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税收的本质和原则

合集下载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法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纳税义务以及征收的具体程序和方式。

政府必须依法公正地进行税收征管,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公平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公平性,即纳税人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税收负担。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而低收入群体则享受相对的减免或补贴。

3.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应该在尽量不影响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征收。

高效税收体系能够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

4. 适度原则:税收的征收应该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适度的税收可以平衡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5. 稳定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稳定的税收制度能够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财政基础,为政府提供持续投资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公平性、经济效率、适度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税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
执行,从而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的本质是什么

税收的本质是什么

税收的本质是什么税收的本质是什么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以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这种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具体表现: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是一种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不论税款由谁缴纳,一切税源都是来自当年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或以往年度积累下来的社会财富;税收分配的目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税收分配的结果,必然有利于统治阶级,而不利于被统治阶级,因为税收从来都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的国家性质,决定不同国家税收的本质。

税收的产生条件有哪些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税收的经济条件:在私有制中,社会产品的分配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依据,即以财产权利进行分配,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力量而不是经济力量。

税收的社会条件: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才能为税收提供执行的机会。

税收: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规范。

税收是国家公共权利与私有制存在的必然产物。

税收采取的是什么方式(一)查账征收。

指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提供的账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依照适用税率计算缴纳税款的方式。

适用于账簿、凭证、会计等核算制度比较健全,能够据以如实核算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二)核定征收。

税务机关对不能完整、准确提供纳税资料的纳税人,采用特定方法确定其应纳税收入或应纳税额,纳税人据以缴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

具体包括:1、查定征收。

指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从业人员、生产设备、原材料消耗等因素,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对其生产的应税产品,查实核定产量、销售额并据以征收税款的一种方式。

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账册不健全、产品零星、税源分散的小型厂矿和作坊。

国际税收学习要点整理

国际税收学习要点整理

《国际税收》学习要点整理第一章国际税收的含义一、什么是国际税收?它的本质是什么?1.国际税收的含义:1)宽口径的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与税收现象。

2)窄口径的国际税收: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国际税收是一国或地区对纳税人的跨境所得和交易活动课税的法律法规总称。

2.国际税收的本质:国际税收问题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种种税收现象,其背后隐含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这种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是国际税收的本质所在。

国际税收的本质通常体现为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1)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涉及对同一课税对象由哪国征税或各征多少税的税收权益划分问题。

当一国征税而导致另一国不能征税,或者当一国多征税而造成另一国少征税时,两国之间便会发生税收分配关系。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各个国家在税收制度与政策的制定上必须考虑与其他利益相关国家的经济关系,这就要求国与国之间在税收制度与政策上进行协调,从而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二、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1.联系(从国际税收的本质入手):1)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的基础。

没有国家税收,就没有国与国之间的税法冲突与税制协调,就不可能出现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关系,国际税收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国际税收不可能脱离国家税收而独立存在。

2)在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国家税收又受到国际税收的影响。

本国与他国达成的税收协定以及国际上公认的国际税收规范与惯例都应当在本国税收中有所体现。

2.区别:1)国家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的强制课征;国际税收虽然是在国家税收的基础上产生的种种问题与关系,但其不具有强制性,不是凭借某种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课征。

(形式特征)2)国家税收涉及的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国际税收涉及的是国家间税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与税收协调关系。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支出政府的交纳,应当 尽可能地和他们各自的能力成比例,亦即和他们在 政府的保护下各自享有的收益成比例。”
现代税收理论中税负担分配的公平原则:
(1)利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税负担的分配应当
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由于 政府的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因而应当按照个 人或家庭享用公共产品与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税负担 的份额。缺陷:因为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非排他性消费性 质,所以难以在个人之间准确划分从公共产品与劳务的消 费中获得的利益。利益原则更不能适合政府用于再分配性 质的支出,如贫困救济支出就不能要求受救济者按照个人 所得到的利益来分担这一支出的份额。
税收的本质:
个人、家庭、企业等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国 民财富的转移。
一种交换,即国民向政府让渡他们个人对 自己占有的经济资源、经济成果的部分控 制权,借以换取政府予以的各种形式的保 护和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
二、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 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和如何征税 等税法的基本内容。
对经济税基征税,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改变人们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即发生替代 效应。人们会通过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来尽量减少纳税。
如:对利息收入课征较高的税,会影响人们对储蓄的 积极性,改变人们在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2)非经济税基(Non-economic Tax Base)——指和 人们的经济行为无关的征税对象。
税收的社会正义原则理论意义在于矫正私有制下的 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对以后的公平税负的理论和 所得税制度的发展,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税务行政原则。在税收制度设计时,

