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内容。

这些运算定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归纳,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归纳,让学生自主发现运算定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一份练习本、一些小卡片等。

3.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是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算定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例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28页-29页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又是小学生首先接触、学习的运算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好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以后学生学好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意义。

2、数学思考: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辨别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

3、问题解决: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判断出在一组加法算式中是否运用了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渗透加法运算定律在简便运算中的意义。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数学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方法:1、在互动游戏中构建学生数学思考的氛围。

采取互动的形式将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引出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互动,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映射着某些数学思想,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在学生认知过程的起始阶段,为学生精心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让学生自主活动,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积极参与规律发现的过程。

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运算加法交换律。

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试试解决实质问题,察看、比较,发现并归纳加法互换律。

2.初步学惯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易计算,并用来解决实质问题。

3.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课要点、难点:培育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易计算,并用来解决实质问题。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1.引入讲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利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游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游的场景。

)2.获取信息。

问:从中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同桌沟通,而后全班报告。

)[设计企图 ] :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联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必需性。

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跟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现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究规律加法互换律(1)解决例 1 的问题。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40+ 56=96(千米)56+ 40=96(千米)多媒体展现: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如何○里填什么符号40+ 56○56+40,(2)你能仍旧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能够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短的话归纳出来。

(4)反应沟通。

板书:两个加数互换地点,和不变。

(5)揭露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余随意的数,互换律还建立吗③如何表示随意两数相加,互换加数地点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沟通。

)[ 设计企图 ] :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察看、比较,发现并归纳加法互换律。

④沟通反应,而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依据加法互换律对口令。

师: 25+ 65=______(生:等于 65+ 25)78+64= ______⑥达成课本第 28 页下边的“做一做”:300+ 600=++65=+35[ 设计企图 ] :培育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易计算,并用来解决实质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主要讲解加法运算定律。

这一课时是学生对加法运算进行深入理解的关键,加法运算定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对于新的运算规则,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时,可能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图片来进行辅助。

此外,部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于运算规则的理解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应用。

2.难点: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详细的PPT,内容包括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时内容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图片、实物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的规则。

例如:3 + 4 + 5 = ?,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两个定律。

例如,加法结合律:3 + 4 + 5 = (3 + 4) + 5 = 7 + 5 = 1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运算定律, 主要包括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还有运算定律的一些简单运用。

将与运算定律有关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 加以系统编排, 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 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四)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 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加法运算定律(2课时)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展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自学目标一:,阅读课本第17页(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并思考小男生和小女生是怎样算的?2、观察40+56 ○56+40,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5、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自学检测一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 + 600 = 600 + +65 = 65 + 3578 + = 43 + a + 12 = 12 +自学目标二:阅读课本第18页例题2(4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男生和小女生计算88 + 104 + 96 的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那种算法比较简便?为什么?2、观察并比较下列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88 + 104)+96 ○88 + (104 + 96)(69 + 176)+ 28 ○69 +(176 + 28)155 + (145 + 207)○(155 + 145)+207 3、什么是加法结合律?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自学检测二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 + 68)+ 32 = 25 + (+ )130 + (70 + 4)= (130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作业:作业本:第19页1、2课本:第19页3、4、5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78+64=______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300+600= ++65=+35[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第6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第7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加法运算定律。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加法运算定律的例题和练习题。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学具,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运算定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有关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主要讲述了加法运算定律。

这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加法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2.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和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运算定律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尝试探索加法运算定律。

3.课堂讲解: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数学推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基本的数学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数学推导,让学生体验数学定律的发现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将数学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数学教材。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进而引入加法运算定律的主题。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数学推导: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推导,验证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正确性。

4. 实例演示: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解决。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拓展练习: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数学推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积极。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

–灵活应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定律的作用及意义。

2.示范运算:在小黑板上演示几个简单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熟悉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展示:请一些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留给的作业,巩固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在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时还有些犹豫。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生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条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一、教材分析:《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

例如:学生通过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

特别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课知识的认知结构。

但是,学生所感知的是具体的运算规律的存在,缺乏科学严谨的探究过程。

特别是在举例验证中,学生往往只关注到数据的不同,缺乏类的意识,较难做到举例的全面;在归纳结论时,学生在语言的表述上可能会缺少严谨和完整,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体验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的常用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渗透变与不变和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难点:掌握举例验证的方法以及用规范语言归纳结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再过两个星期就要开跑了,届时,将有三万多名运动员在这条全世界最美的赛道上激情奔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采取的措施: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3 课时第 1 课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 P17/例 1(加法交换律)P18/ 例 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提纲: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

3.除了教科书上的 3 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40+56=96(km)88+104+9688+(104+96)
56+40=96(km)=192+96=88+200
40+56=56+40=288(km)=288(km)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指名汇报。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式:
方法一:40+56=96(km)
方法二:56+40=96(km)
师: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即56+40=40+56。
师: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下吗?(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分析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答,展开对结合律的学习。学生通过熟悉的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再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猜想,然后举例验证,最后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等式,观察猜想,举例验证,最后发现规律。
不足之处:学生交流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不能做到完成后就自觉交流。全班的交流也应该有选择地进行,而不是每道题都交流,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对重难点的内容加以练习和点拨。
(1)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提出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1、《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为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1.复习旧知。

(1) 计算下面各题。

34+50= 180+25++75= 420+280=()+42050+34= 180+(25+75)= 49+34+51= 51+()+34(2)说一说:在加法算式34+50=84中,34、50和84分别叫什么?预设:34和50叫作加数,84叫作它们的和。

(3)想一想:观察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预设1:第1组两个算式中的两个加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但它们的和相同。

预设2:第二组三个数连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运算定律,这节课先来研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任务一:探究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先观察、再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然后猜想验证,讨论交流,进而发现、总结规律”这样一个思路来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汇报探究结果,并且把探究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渗透了“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并体会了符号的简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概括能力,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1.谈话引入,呈现问题师: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已知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

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1)你会用线段图表示出所要数学信息和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画出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

(2)学生生独立解答,说说不同思路,展示不同算法。

预设1: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40+56=96(km)预设2: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56+40=96(km)(3)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4)同样的一张旅行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预设: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第6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第7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研究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
+65=+35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今天我们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2.这个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巩固
A卷
1、判断:算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
42+58=37+63 ()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
()+65= ()+35
B卷
1、先计算、再填表。

2、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3、计算下面个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348= 123+2847=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练习
答案:
A卷1、错。

2、600+300、35、65 B卷1、
2、加法验算
3、49
4、65
5、2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