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52
第三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也被称为教学论,是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及 其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各种途径和方法的学科,其研究范 围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 方法和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
教学理论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抽象出来的科学知 识体系,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噪音 反馈
图2.3 香农—韦弗模式
30
第四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2.4.2 教育传播的效果
教育传播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共同经验原理 2. 抽象层次原理 3. 重复作用原理 4. 信息来源原理
31
第五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
9
第二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0
第二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 国,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 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和新行 为主义。
目前传播的主要模式有拉斯韦尔的 “5W”模式、香 农—韦弗传播模式和贝罗传播模式。
28
第四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2.4.1 传播的主要模式
1.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图2.2 “5W”模式及其扩展的五个研究领域
29
第四节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生现有 认知结构 学科内容 结构
学生显示 适当的/预期的 认知结构
输入变量
输出变量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 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 界的可靠知识。 知识是不依赖于人脑而独立存 在的具体实体,只有在知识完全“迁移”到人 的“大脑内部”后,并进入人的内心活动世界 时,人们才能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其强调 “知识灌输”
确认
正答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 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 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10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 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过程。与 行为主义者不同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信息纳入 认知结构 记忆结构 转化 调整或完善记 忆结构操作 过程变量 认知教学理论模型
共识律 使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 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 谐振律 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生接 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从而产生共鸣。 选择律 选择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教 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 匹配律 教学传播活动环境中各种因素按照各自 的特性,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 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传播: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具有教育 相关特性的传播活动。它是一种以培养人和训 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2
信源
编码
信道 干扰
解码
信宿
反馈
香农—韦弗模式
3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提供适当 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反应。该理 论强调教学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教育技术学中广泛应用于在线课程 设计和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对教育信息化 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 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的建设和实施。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的技Biblioteka 支持利用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促进学 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强调学习 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和意义建构。该 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内部的 认知过程,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在教育技术学中,认知主义教 学理论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和知识管理 等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考 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反馈,减轻教师 的工作负担。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算法决策的公正性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确保 算法的公正性,避免因算法偏见而产 生不公平的结果。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的,而欲使上述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教学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下述几个条件。
其一,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要求是高标准的,性能应该是优良的。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媒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总之,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播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介绍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哲学观,主要介绍这些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图2-3)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二、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件的系统阐述, 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 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 理论的基础。 理论的基础。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教育技术学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纵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以及 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了坚实的基础。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Why Where 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
推论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
向性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它认为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 为来实现的, 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03
02
0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项目。
教育信息化项目
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监控项目进度和评估项目效果。
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计划,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项目实施
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
05
智能教学助手
平台设计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平台的架构、功能和界面,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平台开发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发出稳定、安全、易用的在线教育平台。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呈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作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构和内容,确保其有效性。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特定案例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案例研究法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揭示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案例研究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
04
在线教育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的平台和环境,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详细描述
调查研究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和影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通常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教育技术对参与者的影响。实验研究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特点
定义
历史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的掌握
认知主义
智力的发展
建构主义
能力的提高
教学任务
教知识技能
教怎样学习
教怎样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控制外显行为
指导内部加工
促
提供学习环境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学习 过程是渐进的尝 试错误的过程; 强化是学习成功 的关键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 成;是将外来刺激同 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 过程;内部心理结构 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 的基础
二、教学理论
【各种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和范例教学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指导,充分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 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为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为主”的教学 设计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加涅的指导教学理论中提出的九段教学活动程序是指导实际教学较有效 的教学程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通过选择来安排九段教学活动 程序全部步骤或其中的几步。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 据,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追求 最优化为目标。
九段教学法
(一)学习理论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代表人物:皮亚杰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性教学 支架式教学
各派学习理论的特点比较
二、教学理论
【先行组织者理论】
