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 课程标准模板1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格式模板

课程标准格式模板

《xxxxxx》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4号黑体,首行缩进2字符,下同)备注: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学分、课时、开设学期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

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行距23,首行缩进2字符,小四仿宋,加粗,下同)(正文行距23,首行缩进2字符,小四仿宋,下同)要求:主要叙述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先导、后继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参考解读:(1)课程类型。

标明课程类型(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请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查找),写出本门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殊性,以反映出本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即体现培养目标,如何落实培养规格的。

(二)课程设计思路要求:将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讲授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学时分配、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

参考解读:基本思路要结合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课程设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充分体现本专业人培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据本门课程所代表的专业知识体系、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科学合理提出本门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课时量小的课程只写具体目标即可)。

(二)具体目标(知识、能力、素质顺序与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要求:从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并为优秀学生的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

参考解读:(1)从知识、能力与素质,分三个方面来写,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一般要求,可以参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部分。

(2)一定要写具体,不能太简单。

1.知识目标(1)……(2)……(3)……2.能力目标(1)……(2)……(3)……3.素质目标(1)……(2)……(3)……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条件要求(二)教师能力要求参考解读:教师具备任课的学历、职称资格以及相应的行业经验,以及具备本课程所需要的能力要求。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等)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阐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相互支撑作用。

)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情感目标4、任务目标四、教学内容安排及标准(按照专业课程学习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相应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对教学内容组织实施进行整体设计。

)表3 项目教学设计(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五、教学建议(包括教学内容实施建议、教学方式实施建议。

)六、课程实施条件1.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

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做××”。

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

所以,“能理解××概念,能掌握××定义,能回答××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

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专业课课程标准模板

专业课课程标准模板

《XXX》课程标准【课程名称】XXX【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XXX 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1. 2设计思路职能能力、知识领域、工作任务、职业岗位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2.2能力目标2.3素质目标相关行为动词见下表:4.实施建议4. 1 教材编写4. 24. 3 教学评价4.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1:《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和识读机械零部件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了解国家制图标准,查阅手册及图册,掌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制图知识的需求取向,将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任务为线索,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通过识读、绘制机械图样、查阅手册及图册等活动,构建空间投影规律、机械图样等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以识读、绘制机械图样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课程内容涉及国家制图标准,识读图和制图的基本能力培养。

教学活动设计紧紧围绕了解国家标准、读懂零件图纸、绘制典型零件的主线,重点突出识读、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识读、绘制机械图样方面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28学时。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2)理解机械零件和机器(或部件)的表达原则和方法; (3)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2能力目标(1)会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 (2)能运用投影法绘图;(3)会图样的基本表示法;(4)能运用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知识;(5)能绘制常用的标准件与常用件;(6)能绘制各类零件图;(7)能测绘装配体及绘制装配图。

1.4 模板 专业课程标准 (1)

1.4 模板 专业课程标准 (1)

页面布局:word2007-普通。

上、下:2.54厘米;左、右:3.18厘米xxxx学校xxxx专业(黑体三号字、行前空一行)《xxxx》课程标准(黑体三号字)1.前言(黑体小四号字,段前0.5行)1.1课程定位(黑体小四号字)编写要求: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xxxxxxxx的一门xxxx(核心、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xxxxx专业,是从事xxxxx岗位工作的(必修、选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xxxx,具备xxxxxxxx的操作能力,并为学习xxxxx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xxxxxx岗位。

(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前导课程有:《xxxx》《xxxxx》……应与《xxxxx》同时开设,以xxxxxxxx 的专业能力。

1.2设计思路编写要求: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应表述清楚设置该课程的依据、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内容安排要求、活动设计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等内容。

如果是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设计思路还包括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等。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xxxxx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xxxx 为主线构建xxxxx化课程。

按xxxxxxxx设计学习过程,xxxxxxxxx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xxxxx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xxxxxxx。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xxxxx要求,依据xxxx 制定了xx条课程目标。

这xx条目标分别涉及的是xxxxxxxx。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在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xxxxx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xxxxxx。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会)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注:以下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模板;项目化课程填写B模板;整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

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一一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XX做XX”。

