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原文、赏析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原文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创作背景: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赏析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代: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和翻译春夜别友人原文: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2]2、陈子昂《论为政之要》原文及翻译译文陈子昂《论为政之要》原文及翻译陈子昂原文:①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
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
盖刑以禁乱,乱静而刑息,不为承平设也。
太平之人,乐德而恶刑,刑之所加,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刑也。
诚宜广恺悌之道,敕法慎罚,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务也。
②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
然君子小人各尚其类。
若陛下好贤而不任,任而不能信,信而不能终,终而不赏,虽有贤人,终不肯至,又不肯劝。
反是,则天下之贤集矣。
③议者乃云“贤不可知,人不易识”。
臣以为固易知,固易识。
夫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智不为愚者谋,勇不为怯者死,犹鸾隼不接翼,薰莸不共气,其理自然。
智者尚谋,愚者所不听;勇者徇死,怯者所不从。
此趣向之反也。
诚能信任俊良,知左右有灼然贤行者,赐之尊爵厚禄,使以类相举,则天下之理得矣。
④陛下知得贤须任,今未能者,盖以常信任者不效。
如裴炎、刘祎之、周思茂、骞味道固蒙用矣,皆孤恩前死,以是陛下疑于信贤。
臣固不然。
昔人有以噎得病,乃欲绝食,不知食绝而身殒。
贤人于国,犹食在人,人不可以噎而止餐,国不可以谬一贤而远正士,此神鉴所知也。
⑤圣人大德,在能纳谏,太宗德参三王,而能容魏征之直。
今诚有敢谏骨鲠之臣,陛下广延顺纳,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
⑥臣闻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劝勇。
《春夜别友人》译文参考及注释赏析
《春夜别友人》译文参考及注释赏析《春夜别友人》是由陈子昂所创作的,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夜别友人》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夜别友人》唐朝: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古诗简介《春夜别友人》是唐代杰出诗人陈子昂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此诗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春夜别友人》翻译/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春夜别友人》注释绮筵:华丽的筵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长河:指银河。
银烛:明亮的蜡烛。
注解: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春夜别友人》赏析/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春夜别友人》教案
《春夜别友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别友人》。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离别和春天的独特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美好品质。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朗读。
(2)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阐述本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行解读诗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作者对友情和离别的真挚情感。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友谊,感恩他人。
(2)讲述有关友情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春夜别友人》。
2. 结合课内所学,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 以此诗为素材,创作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朗读情况。
2. 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友情、离别和春天的情感体验。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春夜别友人》为例,分析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
春夜别友人二首
陈子昂
离别的诗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陈子昂(约659~700)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 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 《陈子昂集》。陈子昂主张恢复《诗经》的 “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 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 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 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 中。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室内→室外
空间: 景色:
离堂华筵
室内
别路山川
户外
洛阳古道
遥想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背景了解: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 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 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 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 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这是一首送别诗。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①绮筵,华美的筵席。
②琴瑟:比喻友情。
③长河:指银河。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3)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景衬情。
二: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答: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答: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春夜别友人二首
景间
遥 洛阳 想 古道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春夜别友人二首》
情空
室 离堂 内 绮筵
室 别路 外 山川
景间
遥 洛阳 想 古道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春夜别友人二首》
情空
室 离堂 内 绮筵
室 别路 外 山川
景间
遥 洛阳 想 古道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悠悠离情 后会难期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 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 人和物,在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 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 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 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题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 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春夜别友人二首》
情空
室 离堂 内 绮筵
室 别路 外 山川
景间
遥 洛阳 想 古道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二首》
情空
【诗词阅读及答案】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王勃《江亭夜月送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王勃《江亭夜月送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调侃青烟,金博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
江亭夜月送行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砖,飘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恳请从思想内容上评价这两首诗。
(不高于50字,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抓住离别愁绪情感和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来分析即可。
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
示例:两首诗写的均为离情别绪,陈诗前两句写送别友人后夜晚的深沉,后两句写友人离去后周围的冷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王诗写分手在即的情态和心绪,目送友人远去后的哀愁,感情沉静深挚。
两诗都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对照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684)春。
这时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
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江亭夜月送行》就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
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写了江边月夜送来别的情景,把送来别的孤独伤感之情融化进景色的描绘之中,句句透漏着初恋的伤感与痛苦,抒发了作者独特的内心体会。
