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变异类型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变异类型
可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
基因突变
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
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
染色体变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栏目 导引
考点二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1.染色体组的特点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 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但不能重复。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2)判断下列有关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 ①(2016·北京海淀区一模 T5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的个体叫二倍体。( × ) ②(2016·丹东市二模 T4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n=10)萌 发的种子可获得二倍体。( × ) ③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产生。( × ) ④体细胞中含 1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含有三个或三 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 ) ⑤经低温诱导后,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发生改变。( × )
[解惑] (1)基因中碱基对“缺失”≠染色体结构中“缺失”。 (2)“易位”≠“交叉互换”。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细胞内__个__别__染__色__体__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___染__色__体__组______的形式成倍地增加 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1.(必修 2 P86 图 5—8 改编)如图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 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Ⅱ、Ⅲ、Ⅳ、X 或Ⅱ、Ⅲ、Ⅳ、Y 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雄果蝇为二倍体 C.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 D.雄果蝇细胞中可能的染色体组数 为 1 个或 2 个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必修2
考点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提示
3.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01
物种 之间、□02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
响。
考点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3)共同进化的实例
考点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01 基因 多样性、□02 物种 多样性 和□03 生态系统 多样性。
②隔离
a.定义:不同□15 种群 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16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
考点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b.类型
地理隔离:□17 同一种 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种群,使得种
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18 不同物种 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2.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答案 C
B.②是自然选择 D.④是物种多样性
考点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答案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①是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A 错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因此②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B 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自然选择学说,因此③是自然选择学说,C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 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因此④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错误。
考点
高考热点突破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学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23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4.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连一连](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请解读下列三幅图示:(1)图甲、图乙均发生了某些片段的交换,其交换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属于何类变异?(2)图丙①~④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是哪几个?(3)图丙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答案:(1)图甲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图乙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交换,前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后者则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2)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图丙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2.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5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考点一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2)染色体组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组成:如图为一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3.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2)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4)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5)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6)单倍体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
(1)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哪些?提示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可知:①染色体片段缺失、②染色体片段易位、③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片段倒位;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提示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3讲 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类―型 ―→地理隔离和 生殖隔离 ①隔离―实―质 ―→基因不能 自由交流 ②物 形种 成三 形个 成环 标节 志: :突出变现和生基殖因隔重离组、 自然选择
及隔离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
√
× ×
√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2 P114~121,相关知识的考 查侧重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 尔文进化论的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实质等。
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
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 误的是( ) A.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 B.只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C.p=a 时,显性纯合子在 F1 中所占的比例为19 D.p=c 时,F1 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59
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请思考
(1)图中X、Y、Z分别指什么? (2)与原种相比,图中“新种”产生是否一定经历过地理隔离? 提示 (1)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及隔离。 (2)一定。
[跟进题组] 题组一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
A.6%、8%
B.8%、92%
C.78%、92%
D.92%、8%
解析 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 100 个,由于 B 和 b 这对等位基 因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基 因总数为 150 个,而 B 和 b 基因的个数分别为 42.32×2+7.36
+46=138,7.36+0.32×2+4=12,故 B 的基因频率为113580×100%
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考点一 生物进化理论1.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①基本观点: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②意义: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基础。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①基础观点a .物种是可变的。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不足: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综合进化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地―――――→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①隔离⎩⎪⎨⎪⎧ ――→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②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产生生殖隔离3.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
的基因型频率。(对于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伴性遗传除外)
12/9/2021
(3)已知基因型 AA 或 aa 的频率,求 A 或 a 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 方的方法。即 A(a)= AAaa的基因型频率。
(4)伴 X 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 pA=2NXAXA+2NNXXAAXXAa++NNXXaAXXaa++NNXAXYAY+NXaY qa=2NXaXa+2NNXXAaXXaa++NNXXAAXXAa++NNXaXYaY+NXAY
②物种形成自三然个选基择本环、节及:突隔变离和基因重组、 形成标志: 生殖隔离
12/9/2021
[教材深挖]
1.(必修 2 P122 技能训练改编)判断湖泊里的两种鱼是不是同一
种物种,可行的操作是(
)
A.分析二者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
B.分析二者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C.显微镜观察二者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1.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标志 变化后生 物和原来 生物来自系联系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 ,属于不同的物种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 改变,量变,仍属于 同一物种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 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 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 生物肯定进化了
12/9/2021
[题组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物种形成 3.(2018·江苏南京二模,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12/9/2021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 起选择作用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 同进化的结果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23讲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第二课时)讲义(含解析)(必修2)-人
第二课时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传统的方法是选择育种,通过汰劣留良的方法来选择和积累优良基因。
(P98—正文)(√)2.选择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可选择的X围是有限的。
(P98—正文)(√)3.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正文)(√)4.我国科学家应用X射线和化学诱变剂进行人工诱变处理,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