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

所以,“能理解XX概念,能掌握XX定义,能回答XX 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

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然后分类叙述具体目标,采用如下三种目标的描述:】(一)能力目标【注:尽可能使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物流仓储管理软件”;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 等词。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课程标准写作指南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一、课程定位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三、课程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

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

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工作能力。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模板示例1--2020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模板示例1--2020

《视频编辑》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视频剪辑二、课程性质、课时《视频剪辑》是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适应当前“粉丝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子商务营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是产品广告宣传、影视作品制作的主要技术和手段。

近年来,直播电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和平台快速崛起,电商的发展也应该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浪潮,紧抓住新一轮创新增长的机遇。

《视频剪辑》本课程包容性强,兼容了美术基础、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前期课程制作的多种格式素材文件,可以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电子商务高级技工专业学生。

本课程理论教学30学时,实操90学时,共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授课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讲授部分与课内实践部分。

理论讲授部分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随堂练习为辅。

课内实践部分以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专题指导、示范、修改作业,形成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

四、课程目标《视频剪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使学生掌握视频作品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综合技能。

具体的能力目标如下:(1)熟练进行素材的采集工作,并对素材进行初步处理;(2)掌握为影片添加转场、特技、字幕和音乐的操作技巧;(3)领会产品宣传的需求和客户的意图,撰写文稿和分镜头稿本;(4)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学生实现从模拟老师制作效果到自行构思和创作的转变;(5)综合应用Pr 、After Effects、 C4D、绘声绘影等软件或者插件独立完成产品宣传片的制作和编辑工作。

本课程可培养的目标岗位如下:(1)广告设计;(2)编辑师;(3)视频剪辑师;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本课程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具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技能化等特点,课程实施上也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来展开课堂教学和实施,具体实施的项目内容和考核学生的标准如下: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XXXX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全名)2.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能力培养课,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模块一致)3.课程编码:(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代码)4.学时:(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方案中的学时)5.适用专业:(写出适用的所有专业全名)(二)课程性质(对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功能,课程前后衔接关系等作定性描述)(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表述本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中某一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阐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思路)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应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某一具体培养目标(知识、素质、能力)出发,阐述本课程目标从何而来、内容由什么而定)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以上所确定的课程目标通过怎样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来实现,重点强调课程目标实现的路径、方法、过程)二、课程目标或预期学习成果(二者选择其一)(一)总目标:(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培养目标及方案中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应能反映整个课程的内容框架和深度)(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素质目标三、内容标准(可用以下两种形式表现)第一种四、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从教学方式、教学具体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方面描述。

体现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整体设计的总体思路框架)(二)教材编写(根据课程特点,从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呈现形式、教材特色等方面描述)(三)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学效果,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就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描述,尽量做到可检测)(四)教学资源(与本课程相关的所有教学资源如文本资料、规范标准、参考书、期刊、网站、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描述)五、附录(一)专业术语(主要针对难以理解或者可能产生歧义的术语进行解释)(二)编制依据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课程标准制定及实施工作的通知》(院发〔2008〕67号)。

课程标准模板1

课程标准模板1

课程标准编写说明《......》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二)设计思路应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学分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二、课程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课程目标描述要具体明确。

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模糊。

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或“学会……,描述……,分析……,计算……,运用……,识别……,等”的形式。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课程考核建议采用全方位、全过程、多样化、开放式考核模式,考核内容全面,成绩结构合理。

五、课程实践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教学条件和环境(如: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仿真室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等。

再如:教学分组要求、学生数、教师要求等)2.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课程教学实施前,课程教师应对本课程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再进行“分单元课程设计”,并认真进行“第一次课设计”。

(对新教师或年轻教师可采用先进行“分单元课程设计”后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二)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1. 教材选用及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设计思路。

提倡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教材。

2.参考资料选用如:现行规范、标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等(根据课程特点加以说明,不强求一致)七、课程标准审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标准课程类型:适用专业:课程负责人:参编人员:教务处制二○一一年九月《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属于本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中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本课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课程标准模板(专业课)