自考《中国税制》知识点梳理(一)

自考《中国税制》知识点梳理(一)

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3.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3.按税法的地位分类:税收通则法(共同性问题);税收单行法(某一类问题)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国内税法(一国范围内);国际税法(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权益分配)三、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第二章 税收的本质和课税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税收的本质和课税的理论依据

2Leabharlann 教案(正页) 教案(正页) 课程名称:税收学 课程名称: 第二章 税收的本质和课税的理论依据 学时:2 学时: 上课周次:4 上课周次: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税收是国家政治权 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税收的本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所形成 的分配关系。课税的理论依据:是对社会共同需要的分担;是国家索取权的体现;是国家实施政策的需 要;是弥补市场失效的需要。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税收的本质、课税的理论依据 教学难点:政府课税是弥补市场失效的需要 3、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税收与国家 税收与国家的关系: 一、税收与国家的关系: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产生——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建立——税 收产生 结论: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资料获取方式 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二、税收的本质 税收的一般本质可以表述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 关系。 第二节 税收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 一、税收不能课及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必要产品价值 二、税收是国家政治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 第三节 课税的理论依据 应该说,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只要向人民课税,都必须确立国家或政府课税的理论根据。课税 的理论依据是指国家为什么有权利向人民征税或人民为什么有义务向国家纳税。它既是税收的本质问 题,又是最基础的税收理论问题,也是税收学说史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一、政府课税是对社会共同需要的分担 (一)社会成员分担社会共同需要 1、什么是社会共同需要(公共需要)? 2|、内容: 3. 为什么说“政府课税是对社会共同需要的分担”? (二)西方学者关于社会成员分担公共需要的主要观点 1.公需说 2.义务说 3.牺牲说 4.掠夺说 二、政府课税是国家索取权的体现 (一)政府剩余理论 1、什么是政府剩余? 2、政府剩余是怎样产生的? (二)政府剩余是国家的索取权 1、国家索取的是什么? 2、国家为什么有权利索取政府剩余? 能够产生正值的政府剩余,是政府存在的基本经济理由。 当政府对社会行使有效管理后——产生正值的政府剩余——国家才有索取权,是政府对社会产出的 一种正当性的要求。 (三)税收是国家索取权的体现

税收和税收制度

税收和税收制度
6.以税收的形态为标准
(1)实物税 实物税是指纳税人以各种实物充当税款缴纳的一类税。如农业税。实物税主要存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国家。 (2)货币税 货币税是指纳税人以货币形式缴纳的一类税。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的税种都是货币税。
7.以税收的征收期限和连续性为标准
(1)经常税 凡为保证国家经常性的费用支出而依法长期、连续课征的税,为经常税。 (2)临时税 凡为实现某种特殊目的、或因国家处于非常时期而在一个或几个财政年度内临时特别征收的税,为临时税。 各国现行的税种绝大多数为经常税,但经常税一般是由临时税演变而来的。
6.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征税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它是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纳税期限可分为按次、按期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三种。如印花税实行按次征收;增值税以1日、3日、5日、10日、15日和1个月为纳税期限;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季预缴。
7.纳税地点
5.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一般要经过工业生产、商业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进口商品一般要经过报关进口、商业批发和零售等环节。 依据纳税环节的多少,税收制度可分为一次课征制、两次课征制和多次课征制三种类型。
3.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税
价内税是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内,作为商品价格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价内税的优点是: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税金随商品价格的实现而实现,有利于及时组织财政收入;税额随商品价格的提高而提高,使收入有一定的弹性;计税简便,征收费用低。
2.税收的本质特征
税收体现的是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的分配关系。

