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汽化与液化知识“新解”
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讲解
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讲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汽化和液化(提高)责编:武霞【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4.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蒸发:(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要点诠释: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2要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2、【高清课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3、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
如:“人造雨”的实验中,从水壶口逸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可以液化成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3、注射器中的乙醚蒸气,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注射器内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压缩体积也能实现液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汽化和液化1.家用电冰箱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
《汽化和液化》 知识清单
《汽化和液化》知识清单一、汽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蒸发(1)定义: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例如,夏天洗衣服比冬天干得快,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
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把湿衣服展开晾晒比团在一起干得快,就是因为增大了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有风时,湿衣服干得快,就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
(3)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比如,在皮肤上擦酒精,会感到凉凉的,就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了皮肤的温度。
2、沸腾(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酒精的沸点是78℃。
(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液体要继续吸热才能保持沸腾。
如果只是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液体是不会沸腾的。
(4)沸腾的特点沸腾时,液体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液面破裂。
同时,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二、液化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例如,冬天哈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2)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例如,家用的液化气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储存在钢瓶中的。
2、液化现象(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冬天,人呼出的“白气”也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出的“白气”,是壶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然后遇冷液化形成的。
气化和液化的概念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液化和汽化是物质的两种基本状态,液化是把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汽化则是把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液化和汽化在化学、物理、工程和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液化液化指气体经过压缩、冷却等方式被转化为液态状态的过程。
液化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改变气体的物态,使得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减小,从而发生相变。
1.液化的条件压力和温度是影响气体液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气体的液化需要满足定的条件。
首先,在固定的温度下,气体的压力越大,分子间的距离越小相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较高的压力是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
另外,在固定的压力下,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的总能量越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液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温度的降低也是液化的必要条件。
2.液化的方法液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降低气体的温度和增加气体的压力以实现液化。
液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压缩法:通过对气体进行压缩,使气体的压力增加,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增加相互作用力,从而实现液化。
(2) 冷却法:通过将气体的温度降低到气体的临界温度以下,使得气体的相变点下降,可以实现液化。
一些惰性气体,如氨、氢等,只需要将温度降到4K以下,就可以液化。
(3) 混合物分离法:通过调节混合物的温度和压力,使得混合物中的不同气体液化点不同,可以通过液化分离的方式分离出不同品种的气体二、汽化汽化(Vaporization)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液体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汽化主要涉及到能量的转化问题,液体的汽化主要包括蒸发、沸腾和升华三种方式。
1.汽化的条件相较于液化,液体的汽化条件更易控制。
液体汽化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界面存在。
(2)液体距离其相变点较近。
(3)液体表面的蒸气压力足够大。
(4)液体的表面积足够大,可以满足蒸发、沸腾、升华的需要。
2.汽化的方式液体的汽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包括蒸发、沸腾和升华。
