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对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教学时,除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要让学生寻找并观察周围存在的大量的对称物体,从中感受和体验什么是对称现象。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展一展、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色彩纸,信封,题组,情景图片,剪刀,大白纸(贴作品)学生课前准备:铅笔、尺子。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交流寒假生活?2、交流师生姓名和年龄姓(王)年龄383、热身广播体操第一节(在生活中对称现象的寻找中素材)(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谈话:寒假期间老师参加了一个民俗艺术节,那里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特意带来了几福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本情景图片欢快简短音乐】看完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生1:漂亮;生2:也想去。

若这样答,师: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下,金鱼与风筝,京剧脸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两边都是一样的;两边都一样);也可能学生直接说:两边都是一样的,或左右都是一样的】2、咱们发现了共同的特点,两边都一样,为了看清楚,老师把他们画了下来,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他们有什么特点?(生:两边都是一样的;生2:对称,师;你用到了对称,知道的真多,你认为什么是对称?(两边不多不少,两边一样)师结: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两边一样,如果操作一下,会不会有一样的发现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些图形,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第1篇: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教师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是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一些漂亮的对称图形,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志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的对称世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培养学生动手*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动手*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体现对称特征的图案,在全班进行作品欣赏,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学生既会欣赏、发现自己,也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对称图形是这么的有趣,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趣味*、挑战*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空间,使学生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一、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实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本信息窗中只出现了左右对称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靠近有的知识是无法把这些照片内在的练习分析出来的。

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是*作*内容,利用手中的照片折一折,真实的感知左右两边一样,引出对称;第二层是判断分类,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分类,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两边除了左右,还有上下、对角等现象。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数学三年级上《喧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 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1、数学三年级上《喧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这局部学问是本单元的独立学问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 老师教授这一局部学问是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 为了调动学生的爱好, 老师依据实际状况, 收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记为学生缔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称世界, 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2、组织学生进展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 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发觉、去再缔造, 以张扬学生的特性, 造就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 让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 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表达对称特征的'图案, 在全班进展作品观赏, 学生在观赏美丽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共享缔造美的愉悦, 体验数学的美和缔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沟通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珍贵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 应充分表达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学生既会观赏、发觉自己, 也会观赏别人、协助别人, 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 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 超越自我。

对称图形是这么的好玩, 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意学生的爱好与欲望。

因此,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 为学生供应一个发挥缔造力的舞台空间,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在课内, 还延长到课外, 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 用有所乐。

2、错了可以再来------《镜面对称》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 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 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 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错了可以再来------《镜面对称》教学反思, 欢送大家共享。

小学数学_《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利用电子白板、微课等现代技术手段,一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感受对称特点,一边在动画的动态展示中充分体会、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受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首先,
整节课运用课件的演示作用,微课的内容使抽象的图片、图形变得具体、形象,声情并貌,更好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其次,使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seewolink软件的上传图片、远距离操控一体机等功能,及时上传了学生亲手做的作品来作学习素材,把书中的知识引到孩子们手中,拉近了生本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对新知的吸收率。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作品为MP4格式,所以WIN7或XP版本的电脑均可正常运行。

附表2
2017年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中关于对称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何找出对称轴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我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找出对称轴,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并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对称的图片、对称轴的标记工具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些实际的民俗节庆场景图片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对称元素,引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

2. 讲解: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讲解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对称轴,并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4. 实践活动: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元素,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元素,并画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及时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观察和发现对称的元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五、教学过程的安排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的创意与实践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策略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对称”这一章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找出对称轴。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剪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对称轴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对称轴的位置和作用。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5. 活动三: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将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作。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目录:1. 教学内容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具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3. 正文内容: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 课后习题:布置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达到教学目标。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对称的概念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3. 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对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民俗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2. 新课导入1. 对称的概念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

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字母“H”、“M”,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 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应用实例,如服装设计、家居布置等,引导学生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对称图形。

2.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尝试运用对称进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对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及位置。

在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行为与创新学生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教学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

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具准备:蝴蝶教具课件多媒体卡纸剪刀教学流程设计:一、感知构建对称1、创设情境。