中国税制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中国税制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20
D
100
C
10
B
A
1000
2000
10000
收入
超额累进税率可用速算扣除数简化
应纳税额=所得×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款—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款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1 不超过 1500 元的
不超过 1455 元的
2 超过 1500 元至 4500 元的部分 超过 1455 元至 4155 元的部分
固定性 ≠ 绝对一成不变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区别
与税收区别
财政发行
国家信用
罚没
国有企业 上缴利润

无偿、强制; 但财政发行 非规范稳定
有偿, 不能作为稳定 可靠、基本的
财政收入
强制性, 但
具有惩罚性
凭借 依据不同, 无偿和有偿
凭借 依据不同, 无偿和有偿
第二章 税收制度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税种分类 第三节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发展
一、无偿性
无偿性:政府征税以后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 也不向纳税人提供等价物和其他特权。
有偿的三种形式:偿还;等价交换;提供特 权(能产生收益)。
无偿性是其他特征的根源。 具体的、特定的纳税人的无偿性与公共产品对 社会成员的整体返还性。
二、强制性
强制性:政府征税是以法律的形式 规定了纳税人义务,纳税人必须依法纳 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得税合并 七、1994年税制改革 八、21世纪以来的税制改革
第三章 增值税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第二节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 第三节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 第五节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第六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Hale Waihona Puke 作用二、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 营先富起来,经济发达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先富起来。 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走上共 同富裕的道路。为了调整收入高低悬殊的状况,国家通过对 高收入者征税,以缓解公民之间的收入相差悬殊的状况,体 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
二、调节经济
人们常把能改变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影响人们的经济行 为,使之朝着既定方向和目标运转的一切经济手段或方法统 称为经济杠杆。税收就是一种由政府直接掌握的经济杠杆。 运用税收这一杠杆调节经济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在宏观方面,通过增加或减少税收收入总量,相应减少或 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支付或购买能力,使社会供给和总需求趋 向平衡,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上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的作用
五、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要求经济发展不出现大幅度波动,不出现萎缩和 通货膨胀。运用税收杠杆是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节、 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需求过旺、供给不足,甚至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 扩大应纳税额的基数,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 人的可支配收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反之,当经济萎缩时,则要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增加消费 和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达到稳 定经济的目的。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是指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其本身所固有的功 能。它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税收具有组织收 入、调节经济和社会管理三项职能。

税收知识点

税收知识点

税收理论与实务第一章.税收基础知识:1.税收的本质:①税收的本质问题是有层次的,分两层:第一层是税收最本质的规定性,它说明税收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属于哪一部分分配及分配的性质,第二层是由第一层决定的税收的具体形式特征。

②税收是一个分配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满足生产;个人生活;社会公共需要;③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2.税收的特征:(简答)P4①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对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直接形式报酬。

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决定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调节经济和矫正社会分配不公的有力工具。

②强制性: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分配,不是自愿交纳,必须依法纳税, 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强制性是国家权力在税法上的法律体现,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根本前提。

依法纳税是权力,也是义务。

③固定性:指税收是通过国家法律规定了税制的要素,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具体内容会因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变化而进行调整,改革后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④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3.税收的分类P6按征税对象的性质:流转税:商品交换、提供劳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和个人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财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按计税标准:从价税:以价格为依据: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从量税:以实务数量为依据复合税:从量和从价相结合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价内税:包括税金:营业税、消费税价外税:不包括税金:增值税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划分:直接税:必须由自己负担: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税间接税:可由他人负担: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按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中央税(关税,消费税)、地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19水煮(浸)一冰冻一干燥保存强度(简称为保存强度):是检验竹编胶合板胶合性能的指标,是在模拟加速老化后测定材料的静曲强度来表示的,它间接反映了板材胶层的胶合性能在水、温度的作用下的变化情况,也反映了材料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胶层和整个胶合材料的耐水、耐候性能。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是研究税收的基础和指导,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两个方面。

一、税收理论税收理论是研究税收的基础,旨在解释税收的本质、目的和原理。

税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是指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来源的区别。

