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下热闹的民俗节word教案2篇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下《热闹的民俗节》word教案2篇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下《热闹的民俗节》word教案2篇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下《热闹的民俗节》word教案2篇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能力教学点】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德育教学点】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并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使学生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热闹的民俗节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信息窗的解读1、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杂技及杂机动作示意图等。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第二个红点: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充分的讲。

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现,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2)加强操作和交流。

[青岛三医地址]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闹的民俗节

[青岛三医地址]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闹的民俗节

[青岛三医地址]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闹的民俗节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闹的民俗节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很快的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界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其特征。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情境导入: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展示图片)好看吗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将要给大家欣赏的图形中都含有这些新知识。

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民俗节上的图片吧,请同学翻开课本19页,(板书:热闹的民俗节)介绍图片:建筑类、京剧脸谱、民间艺术、民间杂技。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感觉这些图形怎么样让学生自由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好吗仔细阅读课本20页,并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好,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的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么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青岛版中的“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我要明确一下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理解对称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对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对称的图形和一些不对称的图形,还有剪刀和彩笔,方便大家进行实践操作。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尽量简洁明了,用一些图示和关键词来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对称的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题目,让大家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1. 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画出来;2. 写一篇关于对称的小作文;3.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大家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对称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

谢谢大家!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我在三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的课堂上,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称的概念是这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之一。

我对称的定义是:如果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某条直线(称为对称轴)翻转,使得翻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被称为对称图形。

这个定义是理解对称的关键,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多次强调,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来让大家感受和理解。

对称的性质和运用是这节课的难点。

对称性质包括对称轴的性质、对称点的性质等,这些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如何运用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大家看到对称的实际应用,让大家感受到对称的重要性。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来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

我会使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图形和教具,来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青岛版三下《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word教案

青岛版三下《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word教案

情绪,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由于生理的不同,与男性相比,女性情感活动更强烈,也更容易情绪化。

如果说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是掌舵者、领导人的角色,那么母亲则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供氧机。

虽然家庭的重担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但与父亲相比,母亲承担更多。

在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下不少母亲感到力不从心,情绪也变得更加不稳定。

但母亲的情绪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温度,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和谐程度。

首先从家庭生活中来看,女性温柔、细腻的特质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出一种暖意融融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再大的矛盾与困难都能克服。

如果说父亲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母亲则是一张情意绵绵的丝网,她用爱将家庭与外面漆黑冰冷的世界剥离开来。

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更善于表达内心情感,更懂得利用语言与情绪的力量,母亲的笑脸、暖言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力量。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白纸,你想让他变成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影响是不可能替代的。

母亲是孩子情感依赖的主要角色,如果母亲在与孩子的接触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会情绪调节失衡。

有本书中说:“对大多数的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只跟母亲发生过一次问题,心中就会存在一个说话、行为和反应跟童年时期一模一样的‘母亲复本’。

”母亲情绪不稳定,一会对孩子赞赏有加,一会对孩子大声呵斥,这会造成造成孩子长大后戒备心重,缺乏信任。

总是对孩子抱怨,朝孩子吐苦水,也会把孩子变成一个消极的人。

母亲的情绪决定家庭的温度,在家庭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发火前深呼吸,以微笑面对家人,对待爱人、孩子多用表扬多夸奖,不要总是看到不足的地方。

在合肥张家,母亲陆英是个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

她自结婚后与丈夫从未红过脸,处处周到讨得婆婆欢心,对待儿女从不歇斯底里疾言厉色,她用自己良好的情绪为家庭及儿女成长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第二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

第二单元    热闹的民俗节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教具:大头娃娃图片、脸谱图片、教学挂图、长方形纸、剪刀。

学具:建筑物、风筝、剪纸、杂技演员的外形轮廓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1、教师呈现眼睛跑到一边脸上去的的大头娃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问学生“你从这张图片上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娃娃的脸左右两边不一样。

)2、教师提问:“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把眼睛移动到正常的位置,并说出移动的理由。

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小结:这种现象就是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

活动二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在民俗节上拍的照片,请大家欣赏。

(出示教学挂图:信息窗中的内容)2、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的说一说。

3、教师再呈现出实物图中建筑物、风筝、剪纸、杂技演员的外形轮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图形的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4、教师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图片,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正确。

学生将图片对折,发现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师:你能说一说有什么特征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学生相互说一说。

