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训练学生分析、解读诗歌的能力,提高答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意境、情感、形式等。
2.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分析情感、品味语言等。
3.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诗歌鉴赏题型的答题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情感的分析和解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诗歌的基本特点:讲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形式等基本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诗歌。
3. 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授抓住意象、分析情感、品味语言等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4.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讲解诗歌鉴赏题型的种类及答题技巧,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课堂练习:给出几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一道诗歌鉴赏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正确率。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
2. 相关诗歌鉴赏资料。
3. 教学课件。
八、教学策略:2.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课堂氛围。
九、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开设诗歌鉴赏讲座,邀请专家分享鉴赏经验。
3. 组织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诗歌鉴赏技巧。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感受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形式和技巧的鉴赏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三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教学目标:理解诗歌鉴赏常见的问答模式,并学会运用在具体的答题当中。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学会使用这几种答题模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教师点拨指导,练习巩固。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动作规范,可以减少失误”,本节课我将引导大家正确理解诗歌,规范答题,提升学生诗歌的作答能力。
二.分类讲解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对画面特征或意境特征做概括。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诗歌鉴赏客观题教案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歌鉴赏选择题解法探究三台中学补习中心李俊科【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
(考什么?)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
(怎么考?)3.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怎么解?)4.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教学过程】一、研题读纲明方向阅读下面三首诗歌,探究高考诗歌选择题的设题角度和设题陷阱。
(考什么?怎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题。
宿武陵即事孟浩然[1]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2]。
注[1]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
[2] 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暗夕阳尽”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诗人对暮中江水的印象。
B.“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特感受。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D.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4题。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考试说明: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2、分析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3、摸索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怎么解?)一、考试情况说明:二、示例分析:(1)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李益①)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
刘进球《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提要)【教学目的】1、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
2、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步骤】一、考点解析1、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略)2、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命题概况(略)3、新《语文教学大纲》有关规定*“阅读”部分要求5、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选文”方面规定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
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
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教学“方式”提示4.重视古诗文的诵读。
我们认为,作为对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
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新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
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熟读成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作品词句的含义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古诗阅读客观题的解题技巧 教案-高三语文复习
古诗阅读客观题的解题技巧教案(公开课)语文组郭丽华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2、分析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3、摸索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怎么解?)教学过程一、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情况分析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的变化: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由之前的两道主观题,变成选择题加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的变化: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
二、回顾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角度【2017年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1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E)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表现手法,情感态度)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语句理解:重点字词理解有误)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语句理解)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语句理解)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情感态度误判)【2017年新课标2卷】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BD)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表现手法、语句理解)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语句理解)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语句理解)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试题讲评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试题讲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一)设计意图本次《江村》诗歌鉴赏课是设计用于高三自主命题考试后讲评,通过回顾固有知识,结合高考题引导同学们梳理古代诗歌语言风格鉴赏的要点,总结答题的规律,以期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古代诗歌语言风格类型题的答题方法。
(二)教材分析《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是高三年级四月份消化性考试语文试卷设置的一道诗歌鉴赏题。
这首诗是杜甫在饱经战乱后到达西南地区得到好友帮助,暂时过上安稳日子时期创作的一首精品诗作,展示了杜甫诗歌别样的风格特征。
这首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优美的景物,叙写了温馨闲适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难得的满足与欣然。
也能够让学生在与以往学过的杜甫的多数“史诗”类型诗篇形成对比,感受杜甫不一样的诗歌风格,从诗篇的语言风格中去体会真实语境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并且学会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高考全面冲刺阶段,他们经历了课内学习与一轮复习,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一轮复习也学习了古代诗歌鉴赏版块的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了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但是,这些学生属于志远班学生,相对而言他们的语文素养还不够,基础较为薄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不足,古代诗歌鉴赏题常常成为他们丢分比较严重的区域。
所以本次讲评课依旧会把解理诗歌的内涵和鉴赏语言风格的答题要点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以期他们能够巩固语言风格鉴赏的知识要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四)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学会用归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德育目标:积累诗歌名句,感悟诗歌的创作风格,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学会用归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演练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五)过程安排教学的具体过程拟设计为回顾——讲解——归纳——训练几个步骤走。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教学设计2篇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教学设计2篇The teaching design of analyzing and answeri ng skills of poetry appreciation in college entr ance examination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教学设计2、篇章2: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教学设计近年高考,尤其是20xx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异彩纷呈,可是,考生这道题的得分却相当不理想。