(P100—小字)(√)5.常用的青霉素有青霉素钠盐和青霉素钾盐等。
(P100—相关信息)(√)6.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正文)(√) 7.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P103—正文)(√)8.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如青霉素。
(P104—正文)(×)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2014·某某高考)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2)(2013·大纲卷)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诱变育种。
(√)(3)(2013·大纲卷)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
(√)(4)(2013·大纲卷)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5)(2013·某某高考)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下降。
(×)知识自主梳理一、单倍体育种1.原理:□01染色体变异。
2.方法3.优点:□0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缺点:技术复杂。
5.实例:用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小麦品种培育矮秆抗病小麦,过程见图。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规 律 方 法| 判断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方法 (1)从形成标志方面分析 ①如果生物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②如果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只能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 (2)从二者联系方面分析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
[考情统计]
型频率的计算,培养归纳与概括、逻辑分析和计算
能力。
2018·全国卷Ⅰ(29);2016·全国卷 3.社会责任——通过由于人类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
Ⅱ(6)
抗药性病菌增多的现象,引导人们高度关注不正确
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注人体健康。
1
主 干 ·双 基 巩 固
‖基础梳理‖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 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考点二 种群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100% A=2(A2AA+A+AaA+aaa)×100% a=2(AAA+a+A2aa+a aa)×100% (A、a 为基因,AA、Aa、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锁定高考二 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1.“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2.“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
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原生 出现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 基因频率改变,属于同一物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第21讲染色体变异(限时:40分钟)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应用1,2,9(中),10(中)2.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应用3,4,11(中),14(中)3.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5,12(中),134.综合考查6,7,81.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C )解析:A缺失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增加了部分非同源染色体中的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的基因b突变为其等位基因B,属于基因突变;D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2.(2016江苏常州月考)如图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D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均发生改变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解析:图a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未发生改变,图b为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图a中若交叉互换的片段上含有的是相同基因,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交叉互换和易位均可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3.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据图所示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C )A.该实验不能说明植物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B.植株B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不考虑基因突变,植株A、B的细胞内没有等位基因D.由花粉培养到植株B的过程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解析: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A,利用了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植株B是纯合的二倍体,但并非所有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如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植株A体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而没有等位基因,植株A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植株B是纯合的二倍体,不含等位基因;组织培养阶段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课件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题组一 诱变育种
1.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D ) A.用一定剂量的γ射线处理,引起变异而获得新性状 B.用X射线照射处理,得到高产青霉素菌株 C.用亚硝酸处理,得到动物和植物的新类型 D.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脱毒马铃薯
解析:诱变育种是通过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获得新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脱毒马铃薯是利用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培育性状重组型优良品种。
【深挖教材】 杂交育种实践过程中一定需要连续自交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 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在F2出现该性状个体即 可。 6.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 物理因素 或 化学因素 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考点二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1.概念的理解
基因工程别名 操作环境 操作对象 操作水平 基本过程
结果
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重组技术
生物体体外 基因 .
DNA 分子 水平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定向 改造生物的 遗传性状 ,获得人类需要的 基因产物 .
2.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 (1)剪刀与针线(如图):
2014全国Ⅰ卷 T32
考点一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1.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 交配 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 基因重组 。 2.过程 (1)植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
选取符合要求的纯种双亲杂交(♀×♂)→F1(即为所需品种)。
(2)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2.(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如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 物种 A 先是分隔为 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 B、C、D 三 个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A1、A2、A3 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 B.B 与 C 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A2 中一部分个体进入 A3 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 流 D.A1、A2、A3 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
3.(2020·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 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 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B )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解析: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 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 本,A 正确;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 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 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 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 为存在选择,D 正确。
8.(2020·山东省潍坊市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 述,错误的是( B )
A.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 无关
B.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 西瓜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 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A 项正确;自然选择会使种群朝 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人工选择会使种群朝着人类需要类型 的方向进化,B 项正确;古老地层中没有复杂生物的化石,在 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但新近 地层中,也可以找到简单生物的化石,C 项正确;共同进化指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 种,D 项错误。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创新:第7单元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01 种__群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02 同__种__生物的 03全__部__个__体__。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04 _全__部__基__因_。 ③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05 等__位__基__因__数__的比
4.(必修2 P123小字改编)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 食者往往捕食个__体__数__量__多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 一__种__或__少__数__几__种__生__物__在__生__态__系__统__中__占__绝__对__优__势__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 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_增__加__物__种__多__样__性_。
2.(必修2 P118课后习题基础题T4)没有突变就不能发生进化的原因: 突__变__和__基__因__重__组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突变,就不可能产生 新__的__等__位__基__因__,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产生 _可__遗__传__的__变__异_,也就不可能进化。
3.(必修2 P122技能训练改编)判断湖泊里的两种鱼是不是同一种物 种,可行的操作是:观__察__二__者__能__否__杂__交__并__产__生__可__育__后__代__。
1.(必修2 P113课后习题基础题T2改编)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 菌效果就会_下__降_,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__药__性__。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 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 可__遗__传__的__变__异__,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__ 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抗生素以 后,抗药性_弱_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_强_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 一段时间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
