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201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青岛版中的“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我要明确一下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理解对称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对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对称的图形和一些不对称的图形,还有剪刀和彩笔,方便大家进行实践操作。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尽量简洁明了,用一些图示和关键词来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对称的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题目,让大家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1. 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画出来;2. 写一篇关于对称的小作文;3.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大家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对称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
谢谢大家!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我在三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的课堂上,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称的概念是这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之一。
我对称的定义是:如果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某条直线(称为对称轴)翻转,使得翻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被称为对称图形。
这个定义是理解对称的关键,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多次强调,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来让大家感受和理解。
对称的性质和运用是这节课的难点。
对称性质包括对称轴的性质、对称点的性质等,这些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如何运用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大家看到对称的实际应用,让大家感受到对称的重要性。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来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
我会使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图形和教具,来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设计说明教学内容:P19信息窗。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会辨认对称图形。
(二)能力训练要求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对对称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准备彩纸若干张,剪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师]:上一学期,我们学过好多图形,谁能说说,你还记得有哪些?[生]:回顾汇报。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多媒体展示)[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还记得吗?[生]:长方形对边对角相等;正方形对边对角相等……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展示图片)好看吗?[生]:好看![师]: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生]:想!三、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看一看,想一想。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一逛民俗盛会(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吗?你发现了什么?你们感觉这些图形怎么样?小组交流展示。
(1)我发现蝴蝶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是一样的。
(2)如果把风筝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
(3)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会完全重合。
2、折一折,议一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好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好,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生]:我发现对折后这些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了。
[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重合对称)[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形,你来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杯子图形)学生回答。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章节。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对称的定义、对称的性质、对称的运用。
通过对称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对称的定义,掌握对称的性质,能运用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对称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1. 对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剪刀、彩纸、对称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特点,从而引出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3.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对称的性质,并尝试运用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对称的性质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1. 对称2. 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 性质:a. 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个部分,两部分关于对称轴对称。
b. 对称轴是图形的中心线,对称轴上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 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对称的性质进行创作和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对称的物品,并说明对称轴。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对称的性质,创作一幅对称的图画。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热闹的民俗节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能力教学点】
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德育教学点】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并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使学生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一)观察画面,需找特点。
图1:金鱼的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图2:风筝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总结:图形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3.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问: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吧!
(一)读题,观图,理解题意。
图中在正方形对折后的纸上分别画着“心形”的一半和五角星的一半,要求沿边缘剪一剪,确定剪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猜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称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的对称图形。
