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总结,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2、归纳出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总结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2、交际的运用【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二、走进作者: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治《春秋谷梁传》。
曾任谏大夫、宗正等。
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
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三、检测预习:(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辱”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重点)【能力目标】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对比、衬托、语言等写作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情感目标】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战国的烽烟已消失于历史的黄尘古道,但岁月的风沙永远也掩埋不了那个特殊的时代所造就的特殊英雄群体的光芒。
他们勇敢机智,他们不卑不亢,他们甚至为了捍卫自己的使命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一起翻开《战国策》,来认识一位机智果断、勇武兼备的爱国者——唐雎,一起来感受他在面对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深入虎穴,并与之斗智斗勇的故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了解编者、作品。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
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ɡ)傀.(ɡuī) 祲.(jìn) 缟.(ɡǎo) 挠.(náo ) 谕.(yù )3.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②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③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④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⑤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2)一词多义: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③徒以有先生也(因为)④以君为长者(把)⑤以头抢地耳(用)2.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班级:姓名:使用日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文言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疏通文义,把握重点字词。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环节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5分钟)(学生先自行查找资料,教师进行补充)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关于正直的名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谚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谚语志无虚邪,行必正直。
——春秋管仲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唐寒山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郭吉安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
——莎士比亚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直为最好。
——英国谚语讲真话的人不需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
——马克•吐温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波斯]萨迪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英]蒲柏因正直而获得的利益才是真利益。
——英国谚语环节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
(1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视完成质量酌情加分,完成好的小组加10分。
然后进行记忆巩固。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大王加惠()故不错意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君其许寡人()3、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一、导入新课
1、苏轼在垂暮之年仍老当益壮,思慕为国家效力。纵观历史,精忠报国者比比皆是,只是他们报效国家的方式不一样,有的驰骋疆场,有的激扬文字,有的却通过巧妙的辞令来维护国家的尊严,苏轼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真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今天,我们就通过《战国策》来认识一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谋士形象。
13、布衣:平民。14、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15、以头抢地耳:撞。16、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17、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8、怀怒未发:心里。
19、休祲:吉凶的征兆。20、缟素:穿丧服。
21、色挠:色,脸色;挠:屈服。22、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八)重点语句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安陵君其许寡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3.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7、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知识,初步体会课文大意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关于《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三、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唐雎 jū怫然fú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ăn 缟素găo 庸夫yōng fú 色挠náo 以头抢地qiāng 休祲jìn 寡人谕yù四、字词重点归纳1、重点词句加惠: 给予恩惠长者: 忠厚长者错意: 置意休祲: 休:吉祥.祲:不吉祥,吉凶的征兆挠: 屈服长跪: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意为直身而跪.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头.2、古今异义虽然——今:表转折古:即使这样是——今:表判断古:这样易——古:交换今:容易谢——今:感谢古:道歉,谢罪3、词类活用广: 形容词做动词扩大轻: 形容词做动词轻视缟素: 名词作动词穿孝服五、整体把握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4、你如何评价唐雎?忠于使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大义凛然六、研讨与探究(一)分析第一自然段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教学重点】: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教学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小黑板【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板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弗fú雎jū怫fú跣xiăn 抢qiāng傀guī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2、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三、新课讲授:1、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2、课堂小结:⑴、小结“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句中语气,相当于:难道;还是。
)安陵君其许寡人(句中语气,表期望或命令,相当于“一定”。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表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疏通词句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战国策》和故事背景。
(师先提问,生答后再小结。
)二、通读把握内容自读课文,达成下列目标: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雎怫跣抢祲缟傀挠2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加惠(给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
冠,帽子。
跣,赤脚。
)抢地(撞地。
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色挠(指变了脸色。
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三、理解课文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2.分组译读课文,其他人进行评价。
3难句质疑。
如:个性化修改1、(jū)(fú)(xiǎn)(qiāng)(jìn)(gǎo)(guī)(náo)2、自读程序默读。
(1)读“阅读提示”,略知文章大概情况。
(2)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及题愈等概略知识。
(3)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速读。
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朗读。
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叙述人)进行朗读,注意朗读的要求。
研读。
诵读全文,思考:后推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唐华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说唐华没有辜负使命?磨难的典型性格是什么?师:通过“默读一速读一朗读一研读”四步阅读法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读思结合、读练结合、读议结合,在熟悉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对话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介绍情节的发展过程、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感悟4.学生杂然地再读课文四、探究人物形象1.学生演读课文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一、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意义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1.请同学们说出课文内容(可在各小组中选举一人,并根据回答情况评分)2.翻译重点语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
挺剑而起(二)考考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1.依照下列板书整理文章思路。
使秦原因: 秦王: 欲易安陵 安陵君: 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秦王: 轻寡人与 针锋相对: 唐雎: 千里不易 反击护国:秦王: 天子之怒 唐雎: 布衣之怒 唐雎不辱没使命取得胜利:秦王:长跪而谢唐雎:不辱使命小结: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作者以唐雎出使秦国的经过为线索,完整地描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觉得哪些语言最有特色,为什么?2.赏读课文,品味语言描写,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
请同学们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的句式说话。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描写,从语言中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指导,参看答案)“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写出了秦王虚与委蛇、咄咄逼人的气势。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写出了唐雎坚定的立场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版)新人教
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4、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品评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雎jū怫fú跣xiăn 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ăo 挠náo谕yù
2.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4.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6.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
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
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
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7.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8.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9.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10.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1.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12.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
”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13.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四、课堂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板书设计
秦王:骄蛮欺诈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唐雎:不畏强暴从容镇定敢于斗争忠于使命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隆中对》导学案中的“预习案”。
3.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
虽然有些文字有一定难度。
但是由于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累,所以教学设计时,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上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
现在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得当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趣味盎然的。
在《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我自认为对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还是比较值得一提的。
首先,我由历史谈起,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下来的“读――译”均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关于文章分析由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提出问题,加以整理,然后班级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虽然我们知道“秦王以五百地易安陵”不是出于好心,但是我们不理解这中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背景?
2、安陵君和唐雎都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分别是如何反驳的?表现出了二人有什么不同?
3、秦王在文中分别有什么行动和语言?表现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唐雎既然想刺杀秦王,为什么不直接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却绕圈子说了三个刺客的事?学生在感悟、赏析词句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
再有,本节课在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故事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人物设计神态、动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学生在感悟唐雎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即唐雎在文中所提到的“怀怒未发,休衿降于天”以及与秦王同归于尽的想法是否值得提倡。
由此学生又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唯一遗憾的是,时间分配欠合理化,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小练笔: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加强课堂程序、时间分配等方面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