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气道高反应规律的研究

合集下载

ILC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LC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LC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蒋芹【摘要】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 2)是ILC家族中最近发现的一个新成员.抗原暴露后,ILC 2被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脂质递质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TL 1 A激活,促进气道结构细胞和免疫细胞反应.ILC 2是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部分,且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文章就ILC 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 is a new member of the innate lymphoid cell family discovered recently. After being exposed to antigens, ILC2 was activated by epithelial cell-derived cytokines, lipid mediators and TNF family member TL1A to promote structural and immune cell responses in the airways. These cells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n the roles of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7(035)002【总页数】5页(P148-152)【关键词】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哮喘;发病机制【作者】蒋芹【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233【正文语种】中文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是一类新型的非B 细胞、非T 细胞家族,与适应性免疫细胞平行的一类细胞,在组织重塑、修复及固有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

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

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

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 ①无创哮喘组; ②无创对照组; ③有创哮喘组; ④有创对照组。

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 c 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

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 . 2~50 g/ L 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 Mch) ,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 Pe nh) 值或气道阻力( RL ) 值等指标。

将小鼠吸入Mc h 后RL 或Penh 增加 2 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 来表示。

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收集灌洗液, 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

结果无创哮喘组PC100 均≤6 . 25 g/ L ,对照组PC100 均≥12 . 5 g/ L 。

其Lo g2 ( 10 PC100 ) 值( 5 . 36 ±0 . 84) 显著低于对照组( 7 . 97 ±0 . 82)( P < 0 . 01) 。

无创哮喘组从Mc h 浓度3 . 12 g/ L 开始, 其Pe n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创哮喘组RL 值从Mc h 浓度0 . 39 g/ 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 P < 0 . 05) 。

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 =0 . 96 ( P < 0 . 01) 。

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 54 . 00 ±5 . 96) % , ( 55 . 93 ± 5 . 92) % ,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 0 . 38 ±0 . 52) % , ( 0 . 63 ±0 . 74) %( P < 0 . 01) 。

2023哮喘的气道重构机制研究进展

2023哮喘的气道重构机制研究进展

2023哮喘的气道重构机制研究进展摘要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性改变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性呼吸道疾病,典型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和喘息等。

哮喘患者的气道重构及持续性气流受限可发生在患病早期,并与哮喘患者的症状加重及用药息息相关。

因此,早期识别干预可能成为哮喘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检查哮喘气道重构的不同方面。

笔者针对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哮喘患者的气道重构的诊断,以及近些年气道重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气道阻塞;哮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喘息、呼吸急促、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可变的呼吸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的异质性疾病。

哮喘可发病于从儿童到老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近10%的人群受到哮喘的影响,而近30年中,哮喘人群正在逐年增多。

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喘、呼吸急促、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并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

哮喘患者的可变气流受限是由支气管收缩、呼吸道水肿、黏液分泌、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哮喘可根据临床特点和发病人群特点等进行分类,目前公认的哮喘表型为:⑴过敏性哮喘;(2)T2高型哮喘;⑶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⑷气流持续受限(PAL)型哮喘等。

尽管已经有众多分类方式,但哮喘患者的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许多科研机构正依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对哮喘患者进行新的分类。

近些年,有学者提出PAL型哮喘与较频繁的加重次数及呼吸道症状相关,并指出这可能与气道重构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Kole等通过对760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PAL型哮喘不仅存在于重度哮喘患者中,而且在相当一部分轻度患者中也存在,在轻度哮喘患者中,PAL与嗜酸性炎症和更高的恶化风险有关。

同时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的气道重构及持续性气流受限可发生在患病早期。

哮喘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哮喘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哮喘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摘要】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病因;哮喘发生伴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肥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病理变化;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通过综合分析哮喘病因学、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为哮喘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哮喘过敏原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哮喘属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诱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使之释放前列腺素、组胺和白三烯等活性介质,引发支气管痉挛和肺通气障碍。