税收是强制性的,是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收入,区别于自愿捐赠等非强制性收入。

税收是通过法定程序实施的,具有司法属性。

1.2 税收的目的税收的目的是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税收目的的多元性反映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1.3 税收的原理税收的原理指税收征收的一般规律,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便利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税负按照纳税人的财力能力分配,效率原则要求在最小化资源浪费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目标,便利原则要求税收征收过程简便便捷。

二、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和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税收工具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政策目标的手段。

税收政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税收政策的目标税收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财政收入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社会政策目标。

财政收入目标是指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指通过税收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以实现稳定增长,社会政策目标是指通过税收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福利的提高。

2.2 税收政策的工具税收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税率、税基和税收征收方法等。

税率是税收征收的比例或金额,税基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税收征收方法则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等。

2.3 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税收政策会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减税促进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税收政策也对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例如通过调节税负实现收入再分配。

三、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的关系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第二次修订,财税专业用)课程编号:110015英文名:Principles of Taxation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等后置课:中国税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发展税收理论与实践等选定教材:许建国.税收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财政学专业和税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主要讲述税收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税收学基础,介绍税收本质、税收要素、税收职能、作用、税收原则等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税收经济分析,从市场经济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税收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税收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税负转嫁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税收政策选择,通过全面地介绍税收负担、税制结构模式、具体的税制设计、税收优惠及税收体制的内容,深入地探讨如何根据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况选择税收政策,制定税收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税收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理论上认识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实现税收分配过程的规律原则,树立正确科学的税收观,增强对现实税收问题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能够运用税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税收问题,从而为系统学习税收学科后续课程和相关经济学科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专题讨论为辅,同时进行大量地习题练习。

在讲授中要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等经济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数量经济学等方法为基础,在借鉴古今中外税收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意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理论发展和税收制度改革的实践,以提高学生正确观察税收现象,分析和解决税收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习题练习使学生能比较扎实的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税收的本质——精选推荐

税收的本质——精选推荐

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以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这种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

具体表现在如下⽅⾯: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是⼀种以国家政治权⼒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不论税款由谁缴纳,⼀切税源都是来⾃当年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或以往年度积累下来的社会财富;分配的⽬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分配的结果,必然有利于统治阶级,⽽不利于被统治阶级,因为税收从来都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的国家性质,决定不同国家税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税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税收,是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的主要来源,是其国家(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切职能的物质基础。

从税收负担来看,不论是直接税或间接税,都要由劳动者来负担。

间接说,现象是由商业资本家来缴纳,但实际上税款⼜通过消费品的价格转嫁给了⼴⼤消费者。

列宁在《评国家预算》⼀⽂中指出:“征收⽇⽤品的间接税是极不公平的。

它把全部重担转嫁到穷⼈⾝上,给富⼈造成特权。

⼈愈是穷,他愈是要把⾃⼰更⼤⼀部分收⼊以间接税形式缴纳给国家。

”从税收⽤途来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税收取得的收⼊,⼜通过财政⽀出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特别是庞⼤的军费⽀出,成了垄断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

其暴⼒机关的⽀出,也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国家⼲预经济,对那些需要⼤量投资⽽私⼈资本家⼜不愿投资的项⽬,如⽔电站、⼤坝以及风险较⼤的尖端技术试验等,通过财政拨款来投资,⼀⽅⾯,使成千上亿的国民收⼊通过资本主义财政的再分配直接转到资本家的⼿中;另⼀⽅⾯,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税收就其本质来讲,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额外剥削,是⼀种超经济剥削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本质 我国是⼈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为⼴⼤劳动者谋利益的。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学时数:64学时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______ 适用专业:会计事务________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税收基础》课程是会计事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与会计∙、审计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只有懂了税法,才能进行相关的会计、审计操作,因此,该课程是本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现行的税种有整体的把握,熟练掌握主要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申报等重要内容,理解各税种的构成要素,对农业税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税收的基础知识(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的概念、本质与特征 (1 第二节: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1 第三节: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1 第四节:税收分类与税法体系 (1 (二)基本要求:根据税收的特征,区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了解税收的职能,明确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确理解税收制度的含义,明确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熟记各个税种的具体分类形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税收的特征,区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掌握税收的作用;熟练掌握税制构成要素内容。

