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本体的反思方法——生态与环境及公平的术语分析

合集下载

生态哲学本体论

生态哲学本体论

生态哲学本体论

在近代科学革命的推动下,有关生态学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涉及到了生态学
的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本体论的出现,是对生态环境的全面而又深刻的反思与研究。

生态哲学本体论以生态学的全面形式重新定义人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人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必须从理论上进行扎实的研究,以建立生态本体论。

生态哲学本体论将环境保护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因此在认识高等教育
的责任和任务的基础上,也宣扬发展人的生态观念。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有责任参与清洁生态的科学研究,发展系统预测技术,由此实现宏观上的生态平衡。

另外,高等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哲学本体论知识教育,增强其对环境责
任感和保护意识,使之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着力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要探究生态哲学本体论在伦理、法律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实践应用,以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的来说,生态哲学本体论的出现,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在生态哲学本体论研究中,可以通过进行理论研究、实施教育和政策,为维护及促进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思考题2:自然辩证法是否可以应用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思考题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题4:自然辩证法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类活动对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思考题5: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有何启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矛盾构成的。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互联系的矛盾,例如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变暖,而地球变暖又引发了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解决。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转变。

我们需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提倡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对矛盾的改造和统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多边对话等方式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只有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合作协商,才能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的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生态批评理论

生态批评理论

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

在70年代初出版的《生存的戏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一书中,美国学者约瑟夫?密克尔提出“文学生态学”(literary ecology)这一术语,主张应当探讨文学所揭示的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要细致并真诚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1978年,威廉?鲁克尔特在《爱荷华州评论》第9期上发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的试验》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ecocriticiam)这一概念,认为应该把生态以及和生态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

此后。

生态批评迅速发展,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到90年代,生态批评逐步成为了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显学。

目前,学术界对生态批评概念的界定所广泛采用的是美国文学与环境教授彻丽尔?格罗费尔蒂下的定义,“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与物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按地球中心的方法人手来研究文学”。

前者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批评对象的界定,以文学和物理环境(自然)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后者则意在说明研究的方法,“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文学”可以理解为站在地球生态的立场上来研究文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创作更多的生态文学作品,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建构一种更为合理的生态理念。

生态批评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属于后现代批评理论,受到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它挑战、揭露、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消解中心,颠覆传统。

生态批评攻击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主流哲学文化价值观,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以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为前提,主张人是自然的主宰、世界的中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自然是人类统治、驾驭的对象,自然界作为“他者”没有任何“内在”价值。

“人才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和承担者”。

这是一种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它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极度拔高,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严重扭曲了人与自然合理的生态存在关系。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一、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生态语言学是以语言为视角探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语言生态学、生态修辞学、环境话语分析等。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一种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文化载体。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展开的。

二、和谐话语的内涵与特点和谐话语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传递积极、和睦、合作、关怀的信息的言语行为。

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和谐话语不仅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更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具体来说,和谐话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重视环境保护:和谐话语强调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提倡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观念。

2. 倡导合作共赢:和谐话语倡导人们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

3. 传递正能量:和谐话语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三、生态语境下的和谐话语分析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从语言的角度关注环境问题,传递和谐的话语成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环境保护类话语分析在生态语境下,人们常常使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和谐话语,在日常交往中传递环保意识。

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等。

这些话语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2. 赞美自然话语分析生态语境下的和谐话语还包括赞美自然的话语,这类话语常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观,传递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比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森林深处的鸟鸣声清脆悦耳”等。

这些话语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珍惜之心。

3. 促进合作共赢话语分析在生态语境中,促进合作共赢的和谐话语也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共享未来”等。

这些话语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关系,呼吁人们通力合作,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研究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研究

研究》2023-10-29contents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生态话语分析与生态哲学的结合•结论与展望目录01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是指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文化、环境等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旨在揭示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体现和作用。

生态话语分析关注人类语言的生态特征,以及人类语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强调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构建和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表达、传播和影响。

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形式的人类语言行为,如口头交流、书面文本、图像符号等,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语境和领域,如科学、文化、政策等。

生态话语分析的定义生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早期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话语分析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更多领域的生态话语分析,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成果,为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支持。