诗的妙处是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并使诗篇见到空灵文辞之美。
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
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
春夜别友人,翻译
《春夜别友人二首》翻译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作品名称春夜别友人二首作品别名春夜别友人创作年代初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陈子昂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1作品原文编辑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⑴,金樽对绮筵⑵。
离堂思琴瑟⑶,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⑷。
悠悠洛阳道⑸,此会在何年。
其二紫塞白云断⑹,青春明月初⑺。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⑻。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⑼。
[1]2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2] 白话译文其一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其二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2] 3创作背景编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作者为唐朝诗人陈子昂。
其古诗全文如下: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前言】《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注释】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翻译】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赏析】第二首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
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
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
沉静之中见情愫雍雅之中显温馨——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赏读
古诗文诵读78⊙⊙张⊙坤(安徽)沉静之中见情愫雍雅之中显温馨——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赏读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①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离堂:离开分别之所。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源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作者简介】陈子昂(约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赏析提示】从本诗的题目“春夜别友人”中的79“别”字来看,这首诗显然是一首送别诗。
诗一开头就紧扣中心,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诗的第二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紧接着的第三联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滚滚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春夜别友人(四中)
目录
• 引言 • 诗歌内容 • 诗歌意象 • 诗歌技巧 • 诗歌主题思想 • 诗歌影响与价值
01
引言
主题背景
离别之情
此诗是一首离别诗,表达了诗人 在春夜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厚谊 和离愁别绪。
时代背景
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诗歌中透露出对时局的担 忧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人介绍
对离别的感伤。
整体理解
诗歌主题
此诗以春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 情谊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离情别绪融入春夜的景色之中,情景交 融,意境深远。同时,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强化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03
诗歌意象
春天夜晚的描绘
诗人姓名:陈子昂
诗人成就: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深沉、激昂著称, 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作品:他的代表作还包括《登幽州台歌》、《感遇诗》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02
诗歌内容
原文呈现
• 全文内容: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 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情感渲染与表达技巧
情感渲染
诗人在诗歌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离别的 场景,成功地渲染出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 这种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 的情感波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表达技巧
诗人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多种技巧, 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这些技巧 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同时 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促进了文化交流
作为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诗歌作品,该诗 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代: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文: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注释:银烛吐青烟,金樽(zūn)对绮(qǐ)筵(yán)。
离堂思琴瑟(sè),别路绕山川。
琴瑟:比喻友情。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长河:指银河。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赏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春夜别友人》课件
陈子昂
导课 ●明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鹊踏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导课 ●明标
1.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及感情。 3.体会诗文的表达艺术。
答题思路:
字的含义+修辞手法+描述诗句+情感。
训练 ●巩固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训练 ●巩固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 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 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自主 ●合作
【独学】
1.阅读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圈点勾画,了解陈
子昂的相关知识。
(2S)
2.大声朗读诗文两遍,读清字音,读准句读(2S)
【独做】
1.自由朗读诗文,试译全诗。并完成一下内容。 本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内容,表达作者 了_____________情感。
自主 ●合作
【合作】
我最喜欢 一联(或一词),因为 :
提示:可以从意象,炼字,意境,手法,情 感等角度来赏析来品读赏析
展示 ●质疑
【展示】
我最喜欢
一联(或一词),因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子昂
一、解题
1.题目信息 时间:春夜 人物:我、友人 事件:与友人依依惜别 2.背景 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准备求取功名。 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 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 的情景落笔。
二、作者
陈子昂,字伯玉,世称陈拾遗。他 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 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四、思想感情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 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根 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 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 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生动形象的 表现了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五、表达技巧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运用拟人手法,将银烛与金樽拟人化,使 周边环境与人的心境紧密联合,于沉静中更 见别意的深沉。 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衬托(融情于景),借树阴遮住西沉的明 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 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
三、理解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着华 丽的筵席。。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 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 失在拂晓之中。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