第二章增值税(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增值税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增值税的计算 第三节:增值税的纳税申报第四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与管理(二)基本要求:熟记增值税的概念,正确理解增值税的特点;准确把握增值税的纳税人、征收范围和税率;掌握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正确计算增值税的应纳税额;正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J∕∖7∖7∖√甘⅛付学学学学(12学时)∖7∖⅜7∖)/XJ时时时时学学学学4611/Ix/(N/(∖Zrk-(三)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把握增值税征收范围入税率;准确分清可抵扣进项税额及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熟练掌握增值税的计算。

第三章消费税(10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税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消费税的计算第三节:消费税的纳税申报(二)基本要求:(2学时)(6学时)(2学时)熟悉消费税的概念和特点;理解掌握消费税的税目及税率;掌握消费税的计算。

税收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税收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税收基础知识学习笔记第一章税收与社会一、要点总结1.在当今社会,税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2.西方国家税收经历了自由贡纳时期、税收承诺时期、专制课税时期和立宪课税时期四个阶段。

3.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具有租税不分的性质。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确立起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4.历史证明,无税不国,但税重也要亡国。

5.要使全体民众的公共需要得到满足,必须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6.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的途径有:进行有力的税收宣传;有效保护纳税人税收权益;加大对偷税的处罚力度。

7.反偷税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提高查处概率,二是提高处罚程度。

其中,提高税务违法案件的处罚程度是让纳税人形成良好纳税意识的关键。

8.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确实、简便、省费。

9.中国历史上的征税原则大致是从四个方面的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

一是从争取民心、稳定统治秩序出发,强调征税的有义、统一、均平、为公为民等原则,二是从发展经济的需要出发,强调征税要坚持有度、适时、培源养本等原则。

三是从组织财政收入出发,强调征税要采用弹性、普遍、税民所急等原则。

四是从税务管理的要求出发,强调征税要贯彻明确、便利、统一、有常等原则。

10.现代国家普遍适用的税收原则有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11.税收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亦即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12.拉弗曲线表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当税率为零时,市场经济活动或税基为最大,但税收为零;税率稍有提高后,税基会相应缩小,但其程度较小,故税收总额还会增加;当税率上升至某一最适度的点,税收极大化,找到最佳税率。

如果超过这一点,继续提高税率,就进入“拉弗禁区”,因税基以更大程度缩小,反而导致税收下降;当税率为100%时,税收也相应降至零。

税率越高,税收收入不一定越大。

税收课后练习(含答案)

税收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税收概述一、单选选择1,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A公债 B税收C规费 D国有资产收益2,税收的主体是()A国家和政府 B企业单位C个人D税务机关3,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比重最大的是()A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B税收C国债收入 D政府规费收入4,国家征税平凭借的是()权力。

A经济权力 B财产权力C政治权力 D以上三者均有5,()是国家征税的法律依据。

A经济法规 B税法C刑法 D民法6,收产生的政治条件是()A剩余产的出现 B财产私有制的确立C商品生产的出现 D国家的产生7,税收最基本的职能是()A组织收入职能 B调节经济职能C社会管理职能 D调节收入分配职能8,人们常把改变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之朝着预定方向、目标运转的一切经济手段或方法,统称为()A财务杠杆 B税收杠杆C经济杠杆 D财政杠杆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税收强制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税收强制性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B对国有企业征税不具有强制性,而具有自愿性C税收的强制性也即对纳税人得惩罚D税收的强制性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2,关于税收无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税收无偿性是由财政支出的性质决定的B社会主义税收不具有无偿性而具有返还性C社会主义税收是个别无偿性和整体返还性的统一D税收无偿性是指征税时不需支付任何报酬,征税以后不需直接偿还3,关于税收固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税收固定性仅相对于纳税人而言B纳税固定性主要指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上的限度性C税收固定性主要指征税对象范围和征收比例固定不变D税收固定性是对税收无偿性的保证和约束4,税收体现了与()的关系A国家 B经济C财政 D法律5,国家征税的目的是()A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取得物质财富,用于行使国家职能B满足公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各项法定权利的实现C满足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需要D积累大量的资金用于工农业基础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6,税收具有()特点A固定性 B无偿性C自愿性 D强制性7,产生税收的经济条件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B财产私有制的确立C商品生产的出现D国家的产生8,()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税收A夏贡B丁税C商助D周彻9,收一般具有()职能A组织收入B调节经济C社会管理D调节收入分配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的作用有()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B体现公平税收,促进公平竞争C调节分配,促进经济稳定D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E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经济往来三、判断题1.税收分配凭借政治权利为主,财产权力为辅。

