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大学706中外文学史考研真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706中外文学史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2011年入学考试试题分析

中外文学史(706)

一、填空及名词解释(填空每空1分,名词解释每个5分)

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斗争的序幕。

2、周作人于1921年发表《美文》,专门探讨现代散文的概念。

3、“七月诗派”的主要诗人有牛汉、绿原、曾卓等。

4、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路”的小说是《围城》。

5、胡风创作于1949到1951年的大型交响乐的长诗是《时间开始了》。

6、丙崽是韩少功作品《爸爸爸》中的人物。

7、1978年,《今天》的创刊,标志着潜藏于地下的、即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派”的现代诗潮一次公开的集体亮相:这一诗歌群体刚在文坛上出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8、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以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为代表的“自觉的现代主义者”。该诗派也称“中国新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后,他们就被称为“九叶诗派”。

9、新浪漫主义戏剧:五四时期,所谓新浪漫主义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以现代非理性哲学为美学基础、与传统现实主义相对抗的多种现代主义流派,梅特林克、王尔德等人以及易普生后期的象征主义戏剧都被称为新浪漫主义戏剧。作为五四时期译介西方戏剧的一个热点,新浪漫主义反传统的写实主义文学观,追求“灵的觉醒”,注重情绪、直觉、幻想与想象,主张“由感觉所能接触的世界,去探知超感觉的世界的一种努力”。田汉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戏剧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浪漫主义的特点。

10、第三种人:主要是指苏汶,因其发表《“第三种人”的出路》而被称为“第三种人”,他赞同“自由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苏汶介于左翼阵营与国民党所谓的“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反对文艺为政治服务,声援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受到左联一些作家的严厉批判,在论争中同时暴露了左翼文艺理论批评界的贫弱。

11、王朔现象:王朔以卓尔不群的彻底反叛姿态踏足文坛,就给正统的文学圈内一种非我族类的异样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1988年甚至被电影界称为“王朔年”,但评论界则显得有点冷淡。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王朔的诞生并非偶然。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中国,王朔以调侃作为其话语叙述的方式,同时也是作品人物的生活态度,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主要有《顽主》、《一点正经没有》、《玩得就是心跳》等。其引起的广泛争议成为了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

12、“80后”作家:80后作家顾名思义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以后出生的作家,主要指韩寒、郭敬明、夏茗悠、张悦然、李傻傻等一批作家。他们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其作品特色是伤痕色彩比较浓重,看似残忍,其实包含着单纯和稚嫩,体现出对真爱的向往与追求,反映80年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其整体在新世纪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代表作有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二、简答题(3×15分=45分)

1、简述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杰出代表,曹禺的剧作带有其鲜明的个人色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精彩曲折的情节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中曹禺剧作的诗意特征是其尤为引人注目的一方面。具体体现在:

(1)诗意的氛围。剧作中,曹禺喜欢运用象征的手法,这些带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象征事物为剧作带来了诗意的氛围。曹禺的剧作从《雷雨》《日出》到《原野》《北京人》的象征无不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丰富的象征意蕴为剧作带来了诗意的氛围。如《雷雨》中的“雷雨”、《日出》中的“日出”等。

(2)诗意的情感。曹禺剧作背后隐藏的巨大的情感力量,是剧作诗意的又一来源。每一部剧作的创作及象征的意蕴都隐藏着作者浓郁的情感。正是这种强烈的情感使得其剧作富含着诗意。《雷雨》夹杂着作者满腔愤慨及对宇宙“不可知力量”无名的恐惧。情感的宣泄成为其剧作诗意的重要方面。

(3)诗意的哲思。其剧作超越现实,对人生、命运、人性的思考带来了诗意的哲思。曹禺的剧作均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以及人性的深沉思考。

(4)诗意的语言。诗意的语言是其剧作诗意的重要来源。曹禺剧作的语言往往生动传神,与当时的周围环境切合时,常常带有一种诗意的美感。

不得不说,曹禺的剧作充满了诗意的特征,无论是象征的运用、情感的流露还是诗意的语言都强化了其剧作的诗意特征。

2、沈从文宣称其创作宗旨为表现人性之“常”,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沈从文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他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并宣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当然,我觉得他的作品无论是表现都市还是湘西的都体现了他表现人性的愿望,具体体现在:(1)描写都市的作品里对现实人生的人性异化予以抨击。在沈从文的笔下,都市的环境是嘈杂的、肮脏的、拥挤的。上流社会堕落腐败,如《绅士的太太》;知识分子则卑琐虚伪,如《八骏图》。都市社会既缺乏道德感也缺乏生命力量,人性的灵光全部沦丧。沈从文对于都市中异化的人性予以抨击,也更突出了湘西世界理想人性的美好。

(2)湘西世界中对古朴人性的讴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主要有两类,一是现实的湘西世界,如《萧萧》、《丈夫》等是表现现实人生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知命

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二是理想的湘西世界。如《龙珠》、《边城》等是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描绘,是

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神性世界。这两类作品都体现了其对湘西世界中的美好人性的赞美。

沈从文的作品既有都市异化人性的描绘也有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的讴歌,前者使后者“具有了理想化了的形态”,后者使前者“真正呈现出病态”。正是这两种对比使得沈从文更好的表现出了人性之“常”。

3、简述艾青“归来”后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艾青“归来”后的诗歌大致有三类不同的艺术侧重,一是针对中国现实政治的,二是其创作的“宏观抒情诗”,三是随意发挥的短诗,其中能体现其“归来”创作高峰的主要是后两类诗,尤其以《光的赞歌》等宏观抒情诗为人称道。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1)用独特的形象、强烈的情感表现深刻的哲思,寓哲理于感情形象之中。其短诗虽短,却富含广阔的哲理空间。其“宏观抒情诗”更是将浓郁的抒情与深刻的哲理完美的结合,如《光的赞歌》对光的重要、作用及特性进行哲理概括。

(2)善于用象征的手法来抒情释理。如《光的赞歌》第六章中“光中也有暗,暗中也有光”,正是用象征手法来说明社会中复杂的现象。象征的手法,是“归来艾青”常用于抒情释理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