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类型一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BC=10,则EC的长为()A.4B.3C.5D.2【答案】B【分析】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得AD=AF=BC=10,EF=ED,根据勾股定理得BF=6,则CF=4,设EC=x,ED=8−x,根据勾股定理得EF2=EC2+CF2,即可解得E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10,DC=AB=8,∵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AD=AF=BC=10,EF=ED,∴BF=√AF2−AB2=√100−64=6,CF=BC−BF=4,设EC=x,ED=8−x,∴EF2=EC2+CF2,即(8−x)2=x2+42,解得x=3,所以EC=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折叠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内容,掌握图形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BC=3,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BD的长为()【答案】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E=5,DB=DE,求得CE=1,设DB=DE=x,则CD=3−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2+(3−x)2=x2,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C=90°,AC=4,BC=3,∴AB=√32+42=5,由折叠的性质得,AB=AE=5,DB=DE,∴CE=1,设DB=DE=x,则CD=3−x,在Rt△CED中,12+(3−x)2=x2,,解得x=5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答案】B【分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E=BE,设AE=x,则BE=x,CE=8−x,再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度.【详解】解:∵△ADE翻折后与△BDE完全重合,∴AE=BE,设AE=x,则BE=x,CE=8−x,∵在Rt△BCE中,CE2=BE2−BC2,即(8−x)2=x2−62,解得,x=7,4.∴CE=7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4.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AD为∠BAC的平分线,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则DE的长为()【答案】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进而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可得BE=2,设DE=x,表示出BD,DE,进而在Rt△BDE【详解】解:∵在Rt△ABC中,∠ABC=90°,AB=3,AC=5,∴BC=√AC2−AB2=√52−32=4,∵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AE=AC,设DE=x,则DC=DE=x,BD=BC−CD=4−x,BE=AE−AB=5−3=2,在Rt△BDE中,BD2+BE2=DE2,即(4−x)2+22=x2,解得:x=52,即DE的长为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长为4,将这张纸片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折痕EF长为2√5,则BC长为()A.4.8B.6.4C.8D.10【答案】C【分析】过点F作FG⊥BC于点G,则四边形ABGF是矩形,从而FG=AB=4,在Rt△EFG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由∠AFE=∠CEF=∠AEF 得到AE=AF=BG=x+2,从而在Rt△ABE中,有AB2+BE2=AE2,代入即可解得x的值,从而得到BE,CE的长,即可得到BC.【详解】过点F作FG⊥BC于点G∵在矩形ABCD中,∠DAB=∠B=90°∴四边形ABGF是矩形∴FG=AB=4∴在Rt△EFG中,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在矩形ABCD中,BC∥AD∴∠AFE=∠CEF由折叠得∠CEF=∠AEF∴AE=AF∵在矩形ABGF中,AF=BG=x+2∴AE=AF=x+2∵在Rt△ABE中,AB2+BE2=AE2∴42+x2=(x+2)2解得x=3即BE=3,AE=5∴由折叠可得CE=AE=5∴BC=BE+EC=3+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常用方法.A.7B.136【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D=AB=2,∠B=∠ADB,CE=DE,∠C=∠CDE,可得∠ADE=90°,继而设AE=x,则CE=DE=3−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BC上的点D处,∴AD=AB=2,∠B=∠ADB,∵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CE=DE,∠C=∠CDE,∵∠BAC=90°,∴∠B+∠C=90°,∴∠ADB+∠CDE=90°,∴AD2+DE2=AE2,设AE=x,则CE=DE=3−x,∴22+(3−x)2=x2,,解得x=136即AE=1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交AB于点D,则FD的最大值为()【答案】D【分析】根据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可得FD=CF−CD=4−CD,即知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用面积法求出CD,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CF=BC=4,∴FD=CF−CD=4−CD,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ACB=90°,AC=3,BC=4,∴AB=√AC2+BC2=√32+42=5,∵2S△ABC=AC⋅BC=AB⋅CD,∴CD=AC⋅BCAB =3×45=125,∴FD=CF−CD=4−125=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涉及勾股定理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A.73B.154【答案】B【分析】先求出BD=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CN,则BN=8−DN,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DN2= (8−DN)2+4,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D是AB中点,AB=4,∴AD=BD=2,∵将Rt△ABC折叠,使点C与AB的中点D重合,∴DN=CN,∴BN=BC−CN=8−DN,在Rt△DBN中,由勾股定理得DN2=BN2+DB2,∴DN2=(8−DN)2+4,∴DN=17,4,∴BN=BC−CN=1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杯中吸管问题】9.如图,有一个透明的直圆柱状的玻璃杯,现测得内径为5cm,高为12cm,今有一支15cm的吸管任意斜放于杯中,若不考虑吸管的粗细,则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A.1cm B.2cm C.3cm D.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即在杯内最长,可用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CD=5cm,AD=12cm,∴AC=√CD2+AD2=√52+122,露出杯口外的长度为=15−13=2(cm).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所述问题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勾股定理巧妙结合,可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3cm D.2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4cm D.3cm【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度.然后求其差.【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AB 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直径为最大直角边时即可得到最小值,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即可得到最大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ℎ的值最大,ℎmax=24−8=16cm,当直径为直角边时ℎ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ℎmin=24−√82+152=7cm,∴7cm<ℎ≤1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最大与最小距离的情况.13.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答案】D【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24−8=16cm,∴ℎ最大如图2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cm,BD=8cm,∴AB=√AD2+BD2=17cm,=24−17=7cm,∴此时ℎ最小∴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A.5B.7C.12D.13【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h的最短距离,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当吸管、底面直径、杯子的高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最短,此时AB=√92+122=15(cm),故ℎ=20−15=5(cm);最短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5.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了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cm,这只烧杯的直径约是()A.9cm B.8cm C.7cm D.6cm【答案】D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这只烧杯的直径是:√102−82=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一根长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A.4<h<5B.5<h<6C.5≤h≤6D.4≤h≤5【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即可得出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题意,当牙刷与杯底垂直时,ℎ最大,如图所示:故ℎ最大=18−12=6cm;∵当牙刷与杯底圆直径、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ℎ最小,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CB=90°,AC=5cm,BC=12cm,则AB=√BC2+AC2=√52+122=13cm,∵牙刷长为18cm,即AD=18cm,∴ℎ最小=AD−AB=18−13=5cm,∴h的取值范围是5≤h≤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实际应用题,读懂题意,根据牙刷的放置方式明确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三楼梯铺地毯问题】17.如图在一个高为3米,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至少需要().A.3米B.4米C.5米D.7米【答案】D【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的长度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即可求得地毯的长度.【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52−32=4(米),∵地毯铺满楼梯的长度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3+4=7(米).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以及勾股定理,属于基础题,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水平边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高为5m,坡面长为13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132−52=12m,∵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2+5=17(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是楼梯的示意图,楼梯的宽为5米,AC=5米,AB=13米,若在楼梯上铺设防滑材料,则所需防滑材料的面积至少为()A.65m2B.85m2C.90m2D.150m2【答案】B【分析】勾股定理求出BC,平移的性质推出防滑毯的长为AC+BC,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C=90°,∵AC=5米,AB=13米,∴BC=√AB2−AC2=12米,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水平的防滑毯的长度=BC=12(米),铅直的防滑毯的长度=AC=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长为:AC+BC=17(米),∵防滑毯宽为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面积为:17×5=85(平方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移,将防滑毯的长转化为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A.13cm B.14cm C.15cm D.16cm【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由题意得AC=1×5=5(cm),BC=2×6=12(cm),故AB=√122+52=13(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所示:某商场有一段楼梯,高BC=6m,斜边AC是10米,如果在楼梯上铺上地毯,那么需要地毯的长度是()A.8m B.10m C.14m D.24m【答案】C【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再根据楼梯高为BC的高=6m,楼梯的宽的和即为AB的长,再把AB、BC的长相加即可.【详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C=6m,AC=10m∴AB=√AC2−BC2=√102−62=8(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为AB+BC=8+6=14(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楼梯的高和宽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等量关系.22.某酒店打算在一段楼梯面上铺上宽为2米的地毯,台阶的侧面如图所示,如果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80元,则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A.2560元B.2620元C.2720元D.2840元【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再求得其面积,则购买地毯的钱数可求.【详解】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132−52=12米、5米,∴地毯的长度为12+5=17米,地毯的面积为17×2=34平方米,∴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80×34=272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线段平移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计算.23.