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遗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1遗传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遗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4.说出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2.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科学的解释生男生女的责任不全在于女性,而在于与卵子结合的精子类型.【教学重点】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3.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3.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教学过程】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讲述:留心观察我们熟悉的亲朋好友,不难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回答:略)讲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以及舌头能否卷起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讲述:刚才几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回答得都很正确.通过解答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得出:生物的相对性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的性状表现.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生物的相对性状一般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出示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大家不妨试试自己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提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成对存在着.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d表示).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DD)时,这个人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而另一个是隐性基因(Dd)时,则表现出显性基因(D)所决定的显性性状,这个人也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dd),这个人表现为隐性性状—无耳垂.提问:假如母亲无耳垂(dd),而父亲有耳垂(Dd),那么他们所生子女的耳垂性状表现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讲述: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染色体说起.原来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通过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这一对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也随着分离开来,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出示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指着图讲解:母亲无耳垂(dd),她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有性状为无耳垂基因d的卵细胞,而父亲有耳垂(Dd),他产生二种精子,可能是含有控制有耳垂基因D的精子,也可能是控制无耳垂基因d的精子.这样,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有Dd和dd两种可能性,他们所生子女就有可能有耳垂(Dd),也可能无耳垂(dd).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能够从亲代传给子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提问: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略)讲述: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是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融合而成的.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其子女的.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其后代.二、遗传的物质基础1.学生自学、讨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1)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染色体(如存在的位置、组成、生物体中的数目等).(3)尝试描述基因(如存在的位置、在生物体中存在的形式及功能等).(4)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六个概念的概念图.2.染色体生物体的遗传现象与遗传物质有关.提问: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价.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存在的位置,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教师提示学生从染色体的概念、存在的位置、组成、在生物体中的数目和存在形式等思考.学生描述后,教师归纳总结:(1)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2)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在体细胞中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展示几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让学生观察发现:生物体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成对存在);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教师强调:子代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展示人体生殖时父母体细胞、生殖细胞(配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在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形成受精卵时恢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3.DNA和基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染色体、DNA分子链和基于图片,学生观察,强化学生对染色体、DNA 分子链和基因的感性认识.展示有耳垂和无耳垂、拇指弯曲与直伸两组相对性状,学生思考:这些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引出基因,强调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师生一起归纳小结:(1)生物体的细胞核上有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DNA和基因.(2)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和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成对出现.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学生思考:基因、DNA分子和染色体三者的数目存在什么关系?师生归纳:(1)基因的数目大于DNA分子数目.(2)DNA分子数目大于或等于染色体数目.学生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这六个概念的概念图.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六个概念存在着什么关系?(包含关系),然后思考以什么方式(或图示)表达这种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指导纠正,最后给出建议图示.三、人的性别决定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观察目的是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点;区分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异同,各个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师生进行小结: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3.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男性染色体表示22+XY――女性染色体表示22+XX.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明确方向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提取信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进入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出问题: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提出进一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模拟实验:探究人的出生性别比例1.学生3人一组,自行制作游戏图片.红色代表女性,剪成10张写上X;白色代表男性,剪成20张,其中10张每张写上X,另10张写上Y.红白纸征分别放入信封中.2.学生随机抽取纸片,统计数据(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游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奥秘.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结论的不同如学生喜欢“生男”而不喜欢“生女”此时应再次进行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的教育.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人类的生殖过程小结真实情况再现: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在决定性别时的作用.知识小结: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有效地进行经验和知识的转换.【课堂小结】。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遗传 同步教案
遗传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比较简单。
揭示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男生女是个普遍问题,以科学的角度进行阐述。
先是利用男女染色体排序图,让学生认识性染色体。
通过观察对比,区分男女性染色体的不同,进而明确生男生女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对性别问题很感兴趣。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典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打开通向探索人体奥秘的大门,培养他们收集分析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社会、自然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周围人们的旧观念,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讲述法、举例法、情景体验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附近若那一家生了个孩子,我们问的第一句话肯定要问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生男孩生女孩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的性别遗传展示PPT课件:板书: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造成男女差别的原因是二者的染色体存在差异PPT课件: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性染色体的发现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不一样,并命名为性染色体美国的细胞学家魏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2章教学设计:6