生态话语分析的历史与发展VS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料分析、话语分析等。

研究者们通常通过对文本内容、语言形式、语境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体现和作用。

此外,生态话语分析还采用了一些跨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如社会网络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认知语言学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人类语言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02生态哲学观生态哲学的定义与特点生态哲学的定义生态哲学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哲学思考方式,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态话语名词解释

生态话语名词解释

生态话语名词解释生态语言学(英文Ecolinguistics)是一门由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它还是一个新兴的语言学分支。

它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语言生态以及语言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关系,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其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生态伦理、性质,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等。

生态语言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艾纳·豪根把“语言生态”定义为“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他对“语言生态”的正式提出给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隐喻式的视角。

1990年,英国语言学家迈克尔·韩礼德进一步提出:语言学和生态学应该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将语言学纳入生态研究之中。

20世纪末,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才真正兴起,一大批欧美学者将生态学的问题、理论、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

21世纪初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更为迅速,相关学术会议每年召开,研究组织在欧美各国相继成立,很多网站也随之建立。

在我国,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相对较晚,论著也不多。

国内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语言学家李国正;他指出汉语可以立足于生态系统中进行探索,并于1991年提出“生态汉语学”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90年代开始,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增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多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介绍,如语言学家范俊军翻译了奥地利语言学家艾尔文·菲尔的论文“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并把译文进行发表。

应用研究是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而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语言多样性、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活力、语言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对生态话语的分析以及对新兴词汇、网络语言、媒体流行语等新兴语言现象的探讨。

目前,我国已成立多所生态语言学相关研究机构。

学术界认为,生态语言学目前有两种研究模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

“豪根模式”把语言和言语社团的关系隐喻地比作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生态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详解

第四章生态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详解

三、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的 确定
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5级。也可分为很适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宜、基本适宜3级。
•很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弱,自动恢复很难, 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高;
•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弱,自动恢复难,使用土 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多;
•基本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中等,自动恢复能力中 等,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中等;
六、生态评价的一般方法
• 图形叠置法 • 生态机理分析法 • 类比法 • 列表清单法 • 综合指标法 • 景观生态学方法 • 系统分析法 • 生产力评价法 • 数学模型评价法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Ecological Suitability)——是 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农学及其他相关学 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区域发展的目标来分析区 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生态 潜力和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并与区 域现状资源环境进行匹配分析,划分适宜性等级 的过程。
五、生态适宜性析方法
1. 形态法:形态法是最早使用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主 要用于土地利用规划。
2. 地图叠加法:地图叠加在20世纪初就已开始运用于 规划之中,但将其用于生态规划,并发展成为一种较为 完善的适宜性分析方法当推McHarg(麦克哈格),故也 称之为McHarg适宜性分析方法。
3.因子加权平均法:因子加权的基本原理与地图叠加法 相似,加权求和的方法克服了地图叠加法中等权相加的 缺点,以及地图叠加法中烦琐的照相制图过程,同时, 避免了对阴影辨别的技术困难.
背景或本底值
以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背景值和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如植被覆盖 率、水土流失本底值、生物生产量、生物多样性等)

_生态视角

_生态视角
概述
实务 与评论
核心概念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Ecosystems Theory) 视角理论
交互关系的理论 的理论. 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交互关系 的理论 . 该 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 如家 社区等) 庭 、 机构 、 团体 、 社区等 ) 看作是一种社会性 的生态系统, 强调生态环境 人的生存系统) 的生态系统 , 强调 生态环境 ( 人的生存系统 ) 对 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注重人与环 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 注重 人与环 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 影响 , 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
查尔斯.扎斯特罗( 查尔斯.扎斯特罗( Charles H. Zastrow) 人的社会生态系统三种基本类型
微观系统
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 单个的个人, 单个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 物的社会系统类型, 物的社会系统类型, 更是一种社 会的、 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
中观系统
微观系统
指小规模的群体, 包括家 指小规模的群体, 包括家 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 群体
1.,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 视个人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 境是资源的不足或障碍, 境是资源的不足或障碍,并非个人的病态归因 (2)视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困境,是源于众多变量的互动结 视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困境, 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果,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因而解决的方法也是多元的 (3)社工干预时,应善于运用个人的生活经验及非正式系统的支 社工干预时, 作为干预的切入点, 持,作为干预的切入点,进而致力于透过正面的关系和生活体验提 高案主的个人胜任感. 高案主的个人胜任感. (4)聚焦于寻求解决方法和案主的赋权