课程标准模板(专业课)

xxxxxx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类别学制拟定单位执笔人专业建设委员会意见: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意见:教学工作委员会:(盖章)年月日二级学院院长意见:二级学院院长:(签字)年月日1、课程性质(黑体四号)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正文宋体五号,固定行距22磅。

)【案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工程实例的练习,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PLC基本编程能力、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

它要以《电气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处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设计思路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项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案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电气自动化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培养学生PLC基本编程能力、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以交通灯设计、PLC控制传送带和气动机械手、现场PLC模块故障诊断排除等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融合高级维修电工对PLC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高职课程标准模板

高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课程标准模板《××××××》课程标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2.课程设计课程能力层次的设计,知识能力层次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等。

3.课程任务例: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岗位标准1.课程对应(或服务或面向)的岗位技术员或其他干部岗位,工人岗位的工种等级(中、高级工等)。

3.课程能力标准分解按照职业岗位标准进行能力归类、整合,确定课程能力,建立课程能力分析注:课程能力由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组成(或称一级能力),每项核心能力可分解为若干个单项能力,每个单项能力具备若干项技能(应会)和知识(应知)。

从而构成整个课程的能力分析图表。

四、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综合能力综述。

(核心能力,基本能力、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促进综合能力的形成。

)2.课程具体目标按照能力分解。

每个单项能力模块(或项目),通过什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五、课程内容与要求××××××(用文字描述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结构和要求)。

表1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要还可细分为子模块(单元/任务/项目/学习情境);(2)“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栏目应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分别描述;(3)课程内容若涉及理论与实践的,“参考学时”栏目应分理论和实践学时填写: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六、教学实施建议1.组织实施建议2.课程考核评价建议3.教学团队建议4.教学条件建议5.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七、附录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中的术语解释、案例说明等。

即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重要术语及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或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使师生能更好地理解与实施。

课程标准格式(式样)

课程标准格式(式样)

专业学习领域(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编制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年月日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学习领域的描述(二)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四、课程实施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二)师资条件(三)教材编写(四)信息化教学资源七、参考文献八、其他说明《》课程标准课程编号:×××(统一填写)适用专业:×××(全称)课程类别:×××学习领域(基础、专业、拓展)修课方式:×××(必修、选修)教学时数:×××学时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例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

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专业:编写人: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院长:XX学院二〇XX年七月目录××××课程标准(字体要求:题目为黑体小二;正文为宋体小四;一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行距为22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编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建议:阐述课程类型(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项目化实践课、专业创新实践课等),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本课程在专业(专业群)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以及主要任务等。

是否为校企合作课程;企业人员参与编写情况;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实施情况等。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态度目标建议:描述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应具备知识、能力和职业情感,知识目标表述中以学科能力为主线,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技能目标表述要明确,并且能够在培养目标和典型职业活动描述中找到相应能力的表述。

态度目标中,职业情感的表述应紧密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贯穿于课程活动中,体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服务。

应参照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专业教学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

三、内容要求建议:可分为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课程内容,并提出学时安排和学分建议。

主要描述完成课程学习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对所选课程内容提出教学的基本要求,提出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必修课程内容体现专业性、基础性和公共性,选修课程内容体现与专业教学内容的结合,力求涵盖服务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职业标准等部分内容。

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对技能点内容进行描述,并分析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支撑关系。

课程标准中要明确与职业证书、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

统一格式:段前段后为0,除标题为黑体外,其余全部宋体,行间距统一25磅附件一理论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三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为零)课程编码:课程类型:适用专业:课程属性:学时:授课单位:学分:授课学期: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以上为小四,宋体)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1.课程性质与作用(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1.1课程性质(三级标题及正文内容均为五号,宋体)本课程是×××(类)专业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干课程),是整合的学科课程,…1.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例如: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全面发展等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有本专业特点课程实施蓝图和路径的描述在目前条件下理论为主课程可基本保持学科体系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需解决问题的生活事件、社会事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即参照项目课程的要求;对知识的基本要求也可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附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内“单元内容”尽可能细化附实践教学课时分配表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本课程各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应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成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成稿)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课程学时:适用专业:XXX专业(专业代码)《XXXXXXXX》课程标准注:编写后请删除红色文字编写建议部分(以下1级标题为四号黑体,大纲级别1级;2级标题为小四号宋体加粗,大纲级别2级;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倍)1、课程概述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