如图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是3m,斜边AC是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5m B.6m C.7m D.8m【答案】C【详解】楼梯竖面高度之和等于AB的长.由于AB=√AC2−BC2=√52−32=4,所以至少需要地毯长4+3=7(m).故选C24.如图,是一段楼梯,高BC是1.5m,斜边AC是2.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2.5m B.3m C.3.5m D.4m【答案】C【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2.52−1.52=2因为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所以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5+2=3.5(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平移性质和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类型四最短路径问题】25.如图,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圆柱的内侧点A爬到圆柱的外侧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爬行最短路程是厘米.(π≈3)【答案】30【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透明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6π=厘米≈36厘米,作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的长度即为它爬行最短路程,×36=18厘米,∴A′A=2AE=24厘米,AB=12∴A′B=√AB2+A′A2=√182+242=30(cm),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圆柱展开后所得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值,然后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答案】10【分析】将圆柱侧面展开,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详解】解:根据圆柱侧面展开图,cm,高为8cm,∵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π∴底面圆的周长为2×6×π=12cm,π×12=6cm,∴BC=8cm,AC=12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AB=√AC2+BC2=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有一个棱长为9cm的正方体,一只蜜蜂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C点(C点在一条棱上,距离顶点B 3cm处),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cm.【答案】15【分析】首先把正方体展开,然后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AC=√92+(9+3)2=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爬行的最短路线.28.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内壁,A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处的最短距离是厘米.【答案】10【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度即为所求,再结合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连接PA′,最短距离为PA′的长度,)2+(6−1.5+1.5)2=10(厘米),PA′=√PE2+EA′2=√(162最短路程为PA ′=10厘米.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答案】20【分析】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S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S 的长.【详解】解:如图,∵在圆柱的截面ABCD 中,AB =24π,BC =32,∴AB =12×24π×π=12,BS =12BC =16, ∴AS =√AB 2+BS 2=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 ,底面周长为16cm ,在杯内壁离杯底4cm 的点A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 ,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 处,则蚂蚁从外壁B 处到内壁A 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 cm .(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分析】如图(见解析),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详解】解:如图,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作B′D⊥AE,交AE延长线于点D,连接AB′,BB′=1cm,AE=9−4=5(cm),由题意得:DE=12∴AD=AE+DE=6cm,∵底面周长为16cm,×16=8(cm),∴B′D=12∴AB′=√AD2+B′D2=10c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AB′=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1.如图所示,ABCD是长方形地面,长AB=20m,宽AD=10m.中间竖有一堵砖墙高MN=2m.一只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必须翻过中间那堵墙,则它要走的路程s取值范围是.【答案】s≥26m【分析】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把中间的墙平面展开,使原来的长方形长度增加而宽度不变,求出新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即可得到范围.【详解】解:如图所示,将图展开,图形长度增加4m,原图长度增加4m,则AB=20+4=24m,连接A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24m,宽AD=10m,∴AC=√AB2+BC2=√242+102=26m,∴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要走的路程s≥26m.故答案为:s≥26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5【分析】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详解】解:将圆柱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彩灯带长为2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圆柱高3米,底面周长2米,∴AC2=22+1.52=6.25,∴AC=2.5,∴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5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类型五旗杆高度问题】【答案】6m【分析】设AD=x,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解:∵BF=2m,∴CE=2m,∵DE=1m,∴CD=CE−DE=1m,设AD=x,则AB=x,AC=AD−CD=x−1,由题意可得:BC⊥AE,在△ABC中,AC2+BC2=AB2,即(x−1)2+32=x2,解得:x=5,即AD=5,∴旗杆AE的高度为:AD+DE=5+1=6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并在直角三角形中正确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4.荡秋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项目,如图,小丽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DE=0.5m,将它往前推送至点B,测得秋千的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BF=1.1m,此时水平距离BC=EF=1.8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的很直,求绳索AD的长度.【答案】3m【分析】设绳索AD的长度为xm=(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秋千的绳索AD长为xm,则AB为xm,∵四边形BCEF是矩形,∴BF=CE=1.1m,∵DE=0.5m,∴CD=0.6m则AC为(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0.6)2+1.82=x2解得:x=3∴绳索AD的长度为3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5.如图,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聪明的小红发现:先测出垂到地面的绳子长,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n,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求出旗杆的长,若m=1米,n=5米,求旗杆AB的长.【答案】12米【分析】设旗杆的高为x米,在Rt△ABC中,推出x2+52=(x+1)2,可得x=12,由此解决问题.【详解】解:设AB=x米,因为∠ABC=90°,所以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解之,得:x=12,所以,AB的长为12米,答:旗杆AB的长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答案】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详解】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652−252=60(米).∴CE=CD+DE=60+1.68=61.68(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勾股定理,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7.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们是否想过旗杆到底有多高呢?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旗杆高度,进行以下操作:如图1,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如图2,再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请根据以上测量情况,计算旗杆的高度.【答案】17米【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m,可得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高度为x m,则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AB2+BC2=AC2(x−2)2+82=x2解得:x=17,答:旗杆的高度为17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8.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的小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如图,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刚好触底,此时测得绳子末端C到旗杆AB的底端B的距离为1米,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米的点E处,此时测得绳子末端E距离地面的高度DE为1米.请你根据小华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数据,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答案】12.5米【分析】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2=AB2+BC2,AE2= AF2+EF2,根据AC=AE,得出AB2+12=(AB−1)2+52,求出AB的长即可.【详解】解: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DEF是长方形,△ABC和△AEF是直角三角形,∴DE=BF=1,BD=EF=5,BC=1,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AB2+BC2,AE2=AF2+EF2,即AC2=AB2+12,AE2=(AB−1)2+52,又∵AC=AE,∴AB2+12=(AB−1)2+52,解得:AB=12.5.答:学校旗杆的高度为12.5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AB方程AB2+12= (AB−1)2+52.39.学过《勾股定理》后,某班兴趣小组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AB的高度,得到如下信息:①测得从旗杆顶端垂直挂下来的升旗用的绳子比旗杆长1米(如图1);②当将绳子拉直时,测得此时拉绳子的手到地面的距离CD为1米,到旗杆的距离CE为6米(如图2).根据以上信息,求旗杆AB的高度.【答案】9米【分析】设AB=x,则AC=x+1,AE=x−1,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得出答案.【详解】解:设AB=x依题意可知:在Rt△ACE中,∠AEC=90°,AC=x+1,AE=x−1,CE=6,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E2+CE2,即:(x+1)2=(x−1)2+62,解得:x=9答:旗杆AB的高度是9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结合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是解题关键.40.如图,学校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多出的这段绳子长度为1米,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为5米,求旗杆的高度.【答案】12米【分析】因为旗杆、绳子、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1)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详解】解:设旗杆的高度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度为(x+1)米,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52=(x+1)2,解得,x=12,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类型六航海问题】【答案】30海里/小时【分析】先根据题意结合方位角的描述求出∠ABC=90°以及AB、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HAB=90°−60°=30°,∠MBC=90°−∠EBC=60°,∵AH∥BM,∴∠ABM=∠BAH=30°,∴∠ABC=∠ABM+∠MBC=90°,∵巡逻艇沿直线追赶,半小时后在点C处追上走私船,∴BC=18×0.5=9海里,在Rt△ABC中,∠ABC=90°,AB=12海里,BC=9海里,∴AC=√AB2+BC2=15海里,∴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15=30海里/小时,0.5答: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30海里/小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若在点C处有一灯塔,灯塔的信号有效覆盖半径为处有一艘轮船准备沿直线向点多能收到多少次信号?(信号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答案】(1)AB=1000海里(2)最多能收到14次信号【分析】(1)由题意易得∠ACB是直角,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过点C作CH⊥AB交AB于点H,在AB上取点M,N,使得CN=CM=500海里,分别求得NH、MH的长,可求得此时轮船过MN时的时间,从而可求得最多能收到的信号次数;【详解】(1)由题意,得:∠NCA=54°,∠SCB=36°;。