-选择题:涵盖遗传规律的运用、遗传图谱分析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遗传现象、解释遗传规律,培养其表达能力。
2.实践应用:布置一道综合性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遗传实例(如家族遗传特征、遗传疾病等),并撰写调查报告。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2章教学设计:6.2.1遗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遗传物质、遗传信息、遗传特征等;
2.了解基因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3.掌握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连锁交换定律;
4.学会运用遗传图谱分析亲子代间的遗传关系,预测后代遗传特征;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遗传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题等,以检验对遗传基本概念、基因与遗传关系、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5.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遗传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遗传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生命的情感,关注遗传疾病和遗传资源的保护;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遗传实例,让学生认识到遗传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遗传病与优生-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遗传病与优生-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遗传病的发生原因;
3.掌握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传播方式;
4.了解优生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合理生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遗传病的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2.优生的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生物课的内容,询问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明确“遗传”的含义;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了解“遗传病”有哪些,分类一下。
2. 讲解
1.通过图片或实例,讲解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
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2.介绍遗传病的发生原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环境因素等;
3.讲解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主要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遗传;
4.探讨遗传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婚配问题和社会心理因素等。
3. 拓展
1.介绍优生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婚前医学检查、计划生育和人工授精等;
2.探究遗传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珍惜生命、合理生育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遗传病和优生的看法和理解。
4. 总结与评价
1.总结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遗传病的危害、优生的重要性;
2.分组进行小结汇报,评价本课学习效果,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3.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反馈,相互促进。
四、教学资源
1.教师ppt;
2.生物教科书;
3.课堂小组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效果;
2.学生课堂笔记;
3.教师个别评价。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教案
6.2.1 遗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阐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对控制生物性状物质的分析,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实际用”中关于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材料,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二、重点难点重点:(1)染色体、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概念;(2)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多讨论发言,通过相互补充和评价,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知识链”中这一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在“知识链”中,教师结合图片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自制的彩绳,相关图片四、课时建议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应该多举一些关于相对性状的例子,比如:人有无耳垂、直发与卷发、拇指能否弯曲、中指长于无名指与短语无名指等等,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并请学生讲述自己那里与妈妈长得像,哪里与爸爸长得像,借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根据这些性状的例子引出“性状”的概念,以及“遗传”的定义,指出后代长得像妈妈或者像爸爸的现象就是遗传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自己的身上的相对性状属于哪种类型。
(学生积极发言)(二)讲授新课探究1:仔细观察“长臂猿”、“父子情深”图片。
描述亲代和子代之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可能回答:学生1:眼睛长得很像。
学生2:嘴长得像。
学生3:手长得也像等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对照能力。
归纳总结遗传的概念。
阅读“小辞典”,根据上图举例说出几个生物的性状。
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长臂猿母子的眼睛都是圆的。
眼睛的形状就是一个性状。
父子的嘴形状很像,嘴的形状也是一个性状。
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探究2:仔细观察一组谷穗照片。
分析它们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因为它们体内的染色体不同。
染色体导致生物的性状不同。
八年级生物下册《遗传》教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遗传》教案冀教版第一节一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人体的每一个形态特征或者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人体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基因是遗传物质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本是通过由“性状的认识”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认识”进行编排的,符合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通过对“探究竟”三个步骤的逐步研究,学生会逐步认识到“性状→染色体控制性状→染色体承载着遗传物质(DNA)→基因是DNA 上的功能单位”。
然后,教师在学生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研究“大家谈”的问题。
在学生得出“基因是遗传物质基本单位”的结论以后,教师讲解“知识链”的内容,着重把握(1)染色体、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概念;(2)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条绳子上染上不同的颜色,每一种颜色的片段就代表一个基因,以示基因和DNA之间的关系。
教师还可以补充DNA和蛋白质是怎样超螺旋形成染色体的?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阐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对控制生物性状物质的分析,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实际用”中关于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材料,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三、重点难点重点:(1)染色体、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概念;(2)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多讨论发言,通过相互补充和评价,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知识链”中这一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在“知识链”中,教师结合图片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自制的彩绳,相关图片五、时建议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应该多举一些关于相对性状的例子,比如:人有无耳垂、直发与卷发、拇指能否弯曲、中指长于无名指与短语无名指等等,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并请学生讲述自己那里与妈妈长得像,哪里与爸爸长得像,借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章《第三节 遗传病和优生》教学设计
《遗传病与优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列举常见的遗传病。
(2)说明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掌握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原因,增强环保意识教育;通过相关问题的讨论,增强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1.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区别2.遗传病的种类3.近亲结婚的危害【教学难点】1.近亲结婚的含义。