00061 国家税收

00061  国家税收

国家税收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0061)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第一节税收的定义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对税收的理解(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2)税收的交纳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税收名词的演进:税、租税、捐税、赋税、课税。

第二节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分配关系问题:解决社会产品归谁所有,归谁支配,以及占有多少,支配多少。

征税的过程:就是把国家一部分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以税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所有的非分配过程。

税收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社会产品按价值的最终用途分;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1)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2)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

(3)税收分配是为了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税收的特征:(1)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2)税收的强制性: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资源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税收与国有企业商家利润:(1)分配依据不同,作用范围不同(2)形式特征不同。

税收与国债:(1)财政作用不同(2)形式特征不同税收与货币财政行:(1)税收有物质保证,货币财政发行没有物资保证(2)税收具有固定性,货币财政发行不具有固定性(3)货币财政发行是国家在迫不得已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方法。

税收与罚没收入:(1)两者都具有无偿性(2)罚没收入不具有固定性(3)税收与罚没收入的特征不同,作用也不同。

税收与费:(1)主体不同,费一般由其他机关、经济部门、事业单位收取的(2)费具有有偿性(3)费是专款专用。

第二章税收的要素与税收分类第一节税收要素税收要素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是税法构成要素的组成部分。

税收特征与本质

税收特征与本质

⼀、税收的含义 对于什么是税收,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学者给出了⾃⼰的定义,但这些定义表述很不⼀致。

这除了每⼈对税收理解的⾓度不同和表述⽅⾯的⽂字差异外,主要是由于税收本⾝是⼀个发展的概念,因此,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税收的认识和理解⾃然就有差异,⽽这种差异在很⼤程度上反映了税收的发展过程。

例如1776年亚当穧斯密在《国富论》中把税收定义为“⼈民拿出⾃⼰⼀部分私⼈收⼊给君主或国家,作为⼀笔公共收⼊”,并强调国家经费的⼤部分必须取⾃于各种税收。

这⼀定义除说明了税收的纳税主体是“⼈民”外,侧重反映了税收是⼀种“公共收⼊”,以满⾜国家经费之需。

1892年英国财政学家巴斯特希尔则进⼀步认识到税收是⼀种强制性征收。

他认为,“税收是⼈民或私⼈团体为供应公共机关的事务费⽤⽽被强制征收的财富。

”⽇本学者汐见三朗则指出了税收是凭借“财政权”征收的,⽽且论述⾓度也从纳税主体转向征税主体,他在其《租税之基本知识》⼀书中对税收作如下定义:“‘租税’乃是国家及公共团体为了⽀付其⼀般经费,依财政权向⼀般纳税⼈民强制征收之财”。

显然,这⾥的“财政权”所指的是区别与“财产权”的⾏政权⼒。

⽽英国学者西蒙穧詹姆斯等在1978年初版、1983年再版的《税收经济学》中将税收的⽆偿性纳⼊定义,认为“税收是由政权机构实⾏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

我国⾃改⾰开放以来,对税收理论的研究⼗分活跃,对税收含义的认识⽅⾯,在吸收西⽅税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步强调了税收的法律特征。

⾄此,对税收的定义虽然在⽂字表述上仍有出⼊,理解的⾓度也同样存在差异,但对税收含义的认识已基本达成共识:⾸先,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

其次,税收的征收⽬的是为了满⾜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西⽅学者更强调“公共需要”)。

第三,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藉的是政治权⼒,⽽不是财产权⼒,因此,征税体现了强制性特征。

