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1、运动障碍 2、颅神经功能障碍 3、感觉障碍 4、言语障碍 5、失认症和失用症 6、其它障碍
辩证要点
常见证型 风痰阻络 肝阳上亢 阴虚风动 痰热腑实
瘀阻脑络 气虚血瘀 血虚风动 肝肾亏虚
针灸治疗
分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 恢复期治疗 后遗症期治疗
急性期: 急则治标,祛邪为主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虚实夹杂,扶正固本
针灸治疗
随症加减:
风痰阻络证加丰隆、合谷化痰熄风; 血虚风动证加膈俞、血海养血熄风; 阴虚风动证加太溪、风池滋阴潜阳; 痰热腑实证加曲池、内庭、丰隆清热豁痰; 瘀阻脑络证加膈俞、三阴交、百会以活血通络开窍。
针灸治疗
张力平衡针法(中风痉挛瘫痪)
治法:调节阴阳,通经复步
处方: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 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1
概述
中风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脑卒中所致,以 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 床表现。偏瘫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 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 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 到破坏,患者从心理上和精神上、 身体上会陷入极端困难的状态。
概述
中风病是在内虚的基础上,产生风、火、痰、 瘀,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 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临床以半身不遂、口 角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甚而昏仆在地为 主症。
石氏醒脑开窍针法 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极泉、尺泽、委中、合谷。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加上廉泉 或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针灸治疗
针刺阳经起痿法
用于急性期软瘫。 治法:行气活血,通经起痿。 主穴:风池、上星、肩髃、臂臑、手三里、
针灸治疗中风ppt

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导
针灸治疗中风的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04
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视消毒和操作规范
合理选择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妊娠早期和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要点三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针灸治疗中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针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针灸治疗中风的适宜技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Nhomakorabea服务质量。
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公众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可以缓解中风后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和作用
作用
缓解疼痛
辅助治疗
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治疗中风的正确方法
02
如百会、印堂、太阳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要点三
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要点一
要点二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针灸治疗中风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水平。
对比研究
开展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评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中风的针灸治疗今天总结中关于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
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临床上针灸治疗中风的病人很多,这个疾病的内容比较多,卫生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专业考试试题也经常易作为考查内容,下面对其相关的内容做个介绍。
一、病因病机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
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种。
二、辩证分型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
中风中经络的辨证分型,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五型。
三、治疗(一)中经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的腧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丰隆、内庭,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晴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操作:内关泻法,水沟雀啄法,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 角,提插补法,极泉在原穴位置上下2寸取穴,直刺进针,提插泻法,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余穴按虚补实泻操作。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源流
而病中风”。王清任指出:“中风,偏 身麻木、半身不遂,是气虚血瘀所致”。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 中指出:“偏枯者、半身不遂也”。明、 戴思慕《论治要诀、中风》有:“中风 之征,或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手 足瘫痪、半身不遂”的描述。
中风的危害
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 死亡率已经跃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成 为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杀手。2001年我 国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中风占全部死 亡原因20%,即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 于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 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 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生。中风发病前往
(一)、中经络(邪在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1)、表现:半身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甚则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 薄白,脉浮弦。
(2)、病机分析:因正气不足,致经脉
辨证
空虚;又因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留注经脉,阻闭气血,造成经脉不通、 肌肤失养,故见肌肤麻木不仁,语言蹇 涩、口眼歪斜;邪留肢节,则肢体麻木、 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邪在表 之症。
脑溢血和脑血栓。本病的发病率、病残 率、病死率均较高,是直接危害人们生
命安全和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四大疾 病指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 脂、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 管功能损害,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 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心脏疾病和脑中风的一个主要危 险因素。医生会建议你调整饮食以及生活 方式,或者给你开一些药来降低你的血压。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糖尿病 高血糖能增加你的危险性,因此, 你应该配合医生来加以控制。
心脏疾病 尤其是心跳不规则(心房纤 颤),心脏瓣膜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近期有过心脏病发作。如果你有其中一 种情况,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来稀释你的 血液,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
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 采取哪些措施?
LOGO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 近就地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长途运送有时 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 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先前发作过中风或“小中风”(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 根据你发生中风最可能的 原因,医生会给你开一些特殊的药物或者 考虑手术治疗来去除颈动脉内的脂质沉积 。
Stroke 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
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
.