2.学会使用对称性质,找出图形中的对称元素。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称的基本概念。
2.对称性质的认识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对称性质。
2.利用对称性质找出图形中的对称元素。
四、教学内容1. 对称的基本概念对称是指某个事物或物体在某种变换下保持形状或位置不变。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对称变换。
常见的对称变换有:以一条直线为轴的对称变换,以一个点为中心的旋转变换等等。
2. 对称性质的认识和应用对称性质是指某个物体或图形在对称变换下仍然能保持不变的性质。
例如,一个图形如果对称,那么它的两部分就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叠。
利用对称性质可以方便地找到图形中的对称元素。
例如,一个图形如果对称,那么它的中心点就是对称中心,对称线就是将图形分成两部分的轴线。
3.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对称画画1.分组,每组两个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和纸。
2.学生A画出任意一个图形,然后将纸折成两半。
3.学生B需要在对称线另一侧完成图形的另一半。
4.全班一起比较成果,找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找出对称线。
活动二:打捞水滴1.每个学生手上各拿一张小型沙画卡和一杯水。
2.学生将沙画卡平放在水面上,将水倒入卡中使卡面充满水,水面平滑,形成一个卡底物体水滴图案。
3.根据学习到的对称概念,学生尝试将水滴图案沿着一条轴线对称。
活动三:拼图游戏1.教师准备一些有对称性质的图案,将其分割为若干小块,不同的色块不一定连续。
2.活动开始后,教师随机将五张图案分别发给五个小组的学生。
要求学生熟识颜色、形状以及小块在整幅图案中的空间位置。
3.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拼图任务,同时找到图案中的对称元素。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对称图形。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对称性质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方法。
优课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能够说出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准确的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3、在操作、观察、判断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并欣赏、感受对称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够准确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咱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通俗得讲呢就是咱们国家已经五千多岁啦,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热闹的民俗节上有哪些东西?生:剪纸、风筝、脸谱师:你对哪一个最熟悉呢?生:风筝!我们的家乡就是风筝之都。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师: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导学案一、小组合作,探索新知部分。
师:每组选出一名小组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相同的)生2:我们把风筝左右对折,两边相等。
生3:对折后能够一样(或相同)是轴对称图形。
师小结:我们把风筝对折,发现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了,没有多余。
在数学中我们把同学们说的“一样”“相同”叫做完全重合。
那么,像这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师:通过刚才小组合作,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给你一个图形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么?完成二、1课件出示题目,请小组代表发言。
师:认识了也能够辨别出轴对称图形,现在老师想布置一个大胆的任务,看到导学案二、2。
师:谁剪出轴对称图形啦?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生:将纸对折后,剪出一半,打开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师:为什么剪出图形的一半就行了?生:因为另一半与它重合了。
师:同学们剪出了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看看这些图形上面都有什么?生:折痕师:折痕把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部分,我们把这个折痕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特点。
2.掌握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
3.学会通过对称线或对称中心找出图形的对称部分。
4.练习基本的对称图形的画法。
二、教学重点1.对称的概念。
2.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
3.图形的对称部分的查找。
三、教学难点1.各种图形的对称线和对称中心的查找。
2.较复杂图形的对称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青岛的胶州湾花海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花海图案具有对称性,蕴含着美丽的对称美学。
2.讲授1.对称的概念提问:大家都知道水滴是什么吗?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展示水滴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水滴图片是对称的,可以找到对称轴,并介绍对称的概念。
2.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通过展示各种简单的图形,介绍图形的对称方法:沿着对称轴将图形翻转,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3.图形的对称部分的查找通过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找到图形的对称部分,并将对称部分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
3.练习1.自由画对称图形练习。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P3课本练习4,P4课本练习6,P6课本练习9。
4.延伸在中国的许多民俗节日,都有各种各样的对称性图案。
通过介绍青岛的栈桥、啤酒节、砂石节、海洋节等民俗节日的图案,激发学生对对称美学的兴趣,同时练习对称图形的画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对称的概念,掌握了基本的对称图形的对称方法,能够找到图形的对称部分,并且能够通过练习,熟练画出对称图形。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P8练习11。
2.在家里或在课外的环境中,寻找具有对称美学的图案或景观,并在作业本上画出其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并标注出对称部分。
3.查找并阅读青岛本地的民俗节日资料,了解其独特的对称图案,并了解其活动方式或文化历史。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城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对称(1)学习目标1.结合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探究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自学质疑1.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P19的图)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问: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二、组内交流1.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问生答探究过程2.交流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
3.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口杯图)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4.问: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可能回答: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5.问:现在你知道这些图案为什么这么美了吗?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探究过程三、全班交流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说出折、画的过程及自己小组的发现,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如:完全重合、对称轴、对称图形等。
四、拓展应用。
1. 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0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交流如何判断。