具体指出: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课程任务应充分体现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主要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技能、形成哪些素质,反映课程对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课程衔接主要说明与本课程有关的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总体思路和内容、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情景安排、课时安排说明、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与掌握程度说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

主要设计思想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体现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课程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要结合岗位工作内容、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在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会计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系统阐述会计的含义、会计要素、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等式基本理论;详细讲解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设置、借贷记账和财产清查等基本方法。

同时也介绍填制会计凭证、等级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起始、入门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起支撑与奠基作用。

二、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为126学时,其中实训课时为60学时。

三、课程学分建议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本课程为7个学分。

四、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基于会计职业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特色,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能力、知识、素质目标。

根据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九个学习情境。

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考核方案。

教学内容按最新会计法规、会计准则进行更新和调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照“原理先行、实务跟进、案例同步、实训到位”的原则,以会计“三基”培训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五、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三基”,较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技能,具备阅读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2)理解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3)掌握填制会计凭证、等级会计账簿及编制简要会计报表的方法。

(4)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

(5)掌握财产清查方法。

(6)熟悉基本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借贷记账法分析基本的基本经济业务并编制会计分录。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及更正方法。

(4)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课程名称》课程标准(三号宋体加粗,段前1行)课程代码:(黑体五号,段前1行)(教师不要填写)课程名称:(黑体五号)适用专业(群):(黑体五号)1.前言(黑体小四号,段前0.5行)1.1课程性质(黑体五号,段前0.25行)1、课程的性质(注:这部分主要对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做定性描述) (宋体五号)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宋体五号)1.2课程的教学设计 (黑体五号,段前0.25行)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宋体五号)。

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课程目标(黑体小四号,段前0.5行)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总体目标:即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对学生在专业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实践、具体课程,需培养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例如施工组织能力、测量能力、绘图能力、计价能力等等)、方法能力(主要包括具体课程学习方法能力,例如使用设备仪器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调研能力等)、社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素养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的基本要求和应达到的预期结果(三种能力用黑点项目符分开)。

具体目标: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用黑点项目符分开)。

(宋体五号)3.课程内容 (黑体小四号,段前0.5行)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及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素质。

为使“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使用“掌握”、“了解”等缺乏明确的指导建议的名词进行抽象描述,应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对素质要求进行具体描述,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3.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3.2能力目标与教学方法建议(也可不使用表格形式)4.教学实施要求黑体小四号,段前0.5行)4.1师资条件(黑体五号,段前0.25行)对教授本课程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材料:专业课课程标准模板——《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商务、物流、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是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先行课基础上开设的,专门研究国际间货物运输与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涉及国际贸易、商务、运输、货运保险、现代信息技术、国际商法、营销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与货运代理业密切相关的海上货运、航空货运、国际多式联运、国际仓储等业务。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综合知识,掌握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国际货运代理的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国际货代流程中的接单、订舱、配载、转运、集拼等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国际货运经营管理方法,以更好地提供国际货运服务,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合理进行,提高货运质量和经济效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货运市场竞争。

同时通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同的实训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素养,使其形成初步的工作能力,并具备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为其将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一)技能目标:准确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经营范围;掌握国际货物运输过程的实务流程;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中各类信息、单据在公司内外流转的各种程序;能熟练登陆主要专业网站、自主查询各类服务的现行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能根据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制定客户订单;能正确接受货主、承运人等客户的咨询;能准确制作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能熟练代办租船订舱、保险等业务,并能协调处理货运货损事故等。

(二)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对象;明确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内部岗位的职责分工;了解海运、陆运、空运及多式联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实务运作;熟悉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的制作要领;了解国际物流的运作流程及货物的仓储与养护;熟知世界贸易主要航线、港口所处的位置、转运以及内陆集散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港口习惯和海关程序;熟悉有关国际货运及货运代理的国际公约、惯例和法律法规。