这三种汽化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条件和情况。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
汽化和液化(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4.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如下图所示: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要点二、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要点三、蒸发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中考物理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中考物理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叫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的特点:吸热,温度降低。
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①提高液体温度;②增大液体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使液体变成气体
3.都要吸收热量
蒸发吸热的应用:擦拭酒精给病人降温;夏天向地面洒水,降低室温。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液化和汽化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移过程。
本文将对初一液化和汽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液化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液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相变概念: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液化就是一种相变。
常见的相变还有凝固和汽化。
2. 液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液化温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液化温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降低。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液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3. 液化原理:液化是通过增加物质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来实现的。
当物质的内部分子间吸引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的空间变窄,从而转变为液体状态。
4. 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包括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
当物质的压强超过临界压强且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会发生液化。
5. 液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液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
这个热量称为潜热,液化的过程称为潜热转化。
二、汽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汽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汽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汽化温度不同。
与液化相反,汽化温度一般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升高。
水的常规汽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2. 汽化原理:汽化是由于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分子能够克服内部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转变为气体状态。
3. 汽化的条件:汽化的条件包括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临界温度且压强低于临界压强时,会发生汽化。
4. 汽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汽化过程中需要释放热量,使得物质的分子能量减小。
汽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5. 饱和汽化:当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与其饱和蒸气达到动态平衡时,液体内部与外部的汽化和液化速率相等,称为饱和汽化。
总结:初一液化和汽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概念。
液化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需要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而汽化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0111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由大变小水在沸腾前,容器
由小到大因为此时气泡里是
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沸腾
底的水先受热,其中部分水变 时对流已基本停止,上下水温基
成 水蒸汽形成气泡向上升,上 本一致,不存在热胀冷缩的问题,
层水 的温度比下层低,因而气 但由于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泡到上 层就遇冷收缩,体积变 增加,所以气泡越到上面,所受
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 粉”,属于凝华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请解释这种现象
现象解释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 人身上有水,皮肤上的 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 程中从人的皮肤吸热, 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冷。 如果有风,加快了皮肤 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 了蒸发,蒸发有制冷作 用,所以甚至冷的打颤。
1、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到比在水中冷,
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
下列解释岸上气温比水温低
B、蹲着比站者暖和是C因D为离水近些,有利于从水中
取得热量
C、上岸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蒸 特点: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发
1、液体的温度
影响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蒸发 的因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素: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特点
