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 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 (看到)他们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 己也具有的缺点。”
•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子罕》 )
•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 样流去,日夜不停。”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 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宽厚。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 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 动摇。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 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 中必定有能做自己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 (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
•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 是不是竭尽自己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学而》 )
•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 )
•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子罕》 )
•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 样流去,日夜不停。”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 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宽厚。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 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 动摇。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 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 中必定有能做自己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 (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
•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 是不是竭尽自己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学而》 )
•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 )
•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1 新人教版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 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文题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文题解说】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 子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的意思是 编纂,《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方面的书,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 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议 论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的最大 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
句意理解
1.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 句,翻译一句,同时标注不把握的语句。 2.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 3.班内展示翻译效果。
句意理解
正确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 不随意增加意思。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 语病。
雅: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 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原则: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积累词汇
第四章: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为:做。 第五章: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第六章: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 的住处。乐:乐于学。 第七章:知:懂得、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第八章: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粗粮。
句意理解
4.保留。 原词保留: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译时均可保留原词, 不必翻译。 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物名、朝代名、度 量衡单位等词。 5.增补。 成分补充:补全省略的某一词语(“于”“之”)、量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等)对文意跳跃的增加恰当词语。 6.调整。 调整语序:翻译时调整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 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文题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文题解说】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 子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的意思是 编纂,《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方面的书,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 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议 论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的最大 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
句意理解
1.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 句,翻译一句,同时标注不把握的语句。 2.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 3.班内展示翻译效果。
句意理解
正确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 不随意增加意思。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 语病。
雅: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 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原则: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积累词汇
第四章: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为:做。 第五章: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第六章: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 的住处。乐:乐于学。 第七章:知:懂得、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第八章: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粗粮。
句意理解
4.保留。 原词保留: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译时均可保留原词, 不必翻译。 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物名、朝代名、度 量衡单位等词。 5.增补。 成分补充:补全省略的某一词语(“于”“之”)、量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等)对文意跳跃的增加恰当词语。 6.调整。 调整语序:翻译时调整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 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论语》十二章 (共30张PPT)
基础知识梳理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天命
⑰
,
六十而耳顺,
七十
而从心所欲
⑱
,
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 不 逾矩
⑲
句解:这句讲的是人的成长过程。随着年龄的增
。” 长,知识、修养、思想境界在逐步提高。告诉人们,
界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
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 6.子
㉗
曰:
“贤哉 ,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
㉘
㉕
㉖
在 陋
6.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 巷 , 人不堪 其 忧 , 回也不改 其乐。
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基础知识梳理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度的。“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 语“之”,可译为“自己”或“我”。
基础知识梳理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⑧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⑨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⑩
2.曾子 曰:“吾日 与朋友交而不
⑬
三
省 吾身:为
人谋 而
不 忠
⑪
乎?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呢? 信
⑫
乎? 句解:这句是讲为人处事的。从这里可以
基础知识梳理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5.子
曰:
“学
而不 思
则罔 ,
㉓
思而
不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 学 则殆 。” 考的辩证关系。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件 11.《论语》十二章(人教版) (共27张PPT)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文学常识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上以教 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 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 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迷惑、疑惑 上天旳意旨 能听得见不同的意见 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
越过、
法度
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 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过法度。
温习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自汉朝以后,孔子的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其深远。
知识链接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
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反省 wèi 谋划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我
自己
泛指多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吾同十“有又五” 而表志顺于承学,,就三立十身而,立指,有四所十成而就
文学常识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上以教 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 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 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迷惑、疑惑 上天旳意旨 能听得见不同的意见 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
越过、
法度
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 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过法度。
温习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自汉朝以后,孔子的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其深远。
知识链接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
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反省 wèi 谋划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我
自己
泛指多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吾同十“有又五” 而表志顺于承学,,就三立十身而,立指,有四所十成而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85张PPT)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逝者如斯
第十一章
朗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百姓。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的。”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jǔ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曲肱而枕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第一章
朗读
顺温
子曰:“学/而承时习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为快乐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他的人;喜爱他的的人不如把研究这 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 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 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 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 明证。
第十一章
朗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指军队
匹夫:指平民百姓。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的。”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 论 语 》 十 二 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jǔ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曲肱而枕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第一章
朗读
顺温
子曰:“学/而承时习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为快乐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 爱他的人;喜爱他的的人不如把研究这 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 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 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 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 明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 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 样。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 能改变的。
命题点
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
(1)考点解说