小动脉疾病
.
LOGO
LOGO
.
LOGO
.
LOGO
脑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知识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 大脑前3/5部分脑组织 包括:额、颞、顶、基底节
1、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A; (5)大脑中A
.
LOGO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 发率高、救治费高的常见病,我国平均每年200 多万人罹患此病,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
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 负担。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针灸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以巩固疗 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程分期
根据中风的病程分期,选择合适的针 灸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醒脑开窍为 主,恢复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 主。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针灸康复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中 风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应症。
配合其他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可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提高疗效。
治疗效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者左侧肢体肌 力逐渐恢复,可以独立行走,语言 功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够进行简单 的交流。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48岁,因脑梗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伴有吞咽障碍。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 稳定后开始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头针、体针和耳针治疗。头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体针刺激上肢、 下肢的穴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耳针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 ppt课件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 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以独立行走,吞咽功能也有很大改善 ,能够正常进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预 防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预防措施
STEP 02
中风康复针灸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医院的XX医生,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中风康复针灸方面的经验。
中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多年来在针灸治疗中风康复中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中风康复针灸治疗的原则1. 疏通经络:中风患者往往伴有经络阻塞,针灸治疗应着重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
2. 调和气血:中风后,患者气血运行不畅,针灸治疗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使身体恢复正常。
3. 强筋壮骨:中风患者往往伴有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等症状,针灸治疗应强筋壮骨,促进肢体康复。
4. 疏肝解郁:中风患者常伴有情志不畅,针灸治疗应疏肝解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二、中风康复针灸治疗的方法1. 选穴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
常用穴位有: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2. 针刺手法: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
如:提插法、捻转法、平补平泻法等。
3. 针灸疗程:一般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4. 配合其他疗法:针灸治疗可与其他康复疗法相结合,如:康复训练、中药、推拿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风康复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针灸治疗适用于中风后遗症期患者,对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等患者应慎用。
2. 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针刺深度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避免损伤内脏。
3.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晕针、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4. 注意患者心理护理:中风患者往往存在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
四、案例分析患者XX,男性,65岁,因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
经诊断,符合中风后遗症期。
采用针灸治疗,选穴: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
疏通经络: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经络不通的症状。 调和气血:调整人体内的气血平衡,缓解中风引起的各种不适。 调和阴阳: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机能,促进康复。 扶正祛邪: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中风的方法和步骤
进针:使用适当的针具,迅 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
中风的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两大类。其中,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供血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而引发的相应症状。
中风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突然出现 的一侧肢体麻木、 无力、口角歪斜、 语言不清等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中风概述 2 针灸治疗中风 3 中药治疗中风 4 针灸与中药治疗中风的比较 5 针灸与中药治疗中风的案例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和分类
中风的定义: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 血,进而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推拿治疗: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中风的疗效和注意事项
