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及位置。
在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行为与创新
学生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
为难点。
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具准备:
蝴蝶教具课件多媒体卡纸剪刀
教学流程设计:
一、感知构建对称
1、创设情境。
师: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快乐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只受伤的小蝴蝶,这只蝴蝶的翅膀断了,同学们能帮它找找另一只翅膀,给他疗伤吗?
(黑板展示蝴蝶教具—残缺翅膀的蝴蝶)
师:请大家找找哪一只翅膀才是这只蝴蝶的,并说说为什么?生:因为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大小,包括花纹,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看,这只蝴蝶在大家的帮助下,又能和自己的伙伴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了,你们真棒,真有爱心,为自己的爱心鼓鼓掌吧!(感情价值观提升,渗透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师:这是刚才那只蝴蝶的小伙伴,你们仔细观察它的左右两边······
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师:你们怎么就能确定它的左右两边就一模一样呢?
生:对折起来,比较一下
师:结果发现两个翅膀重叠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完全重合。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师:当我们把一个图形对折起来,发现它完全重合了,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配合课件演示蝴蝶对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图形王国里(板书课题)。
2.生活中还有一些图形也是对称的
课件显示:课本19页金鱼风筝脸谱
师: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师:那它们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课件展示对折效果图)生:完全重合,是对称图形。
师:(强调对称概念)当我们把一个图形对折起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
二、实践深化对称
1.猜一猜
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可是他们很害羞,只漏出了一半,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谁?(给出折成一半的小鸟、爱心)师:老师剪得漂亮吗?那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
生:对折起来再剪。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去想)
2.剪一剪
第一次剪:老师示范剪,强调间的方法,剪一颗爱心。
先把纸对折起来再画,画出图形的一半,再剪,剪好后打开,一颗爱心就剪好了。
那,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剪一个对称的图形呢?(想)
第二次剪: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任意剪一个对称图形,看看谁是最有创意的小设计师。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纸和剪刀,先对折再剪,开始吧!(师强调注意安全,卫生)
3.在台前展示生成资源。
(剪得有创意的学生进行展示)
4.认识深化对称轴
师:同学们,你们能剪出这么多的对称图形,还这么有创意,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仔细观察中间都有一条什么呀?
生:有一条线,都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折—折痕—对称轴)
6.演示画对称轴,强调对称轴的画法,画出来是一条直直的虚线。
三、结合生活找对称,欣赏对称图形
1.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对称图形?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配乐欣赏)
(设计意图:寻觅与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数学资源和数学实践无处不在,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活动中进行的,是一个从"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原型"的过程,突出体现了课件资源和数学学科有机整合的优越性。
)
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用卡纸折一折
五、课件出示:数字、字母、生字中的轴对称现象。
六、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这些对称的图
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习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很美。
2.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平时呀我们要留心观察,做有心人,只要我们勤于思考,你就能创造出更美丽的对称图形。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学情分析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后,形成了初步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年级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且都具有一定的好动心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而这个年纪的学生也正是精力容易被转移的时候,所以要设定不同的活动,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不同的活动及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
极性,使情感、意志、兴趣、注意、动机都趋于积极化,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本课时教学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教材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效果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利用让课堂凸显丰满
数学的学习困难在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本节课利用课件将枫叶这个轴对称图形对折并完全重合的过程展示给孩子看,生动、形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孩子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本节课在知识的拓展环节运用了微课程,展示给孩子身边的轴对称图形,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对称美以及对称的重要作用,开拓了孩子的眼界,培养孩子的审美,也让孩子明白“细心观察,原来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二、生本课堂充满生机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
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给与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审美情感得以发展。
三、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精美的环节设计,抑扬顿挫的语言,加之对于家乡潍坊特产的介绍和热爱,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无形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成了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三维目标的达成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到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后形成了初步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事物很多,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民俗节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它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提供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
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
本单元分为2课时。
有新授课和练习课。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评测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自我评价:_________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后反思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
以此为依托,我将本节课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1.创造性学具吸引学生入迷
我从为受伤蝴蝶找翅膀为它疗伤,引导学生认识“对称”。
由金鱼、风筝、脸谱有什么特点并折一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加深由“折”的动作到“完全重合”这个结果,让学生体验对折后完全重合的过程,并逐渐学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如:把金鱼图的上下两边对折,发现完全重合,所以金鱼图是轴对称图形;把风筝图的上下两边对折,发现完全重合,所以风筝图是轴对称图形......
找翅膀游戏和活动情境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动手动脑创造性尽情发挥
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
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3.数学语言精确适当
数学是思维的王国,数学美还体现在语言逻辑思维的过程中。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
方式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用合理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有动作有语言,学生边折边说,既开发了创新思维又培养了数学语言能力。
轴对称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运用所学将看到的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准确的描述出来,体会对称带给我们不可替代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许不足与困惑:
1.本节课的评价手段不能尽情发挥,本就是操作性极强的课堂,评价手段有所单一,没有发挥评价的最大价值。
2.本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导,通过对称图形图片展示,加深理解。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至于学生乐此不彼,如何将理论总结与多方位操作合理衔接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标分析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
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本课时内容属于第二学段三年级下学期内容,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及位置。
在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行为与创新
学生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