所谓先行组织者不是指人,而是指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 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新学习的材料要具 有高一层次的概括性和包容性,先于学习材料之前呈现。先 行组织者是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时,先提出先行组织者,然后将先行组织者迁移到新 学习材料中,分析两者间的相同成分和不同成分,以相同成 分作为推理的依据,将新课题纳入到原有的知识范畴。之后 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 首先是效果标准 , 即每个学生在教学 、教育和发 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从学习成 绩 、品德修养 、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二是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 ,这就是国家规定的 教学大纲等; 三是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 能 。其次是时间标准 ,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 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传播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是为了研究方便 , 南 国农 、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如图2-5) 。
· 4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 1) 共识律: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 ,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 ( 2) 谐振律: 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 ”同学生 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相互接近 , 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 传通方面产生共鸣。
·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 ,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 ”和“意义建构 ”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第一 ,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 第二 ,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 第三 , 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 ,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导论2007-3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这种教学机器的特点是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为 自己设定步调,确定学习的进度, 自己设定步调,确定学习的进度,能够及时从机器 中获得反馈信息, 中获得反馈信息,机器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自动调 整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难度。 整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难度。 这种机器在当时十分红火, 这种机器在当时十分红火,虽然后来很少再有人使 但其思想却保留了下来, 用,但其思想却保留了下来,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 的自我教学法就起源于这种程序教学机
2、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 克服行为主义“机械论” 克服行为主义“机械论”、“还原论”的弊 还原论” 端 认知结构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相对于客观主义 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鱼牛” 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鱼牛”)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 、建构主义学习观: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 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动物” 支架式教学例:建构“动物”概念框架 的探究学习
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教师为让学生自己用 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 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 在各小组分配任务后, 在各小组分配任务后,教师对如何到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搜集素材 上搜集素材、 Internet上搜集素材、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 大小的分析比较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 大小的分析比较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帮助学 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 打破了传统行为主义”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 50年代推动程序教学兴起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6)协作性。有效学习的协作性要求教学能够使 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通过学 习者的合作与协作,形成对知识更加丰富的 理解,以便学习广泛迁移。
信息技术对有效学习的促进作用
从信息加工 理论的角度
学习
信息输入阶段
阶段
强调知识信息必须通过某种方式 (媒体)、以某种表征形式(符 号、直观及其组织)引起学生的 注意,经感官进入到信息加工系 统中
3、对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用实验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 他发展出程序教学理论。 他将教材分割成小框架、小步子,每个框架 都有其独立的行为目标。 学习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程序,才能达成 目标。 强化连续出现可以导致行为重复发生。 “连续性”是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4、行为主义对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影响:
2)强调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我管理技能,以激发学习时所必须的心 理状态和先前知识。
3)情景认知将目的、过程及方法视为一体, 因此,即使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 概念,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也有正面的 贡献。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创建时间:20世纪50年代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有效的知识建构
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
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 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 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 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 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
技术技术可以把课 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 联系在一起。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教学与课程论 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 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 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 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 学理论的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2、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有效控制 系统;如果没有反馈机制,必将以一种单一状态 走向消亡。反馈包括系统内部信息的反馈和对外 部影响的反馈。内部反馈是系统要素间相互作用 时,受作用要素向施加作用要素发回的状态信息; 外部信息反馈是系统中要素对系统外因素变化的 反应。
3、有序原理 由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层次的动态演变有 某种方向性,从而使系统具备了有序特征。系统 从初始的简单、无序状态,通过逐步演变,走向 高级、复杂、有序的状态。有序使系统趋向于稳 定,而要达到有序,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能够 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除此之外,系统还必须具 有偏离平衡态的能力,这样在外部作用下,才能 发生能量变化,并逐步趋向于稳定。
(3)发现学习的特征及其教学策略 强调学习过程 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内在动机 强调信息提取
2、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1)信息加工模式
执行控制 期望事项 长 时 记
(注意)
适应
环 境 刺激
接 收 器
反应发生器
感 受 器
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忆
(2)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九段教学 法 引起注意——变化刺激、吸引兴趣改变体态、语 调、音量 告知目标——激起期望 刺激回忆——明确同化新知识的经验范围 呈示材料——注意考虑年龄、基础、学习类型等 因素,安排顺序和份量 提供指导——注意掌握指导的程度 诱引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作出反应 及时强化——给学生行为及时反馈 检查评价——独立测试、单元测试等方法 促进迁移——系统复习、及时布置新任务。
2.3.2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1、整体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属性。任何系统都 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的整 体功能不仅包括各孤立部分的功能之和,还 应加上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结构产生 的功能。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ET,等于各部 分功能的总和EI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 构产生的功能ER,即:ET =EI+ER。
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 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盲目的尝试与错 误的渐进过程,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情况将影响学习 的效果; 练习律:有奖励的练习能够增强刺激—反应联结;
效果律:行为的后果能够影响行为是得到增强还是减
弱。
68视听教育理论2人耳的听觉效应人耳的掩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颤音效应哈斯haas效应双耳效应耳郭效应69视听教育理论二经验之塔理论视觉符号广播录音静止画面电影电视参观展览学习旅行观摩示范演戏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做的经验言语符号70视听教育理论有目的的直接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
教育技术的 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的特点及对教 育技术实践的支持作用。 2. 能用“经验之塔”理论分析现代教学媒体 在学习中的作用。 3.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 4. 能用传播理论分析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及 规律。
学习内容目录
学与教的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
学与教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 思想,更符合人类的学习特征。 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都 得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强有力支持,使得这类教学 形式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 教学最优化。 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 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 学中广为采用,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
学与教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教学理论简介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sessment Centered
Knowledge Centered
Learner Centered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 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 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 同。