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1 病因哮喘病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把引起哮喘病的诸多因素分为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两大类。

致病因素是指引起哮喘病首次发作的因素,是哮喘病发病的主要病因,在哮喘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诱发因素是指病人在已患有哮喘病的基础上诱发隐性哮喘重新活动或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是哮喘发作过程中的综合诱发因素之一,在促使哮喘病情复发和进一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上述两大类因素中,某些因素如变应原、刺激性气体和有害气体、职业性因素、病毒、食物和药物等兼有双重作用,既可导致哮喘病的发生,又在哮喘病情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病理变化经典的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学认为,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和肥大是引起哮喘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认为无论在发病机制方面,还是在影响气道通气方面,气道炎症以及炎症诱发的气道重塑比平滑肌痉挛可能更为重要。

有关气道炎症的性质仍然有一定争议,目前有变应性炎症、神经源性炎症、病毒感染性炎症等多种理论,根据气道炎症中的细胞浸润以嗜酸细胞为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哮喘病的气道炎症是变应性的。

小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定位定量初步研究

小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定位定量初步研究

实验 B L / 小 鼠哮 喘模 型 的诱 导是成 功 的。而且 , 实验 A Bc 本
通过 该 标 志 性 部 位 进 行 的 A B—P S染 色 下 形 态 计 量 学 测 量 A
Ra s— B r6 mo ab n D,L d i u wg MS,Matn J Ai y r— r G. r e i wa
T be2 P tooia c a g fln a l . ah lgcl h n eo gi AB—P tiig ±s u n ASsann ( .n:1 0)
P <0 0 . 5.
P <0 0 . 1
n ie g o p; △ P <0 O 伽 c n r l r u av r u △ 1 ot op o g
细 漫性 的, 以累积整个气道。孔祥永等 的研究 提示较 大支 如 杯 状 细 胞 是逐 级 减 少 的 , 小 支 气 管 通 常 没 有 杯 状 细 胞 , 可 而平 滑肌 的量则 是逐级 增 多, 以 , 所 在不 能保证 每个切 片横 气管 的平滑肌细胞 和上皮细胞增 生活性 强于小支 气管 , 原 其 截面上支气管数 目和类型相 同的前提下 , 即使选取 多个支气 因可能为 : 1 肥大细 胞在 大气 道 聚集的密 度明显 高于小 气 () 管横 断面也不能避免这些本质差异所带来 的误差 。 道, 已证明肥大细胞类 胰蛋白酶可 以促 进平滑肌 细胞和上 皮 本实验 的创新之处在于利 用肺 组织外 部标 志 ( 门 ) 肺 进 细胞 的有丝分裂 ] 2 1 ;( )卵蛋 白在 吸入过程 中首先 在大 气 0 行有效 的定位 , 后在 固定 范 围内进行病 理切 片 的制作 , 然 并 道沉积 , 使大气道的炎症反应强 于小气道 ; 3 由于平滑肌 细 () 且选定的形态计量学测 量标 志性部位 只有 1 , 个 操作更加 简 胞的异质性 , 在较 大支气管 的平 滑肌细胞 表现 出与小 气道所 单、 可重 复性 和可 比性强 , 而且在具体 的形态学测 量方法上 , 不 同 的增 生 活 性 。也 就 是说 , 大 支 气 管 病 理 形 态 计 量 学 上 较 本实验结合了 I ae r ls . m g —PoPu 0图像分析软件 中的 I eu 6 r g- r 的改 变 能 够 很 好 地 反 映 哮 喘 气 道 重 构 的病 理 特 征 。那 么 , 本 l O 和 Sg ettn功 能 , 用 Ieua 的 自动 循 迹 功 aA I r em nao i 利 r gl r r中 实验通过采用前文 中所述方 法得 到 的形 态计 量学 测量标 志 能精确地界定 上皮层边界 , 通过测量 上皮层和平 滑肌层面积 性部位的病理变化 , 也能够代表 和反 映哮喘气 道重构肺组 织 来计 算各 自的平均厚度 , 也减小 了人 为界定上皮层边 界的误 的病 理 变 化 。 差。此外 , 考虑到支气 管上皮层 边缘皱褶 而平滑肌层 较光滑 由本 实验结果可 以看 出, 所有 经 O A致敏 的 B L / V A B e小 等特点 , 在具体指标 的计算 时 , 有选用周长作 为换算指标 , 没 鼠在吸入同一致敏原后均 出现程 度不等 的哮喘发作 ; 模型 组 而使用 的是统一界定区域面积作 为换 算指标 , 使实验结果 更 小 鼠肺组织气道 上皮肿 胀 、 平滑 肌增厚 , 道壁 及周 围有 大 气 加 科 学 、 具 有说 服 力 。 更 量 以 E S和淋 巴 细 胞 为 主 的 炎 性 细 胞 浸 润 。 这 些 改 变 与 文 O [ 参 考 文 献] 献报道的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 改变基本一 致。可 以肯定 , 本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尹秀志(综述);曲书强(审校)【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155-159)【作者】尹秀志(综述);曲书强(审校)【作者单位】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哮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同质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慢性持续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导致反复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

