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体规划之东部和东北地区

合集下载

新加坡地理介绍

新加坡地理介绍

新加坡地理介绍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果阿海峡上,地处赤道附近。

全国由主岛和60多个较小的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25平方公里。

尽管它是一个小国家,但新加坡却以其先进的城市规划和先进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新加坡地理特点的详细介绍。

1. 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部,北纬1度22分,东经103度48分。

它紧邻赤道,所以该国气候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约为27摄氏度。

新加坡东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的婆罗洲相隔,西面则与马六甲海峡相望。

2. 地貌特征新加坡主岛主要由砂岩构成,地势相对平坦。

尽管岛屿没有高山,但人工填海工程已使国家的面积扩大,形成许多人工岛屿。

此外,新加坡还有一些小型丘陵,如奇打丘陵和武吉知马丘陵。

其中最高点是位于武吉知马的白沙丘,海拔约166米。

3. 岛屿和人工填海项目除了主岛外,新加坡还由一系列较小的岛屿组成。

最大的岛屿是圣淘沙岛,是一个度假胜地,拥有高尔夫球场、豪华酒店和主题公园等设施。

此外,乌敏岛、巴西岛和哥美都是著名的度假胜地。

新加坡以其采用现代化城市规划而闻名,人工填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填海工程,新加坡成功地形成了许多新的土地,用于住房、商业和工业发展。

著名的人工填海项目包括滨海湾金沙、滨海湾花园和樟宜机场的第五备用跑道。

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实力,也为新加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4. 水域资源新加坡为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有限。

然而,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炼油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新加坡海峡不仅是国际航运的主要通道,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船舶交通枢纽之一。

此外,新加坡致力于保护水资源,通过节约用水和海洋生态恢复项目来确保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5. 自然环境尽管新加坡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但该国致力于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

新加坡有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濒临灭绝动物保育中心和濒临灭绝植物保育中心。

这些保护区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的绿洲,也为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

新加坡最新总体规划

新加坡最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草案公布的内容包含5个部分:聚焦主题——讲述新的发展愿景下,本轮总规的五大发展策略。

区域亮点——介绍上述策略如何指导新加坡五大区域未来的实际发展。

城市转型——介绍了新加坡为实现城市转型(刺激经济增长、让工作和服务设施更靠近住区)而着重发展的若干重点项目。

总体规划及控制规划详情——通过独立的网页,读者可自主查询全岛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城市设计等信息。

公开展览——草案将于2019年3月27日至4月25日期间公开展览,并邀请公众进行参与和反馈。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放大看一下!这个是东部区域。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再放大看一下!这个是东部区域中心-淡滨尼中心以及周边规划。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总体规划确实做得很细致,地块边界、用途、容积率都很清楚。

这是因为新加坡的规划是动态更新的,自1991年起,开发指导详细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就融合了,新加坡分成55个分区,每个分区的详细规划批准以后就更新总体规划成果,这有助于后续的行政审批和执法。

那么2019年总体规划草案的重点是那些呢?1、营造一批包容、绿色的街区,为人们提供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2、创造就业,打造本地枢纽和全球门户;3、重视历史文化,复兴人们熟悉的地方;4、提升公共交通水准,建立便捷高效交通体系;5、创造面向未来的能力,发展可持续和韧性的未来城市等等。

接下来选择每个部分典型阐述一下。

Part.1宜居和包容的社区此次规划强调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更愉快、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构建儿童友好和老年人友好的社区。

居民会有更丰富的住区选择,从更接近大自然的登加(Tengah)到海滨的榜鹅(Punggol)、从中央地区边缘的皇后镇(Queenstown)、到尝试新住房概念的甘榜武吉士(Kampong Bugis),建屋局将设计出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新住房类型,以适应居民喜欢的生活方式。

新镇的规划和设计将更加注重智慧和可持续,都是以科技为动力,为居民带来更加方便和自然的环境以保障他们的福祉。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东南亚,东南邻马来西亚,南濒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隔青铜海峡。