“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是指在把握作者观 点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解读,拓展研究, 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2)考查形式 ①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②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③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④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 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 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 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宫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 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 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 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积累拓展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①“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地位高 的人;二是指人格高尚的人,即有才德的人。这里是第二种 意思。 ②“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他人相处的原则,不仅指 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信”即“诚信”,对待所有人都 应如此。 ③“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仁德,是道德的本体。仁义 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1)
课内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 B.不义而富且贵/与儿女讲论文义 C.吾日三省吾身/君与家君期日中 D.回也不改其乐/乐亦在其中矣
课内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论语》中表达要谦虚地向周围的人学习的 名句是: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课外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汝何好乐/不亦乐乎 B.好长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木受绳则直/敬而受教 D.孰不顺哉/尊君在不
课外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B.“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 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做人要 安分守己,不要狂妄自大。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要有 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
课内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
(2)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记录了 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共20篇。 B.曾参要求弟子们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思:替
ppt精品课件
(9)孔子在《述而》篇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 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 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内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美课件
要善于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他们的 优点。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 们要珍惜时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宽容的品德。
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 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11、饭疏食饮水(吃)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13、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4、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5、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 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交流点拨】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 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交流点拨】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交流点拨】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 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宽容的品德。
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 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11、饭疏食饮水(吃)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13、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4、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5、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 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交流点拨】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 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交流点拨】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交流点拨】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 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1张PPT)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 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德。
翻译: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 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 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的学习,循序渐进。
④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
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②温故而知新 ( 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 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德。
翻译: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 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 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的学习,循序渐进。
④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
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②温故而知新 ( 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 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第四则: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成语: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通“惘”,迷惑 殆: 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 ”
第七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兴趣”的重要性。
(八)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 吃粗粮,喝冷水。
曲肱: 弯着胳膊
义:通“宜”,行为的尺度。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 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有所成绩;四十岁 不在疑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七十岁能为所欲为,但也不会逾越法度。”
第三则:讲个人修养,写自己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成语: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凭借
成语:逝者如斯
(十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
夺: 改变
匹夫: 这里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 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第十一则:讲个人修身问题,强调坚守志向。
(十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6、文中表明人们在学习做事中,兴趣很重要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文中表明时光易逝,劝人们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四则: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成语: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通“惘”,迷惑 殆: 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 ”
第七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兴趣”的重要性。
(八)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 吃粗粮,喝冷水。
曲肱: 弯着胳膊
义:通“宜”,行为的尺度。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 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有所成绩;四十岁 不在疑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七十岁能为所欲为,但也不会逾越法度。”
第三则:讲个人修养,写自己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成语: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凭借
成语:逝者如斯
(十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
夺: 改变
匹夫: 这里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 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
第十一则:讲个人修身问题,强调坚守志向。
(十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6、文中表明人们在学习做事中,兴趣很重要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文中表明时光易逝,劝人们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新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
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 道德品质方面。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排除干 扰)、“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就有道而 正焉”(虚心请教)才算到达“好学”的要求。
君子应安贫乐道,谨言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 “怎样…呢?” 礼、乐:名作动,对待礼, 对待乐。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 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 样对待乐呢?”
研读文本
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
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
不同?
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 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 的不同,“利”要服从“义”,要重 义轻利。
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 视道义,而小人更重视利益,运用对 偶、对照的手法强调了对义和利不同 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分。
研读文本
➢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
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 远大。毅:意志坚强 而:表并列。 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 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 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 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 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 不也很遥远吗? ”
了解孔子思想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也重视身教, 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君子应安贫乐道,谨言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 “怎样…呢?” 礼、乐:名作动,对待礼, 对待乐。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 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 样对待乐呢?”
研读文本
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
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
不同?
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 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 的不同,“利”要服从“义”,要重 义轻利。
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 视道义,而小人更重视利益,运用对 偶、对照的手法强调了对义和利不同 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分。
研读文本
➢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
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 远大。毅:意志坚强 而:表并列。 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 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 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 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 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 不也很遥远吗? ”
了解孔子思想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也重视身教, 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教学课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 做事情;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 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我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七十岁可 以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第内容九分章析
本章: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分析十文章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流逝的时光
第分析十文章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象这河水一 样,日夜不停。”
第分析九文章义
几个
在其中 他们 长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分析九文章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 正。”
第内十容分一析章
本章:道德修养——一个人应坚守志向、 矢志不渝。
第分析十文二义 章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第分析十文二义 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 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课文十探章究
