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2课时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数据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发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程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
2.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能够对一组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
2.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发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以便于记录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学生可能回答:平均身高、最矮的身高、最高的身高等。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学生在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状,从而对数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20.2节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主要介绍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反映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反映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这三个统计量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它们来描述数据的一般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反映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反映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
2.难点:理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反映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差异和局限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统计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探究新知:(1)介绍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这三个统计量在反映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
(3)引导学生探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3.巩固新知: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
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过程与方法: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X围的一个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X围的一个量。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教材P151引例的意图(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X围的量(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某某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X围就不言而喻了。
二、例习题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问题 1 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
问题2 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
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三、随堂练习: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X围的是()4、一组数据X1、X2…Xn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1+1、2X2+1…,2Xn+1的极差是()A. 8B.16 C四、课后练习: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B.16 C2、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A. 87B. 83C. 85 D无法确定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数学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存在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掌握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如何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计算方法、案例和练习等。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解释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
例如,给出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通过PPT课件和黑板,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和例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和应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点。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1中位数和众数是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的一种描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分析数据的新视角。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能理解数据有高低之分,但对于数据集中趋势的认识尚浅。
此外,学生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引导学生探究。
2.制作课件,展示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班级成绩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集中趋势,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个班的老师,你想知道这个班学生的成绩集中在哪里?”从而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通过具体的数据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组数据,求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其含义。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2节《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应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这些统计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会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而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统计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差异,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统计量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说明:1、学习内容的排列与教材的编排顺序相一致。
2、学习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A:识记---了解、认识、感知、初步体会、初步学会;B:理解----说明、表达解释、懂得、领会;C:再现性情景应用---掌握、会用、归纳等;D:生成性的情景应用---会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总结评价等。
3、对于每一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所需达到的学习水平,可在空格内“√”。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位数和众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以后,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发现平均数已经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使学生扩展统计量,对本章最后一节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有关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一直是历年以来中考的必考题目,要求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难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好习惯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资源分析:本课教学资源取自于农远工程模式二,他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本节课是第2课时,主要学习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应用,从而能熟练地计算和运用它们。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对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还存在疑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计算和运用它们。
2.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应用。
2.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来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小组合作任务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应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实际操作,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并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0.2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课件数学华师版八年级下册
问题3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
产生了令人头疼的交通堵塞问题.你认为衡 量某条交通主干道的路况用一天中过往车 辆的平均数合适吗?为什么?
分析:人们上、下班的时候是一天中道路最繁忙的两个时段,其他时段车流是 明显减少,因此,如果用平均数来衡量道路的拥挤程度,则堵塞问题明显被掩 盖,所以,较为合理的是按道路繁忙的不同程度,将一天分成几个时段分别计 算车数,而主要考虑的就是上、下班两个时段通过某点的车的平均数量及平均 速度,而不能计算整天的车的数量及平均速度来估计道路的路况.
总结:平均数虽然常用,但不是万能的.如果不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 析,那么得到的数据将不会有大的指点作用.
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说长道短
◆草地上有六个人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请猜想一下是怎样 的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 ◆为准备班级的新年晚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的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 查.最终买什么水果,该由调查的平均数,众数还是中位数决定呢? ◆八年级有四个班级,如果我想比较在一次测验中四个班的成绩,应该用 平均数,众数还是中位数呢?