它是一个岛国,由主岛新加坡岛和60多个小岛组成。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气候,全年气温高,湿度大。

这里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干季和雨季。

由于其高温和湿润的气候,新加坡的植被丰富多样,热带雨林和沼泽地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为其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作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枢纽,新加坡连接着亚洲各国。

其天然良港让它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新加坡的经济主要依靠贸易、金融和旅游业。

这个小岛国凭借着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了全球企业的总部和国际会议的举办地。

尽管新加坡地处狭小的土地上,却充满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新加坡有许多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加坡植物园,它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兰花园的美丽园区。

此外,新加坡的动物园和海洋馆也是游客们喜爱的旅游景点。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还影响了其多元的文化和人口结构。

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新加坡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洲人等多个族群的居民,各个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

这些文化的交融也在新加坡的食物和艺术等方面得以体现。

总之,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为其繁荣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小岛国家,新加坡通过其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城市。

同时,新加坡也以其自然景观和多元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个岛国的地理位置是其成为一个国际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持续雨水管理之新加坡ABC水计划及启示

可持续雨水管理之新加坡ABC水计划及启示

73李莎莎,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讲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国内外10余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管理、韧性城市等。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6项,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研奖励1项,负责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项目10余项。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近日发布一份题为《减少灾害风险全球评估报告2022》的文件显示,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行为等因素影响,全球灾害数量快速攀升。

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预计将增加。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建筑物、停车场、道路等)覆盖在城市表面,不透水地面大量增加,减少了入渗和地下水补给,增加了蒸发,从而改变了城市的水文循环。

持续的气候变化和快速的城市化对传统的雨水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导致城市地区频繁发生内涝和雨洪,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此外,传统排水管道系统排出的雨水径流因冲洗屋顶、道路和停车场而携带大量细菌和重金属,造成水质恶化,导致接收水体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

因此传统的雨水管理是不可持续的,应鼓励发展可持续的雨水管理模式。

可持续雨水管理是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旨在管理雨水径流和现场净化雨水,并为社会、经济和环境提供许多其他有益的生态系统服务,这被视为适应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和城市韧性的重要举措。

可持续的雨水管理在国外的应用包括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简称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简称WSUD)及新加坡的“‘活跃、美丽、清洁’水计划”(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 Program,简称ABC 水计划)。

新加坡现状和未来规划

新加坡现状和未来规划

目录一、城市的发展历程 (2)1.城市规划发展 (2)2.城市经济发展 (2)一、城市现况 (2)三、当前城市布局 (3)(1)核心区 (3)(2)中心区域 (4)(3)东部区域 (5)(4)东北区域 (5)(5)北部区域 (5)(6)西部区域 (5)四、不足之处 (6)五、新加坡城市未来的定位 (6)(1)定位一:重夺”全球第一港口“宝座 (6)(2)打造全球最安全宜居城市打造智慧包容的新加坡特色社区8 (3)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9)(4)效率之都-新世纪的绿色智能交通 (11)(5)未来城市的典范-可持续发展 (12)一、城市的发展历程1.城市规划发展(1)近代新加坡港建立与最初规划:新加坡近代城市规划与近代港口建设几乎同步开始。

19 世纪初,英国人莱佛士宣布新加坡港建立之时,就已为这座城市制定了最初的发展规划。

此次规划理念体现了莱佛士作为实际政治统治者其个人理想主义与实际政治需要的结合。

通过规律布置的街道将不同种族与社会族群隔离。

此次规划对新加坡未来一百多年城市发展都具指导意义,其划定的城市基本格局是新加坡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

(2)20世纪中期之前的新加坡:开港后港口业带来大量移民涌入,2-3层的店屋为主要建筑形式的街区成片的建设起来。

但城市建设速度远跟不上爆炸式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中心区过度拥挤。

到上世纪中叶面积占全岛百分之一的城市中心区容纳了36万居民,是总人口的1/3。

居住条件由于空间拥挤和缺乏维护变得相当恶劣。

据统计,在南京上街,56%的家庭独住一间房,7%与其他家庭合住一间房,4%的家庭只有睡觉的空间。

人口过度集聚也造成市区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等城市设施方面的严重问题。

(3)现代新加坡的发展:正是在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环境极其恶劣甚至影响生存的情况下,新加坡现代化规划起步。