2.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学方法】讲解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每对夫妻都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但是有的时候就事与愿违,孩子生下来就有遗传病。
那么,什么是遗传病?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遗传病与优生》。
二、新知导学(一)遗传病的概念师:判断以下几个病哪个是遗传病?(展示资料)生:(结合图片资料并阅读教材)红绿色盲白化病是遗传病师:像红绿色盲、白化病这样,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能一代代遗传下去,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很难治愈的疾病叫做遗传病。
(二)遗传病的种类师:唐氏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病,患儿面容痴呆,两眼间距大,张口伸舌,流口水,身体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对比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你能发现什么?(展示图片)生: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师:唐氏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1963年,发现了一种疾病,这种患者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头央部畸形,哭声奇特,皮纹改变等特点,并有智能障碍,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因此被称为“猫叫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这种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我们把由染色体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叫做染色体遗传病。
遗传-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遗传-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的概念及遗传规律。
2.掌握基本的遗传术语和分析方法。
3.理解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能够分析并解释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状的变异。
5.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遗传的概念、基本规律和方法。
2.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状的变异。
难点1.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状的变异。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遗传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教学内容1.遗传的概念。
2.遗传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和概念图介绍遗传的概念。
2.探究:展示遗传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遗传规律。
3.总结:让学生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教学内容1.基因的概念。
2.染色体的概念。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和概念图介绍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总结:让学生总结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3. 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状的变异教学内容1.基因突变的概念。
2.遗传性状的变异。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状的变异。
2.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实验,并分析其对遗传性状的影响。
3.总结:让学生总结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状变异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教学方法1.演讲授课法2.展示教学法3.探究式教学法教材选择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与遗传》五、教学时间安排共3个课时:1.第一节课:遗传的概念和基本规律(1个课时)2.第二节课: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个课时)3.第三节课: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状的变异(1个课时)六、教学评价1.考试测试:学生对遗传术语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学生对基因突变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3.作业评价: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学生自评: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评价。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案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一、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等。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二、学情分析∶我校创办时间短,学生数多,学生大多数是城镇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方面比较强,整体素质高思维活跃,对知识的好奇心强,尽量多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的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五、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前准备∶本课使用的课件ppt八、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做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但是涉及生命的微观结构基础,是学生日常看不见,平时又很少听到的一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一节难点课。
为突破该难点,从学生已有一定了解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又联系七年纪临时装片的制作引出染色体,再通过课件展示染色体的成分引出DNA及DNA 的结构图片,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的设计图和主要构件,引出基因、蛋白质和性状表现的关系。
6.2.1遗传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婴儿与父母长相相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遗传。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遗传是如何发生的?遗传物质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6.2.1遗传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的“6.2.1遗传”一节为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和基因突变等,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子女与父母长相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奥秘。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案例、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并认识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遗传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课程教学设计
《遗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当前形势下在生物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探索导学法,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等全面素质。
(3) 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是冀少版版初中《生物》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中学生接触遗传知识的第一课,学习性状与性状的传递,此时学生对遗传知识既好奇又迷惑,教师在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初中乃至高中阶段遗传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在小学学过自然常识,同时在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已有了一些认识,并不陌生,但没有系统地学习,对遗传的现象不能有深刻的理解。
同时,联系其功能时这部分知识更加抽象难懂,作为易于接受形象知识的初二学生,就更难于将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去。
另一方面,学生知道将遗传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相关的知识肤浅,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深入,重视程度势必不够。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等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的遗传;3、概述生物性状的传递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交际能力、整理笔记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同优生优育。
依据大纲要求、书本编排以及初二学生身心特点、知识结构而定。
五、教法学法教、学法设计设计依据教法以探索导学法为主,启发引导式等多种教法相互穿插、综合运用。
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个性,注重合作学习,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及学法。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2章优秀教学案例:6.2.1遗传
3.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共同的认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的遗传知识。
2.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从多角度获取反馈,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亲子代之间相似度的图片,如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似度,引发学生对遗传问题的思考。
这些亮点共同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使其成为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遗传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使其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宝贵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通过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2章优秀教学案例:6.2.1遗传