生态工程说课课件-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工程说课课件-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反思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生态学从理论到应用的发展,生态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 多样的生态工程案例。本节课旨在通过一些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内化其背后的生态学原理,从而初步形成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解决生态环 境问题的思路。为此,教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查阅了和奥森有关的生态 净化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文献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设 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学科 核心素养。例如,利用资料1,在分析三个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学生概括 生态工程遵循自生原理。在这个学习任务中学生体会了建构模型的科学方 法,训练了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了科学思维,进一步发 展了稳态与平衡观。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实__现__物__质__的_循__环__再__生__和_能__量__的__多__级_利_。用 该系统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循__环____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体现了生态工程中 的_自_生____原理。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_减__少__了_化__肥__和__农__药_的__使__用__量__,_减__少__了__对__水_的__污__染_____。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与学
说过程
重点 难点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与学
说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由教材“问题探讨”中关于奥森建设的情境引入,引导和组织学生讨 论,归纳出生态工程的概念。通过对奥森和无废弃物农业等资料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学 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教师问题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资料的分 析、归纳和总结,达成相应目标,并促进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 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是一个言人人殊的话语体。

大多数人认同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

”一般认为,“生态批评”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1978年首次提出,他的《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文章在《衣阿华评论》1978冬季号上刊出,以“生态批评”概念明确地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

1992年,“文学与环境研究会”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成立。

1994年,克洛伯尔出版专著《生态批评:浪漫的想象与生态意识》,提倡“生态学的文学批评”(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或“生态学取向的批评”(ecological oriented criticism)。

1995年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了首次研讨会,会议部分论文以《阅读大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新走向》为书名正式出版(1998)。

其后,生态批评的著作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充斥文论界。

[3]1996年美国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生态批评读本》由格罗特费尔蒂和弗罗姆主编出版,其宗旨在于“分别讨论生态学及生态文学理论、文学的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的批评”,使得生态批评更具有文学批评的特征和范式。

在导言中格罗特费尔蒂(Cheryll Glotfelty)给生态批评加以定义:“生态批评研究文学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如女性主义批评从性别意识的视角考察语言和文学,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方式和经济阶级的自觉带进文本阅读,生态批评运用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方法研究文学。

”1998年英国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书写环境:生态批评与文学》在伦敦出版,分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的历史、当代生态文学三个部分。

这本由克里治和塞梅尔斯主编的著作认为:“生态批评要探讨文学里的环境观念和环境表现”。

1999年夏季的《新文学史》是生态批评专号,共发表十篇专论生态批评的文章,2000年出版的生态批评著作主要有默菲教授主编的论文集《自然取向的文学研究之广阔领域》,托尔梅奇等主编的《生态批评新论集》,贝特的《大地之歌》等。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生态语言学这门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而和谐话语作为生态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和谐话语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在当下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人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反映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和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语言可以洞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观。

而和谐话语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探讨人类如何通过语言传达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

和谐话语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共存,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二、和谐话语的特点1. 尊重与关怀:和谐话语的特点之一是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

在和谐话语中,人们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尊重,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一些环保宣传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和谐话语的运用,比如“珍惜每一滴水,守护清洁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这些话语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2. 思辨与启发:和谐话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语言的呈现方式来启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感悟。

在和谐话语中,人们常常运用一些比喻、象征、寓言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赞美,来启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她的作品描绘着无穷的美丽和神奇。

”这样的话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感悟,启发人们对自然界的美好和奇迹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力。

三、和谐话语在当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 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谐话语在环保宣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语言的力量传递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热情。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理论基础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理论基础

摘要】从学习理论的发展角度,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论述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基石;分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概念和特征;最后研究了有意义学习的特征,并主张将其作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指导,为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学习者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境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认识论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创新的和令人激动的学习环境,刺激了研究者和教育者去拓展学习的概念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Learner-centered environments)提供了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能满足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不同复杂程度下进行学习,加深理解。

而技术则经常被用来作为支持实验、操作和观念产生的工具(Jonassen, 2000)。

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已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掌握它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学习者中心学习环境的基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

当代的学习理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客观主义基础。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单向的传输。

在教学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家在传统的交流过程中加入了实践和反馈,他们认为如果学习会导致行为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强化练习来控制行为。