与其他城市相比,起点可谓不高。

在五六十年间发展成今日的新加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政府秉承务实的精神,对城市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且对城市未来发展有长远的眼光。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系统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系统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一、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发展规划采取二级体系(tow-tier system),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Development Guide Plan,简称DGP)或原来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

1、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

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pubilc sector development)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详细的土地利用区划,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因而不是法定规划。

在1967-1971年期间,新加坡编制了第一个概念规划(见下图)。

这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Ring Plan),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城市中心在南海岸的中部,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new towns),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这些新镇;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国际机场位于本岛的东端。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1971) 在1991年,新加坡重新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并对概念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编,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框架。

新一轮概念规划的重点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中心,并形成四个地区中心,完善快速交通体系,在交通节点和地区中心周围发展由科学园区(science parks)和商务园区(business parks)构成的“高科技走廊”(technolohy corridors),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提供更多的低层和多层住宅,并将更多的绿地和水体融入城市空间体系。

值得指出的是,概念规划的远景只是一个发展目标(指新加坡的人口达到400万),并没有具体的实现期限(year X)。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概况地理环境:新加坡由一个本岛和大约60个小岛组成。

本岛从东到西约42公里,从南到北约23公里。

包括所有大小岛在内,总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南端,赤道以北138公里。

邻国是马来西亚和印尼。

气候: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

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

虽然全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北季候风吹袭的季节,较为潮湿;6月到9月则吹来西南季候风,较为干燥。

每年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是季候风交替期,下午时分经常会有阵雨与雷暴雨。

2月阳光最为灿烂,12月的天色大都是阴霾的。

地形新加坡的地表最高只有163公尺。

本岛许多地区高度离海平面不到15公尺。

中央由花岗岩和其他火成岩组成。

西部由沉积岩形成。

东部则由沙积岩组成。

岛上河流不多,最长的是实里达河,长15公里。

人口概况: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主要是来自马来半岛、中国、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的移民后裔。

人口比例:(1999年统计) 华族:76.9% 马来族:14.0% 印族:7.7% 其他:1.4%语言:官方语言是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

马来语是国语,英语则是行政用语。

国人的识字率达95%。

国名: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政治经济:新加坡是英联邦成员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实行总理内阁制。

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民族与宗族:新加坡人口为310万,其中76%是华人,马来人约占15%,其他则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

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政府机关使用英语,英语为行政用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使用英语和华语。

2050年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

2050年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

2050年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在09年新加坡设计周上,WOHA展示了为2050年新加坡设计的“建筑设计师拯救世界,并为数百万人带来欢乐”的总体规划方案。

设计周上展出的作品被编撰在一份名为“Strange Times”的报纸上。

这份报纸中有各种各样关于新加坡未来建筑发展情况的报道,以及一些相关的旅游和工业建筑方面的广告。

2050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借鉴了一个名为CPR2100的最初的设计方案,这份方案首次将一条沿海保护环(CPR)引入到新加坡周围,同时许多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也将被建造在这里。

总的方案由四部分组成:太阳城、潮汐湾、东海岸邸园和Jurong大农场。

太阳城太阳城位于CPR2100方案的东北方向,它是新加坡最为成功的一处能量收集地,是国家最大的住宅供电厂。

这里将建造90000个新的住宅,同时这一地带将为新加坡提供一半的能量。

这一地带的主要能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能。

在这里将建造数个不同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厂,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发电厂是新加坡能量塔,这是个高900米的建筑,它可以从周围100平方千米的区域中收集太阳能。

