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高效整合与测评新人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中规定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慈禧太后接连发布几道上谕命王文韶来京陛见以荣禄暂署直隶总督……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慈禧太后此举()A. 实现了对光绪帝的控制B.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C. 旨在提高清政府的权威D. 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可以得出慈禧太后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故D正确A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3.梁启超认为“中国三代尚已秦汉以后取天下于马上制一切之法……咸为王者一身之私计而不复知有民事……故千疮百孔代甚一代二千年来之中国虽谓之无政焉可已”谭嗣同则提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由此可知两人意在()A.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 肯定三代政教典范的历史价值C. 否定君主政治体制D. 说明三代政治对秦政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的“二千年来之中国虽谓之无政焉可已”“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等信息可知梁、谭两人都认为中国古代自秦以来封建政治皆为君主私人利益而设两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其目的是宣传维新法思想故选A项梁启超肯定三代政教的历史价值只是诠释自身政治观点的途径而已而非目的且谭嗣同没有涉及这一内容故排除B项资产阶级主张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中两人的言论均不相符故排除D项故选A4.严复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但他始终为自己没有科举功名而气馁好大岁数还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也没能如愿 1909年他还欣然接受了清政府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这反映了严复()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受到皇帝表彰B. 思想解放的程度时进时退C. 追求科举功名思想严重倒退D. 新旧杂陈的思想特点【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西学第一人”“始终为自己没有科举功名而气馁”体现了严复的思想亦新亦旧、新旧杂陈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体现出受表彰的原因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时进时退”C项错误错在“严重倒退”故选D5.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 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八股文的废除()A. 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B. 直接导致新式学堂的普及C. 使中国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D. 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答案】A【解析】“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 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表明八股文的废除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6.19世纪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论及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问题此外他还在其主创的《时务报》上刊载了《波兰灭亡记》《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中国之将强》《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知耻学会叙》等重要论著据此可知当时()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 变法维新成为共识C. 国人民族意识觉醒D. 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19世纪末”“《变法通议》”“《波兰灭亡记》《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中国之将强》《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知耻学会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大力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侧面反映出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变法维新主要局限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人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刊载的相关论著无法推断出学习西方不断深入 D项错误故选A7.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没有阻止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也没有改革了中国封建政治体制故可以排除A、B两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正确9.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A. 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B. 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 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D. 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寻求宫外人士支持的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均被处罚由此可以看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因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并没有改变清廷权力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是清廷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D项中的开启政治博弈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思想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新特征11.(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案】(1)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解析】(1)本小问的新特征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新特征是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答案】(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解析】(2)本小问的异同对比材料二、三可知不同是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相同点是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答案】(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解析】(3)第一小问的关系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者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也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第二小问的必然性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1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进行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12.(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站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12.(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12.(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答案】(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得出答案【答案】(2)维新变法运动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解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4)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3.(1)据材料一概括此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状况这些发展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13.(2)材料二中的竹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什么问题?据材料二指出采取的解决办法13.(3)据材料三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1)发展状况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积极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民族工业兴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解析】(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民族工业兴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答案】(2)问题车辆增多交通混乱、威胁安全办法设立红绿灯靠左行驶各行其道【解析】(2)根据材料“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可得出问题是车辆增多交通混乱、威胁安全根据材料“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得出解决办法是设立红绿灯靠左行驶各行其道【答案】(3)差异中国铁路里程明显少于德美英三国原因中国经济落后观念保守西方受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达制度先进【解析】(3)差异根据表格可得出中国铁路里程明显少于德美英三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经济落后观念保守西方受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达制度先进14.(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14.(2)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①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②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③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由材料④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 “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⑤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认识是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答案】(2)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的不同由材料⑥中“对峙”到“统一” “灭亡”到“小国林立”总结出其不同第二小问的原因从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虑即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第9单元戊戌变法新质量评估(人教版选修1)

第9单元戊戌变法新质量评估(人教版选修1)

要原因
④外债是清政府增加税收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要明确清政 府偿还外债与增加税收的关系,进而分析其影响。外债、税 收是引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
3.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 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
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
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
错误。
9.(2010·扬州高二检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 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C.浪漫性格 B.种族成见 D.厌世心态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谭嗣同的话表明了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 法的决心,体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
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 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13.(2010·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
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回答
第(1)题,要根据材料从中国报刊业的构成、发展趋势及 主要内容等方面归纳中国办报的特点。回答第 (2)题,要结 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9戊戌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9戊戌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九) 戊戌变法(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学问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

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

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

于是确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

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

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7分)[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学问可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维新派要求、科举制存在弊端、社会须要方面归纳。

第(2)问从主动作用和局限性方面辩证思索即可。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须要(社会须要新式人才)。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化有主动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意君权。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2.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3.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4.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

这体现了A.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5.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

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A.实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B.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C.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D.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6.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高效整合与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一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高效整合与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一选修1历史试题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解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的苛刻条件。

答案: C2.维新变法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因素不包括(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揭竿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考查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D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某某某某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核心主X是实行君主立宪思想。