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综合应用

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综合应用

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综合应用一、与折叠相结合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1)试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4,AD=8,求△BDE的面积.二、与角平分线结合2.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若AC=5,BC=12.求点D到AB距离.三、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结合3.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9,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1)求线段AB的长;(2)求线段AE的长.四、与等腰三角形结合4.如图,在Rt△ABC中,∠ABC=90°,BC=3cm,AB=4cm.若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在BC所在的直线上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CP是等腰三角形?五、由三边关系证明直角三角形5.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且CD2=AD B D.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六、最短路径问题6.(1)如图,长方体的长为4cm、宽为2cm、高为5cm.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2)如图,一个牧童在距离小河岸南400米的A处牧马,而他的家正位于牧马处A 的东800米(BC =800米),南700米(AC =700米)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3)若x ,y 为正实数,且x +y =4,求x 2+1+y 2+4的最小值.七、实际应用7.如图,根长2.5m 的木棍(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此时OB 的长为0.7m ,设木棍E 中点为P .若木棍A 端沿墙下滑,且B 端沿地面向右滑行.(1)如果木棍的顶端A 沿墙下滑0.4m ,那么木棍的底端B 向外移动多少距离?(2)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 到点O 的距离是否变化,并简述理由;(3)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八、综合探究8.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1)若图①中的△DEF 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P 的面积为9,正方形Q 的面积为15,求正方形M的面积;(2)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三角形外作三个半圆,求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用图中字母表示);(3)如图③,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请你利用上面得到的结论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与解析1.【分析】(1)由折叠可知,∠CBD=∠EBD,再由AD∥BC,得到∠CBD=∠EDB,即可得到∠EBD =∠EDB,于是得到BE=DE,等腰三角形即可证明;(2)设DE=x,则BE=x,AE=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的值.【解答】解:(1)△BDE是等腰三角形.由折叠可知,∠CBD=∠EBD,∵AD∥BC,∴∠CBD=∠EDB,∴∠EBD=∠EDB,∴BE=DE,即△BDE是等腰三角形;(2)设DE=x,则BE=x,AE=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即42+(8﹣x)2=x2,解得:x=5,所以S△BDE=DE×AB=×5×4=10.2.【分析】过点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CD=DE,然后利用“HL”证明△ACD和△AE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AC,表示出BE,设DE=x,表示出B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AC=5,BC=12,∴AB==13,∵∠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CD=DE,在△ACD和△AED中,,∴△ACD≌△AED(HL),∴AE=AC=5,BE=AB﹣AE=13﹣5=8,设DE=x,则BD=12﹣x,在Rt△BDE中,DE2+BE2=BD2,∴x2+82=(12﹣x)2,解得x=.答:点D到AB的距离是.3.【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E=BE,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解答】解:(1)在Rt△ABC中,∠C=90°,AC=12,BC=9,由勾股定理得:AB==15;(2)连接BE,∵AB的垂直平分线DE,∴AE=BE,设AE=x,则BE=x,CE=12﹣x,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12﹣x)2+92=x2,解得:x=,即AE=.4.【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然后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即当CP=CA,AP=AC,P A=PC时分别求出即可.【解答】解:∵∠ABC=90°,BC=3cm,AB=4cm,∴AC=5cm,当CP=CA时,2t=8或2t=2,解得:t=4或1,当AP=AC时,2t=3,解得:t=,当P A=PC时,(2t+3)2=(2t)2+42,解得:t=.综上所述,当t=4或1或或时,△ACP是等腰三角形.5.【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得∠ADC=∠BDC=90°,相似三角的判定方法证明△ADC~△CDB,其性质得,∠A=∠BCD,最后余角的性质,角的和差求出∠ACB的度数为90°;(2)由两角相等证明△ACD∽△ABC,其性质列出等式,求出线段AD的长的为1.6.【解答】解:如图所示:(1)∵CD是AB边上的高,∴∠ADC=∠BDC=90°,∵CD2=AD•BD,∴,∴△ADC~△CDB,∴∠A=∠BCD,又∵∠A+∠ACD=90°,∴∠ACD+∠BCD=90°,又∵∠ACB=∠ACD+∠BCD,∴∠ACB=90°;(2)∵∠ACB=∠ADC=90°∠A=∠A,∴△ACD∽△ABC,∴,又∵AC=4,AB=10,∴,∴AD=1.66.(1)【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如下图所示:∵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和4cm,高为5cm.∴P A=4+2+4+2=12(cm),QA=5cm,∴PQ==13cm.∴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13cm.(2)【分析】作出A点关于小河岸南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BA′的长即为牧童要走的最短路程,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作A点关于小河岸南的对称点A′,连接BA′交河岸于点P,则PB+P A=PB+P A′=BA′最短.在△A′BC中,∠C=90°,BC=800,A′C=AA′+AC=400×2+700=1500,∴A′B==1700(米).故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1700米.(3)【分析】将x+y=4变形后代入,再转化为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解答即可.【解答】解:∵x+y=4,∴y=4﹣x①,将①代入得,②,由②得,,可理解为M(x,0)到A(0,1)和B(4,2)的距离的最小值.作A关于轴的对称点A'(0,﹣1),连接A′B,与x轴交点即为M.在Rt△A'DB中,A'B===5.故答案为:5.如图:7.【分析】(1)在直角三角形ABO中,已知AB,BO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AO的长度,根据AO=AC+OC 即可求得OC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CDO中,已知AB=CD,CO即可求得OD的长度,根据BD =OD﹣OB即可求得BD的长度.(2)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不会变化.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判断;(3)当△AOB的斜边上的高h等于中线OP时,△AOB的面积最大,就可以求出.【解答】解:(1)在直角△ABO中,已知AB=2.5m,BO=0.7m,则AO=m=2.4m,∵AO=AC+OC,∴OC=2m,∵直角三角形CDO中,AB=CD,且CD为斜边,∴OD==1.5m,∴据BD=OD﹣OB=1.5m﹣0.7m=0.8m;(2)不变.理由: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因为斜边AB不变,所以斜边上的中线OP不变;(3)当△AOB的斜边上的高h等于中线OP时面积最大.如图,若h与OP不相等,则总有h<OP,故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h与OP相等时△AOB的面积最大,此时,S△AOB==×2.5×1.25=1.5625.所以△AOB的最大面积为1.5625m2.8.【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就可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是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2)分别表示出S1、S2、S3,结合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系式.(3)根据半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就可发现:两个小半圆的面积和等于大半圆的面积,从而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解答】解:(1)由题意得,P=DE2=9,Q=EF2=15,故可得M=DF2=DE2+EF2=24.(2)S1=AC2,S2=BC2,S3=AB2,∵AC2+BC2=AB2,∴S1+S2=S3.(3)设直角三角形的边从小到大分别是a,b,c,则a2+b2=c2,两边同乘以,即得:两小半圆的面积和等于大半圆的面积,从而可得S阴影部分的面积=S直角三角形的面积=×3×4=6.勾股定理课外阅读●勾股数:①勾股数②勾股数拓展若n为正整数,则a=2n+1,b=2n2+2n,c=2n2+2n+1是勾股数;若m>n,m,n为正整数,则a=m2−n2,b=2mn,c=m2+n2是勾股数;若n为大于1的整数,则a=n2−1,b=2n,c=2n2+1是勾股数.扩倍法:一组勾股数中各数相同的整数倍能得到一组新的勾股数,即若a,b,c是一组勾股数,则ka,kb,kc(k为正整数)也是勾股数.●勾股定理推导:●特殊三角形边比问题:●勾股树与变式:①勾股树:②变式:●勾股模型:①等腰勾股模型:②翻折勾股模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折叠问题(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篇】【经典例题】1.如图,在Rt△ABC中,∠C=90°,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当AC=4,BC=2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B.4πC.8πD.82.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其面积S1、S2、S3满足S1+S2=S3的个数是()A.1B.2C.3D.43.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再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7=()A.B.C.D.4.现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弦图”.Rt△ABC中,∠ACB=90°,若AC=b,BC=a,请你利用这个图形解决下列问题:(1)试说明a2+b2=c2;(2)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6,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求(a+b)2的值.5.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3,求S1+S2+S3的值.6.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7米.(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2)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7.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此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是直的)8.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9.如图,△ABC中,∠C=90°,AC=3,AB=5,点D是边BC上一点.若沿AD将△ACD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边上点E处,则BD=.10.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BE的长是()A.3 B.4 C.5 D.611.矩形ABCD中AB=10,BC=8,E为AD边上一点,沿CE将△CDE对折,点D正好落在AB边上的F点.则AE的长是()A.3B.4C.5D.61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4,BC=6,点E在AB边上,将纸片沿CE折叠,点B落在点F处,EF,CF分别交AD于点G,H,且EG=GH,则AE的长为()A.B.1C.D.213.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3cm2B.4cm2C.6cm2D.12cm2。