解:由可知,用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 去掉经理和厨师甲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 2062.5 元,和的 结果相比较,能反应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平均数、中 位数和众数
的应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应用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3.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 (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问题2
八年级某班的教室里,三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好而争论,他们 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说课稿3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是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化。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量。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但对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数据处理方法的困惑,不知道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和统计软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数据处理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原则。
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
数据的集中趋势第1步:排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第2步:确定是奇数个数据或偶数个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间位置的确定n 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第n 为偶数时,中间位置是第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众数有可能不唯一, 也可以没有,注意不要遗漏。
问题2、某公司对外宣称员工胡年薪平均为3万元。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看了这张调查表,你认为该公司的宣传是否失实? 3万元能代表该公司员工年薪的一般水平吗?解:将上面的21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可以求出中位数是2万元。
即年薪不低于2万元的人数不少于一半(13人),年薪不高于2万元的人数 也不少于一半(13人)。
所以用中位数是2万元代表该公司员工年薪的一般 水平更合适。
四、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 在数据-1, 0, 4, 5, 8中插入一个数据 x ,使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贝y x= _2、 (中考链接)5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3,众数是7 且唯一,则这5个正整数的和是() A.20B.21C.22D.233、 下列数据:10,10 , x,8(x > 10)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 位数与x 应该是多少? 五、 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数据,第3步:如果是奇数个数,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如果是偶数个数,记录讨论补充 n 12n2 , 教学过 程1. 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现 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2. 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 ,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3. 中位数只需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课堂作业:必做题:课本 122页习题第4、5两题 选做题:课本121页练习第3题 家庭作业:基训 21.1 (三)教学反思板书 设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2.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集中趋势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到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中位数适用于数据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而众数则适用于数据存在明显峰值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选用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作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2华东师大版(new)
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反思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掌握求解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对数据的初步处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掌握求解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集中趋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问题的数据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讲解:讲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解决问题。
4.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两个部分。
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定义和常用的几种方法,计算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计算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量。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对这三个集中趋势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混淆,以及对选用原则的不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化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概念的理解,明确选用原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量。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量。
2.难点:对选用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选用原则,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20.2.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分析、讨论题、练习题等。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某班级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如下:85,90,92,88,80,85,82,87,89,91。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章第2节“数据的集中趋势”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基本知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据的一种特征——集中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统计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对统计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对于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例分析、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统计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这些统计量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集中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练习巩固: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练习题、生活实例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商品销售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集中趋势,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如何描述它们的集中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_1
《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在小学阶段及八年级上册统计与概率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八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对数据的分析。
本章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清晰又恰当地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表示所收集的数据的集中趋势,同时通过方差和极差,进一步描述并比较所得到的数据的离散程度,使学生掌握整理与处理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第二课时,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感受到因平均数收到极端值的影响,有时平均数不能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还需新的数据来代表,从而引入中位数和众数,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延续,又为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能力夯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分析学生已较好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掌握了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领会了看统计图表的方法,初步具备了统计的意识,会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简单分析,作出相关判断和推测。
(二)学习者需要分析多数同学对中位数和众数是陌生的,少部分同学虽然对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有过基本感知,但仅仅是知道中等水平和次数最多而已,属于模糊认识,还需要通过参与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弄清概念的实质,才能正确的判断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并根据数据作出决策。
学生喜欢有新意、有活力的课堂,喜欢自己能快乐参与的课堂,期望呈现中位数众数概念的课堂很好玩、有意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透彻。
三、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
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学生用Excel工作表求多个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解决英语题目中的数学问题,感知跨学科整合理念。
4、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5、感受贯穿于整堂课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章主要介绍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从而能够对一组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某班级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分布在60分到100分之间,请问如何用一个数来描述这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水平?”2.呈现(10分钟)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并通过示例解释它们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互相解释和解答疑问,进一步巩固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指标来描述一组数据,并探讨不同指标的优缺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1、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2、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较多的一种量。
另外要注意:
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P146例6的意图
(1)、这是在学习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之后涉及到这四个环节的一个例题,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它交待了该如何完整的进行这几个过程,为该怎样综合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一个标准范例。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
(2)、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此例题的一个主要意图是区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数据代表的异同。
(3)、由例题中(2)问和(3)问的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其目的是告诉学生应该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来灵活运用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4)、本例题也客观的反映了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统计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紧密联系的。
四、课堂引入:
本节课的课堂引入可以通过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定义开始,为完成重点、突破难点作好铺垫,没有必要牵强的加入一个生活实例作为引入问题。
五、例习题的分析:
例题6中第一问是在巩固平均数定义、中位数定义和众数的定义。
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词语特点分析它们分别指哪个数据代表,教师也可以顺便加一个发散性问题,一般地哪些词语是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呢?
例题6中的第二问学生一般不易想到,教师要将“较高目标”衡量标准引向三个数据代表身上,这样学生就不难回答了。
第三问要抓住一半左右应与哪个数据代表的意义相符这个问题。
即要很好的回答第三问,学生头脑必须很清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
六、随堂练习:
1、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
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54、57。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
其中能较好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答案:1. 众数90 中位数85 平均数84.6
2.(1)15、15、15、众数(2).15、5.5、6、中位数
七、课后练习:
1
(1)、求该公司职员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
根据表中的信息填空:
(1)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万元。
(2)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中位数是万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一般水平?答
答案:1.(1).2090 、500、1500
(2).3288、1500、1500
(3)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2.(1)
3.2万元(2)2.1万元(3)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