然而,大量的队列研究分析表明,根据哮喘的临床和功能特点,区分了哮喘不同的临床表型[1]。

目前,口服糖皮质激素(O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是所有哮喘的基本治疗方案。

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对于激素治疗不敏感或部分敏感,所以,应该将哮喘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类,才能更好地靶向治疗[2,3]。

既往提出的Th2依赖性的过敏性气道炎症,曾是主要的发病机理,治疗效果理想,同时应用抗单克隆抗体(IgE、IL-5、IL-13、IL-4或者它们的受体)也可以有效控制该类型哮喘。

然而,对于Th2Low 型哮喘患者对于现有治疗方案效果不佳[4]。

Th2Low 表型发病机制仍然不明,但是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性炎症。

IL-17是Th17细胞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在哮喘中,有募集中性粒细胞炎症和参与气道重塑的作用。

该综述主要对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激素抵抗、气道重塑等几个方面做以下说明。

作者单位: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IL-17在1995年首次被克隆,是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

IL-17家族包括6个成员的配体(IL-17A、B、C、D、E、F)和5个受体(IL-17RA、IL-17RB、IL-17RC、IL-17RD和SEF)。

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IL-17A即IL-17。

Zrioual等研究显示IL-17A与17F结构和氨基酸序列很相似,同时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也相似,因此推测两者可能共享相同的受体,并存在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在体内外发挥着强大的致炎效应。

国内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国内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16·
医堂绽姿2Q鲤芏!旦筮!§鲞筮!期丛鲤i世坠!璺P韭!丛!:!鲤兰Q螋,№!:!§:№:!
盎1,CUI殛增一搀徽2.(i,Medical Department,Traditional Chi,m”Hospital of Miyun County,Bd//ng
101500,China;2.Electrochemical Needle Department,War澎ing Hosp鑫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切m。Beijing lool02.蕊ina)
有3篇采用腹腔注射后滴鼻激发,该法研究者 选取的动物均为小鼠,如郭志福等¨4’1纠建立急性、慢 性哮喘小鼠模型:急性、慢性哮喘组于第0、7、4天腹 腔注射200 ILL 0.Ol%卵蛋白(每10 mL含卵蛋白 1 mr,/氢氧化铝8 mL)致敏,慢性哮喘组于第21—30、 48、62、74~76天给予50 IxL 0.2%卵蛋白滴鼻激发 15次,急性哮喘组于第21—27天激发7次。白建文 等【l郇采用小鼠第0、14天腹腔注射10%硫酸铝钾与 100 p.g卵蛋白混悬液(100 P-g卵蛋白、10%硫酸铝钾 0.2 mE)0.2 mL,用1 mol/L的NaOH调pH值至 6.5,室温下放置30 min,750 g离心5 min,去上清液, 用0.2 mL生理盐水重悬,即刻腹腔注射。于第14、 27、28、29、47、6l、73、74、75天用2.5%戊巴比妥钠 (37.5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鼻内注入30斗L含 有500 Ixg的卵蛋白生理盐,复制成气道重塑模型。 2.2致敏剂量的差异 卵蛋白是哮喘模型的致敏 剂,在大部分文献中研究人员都加用致敏佐剂氢氧 化铝和灭活百日咳杆菌。在大鼠和豚鼠的造模中以 腹腔注射10%的卵蛋白1 mL或100 g/L卵蛋白 l mL居多,占16篇(64%),如龙怀聪等¨叫第1、8天 每只大鼠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的抗原混悬液 1 mL,第15~42天起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二甲