不同的学习策略(重复练习、记忆等)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吸收教师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往往强调重复练习,像肌肉训练一样来训练大脑的功能;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看作是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对符号和图形的处理来得到客观知识,这种理论下的学习活动强调的是程序化的教学过程。

这两者都曾主宰了全世界的教育界,并对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虽然遭到各种批评,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学习理论在过去十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学习的本体论、认识论和现象学上出现了不同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新概念,即社会文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概念。

理解生态政治:话语分析的视角

理解生态政治:话语分析的视角

理解生态政治:话语分析的视角作者简介马亭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 生态政治理论、公共治理理论。

话语理论的发展与传统知识论的变革密切相关。

福柯将话语研究推向了社会历史的维度,并将知识生成与社会实践内在关联起来。

正是通过福柯有关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哲学探讨,哲学领域内的知识论问题才逐渐转变为有关话语实践的知识社会学问题。

作为知识论的生态政治本质是话语实践的产物,生态政治正是在话语实践中得以产生、演进与发展。

本文认为,现存生态政治经历了从权威主义到民主主义的话语流变。

正是在权威主义话语实践下“技术叙事”的知识合法性依据才激发了民主主义对权威主义生态政治话语的批判,也为在后现代语境中思考如何通过多元话语实践生成生态政治知识合法性的新基础准备了条件。

作为一种后现代叙事,生态政治即是有关话语实践的知识合法性议题。

生态问题介于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处于一系列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生态危机的缓解必然指向政治思维的革新。

这是因为人作为政治的动物,其社会实践不可能脱离与之相关联的自然环境领域,这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

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政治议题,生态政治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的多样性。

但无论是与生态问题相关联的制度性研究,或政策过程研究,抑或是实证分析等,都与“话语”本身内在关联。

作为一种独特的分析视角,话语凸显了社会现实,不理解话语,我们就无法理解社会现实、经历和我们自己。

话语分析呈现了话语与社会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图景。

生态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包含了大量对话、修辞与象征性或论辩性的“话语”要素,话语因此具有展现生态政治知识的能力。

人们在努力阐释对生态与政治关系的理解时,即是通过话语作为建构其理论与实践“合法性”的重要依据的。

本文将话语分析引入对生态政治的理解中,首先探讨一种基于传统知识论变革的话语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透过生态政治的话语流变,来揭示生态政治知识的生成与演变过程,并以此阐述生态政治的问题本质。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分支生态文体学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分支生态文体学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分支生态文体学【摘要】生态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语言在环境中的使用、演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生态文体学是生态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环境意识、生态伦理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体学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未来,生态语言学将继续深化对语言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为文化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方向。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文体学、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生态文体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关系、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分支生态文体学生态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领域,它关注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在于其跨学科性质,涵盖语言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生态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方式,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生态文体学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生态意识与环境价值。

生态文体学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界的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通过文学创作展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生态文体学不仅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主题,还探讨文学作品如何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倡导与呼吁。

生态语言学和生态文体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从语言与文学角度来审视环境问题的新视角。

通过研究语言和文体中蕴含的生态意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体学的交叉探讨,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环境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大门。

2. 正文2.1 生态语言学的定义生态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领域,旨在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何谓高等教育——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探析

何谓高等教育——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探析

第1期2024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1Jan 2024[收稿日期]2023-10-19[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信息技术背景下‘智慧课堂’在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豫教〔2023〕03150);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课题“教育帮扶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1357)。

[作者简介]姜倩(1993-),女,汉族,河南正阳人,硕士,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何谓高等教育———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探析姜 倩(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 要]罗纳德·巴尼特是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他立足教育、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批判性地探索和分析高等教育。

巴尼特从概念考古学视角探讨古希腊、欧洲中世纪等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同时代著名教育家的高等教育理念,认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促进学生个体的心智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面对高等教育在认识论和社会学公理基础上的双重削弱,基于对高等教育文化、理性、研究和学术自由4个关键概念的探讨,巴尼特提出重建自由高等教育的策略,明确高等教育过程需要满足的标准;面对世界的“超复杂性”“不确定性”,提出“生态大学”理念。

巴尼特关于高等教育的阐述奠定了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根基,对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哲学;自由高等教育;自由与解放;批判性;生态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1-0008-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1 002罗纳德·巴尼特(RonaldAnthonyBarnett)是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名誉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著述颇丰。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系统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系统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系统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系,将事物看作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的复杂性。