巧用方程思想与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巧用方程思想与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巧用方程思想与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内容提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数学思想作用的结果,因此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今天所说的方程思想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

本文对初中数学中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方程的思想与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应用。

关键词:方程思想;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案例一、方程思想是什么呢?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这就是方程思想。

通过方程里面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用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或公式、定理中的已知结论构造方程(组)。

这种思想在代数、几何及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的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也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同时由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把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它把形与数密切地联系起来,因此,它在理论上也有重要地位。

方程思想是初中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方程可以清晰的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架起沟通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桥梁。

利用勾股定理作为相等关系建立方程可以解决许多相关问题。

三、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折叠问题(对称问题)在三大图形变换中是比较重要的,折叠操作就是将图形的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使它与另一部分图形在这条直线的同旁与其重叠或不重叠,其中“折”是过程,“叠”是结果。

折叠问题的实质是图形的轴对称变换,折叠更突出了轴对称问题的应用.在初中数学中经常涉及到折叠的典型问题,只要从中抽象出基本图形的基本规律,就能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

1、折叠问题(翻折变换)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折叠重合部分一定全等。

2、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勾股定理应用中的翻折问题

勾股定理应用中的翻折问题
4
3 x 2
C
2
1 1 3 (4 x ) 5 x 2 2 3 12 3 x 5 x x 2
3
A x
3
x
E5
3 B
G
4
4-x
训练1:
长方形ABCD如图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 已知AB=8,BC=10,求折痕AE的长。
42 (8 x)2 x 2
解: H
x2+32=(9-x)2
x=4 9-x=5
D
3 A 9-x
E
5 5 10 9-x
C 3
4 x 9 F 1 G
B
1、如图,在△ABC中,AB=AC=17, BC=16,求△ABC的面积。
(2)求腰AC上的高。
A
17 8
17 15 B 8 D 16
C
2、如图6,在锐角△ABC中,AD⊥BC, AB=15 , AD=12 , AC=13 ,求△ ABC 的 周长和面积。
B
D x
如图,∠B=∠C=∠D=∠E=90°,且AB=CD=3, BC=4,DE=EF=2,则求AF的长。 A 3 B 3 2 4 C 3 D
10 E 2 2 F
4
2
如图,一条河同一侧的两村庄A、B,其中A、B 到河岸最短距离分别为AC=1km,BD=2km, CD=4cm,现欲在河岸上建一个水泵站向A、B 两村送水,当建在河岸上何处时,使到A、B两 村铺设水管总长度最短,并求出最短距离。 B A 1 C 1 A′ P 4 4 5 2 D 1 E
A 15 B 9 12 13 C
D 5
如图,将一根25cm长的细木棍放入长,宽 高分别为8cm、6cm、和 10 3 cm的长方体 无盖盒子中,求细木棍露在外面的最短长 度是多少? 25

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

8-x
4
B S△BFD=5×4÷2=10
85-x
F 3x C
A′
1、标; 2、找相等; 3、设未知,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4、解方程,得解。
A
10
D
心得:先标量和未知量,再找出
8
10
10
8-x
E
xLeabharlann 相等的量,设出未知数把条件集 中到一个Rt△中,依据勾股定理
B
6 F 4 C 得方程。
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D=4,将
矩形沿BD折叠,点A落在A′处,求重叠部
分△BFD的面积。
解:42+x2=(8- A
8
D
x)2 X=3 8-X=5
探究一:折叠三角形问题
如图,小颖同学折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使A与B重合,折痕为DE,假设AC=8,BC=6,
你能求出CE的长吗? 合作沟通:
8-x 6
〔1〕折纸过程中你觉察了什么? 〔2〕题中什么,求的是什么?
8-x
x
8
〔3〕观看CE在哪一个三角形中,你能表示出这个三角形的每
条边吗?
〔4〕请谈一谈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探究一:折叠三角形问题
如图,小颍同学折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使A与B重合,折痕为DE,假设AC=8,BC=6,
你能求出CE的长吗? 方法总结:
8-x 6
折叠问题
构建直角三角形
8-x
x
8
数学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求出方程的解
解题步骤
1、标,标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三角形 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3、将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转 化到同始终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2勾股定理应用-折叠问题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2勾股定理应用-折叠问题 课件(共16张PPT)

6
4
6 (E)
F
8
10
E
6
10
(F)
课堂小结
❖ 1、标已知; ❖ 2、找相等; ❖ 3、设未知,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 4、解方程,得解。
我的感悟我的收获
(1)折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轴对称变换,折痕就是 对称轴,变换前后两个图形全等。
(2)在矩形的折叠问题中,若有求边长问题,常设未 知数,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B
即x²+4²=(8-x)²,x=3cm,
∴EC的长为3cm。
D
E
F
C
解题步骤
1、标已知,标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三 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4、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得解。
探究活动
探究三: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AD=12cm,
使C点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E处,此时折痕DF的
长是多少?
A
D
6
4x
6
B 8-x
xC
探究活动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6cm,AD=8cm,
探究二:把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
C′处。猜想重叠部分△BED是什么三角形?
说明你的理由.
C′
求能角重得平叠到分等部线腰分与三△平角B行形E线D的组面合积时,。 A E
课后作业
3、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3厘米,BC=4厘
米,现将A、C重合,再将纸片折叠压平,
(1)找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第17章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教案)