潮汐湾潮汐湾,也叫Agrobath,是一个有着堤坝,发电厂和高密度住宅开发区的综合性区域。

它位于Poyan水库,也起到了潮湖的作用。

文丘里效应提高了每日的潮汐水位,产生了一种更高速率的水流,这些水流通过CPR的狭窄的出入口流入到泻湖之中。

水流可以使得出入口处的水下涡轮机开始运转,之后获得水流产生的能量然后在白色塔中将其转化为电能。

位于住宅区和泻湖中间的小岛屿之间的几个带有发电机的竖直风涡轮机可以获取高空气流,包围在建筑上的PV在无云的日子里能够捕获到足够的太阳光线。

Agrobath不仅仅能够为开发区提供足够的电力,同样它也可以为国家电网提供电能。

东海岸邸园东海岸邸园(ECPL)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区域,这里将建造住宅和娱乐场所。

超过30万的新加坡人将在这里定居,每年大约有1500万游客来此游玩。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概况面积新加坡位于东南亚的重要地段,介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是亚洲重要的金融和教育中心。

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137公里,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入口、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堪称"亚洲的十字路口"。

东西方向长42公里,南北方向23公里。

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新加坡全境由新加坡岛及周围6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647平方千米。

其中新加坡岛面积538.1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92%。

,海岸线总长200余公里,土地面积714.3平方公里。

新加坡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目前已填出了100多平方公里的新土地。

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中西部是翠绿的山丘和保护区,东部沿海是平原地,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

新加坡一共有32条主要河流,最长的河道是加冷河。

新加坡没有天然湖泊,但是建有17个蓄水池储存淡水。

其中,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占地将近三千公顷,该区包括了新加坡主要的水库—麦里芝蓄水池、实里达蓄水池上段、贝雅士蓄水池上段和下段,其土地除了用来收集雨水,并发挥着重要的城市“绿肺”功能。

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4-30摄氏度之间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新加坡全年基本都是夏天温度基本保持在24~30之间各个商场之类的地方全天空调很舒服,全年的气候都差不多只有在10月到12月间是新加坡的雨季不过也是下一会停一会那种新加坡的小区设计特别好从车站到你住的地方都有雨棚所以基本上是淋不到雨的。

新加坡少台风少地震少地震的原因是不位于地震多发区域,新加坡最临近的地震多发区是印尼苏门答腊岛以西,那里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在东南亚的地震环带分布于印尼群岛少台风的原因是台风作为一种气旋,其形成需要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新加坡位置临近赤道,纬度颇低,在这里地转偏向力微弱,因此热带气旋很难发生。

不过历史上新加坡也经历过热带气旋的袭击,它是2001年的第26号台风“画眉(VAMEI)”。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城市规划

摘要:新加坡作为一个仅有700K㎡的国家聚集新加坡了将近500万的人口,但是这并没有对它带来影响,新加坡的土地利用还是井井有条,交通从来不拥堵,这一切都可以归功于新加坡合理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法规借鉴正文新加坡本是一个土地狭窄、资源匮乏的小岛,自1965年独立以来,仅用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的花园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城市规划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借鉴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来给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新加坡规划行政体系新加坡内阁由总理公署和15个部组成, 各部内设局、属等行政机构, 同时各部下属63个半官方的法定机构。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发展部及其下属法定机构———市区重建局。

国家发展部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 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 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而其他各部及其行政机构、法定机构以及地区政府都不具有规划职能。

这样的权力分布保证了城市规划可以顺利的进行,而不像中国一样,受到其他比自己职权大的领导或者部门的干涉。

市区重建局市区重建局全面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古迹保护, 主要职能是: 规划、建设指引、发展管制、旧屋保留、土地标售、房地产市场研究与信息汇集。

市区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

专业人员的配置使新加坡能够更专业,更有远见的来规划城市,而中国在规划建设部门里的人员配置参差不齐,有专科学历的,也有完全跟规划建设无关专业的人员,这样的情况就使得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性,系统性显得不够强。

总体规划委员会内阁中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部门有国家发展部、交通部、贸易与工业部、环境发展部、律政部等。

为了有效协调和落实这些部门和法定机构的公共建设计划和用地需求设立了总体规划委员会。

总体规划委员会由市区重建局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国家发展部部长任命, 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 如国家发展部、环境部、贸工部、国防部、社会发展部、土地管理局、建屋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镇管理局、陆路交通管理局等。

