错误!at 2的进一步理解(1)公式的物理意义:反映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若选v 0方向为正方向,则:①物体加速,a 取正值。

②物体减速,a 取负值。

③若位移为正值,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④若位移为负值,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3)两种特殊形式①当a =0时,x =v 0t (匀速直线运动)。

②当v 0=0时,x =12at 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特别提醒:(1)公式x =v 0t +错误!at 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而不是路程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出的物理量是位移而不是路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t+ at2/2;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2ax;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学能力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t+ at2/2及其应用;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2=2ax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教学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t+ at2/2及其灵活应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工与质点在o 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vt.请大家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生:正好是vt.师:当速度值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生: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当速度值为负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下方.师:位移x>0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位移x<O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师: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思考与讨论栏目,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一问题.(课件投影)在“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中,某同学得到了小车在0,1,2,3,4,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如下表:师:能否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学生讨论后回答.生:在估算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代表它附近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小时,这一瞬时的速度越能更准确地描述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各段的平均速度乘以相应的时间间隔,得到该区段的位移x=vt,将这些位移加起来,就得到总位移.师:当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不是取0。

最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最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2-3-1,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 图象1、2、3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进行新课: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提问: (出示图2-3-2)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t 秒内发生的位移?(用公式x=vt 可以计算位移)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公式 x=vt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什么关系? (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板书: 2、 v-t 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教师: 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或者说 :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 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t v 0图2-3-2(出示下表)下表中是一位同学测得的一个运动物体在0,1,2,3,4,5 五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其对应的时刻和速度如表中所示提问:从表中看,物体做什么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提问:为什么?(启发学生得出: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基本相同)教师:请大家利用数据及坐标纸做出该运动的图象。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贯彻新教材新课程理念,努力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和多样化学习。

接下来我将从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任务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知道v-t 图象中图线与 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3)学生通过自主推导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熟练应用;2、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提升运用数学函数图象的能力,初步掌握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3、科学探究学生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及极限法的特点和技巧。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学生通过教师举例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2)学生利用微元法推导位移与时间公式,培养自己动脑的能力,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活动设计1、创设活动情境,引入课题问题: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以 v0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t 时间内运动位移?【设计意图】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从简单的情境中得出用 v-t 图像求得位移的方法。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研究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又如何求呢?为什么?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可以表示位移,是否也可以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也有相同的特点呢?如何证明?(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预习课本可以得出证明方法,即将整个运动过程分成许多匀速运动,并且在图像中可以体现出,每一段匀速运动的位移便是一个小矩形的面积,所有的矩形面积加起来与梯形面积相接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2)从开始通过三段持续的位移所1用:的8 时: 间27依
次为1秒、2秒2、米、3秒6米,、则10各米段位移之比依为 。
(3)开始运动18米,分成三段相等的时间,则
各段位移依次为
例、如图,一颗竖直下落的炮弹落到
叠在一起的完全相似的木块上,且好
穿过第3块木块,设炮弹在木块中做

匀变速运动,那么炮弹在从上到下的
3、速度—位移公式:
(不涉及 v )
v 2 – v02 = 2 a x (不涉及 t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
a v v0 t
v v0 at
x
v0t
1 2
at
2
v2 v02 2ax
v v v0 2
vt / 2
v v0 2
vx/2
v2 v02 2
vx / 2 vt / 2
两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为定值: x aT 2
t1 : t2 : t3 :: tn 1: ( 2 1) : ( 3 2) :: ( n n 1)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从运动起通过1T、2T、3T....时间内 的位移之比S1﹕S2﹕S3:…=1﹕ 4 ﹕ 9﹕ …n2
(2)从运动起在第一种1T、第二个1T、第三个1 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SⅠ﹕SⅡ﹕SⅢ﹕…=1 ﹕ 3﹕ 5﹕ …(2n-1)
位移是 ;通过
的路程是 。
v/m/s
6
0
2 4 t/s
-6
二个有用的推论:
vV
x = 2—1 ( v0 + v ) t
V0
v x v0 v
0
t2
tt
v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必修第一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概念,本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本节研究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上一章为本节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节是第一章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对前面所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应用,是对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解决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掌握不好,后续课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移等许多问题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本节的知识在整个力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2)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对v-t图线下面积意义的探究,使学生接受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再次渗透极限思想。

2)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函数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知识上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为重点。