第17章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整体来看,学生们对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将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直观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折叠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需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数学关系。
-学生需学会如何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折叠问题中的长度计算。
-举例:在折叠问题中,若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学生应能迅速计算出斜边长度。

勾股定理之“图形折叠”模型-2023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常见题型(北师大版)(解析版)

勾股定理之“图形折叠”模型-2023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常见题型(北师大版)(解析版)

重难点:勾股定理之“图形折叠”模型【知识梳理】图形折叠一定要注意折叠前后的边角对应关系,计算时联想到利用勾股定理对新形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考点剖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的长为()A.3B.4C.5D.6【分析】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ABE≌△C′ED,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解答】解:设DE=x,则AE=8﹣x,AB=4,在直角三角形ABE中,x2=(8﹣x)2+16,解之得,x=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2.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AB=4,AD=2.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A.8B.C.4D.【分析】着色部分的面积等于原来矩形的面积减去△ECF的面积,应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得FC的长,进而求得相关线段,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在Rt△GFC中,有FC2﹣CG2=FG2,∴FC2﹣22=(4﹣FC)2,解得,FC=2.5,∴阴影部分面积为:AB•AD﹣FC•AD=,故选:B.【点评】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本题中没有着色的部分为△ECF,利用了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求解.3.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是()A.B.C.D.【分析】先通过勾股数得到AB=1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DB=5,AE=BE,∠ADE=90°,设AE=x,则BE=x,CE=8﹣x,在Rt△C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然后在Rt△BD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得到DE的长.【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AB=10,又∵折叠,∴AD=DB=5,AE=BE,∠ADE=90°,设AE=x,则BE=x,CE=8﹣x,在Rt△CBE中,BE2=BC2+CE2,即x2=62+(8﹣x)2,解得x=,在Rt△BDE中,DE==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4.如图所示,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2cm,把长方形纸片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 于点F,AF=25cm,则AD的长为()A.16cm B.20cm C.24cm D.28cm【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证明∠EAC=∠DCA,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FC=AF,则DF即可求得,然后在直角△AD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长方形ABCD中,AB∥CD,∴∠BAC=∠DCA,又∵∠BAC=∠EAC,∴∠EAC=∠DCA,∴FC=AF=25cm,又∵长方形ABCD中,DC=AB=32cm,∴DF=DC﹣FC=32﹣25=7cm,在直角△ADF中,AD===2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在折叠的过程中注意到相等的角以及相等的线段是关键.5.如图,矩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AD=8,AB=4,则BE的长为()A.3B.4C.5D.2【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C′BD=∠DBC=∠BDA,可得DE=BE,设BE=DE=x,则AE=8﹣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BC=∠BDA,由折叠的性质得:∠C′BD=∠DBC,∴∠C′BD=∠BDA,∴DE=BE,设BE=DE=x,则AE=8﹣x.在△AB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5,∴BE=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和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的值是()A.B.C.D.【分析】先设CE=x,再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E=BE=8﹣x,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的值.【解答】解:设CE=x,则AE=8﹣x,∵△BDE是△ADE翻折而成,∴AE=BE=8﹣x,在Rt△BCE中,BE2=BC2+CE2,即(8﹣x)2=62+x2,解得x=,∴==.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7.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图).如果DM:MC=3:2,则DE:DM:EM=()A.7:24:25B.3:4:5C.5:12:13D.8:15:17【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M=EA,再根据勾股定理得ME的长,从而求比值.【解答】解:由折叠知,EM=EA,设CD=AD=5a,∴DE=5a﹣EM,DM=3a,MC=2a,在Rt△EDM中,EM2=DE2+DM2,即ME2=(5a﹣ME)2+(3a)2,解得ME=a∴ED=a∴DE:DM:EM=a:3a:a=8:15:17.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通过设适当的参数,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解.8.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1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AF=13,则AD的长为()A.5cm B.6cm C.10cm D.12cm=FC,在直角三角形ADF中,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ADF≌△CEF,设DA=x,又AF=13,DF=18﹣13=5,在直角三角形ADF中,x2+52=132,解之得,x=12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9.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痕EF的长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和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四边形AFEB与四边形CEFD全等,有EC=AF=AE,由勾股定理得,AB2+BE2=AE2即42+(8﹣AE)2=AE2,解得,AE=AF=5,BE=3,作EG⊥AF于点G,则四边形AGEB是矩形,有AG=3,GF=2,GE=AB=4,由勾股定理得EF=.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二.填空题(共1小题)10.已知,矩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12cm2.【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解答】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9cm=AE+DE=AE+BE.∴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B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三.解答题(共1小题)11.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BC=10厘米,AB=8厘米,求BF与FC的长.【分析】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D=AF,设BF=x,则FC=10﹣x,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BF,再由BC=12厘米可得出FC的长度.【解答】解:∵△AEF是△AED沿直线AE折叠而成,AB=8cm,BC=10cm,∴AD=AF=10cm,设BF=x,则FC=10﹣x,在Rt△ABF中,AF2=AB2+BF2,即102=82+x2,解得x=6,即BF=6厘米.∴FC=BC﹣BF=10﹣6=4cm.综上可得BF的长为6厘米、FC的长为4厘米.BF,AF的长度,在△ABF中利用勾股定理,难度一般.【过关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22秋•大东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 于E,AD=8,AB=4,则DE的长为()A.3B.4C.5D.6【分析】先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D=C′D,∠C=∠C′=90°,再设DE=x,则AE=8﹣x,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ABE≌Rt△C′DE,可得出BE=DE=x,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DE的长.【解答】解:∵Rt△DC′B由Rt△DBC翻折而成,∴CD=C′D=AB=8,∠C=∠C′=90°,设DE=x,则AE=8﹣x,∵∠A=∠C′=90°,∠AEB=∠DEC′,∴∠ABE=∠C′DE,在Rt△ABE与Rt△C′DE中,,∴Rt△ABE≌Rt△C′DE(ASA),∴BE=DE=x,在Rt△ABE中,AB2+AE2=BE2,∴42+(8﹣x)2=x2,解得:x=5,∴DE的长为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21秋•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将矩形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5厘米,EF=12厘米,则边HF的长是()A.12厘米B.13厘米C.14厘米D.15厘米【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HEF=90°,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AEH折叠得到△MEH,△BEF折叠得到△MEF,∴∠AEH=∠MEH,∠BEF=∠MEF,∴∠HEF=∠MEH+∠MEF=(∠AEM+∠BEM)=90°,∴△HEF为直角三角形,在Rt△HEF中,EH2+EF2=HF2,∵EH=5厘米,EF=12厘米,∴HF==13厘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折叠性质得到∠HEF=90°.3.(2022春•杭锦后旗期中)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A.cm B.cm C.cm D.无法确定【分析】设CD=xcm,则BD=BC﹣CD=(8﹣x)cm,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D=BD=8﹣x,然后在△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8﹣x)2=62+x2,再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CD=xcm,则BD=BC﹣CD=(8﹣x)cm,∵△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AD=BD=8﹣x,在△ACD中,∠C=90°,∴AD2=AC2+CD2,∴(8﹣x)2=62+x2,解得x=,即CD的长为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4.