活动一:在手背上涂些酒精后,(1)观察酒
动手动脑 精的变化 消失 (2)说出手背的感觉 感到凉
活动二:在温度计上涂些酒精后,你又观察 到了什么现象? 温度计示数下降
从以上两个活动,你能得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蒸发吸热 温度计示数变化说明了什么?
物理液化和汽化的概念区别
物理液化和汽化的概念区别物理液化和汽化是热力学过程中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液化是将气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而汽化则是将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虽然两者都是相变过程,但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概念区别。
首先,液化和汽化的发生条件是不同的。
液化发生在气体达到或超过其临界温度以下,在临界压力以上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使分子凝聚形成液体。
而汽化发生在液体达到或超过其饱和蒸气压力以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增加液体的温度,使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达到蒸气压力,使液体分子跃迁为气体状态。
其次,液化和汽化的能量变化方式不同。
液化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即需要从系统中移除热量。
在液化过程中,气体分子内部的平均能量降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气体分子凝聚成液体。
而汽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即需要向系统中输入热量。
在汽化过程中,液体分子的平均能量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液体分子跃迁为气体状态。
第三,液化和汽化过程涉及的物理和化学基础不同。
液化过程涉及气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如范德华力、静电力等,当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超过分子间的动能时,气体分子就会凝聚成液体。
汽化过程则涉及液体分子的动能,当液体分子的动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液体分子就能克服相互作用力,跃迁成为气体状态。
此外,液化和汽化的速率和过程也存在不同。
液化通常是在恒定的压强下通过降低温度进行,由于液化涉及的过程相对较复杂,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汽化则通常是在恒定的温度下逐渐增加压力进行,汽化过程相对比较简单,速率较快。
最后,液化和汽化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也有所不同。
在液化过程中,气体转化为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排列规则化,密度增加。
在汽化过程中,液体转化为气体,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不再具有规则的排列,密度减小。
总之,物理液化和汽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气体到液体(液化)和从液体到气体(汽化)的相变过程。
九年级物理气化液化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气化液化知识点气化和液化是物质存在的状态之一,也是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以及常见的应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一、气化的概念和原理气化是指物质从液态或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使其具有较高的动能,可以克服相互作用力,从而脱离液体或固体,进入气体状态。
气化过程常见的形式包括蒸发、沸腾和昇华。
蒸发是指液体表面部分分子脱离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沸腾是液体的全部体积同时进行气化,伴随着大量气泡产生;昇华是固体直接变为气体,不经过液体状态。
气化的原理可以通过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的分子在热运动中具有不同的动能,部分分子具有较高的速度,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脱离液体或固体,进入气态。
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或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超过其动能,从而使分子聚集成液态。
液化过程常见的形式包括冷凝和凝固。
冷凝是指气体分子在降温的作用下,减小其动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大,从而转化为液态;凝固是指固体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使得其无法保持原来的无序排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液化的原理与气化正好相反。
适当的降温和增大压力能够使气体或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超过其动能,从而促使物质转化为液态。
三、气化和液化的应用气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气化应用:- 蒸发器:蒸发器是一种将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设备,如蒸发器常用于制取纯净水,通过加热液体水使其蒸发,再通过凝结器将蒸汽冷凝得到纯净水。
- 蒸汽发动机:蒸汽发动机利用液体水加热产生的蒸汽压力来驱动机械设备。
2. 液化应用:- 液化天然气(LNG):将天然气液化后储存和运输,方便长距离输送和存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制冷剂:液化气体在制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冷剂(如氨、氟利昂)被用于家用冰箱、空调和工业冷却系统。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汇总—八班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汽化和液化液态和气态间的相互改变,分别是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具体的解析。
汽化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反过程液化是汽化的反过程,液化指的是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沸腾沸腾,指的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猛烈汽化现象。
比如我们常说: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就是沸腾。
通过试验观测与温度计的测量,我们可以发觉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都是100℃。
如下列图所示。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值为恒定值,我们称之为沸点。