2.验证一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梯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梯形2种情况)3.请你从上面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学生总结,师板书学生回答,师及时纠正师巡查指导学生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探究过程4.自主练习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学生准备:直尺、彩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都很好学,而且很会学,老师想知道,同学们会玩吗?如果只给你一张白纸,你想怎么玩呢?(生:折纸船、折纸飞机、画图画、??)师:你们想知道老师要怎么玩吗?那就瞪大眼睛注意看。
(演示撕纸:先将纸对折,从折痕处开始撕。
)你想不想也来试试?照着老师的样子,也来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动手撕纸)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对轴对称图形形成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究师:在小组内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将你的作品对折,看看你们的作品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汇报(两部分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完全一样、完全重合)师:“完全重合”这个词用得太棒了!拿起你的作品来对折一下,看是不是也有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个特点?像这样,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我们通常用“点—划线”来表示。
(表示出对称轴)现在在你自己的作品上也表示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在自己的图形上画出对称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借助学具深入理解“完全重合”的含义,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对称轴的存在。
师:没有想到吧?我们刚才通过折一折、撕一撕就创造出了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其实数学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生: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课件出示练习一: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对称的本质,认识水平对称、垂直对称和中心对称三种对称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民俗节庙会中的对称元素,进一步加深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
3.能够运用对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对称图案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对称概念的引入1.利用PPT课件,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引入对称的概念。
2.通过对称图形的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对称的本质,了解水平对称、垂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2. 民俗节庙会中的对称元素1.利用PPT课件,展示青岛市传统的民俗节庙会活动,让学生了解青岛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2.结合庙会中的装饰元素,如灯笼、剪纸、馒头、糖画等,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对称元素,加深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
3. 对称图案的创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行设计简单的对称图案,如花朵、心形等。
2.学生在纸上进行绘制,搭配彩色笔,增强对对称图案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1.教师示范对称图案的绘制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进行对称图案的设计和绘制,并与同伴分享。
3.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民俗节庙会的图片和视频,并带领学生观察、分析其中的对称元素。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不同对称元素的特点和意义。
5.结合课堂学习,分组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对称图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对称图案设计评价。
评价学生设计的对称图案的对称性、美感、创意性等方面。
3.分组展示评价。
评价学生在组内合作和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对称概念的引入和对对称元素的观察和分析,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讨论时间有些紧张,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计划和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能识别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3.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3.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如何在实际情境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俗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节日中的对称元素,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描述其特点。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体验对称的美感。
5. 小结: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强调对称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记录下五个例子,并描述其特点。
2. 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要求美观、创意。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民俗节日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对称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对称轴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讲解和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图形中的一条直线,它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使得两部分完全重合。
在讲解对称轴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窗户、门、镜子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2014秋)
师: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将一个图形任意折一下,问: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吗?为什么?
生1:不是,因为它的两边不相同。
生2:因为它的两边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师:能使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它所在的直线才叫对称轴。
5.深化认识。
每组一张精美的图片(小房子、金钥匙、米老鼠、五角星等)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故宫—天安门—海丰塔—陶瓷花瓶—刺绣—服装—泥娃娃—柳编工艺—窗花等。
师:欣赏完了,感觉美吗?其实,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板书:美)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呢,比如,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
4.做对称。
师:感受完这奇妙的对称,大家一定也很想动手创造一个对称图形了,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利用桌面上的彩纸和剪刀,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
师:你们组收获到的张精美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吗?
各小组分别判断。Biblioteka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教
学
流
程
三、多向拓展,巩固升华。
1.辨一辨。
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大家默默地在心里判断,再让学生判断。
师:判断完这些图形,你有什么话要说?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最关键的?