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典型体现。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所构成的一个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环境的总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

二、自然辩证法对生态系统的贡献1. 系统观念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性和原因多重性,将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和破坏将对整个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 平衡思想自然辩证法提倡平衡和谐的观念,强调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制约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种生物体才能够得到充分的生存和繁衍。

当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或者破坏生态环境时,将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3. 依存关系自然辩证法认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依存关系。

物种之间的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或者数量的剧变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4. 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倡导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保护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辩证法的原则,人类才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获得长远的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1. 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启示我们,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物种间的平衡关系,是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告诉我们,人类需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_谢高地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_谢高地

第23卷 第5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 l.23N o.5 2008年9月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S e p.,2008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谢高地,甄 霖,鲁春霞,肖 玉,陈 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C o s t a n z 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化评估方法在中国直接运用存在一些缺陷:低估或者忽略了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因此,笔者在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对中国700位具有生态学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单价体系。

通过对比发现,调查获得的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价体系与基于物质量估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该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可以用于已知土地利用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关 键 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服务价值;价值当量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8)05-0911-091 引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均自然资产最为稀缺的国家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自然资产的交易和占用特别活跃,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有着迫切的需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鉴别、量化和货币化都很困难,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关于生态价值成熟的定价方法,多是采用一些替代法计算,但由于不同人对参数选取的差异,所得结果往往差异很大。

1997年C o s t a n z a等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原理及方法从科学意义上得以明确[1],此后,该方法在中国被迅速应用于评估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经济价值,在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多个方面都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但毫无疑问,C o s t a n z a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和缺陷,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有关中国专家对C o s t a n z a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的意见可归纳如下:①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单价被严重低估;②经济学界认为该生态服务价值体系主要反映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估计得太高;③生态服务中的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是间接的,难以用货币直接衡量;④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由于没有足够信息而没有被包括和评估;⑤C o s t a n z a的方法有价值,但仍有值得改进之处,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如果以C o s t a n z a的模式进行是不恰当的,完全应该有根据地对其框架进行修正,并与其比较;⑥用什么方法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能永远有争议,在没有更恰当科学和正确的方法的情况下,基于C o s t a n z a的方法并根据中国生态系统和社收稿日期:2007-08-15;修订日期:2008-05-03。

从生态批评到环境批评——评劳伦斯·布依尔的环境批评理论

从生态批评到环境批评——评劳伦斯·布依尔的环境批评理论

非 建构环 境包括 :动 物 植物 、阳光 、水 、空气 。建构环 境包 括 :城市 景观 、工业 景观 、远 郊景观 等 。其实 随着科 技 水平 的发展 ,一 些传统 上 的非 建构环境 也逐 渐变 为建 构 环 境 。比如 自然景 点 中充满 了人工 的栈道 、 石阶 、凉亭 , 人 工湖 ,栽植 的荷 花 ,已然从 “ 自然 ”变 成 了 “ 环境 ”。 这 个地球 上还 有哪个 地方 是被人 类改 造过 呢 ?
展。
总结 :
《 老人与 海》这 篇小 说是作 者本 身对人 生的感 悟 。它 不 仅反 映 了自然观 ,还表现 了宗 教观 。 自然 观是通 过人 与 大 海结合 ,人 与大鱼 结合 ,人类 与 自然 和谐 的写 照;宗 教 观 是通 过受难 型和追 寻型 表明人 类 的伟 大 的一面 ,给予 作 品一种 悲剧 ,这就 暗示 了主人 公的命运 , 自然的描述 和 反 衬 人类 的渺 小、 自然的高 贵 以及神圣 不可侵 犯 。人 类是 从 上 帝那得 到启 示 ,从 自然 那得 到物质 ,人对 自然做 出不 好 的事儿 时 ,就 会受 到上帝 的惩 罚。人 类 、上帝和 自然在 相 互 制约 ,保持 平衡 。 人 是一种 容 易健忘 的动物 ,每 当面对 自然 的惩罚时 , 许多 国家就会 “ 先开 发 ,后治理 ”的方式 。这样 结果就 是 , 治理所 需要 的成本 往往会 高 出开发所 得 。尽管这 样 ,许 多 发展 中的 国家 ,仅 仅是 为 了眼 前利益 ,就 无节制 地开 发 自 然 ,向大 自然 索取 ,其实 这就会 把人类 引 向一条不 归路 。 作者 的人生旅 途在 《 老人 与海 》 中得 到很好 的表现 : 他渴望 的宗 教观和 追求 女性 的观点没 有实 现,他 一生 的作