比如,常温下水的沸点是100℃。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同学们要留意,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吸热过程;比如,夏天特别热,同学们可以在教室里洒点水,水就会蒸发,降低教室内的温度。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图。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无论是猛烈的沸腾,还是缓慢的蒸发,都是汽化,都是吸热的过程。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的反过程汽化是液化的反过程,汽化指的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气体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的主要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存储和运输。
水蒸气同学们务须要留意,水蒸气是液态水汽化后的气态水,肉眼是看不到的。
如上图所示,我们肉眼看到的白色的"烟气"状物质,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预冷后液化了,成为了液态,我们才能看到。
如下列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装着水的烧杯,水沸腾后,我们能够在烧杯口外,观测到白色的"烟气"状物质,这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受冷液化后得到的小液珠。
还是那句话,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汽化液化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汽化液化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汽化液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汽化和液化是两个常见的物理现象。
汽化指的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而液化则是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两个过程相互转换,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汽化现象1. 汽化的定义和特点:汽化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形成气体状态。
2. 汽化的条件:汽化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双重影响。
温度升高会增加物质的分子动能,促使物质汽化;而压强减小会使分子活动更自由,也有利于汽化发生。
3. 汽化的类型:汽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沸腾和蒸发。
沸腾是在液体中产生气泡,液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迅速蒸发;而蒸发是在液体表面逐渐蒸发。
4. 汽化的应用:汽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水的沸腾使我们可以烧开水、做饭;蒸发则使我们感到舒适,如身体出汗蒸发会散热。
二、液化现象1. 液化的定义和特点:液化是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形成液体状态。
2. 液化的条件:液化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降低会减小物质的分子动能,有利于液化发生;而增大压强也会促使物质液化。
3. 液化的应用:液化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液化气体广泛用于燃料和热能的供应;液化空气用于实验室和医疗器械中。
三、气体与物质状态转变1. 气体的特性:气体具有压强、体积、温度和粒子速度的特性。
气体分子间距离较远,运动自由,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2. 物质状态转变: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例如,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3. 相变图: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各种状态转变的图表。
相变图显示了不同状态下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以及物质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所需的条件。
4. 理解状态转变:理解物质的状态转变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和工业生产过程非常重要。
汽化和液化 (2)
汽化和液化汽化的概念及过程汽化,也称为蒸发,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其中分子在液体表面附近具有较高的动能,克服液体表面张力的效果才能从液体转变为气体。
汽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步:脱离表面和克服表面张力。
首先,蒸发分子克服表面张力从液体表面脱离。
其次,分子进入气相并扩散到外部空间。
汽化的影响因素汽化的速率取决于以下因素:1.温度:温度的增加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从而加速液体中分子的脱离过程。
2.表面积:较大的液体表面积会导致更多的分子暴露在外界,从而增加蒸发速率。
3.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湿度越高,汽化速率越慢;湿度越低,汽化速率越快。
4.气压:气压的增加会增加空气中气体分子的密度,减少空间和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从而减缓汽化速率。
5.液体类型:不同液体的汽化速率也不同。
一般来说,挥发性液体的汽化速率较快,而粘稠液体的汽化速率较慢。
液化的概念及过程液化是指气体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过程需要将气体分子聚集在一起,使其具有相互吸引的性质。
液化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因素: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
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气体分子的动能减小,从而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超过分子的动能。
液化的影响因素液化的速率取决于以下因素:1.温度:降低温度可以减小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促使液化。
2.压力:增加压力可以使气体分子更加接近,并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促进液化。
3.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同气体之间的分子间引力不同,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分子间引力较强的气体更容易液化。
4.气体类型:不同气体的液化点不同。
一般来说,非极性气体的液化点较低,而极性气体的液化点较高。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汽化应用包括:•空调和制冷:恒温恒湿空调和制冷设备利用液体蒸发和蒸发热吸收热量,以降低空气温度。
•烹饪:将液体加热至沸腾,蒸发液体可以烹饪食物。