除了考生鉴赏能力薄弱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考生缺少答题的技巧。
本文是小泰整理的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欢迎阅读。
篇章1: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教学设计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
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
“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七点:一要注意题目。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5篇
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5篇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5篇结合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互动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篇1】一、说设计思想1、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
这两种变化指向同一个信息,即高考命题者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越来越关注,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即面向所有考生,要求高中毕业生具备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
2、本专题的设计思想可以用如下表述概括:扎实立足课本,紧密联系高考,倡导合作探究,落实方法技巧,重点品味语言,培养综合能力。
二、说学生情况从训练及考试情况来看,本人所教两个班的学生对于诗歌鉴赏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好,答题失误频频,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
究其原因有:忽略信息答非所问;审题不当任意发挥;寻章摘句任意罗列;生搬硬套术语;先入为主,妄加推断;就诗论诗,分析不深;不能迁移,弄错诗意等。
三、说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2、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__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四、说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教会学生答题模式和方法。
五、说教学难点:培养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2、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
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基本概念与方法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诗歌的分类与分期1.3 诗歌鉴赏的意义与方法1.4 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1.5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评分标准第二章:诗歌的语言与意象2.1 诗歌语言的特点与魅力2.2 诗歌意象的创造与表达2.3 高考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2.4 鉴赏诗歌语言与意象的技巧2.5 练习题与解析第三章:诗歌的情感与思想3.1 诗歌情感的类型与表达3.2 诗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度3.3 鉴赏诗歌情感与思想的要点3.4 诗歌背景知识的重要性3.5 练习题与解析第四章:诗歌的结构与形式4.1 诗歌的结构类型与作用4.2 诗歌的形式特点与创新4.3 鉴赏诗歌结构与形式的技巧4.4 诗歌节奏与韵律的美感4.5 练习题与解析第五章:诗歌的创作流派与风格5.1 诗歌创作流派的起源与发展5.2 不同流派的特点与代表诗人5.3 诗歌风格的多样化与个性化5.4 鉴赏诗歌流派与风格的要点5.5 练习题与解析第六章:唐诗鉴赏6.1 唐诗的兴盛原因与特点6.2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歌风格的区别6.3 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与鉴赏要点6.4 练习题与解析第七章:宋词鉴赏7.1 宋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7.2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特点与代表词人7.3 宋词的词牌、结构与语言特色7.4 练习题与解析第八章:元曲鉴赏8.1 元曲的定义、分类与特点8.2 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特点8.3 元曲的曲调、结构与语言艺术8.4 练习题与解析第九章:明清诗歌鉴赏9.1 明清诗歌的背景与特点9.2 清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与代表诗人9.3 明代诗歌的成就与特点9.4 练习题与解析第十章:现代诗歌鉴赏10.1 现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0.2 现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与特点10.3 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创新10.4 练习题与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的定义与特点难点解析:诗歌的分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鉴赏方法。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概述1.1 诗歌鉴赏的意义理解诗歌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1.2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介绍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文题1.3 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抓住诗歌的题目和首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关注诗歌的意象和修辞第二章:诗歌的形象鉴赏2.1 诗歌形象的意义和作用诗歌形象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形象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2 诗歌形象的分类与特点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抽象形象2.3 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形象的特征和描写手法联系诗歌的情感和背景探讨形象的创新和独特之处第三章:诗歌的情感鉴赏3.1 诗歌情感的意义和作用诗歌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和核心情感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2 诗歌情感的分类与特点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思乡怀人3.3 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抓住诗歌的情感关键词和描写手法分析诗歌的情感背景和作者经历联系诗歌的形象和主题进行深入解读第四章:诗歌的语言鉴赏4.1 诗歌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诗歌语言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语言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风格4.2 诗歌语言的分类与特点词汇选择修辞手法句式结构语言风格4.3 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关注诗歌的句式结构和韵律美探讨诗歌语言的创新和独特之处第五章:诗歌的主题鉴赏5.1 诗歌主题的意义和作用诗歌主题是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主题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5.2 诗歌主题的分类与特点社会现实自然景观人生哲理历史文化5.3 主题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抓住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核心意象分析诗歌的情感和形象联系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进行深入解读第六章:诗歌背景与作者鉴赏6.1 诗歌背景的意义和作用诗歌背景是诗歌创作的时空环境了解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图和情感6.2 诗歌背景的分类与特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作者生平创作心境6.3 背景与作者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研究诗歌的历史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中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思想探讨诗歌创作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第七章:诗歌的审美鉴赏7.1 诗歌审美的意义和作用诗歌审美是诗歌艺术价值的体现审美鉴赏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7.2 诗歌审美的要素与特点形式美内容美音韵美情感美7.3 审美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体验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第八章:诗歌的创意与创新鉴赏8.1 诗歌创意的意义和作用诗歌创意是诗歌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创意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独特性和创新之处8.2 诗歌创意的分类与特点题材创新形式创新表现手法创新语言创新8.3 创意与创新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关注诗歌的独特题材和新颖视角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探讨诗歌语言和意象的创新之处第九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分析9.1 诗歌鉴赏综合分析的意义和作用综合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全面理解和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9.2 诗歌鉴赏综合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诗歌的形象、情感、语言、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注意诗歌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效果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评价9.3 诗歌鉴赏综合分析的练习与提升多次练习分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学习借鉴优秀的鉴赏文章和评论参加诗歌鉴赏的交流和讨论,提升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10.1 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特点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题目和出题趋势了解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考查重点10.2 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系统学习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分类复习不同类型的诗歌和重点作品定期进行模拟练习和自我检测10.3 诗歌鉴赏的应试技巧仔细阅读题目和诗歌,理解题目要求抓住诗歌的关键信息和重点词语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条理清晰地答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鉴赏的意义和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诗歌鉴赏不仅是对诗歌表面的理解和欣赏,更是对诗歌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的挖掘。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方法解答诗歌鉴赏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互动法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诗歌鉴赏基本方法讲解(10分钟)(1)了解诗歌背景:时代背景、作者背景。