关于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 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强调在较真实的情景性学习 活动中,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 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来达到个人对新知识理解的 意义。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 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 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高
审美需要
认识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低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要把握后现代主义的含义,让我们先回到现代与 后现代的对立点上,后现代主义必定是“后于” 现代的,那么什么是现代主义?所谓现代主义, 就是最终的、最好的方法。现代性的规定性特点 有: (1)对科学和技术的压倒一切的信仰和信任; (2)推崇技术的正面效果; (3)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是现代思维希望的结果 (Hlynka & Yeaman, 1991)。
关于学习
人类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相 应的条件反射的过程。(华生)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指定的环境中 养育他们,则不论他的天资、爱好、能力、禀性 和他们祖先的种族如何,随机地选择其中的任何 一个婴儿,我将保证把他培养成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和大商人等我可以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 家。(华生,1924)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是指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 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 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因此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者 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者的责任感为核 心,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 动建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要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能让学生有 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 习的主动权和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 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还应引导学 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 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总之, 教学设计只有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体位置,才能充分发 挥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效果, 否则,教学便只是一种简单的灌输或填充。
后现代主义的规定特性就是对现代主义规定特性 的排斥,并代之以: (1)信仰多元; (2)对技术的效果进行多方面审视; (3)审视发展是否总是必然的,从而产生一个严 肃的主张。如果用其他标准审视,“技术发展” 可能根本就不是发展。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点:矛 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Lather, 1991)。 开放性体现了矛盾的特点,超文本则体现了不连 续、随意性特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路径、反 馈循环以及补救途径实质上就产生无节制。当代 的教学软件允许学生根据前测结果绕过细节部 分,则正是流程短的体现。Internet提供信息数 据库的访问以及各种通信工具,更是体现了这五 个特点。
3) 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 律认为,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 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力量就会得到增强。遵循这 一规律,在教学中做到及时强化,也就成为程序 教学中的一个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每个学生作 出反应后,必须使学生立即知道其反应是否正 确。告知学生结果,也就是给予学生反应的及时 强化,这也是程序教学中最常用的强化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指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 相联系,学生学习的本质就是借助于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 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当学习者在与现实世界相类似 的情境中学习时,可以促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 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新的意义,如果原有知 识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 知结构进行改造或重建,以接纳新知识。在情境化的背景中, 学习者认识了知识的实践效用和利用知识去解释、分析和解 决真实问题的需要,学习就作为后继行为而自然地发生。教学 设计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 真实、复杂的学习情境,构建由问题、观点、实例交叉组织的 学习任务,设计一些有多解或无解的问题和有争鸣空间的问 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给 学习者以广阔的建构空间,从而使学习者置于尽量真实的学习 背景中,激发学习者参与理解和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让 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应用。否则, 学生获得的知识经常是呆滞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 学重要学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 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 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 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 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 人的各个侧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感障 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它强调人的价值,强 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 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联系到教育,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可归纳为五个, 分别是针对: (1)权威和知识的形式; (2)对个体的关注; (3)物质基础; (4)看待历史的观点; (5)团体和传统的位置。
戴尔的“经验之塔”
视听结合的学习记忆
3小时后知识的保 持率 单纯使 用视觉 单纯使 用听觉 视听觉 并用 3天后知识的保 持率
皮 亚 杰
鱼心目中的鸟
A shared story
The constructive nature of learning and its meaning for teaching
Birds …
Fish-Bird
Cows …
Fish-Cows
Human … Fish-Human
Community Centered
4) 自定步调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强求统一 进度,鼓励每一个学生以他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 行学习。这样,学生可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速率来处理问题而不受其他人的影响。同时,通 过一次次的强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他们能够稳步前进。当然这一原则是以个别化教 学方式为基本条件的。
5) 低错误率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学 生出现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 的刺激,过多的错误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 的速度。少错误或无错误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
西蒙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此例是引导儿童发现二次方程 式的因式=(x+1)(x+1)
x*x+4x+4=(x+2)(x+2)
x*x+6x+9=(x+3)(x+3) …
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执行控制 反 应 器 感 受 器 期望事项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李爱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 甫 洛 夫 斯 金
纳
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饿猫打开谜箱实验”
“斯金纳箱”
教学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 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 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 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环 境
反应发生器
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长 时 记 忆
关于学习
20世纪60年代后占主导地位 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而不是环境刺激引起 的人的行为改变。学习是学习者头脑中认知结构 的加工与形成。 研究人的重点是学习者处理外部环境刺激时的内 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是指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 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 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 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 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教学设计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 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要认识到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 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 己的心灵去感悟。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 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操 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中去亲身感受 和直接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使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自主地学习。一句话,要 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 对象而不顾学生内心体验的传统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感受 与体验之中去深刻地领悟知识,以实现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 构的终极目标。
一位美国优秀小学老师给学生的细则
一位美国优秀小学老师给学生的细则 1.与大人应对,要有礼貌,有分寸。 2.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3.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 4.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 5.自己有什么好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6.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也要回问他问题。 7.打喷嚏、咳嗽都要说对不起。 8.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 9.别人送你任何东西,都要说谢谢。 10.接到奖品和礼物,不可以嫌弃。 11.用小小的贴心,为别人制造惊喜。 12.改同学考卷时要谨慎。 13.全班一起念课文时,要看着正在念的一字一句。 14.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问题。 15.不要主动讨奖品。 16.每天都要做完作业。 17.换科目的时候,动作要快,要安静,要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