2.猜一猜。
师: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温馨小提示:(1)我们的猜想是什么?(2)我们怎样验证 ?(3)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研究交流的都很投入,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指一组)
生1:我们第一组的猜想是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生2:我们第二组的猜想是这些图形两边是一样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材分析】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及学习图形的变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自己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直观感知,初识对称师:同学们,老师前两天参加了一个民俗风情节,那里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组照片,你们想看吗?生:想。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有建筑、脸谱、剪纸等)。
操作体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师:图片欣赏完了,那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观察,然后与同位交流,指派学生代表发言。
)预设: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
有的孩子能直接说出“对称”,但是他们说不出对称的特点,这时候老师引导。
师:你太厉害了!真棒!都知道“对称”了。
那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图片的两边怎么样啊?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很了不起,特别会观察!回答也很精彩!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的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动手试一试吧!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些图形,选择你喜欢的来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青岛版(五四学制),主要涵盖第1.1章节“热闹的民俗对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轴的定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门窗、衣服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的意义。
(2)讲解对称轴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称轴。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剪纸作品、门窗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对称概念:对称轴: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生活中你认为最美的对称图形,并简要描述其对称轴。
答案:略2. 请运用对称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剪纸作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对称的概念和对称轴的定义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对称现象,学会欣赏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对称知识设计更多有趣的剪纸作品。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在认识、制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数学思想渗透目标: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过程】教学过程拼图游戏导入1.巧用教材,利用自制民俗节拼图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利用民俗节带来的神秘礼物—拼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试拼一拼,在拼的过程中充分讨论是如何拼的。
(展示凌乱的分开的图片)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有哪一个小组想上台展示呢?(其中一个小组上台)预设:a、我来试试,不对呢......b、我来试试,咦,咱俩是一对呢......C、我也来试试......我俩是一对呢......适时引导学生拼好的请坐好老师就知道你拼完了。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讨论与进步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两边同样两边一样的拼在一起。
】2.汇报拼图感受找展示的小组同学勇敢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大胆说出你的想法......预设:a、我觉得两个一样的......b、我看到了金鱼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风筝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脸谱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展示半个的飞到一起成原图19页三幅图)师:看到这么美的拼图,你想说点什么(预设)生:a、我觉得这样的物体很美b、我在老家的窗户上见过也有这样的剪纸C、老师,我爷爷扇子上有好多的脸谱也是这样两边一模一样的......d、老师,我知道这样的物体其实就是对称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对称”这一章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找出对称轴。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剪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对称轴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对称轴的位置和作用。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5. 活动三: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将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作。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目录:1. 教学内容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具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3. 正文内容: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 课后习题:布置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达到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青岛版(2014秋)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课题:对称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9—20页内容教学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材通过民俗节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这些物体形状的特点,进而学习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能辨别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对称的,感受对称美。
学情分析:学生能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其形状“两边相同”。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能力目标:1、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互助合作、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
美育目标: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构思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进而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现象,应用数学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运用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对称之美之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二、课内探究1、初步感受对称,提出猜想学生观察课件中展示的以上物体,发现其形状特点,提出自己的猜想。
2、实际操作验证猜想(1)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验证,然后用学具进行操作验证。
(2)小组内交流方法、操作过程、发现及结论。
(3)全班交流对全班交流情况进行星级评价3、教师精讲点拨,形成系统知识(1)教师一边根据全班交流的情况进行板书,一边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对称轴。
(2)老师教画对称轴。
学生在自己面前的轴对称图形上学画对称轴。
(3)学生观察并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形状的关系,指出“对称”,指出前面展示的物体形状的特点,进而引出课题——对称。
三、知识应用活动一: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学生思考并口述生活中对称的例子,即时进行订正。
活动二: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1)学生分小组用学具袋内的平面图形,通过对折的方法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的方法和生1的一样。
师:看来我们大家都用了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板书:对折)对折之后肯定有不少的发现,赶紧说说吧!
生1:对折之后我们发现这个风筝的两边是一样的。
生2:我们组发现这个杂技演员的动作图两边也是一样的。
师概括:象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课件演示: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你看,我们的猜想和结论是多么的相近。
4.认识对称轴。
师:打开折过的对称图形,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1:我发现有一条折痕。
生2:我发现有一条折线。
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对称线、对称轴……
师:你们组收获到的张精美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吗?
各小组分别判断。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
学
流
程
三、多向拓展,巩固升华。
1.辨一辨。
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大家默默地在心里判断,再让学生判断。
师:判断完这些图形,你有什么话要说?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最关键的?