新加坡的总体概况

新加坡的总体概况

新加坡整体(zhěngtǐ)介绍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

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fùyù)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兴旺国家,其经济形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效劳和航运中心之一。

根据调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开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开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

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14平方公里,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开展理事会简称(jiǎnchēng)(社理睬)管理。

5个社理睬是按照地区划分,定名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中区社理睬,这五个社区再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包括12个单项选择区和15个集选区。

许多人都以“常年是夏,一雨成秋〞来形容狮城的天气。

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林(rè dài yǔ lín)气候区,全年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於65%到90%之间。

新加坡11月至次年2月底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风影响,根本上每天都会下点雨。

通常是下午的雷阵雨,平均低温彷徨在摄氏24至25℃左右。

6月到9月那么吹西南风,最为乾燥。

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

在这几个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炎热,最高温度可以到达35℃。

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场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场面,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mìjí)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80年代初开场,新加坡加速开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根底设施建立。

新加坡城市规划简介及特点分析

新加坡城市规划简介及特点分析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确定以 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 组团发展的科学空间布局, 按照市中心——次中心— —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 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 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兼有就业、交 通、休闲、居住等功能, 居民可就近就业、消费。
主要驱动力
社会 发展
经济 增长
优质 环境
为居民提供多种类型的住房, 实现居者有其屋,建设和谐社 区及培养社区凝聚力。
新加坡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使高层、高密度成 为组屋普遍采用的规划手法。
为降低由此造成的空间压抑感,组屋的底层大 多架空,视线可以穿越组屋望尽整个小区,精 心布置的绿化环境不受阻隔地为大家所共享, 同时也为未知的社区配套设施预未来主要 工业的增长服务,确保在长期发展中能满足经 济发展需求。
除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新加坡在土地规划中 叶致力于平衡文化保护与发展需求,适当保留 特色建筑和成立历史保护区。
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岛保存修复了超过6800 栋建筑物和55栋古迹,另外还有三个主要的历 史保护区:牛车水、小印度和甘榜格南。
可持续交通 紧凑型城市 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新镇与政府组屋 支持经济发展 花园城市 保护文化遗产
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 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 矛盾。
新加坡道路以等级不同道路为主,加上良好的 规划、严格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加坡本国没有汽车工业,对外国进口的汽车 施以重税,市民需持有“拥车证”方能开车, 这样就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
在城中心地区进行不停车收费进入,有效解决 了市中心的拥堵问题。
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 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 建设模式。
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减少了出行时间 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 共与基础设施。

新加坡历届规划评介

新加坡历届规划评介

新加坡规划评介一、概述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面积682.7 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60 余个小岛组成,总人口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人口约占77%。

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没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资源。

1965 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连串的内忧外患。

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正确经济发展路线。

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

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

新加坡现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二、经济发展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适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工业战略,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劳动密集阶段。

由于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劳动力成本低廉,同时鉴于新加坡是印尼、马来西亚两地的主要转口贸易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主要行业为传统手工业,如软饮料、砖土陶瓷、玻璃、印刷、木材、橡胶,之后又发展了纺织、电子零部件等产业。

政府为此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实行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投资创业、提供银行与贷款服务等措施。

进入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力求实现全民就业,因此开始大力提倡工业自动化,加强了在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方面的建设。

新政府在此期间设立了裕廊镇管理局,开始工业园区和厂房的开发建设,开始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投资;政府还将部分私人企业无法经营的公司收为国有经验,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发展银行等。

新加坡的地理特征

新加坡的地理特征

新加坡的地理特征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一个独立的岛国。

尽管它的面积很小,但它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新加坡的发展和独特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亚半岛的南端,东临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相邻。

它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地位。

二、小岛国新加坡是由一组主岛和60多个小岛组成的,总面积约为719.1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是最大的。