答案: C4.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某某某某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维新派的思想,C、D项均是革命派的思想。

答案: B5.新政提出后,某某省成立于商务局,承办某某的矿务、铁路,还集股某某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戊戌变法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采用机器生产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历史试题

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日本一位外务大臣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我们的全部收入只有8 000万日元,现在一想到有2亿3 000万两某某滚滚而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日本人的富裕源于哪次战争的赔款(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赔偿日本军费某某2亿两,后来又加上赎辽费某某3 000万两,总计某某2亿3 000万两。

答案C2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X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X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解析明信片中图画的内容是列强将一X写有“CHINA”字样的地图扯烂,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B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某某条约》B.《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马关条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也不得不相应放宽对中国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此同时,《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支付战争赔款,也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C4近代某某总商会会所楹联写道:“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X,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某某革命派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兴商战”“力挽利权”,可知符合早期维新派的主X,故答案选B项。

洋务派的主X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康梁维新派的主X未涉及商战和挽回利权,排除C项;某某革命派主X民族独立,比商战和挽回利权更进步,不符合最早提出的限制条件,排除D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 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4.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 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 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5.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 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4.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 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 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5.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整合一、网络构建二、典题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官制、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然之。

新政之旨,有自上特出者,每一旨下,多出奏折之外,枢臣及朝士皆茫然不知所自来,于是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二(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

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清贵族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戊戌政变之后)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

如何理解“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2)材料二中钱穆认为康有为的大错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3)立足现代化视角,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历史的起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一“自官制、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然之”得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建设海陆军;第二小问“理解”,材料一“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意思是有人怀疑皇上颁布的政策都是由我们制定的,可是在本朝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么,表明君主专制,君权至上。

第(2)问,第一小问“错误”,依据材料二“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得出他的错误是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缺少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

2020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

2020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晚清的现代化先是技术现代化即洋务运动,然后是政治现代化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并且戊戌变法在辛亥革命之前,所以最能体现晚清现代化的只能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答案:B2.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B.思想解放作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行君主立宪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最”字。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戊戌变法使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在政治制度上的落后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选择B项。

答案:B3.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解析:根据关键词“甲午战争后”“英日”联系到甲午中日战争,全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梁启超属于改良思想的代表,排除A项。

白话文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在甲午战前已经出现了像王韬这样的改良思想,排除B、D两项。

答案:C4.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解析:A项不对,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指批判、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学案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学案

第9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九)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2017·高二检测)康有为《公车上书》中的以下观点能够表达戊戌变法主要特征的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答案 D解析“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说明建议设置兼学东西、敢言直谏的官员,为变法做准备,故D正确。

2.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假设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以下对其“变法〞含义解读准确的是( )A.改革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技术C.开办近代工厂 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X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

3.《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

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

〞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答案 C解析从“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C符合题意,故C正确。

4.(2017·晋中高二检测)“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

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

〞该材料( )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答案 D解析题干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造成了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

2021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9戊戌变法含解析人教版选修1

2021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9戊戌变法含解析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九) 戊戌变法(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

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

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

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

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

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7分)[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维新派要求、科举制存在弊端、社会需要方面归纳。

第(2)问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方面辩证思考即可。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 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解析】材料“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西装”实际是指西方文化。

董仲舒是古代的儒家思想家,把孔子进一步神圣化,没有提出学习西方,故A错误;李贽是批判孔子,没主张向西方学习,故排除B;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孔子宣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猛烈批判儒学,显然不是借助、利用孔子宣传主张,故D错误。

故选C。

2.1918年4月成立于长沙的新民学会,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1920年后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 北洋政府政治腐败不堪D. 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答案】【解析】3.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②是维新运动的时代背景;③是维新运动的经济基础;④是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故D项正确。

