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的《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化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后续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本节课主要围绕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展开。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电子的排布规律。
(3)学会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并能解释一些基本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原子的定义、原子结构以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为: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教学重点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它们是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难点则是因为电子排布规律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理解和掌握。此外,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因此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疑问、反馈评价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2.生生互动:分组讨论、实验合作、互相评价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3.科学家将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
子数为175的超重原子。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
差是(A )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 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 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 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 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 成了中性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知识讲解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电子云模型
1927-1935年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 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 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 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 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 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 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 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 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 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中子
原子
位正电荷,________不带电,所以整个________不显电性。
课堂练习1 核电荷数(Z)=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H
101
C
666
分子种类
H2 H2O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2
0

3.2+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由上述可得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__内__质__子__数__ =_核__外__电__子__数__。
2. 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 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
这种微观粒子是 A. 质子
B. 该粒子有2个电子层
C.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原子
D. 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 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所有的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D)
2. 氚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知识点3 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原子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结论
金属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易
(如钠、镁、铝等 一般<4个
_失__去__电__子__,达到
)
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的化
非金属原子 (如氯、氧、硫等
)
一般__≥_4__个(H 为1)
在化学反应中易 学性质由 _得__到__电__子__,达到 最__外__层__电__ 相对稳定结构 子__数___决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1. 观察右图,填空:
核外电子(每个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_负__电__荷__)
原子
_于原__原子__子核__中(居心)
_中__子__(不带电) _质__子__(每个_质__子__带1个单位_正__电__荷__)
(1)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_核__电__荷__数__。由于原子核 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 此原子_不__显___电性。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2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因此原子核中含有几个质子,就决定了原子核带有几个正电荷。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总结】原子的构成【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总结与交流】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种类不同,原子内质子数也不同【对应训练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答案】A【变式】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答案】B【过渡】了解的原子结构后,接下来再从“量”的角度认识原子。

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你知道小到什么程度吗?科学家们测出了一些原子的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讨论】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原子的真实数值真是太小了,这样的数据容易书写、记忆和使用吗?能不能有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呢?【总结】科学家们经过商议,一致同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总结】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即用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 ,通常省略不写。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观察下面表格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粒子种类质量 质子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质子质量的1/1836【总结】1.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2.电子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班级:组别:姓名:【情境导入】咱们明白了分子、原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在化学反映里分子能够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映里不能再分。

用其他方式能不能再分呢?【目标导学】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式;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4.培育学生观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3.质子电子都带电,什么缘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4.说说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分层排布;假设分层,各层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五、分析下边的原子结构示用意:圆圈表示,圈内数字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核外电子分层,最外层个电子。

【合作探讨】1.质子电子都带电,什么缘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你能读懂原子结构示用意吗?各部份的意义是什么?【展现点评】【小结训练】1.1991年,我国闻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那么铟原子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A.66 B.49 C.115 D.172.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那么该原子中所含微粒(质子、中子、电子)总数为()A.18B.40C.58D.623.11.填表:【拓展延伸】练习册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碳6氧88钠11铁26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3.2原子的结构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3.2原子的结构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3.2原子的结构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

–掌握表示原子的电子结构的方法,如核记法、电子排布式。

–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示范、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掌握表示原子的电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概念。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小弹簧模型•实验材料: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1.讲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实验器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大家知道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回答问题。

讲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

步骤2:实验观察1.讲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弹簧模型,并说明模型代表了一个原子的结构。

2.学生观察模型,并根据观察结果回答问题:“这个模型代表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构?”3.学生通过展示实验、讨论和比较不同型号的模型,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概念。

步骤3:核记法1.讲师通过黑板和彩色粉笔,以核记法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用于表示原子结构的方法。

2.讲师解释核记法的原理,并通过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几个示范题。

3.学生根据讲师的解释和示范,自主完成剩余的核记法练习题。

步骤4:元素周期表1.讲师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2.讲师解释原子序数的含义,并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3.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你对元素周期表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步骤5:小结与拓展1.讲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讲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2原子的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启发思维,增强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想象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什么是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人们认识原子的过程:曲折、漫长二、探究新知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能被电场和磁场联合偏转的作用,测定了这种粒子的荷质比,1903年汤姆生发现电子。

散射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可以再分。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有何关系?解析:相等2.电子带电吗?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有何关系? 解析:相等3.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所带电荷数叫做核电荷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几种原子的构成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发现:1.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分别相等。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

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3.2.2原子结构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3.2.2原子结构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原子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培养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念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计算原子质量的大小有特定的标准,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的结构的过程,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明确原子的结构。