这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

三、河流和水域新加坡境内有几条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河和大牛稠河。

新加坡河在过去是城市的经济命脉,但现在已经填埋。

此外,新加坡周围还有许多海湾和海峡,如马六甲海峡和圣淘沙海湾,这些水域也对新加坡的交通和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四、丘陵和山脉新加坡的地势相对平坦,但却有着一些丘陵和山脉。

中央丘陵是新加坡最高的丘陵,海拔高达仅164米,虽然不高,但它提供了城市独特的地形特征。

五、城市化和绿化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虽然地理上面积有限,却没有限制它的发展。

新加坡以其现代化和绿化的城市环境而闻名,有许多公园、花园和保护区,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六、气候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整年湿热,气温基本保持在摄氏25至35度之间。

这种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繁茂和多样性,也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小结:新加坡的地理特征给这个小国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地处海峡交通要道,丰富的水域资源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虽然面积有限,但新加坡通过城市化和绿化,打造了一个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新加坡的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也吸引着人们前来探索和欣赏它的独特之处。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20多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

今年九月受中心委派,我们有幸到新加坡进行了考察学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一个具有深厚的多文化底蕴与现代环境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比于一处的“非常新加坡”。

我们在参观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其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特色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学习。

一、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可分为两种: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规划。

1、发展规划:主要指战略性的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

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图是示意性的,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建设。

1991年新加坡对其第一个概念规划进行了调整,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构架。

其中200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The ConceptPlan 2001)提出了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在熟悉的地方建设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的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形成全球的商业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到了八十年代开发指导规划逐渐取代了总体规划,成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新加坡的55个分区都制定了开发指导规划,该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土地用途、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和控制参数。

这种规划类似我国的控规。

二、城市规划管理新加坡目前的规划系统是由规划法令规定的一套法制系统。

规划主管部门是市区重建局,它由法律授予权力,包括:规划的权力,规划管理的权力,征收发展费的权力。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城市规划以高度组织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下是
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特点:
1. 绿化空间:新加坡是一个被绿树环绕的城市,超过50%
的土地被用于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绿化景观。

城市中有超
过300个公园和休闲区,包括著名的滨海湾花园和植物园。

2. 住宅规划:新加坡采用混合开发模式,即将不同类型的
住宅、商业和社区设施集中在相同的地区。

这样可以提供
便利的生活方式,减少通勤时间和碳排放。

3. 城市基础设施: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强调高效的交通和基
础设施系统。

公共交通网络广泛,包括地铁、巴士和轻轨
系统。

此外,道路、桥梁和冷气通道等基础设施系统都经
过精心设计和规划,以确保顺畅的交通流动。

4. 高科技城市:新加坡积极推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城市解决
方案,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效率。

这包括智能交通
管理系统、智能停车解决方案、远程医疗服务和智能建筑。

5. 可持续发展:新加坡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和
碳排放。

这包括建设高效的绿色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
鼓励水资源管理和推动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

这些城市规划特点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宜居、绿色和高效的
城市,也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龚浔泽: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龚浔泽: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龚浔泽:新加坡的生存之道[题识:此文由龚浔泽先生所撰,应该有一年多时间了。

他是一位有思想的优秀年轻人,此文出来后,我有幸拜读,观点和材料皆绵密踏实,文笔也非常生动。

所以,《南风窗》刊出后,不少杂志和网站进行了转载。

此处从“爱思想”网站转来,与同好分享之。

]近日,笔者有一个10多天在新加坡逗留的机会,得以近距离地感受狮城的风土人情和制度文化,感触良多。

赤道附近的室外其实并不适宜人居,作为热带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成功并非偶然,经验弥足珍贵,新加坡可供中国学习借鉴的潜能远未充分发挥。

第一印象新加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国家”,绿化覆盖率达到70%,陆地面积的9%规划为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大面积原始雨林的城市之一;全岛占地20公顷以上的公园达44个,3亩见方的街心公园有240多个;岛中央仅有1.6平方公里的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有840多种花朵植物,树木品种甚至超过整个北美洲。