吉登斯“反思性”思想的运行逻辑

吉登斯“反思性”思想的运行逻辑

吉登斯“反思性”思想的运行逻辑乔丽英【摘要】“反思性”是吉登斯众多学术著作中极为重要且极为核心的思想,这一思想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行动的反思性监测,主要体现在结构化理论中;其二是现代性的反思性,主要强调把关于社会实践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反过来应用于基于这些知识和信息而衍生的实践,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社会实践的特征,并由此使得知识成为制度组成和转型中的一种建构要素.“反思性”思想所包含的两个层面都特别强调知识在人的行为建构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反思性”思想的第一个层面侧重实践理性对人的指导作用;第二个层面则凸显了理论理性在现代性中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6)006【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反思性;结构;实践意识;共同知识;现代性;反思性【作者】乔丽英【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思想与传播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0-09一、“反思性”思想运行的逻辑总纲“反思性”思想是吉登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吉登斯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笔墨去谈论“反思性”思想本身。

在吉登斯的文本中,提及“反思性”思想的地方只有两处较为明显。

其中之一是吉登斯指出:“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反思性,是对所有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

人类总是与他们所做事情的基础惯常地‘保持着联系’,这本身就构成了他们所做事情的一种内在要素。

在其他地方我把这称之为‘行动的反思性监测’,我之所以使用这个短语是为了让人们注意到相关行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的这个特征。

人类的行动并没有融入互动和理性聚集的链条,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从不松懈的对行为及其情境的监测过程,如霍夫曼最初向我们说明的那样。

这并不是特别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反思性的涵义,尽管它构成了(现代性的)反思性的必要基础。

”[1]32在这段话中“在其他地方我把这称之为‘行动的反思性监测’”,正好体现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他指出:“我们应该把‘反思性’理解为持续发生的社会生活流受到监控的特征,而不仅仅是‘自我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 与 环 境 的 哲 学 , 于 人 们 对 生 态 和 环 境 始 方面产 生 的系 列 问题 及 其 严 重 后 果 的反 思 . 者 笔 赞 同这样 一种 观点 , : 为关 于生 态 与 环境 的公 即 认
对立 的观点 同时对 当代 哲 学界 产 生 如此 巨大 的影 响 , 形 之 中也会 对 科 学 乃 至哲 学 诸 领 域新 兴 学 无 科 的术语 形成 产生深 刻的影 响.
此明显 的语义和逻辑的错误或语病的词语 , 的 这
确 是一 个令人 深思 的问题 .
我 们 知道 , 期 的维 特 根 斯 坦 和 晚 期 的维 特 早 根斯坦 代表 了哲 学 “ 言转 向”两个 时期 的成 果 . 语 前者所 述 “ 界 一 思想 一 语言 ”的影 响在逻辑 实 世 证主义 、 学哲 学 和 形 式语 言 等 方 面表 现 到 了极 科 点 ; 者所 述 “ 言游戏 ( 则 ) 后 语 规 ”的影 响在 日常语 言等 广泛 的领域 表现得 更加 丰富多彩 .
之 间是 相 互 作 用 、 互 影 响 的关 系. 这 些 关 系 相 在
著名 学者为 确立 并使 用 生态 和 环 境 这两 个 基
本概 念及其 相应 的术语 所做 的努力 .
中, 人类 处 于一种 十分 特 殊 的地 位 . 类 不 仅 与其 人
它 动物 之 间有 密切 的关 系 , 且 还 与 其 它 较 低 级 而
等或 公平 ”问题所 涉及 的两种对 立 的基 本 观点 , 进 而分析 “ 态平 等 ”和 “ 境公 平 ”这 样 具 有如 此 生 环 明显 的语义 和逻 辑 的错误 或语 病 的术 语 产 生 的原
个人 不 小 心 摔 到 石 头地 上或 碰 到一 棵 树 上 , 不
怪这个人 自己不当心却 去怪石头或树木不长 眼, 于是 , 就 此责罚 这 个 石 头 或 树 木 .显 而 易 见 , 要 这
早 期 的维特 根斯 坦 与 晚期 的维 特 根 斯 坦这 种
哲学的本体论与计算机科学 的知识本体是两 个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的领域 , 基于哲学方法论 和 科 学方法 体 系的融 智学 认 为两 者 的根本 区别 是人 脑的记忆 与思维 和电脑 的计算 与存储 之 间的区 别, 二者 可 以在基本 范畴 的基础 上联 系起来 .
平实质上是谈论人对待生态与环境 的权利、 义务
和责任 .换 句话说 , 笔者 不 同意那 样 一种 观点 , : 即 生态 与环境有 自身 的伦 理 或公 平 , 因为 , 如果 说 生 态与环 境有 自身 的权 利、 义务 和 责 任 , 就 好 比说 那