这是学生初次学习微观物质的内部结构,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完善微粒观。

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以后学生学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了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并能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通过抽象的思维了解原子的大小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性质特点。

3.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4.能运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6.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核心素养建立化学观念: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认识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内部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1.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学情分析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

这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 53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 53 页图 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第三节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重点和难点重点:1、原子的组成2、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自学、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

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一、原子的结构【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

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课件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3.2.1《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3.2.1《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ppt课件
(来自《点拨》)
初中生物课件
知1-练
1 (2015·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
(来自《典中点》)
初中生物课件
知1-练
2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 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 选项中与a、b、c对应的分别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来自《点拨》)
初中生物课件
5 (2015·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知2-练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来自《典中点》)
6 (2016·重庆)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
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3.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初中生物课件
1 课堂讲解 构成原子的粒子、原子中各粒子之间
的关系及带电情况、相对原子质量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初中生物课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1911年,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 多的高速运动的α 粒子轰击金箔,发现: ①大多数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 向; ②一小部分α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初中生物课件
知1-导
道尔顿“原子论”模型简介 (播放视频) 原子的结构(播放视频)
初中生物课件
【投影展示】
知1-导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1)

课题2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吗?一、知道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展示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的历程。

学生回答: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从学生物理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学生不会觉得困难太大。

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探索新知:认识原子的结构【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总结】原子的构成及粒子的带电情况。

同时介绍核电荷数的概念。

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问题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展示观察分析回答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原子核内够有中子4、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设计隆回九龙学校罗安一、【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第1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将视野放到了微观的世界,它沿着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思路进行编写,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局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可以这样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将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因此要用模型、图片、表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设计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以理论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式教学。

力求做到两个体现和三个突出。

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突出以理论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突出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的电性关系、数量关系;②了解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初步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六、【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知识回顾,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感悟新知】【合作交流,领悟新知】【盘点收获,整理所学】【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以理论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构建模型验证猜想,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1 课前默写
2 课堂导学
3 随堂检测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课前默写
按照顺序默写1~20号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导学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导学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质子数 1 6 8 11
中子数 0 6 8 12
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 1 12 16 23
因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比较接近,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数值上)≈
质子 数+
中子 数。
易错提醒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而非原子的实际质量,单
的质量为 1.993×10-26kg,X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657×10-26kg 1.993×10-26kg×112
≈16。
答:(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导学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2)设X原子的质子数约等于x,X原子的中子数为(x+4),根据相对原 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x+(x+4)=16,得x=6;原子中核电荷 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原子的电子数是6。 答:(2)X原子的电子数是6。
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 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
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A.②④⑥
B.②③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原子的体积很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展示图片】【设疑】原子究竟能否再分?(猜想)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是什么?【展示】原子发展的历程早在公元前5—4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爵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皆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各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1803年,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道尔顿认为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和位置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不同.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原子的模型为枣糕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离子的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带正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3.2.1原子的结构(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3.2.1原子的结构(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 nm=10-9 m
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构成
知识梳理
原子
核电荷数
原子核
(中心,带正电)
质子 中子
带电情况:每个质子带1单位正电荷 ,质量1.6726×10-27kg
决定原子的种类
带电情况: 不带电 ,质量1.6726×10-27kg
5.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 .原子核带正电 D .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的质量
知识梳理
6.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正电子、 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 反。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B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知识梳理
7. 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
列条件的粒子,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①② ;
(2)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①②⑤ ;
(3)上述粒子中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⑥ ;
(4)带正电荷的是 ③④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的粒子是 ④⑥ 。
核外电子 带电情况: 每个电子带1单位负电荷 ,质量1.6726×10-27kg
(核外,带负电)
注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前知识积累】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呢?
【情境导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3-8,3-9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教师讲解】: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构成
(带1个单位 )
1.
原子 (不带电)
———
(带1个单位 )
2. 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数 = 数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所占体积如何?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阅读】教材第56页的相关内容,表3-2。

表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右表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交流讨论】 表2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
3.分析表2,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课堂小结】1.概念:以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表达式
Ar= ————————————
3.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在原子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又因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2:1
B.2:12
C.2:1
D.1:2
3.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3 C.4 D. 7
4.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5. 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 )
A、3个质子,没有中子
B、2个质子,1个中子
C、1个质子,2个中子
D、3个中子,没有质子
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7.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2)现象②:;
(3)现象③:。

【作业布置】课本P57-58 3、4、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