师小结: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以后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什么?(板书:对称轴)这里应提醒学生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热闹的民俗节》2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热闹的民俗节》2
《热闹的民俗节》2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1.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
2.动手操作验证。
3.通过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先独立思考,并用1 号袋内 的学具操作验证,再在小组内 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星级挑战赛
一星 基础题:哪些是对称的,请在下面画“√”

√√


二星 提高题:猜一猜下列图形各是什么?
二星
提高题:猜一猜下列图形各是什么?
瓢虫
注意安全标志
“中
三星
拓展题:
课后提升
用学习的对称知识设 计并制作一幅图画美化一 下你的房间。
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
对称的标识
王田土山口品早 汉字 人 由 天 十 干 大 昊

数字
038
ACDEBOY
字母
HT IMWVX
对称的平面图形
判断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是否 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折 出并画出它的对称轴,说说它有几 条对称轴。
将小组的研究成果贴在黑板上 ,并进行演示说明。
对称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特点。

2.掌握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

3.学会通过对称线或对称中心找出图形的对称部分。

4.练习基本的对称图形的画法。

二、教学重点1.对称的概念。

2.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

3.图形的对称部分的查找。

三、教学难点1.各种图形的对称线和对称中心的查找。

2.较复杂图形的对称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青岛的胶州湾花海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花海图案具有对称性,蕴含着美丽的对称美学。

2.讲授1.对称的概念提问:大家都知道水滴是什么吗?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展示水滴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水滴图片是对称的,可以找到对称轴,并介绍对称的概念。

2.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通过展示各种简单的图形,介绍图形的对称方法:沿着对称轴将图形翻转,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3.图形的对称部分的查找通过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找到图形的对称部分,并将对称部分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

3.练习1.自由画对称图形练习。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P3课本练习4,P4课本练习6,P6课本练习9。

4.延伸在中国的许多民俗节日,都有各种各样的对称性图案。

通过介绍青岛的栈桥、啤酒节、砂石节、海洋节等民俗节日的图案,激发学生对对称美学的兴趣,同时练习对称图形的画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对称的概念,掌握了基本的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能够找到图形的对称部分,并且能够通过练习,熟练画出对称图形。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P8练习11。

2.在家里或在课外的环境中,寻找具有对称美学的图案或景观,并在作业本上画出其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并标注出对称部分。

3.查找并阅读青岛本地的民俗节日资料,了解其独特的对称图案,并了解其活动方式或文化历史。

(完整版)青岛版版三年级的下册的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docx

(完整版)青岛版版三年级的下册的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docx

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七个单元,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对称”和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上承一年级下册: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下启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六年级上册圆;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承上启下,使知识之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法、学法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对称的本质,认识水平对称、垂直对称和中心对称三种对称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民俗节庙会中的对称元素,进一步加深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

3.能够运用对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对称图案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对称概念的引入1.利用PPT课件,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引入对称的概念。

2.通过对称图形的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对称的本质,了解水平对称、垂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2. 民俗节庙会中的对称元素1.利用PPT课件,展示青岛市传统的民俗节庙会活动,让学生了解青岛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2.结合庙会中的装饰元素,如灯笼、剪纸、馒头、糖画等,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对称元素,加深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

3. 对称图案的创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行设计简单的对称图案,如花朵、心形等。

2.学生在纸上进行绘制,搭配彩色笔,增强对对称图案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1.教师示范对称图案的绘制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进行对称图案的设计和绘制,并与同伴分享。

3.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民俗节庙会的图片和视频,并带领学生观察、分析其中的对称元素。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不同对称元素的特点和意义。

5.结合课堂学习,分组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对称图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对称图案设计评价。

评价学生设计的对称图案的对称性、美感、创意性等方面。

3.分组展示评价。

评价学生在组内合作和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对称概念的引入和对对称元素的观察和分析,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讨论时间有些紧张,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计划和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word教案 (2)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word教案 (2)

精品试题、试卷、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单元教学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解读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

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单元教学建议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精品试题、试卷、教案 1。

2016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教案2 青岛版六三制

2016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教案2 青岛版六三制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在大量的操作、观察等具体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

通过欣赏对称美,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直观模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谈话导入,学习微课。

谈话:同学们,上课一开始,我们先来学习一个微课,请看大屏幕。

播放微课。

2.畅谈感受。

谈话:通过对微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看完微课后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环节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地用好用活教材中提供的中国民俗、民风的情境素材,“以境生情”,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解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和神秘,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完成从实物图到平面图形的过渡,引导学生面对形象生动的平面图形,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讲授】二、分析素材,总结概念1.独立观察,感知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形成对概念的初步感知。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1)这些图形两边完全一样。