汽化和液化 考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答案:(2)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动(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4)有关(5)控制变量点拨:将衣服放在阳光下,能提高衣服内水的温度,温度高,水蒸发快;摊开衣服是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通风处的湿衣服干得快,说明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能加快水的蒸发。
由此可知,液体蒸发快慢与其表面积大小、温度高低及表面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从图示可看出,两滴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不同,故图示情况是研究酒精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酒精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和温度高低相同。
气化液化知识点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一个互逆的过程)①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定义: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叫蒸发。
特点: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例: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一定温度(沸点),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 注: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 ,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 。
-1820C 时,氧为气态。
-1840C 时,氧为液态。
-2190C 时,氧为固态。
-1830C 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
酒精沸点为780C ,高于780C 时为气态)。
②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蒸 发沸腾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上下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外表积的大小有关,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翻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外表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
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
只在液体外表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汽化与液化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汽化与液化摘要: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二、汽化与液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三、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四、应用与实例正文: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是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概念。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汽化与液化的过程及其特点1.汽化过程:物质在吸收热量的作用下,液态内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直至无法维持液态结构,从而转变为气态。
汽化过程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2.液化过程:物质在放出热量的作用下,气态内部的分子能量减少,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直至形成液态。
液化过程放出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
三、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的分子能量越大,汽化与液化的速度越快。
2.压强:压强越大,物质分子间的吸引力越强,汽化与液化的难度越大。
3.物质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其汽化与液化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也有所不同。
四、应用与实例1.汽车冷却系统:利用水在汽化与液化过程中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原理,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2.制冷系统:利用制冷剂在汽化与液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原理,实现低温环境。
3.气体储存:通过压缩气体使其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4.蒸发冷却:利用水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原理,实现自然冷却。
通过对汽化与液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从而应用到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了解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
气体的汽化与液化知识“新解”
气体的汽化与液化知识“新解”引言科学的真理规律是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的,这里的“新解”只是从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出发让大家更容易地去接受一种知识,让大家知道其实科学知识也是可以很生动的,也是可以这样想的。
正文在这个世界中,每种生物都想要安逸的活着,不想去折腾,大到我们人类,小到微生物。
他们都努力地在寻求着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让他们安稳地存在这个世界上。
而这种状态不会是千变万化的新奇,也不会是永远寂静的一潭死水,这种状态看起来是那么的安逸祥和,但处于世中又不为其所动,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处大事而不惊。
说了这么多,我们都应该想到了,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平衡态。
言归正传,气体伴随着我们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其实气体跟我们人一样,一样想去追求着平衡。
只不过我们的科学赋予了它太多名称,让我们快忘记了它的本质,无非就是它一直都在追求的平衡——气液平衡和固液平衡。
因为最常见的就是气液平衡,所以这里讨论的是气液平衡,固液平衡道理也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来回顾下我们科学对这种平衡里面的现象作出的解释。
饱和蒸汽压:指在一个密闭空间内,某种物质在给定的温度下,该物质的液相、气相共存时的该气体压强(分压),注意是“该”,而不是包括其他气体的压力。
此时,蒸发/凝结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而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温度就是饱和温度,此时的气体叫做饱和气体,此时的液体叫做饱和液体。