一、案例背景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2章“遗传”是学生对生物遗传学基础知识的探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而本章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概念。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对于遗传学的理解可能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将以生动的实际案例和互动环节来帮助学生深化对遗传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遗传变异知识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需关注以下学情:
c.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遗传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遗传变异的知识。
d.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e.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教学反思。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表现和合作学习情况。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规律、变异类型及其应用。
2.难点:遗传图解的分析和运用、遗传变异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遗传变异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变异,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2.针对本节课所学的遗传变异案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遗传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报告。
3.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遗传变异现象,如家庭成员的相似与差异、动植物的变异等。要求学生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解释变异的类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并举例说明。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人的性别决定》配套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强调性别无高低之分,引导学生摒弃性别歧视。
-通过讨论性别在遗传学中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关注性别遗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性别选择性别的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社会伦理相结合。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合理解释实验结果。
3.重难点三:性别平等观念的树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摒弃性别歧视,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难点在于如何将性别平等观念自然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内化为自身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新闻事件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讨性别遗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性别遗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小组合作项目
-设立小组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性别遗传的调查报告或科普宣传册。
-鼓励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反思与总结
-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性别遗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鼓励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对性别决定的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拓展学习。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通过对性别遗传奥秘的揭示,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鼓励学生表达对生命多样性和性别平等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设计一定数量的绘图题,要求学生绘制性别遗传图解,加深对性别遗传规律的理解。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
4.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针对性别决定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b.性别决定的遗传规律有哪些应用?
c.性别决定的变异现象有哪些原因?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a.解释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
b.绘制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
c.分析性别决定的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2.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并解释其中的遗传规律。
要求:图解清晰,步骤详细,遗传规律解释准确。
2.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实例,分析其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
要求:实例真实,分析深入,能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根据以下情境,运用性别决定的遗传规律,回答问题:
情境一:一对夫妇,丈夫为色盲,妻子正常,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概率是多少?
(2)对于性别决定的变异现象,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变异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针对生活中的性别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性别平等观念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2)通过介绍性别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新版)冀教版
第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复习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4.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四、教学过程一、生物的遗传1. 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1)概念:生物体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儿子长得像父母)。
(2)意义: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
(3)主要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遗传信息的中心).2.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兔子的毛色和猫的毛色就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种生物;人的眼皮和人的耳垂也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一性状)。
3.基因和染色体(1)染色体:①在某种生物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成对的染色体。
如人体细胞含23对染色体。
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每一个染色体一般只人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2)基因的概念:基因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DNA中,由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携带。
(3)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
(4)基因的传递: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子代。
(5)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6)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性、隐性性状。
八年级生物下册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新版)冀教版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植物种子或微生物样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论文或科普文章,了解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如在家中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观察植物的遗传特性或进行简单的基因实验,亲身体验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 学生可以参与科学讲座或研讨会,与专家和同行交流遗传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新版)冀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特征传递的基础,与细胞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的定义、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遗传》的学习,了解人体的奥秘,掌握人体的性状,描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
描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节课在了解遗传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并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区分男女染色体的异同。
2.通过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和关注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的影响,转变封建思想,拒绝性别歧视。
【教学重点】
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教学难点】
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的性别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遗传》,一起探究人体的奥秘。
打开课件第2页。
【讲授新课】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男女性别是人的生理特征,这种生理特征称作什么?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什么上面?