(2)把握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3)品味诗歌语言:词语、句子、修辞。
(4)领悟诗歌情感:情感色彩、情感表达。
(5)分析诗歌结构:开头、结尾、层次。
教师选取一首诗歌,运用上述方法进行示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歌,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分析。
5. 互动交流(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其他组学生提问、讨论。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回家后自行分析一首诗歌,明天上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2. 理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题目。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
2. 诗歌表达技巧讲解(10分钟)讲解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表达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修辞手法讲解(10分钟)讲解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题目解答技巧讲解(10分钟)如何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题目。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歌,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尝试解答题目。
6. 互动交流(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和解答过程,其他组学生提问、讨论。
《高考诗词鉴赏客观题辨析》教学设计
《高考诗词鉴赏客观题辨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高考诗词鉴赏的方法,了解高考诗词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并探索解题方法及常见误区,培养学生古代诗词鉴赏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通过对例题的详细讲解,整理已考诗词选项,使学生掌握高考诗词鉴赏的方法、初步了解高考诗词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探索解题方法及常见误区,再利用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克服对诗词的畏难心理,激发学习、鉴赏诗词的兴趣,进而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提高文学修养。
2、教学重难点:掌握高考诗词鉴赏的方法,了解高考诗词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并探索解题方法及常见误区。
3、教学课时:一课时4、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上周周考考题引入,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平均分不高,做题速度较快,借此分析学生做诗词鉴赏题时出现的问题:读诗不准、读题不细。
(二)例诗详解1、先读诗①齐读诗词杜甫的《远怀舍弟颖、观等》,再通过默读、抓关键词来对本诗进行信息挖掘;②学生展示研读挖掘的成果;③教师进行补充,强调通过抓细节更准确地把握形象、情感等,进而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文本。
附:远怀舍弟颖、观等①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
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
③错莫:纷乱昏暗。
2、再读题要求学生学着辨析客观题中的每个选项,观察选项的命题角度,得出正确的答案并明确错在哪里。
附: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2)掌握每类题型常见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1)每类题型解题方法的实际操作(2)有理有据的多元化解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画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炉火纯青,无论是仰天长啸,还是低眉信手,无论是边塞风雪,还是田园风光,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高考追踪高考对诗歌的考查一直情有独钟,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那么命题者往往从哪些角度来设计题目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查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此一起来做个探讨。
三.分析角度(一)杜甫曾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也曾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话。
诚然,个别字词用得好,让全诗境界全出,甚至成为全篇的灵魂,被称为“诗眼”。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渡桑干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问题:诗中的“霜”字有哪些含义?1.先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学生思考并写下答案。
3.请学生发言,点拨启发。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与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
5.小结:对字词的理解可由浅入深,由字面意思到深沉含义即比喻义或象征意义。
(二)字词离不开句子,那么对诗句的鉴赏呢?来看李白的一首诗:听蜀僧睿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问题: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的理解。
1.和学生一起解读前三联。
2.学生自由讨论第四联。
3.学生发言,并小结:解读诗句可抓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及景物。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诗人听完蜀僧弹琴才发现不知从几时开始,青山已罩上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诗歌鉴赏题的解答”(人教版高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品味: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②诵读:通过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即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借助意象挖掘感情。
2、教学难点抓住形象、概括的语言,体会意象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分析(一)导课由2004年《考试说明》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导入“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法”的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演示】“学习目标”(三)题例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1)抓住试题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所在、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题干,找到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
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客”(2)挖掘景物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感情。
题例2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学生上黑板答题。
(2)【教师评讲】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3)【教师设疑】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4)【学生讨论】要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
考试说明: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
2、分析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
3、摸索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怎么解?)
一、考试情况说明:
二、示例分析:
(1)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李益①)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B、“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C、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
“不待天明尽北飞”写出了大雁急切北飞的心情,流露出对大雁只需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的羡慕。
D、“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
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古诗中不乏其例。
E、《春夜闻笛》中一、二句写寒山笛声,三、四句写大雁北飞,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人唤春归开始,以雁尽北飞作结,形象跳跃,寄寓得体,委婉而有新意。
(3)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三、设题角度总结:
1、内容:意象、意境、形象及其特点
2、情感主旨
3、语言:风格及关键词句含义、作用效果
4、手法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白描工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列锦等
结构技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抑扬等
5、比较赏析:内引外联
6、基础知识:诗歌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四、结合以上示例分析错因:
1、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2、不明诗人意图,情感体察有误,
3、效果分析不准,手法判断有误,
五、课内训练: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辛弃疾)晚岁躬耕不怨贫。
只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
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①陌上尘。
(注)①柴桑:地名。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住于此。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作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本词中充分显现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当时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自己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这首词是作者表达对陶渊明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六、解题方法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划要点,对照诗句细分析;正选排除巧妙用,确保选项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