故选D。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虽然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 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B. 发展社会经济C. 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 推动政治改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思潮的积极意义在于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A. 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B. 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答案】A【解析】梁启超的“新民” 谭嗣同的“新人”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强调的均是改造人才来改造社会故A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故“影响政治变革”说法有误 B项排除C项中的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不能涵盖从维新变法到“文革”的时间历程排除近现代思想解放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开始故材料时间、内容涵盖不充分 D项排除故选A3.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4.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5.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 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维新运动由理论转入实践阶段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梁启超意识到唤醒国民的重要性D. 戊戌变法注重依靠民众力量【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7.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曾说“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 变法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B. 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最高统治者变法的愿望迫切D. 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风俗【答案】A【解析】百日维新期间政府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上书提出许多建议康有为的叙述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A8.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凿通航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5在旧金山举行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奖牌、奖章、奖状等共1200余枚在所有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在茶叶类比赛中信阳毛尖等夺得了4枚大奖章击败印度茶重塑中国茶叶形象这体现出()A. 中国商品极具世界竞争力B. 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C. 中国传统优势商品的危机D. 北洋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展品获奖和商品竞争力没有必然关系实际上印度的红茶和日本的绿茶几乎夺去中国茶叶的市场意大利丝和日本丝几乎夺去华丝的席位日、德、法、奥等国推陈出新尤其是日本的瓷器早已经超越中国瓷材料“重塑中国茶叶形象”更体现出中国传统商品的颓势故A不正确 C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D 排除故选C9.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 这一批人是()A. 顽固派B. 洋务派C. 维新派D. 革命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该思想学派利用儒家思想宣传新思想即托古改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维新派思想特点故C项正确AB两项是主张维护封建统治不符合“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 排除D项主张革命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不符合“打着孔子的旗号” 排除10.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 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是指A. 地主阶级抵抗派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解析】地主阶级抵抗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他们不可能会构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派故A错误地主阶级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体现了“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打破旧思想推翻旧制度故D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上书的主要目的材料二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1.(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主张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答案】(1)目的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解析】(1)本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一“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结合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和所处的时代可以得出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答案】(2)变化皇权独断.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顽固势力强大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借鉴日本近代天皇制.【解析】(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可以得出皇权独断.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顽固势力强大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借鉴日本近代天皇制等方面进行说明.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呈现“两面性”的原因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战略失误并指出其对后世改革者带来的启示【答案】(1)传统儒学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推进变法的需要资产阶级软弱性【解析】(1)资产阶级维新派出身于士族儒生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同时又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维新派力主推动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体制但是变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2)失误冒进求成树敌太多启示改革要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改革应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关系【解析】(2)“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110多道变法诏令”表现了过于冒进同时废除了八股、裁并衙门使得变法树敌太多启示改革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需要广泛的支持改革不能冒进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要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维持好稳定与改革的关系13.(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人(指或阶级或政治派别或人物)作出了激烈的反应?这些人所作反应中的共同点是什么?13.(3)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或主张各是什么?(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答案】状况外来侵略(民族危机)【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中国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并没有带来中国的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外来侵略导致的民族危机【答案】林则徐、魏源或清抵抗派农民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共同点向西方学习【解析】第一小问本题材料提到江南制造总局康有为中国果真强大了吗孙中山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明地主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作出了反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主张向外国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答案】林、魏等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洋务派“中体西用” 采用西方实用科技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良激进民主主义者进一步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制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概括各阶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明地主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中体西用” 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改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体激进民主主义者进一步提出要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采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迈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代14.(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14.(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答案】(1)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解析】(1)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下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答案】(2)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解析】(2)依据材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等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历史条件归纳如下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实践活动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答案】(3)依据材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思想等结合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体现归纳如下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3)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体现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同步习题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同步习题及解析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1)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①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③开设工厂。

④开采矿山。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归纳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进一步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体现出新的特点——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为目的,使中国面临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①原因.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洪涝灾害。

②应变措施:节支增收。

③结果:遭到了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救国”的呼声与主张。

③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

(3)存在问题①民族工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随时都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②民族工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历史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的特点是由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解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的苛刻条件。

答案: C
2.维新变法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因素不包括( )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竿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考查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D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
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核心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思想。

答案: C
4.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维新派的思想,C、D项均是革命派的思想。

答案: B
5.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于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戊戌变法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采用机器生产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6.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书皇帝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变法的方式。

从康梁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从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可看出缺少维新派力主的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

因此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 A
7.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解析: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

答案: C
8.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拙,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材料二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归纳材料一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意图。

(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思想对比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4分)
(4)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而探索的特色及成因。

(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1)问需从材料中直接归纳主张,而意图则需根据所学回答。

第(2)问通过比较材料一、二得出结论。

第(3)问的“主张”从材料中获取,“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4)问实质是考查各政治派别向西方学习层面的不同及其由于阶级立场不同而造成的学习内容不同。

答案:(1)主张:开矿山,建工厂,造船,练新军。

意图:师夷长技以自强。

(4分)
(2)突破:材料二不仅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

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6分)
(3)思想: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

(4分)
(4)特色:材料一代表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二代表早期维新派,认为中国不但要学习西方经济、军事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材料三代表资产阶级维
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

成因:前者是中国地主阶级中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后两者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6分)
10.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于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和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划上了“休止符”……
请回答:
(1)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指什么?“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影响?(8分)
(2)“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8分)
(3)文中没有用“划上了句号”,而是酌字“划上了‘何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4分)
解析:第(1)问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出《马关条约》及公车上书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第(2)问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归纳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第(3)问从戊戌变法的影响上进行理解。

答案:(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指“公车上书”。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8分)
(2)主观上: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中国资产阶级势力弱小,其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运动的必然失败。

(8分)
(3)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并没有以戊戌变法的失败而终结,而是短暂停止后向前继续发展。

(4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俄国史》材料二“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三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苏醒,实始于……之后也。

(1)导致材料中三国梦醒的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些事件反映出三国面临什么共同问题?(10分)
(2)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思索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结果有何相同之处?(10分)
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三国改革的直接因素、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第(2)问,先回答两国改革的名称,再从近代化的角度回答结果的相同之处。

答案:(1)俄国:克里米亚战争。

日本:黑船事件。

中国:甲午战争。

面临的共同问题:工业文明的冲击。

(10分)
(2)措施:俄国: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相同之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社会进步。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