(2021春•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将边长为8cm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 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A.6cm B.5cm C.4cm D.3cm【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只要求出DN就可以求出NE,在直角△CEN中,若设CN=x,则DN=NE=8﹣x,CE=4cm,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N的长.【解答】解:由题意设CN=x cm,则EN=(8﹣x)cm,又∵CE=DC=4cm,∴在Rt△ECN中,EN2=EC2+CN2,即(8﹣x)2=42+x2,解得:x=3,即CN=3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问题,折叠问题其实质是轴对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2021秋•裕华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 DE,则AD的长为()A.cm B.10cm C.cm D.5cm【分析】首先设AD=xcm,由折叠的性质得:BD=AD=xcm,又由BC=8cm,可得CD=8﹣x(cm),然后在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设AD=xcm,由折叠的性质得:BD=AD=xcm,∵在Rt△ABC中,AC=6cm,BC=8cm,∴CD=BC﹣BD=8﹣x(cm),在Rt△ACD中,AC2+CD2=AD2,即:62+(8﹣x)2=x2,解得:x=,∴AD=cm.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6.(2021春•漳平市期中)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D.12cm2【分析】首先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D=BE,再设出未知数,分别表示出线段AE,ED,BE的长度,然后在Rt △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AE的长度,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求得△ABE的面积了.【解答】解:∵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ED=BE,设AE=xcm,则ED=BE=(9﹣x)cm,在Rt△ABE中,AB2+AE2=BE2,∴32+x2=(9﹣x)2,解得:x=4,∴△ABE的面积为:3×4×=6(cm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后哪些线段是重合的,相等的,如果想象不出哪些线段相等,可以动手折叠一下即可.7.(2020•饶平县校级模拟)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中点E处,点C落在点Q处,折痕为FH,则线段AF的长是()A.3cm B.4cm C.5cm D.6cm【分析】根据△AEF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由折叠可得DF=EF,设AF=x,则EF=8﹣x,∵AF2+AE2=EF2,∴x2+42=(8﹣x)2,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折叠问题;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21春•环翠区校级期中)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DE长为()A.4.8cm B.5cm C.5.8cm D.6cm【分析】在折叠的过程中,BE=DE,从而设BE=DE=x,即可表示AE,在直角三角形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DE=xcm,则BE=DE=x,AE=AB﹣BE=10﹣x,在Rt△ADE中,DE2=AE2+AD2,即x2=(10﹣x)2+16.解得:x=5.8.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另外要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9.(2021秋•开福区校级期末)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A.4B.3C.4.5D.5【分析】先求出BC′,再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运用勾股定理BF2+BC′2=C′F2求解.【解答】解:∵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考查了列方程求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线段的关系.10.(2021春•宁明县期中)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AF=cm,则AD的长为()A.4cm B.5cm C.6cm D.7cm【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证AF=FC.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求AD的长.【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知,AE=AB=CD,CE=BC=AD,∴△ADC≌△CEA,∠EAC=∠DCA∴AF=CF=cm,DF=CD﹣CF=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AD=6cm.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了:①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求解.11.(2021秋•东平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3,0),点B的坐标是(0,4),点M是OB上一点,将△ABM沿AM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则点M的坐标为()A.(,0)B.(0,)C.(,0)D.(0,)【分析】设沿直线AM将△ABM B正好落在x轴上的B'点,则有AB=AB',而AB的长度根据已知可以求出,所以B'点的坐标由此求出;又由于折叠得到B'M=BM,在直角△B'MO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M,也就求出M的坐标.【解答】解:∵将△ABM沿AM折叠,∴AB=AB',又A(﹣3,0),B(0,4),∴AB=5=AB',∴点B'的坐标为:(2,0),设M点坐标为(0,b),则B'M=BM=4﹣b,∵B'M2=B'O2+OM2,∴(4﹣b)2=22+b2,∴b=,∴M(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也考查了翻折变换,题中利用折叠知识与直线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求出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12.(2022秋•江北区期末)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ACB=90°,AB=5,AC=3.现将三角形折叠,使得边AC与AB重合,折痕为AE,则CE长为.【分析】解法一: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E=DE,AC=AD,∠C=∠EDA=90°,则BD=AB﹣AD,∠EDB=90°,设CE=DE=x,在Rt△B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法二: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推出∠EDB=90°,以此可得△BDE∽△BCA,设CE=DE=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解法一: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E=DE,AC=AD=3,∠C=∠EDA=90°,∴∠EDB=90°,BD=AB﹣AD=5﹣3=2,设CE=DE=x,则BE=4﹣x,Rt△BDE中,DE2+BD2=BE2,即x2+22=(4﹣x)2,解得:,∴CE=.故答案为:.解法二: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E=DE,∠C=∠EDA=90°,∴∠EDB=∠C=90°,∵∠B为公共角,∴△BDE∽△BCA,∴,设CE=DE=x,则BE=4﹣x,∴,∴x=,∴C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13.(2022中,AB=5,BC=12,点E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把△BAE沿BE折叠,点A落在A'处,当△A'DE是直角三角形时,DE的长为.【分析】当△A'DE是直角三角形时,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EA′D=90°时,此时A′在BD上,由勾股定理可得BD=13,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E,AB=A′B=5,A′D=8,设AE=A′E=x,则DE=12﹣x,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答;②当∠A′ED=90°时,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B=∠AEB,以此可推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5,再根据DE=AD﹣AE即可求解.【解答】解:①当∠EA′D=90°时,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90°,BC=AD=12,AB=5,∴B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E,AB=A′B=5,∴A′D=BD﹣A′B=8,设AE=A′E=x,则DE=12﹣x,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2+A′D2=DE2,∴x2+82=(12﹣x)2,解得:,∴AE=,;②当∠A′ED=90°时,如图,∴∠AEA=9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B=∠AEB,∵∠AEB+∠AEB=90°,∴∠AEB=∠AEB=45°,∴△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5,∴DE=AD﹣AE=12﹣5=7;综上,DE=或7.故答案为:或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是解题关键.14.(2021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若AC=8,BD=5,则CE的长度是.【分析】连接B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AE,BD=AD=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设CE=x,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62+(8﹣x)2=x2,求出x,即可得到CE的长.【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BE,∵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BD=5,∴BE=AE,AD=BD=5,∴AB=5+5=1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6,设CE=x,则BE=AE=8﹣x,在Rt△CBE中,由勾股定理得:BC2+CE2=BE2,∴62+x2=(8﹣x)2,解得:x=,∴C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此题的关键.15.(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2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位于离容器上沿4cm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2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分析】将容器的侧面展开,建立点A关于CE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解答】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EC为上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作点A关于CE的对称点A′,连接A′B交EC于点F,则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F+BF,即AF+BF=A′F+BF=A′B=25m,延长BC,过A′作A′D⊥BC于点D,∵AE=A′E=DC=4cm,∴BD=20cm,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D===1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30cm.