(2)这些图形两边都是对称的。

……2.合作探究,理解概念。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发现。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展示并表述出自己的验证方法。

学生的验证方法可能有:①对折。

②从中间剪下重合。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①对折之后两边是一样的。

②对折之后两边的大小、形状都是相同的。

③对折后两边不多也不少。

④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完全一样”、“完全重合”,以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设计教案背景:对称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如某些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等,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课题: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材分析:教材呈现的是在民俗节庆祝活动中拍摄的各种照片,照片内容丰富,包括民间建筑、京剧脸谱、剪纸、人体造型等,选取的素材现实新颖,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合作交流,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称现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课本19~20 页内容及相关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2.技能目标:在大量的操作、观察等具体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会辨认对称图形;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

3.情感目标: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感受民风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

4.教学重点:对对称图形的感知和理解。

5.教学难点:认识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挂图、彩纸、剪刀、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平面图形图片,一袋彩纸,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春节期间你参加过民俗节活动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一逛热闹的民俗节,感受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认识美妙的图形,好不好?(板书热闹的民俗节)(伴随着一曲民族音乐依次出示课件古典建筑/travel/details.htx&channel_id=3&item_id=2485213&act_type_id=3—京剧脸谱/Photo/492/492_Index.html双喜字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al a0&fr=ala0&sf=1&fmq=1041442128734_R&pv=&ic=0&z=&se=1&showtab=0&fb=0 &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B%AB%CF%B2%D7%D6&s=0蝴蝶图片/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ala0&pv= &word=%C3%C0%C0%F6%B5%C4%BA%FB%B5%FB&istype=2&z=0&fm=rs1杂技表演/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 D0%CD%D4%D3%BC%BC%B1%ED%D1%DD%CD%BC%C6%AC&in=13948&c l=2&lm=-1&st=-1&pn=385&rn=1&di=116343601170&ln=2000&fr=&fm=result&fmq=108930447009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 =&istype=2#pn385&-1&di116343601170&objURLhttp%3A%2F%2Fishanghai.online %2Fjoys%2Fgb%2Fcontent%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091027%2F 001bfc6bd1430c510d6616.jpg&fromURLhttp%3A%2F%%2 Fjoys%2Fgb%2Fcontent%2F2009-10%2F27%2Fcontent_3175143.htm&W500&H387 &T13533&S56&TPjpg)。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绵下册热闹的民俗节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绵下册热闹的民俗节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课前活动】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师:游戏的名称是“画眼睛”。

谁愿意参加这个游戏?生:我来!师: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能不能做到?请闭上你的眼睛,可不能偷看哦!生1画:师对生1、2:谢谢两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笑声也带来了思考。

【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

游戏结束了,但是这个游戏带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第一位同学画完大家都笑了,第二位同学修改,大家也笑了。

人的两只眼睛到底该是怎样的?生:大小一样,位置相对。

也就是对称的。

师:生活中对称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

谁留心观察见这样的对称现象?生:蝴蝶的两只翅膀是对称的。

生:飞机是对称的。

生:花瓣是对称的。

生:从正面看人也是对称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老师也搜集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展示课件)师:你怎样理解对称?生:两边一模一样。

生:左右一样。

生:也可以是上下一样。

师:是不是这样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试一试。

师:大家通过对折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一类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用点划线来表示。

板书:点划线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没有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呢?生: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加号、减号、乘号、除号……师:你找到了很多轴对称的数学符号,真厉害!生:0、8、3、1、100……师:你换了个角度,发现了轴对称的数字。

生: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生:我不同意。

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认为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觉得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来这位同学的观点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与争议。

有争鸣就有研究的价值。

他勇敢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大胆的数学假设还需要科学的验证。

我们分组来归类研究怎么样?生:好!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课时安排:信息窗民俗节见闻 2课时信息窗民俗节见闻教学内容:课本第19-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对称”这一章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找出对称轴。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剪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对称轴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对称轴的位置和作用。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5. 活动三: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将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作。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目录:1. 教学内容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具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3. 正文内容: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 课后习题:布置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达到教学目标。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新教材)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新教材)

喧闹的风俗节—对称教课目的:1、经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着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可以说出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色并能正确的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3、在操作、察看、判断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点并赏识、感觉对称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观。

