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桥石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28期
【摘要】目的分析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血栓疑似患者60例,以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头部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60例脑血栓患者行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漏诊率分别为91.67%(55/60)、93.10%(54/58)、6.90%(4/58);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出491个病灶,CT检查诊断出345个病灶,CT检查的病灶总数检出符合率70.26%(345/491);CT鉴别诊断出豆状核病灶、放射冠病灶、丘脑病灶及其他部位病灶与与血管造影检出的符合率分别为70.59%(180/255)、70.01%(96/137)、72.22%(39/54)、66.67%(30/45)。

结论头部CT 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血栓;头部CT检查;诊断;临床意义
脑血栓形成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脑梗死类型,本文为了分析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血栓疑似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血栓疑似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56.38±5.13)岁;病程5.7~15年,平均病程(9.2±2.0)年;临床表现: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短暂性昏迷;不完全性偏瘫38例,完全性偏瘫17例,偏身感觉障碍5例。

入选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意识尚未模糊。

排除标准:己出现严重的脑出血、恶性肿瘤、脑梗死、心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头部CT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岛津SCT-5000TCT扫描仪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

横切面扫描层厚0.5cm、扫描间距0.5cm,冠状位扫描层厚0.2cm,扫描间距0.2cm,矩阵12×512,注意扫描线与眦耳线平行,从颅项开始扫描,直到枕骨大孔为止。

常规平扫后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以60%泛影葡胺和尤维显200-370型为对比剂。

诊断标准:平扫图像显示低密度病灶;病灶长度、宽度、层厚均不超过20mm。

1.3观察指标
以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漏诊率、CT诊断病灶总数符合率、CT鉴别诊断出豆状核病灶、放射冠病灶、丘脑病灶及其他部位病灶与血管造影检出的符合率。

2结果
2.1头部CT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比较
以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血管造影诊断确诊58例患者均存在脑血栓形成,2例为非脑血栓形成。

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漏诊率分别为91.67%、93.10%、6.90%。

见表l。

2.2病灶检测情况
60例脑血栓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并诊断出491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42例;分布在豆状核的病灶有255个,放射冠病灶137个,丘脑病灶54个,其他分布45个;CT检出病灶345个,分布于豆状核、放射冠、丘脑及其他部位的病灶个数分别为180个、96个、39个、30个,与血管造影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70.59%(180/255)、70.01%(96/137)、72.22%(39/54)、66.67%(30/45),以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检查的病灶检出符合率为70.26%(345/491)。

3讨论
脑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改变,并使得血管增厚、血管腔出现严重的狭窄及闭塞,最终导致脑局部血流减少,甚至脑供血中断,使得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并伴有局部病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脑血栓形成后,由于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细胞代谢功能紊乱,出现脑细胞水肿,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可发展为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CT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密度分辩率高、病灶定位准确性高的优点,在脑血栓诊断中进行头部CT检查能够检出数量不等的小型病灶存在于大脑深部和脑干位置,还可以检查出基地节区内存在似圆形及点状的低密度病灶,且不受其他器官病灶的重叠影响干扰,可清晰显示病灶的细微变化。

采用CT对患者头部进行检查时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组织的灰质与白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的具体情况,可直接用于鉴别诊断脑血栓、脑出血、脑瘤、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

本研究中,60例脑血栓患者行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漏诊率分别为91.67%、93.10%、6.90%;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出491个病灶,CT检查诊断出345个病灶,病灶总数检出符合率为70.26%;CT鉴别诊断出豆状核病灶、放射冠病灶、丘脑病灶及其他部位病灶与与血
管造影检出的符合率分别为70.59%、70.01%、72.22%、66.67%。

由此说明,头部CT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脑血栓病灶的位置,且诊断准确性高、敏感度高,在脑血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