第四,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部门单向地、⽆偿地转给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范围内促进资本的形成和国 民经济的发展。
• 税源选择原则:税源选择适当, 不能伤害资本;
• 税种选择原则:一般应选择税 负转嫁明确的税种。
xiongxiao
40
(3)社会正义原则
• 普遍原则:一切有收入的国民, 都要普遍征税,不能因为身份 或社会地位特殊而例外
• 平等原则:根据纳税能力的大 小课税。采取累进税率,收入 多的多纳税,收入少的少纳税, 没有收入不纳税。
xiongxiao
14
1.公共性
• 国家征税凭借公共权力,目的 是满足公共需要
• 纳税服务论 • 纳税人主权论
xiongxiao
15
2.法定性
• 国家征税必须以法的形式预 先规定,无法不得征税
• “依法征税”转向”以法征 税”
• 维护国家征税权,维护纳税人 纳税权
xiongxiao
16
3.有偿性
• 国家征税以满足公共需要的 形式返回给纳税人
• 公共产品=税价
xiongxiao
17
三、税与利、税与费的关系
• (一)税收与利润
• 税收简称说,利润简称利,是两个不 同的经济概念.
•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利润是企业或厂商出售商品后得到 的销售收入扣除预付资本价值.
• 对特定纳税人,在一定条件下,税与 利呈现此多彼少关系。
xiongxiao
27
• (1)适度原则:征税要适度, 不得影响纳税人对必需品的 享用,不得损害纳税人的资 本。
• (2)公平原则:国家应当按公 平合理的比例征税。
xiongxiao
28
• (3)福利原则:在征税方法上,
不得损害国家和人民的福利, 不得损害公民自由权。
• (4)适应原则:国家应当按照其 性质和政府体制来制定税收制 度。对国家的性质、形势、生 产力、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的 才能、情操、爱好等,应当给 予适当的关心。
一.税收本质的认识
• 税收负担说 • 利益交换说 • 国家主体说 • 公共需要说
xiongxiao
3
1.税收负担说
• 税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 孔子:岢政猛于虎 • 亚当·斯密:税收是人民拿出
自己一部分私人收入给君主 或国家.
xiongxiao
4
2.利益交换说
• 重商学派的霍布斯:人民为公 共事业缴纳税款,无非是为了 换取和平万里付出的代价.分
xiongxiao
29
• (5)确实原则:国家征税的 数额必须明确规定,并以一 定的方式公布,使征纳双方 都清楚了解。
• (6)简便原则:国家应当采 用最简便的方式征税,对政 府和人民来说,所涉及的费 用应当减至最低点。
xiongxiao
30
3、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 “财政学之父” • 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
定原则、便利原则和最小征 收费用原则。
xiongxiao
31
• (1)平等原则:个人应当按
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之下所获 得的收益为比例缴纳税收。
• (2)确定原则:关于纳税的 时间、地点、手续和税款等,
都要事先规定明确,不能随 意变更.亚当•斯密认为,不 确定的税收的危害程度比不 公平的税收还严重。
xiongxiao
• 其范围主要包括:各种具有专项用途 的基金、资金、附加、收费,以及经
国务院批准利用财政预算内拨款设立 的专项资金、基金等。
xiongxiao
23
第二节 税收原则
• 税收制度设计和实施所遵循 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 度优劣以考核税务行政管理 的基本标准
xiongxiao
24
一.早期课税原则
• 在19世纪以前 • 威廉•配第税收原则 • 尤斯蒂税收原则 • 亚当•斯密税收原则
持纳税人基本生活的收入不 应当征税。
• (4)税收不可驱使财富流向 国外
xiongxiao
37
2.瓦格纳税收原则
•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开始
进入垄断时期,社会财富分配
严重不公平,阶级矛盾日益尖
锐,一部分资产阶级学者主张
运用政府政策解决社会问题,
形成社会政策学派。瓦格纳提
出税收四大原则九小原则。
xiongxiao
25
1、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
• 《赋税论》《政治算术》 • 税收标准:公平,简便,节约 • 没有偏袒,坚持公平标准; • 在纳税形式选择和纳税日期
确定上应给纳税人以方便。
• 征收费用不能过多。
xiongxiao
26
2、尤斯蒂的税收原则
• 为德国重商主义经济学家, 是官房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他在《财政学体系》中提出 税收六原则.
• 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平等
• 税务行政原则:确实,便利,最 小征收费用
xiongxiao
34
二、近代税收原则
• 19世纪以后的税收原则,不 仅发展了早期的税收原则,
而且也孕育出现代税收原则。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瑞士经
济学家西斯蒙第的税收原则 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瓦 格纳税收原则。
xiongxiao
享这一和平的福利部门必须 以货币或劳动之一的形式,为 公共福利做出自己的贡献
xiongxiao
5