能力上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为重点。

4、教学难点知识难点是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能力难点是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学习微分法。

5、教学手段为了克服了微分法的抽象难懂,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无限细分的过程。

二、说学情与教法: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刚刚学习过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已经有了采用观察、归纳、讨论、公式、图象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理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使学生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学探究的热情,感悟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感受极限思想方法难点: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将用数学方法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而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

新课教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工与质点在o 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vt.请大家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思考讨论:能否在v-t图像中表示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呢?归纳:方法一:x=vt方法二:w-t图象的面积思考: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w-t图象,使学生掌握通过求图象面积来求解位移的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与位移关系说课稿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理解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从而揭示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导过程。

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运动学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数学走向科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数学软件:用于模拟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和数据分析。

2. 实验器材:用于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设备(如打点计时器、小车、砝码等)。

3.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等,用于辅助教学和丰富课堂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数据等方式参与探究过程。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实验的魅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六、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对方在探究学习、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提出建设性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出具体反馈和建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用v -t 图象描述位移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运用(知道其推导方法)。

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用公式解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v -t 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明确“面积”与位移的关系。

2.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同方法,练习位移公式不同形式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面积法求位移,使学生学会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养成认真分析问题的好习惯,体会一题多解,要解题严谨。

教学重点位移与时间关系推导及2012x v t at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利用v -t 图象探究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现在请看一下,大屏幕上的v -t 图象图2-3-6(幻灯显示)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运动?学生回答:1.是初速度为v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是初速度为v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导入:很好,那么怎样来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呢? 板书: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2-3-6v OV V图2-3-7教师提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vt ,观察它的v-t 图象如图2-3-7,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在它的v -t 图象中,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 和t ,矩形的面积正好是vt 。

教师提问:准确的说,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这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发生的位移。

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它的v -t 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吗?(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得出教师导入:下表是一位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表中“速度”一行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0、1、2……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课件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课件
课 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材版本: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说课流程
A
B
C
D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构思 活动、媒体 教学程序
A 教学分析
B
教学重难 点目标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A 教学分析
B
教学重难 点目标
A 教学分析
B
教学重难 点目标
C 教学策略
作用 地位
教材分析
(1)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极限思想的认 识,也为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处理生产、 生活等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让学生体会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突出了研究 规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D 教学过程
A 教学分析 B 教学目标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过程
活动4: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以5m/s速度运动的小球开始从某一斜 面向下运动,其加速度为2m/s2,求4s 内小球的位移?
创设情境、自主完成、随机展示、师生点 评。
新课引入 探究方法的确定 规律的推导 理解和应用 拓展
A 教学分析 B 教学目标 C 教学策略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2、具备能力: 学生通过对上一章瞬时速度的学习,已初步 体会极限思想;学生会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 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 间关系图像。 3、薄弱环节: 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数学结合的能力不强;不 能较好分辨矩形的面积在数学和物理上的意 义;学生用极限思想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不够。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本次说课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中的容,是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和扩展。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它为以后学习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处理问题、推导动能定理的关系式等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刚入学不久,还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水平较低、推导运算能力不强.。

因此既要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的手和脑动起来,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运动的位移(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极限法的特点和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公式推导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通过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根据本节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基础地位,重点确定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理解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难点: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运动的位移;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和定势性,对极限思想和图像知识的结合使用普遍存在困难,因此本节的难点确定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节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中物理组8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课是人教版2006版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必修第一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概念,本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本节研究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上一章为本节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节是第一章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作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本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学习将为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和其他更复杂的运动如平抛运动创造了条件。

而且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进一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关系式。

可见本节的知识在整个力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2).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对v-t图线下面积意义的探究,使学生接受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渗透极限思想。

2).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函数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形成严谨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知识上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为重点。

能力上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为重点。

4、教学难点知识难点是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能力难点是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学习微分法。

5、教学手段为了克服了微分法的抽象难懂,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无限细分的过程。

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启发探究式综合教学方法。

对教学的重难点即微分法的教学上采用了目标导学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

既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从匀速过渡到变速的教学上采用了比较法,启发学生从已有认识获得新知;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另外还通过知识的铺垫、方法的迁移、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等手段,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说学法:匀速运动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内容,上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图象,在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时也渗透了微分、极限的思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我采用了学案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