三种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

三种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

•论著.三种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黄超文赵强钟莲娣钟雪莺仝金斋黄炎明【摘要】目的探讨三种哮喘小鼠造模方式在病理改变、灌洗液中细胞组分、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分别采用屋尘蠕提取物(HDM)、卵清蛋白(OVA)和甲苯二异氧酸酯(TDI)构建小鼠哮喘模型,检测小鼠肺病理改变、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和上皮细胞数量、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因子表达情况。

结果HDM、OVA所诱导的哮喘小鼠BALF中细胞组分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三组哮喘小鼠在接受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胆碱雾化后气道阻力明显增高,与浓度呈正相关,而HDM和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阻力较TDI组更高。

三组小鼠的血清IgE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指标IL-4、IL-5JL-13明显增高,TDI组所诱导的IgE和BALF IL-4JL-5JL-13均分别低于HDM组和OVA组。

结论不同造模方式建立的哮喘小鼠动物模型在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和病理特点各有不同,HDM哮喘小鼠和OVA哮喘小鼠具有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表现,而TDI哮喘小鼠表现为混合细胞性哮喘动物模型。

【关键词】哮喘;动物模型;屋尘螭提取物;卵清蛋白;甲苯二异氤酸酯[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9.11.00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组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并以气道黏液高分泌、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⑴。

Brown Norway、Wistar大鼠、Sprague Dawly大鼠为常见的大鼠哮喘动物模型,而BALB/c小鼠、C57BIV6小鼠则是常见的哮喘小鼠动物模型⑷。

目前造模方式常采用屋尘蟻提取物(HDM)、卵清蛋白(OVA)、甲苯二异氤酸酯(TDI)、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刺激诱导哮喘动物模型⑶。

本研究拟建立HDM、OVA、TDI分别诱导的三种哮喘小鼠动物模型,对比其在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和病理方面的差异,评价各模型的优劣。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陈一平【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不可逆性的气道重塑、神经反应、变态反应、遗传等等,多种机制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建立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啮齿类动物模型是最常使用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该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种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哮喘动物模型方面新研究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相关研究提供帮助.【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5【总页数】4页(P840-843)【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模型;动物【作者】陈一平【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哮喘发病、防治成本及疾病负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WHO最新报告,目前约有2.35亿人受哮喘疾病影响[1],因此哮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哮喘发病机制复杂,鉴于人体试验的局限性,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

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进步和基因敲除及转基因等技术的出现,使模型动物的选择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逐步改进以达到尽可能模拟人类哮喘疾病过程的目的,下面就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的建立进展进行综述。

1 小鼠其免疫遗传背景清楚,品系纯,来源广,相关生物学试剂及抗体易获得。

可复制产生与人类相似的气道高反应、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增多等症状,并已有反应气道慢性炎症过程的气道重构模型,虽然有体积小、操作及取材较困难,制作往往需要多次致敏和激发等缺点,目前仍为支气管哮喘研究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

