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下的产业结构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一体化分析
•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经历了20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但 发展依然缓慢。我国有三大经济圈分别为珠三角、长三角 和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形成了 以上海为核心,与江苏、浙江两省形成了强而有效的合作 格局,使得“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合作及发展取得了很 大的进展;“珠三角”地区在深圳及广州的辐射作用下, 成为了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而在“京津冀”区域 中,虽然北京和天津都在积极的发展经济,可京津两大特 大型城市没有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足够的辐射与扩散 效应,而河北省又不能为京津两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腹地支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津冀一体化 的进程。因此,在这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区域无论从区 域规划、产业布局、发展水平上看,都相对落后于“长三 角”、“珠三角”。
•
河北省简介
• 河北省地处华北,黄河下游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 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面积为 18.77万平方千米。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 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 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河北省毗邻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河北省既是首都北京的广阔腹地,也是东 北地区与关内各省区联系的通道,还是山西、内蒙古和广大西北地区 通往北方还上门户--天津的必经之路。随着京津冀都市圈的兴起与环 渤海经济圈的形成,河北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河北经济规模较大,发展态势良好,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农业基 础稳固,粮、棉、油、肉类、干鲜果品及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 前列。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冶金、建材、化工(医药)、食品、机 械等支柱产业和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 及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形成新的优势。交通、通信、 商贸、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迅猛。秦皇岛港、京唐港和黄 骅港等3个海港连接海内外,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第一位,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二位。互联网普及程度居全国前列。
产业结构现状——天津
• 从三次产业构成比重来分析, 由表1可见,天津市第一、二、 三产业的GDP结构由2000年的 4.3∶50.8∶44.9,转变为2008 年的1.9∶60.1∶38.0。第一产 业尽管总量在增长,但其占 GDP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从三次产业构成比重来分析, 由表1可见,天津市第一、二、 三产业的GDP结构由2000年的 4.3∶50.8∶44.9,转变为2008 年的1.9∶60.1∶38.0。第一产 业尽管总量在增长,但其占 GDP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天津市简介
• 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辖15个市辖区、3个县,全市常住人口为1088万人。全 市面积11760.2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334.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中 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天津是华北第一大工业城市,油气海 盐资源丰富,天津是华北第一大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又有一定的工业技 术基础,现有工业门类多达一百五十四个,综合性较强,主要有化工、冶金、军事、 仪表、电子、纺织、地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造纸、服装、制药、食品等,并 有一批畅销国内外的拳头产品。加工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有利于新产 业的开发。 天津是华北重要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许多产品销往全国,而以华北, 华东,西北为主销地区。国外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天津又是我国 北方重要港口,是首都北京出海门户。天津港现有二十五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杂货吞 吐量和港口规模分别居全国1、2位。有二十条远洋航线,客运航线达大连、烟台、龙 口等地。天津还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空港,京沪、京哈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大型的 天津机场有多条航线可达沈阳、上海、广州、桂林和香港等地。 天津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 海口,是中国北方对内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是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距离最短的东 部起点。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 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区最大货运中心。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 的交汇处。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天津已形成 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
产业结构现状——北京
• 分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0 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占全市 经济的比重自2010年开始不足1%。第二 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33.3亿元增加到 2012年的4058.3亿元,年均增长9.9%, 自2005年起比重跌破三成。第三产业增加 值由2049.1亿元增加到13592.4亿元,年 均增长11.8%,发展最快,自2006年开始 比重超过七成,对经济发挥了主要带动作 用,贡献率始终在六成以上。2012年,第 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76.4%,比2000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数 据显示,北京的三产比重居全国首位,比 上海、天津、重庆分别高16.4个、29.4个 和38.5个百分点,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 水平(70%~80%之间),见图 。
研究方法
• 本研究将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典理论, 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相结 合,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各地区的 经济区位、发展条件、承载能力等,对产 业结构优化路径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分类 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概念界定
• 区域一体化是以区域内经 •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 济活动的高度密切联系为 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 基础的,在相邻或相近的 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 有限空间范围内,由经济 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动力驱使区域内部消除各 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 种壁垒,促成区域空间的 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拓展和整合、区域产业的 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 集散和分工以及区域市场 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 的打造与共享,把具有共 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 结构。 同属性和特点或互补关系 密切的地区连接为一个更 大的地域空间。区域内的 经济(产业)要素整合是 区域一体化的实质性内容。