2.猜一猜。
师: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源自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生3:对折之后我们发现两边的形状是相同的。
生4:我们发现对折之后只能看到这个剪纸图形的一半了。
师:那说明这个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生:合在了一起。
生:重合了。
师:现在看来,咱们班的同学已经达成了共识,都认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一样或重合了。(板书:重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形(出示少一片叶子的一朵小花)它对折后有没有重合?
生:没有。
师:一点也没有吗?
生1:有一部分。
生2:花朵部分重合了。
师:这儿的重合和你的重合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的重合是全部重合了,老师的是一部分重合。
师:你们的重合是全部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师:要想让这朵花也能“完全重合”,你有办法吗?
生1:在另一边贴上一片叶子。
生2: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把这片叶子摘掉就可以了。(生摘掉这片叶子)
(屏幕呈现:伴随着一曲民族音乐依次出示古典建筑—京剧脸谱—民间工艺品—杂技表演—总情境图)。
师:看完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对称?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
生: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看,你们多不简单啊!通过观察发现了照片中这些物体的外形特点—对称,使我们的学习又深入了一步。(板书:对称)
二、探索发现,体悟特征。
1.提出问题。
师:现在老师把上面画面中几样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了,请大家注意观察。
(屏幕呈现:由实物图过渡到平面图,包括:建筑物、风筝、剪纸、杂技动作等)
师:看到这些图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这些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吗?
生2:这些图形是不是对称的?
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中看出,实际上都是想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屏幕呈现问题)
学生操作。
展示欣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对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更多更美丽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生活!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课后
手写)
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在大量的操作、观察等具体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
4.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生1:我们第一组的猜想是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生2:我们第二组的猜想是这些图形两边是一样的。
生3:我们同意第一组的意见。
生4:我们组也猜到这些图形具有对称的特点。
师:看来大家的猜想是一致的,第二组的两边一样的猜想实际上也是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老师先记下你们的猜想。(板书:对称图形)请接着汇报验证方法。
(课件呈现:对称轴)
师: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将一个图形任意折一下,问: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吗?为什么?
生1:不是,因为它的两边不相同。
生2:因为它的两边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师:能使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它所在的直线才叫对称轴。
5.深化认识。
每组一张精美的图片(小房子、金钥匙、米老鼠、五角星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对称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这些对称的启发创造出的许多具有对称美的事物下面一起走进奇妙的对称世界感受一下
( 第二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
内容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课前手写)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刚过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元宵节,各位小朋友的脸上还洋溢着一种快乐和兴奋呢?说说你都看到过哪些好玩的或新鲜的事情?
生:挂灯笼、放烟花、贴对联……
师:老师还有机会参加了一个民俗艺术节呢!不能带大家到现场参观,特意把民俗节上拍到的一些照片带来了,一块欣赏一下吧!
课件依次出示:医院标志的一半、字母M的一半、数字8的一半、汉字王的一半。
3.赏对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对称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这些对称的启发,创造出的许多具有对称美的事物,下面一起走进奇妙的对称世界感受一下。
课件呈现:
自然界中的对称现象:火红的枫叶—美丽的兰花—翩飞的蝴蝶—可爱的蚂蚁—青青的螃蟹—美丽的彩虹。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故宫—天安门—海丰塔—陶瓷花瓶—刺绣—服装—泥娃娃—柳编工艺—窗花等。
师:欣赏完了,感觉美吗?其实,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板书:美)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呢,比如,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
4.做对称。
师:感受完这奇妙的对称,大家一定也很想动手创造一个对称图形了,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利用桌面上的彩纸和剪刀,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
难点:感知、理解对称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单元知
识结构
《对称》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能借助操作活动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单元主要认识对称图形,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
2.自主探究。
师:怎样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点呢?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各个小组来完成,在这里只送给大家几个小提示,各小组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
温馨小提示:(1)我们的猜想是什么?(2)我们怎样验证 ?(3)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研究交流的都很投入,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指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