(三)能力目标:对国际货运代理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国际货运代理各个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国际货运代理各项业务的熟练操作能力;并能实现在国际物流的大背景下灵活掌握综合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专业外语;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德育目标:具有良好的国际货运代理人员从业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证目标:获得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等相关职(从)业资格证书。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开发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采用校企合作进行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始终围绕国际货运代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职业资格考证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国际货代工作实践过程为主线,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与行业企业充分合作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

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岗位职业标准和考证要求为依据设计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紧密结合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真实的国际货代业务操作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同时融“教、学、做、考”为一体,充分体现课程的系统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首先校企合作通过到国际货代企业调研访谈、咨询研讨等方式,根据国际货运代理人员岗位职业标准,具体分析论证国际货运代理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和任务;然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国际货代工作实践过程为主线,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系统地开发课程内容,设计项目任务,编写项目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等;同时,建设双元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考”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书面考核与电子化考核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采用以项目为导向,实施任务驱动;将理论与实践、仿真与全真、手工与电子化操作、学习与考证相结合;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实训与考核的教学模式。

在该教学模式指导下,课程教学内容依据国际货代职业岗位标准、实际工作任务和考证需要进行设计,并力求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

通过走访国际货代行业企业,召开校企专家访谈会、研讨会,选取教学内容,经过整理归纳,分解为十个工作项目。

课程即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操作技能为核心,辅助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4-72课时。

本课程教学中应坚持客观性、发展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通过项目任务实施、图表解析、案例分析等方式,突出国际货代实务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同时,由于本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而项目教学的运用又大幅压缩了理论授课时间,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课堂讲授为辅的模式,对于既缺乏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尤其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及时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自学任务。

需要强调的是,本课程的内容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物流、外贸单证实务等课程有部分重叠。

国际物流、货运保险、外贸单证是国际贸易实务的派生,国际货运代理是国际货运的派生,而物流业的发展又是国际货代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五、教学资源与条件(一)教学团队建设本课程实施“双元双师”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通过培养和遴选,形成优秀的教师职业人队伍(校内专任教师)和优秀的国际货代职业人队伍(行业兼职教师),并且所有专任教师均取得双师资格,具备双师素质。

课程教学团队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计划、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等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国际货运代理准职业人。

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应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活跃。

团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应合理。

同时,授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与服务,并不断将一些最新成果和实践操作引入教学,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任职条件如下:1.专任教师需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和货运代理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外贸及货代工作经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企业工作流程;熟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发展现状、业务范围、岗位职责与标准,能够熟练操作国际货运代理各项业务;并且能够娴熟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课证融合教学法、工学交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实践。

2.兼职教师在国际货代及外经贸企业的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工作的货代职业工作人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国际货运代理职业资质,能够熟练进行国际货代流程中的接单、订舱、配载、转运、集拼等内容的操作示范教学。

(二)教学资源条件1.本课程应选用优秀的适合中职或高职高专用的教材、实训指导书、考证辅导教材和其它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网络教学,满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外自学及实验实训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及实践需要。

有条件的院校还可通过制作课程教学网站来辅助教学。

2.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合理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设计教学单元,编写教案。

3.充分利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建设并完善本课程的校内实训场所,包括实训室、实训设备及实训软件,以满足课堂仿真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克服困难,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开展工学结合,以满足国际货代全真实践教学的需要。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内容,充分利用上述教学资源条件,并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程综合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根据课程设计及教学需要,本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实践和考证的积极性,综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能力与素质能力。

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教学方法外,应特别强调下列教学方法的运用: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在教学中,以国际货运代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为主线,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PANTOSOFT等仿真教学软件,经过导学及知识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货代业务操作与训练。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融“教、学、做、考”为一体,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置于仿真或全真的项目任务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的国际货代业务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2.课证融合法本课程深入实施“课证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国际货运代理岗位职业标准、国际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考证内容紧密结合。

从教材、大纲、授课计划到授课内容、考核方式,全面融入“双证”教育理念,以教促考,以考促教,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较顺利地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毕业,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

3.工学交替法本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运用基于工作流程的国际货运代理仿真教学软件,通过电脑模拟操作训练,以案例和仿真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完成货代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向动手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岗位进行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实施工学交替,进行国际货运代理实战训练,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思考与操作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