这些植被和绿化,连同周围广阔的海洋、周边国家工业发展程度相对不高、降雨频繁且雨量充沛等因素,成就了新加坡堪称一流的空气质量,也有效缓解了新加坡靠近赤道、不时热浪袭来的灼热感。

新加坡天气炎热潮湿,没有空调很难忍受。

尽管新加坡能源完全依赖进口,但在空调使用上却不惜成本,全岛公共场合的空调温度基本都在18度左右。

据说李光耀认为这样的温度不仅人体比较舒适,而且思维也最活跃。

新加坡只有714平方公里,却居住了518万人,人口密度在国家当中仅小于面积1.95平方公里的袖珍之国摩纳哥,但并无拥堵和逼仄之感。

新加坡的道路占国土面积的12%,无论住在哪里,300米范围内都有公交车站。

地铁站旁的巴士公交转换站,往往集中二三十条甚至更多的巴士线路,且与小商品、小餐饮有机衔接。

深入新加坡的街巷市井,不仅能遇到不同的肤色和着装、听到不同的语言和腔调,也会看到不同功能和风格的房屋建筑次第分布、相互衬托。

牛车水(中国城)、小印度、甘榜格南(马来-阿拉伯区)、英伦殖民陈迹,现代化的摩天大厦、近代特征的欧派楼墅、企业兴建的私宅、国家出售的组屋(不乏地处闹市、豪华型的)、宗教场所和祠堂会馆……这些源流各异、表征有别的元素在这里安然相处,而规范的翻新制度(如组屋外立面满7年必须重新粉刷),让“新加坡”不枉一个“新”字。

新加坡地理位置

新加坡地理位置

新加坡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被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隔开。

它的地理坐标为1°22′北纬103°48′东经。

总面积约为719.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由主岛和约60多个较小的岛屿组成。

它的主岛以东南-西北走向延伸,约长50公里,宽27公里。

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亚洲交通枢纽。

它毗邻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与这两个国家通过陆地连接,便于贸易和旅行。

新加坡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机场,在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航运和航空地位。

新加坡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许多国际贸易航线的终点或中转站。

新加坡地势相对平坦,最高点海拔为166米的吉龙丹山。

岛上没有任何自然湖泊和河流,但修建了许多蓄水池和水库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

新加坡的气候炎热潮湿,全年温暖,常年平均气温约为26°C到30°C之间。

由于接近赤道,新加坡没有四季之分,只有两个主要季节,即干季和雨季。

新加坡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土壤贫瘠,没有石油和其他重要的矿产资源。

由于国土有限,新加坡一直在进行土地填海工程,扩大土地面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这种填海工程也为新加坡提供了机会,建设人工岛屿和度假胜地,如圣淘沙等。

新加坡有着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社会,这也影响着城市的地理面貌。

不同族裔的社区和街区分布在整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特色。

例如,花拉公园是新加坡华人社区的中心,有许多中式建筑和庙宇;小印度则是印度社区的聚集地,充满了印度文化和商业活动。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交通和商业中心。

尽管国土有限,但新加坡通过发展填海工程和高效的城市规划,成功地建设了现代化的城市。

这个小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多元文化而闻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移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总体规划之东部和东北地区
东部区域(EAST REGION)
东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愿景:东部门户和海滨目的地
1)东部区域亮点一:所有人的温馨家园
未来东部区域将重点开发更多住宅项目。