疗效:中药治疗中风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
注意事项: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施治,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针灸与中药治疗中风的比较
疗效比较
针灸治疗中风的疗 效:针灸能够刺激 穴位,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从而达 到治疗中风的效果。
中药治疗中风的典型案例
患者情况:男性,56岁,高血压病史多年 症状: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清 中药治疗: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治疗效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语言清晰,生活基本自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世医家对于中风的认识
• 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 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 就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中,病 并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中经中络中脏腑。 • 金元时期,突出“内风”立论,其中刘 河间主张“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是 “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 热”;张景岳又提出“内伤积损”的论 点。 • 后世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总结 前人经验,结合西医知识,进一步探讨 发病机理,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 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中风的针灸治疗
主讲人:张店区中医院针灸科 盖其夫
个人简介: 盖其夫,副主任中医师。93 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 院,从事针灸临床近二十年。 2007-2009年曾被山东省卫生厅 委派到瑞士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一、中风病的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 改变。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 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本病已成为仅次 于癌症的对人们健康危害巨大的疾病之 一。 本病起病急,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 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临床主要以 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 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 半身不遂等表现为主症。
常用穴
• 合谷101次、百会95次、曲 池82次、足三里80次、风市 65次、颊车62次、肩髃、地 仓、人中、阳陵泉、血海、 三阴交、太冲、外关、风池、 下关、臂臑、手三里、丰隆、 三阳络、悬钟。
用穴规律
• 循经取穴 • 分布取穴 • 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 对症取穴
三、中风的针灸治疗
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
2.语言蹇涩
• 内关、人中、哑门、廉泉、 通里、中冲、金津、玉液 等
3.口眼斜
• 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 泣、下关、攒竹、迎香、瞳子 髎、上关等 • 流涎者可加承浆
4.吞咽困难
• 廉泉(舌三针)、天突、 人迎、内关照海等
辩证取穴
• 肝阳上亢 水不涵木—肾腧、肝腧、太冲、太溪 肝阳暴张—太溪、太冲、三阴交、四 神聪 • 风痰阻络—丰隆、阳陵泉 • 痰热腑实—天枢、丰隆、中脘、上巨 虚 • 气虚血瘀—气海、关元、血海 • 脾虚痰恋—脾腧、丰隆、公孙、三阴 交
四、中风恢复期并发症的治疗
1.中风后抑郁
• 处方一:百会、印堂、内关、三阴 交、太冲 • 处方二:四神聪、神庭、本神、神 门、太冲、膻中
2、肩手综合征
• 温针灸、阿是穴、蜡疗 • 推拿、康复 • 中药外敷
五、中风病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期
• 缺血性中风,越早越好,10 天内介入更好 • 出血性中风,生命体征平稳 后3-5天介入
头针疗法
• 本疗法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 一种方法。由于大脑皮层在头皮部有相应 的投影区,所以利用头针治疗中风病,有 令人满意的疗效。 • 操作方法:选用30号1—2寸的毫针,针与 头皮成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 下,左右捻转针体,捻转速度每分钟达200 次。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 反复操作2—3次,同时配合患者对侧肢体 功能活动。
• 常规刺法 • 醒脑开窍针法 • 头针疗法 • 大接经法 • 分期论治法
常规刺法
• 基本方:百会、风府、风池
对症取穴
1.半身不遂 • 肩髃、曲池、合谷、外 关、环跳、阳陵泉、足 三里、解溪、昆仑等
随症加减
• • • • • • • • 手肿胀者加液门 手拘挛者加后溪、三间、八邪 腕部拘挛者加大陵 肘部拘挛者加曲泽、尺泽 膝部拘挛加曲泉 踝部拘挛加太溪 足趾拘挛加八风 足内翻加照海、申脉
六、需要重视的几点
• “巨刺”与“非巨刺”的配 合应用 • 阴经穴与阳经穴配合应用 • 扶正固本,重视辨证施治 • 配合应用各种针法
总之,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归结起来不外 乎
虚(气虚、阴虚) 风(肝风、外风)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 气(气逆) • 血(血瘀)
二、古代文献处方用穴规律
常用经络
•
足少阳经(333次)、足阳明经 (317次)、手阳明经(303次)、 足少阳经(295次)、督脉、足太阴 经、足厥阴经、手少阳经、足太阳经、 手太阳经、任脉、手太阴经、手厥阴 经、手少阴经。
《黄帝内经》对中风的介绍
• 《灵枢· 刺节真邪篇》曰:“虚邪偏客 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 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 《素问· 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 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 则生,不返则死。” • 《素问· 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 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 则高梁之疾也。”
大接经法
• 本法最早见于《云岐子学医新 说》,是按照静脉流注次序取 井穴针刺,专治中风偏瘫的一 种方法。包括“从阴到阳”和 “从阳到阴”两种方法。
• 从阴到阳:从手太阴经开始 少商—商阳—历兑—隐白—少冲— 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 足窍阴—大敦 • 从阳到阴:从足太阳经开始 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 阴—大敦—少商—商阳—历兑—隐 白—少冲—少泽
• 操作方法:针用0.3细针1 寸针,一般每日或两日一 次,十次一个疗程,不要 求出血,捻转10秒,出针 后按压,每次去一侧穴位, 两侧交替使用
分期论治法
• 急性期(发病两周内):人中、内关、健侧 曲池、合谷、足三里、委中 • 痉挛期(发病2周到4周):极泉、尺泽、 间使、臑会、天井、四渎、外关、八邪、 殷门、承筋、照海、三阴交、伏兔、津丘、 申脉、解溪、八风 • 相对恢复期(发病5周到半年):同痉挛期, 后期可加鱼际、阳池、大陵、髀关、血海 • 后遗症期:配合扶正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