生:性状;基因;染色体。
一、生物的性状
师:我们知道,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是否相同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7文字并仔细观察图片,找出二者的异同。
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男性和女性的前22对染色体是相同的,最后一对染色体不同。
师:哪些与性别决定有关?哪些与性别决定无关?分别被称为什么?
生:前22对与性别决定无关,被称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与性别决定有关,被称为性染色体。
二、性状的传递
师: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把图片放大来观察。
(展示图片)你能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生:男性的性染色体一大一小,形态不同,女性的性染色体大小形态都相同。
师:性染色体是如何被发现的呢?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为X染色体。
师:那么,男性和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应该怎样表示?
生: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表示为:22对+XY,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表示为:22对+XX 师: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那么精子和卵细胞内会有几条性染色体呢?
生: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有1条染色体。
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师:如果根据性染色体区分生殖细胞,男性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卵细胞?该如何表示呢?
生: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可以表示为:22条+X;一种是含有Y染色体的,可以表示为22条+Y。
女性只可以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
女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表示为:22条+X。
师:(总结强调)让我们来对比一下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2对+XY;女性的为22对+XX;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2条+X 或22条+Y;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2条+X。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所以,体细胞的染色体应表示为22“对”而不
是“条”。
另外一对性染色体也不能分开,分别为“XX”和“XY”。
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的一半,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表示为22“条”,两种类型的精子是含“X”的或含“Y”的,而不是“和”。
四、人的性别决定
生男生女的奥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遗传图解补充完整。
生:思考并将遗传图解补充完整。
男女(产生卵细胞)
生殖细胞 X Y X
受精卵 XX XY
性别女男
师:根据性别遗传图解,你能说出生男生女的奥秘是什么吗?
生:受精时,如果是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会发育成男性。
师:那么,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还是女性呢?
生: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因此取决于男性。
师: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人的性别是由哪种基因决定的呢?1990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Y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SRY基因。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刺激原始胚胎性腺形成睾丸,因而发育成男性。
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他们认为自己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就一定是女孩了。
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我们来一起玩个游戏。
1.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代表卵细胞)和同样大小的方形纸片(代表精子)各20张。
2.在20张圆形纸上均写上“X”,代表来自母亲的性染色体,装入一个纸袋内。
3.在10张方形纸片上写上“X”,在另外10张方形纸片上写上“Y”,代表来自父亲的性染色体。
将标有“X”和“Y”的方形纸片随机码放,装入另一个纸袋内。
4.分别从两个纸袋内随机取出一张圆形纸片和一张方形纸片加以配对,记录是“XX”组合还是“XY”组合。
5.将记录后的纸片再放回原来的纸袋内,重新抽取。
记录10~20对后,统计“XX”组合和“XY”组合出现的次数。
6.重复几次,统计两种组合出现的次数和,并计算男女出生性别比例。
温馨提示:
1.标有“X”和“Y”的纸片是否随机码放。
2.记录后的纸片是否放回了原来的纸袋内。
3.多重复几次再进行统计。
生:进行游戏,并统计。
师:通过游戏,你有什么结论?
生:生男生女是随机的,男女的比例是1:1,这是使男女数量均衡的自然规律。
师:下面的表格是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日趋严重。
师:你认为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国某些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很严重,人为干预使男女出生比例严重失调。
师:(补充)有的人为了满足家庭对男孩或女孩的需要,请求医生为胎儿做性别鉴定从而决定取舍。
对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男女性别失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答案不唯一,看法合理即可)
师:2006年,卫生部通知强调,严禁利用超声和染色体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如有违反,将进行严厉处罚。
师: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
很多生物有着特殊的性别决定方式,让我们一起来开开眼界。
环境决定型:大多数龟类无性染色体,其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
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
染色体数目决定型: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营养差异决定了雌蜂是发育成可育的蜂王还是不育的工蜂。
若整个幼虫期以蜂王浆为食,幼虫发育成体大的蜂王;若幼虫期仅食2~3天蜂王浆,则发育成体小的工蜂。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遗传的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1.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
2.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比例为1:1。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