本章:惜时——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 做事情;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 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我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七十岁可 以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第内容九分章析
本章: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分析十文章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流逝的时光
第分析十文章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象这河水一 样,日夜不停。”
第分析九文章义
几个
在其中 他们 长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分析九文章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 正。”
第内十容分一析章
本章:道德修养——一个人应坚守志向、 矢志不渝。
第分析十文二义 章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第分析十文二义 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 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课文十探章究
本章:惜时——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巧言令色,鲜矣仁。
按遵上衣尊不秩听立要涂离关时守课、敬做序提爱写注开闭上课时超老与。问期必护、意教电课堂衣短师有。间须公刻保室源学,礼着裙堂问离按共划持要。生不仪要、服教题开座财。整课得,整拖从学教位物室理堂无与洁鞋任应室表,环好行故老,等课关先须就不境桌为缺师不进老的举经坐得卫椅规课问得入师事手老。在生,范、候穿教管,师课。并的迟。无室理保经允桌协内到袖。持教许、助容、背课师后门老是早心堂同方窗师:退、良意可关。吊好后离墙带纪,开壁门 上律起。窗、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子:先生,指孔子。 2.而:连词,表顺接。
3.时:按时 。
4.之:代所学的知识 。
5.说:通“悦”,愉快。 6.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7.亦:副词,也。
8.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 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 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 的人吗?”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明确 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试背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 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 界十大名人之一。
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善良
总结梳理
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巧言令色,鲜矣仁。
按遵上衣尊不秩听立要涂离关时守课、敬做序提爱写注开闭上课时超老与。问期必护、意教电课堂衣短师有。间须公刻保室源学,礼着裙堂问离按共划持要。生不仪要、服教题开座财。整课得,整拖从学教位物室理堂无与洁鞋任应室表,环好行故老,等课关先须就不境桌为缺师不进老的举经坐得卫椅规课问得入师事手老。在生,范、候穿教管,师课。并的迟。无室理保经允桌协内到袖。持教许、助容、背课师后门老是早心堂同方窗师:退、良意可关。吊好后离墙带纪,开壁门 上律起。窗、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子:先生,指孔子。 2.而:连词,表顺接。
3.时:按时 。
4.之:代所学的知识 。
5.说:通“悦”,愉快。 6.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7.亦:副词,也。
8.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 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 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 的人吗?”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明确 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试背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 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 界十大名人之一。
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善良
总结梳理
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 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 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 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 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 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 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 ) (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学习 )
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 不亦君子乎 (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
吃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章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 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 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 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 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 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 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指平民中的男子,
指军队
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 气却不可改变。”
运用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 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请试着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中的“夺”字。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 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 ) (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学习 )
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 不亦君子乎 (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
吃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章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 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 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 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 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 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 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指平民中的男子,
指军队
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 气却不可改变。”
运用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 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请试着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中的“夺”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
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 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板书设计
品味理解:
1.从人生旅程上分析:人生看过去很长久,看过来很短暂。十几 岁之前是立学起步,二十几岁是立身处世——当然今天为了减轻 就业压力,各国普遍增长了学习时间,二三十岁还在读书;三十 几岁是立业有成;人到四十当有质的飞跃,立世当有不惑定力; 至于五十,立思当有知天境界;至于六十,听言当有海纳胸怀; 至于七十,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须顺心而为。
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说如何表 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 生热爱之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吃
冷水
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1(第2课时) (共21张ppt)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仁德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分析文义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课文探究
L
O
R E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M
退出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军队
普通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分析文义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 可改变。”
课文探究
L O R E M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 十二章子 不曰知/:而子 在“不学其夏愠/,而曰中不时:矣亦习“”之 /君,博子不乎学亦?//”说而乎笃?有志朋,/自切远方问来/,而不近亦思/乐,乎?仁人
E
M 贫困的品质。
第 七章子 不曰知/:曰而“不:学愠“/,而知不时之亦习者之 /君, /子不不乎如亦?好/”说之乎?者有,朋好/自之远者方/来不,如不乐亦之/乐者乎。?人”
代词,学问
• 子曰:“知 之
以……为乐趣(名词意动)
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
分析文义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 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分析文义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L O R E M
其中矣”
分析文义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课文探究
L
O
R E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M
退出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62021/3/16Tuesday, March 16, 2021
军队
普通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分析文义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 可改变。”
课文探究
L O R E M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 十二章子 不曰知/:而子 在“不学其夏愠/,而曰中不时:矣亦习“”之 /君,博子不乎学亦?//”说而乎笃?有志朋,/自切远方问来/,而不近亦思/乐,乎?仁人
E
M 贫困的品质。
第 七章子 不曰知/:曰而“不:学愠“/,而知不时之亦习者之 /君, /子不不乎如亦?好/”说之乎?者有,朋好/自之远者方/来不,如不乐亦之/乐者乎。?人”
代词,学问
• 子曰:“知 之
以……为乐趣(名词意动)
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
分析文义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 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分析文义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L O R E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获取新的知识 ↘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 独立思考 ↑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疑惑。
翻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学习
迷惘
讨论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
视任何一个方面。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能忍受。 也》) “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
十五岁。有,同“又”,用 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 物的主宰。命,命令。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见。 顺从意 愿。
不逾矩。”(《为政》)
越过法度。逾, 越过。矩,法度。
11《论语》十二章
新课导入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 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 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 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 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
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
整体感知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 指孔子。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按时温习。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乎? ”(《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诚信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翻译: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 人称代词,我。 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每天。 省,自 我检查、 反省。
替。 竭尽自己的 心力。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 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的学习,循序渐进。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做老师了。”
胳膊。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对,对于。
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 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 “安贫乐道”。
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 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 《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 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分“贤哉”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 瓢水,住在 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 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 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 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代词,……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雍也》) 以……为快乐。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 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 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
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相关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