教课要点:经过察看、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教课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色并可以正确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长的国家,平常得讲呢就是我们国家已经五千多岁啦,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好多丰富多彩的风气风俗。

我们一同来看一下喧闹的风俗节上有哪些东西?生:剪纸、风筝、脸谱师:你对哪一个最熟习呢?生:风筝 ! 我们的家乡就是风筝之都。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达成导教案一、小组合作,探究新知部分。

师:每组选出一名小组代表来报告一下你们议论的结果。

生 1:它们的两边是同样的(同样的)生2:我们把风筝左右对折,两边相等。

生 3:对折后可以同样(或同样)是轴对称图形。

师小结:我们把风筝对折,发现两边完好合在一同了,没有剩余。

在数学中我们把同学们说的“同样”“同样”叫做完好重合。

那么,像这样对折后可以完好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三、着手操作,理解新知。

师:经过方才小组合作,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给你一个图形你能鉴别出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么?达成二、 1课件出示题目,请小组代表讲话。

师:认识了也可以鉴别出轴对称图形,此刻老师想部署一个勇敢的任务,看到导教案二、2。

师:谁剪出轴对称图形啦?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生:将纸对折后,剪出一半,翻开就是一个完好的图形。

师:为何剪出图形的一半就行了?生:由于另一半与它重合了。

师:同学们剪出了好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看这些图形上边都有什么?生:折痕师:折痕把图形分红了同样的两部分,我们把这个折痕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大量的操作、观察等具体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

4、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组织学生观看蝴蝶和蜻蜓的故事。

课件播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请认真观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通过蝴蝶和蜻蜓的对话,你认为小蝴蝶说得对吗?它们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美?引导学生从形状观察,比较图形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和共同点。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们觉得和小蝴蝶小蜻蜓的图案相比,哪一幅图比较美?(3)引导观察,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把想法和小组里的成员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二) 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2、多媒体出示蜻蜓、蝴蝶、脸谱、剪纸、旗子等图形,提出学习要求(1)观察脸谱、剪纸、旗子的图形特点,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认识对称的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长负责分工。

(3)全班展示,其他小组及时补充。

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的学习统计表。

3、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分析、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1)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方式,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2)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搜集到的的成果;多媒体展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

(4)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让他们自由地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青岛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热闹的民俗节----对称word教案

青岛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热闹的民俗节----对称word教案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课时安排:信息窗民俗节见闻 2课时信息窗民俗节见闻教学内容:课本第19-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201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2014秋)
(课件呈现:对称轴)
师: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将一个图形任意折一下,问: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吗?为什么?
生1:不是,因为它的两边不相同。
生2:因为它的两边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师:能使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它所在的直线才叫对称轴。
5.深化认识。
每组一张精美的图片(小房子、金钥匙、米老鼠、五角星等)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故宫—天安门—海丰塔—陶瓷花瓶—刺绣—服装—泥娃娃—柳编工艺—窗花等。
师:欣赏完了,感觉美吗?其实,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板书:美)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呢,比如,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
4.做对称。
师:感受完这奇妙的对称,大家一定也很想动手创造一个对称图形了,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利用桌面上的彩纸和剪刀,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
师:你们组收获到的张精美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吗?
各小组分别判断。Biblioteka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三、多向拓展,巩固升华。
1.辨一辨。
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大家默默地在心里判断,再让学生判断。
师:判断完这些图形,你有什么话要说?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最关键的?
2.猜一猜。
师: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温馨小提示:(1)我们的猜想是什么?(2)我们怎样验证 ?(3)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研究交流的都很投入,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指一组)
生1:我们第一组的猜想是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生2:我们第二组的猜想是这些图形两边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闹的民俗节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能力教学点】
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德育教学点】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并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使学生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热闹的民俗节
一、教学内容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信息窗的解读
1、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
杂技及杂机动作示意图等。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第二个红点: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充分的讲。

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现,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2)加强操作和交流。

由于学生初次感知对称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只有通过大量的找、拼轴对称图形。

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加深对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3)自主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拼,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来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练习时不能仅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还要进行大量的补充,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开放的,如第1、2题,可让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共同辨别,以加深认识。

第3、4、6题是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来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

第7题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了解镜面对称。

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讲的过深,只是了解、感知即可。

“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涉及了判断数字、汉字、字母、图标中的轴对称图形的题目。

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练习时,应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

通过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