产业结构现状——河北
10000
GDP(亿元)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 85
19 87
19 89
ຫໍສະໝຸດ Baidu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迅速, 第二产业稳中求进,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
研究意义
• 从京津冀地区所处的经济区位和战略地位来看,在促进全 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具有多重战 略意义: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这两大经济引擎之后, 可为中国再铸造一台新的“发动机”;通过辐射和带动中 国北方地区发展,可改变我国“东强西弱”“南快北慢” 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局面;通过环渤海与东北工业基地联手, 共筑中国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通过欧亚大陆桥 通道,发挥向东北亚和中亚的双向辐射作用,带动中国西 部和北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使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由总体上 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进出“的全方位开放,进而提升京 津冀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对于环渤海地区 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区位条件
• 京津冀: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两 大直辖市,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由、保 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 邯郸、衡水、邢台等13个城市。京津冀都 市圈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30%,人口占全国 的7.23%。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天津被确定为北方经济中心,以及它的特 殊地理位置(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 核重要区域),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 世界的瞩目。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 产业结构优化
班 级:2012级行政管理班 成 员:晏勤 222012301230022 卢亮 222012301230016 陶铸 222012301230023
研究背景
•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区域发展逐 渐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总体战略格局。然而回顾 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发现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向着现代化迈进的同时, 位于环渤海经济带核心层的京津冀地区却在不知不觉中落伍了。珠江三角洲依靠着香 港的产业转移和优惠政策在 20 世纪80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长江三角洲依靠上海的经 济中心地位、浦东的开发开放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引领中国经济发 展的火车头。而京津冀地区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无与伦比的政策、资源、人才、 技术优势,但其经济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京津冀地区由于其空间关系、经济地理的特殊性和一省两市经济、 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具有人缘、地缘和业缘密切 往来的经济统一体。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市场容量、投资环境、资源结构、经济密 度和生产要素的特殊组合,充分展示了京津冀地区将成为 21 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 的增长极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受到历史、行政和地方经济利益等因素的深刻影响, 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重叠、资源配置低效、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建设无序、资本效率 低下等问题还较为严重。因此,把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成为当前发展 的重中之重。京津冀地区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个途 径,才能够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省市的资源重组与合作,通过区域内产业的互补、 资源的共享、市场的共建和政策的对接来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竞争实力。
北京市简介
•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 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共辖16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 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695万人。 北京是中华民族共和国的首都,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 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为中国第二大城市, 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 中心。2008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使其成为全世界所瞩目。 • 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循着 北京经济发展要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思路, 对经济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 业规模居中国内地第一。
工业、建筑业比重继续下降。全市工业增加 值由2000年的84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294.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1%;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6.7%下降至 2012年的18.5%。建筑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 189.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64亿元,年均增长 9.1%,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6%下降至2012年 的4.3%,见图 .
20 09
京津冀产业现状
• 在第一产业方面,京津两市与河北省相比处于劣势,北京第二产业的 比重也逐年下降,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及实力巨大。就河北而言, 第一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产业对河北GDP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并将在长期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无论 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在产业技术层次上都与京津两地存在着明显差 距。由此可见,京津冀三市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梯度差距。北京第三产 业最为发达,高于全国水平。天津和河北在第一产业上的比重有较大 差距,天津的第一产业远低于河北,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都比河北省 高,这说明天津的产业结构总体上要优于河北。从京津冀三次产业结 构的比重变化分析,北京第二产业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天津和河北在 2008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较2007年有所下降。北京 市第三产业比重则持续上升具有较强的发展劲头。从京津冀的产业发 展分析看,京津冀三地的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略有上 升,第三产业优势凸显但其支柱产业还未形,还不能替代传统工业的 地位,这说明京津冀地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