我们周围的气体就是要追求着这种状态!而饱和温度,我们又对其做了点文章,气体从液相变为气相时叫做泡点温度,气体从气相变为液相时叫做露点温度,在某种情况下也叫沸点温度,其实就是饱和温度,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取的不同意义的名称而已,毋庸置疑,这些名称体现我们中国人的感性认识和文化底蕴,科学当中是不缺文采的。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就越高。
这个也是可以想象的,温度越高,物质拥有的能量越多,越想往更高处发展,但是这高处所容纳量是有限的,没有可以一帆风顺稳坐高位的,势必要下基层的,所以这一上一下就形成了平衡,这就是他们的规律,不管外界怎么变,它们自有的规律是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的汽化与液化知识“新解”
引言
科学的真理规律是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的,这里的“新解”只是从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出发让大家更容易地去接受一种知识,让大家知道其实科学知识也是可以很生动的,也是可以这样想的。
正文
在这个世界中,每种生物都想要安逸的活着,不想去折腾,大到我们人类,小到微生物。
他们都努力地在寻求着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让他们安稳地存在这个世界上。
而这种状态不会是千变万化的新奇,也不会是永远寂静的一潭死水,这种状态看起来是那么的安逸祥和,但处于世中又不为其所动,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处大事而不惊。
说了这么多,我们都应该想到了,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平衡态。
言归正传,气体伴随着我们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其实气体跟我们人一样,一样想去追求着平衡。
只不过我们的科学赋予了它太多名称,让我们快忘记了它的本质,无非就是它一直都在追求的平衡——气液平衡和固液平衡。
因为最常见的就是气液平衡,所以这里讨论的是气液平衡,固液平衡道理也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来回顾下我们科学对这种平衡里面的现象作出的解释。
饱和蒸汽压:指在一个密闭空间内,某种物质在给定的温度下,该物质的液相、气相共存时的该气体压强(分压),注意是“该”,而不是包括其他气体的压力。
此时,蒸发/凝结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而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温度就是饱和温度,此时的气体叫做饱和气体,此时的液体叫做饱和液体。
我们周围的气体就是要追求着这种状态!而饱和温度,我们又对其做了点文章,气体从液相变为气相时叫做泡点温度,气体从气相变为液相时叫做露点温度,在某种情况下也叫沸点温度,其实就是饱和温度,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取的不同意义的名称而已,毋庸置疑,这些名称体现我们中国人的感性认识和文化底蕴,科学当中是不缺文采的。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就越高。
这个也是可以想象的,温度越高,物质拥有的能量越多,越想往更高处发展,但是这高处所容纳量是有限的,没有可以一帆风顺稳坐高位的,势必要下基层的,所以这一上一下就形成了平衡,这就是他们的规律,不管外界怎么变,它们自有的规律是不变的。
这里的饱和压力和温度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变了,另一个也跟着变。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平衡现象,却可以解释许许多多的现象以及我们对其所作出的定义。
,以常压下20℃的水为例,这种水洒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问什么会挥发干,而同样装了一半的20℃水的盖了盖子瓶子里,里面的水为什么不会挥发干。
前者是这样解释的,通常我们的空气是流动的,而该温度下空气中水的蒸气分压远小于其温度的水的饱和蒸汽压,因此水可以不断地蒸发到流动的空气中,因为空气是流动的,水来不及达到平衡就被下一轮
空气所带走了。
而后者,因为是在密封的瓶子,里面的空气相当于静止的,假设是刚刚盖上的盖子,里面水的蒸气分压小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所以瓶子里面的水要蒸发到瓶子里面的空气中,当瓶子空气中的水的蒸气分压达到饱和蒸汽压时,就达到了平衡,后面就是一部分水蒸发和当量的水蒸气液化回来的平衡过程了,所以瓶子里面的水是达到平衡的,因此答案便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以引申出传质与分离里面干燥的情况,引申出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概念,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湿物料表面的水越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去,越容易干燥,其实就是水越想去达到平衡嘛,所以速率就越大,详情《传质与分离》中干燥一章有述。
又如可以解释沸点。
假设在一个外界压力为恒压的情况下,有一杯水,如果这杯水温度越高,其饱和蒸汽压就越高,所挥发的水蒸气可以不断地占领周围的空气,是不是存在着这种情况,水蒸气的蒸气分压最多也只能占领达到周围空气的压力,此时就压力不再增加,压力达到饱和压力等于周围空气的压力,此时的温度也就是饱和温度了,这时候的温度就是沸点温度了,达到了平衡,若是绝热的话就会继续保持该沸点温度而平衡。
如果继续加热,灌输热量,就会打破平衡继而沸腾,直到全部变为水蒸气即干度为1(此过程为定压过程,水蒸气体积增加,物质的量增加,而我们知道温度是不变的),若此时撤走热量,水蒸气一定会往平衡方向部分冷凝变成水形成沸点平衡。
所以若不想水蒸气有液体水出现就必须继续加热变成过热蒸气。
由此,我们知道达到沸点保持平衡和沸腾现象是不一样的过程,一个是平衡过程一个是非平衡过程。
因此可以知道在高原地带,空气压力低,因此水饱和蒸汽压最高只能达到空气的压力,所以导致水在较低的温度达到饱和温度,譬如此时为95℃。
又如工业上的闪蒸应用,让高压高温流体经过减压,使其沸点降低,进入闪蒸罐。
这时,流体温度高于该压力下的沸点(饱和温度)。
流体在闪蒸罐中迅速沸腾汽化,达到新的一个平衡,并进行两相分离。
使流体达到气化的设备不是闪蒸罐,而是减压阀。
闪蒸罐的作用是提供流体迅速气化和汽液分离的空间。
这里有一个综合问题,也是我们所关心的流体处于某种温度和某种压力下以什么状态存在的问题,下面以120℃的H2O为例。
在一个大气压下,我们知道120℃H2O是以气体形式存在,这是因为120℃的H2O的饱和蒸汽压为198.48×103p a,远大于一个大气压,所以120℃的H2O会一直往其饱和平衡状态前进,不过无论其怎么努力尽管全部变成气体压力也只能在一个大气压下,所以在未达到新的平衡前,都一直以气体形式存在着。
下面来气体液化。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降温,这是万能的方法,这里不多叙述,其实就是换热液化放出潜热的过程。
第二是先降至临界温度某个温度,然后压缩加压。
所谓临界温度,从现象上解释就是气体温度高于某个温度的时候,无论多大压力都不能使之变成液体的现象,这个某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下面以图说明
在a点时,压力已经达到了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了,因此此时已经达到了平衡,如果继续压缩(a点到b点),及时移走液化热,维持温度不变,就能让更多的气体液化了,但是每个时刻都是处于平衡状态,因为PV=nRT,等温T不变,平衡态P也不变,只是体积V减少而物质的量n随之减少而已。
这个情况跟沸腾过程是一个道理的,温度和压力都不变。
参考文献
[1]葛华才,袁高清,彭程《物理化学(多媒体版)》
[2]闪蒸百度百科/view/545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