师: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快乐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只受伤的小蝴蝶,这只蝴蝶的翅膀断了,同学们能帮它找找另一只翅膀,给他疗伤吗?(黑板展示蝴蝶教具—残缺翅膀的蝴蝶)师:请大家找找哪一只翅膀才是这只蝴蝶的,并说说为什么?生:因为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大小,包括花纹,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看,这只蝴蝶在大家的帮助下,又能和自己的伙伴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了,你们真棒,真有爱心,为自己的爱心鼓鼓掌吧!(感情价值观提升,渗透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师:这是刚才那只蝴蝶的小伙伴,你们仔细观察它的左右两边······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师:你们怎么就能确定它的左右两边就一模一样呢?生:对折起来,比较一下师:结果发现两个翅膀重叠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完全重合。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师:当我们把一个图形对折起来,发现它完全重合了,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配合课件演示蝴蝶对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图形王国里(板书课题)。

2.生活中还有一些图形也是对称的课件显示:课本19页金鱼风筝脸谱师: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师:那它们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课件展示对折效果图)生:完全重合,是对称图形。

师:(强调对称概念)当我们把一个图形对折起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

二、实践深化对称1.猜一猜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可是他们很害羞,只漏出了一半,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谁?(给出折成一半的小鸟、爱心)师:老师剪得漂亮吗?那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生:对折起来再剪。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去想)2.剪一剪第一次剪:老师示范剪,强调间的方法,剪一颗爱心。

先把纸对折起来再画,画出图形的一半,再剪,剪好后打开,一颗爱心就剪好了。

那,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剪一个对称的图形呢?(想)第二次剪: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任意剪一个对称图形,看看谁是最有创意的小设计师。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纸和剪刀,先对折再剪,开始吧!(师强调注意安全,卫生)3.在台前展示生成资源。

(剪得有创意的学生进行展示)4.认识深化对称轴师:同学们,你们能剪出这么多的对称图形,还这么有创意,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仔细观察中间都有一条什么呀?生:有一条线,都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折—折痕—对称轴)6.演示画对称轴,强调对称轴的画法,画出来是一条直直的虚线。

三、结合生活找对称,欣赏对称图形1.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对称图形?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配乐欣赏)(设计意图:寻觅与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数学资源和数学实践无处不在,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活动中进行的,是一个从"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原型"的过程,突出体现了课件资源和数学学科有机整合的优越性。

)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几条对称轴?生用卡纸折一折五、课件出示:数字、字母、生字中的轴对称现象。

六、总结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习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很美。

2.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平时呀我们要留心观察,做有心人,只要我们勤于思考,你就能创造出更美丽的对称图形。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学情分析《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后,形成了初步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年级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且都具有一定的好动心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而这个年纪的学生也正是精力容易被转移的时候,所以要设定不同的活动,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不同的活动及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使情感、意志、兴趣、注意、动机都趋于积极化,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本课时教学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教材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效果分析一、信息技术的利用让课堂凸显丰满数学的学习困难在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本节课利用课件将枫叶这个轴对称图形对折并完全重合的过程展示给孩子看,生动、形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孩子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本节课在知识的拓展环节运用了微课程,展示给孩子身边的轴对称图形,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对称美以及对称的重要作用,开拓了孩子的眼界,培养孩子的审美,也让孩子明白“细心观察,原来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二、生本课堂充满生机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给与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审美情感得以发展。

三、师生情感共鸣教师精美的环节设计,抑扬顿挫的语言,加之对于家乡潍坊特产的介绍和热爱,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无形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成了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到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后形成了初步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事物很多,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民俗节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它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提供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

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本单元分为2课时。

有新授课和练习课。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评测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自我评价:_________《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后反思《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

以此为依托,我将本节课教学情况反思如下:1.创造性学具吸引学生入迷我从为受伤蝴蝶找翅膀为它疗伤,引导学生认识“对称”。

由金鱼、风筝、脸谱有什么特点并折一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加深由“折”的动作到“完全重合”这个结果,让学生体验对折后完全重合的过程,并逐渐学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如:把金鱼图的上下两边对折,发现完全重合,所以金鱼图是轴对称图形;把风筝图的上下两边对折,发现完全重合,所以风筝图是轴对称图形......找翅膀游戏和活动情境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动手动脑创造性尽情发挥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3.数学语言精确适当数学是思维的王国,数学美还体现在语言逻辑思维的过程中。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用合理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有动作有语言,学生边折边说,既开发了创新思维又培养了数学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