课前设计知识回顾,锻炼学生总结复述已学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以学过的瞬时速度概念和匀速运动为基础,利用实例,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深化对微分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规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让学生通过面积自行计算求位移时采用多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规律的消化理解;强化有意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经历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程序:知识回顾针对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我在课前利用学案的形式对本节课涉及到的已有知识做了回顾,为本节课作了知识上的储备。

新课引入我以位移用x表示的来历作为切入点。

这是本节书下注释的内容,但我认为第一章用△x表示位移而本节用x,会造成学生认知混乱。

让学生明确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写为x=vt,然后过渡到让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何形象地体现在v-t图像中。

这样引入清楚明了,自然流畅,还为矩形面积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新课教学首先处理的是匀速运动某段时间的位移就是v – t 图线与t轴所夹的矩形的“面积”的问题。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打好基础,为学生知识迁移做好准备。

要求学生独立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把位移与矩形的面积联系起来。

并且说明面积有正负表示位移的正负方向。

由于有前面的伏笔和准备,学生能很容易地独立得出结论,激活了学生继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积极性和愿望。

接下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能用v–t 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来表示。

这一部分在时间分配和师生投入精力方面都是最大的。

主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注重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是引用课本上思考与讨论中的实例组织学生展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讨论的。

为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我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实例是一次测量记录,引导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粗略估算物体的位移。

问题一是引导学生明确研究对象,即要研究的是何运动。

讨论的结果是,变速运动现阶段只能用平均速度粗略估算物体的位移,但显然不能用任一时刻的速度乘上整个运动的时间去计算位移.这将导致巨大的误差。

问题二中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指引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而且学生也发现仍然有误差。

问到如何评价此方法时,有学生提出此方法的依据是瞬时速度可以近似地代表短时间的平均速度,这里体现出学生掌握了第一章瞬时速度的概念,并且学会了应用。

接下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若时间间隔取得很小,误差会很小,甚至接近真实值。

通过问题的一步步升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升华。

在思考与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我在v-t图象上,利用计算机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无限细分的过程,把一个变速运动在极短时间内当作匀速运动来处理的方法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小矩形面积之和就非常非常接近于梯形的面积,到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象中“面积”的结论水到渠成。

对这个难点的突破,我采用的是师生互动的渗透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方式。

渗透了极限的思想,但没有使用极限的语言,既解决了问题,又留下了今后进一步渗透的空间。

学生自己分组讨论,能够发挥小团体合作学习的优点,经过思考、讨论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所加强,科学思想也逐步形成。

在把“面积”与v-t图线相联系的问题上,我采取了和课本不同的方式处理。

课本是先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再通过无限细分的过程使图线下小矩形上端的“锯齿形”越来越小,直到接近于梯形的面积。

而我是先通过无限细分的过程给出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得出所有小矩形的上边连成的直线刚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线,所以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刚好等于v-t图象下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这样避免了“锯齿形”面积的干扰,还锻炼了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能力。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很好,顺利得出结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通过计算“面积”推导出位移公式几乎都是由学生通过板演和学案的形式自主完成,推导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发散思维,“面积”可看作梯形,还可看作小矩形加上三角形,锻炼他们使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最后总结强调公式的矢量性,正方向问题。

本节课我安排了两个例题,通过学案的辅助,以学生自己分析解题为主,师生交流共同完成。

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

例一是书上的例题即匀加速运动分析,解题时注重书写格式规范和运动示意图的画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例二是刹车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匀减速运动问题。

我特意让学生自己解决,用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的解题情况,学生马上看到矛盾所在,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要相符合,求刹车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应特殊处理。

事实证明,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的结果在加深记忆方面比教师讲要好很多。

最后,我设计了小结和导学反思。

导学反思是我在新教材教学中尝试的新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能够自发重视思想上收获和体会,总结自己的错误,使认识得到升华。

在作业的处理上我只是留了简单的书后习题,目的是巩固公式。

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里,我把一个在物理学发展中极为深刻而有效的思维方法—微分法,以简约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教学中仅仅侧重知识点“套用”,而忽视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一个变化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思路。

而且常常是对待复杂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在渗透中形成了科学的思路,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达到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对“v-t图象面积位移关系”进行充分探究,把“做一做”栏目的内容移到下一节课。

这种做法既实现了运用数学方法和极限思想研究并解决物理问题,又使教学过程更流畅,重点更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小组讨论时,设计的问题还不够开放,实际上学生可以自己找到正确方法,应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讨论空间。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和认识,谢谢大家!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

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