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山东专用配套课件:专题7 变异、育种与进化
(3)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2019·江苏高 考·T4A改编) ( × ) 分析: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019·江苏高考·T18D改编)
(×) 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 (5)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 胞,一定是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2018·天津高考·T4D) ( √ )
(6)甲、乙两物种在同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物种乙的存在 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2018·海南高考·T24D) ( × )
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7)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
鼠属于不同的生物种群,存在生殖隔离。(2018·江苏高考·T19C)
【名师点拨】
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 情境载体 价值导向 解题关键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借助模式图设置问题情境 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热爱生命
根据基因的功能准确写出转基因 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
【解析】(1)由于基因型为mm的个体雄性不育,因此其在育种过程中只能作为 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MM或Mm)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基 因型为Mm、mm。 (2)题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基因型为ADMmm,可以产生m、ADMm两种雌配 子,但是只能产生m一种雄配子,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ADMmm、mm,遗传图解 如图所示: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DMmm,因此其种子的颜色 为蓝色。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DMmm,雌性的基因型为 ADMmm、mm,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DMmm(蓝色), 雄性不育的基因型为mm(白色),因此可以根据后代种子的颜色快速辨别雄性不 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 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
(4)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 力(2014·江苏卷,7B)( )
(5)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2014·江苏卷,7C)( )
答案:(1)× (2)√ (3)× (4)× (5)×
2 考点研析·题组突破
考点归纳 拓展升华
考点一 染色体变异
[知识精讲]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 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考纲展示 考频
考纲解读
1.染色体结构变 异和数目变异
(Ⅰ)
☆☆
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判别方 式及利用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理解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
2.生物变异在育 ☆☆ 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各 种上的应用(Ⅱ) ☆ 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优
(2)①②③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造成________________,④ 显微镜下观看不到。
答案:提示:(1)缺失 重复 倒位 基因突变 (2)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的变化
[自测自评] 1.(2016·沈阳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 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 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 二倍体
果实、种子较大,营养 物质含量丰富,生长发 育延迟,结实率低
几乎全部的动
蜜蜂的雄
香蕉(三倍体);马铃薯
举例
物和过半数的
蜂
(四倍体);八倍体小黑麦
高等植物
易错警示 (1)单倍体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可以分成两 大类:一类是二倍体物种产生的单倍体;另一类是多倍体物种 产生的单倍体。因此单倍体细胞中也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 位基因。如基因型为 AAaa 的四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基因型 就有 3 种:AA、Aa 和 a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寨卡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病毒,为了有效控蚊,某研究机构进行了灭蚊剂灭蚊研究,如图是研究期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图中箭头1时开始使用灭蚊剂,箭头2时停止使用灭蚊剂,A为野生基因,a为突变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a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B.a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C.灭蚊剂的使用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D.若从此不再使用该灭蚊剂,a基因一定会消失解析: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由题图可知,在使用灭蚊剂时,a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而在不使用灭蚊剂时,a控制的性状就不是适应性性状了,A错误;在使用灭蚊剂时,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而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下降,因此a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B正确;灭蚊剂的使用对蚊子进行了选择作用,而不是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C错误;若从此不再使用该灭蚊剂,a还会因存在于杂合子中而不会消失,D错误。
2.(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如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A先是分隔为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A1、A2、A3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B.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C.A2中一部分个体进入A3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解析:A1、A2、A3是由同一物种A分隔而来,但它们又分别进化为B、C、D三个物种,故它们应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A项错误;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只是后代不育,B项正确;A2中一部分个体进入A3群体,两者间能进行基因交流,C项错误;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相似,D项错误。
3.(2020·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解析: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正确;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正确。
4.(2020·福建福州一中模拟)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Y使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若图中X、Y、Z1、Z2表示物种形成中的基本环节,则Z1是形成小鼠新种的必要条件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解析:分析题图可知,Y是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Z1为地理隔离,图示中由于地理隔离形成的小鼠新品种与小鼠原种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故没有形成新物种,而Z2为生殖隔离,为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错误;X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5.(2020·河北永年一中月考)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B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迁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种群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岛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两者进化的方向不同,因此生存的环境不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6.(2020·山东泰安模拟)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物种,对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 )A.a→b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B.c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的相同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D.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解析:a→b年间,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正确;c年时,由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 b年时不同,B错误;该病毒作用后,白蛾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正确;引入病毒后,白蛾在病毒的影响下,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选择,因此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发生了共同进化,D正确。
7.(2020·广东省普宁市模拟)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解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其可遗传变异不会来自基因重组,A项错误;现代进化理论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生物的进化,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B项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项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差异,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不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D项错误。
8.(2020·山东省潍坊市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无关B.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无关,与等位基因Aa的分离有关,A正确;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能来源于基因突变,也可以来源于基因工程的基因重组,B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9.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BD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 )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B.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古老地层中没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可能有简单生物的化石D.共同进化的生物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此共同进化不能形成新的物种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A项正确;自然选择会使种群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人工选择会使种群朝着人类需要类型的方向进化,B项正确;古老地层中没有复杂生物的化石,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但新近地层中,也可以找到简单生物的化石,C项正确;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D项错误。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正确;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12.(2020·宝鸡检测)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
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1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2所示的基因突变。
请阐述你从图2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
(3)用电离辐射促使螺旋蛆蝇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或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
(4)在对螺旋蛆蝇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没有,理由是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