• 洛克发展了霍布斯关于利益交换说 的思想,认为税收是政府为人民提 供利益而获得的报偿;人民纳税是 因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得到利益 的代价。
• 他指出:政府没有巨大的经费就不 能维持,但是如果任何人凭借自己 的权势,主张有权向人民课税而无 须取得人民的同意,那么他就侵犯 了有关财产的基本规定,破坏了政 府的目的.
• 额外收益=征税收益-税收本 身收益>0
• 额外负担=征税收益-税收本 身收益<0
xiongxiao
52
例1:课征遗产税, 征税收益=遗产税收入+人们 重视劳动所得而增加的收益+ 公平收入分配收益
例2:18世纪英国开征”窗户 税”,人们把窗户砌死,妨碍了 政常生活,带来了额外负担
35
1、西斯蒙第的税收原则
• 在亚当•斯密的四原则之外, 又加上四条件原则,形成西 蒙斯第税收原则。
• (1)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 (2)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 据
xio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 最低生活费用
• “赋税是公民换取享受的代 价,所以不应该向得不到任
何享受的人征税,对保证维
• 主观能力标准:绝对牺牲标准, 边际牺牲标准,
• 主要以纳税人因为纳税而感受 的牺牲程度的大小作为测定纳 税能力的尺度
xiongxiao
50
2.税收效率原则
• 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配置与 经济运行
• 主要包括: –税收经济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
xiongxiao
51
(1)税收经济效率
• 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税收的 额外收益最大
32
• (3)便利原则:税收的征收, 应当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考
虑其适当的缴纳时间、地点
以及简便的缴纳方法,一切 应以便利纳税为依据。
• (4)最小征收费用原则:一 切赋税的征收,应当使纳税
人所付出的等于国家所收入 的。
xiongxiao
33
2.瓦格纳税收原则
• 财政原则:充分,弹性
• 国民经济原则:选择适当的税 源,选择适当的税种
xiongxiao
6
3.国家主体说
• 税收是为满足国家需要,凭借政 治权力,以国家为主体,强制地无 偿地参与国民收入或社会剩余 产品的一种分配活动。
• 强调:国家需要,政治权力,以国 家为主体,强制性,无偿性,分配 对象及活动
xiongxiao
7
4.公共需要说
• 税收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 借公共权力,按法定的程序和 标准,有偿地取得的公共产品 价格
xiongxiao
22
(四)税收与基金
• 政府基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 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 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经过国 家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为了专项事 业或特定产业的发展需要,凭借政府 行政职能和信誉,通过合理的渠道向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征收的具 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 效率原则:资源配置效率,经 济运行效率,税务行政效率
• 公平原则:收入分配达到横向 公共与纵向公平
xiongxiao
44
1.税收公平原则
• (1)公平含义 • 政府征税使个人纳税人承受
的负担与其经济状态相适应, 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xiongxiao
45
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 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款
• 能力原则(能力说):根据纳税 人的纳税能力来判定税负
xiongxiao
48
受益原则 优点:易于征收,体现负担能力 缺点:不公平,人些人有受益但 无能力负担 能力原则 优点:量能负担体现公平 缺点:能力标准难以确定
xiongxiao
49
(4)衡量纳税人能力标准
• 客观能力标准:收入,财产,支出
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 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款
xiongxiao
46
(2)税收公平原则意义
• 税收公平是设计和实施税收 制度的首要原则
• 减少偷漏税:维护税收制度 • 矫正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
的保证
xiongxiao
47
(3)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
• 受益原则(也称利益说):根据 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 产品和服务中获得收益的多 少来负担税负
xiongxiao
41
(4)税务行政原则
• 又称征税技术原则 • 确定原则 • 便利原则 • 最小征收费用原则
xiongxiao
42
二.现代西方税收原则
• 美国Sharp & Olson <财政 学>(19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