故答案为:30cm.【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16.(2022秋•鼓楼区期中)如图,矩形ABCD中,AB=5,BC=3,将矩形沿BE折叠,使顶点A落在CD 上的点F处,其中E在AD上,连接AF,则AE=.【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C的长,设AE=EF=x,在Rt△DEF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D=∠C=90°,在Rt△BCF中,BF=AB=5,BC=AD=3,∴CF==4,∴DF=CD﹣CF=1,设AE=EF=x,在Rt△DEF中,∵EF2=DE2+DF2,∴x2=(3﹣x)2+12,∴x=,∴A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解决问题.17.(2022秋•下城区校级期中)在△ABC中,∠C=90°,AC=6,BC=8,将它的一个锐角翻折,使该锐角顶点落在其对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另一直角边于点E,交斜边于点F,则DE的长为.【分析】根据题意设DE=x求出CE的长,然后在Rt△ECD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D是BC的中点,∴CD=BC=4,由折叠的性质得:DE=AE,设DE=x,则CE=6﹣x,在Rt△ECD中,DE2=EC2+CD2,即x2=(6﹣x)2+16,解得x=,即DE=.②如图1所示:∵D是BC的中点,∴CD=AC=3,由折叠的性质得:DE=BE,设DE=x,则CE=8﹣x,在Rt△ECD中,DE2=EC2+CD2,即x2=(8﹣x)2+9,解得x=,即DE=;故答案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4小题)18.(2022秋•西湖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DE 所在直线对折,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且DA′⊥BC.(1)求∠AED的度数.(2)若AD=,求线段AB和CE的值.【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C=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DA′E=60°,∠AED=∠A′ED,进而求得∠EA′C=3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A′=∠EA′C+∠C=2∠AED,以此即可求解;(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可A′B=x,则BD=2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得x=1,则AB=BC=2,由(1)可知∠EA′C=30°,最后根据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根据折叠可知,∠A=∠DA′E=60°,∠AED=∠A′ED,∵∠DA′⊥BC,∴∠DA′C=90°,∴∠EA′C=∠DA′C﹣∠DA′E=90°﹣60°=30°,∴∠AEA′=∠EA′C+∠C=2∠AED=30°+60°=90°,∴∠AED=90°÷2=45°;(2)根据折叠可知,AD=A′D,∵AD=,∴A′D=AD=,由(1)可知,∠B=60°,∠DA′B=90°,∴∠A′DB=30°,∴BD=2A′B,设A′B=x,则BD=2x,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即,解得:x=1或﹣1(舍去),∴A′B=1,BD=2,∴AB=AD+BD=2,∵△ABC为等边三角形,∴BC=AB=2,∴A′C=BC﹣A′B=,由(1)知,∠EA′C=30°,∴∠A′EC=180°﹣∠EA′C﹣∠C=90°,在Rt△A′EC中,∠EA′C=30°,∴CE==.综上,线段AB=2,C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勾股定理,熟记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关键.19.(2022秋•和平区期末)在△ABC中,AB=25,,AP垂直直线BC于点P.(1)当BC=25时,求AP的长;(2)当AP=20时,①求BC的长;②将△ACP沿直线AC翻折后得到△ACQ,连接BQ,请直接写出△BCQ的周长为.【分析】(1)设PC=x,则BP=25﹣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①分两种情况: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P、BP,则BC=CP+BP;Ⅱ.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PB,则BC=PB﹣PC;②分两种情况: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P=CQ=10,PE=QE=,且PQ⊥AC,根据等面积法求出PE=,则PQ =2PE=,设CD=a,则DP=10+a,根据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a2,QD2=PQ2﹣DP2=320﹣(10+a)2,以此列出方程,求解得CD=6,QD=8,则BD=CD+BC=3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Q,以此即可求解;Ⅱ.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P=CQ=10,PE=QE=,且PQ⊥AC,根据等面积法求出PE=,则PQ=2PE=,设BD=m,则CD=5+m,PD=15+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5+m)2,QD2=PQ2﹣PD2=320﹣(15+m)2,以此列出方程,求解得BD=1,QD=8,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Q,以此即可求解.【解答】解:(1)如图,设PC=x,则BP=25﹣x,∵AP⊥BC,∴∠APC=∠APB=90°,在Rt△ACP中,由勾股定理得AP2AC2﹣PC2=500﹣x2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AP2=AB2﹣BP2=625﹣(25﹣x)2,∴500﹣x2=625﹣(25﹣x)2,解得:x=10,∴AP==20;(2)①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如图,∵AP⊥BC,∴∠APC=∠APB=90°,在Rt△ACP中,AC=,由勾股定理得=10,在Rt△ABP中,AB=25,由勾股定理得BP==15,∴BC=CP+BP=25;Ⅱ.当△ABC为钝角三角形,如图,∵AP⊥BC,∴∠APB=90°,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PC==10,在Rt△APB中,由勾股定理得PB==15,∴BC=PB﹣PC=5;综上,BC的长为25或5;②Ⅰ.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如图,由(2)①Ⅰ知,CP=10,PB=15,BC=2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P=CQ=10,PE=QE=,且PQ⊥AC,∵,即,∴PE=,∴PQ=2PE=,设CD=a,则DP=10+a,在Rt△QDC中,由勾股定理得QD2=CQ2﹣CD2=100﹣a2,在Rt△QDP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Q2﹣DP2=320﹣(10+a)2,∴100﹣a2=320﹣(10+a)2,解得:a=6,∴CD=6,QD==8,∴BD=CD+BC=31,在Rt△QDB中,由勾股定理得=,∴△BCQ的周长为CQ+PC+PB+BQ=10+10+15+=35+;Ⅱ.当△ABC为锐角三角形,连接PQ,交AC于点E,过Q作QD⊥BC交BC反向延长线于点D,如图,由(2)①Ⅱ知,CP=10,PB=15=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P=CQ=10,PE=QE=,且PQ⊥AC,∵,即,∴PE=,∴PQ=2PE=,设BD=m,则CD=5+m,PD=15+m,在Rt△QD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QD2=CQ2﹣CD2=100﹣(5+m)2,在Rt△QDP中,由勾股定理得QD2=PQ2﹣PD2=320﹣(15+m)2,∴100﹣(5+m)2=320﹣(15+m)2,解得:m=1,在Rt△QDB中,由勾股定理得BQ=,∴△BCQ的周长为BC+BQ+CQ=5++10=15+.综上,△BCQ的周长为35+或15+.故答案为:35+或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等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20.(2022秋•武侯区校级期中)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AB=CD=10,BC=AD =6,P为射线BC上一点,将△ABP沿直线AP翻折至△AEP的位置,使点B落在点E处.(1)若P为BC上一点.①如图1,当点E落在边CD上时,求CE的长;②如图2,连接CE,若CE∥AP,则BP与B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BC的延长线上,当△PE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PB的长.【分析】(1)①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交CD于点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即可;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可证EP=CP,BP=PE,从而BP=PC;(2)由△PEC是直角三角形,当∠EPC=90°时,则四边形ABPE是正方形,得PB=AB=10;当∠ECP=90°时,设BP=x,则PC=x﹣6,在Rt△ECP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当∠PEC=90°时,点P在线段BC上,不符合题意,舍去.【解答】解:(1)①如图: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交CD于点E,∵AE=AB=10,AD=6,∠D=90°,∴CE=DC﹣DE=10﹣8=2;②BC=2BP,理由如下:∵将△ABP沿直线AP翻折至△AEP的位置,∴∠APB=∠APE,PE=BP,∵CE∥AP,∴∠CEP=∠APE,∠ECP=∠APB,∴∠PEC=∠ECP,∴EP=CP,∴BP=BC,∴BC=2BP;(2)∵△PEC是直角三角形,当∠EPC=90°时,∵∠EPC=∠AEP=∠B=90°,且=BP,∴四边形ABPE是正方形,∴PB=AB=10;当∠ECP=90°时,则∠ECP=∠B=90°,∴EC∥AB,∵DC∥AB,∴点E、D、C三点共线,由翻折知AE=AB=10,根据勾股定理得DE=8,∴EC=18,设BP=x,则PC=x﹣6,在Rt△ECP中,由勾股定理得:182+(x﹣6)2=x2,解得x=30,∴PB=30;当∠PEC=90°时,点P在线段BC上,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BP=10或30.【点评】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1.(2022秋•绥德县期中)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BC=10厘米,AB=8厘米.(1)求BF与FC的长.(2)求EC的长.【分析】(1)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D=AF=10,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BF,再由BC =12厘米可得出FC的长度;(2)将CE的长设为x,得出DE=10﹣x=EF,在Rt△CEF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ADE折叠后的图形是△AFE,∴AD=AF,∠D=∠AFE,DE=EF.∵AD=BC=10cm,∴AF=AD=10cm.又∵AB=8cm,在Rt△ABF AB2+BF2=AF2∴82+BF2=102,∴BF=6cm,∴FC=BC﹣BF=10﹣6=4cm.(2)设EC的长为xcm,则DE=(8﹣x)cm.在Rt△E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FC2+EC2=EF2,∴42+x2=(8﹣x)2,即16+x2=64﹣16x+x2,化简,得16x=48,∴x=3,故EC的长为3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时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300年时所发现的一条数学定理,是目前数学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

