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邱仁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岸中国心
——中菲关系友好使者、
菲律宾LK大中华集团董事长邱仁士
“菲律宾华裔”的身份,印在邱仁士的护照上,也印在他的骨血中。
作为德高望重的侨领楷模与杰出商人,他凭借在菲中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卓著贡献,先后荣获“菲华精英”、“80位杰出华商之一”、菲律宾协和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第二届中华杰出商业领袖”等多项殊荣与奖励。
2011年6月又获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人民友谊贡献奖”,这是该协会对外授予的最高殊荣,亦是对邱仁士长达半个多世纪不懈奔忙的诚挚敬意。
正如他所说,有一种彼岸的守护,叫“我是中国人”。
架桥铺路 开创中菲贸易往来
75年前,邱仁士出生于菲律宾的华侨商人家庭,祖籍中国福建。
与日本侵菲战争绑在一起的童年,不仅让他目睹硝烟中水深火热的苦难,更让他从5岁起就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强大的祖国,人民就要沦为永远的亡国奴。”
什么是祖国?对于邱仁士而言,这是一个双重意义的概念。
自小,父亲邱金杯与母亲许贵治就常常给他讲述关于中国的故事,不但在家中辅导他学习中文,鼓励他大量阅读中文书籍,还把他送到马尼拉的洪光华文学校读书,系统学习祖先的历史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邱仁士就这样定义自己:我的祖国是菲律宾,祖籍国是中国,孰轻孰重,已实难分割相较。
1955年,高中毕业的邱仁士随父母前往香港、日本、台湾旅游,第一站到达香港,在一家大书店中,他一口气买下了《毛泽东选集》、《人民画报》、《鲁迅文集》等印刷精美的新中国进步书籍,但未料想在路经台湾海关时被悉数查没。时值白色恐怖时期,当地官员将邱仁士一家扣押,并审问他书籍的来源,他说那是香港朋友推荐的,是中国最好的书。官员追问:“你认字吗?”答曰:“不认”官员半信半疑地说:“你不认字,怎么会说普通话呢?”“因为我是中国人!”
虽然最终全家人被迫以“放弃书籍”为代价被准许通行,但根植于邱仁士内心的故土情结却更为浓重。大学毕业后,尽管要全力打拼于商场,他仍在华人社团身兼数职,只要是能做的,从不推辞。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中菲尚未建交。尤其是1972年前后,海峡两岸关系尚颇为紧张,受美国影响,当时的菲律宾称中国为“竹幕”,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想公开促进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不但阻力重重,而且风险甚大,一不留神还有可能招致牢狱之灾。
但所有这一切,都没能吓退邱仁士的拳拳赤子之心,他深知,要让华人挺胸抬头地活着,必须有所行动,而发展经济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彼时,中国广东正举办“广交会”,其自
华商韬略·李京淑/文
2
1957年春季开幕以来,一年两届从未间断,旨在聚拢商机,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经济封锁,扩大对外贸易。邱仁士看准时机,毅然决定绕道香港,亲赴广交会,并率先将展会上的拖拉机、车床、化工产品等工业产品带回菲律宾,让菲律宾同行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制造”,让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产品。
此举在当时意义重大。由于中菲尚未达成正式邦交关系,进口中国产品入关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邱仁士突破重重阻碍迈出的第一步,实际上相当于开创了最初的中菲贸易往来。
1972年,为继续扩大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互动,邱仁士促成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将其主要经营的纤维、石油、化工和农业化肥等产品出口到中国。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与美国公司“握手成交”,横亘在中美经贸间的冰山终于开始融化了。
但是这座冰山融化的过程并不轻松。当时的孟山都公司亚太地区总裁董之江(Mr.John Tung),是一位美籍华人,早年服役于美国空军并担任上校,曾对中国执行过作战任务。一开始,邱仁士希望他亲赴中国洽谈合作,但战争经历使他对“故地”心存不安,积极性也不高。在几番锲而不舍的劝解后,堇之江才决定委任邱仁士作为总裁代表,赴华处理谈判事宜,并承诺从中抽取百分之二的回扣作为报酬。按当时上千万美元的贸易额计
算,这绝对是个不菲的数目。
生意果然谈成了,但邱仁士
却没有收下自己的“辛苦费”。
他很清楚,70年代初期的中国,
内有文革动乱,外有经济围困,
资源匮乏,举步维艰,这不是自
己赚钱的机会,而是该出把力的
时候。他告诉董之江:“我不是
为钱而来,我是为发展中国经济
而来!你身为美国公司的亚太地
区总裁,身上也承袭着中国人的
血脉,理应尽力帮助中国发展经
济才是。”一席话,令对方为之
动容。
凭借几番奔走建立的良好
信誉,此后不久,邱仁士受时任
菲律宾商贸部长圭松委任,以及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邀请,出任中国化工原料产品菲律宾总代理。圭松希望他可以从中国进口大批农用拖拉机及其他农机产品,帮助当时正在大肆流行口蹄疫的菲律宾,借助发展多元农业而度过畜牧业难关。虽然全盘计划最终止步于中国文革的混乱局势,但邱仁士心中依旧留有喜悦: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祖国与祖籍国之间,开始“牵手”了。
赤子情深 推动中菲友好邦交
趁热打铁,1973年,邱仁士与一批志同道合的爱国人士,创建了“菲中了解协会”与“菲华体育促进会”,并众望所归荣膺协会董事长与促进会理事长。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他更如虎添翼,不但促成菲中了解协会与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缔结为姊妹协会,搭建中菲在经贸、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平台,更借此让1974年任该会秘书长的前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逐渐对中国加深了解,促成她执政后的多次访华。
1975年6月9日,对于包括邱仁士在内的所有爱国华人、华侨而言,注定是个永生难忘的“大日子”,这一天,菲律宾与中国政府签署联合公报,
正式缔结外交关系。
作为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菲律
宾的决定无疑令世人瞩目。为破坏中菲睦邻关系的
正常进程,国民党台湾当局派人焚毁了邱仁士带头
援建的中国大使馆。眼见心血被付之一炬,他来不邱仁士与菲律宾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合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