下面 , 笔者就介绍“ 生态”和“ 环境 ”及其 “ 平
第2 8卷 第 6期
2 08年 1 0 2月

宁 学 院 学 报
Vo . 8, . 1 2 No 6 De . o 8 c 2 0
J u n l fXi n i g Un v r i o r a a nn i e st o y
文章编 号 :0 6—5 4 ( 0 8 0 10 3 2 2 0 ) 6—0 9 0 2—0 3
生态 =环境( 当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融为—体的时候 )
生态 ≠ 环 境
识到有 机 体 不 能 与其 所 处 的环 境 分 离 , 是 与其 而 所 处 的环 境 形 成一 个 自然 生 态 系 统 , 它们 才会 引 起 我们 的重视 .99年 《 18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环境 保护
种心 理或行 为是没 有道 理 的. 是 , 可 为什 么 换 一种
因, 指出如要建立一个简明扼要 的关 于生态 和 并 环境的范 畴体 系或基本术语表 , 那就必须对支撑
该 体 系的基 本 术 语 ( 此是 生 态 和 环 境 两 个 基 本 在
情形人们却又会犯类似的错误呢? 例如 , 学界频频 出现 “ 生态平 等 ”和 “ 境 公 平 ”这 样 不 恰 当 的术 环 语. 这到底是什么原 因呢? 尤其在哲学发生 “ 言 语
中 图 分 类 号 :F6 . 0 22 文献 标 识 码 : A
0 引言
转 向”几十 年后 的今 天 , 鉴别不 了表 达 上存 在 如 还
பைடு நூலகம்
本文 旨在介 绍一种 基 于知识本 体 的反思方 法 , 意 义是 不仅 可 有 效 地 促进 环 境 领 域 的哲 学 其
反思, 而且 还可有 效地促 进其 他领 域 的哲学反 思.
16 德 国生 物 学家海 克 尔把 生 态 学定 义 为 86年
研究有 机体及 其与 环境之 问相 互关 系 的科 学 .9 5 1 3 年美 国生态 学家坦 斯 利说 只有 在 我 们从 根 本 上认
的有 机 物种之 间有着 千丝万 缕 的联系 .
生态 和环 境之 间的关 系示意 式 :
基于 知识本体 的反思方法

生态 与环境及 公平 的术语 分 析
张 虹
040 ) 200
( 赤峰学 院 社 科部 , 内蒙古 赤 峰
摘 要: 通过基 于知识本体 的反 思方 法, 明确生态和环境 两个基 本概念 的基 础上 , 在 不仅要赞 同这样一种 观点 ,
即: 为关于生态与环境的公平 实质上是谈论人 对待 生态与环境 的权利、 认 义务和 责任 , 而且 更要 发掘 这种正确观 点背后的 关于 生态与环 境的哲学反 思方法的科 学原理或相应的范畴体 系( 宏观架 构) 它建立在 生态与环境 这两 , 个概念 的基础上 , 同关 于生 态与环境的意识、 是 伦理及法律 等概念一道 构成 的几 个组合概念 , 是驾驭 整个关 于生 态与环境 的哲 学知识体 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 生态; 环境 ; 公平 ; 知识本 体; 基本术语表
术语 ) 以明确的定义, 加 这无论是对哲学还是对科 学的哪个具体学科或研究方 向都会 产生根本性的
影 响.
收 稿 日期 :0 8一O 20 7—1 5
第 6期
张 虹 基 于知识 本体 的反 思方 法 —— 生 态与环境及 公 平的术语 分析
9 3
1 生态 和环境 的关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