勾股定理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记为:a² + b² = c²1、勾股定理发现路径长前300年,毕达哥拉斯是希腊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在他的探索中,他发现了一条奇异的形态,它就是“勾股定理”。

他与其他数学家一道从南到北,从杨达雅当时的希腊数学鼻祖开始,必经另外三位数学家,包括埃拉托斯特尼,艾培拉和几何学的奠基人厄普代克,才最终发现了勾股定理,以它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对数学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让我们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解决许多数学问题,例如解决折叠三角形的大小,测量几何图形等。

此外,勾股定理也能在统计学和金融学中起到解释和替换复杂的概率公式的关键作用,以此来预测期望利率、风险程度等概念。

3、勾股定理的引申此外,这个定理的发现还引发出许多新的数学思想,诸如三角函数和立方根等,从而推动了数学发展的进程。

同时,“勾股定理”也用于科学研究上,有助于帮助我们确定物体行星位置,研究太空测量,对位置、距离和时间的大量计算,以及估算天体运动轨道等。

总之,勾股定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数学定理,注定成为数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勾股定理的折叠勾股定理折叠,就是在只用纸笔的情况下,通过给定三条直线,来求得所构造三角形,其中能够满足勾股定理的解。

其实折叠并不难,它可以从三个动作来进行解说。

首先,先将三角形折叠成一条直线,再以直线为基础,其他两条线分别放在左边和右边,使得斜边与两边分别相等。

最后,用斜边折出一个似直 h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角形就折叠出来了。

在折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折叠的正确性,还要注意折叠的简明性,在折叠勾股定理三角形时,不能多折纸,也不能歪折纸,因为它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勾股定理应用之——矩形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应用之——矩形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应用之—
矩形折叠问题
蔡雨株
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它是用 来 解 决 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基本工具 ,今天 , 我们一起来研究 、 探 讨 平 时 喜爱的矩形折纸中又和我们的勾股定 理有哪些联系呢?又能帮助我们解决 哪些数学问题呢?
请同学们将矩形纸片只折叠 一次,即只有一条折痕;
谁折叠后的图形更美? 你为什么觉得它很美呢?
2.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cm,BC=8cm, 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
(1)求DF的长;
(2)求重叠部分△AEF的面积;
(3)求折痕EF的长。x

4

4


8
如图,矩形 ABCD 中, E 是 AD 的中点,将△ABE 沿直 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点F.
学案上的相关题目
(可用草稿纸演算,并记录结果)
将矩形纸片 ABCD,AB=,BC=8, 沿对角线 BD 折叠, 点C落在点E处,BE交AD于点F。
(1)证明:BF=DF;(2)求AF、BF的长;
(3)求△FBD的周长和面积。
6
x 6 8-x 8 8-x 6
所有矩形纸片折叠问题 抓住两条主线:
1.全等三角形 一般在折痕周围寻找全等三角形 作用:转移等线段和角度;集中条件. (这类题用的最多的就是转移和集中等线段条件)
沿矩形对角线折叠后的图形中, (1)相等的角有哪些? (提示:与∠A=90°相等的角;与∠CBD相等的角;与∠AFB相等的 角;与∠ABF相等的角.) (2)相等的线段有哪些? (3)全等的三角形有哪些?
(4)若给出矩形的长BC=8,宽AB=6,图中的未知的线段、已知的 线段又有哪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素养拓展+中考真题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素养拓展+中考真题课件
得到的不一定是最短路径,对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利用转化思想求面积]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
放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
.
答案
1.4 【解析】
D.6.4
答案
1.A 【解析】
如图,连接CF,根据题意,得CF⊥DE.因为DE∥AB,所以CF⊥AB.因为∠C=90°,AC=6,BC=8,所以
1
1
AB=10,所以S△ABC=2AC·BC=2AB·CF,所以CF=4.8,所以AF2=AC2-CF2=62-4.82=3.62,所以AF=3.6.故选A.
定理的研究中会逐渐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同时在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时会用到转化思想.第1题体现
了转化思想,利用勾股定理将正方形的面积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解决;第2题通过用类比面积法来验证等式的方
式,创设数学活动,体验图形组合、变换的过程;第3题以最短路径问题为背景,通过探究、对照,说明利用表面展开图
5.[202X陕西西安交大附中期中]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
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
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
如图,容易证明Rt△ACB≌Rt△BDE,所以BC=ED,所以AC2+ED2=AC2+BC2=AB2,所以S1+S2=1.同理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应用专题折叠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应用专题折叠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专项应用------折叠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

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

(1)求EF 的长;(2)求四边形ABCE 的面积。

2、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长AD=9 cm ,宽AB=3 cm ,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那么折叠后DE 的长是多少?3、如图,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 ,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8cm ,BC=10cm .求EC 的长.CDBAE4、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三角形ABC 折叠,使AB 落在斜边AC 上得到线段AB ’,折痕为AD ,求BD 的长为.5、如图,将边长为8 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中点E 处,点A 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 ,求线段CN 的长.6、如图所示,在∆ABC 中,AB=20,AC=12,BC=16,把∆ABC 折叠,使AB 落在直线AC 上,求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B'DCBA7.如图,把矩形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90FPH = ∠,8PF =,6PH =,求矩形ABCD 的边BC 长.8、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6cm,AD=8cm ,在BC 上找一点F ,沿DF 折叠矩形ABCD ,使C 点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E 处,此时折痕DF 的长是多少?9.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BE 交AD 于点F ,连结AE .证明:(1)BF DF =.(2)AE BD ∥.(3)若AB=6,BC=10,分别求AF 、BF 的长,并求三角形FBD 的周长和面积。

ABCDEF10、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6CD ,求AF 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E重合,求CD的长。
12 x 5 x 5
长方形中的折叠
例2: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 的点F处,AE为折痕。已知AB=CD=8cm, BC=AD=10cm,求EC的长。
A
8 10
D
B
E 10 10 8-x x
6
F 4C
心得:先标已知量和未知量,再 找出相等的量,设出未知数把条 件集中到一个Rt△中,根据勾股 定理得方程。
(4)请谈一谈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探究一:折叠三角形问题
如图,小颍同学折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使A与B重合,折痕为DE,若已知AC=8,BC=6,
你能求出CE的长吗? 方法总结:
8- x 折叠问题 构建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求出方程的解 8- x x 6
8
数学问题
解题步骤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c
a
在Rt△ABC中,∠C=90°. (1)若a=3,b=4,则 c= 5 ; (2)若c=13,a:b=5:12, 5 ,b= 12 ; 则 a= B
2 2
a b c
2
那么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中 折叠问题又如何运用呢?
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
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D=4,将 矩形沿BD折叠,点A落在A′处,求重叠部 分△BFD的面积。
解:42+x2=(8x)2 X=3 8-X=5
A
8 8-x 8-x 5 A′ x F 3
D 4 C
B S△BFD=5×4÷2=10
1、标已知; 2、找相等; 3、设未知,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4、解方程,得解。
探究一:折叠三角形问题
如图,小颖同学折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使A与B重合,折痕为DE,若已知AC=8,BC=6,
你能求出CE的长吗?
合作交流:
(1)折纸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题中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
8- x 8- x x
6
8
(3)观察CE在哪一个三角形中,你能表示出这个三角形的每 条边吗?
1、标已知,标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 三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4、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得解。
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ຫໍສະໝຸດ 角边AC=5cm,BC=12cm,
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