比如东海岸碧湾区(Bayshore),它是东海岸公园附近新规划的健康生活居住区。

未来区内会设两个地铁站,且步行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也将被优先考虑。

居民还可在东海岸公园附近享受到更多便利的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等。

淡滨尼南(Tampines South)也将开发新的公共住宅项目,引入更多住宅、新的社区服务设施和绿化空间。

另外,在住宅附近也将建造更多社区服务设施,以支持健康和愉快的生活方式。

其中包括新综合诊疗所、新的疗养院及新的镇中心。

2)东部区域亮点二:更靠近住宅的工作机会
新加坡将在东部区域发展工业节点。

如今东部主要就业中心位于樟宜商务园、樟宜机场等。

未来东部还将开发更多产业园,迎来半导体和航空相关产业的集群。

3)东部区域亮点三:更多玩乐和休闲空间
通过一个综合的网络串联绿地、水系、游玩空间,在东部为居民开放新的绿色游乐场所。

居民未来可享受更便捷的公园连道,也可享受雨水花园、瞭望台、海滨小径、花园天桥等服务设施。

4)东部区域亮点四:注入新的娱乐空间
东部将开发新的俱乐部项目,成为令人兴奋的娱乐目的地。

俱乐部主题为“海滨天堂”,设计将与现有绿地融为一体。

艺术家对勿洛蓄水池HomeTeamNS俱乐部的印象©新加坡内政部
5)东部区域亮点五:增强可达性
东部区域规划地铁线路图
新的铁路线将增强东部的可达性。

除地铁外,东部居民未来可以期待更加完善、覆盖更广的自行车道网络,将居民带到更多地方。

到2022年,淡滨尼自行车道将增加到21km,为目前的三倍。

Part.2
东北地区
(NORTH-EAST REGION)
东北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愿景:熟悉的地方,未来的居住中心。

1)东北区域亮点一:创造宜居和包容的社区
过去几十年,东北区域作为新加坡主要的居住片区,已发展了多个成熟的市镇(如榜鹅、宏茂桥、实龙岗和后港等),未来还将在这些市镇增加更多新的住宅。

艺术家对榜鹅住房的印象©住房与发展委员会
艺术家对宏茂桥住房的印象
除了更多的住宅单元,这些成熟的市镇还将开发更丰富的社区服务设施,保持市镇活力,让不同年代的居民享受更大的便利。

例如,万国地铁站旁将开发新的综合商业和住宅项目,它包含更多便利设施和社区空间,如食阁、社区俱乐部、公交车转换站等。

艺术家对万国综合发展项目及其社区广场的印象
榜鹅镇中心也将成为一个综合社区中心,设有地区图书馆、食阁、社区俱乐部、幼儿中心和健康服务中心等,同时该中心也将通过绿道与周边榜鹅中心、榜鹅水滨坊、榜鹅区域体育中心等设施联系起来。

艺术家对榜鹅镇中心中庭的印象
2)东北区域亮点二:发展经济支撑
未来东北区域将致力于把工作带到每个市镇。

随着榜鹅数码科技园和盛港西的开发,东北区域各市镇的居民可以在家附近获得更多工作机会。

如Lorong Halus工业园将围绕规划地铁站发展成为食品、家居等生活用品的物流组团,并且遵循以行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可便捷连通至海滨公园等公共空间。

Lorong Halus的公共空间
3)东北区域亮点三:加强通勤能力
2035年东北区域将新增2条地铁线,届时该地区将由5条地铁线路服务,居民将享受更快、更便利的通勤方式。

东北区域未来地铁线路图
4)东北区域亮点四:适合所有人的活力蓝绿空间
未来,通过新的公园连道,居民将更轻松地到访区内的的绿化空间和水系。

该地区还将开发各种新的、多样化的娱乐项目,让所有人一起互动一起玩耍。

例如,位于实龙岗水库、榜鹅水库、榜鹅水滨坊的滨水散步道深受当地骑行者和休闲人群的喜爱,未来这些水道将注入更多活跃的水上活动,并且与周边榜鹅区域体育中心等节点相连。

东北水道及活动点
此外,现有生态湿地的魅力与风貌也将被保留,并改造成一个供大众休闲和享受自然的公园。

艺术家对于实里达Hampstead Gardens的印象©裕廊集团
5)东北区域亮点五:社区公众参与
除了新增住房供应和服务设施外,当局也在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提升社区凝聚力,同时将民众的意愿纳入未来发展项目中。

例如,Lorong Chuan地区的居民与市建局一起设想新发展的住房如何与现有社区互补,并讨论如何改善设施、提高连通性和增加娱乐设施。

在榜鹅地区,通过举办展览和工作坊,居民也积极贡献了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共同设计榜鹅镇中心旁的规划线性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