常用的小鼠品系为BALB/c、C57BL/6,A/J、CBA、C3H等,以前两种品系最常用。

Th17和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Th17和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47卷第5期2021年9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7No.5Sep.2021DOI:10.13481/j.1671‑587X.20210535Th17和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Progress research in effects of Th17and IL-17in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utrophilic asthma陈晖,周晶,王胜昱(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陕西西安710077)[摘要]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对于哮喘常规治疗方案反应不佳,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主要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可诱导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杯状细胞增生、黏液高分泌、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和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大,在该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总结分析Th17/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气道炎症、激素抵抗和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以进一步认识Th17/IL-17在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以其为靶点治疗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可行性及最新进展,以便系统深入地探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白细胞介素17;哮喘;免疫;中性粒细胞[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志码]A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最初的报道是来自于支气管黏膜活检,但通常被定义为痰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的患者[1]。

近年来随着研究者对该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在部分重症哮喘患者中即可见中性粒细胞起主导作用,并且气道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2]。

虽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占哮喘比例并不高,但其对哮喘常规治疗方案反应差,尤其是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因此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并对哮喘防治工作构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

气道高反应状态中医病理证候的研究探讨

气道高反应状态中医病理证候的研究探讨

气道高反应状态中医病理证候的研究探讨气道高反应性(BHR)(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呈现出过强过早收缩反应的高敏状态,目前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涉及诸多环节和因素。

一般将此状态集中在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中。

我们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气道高反应状态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阶段,是疾病发展中的特殊病理状态,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中亦会出现气道的高反应状态。

而如何解决高反应状态则关系着上述疾病治疗成败的与否,是提高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气道高反应状态进行了多方面,多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揭示气道高反应性的病理特征和性质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

由于BHR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目前多基于支气管哮喘,对气道高反应状态进行发病机制和测定方法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层次涉及及基因调控,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嗜酸粒细胞凋亡,神经调节,气道可塑性等方面。

有研究提出BHR的形成因素中,遗传成分占到60%左右,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哮喘的发生。

[1]遗传因素还控制人体产生特异性IgE的免疫反应基因和非特异性IgE合成的调节基因,使人体神经系统或气道的受体外于不稳定或反应性增高状态。

[2]现认为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参与形成气道炎性反应的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有50多种以上,并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了气道的可逆性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反复炎症损伤后的修复使得气道进行重塑,这种过程是在慢性炎症基础上逐渐进展的,成为造成不可逆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病理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累及全部支气管树的气道壁的增厚[3,4],近年来研究气道神经可塑性的变化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成为新的热点。

研究表明控制人体气道的三种自主神经即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及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的可塑性改变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中性粒细胞分泌功能与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分泌功能与支气管哮喘

旦隧壁堕壁查!业!至蔓塑查蔓!塑生!』曼!!Ei!!』i!:!!!!!∑!!:堑:丛!!中性粒细胞分泌功能与支气管哮喘童夏生李昌崇【摘要】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近年来发现中性粒细胞(PMN)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重度哮喘和致命性哮喘中。

激活的PMN能分泌多种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在此,对PMN分泌功能在哮喘巾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哮喘,中性粒细胞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组分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是其特征性改变。

以往认为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是引起哮喘的中心环节,但有研究显示最多只有50%哮喘病例的气道炎症是由Eos引起,并认为中性粒细胞(PMN)引起的气道炎症也起重要作用,表现在轻、中度哮喘和细菌内毒素、环境污染、臭氧、病毒感染等诱发的哮喘中,尤其表现在重度哮喘和致命性哮喘r“。

激活的PMN能分泌多种炎症组分,包括各种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参与哮喘的各种炎症过程,包括黏液腺增生和黏液栓形成、气道重构和免疫调节等。

分泌的酶类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磷酯酶A。

等;细胞因子有II。

~8、IL1、IL一6、IL一15、血小板活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一8(TGF口)、IFN—r、TNF等;炎症介质有NO、氧自由基、白三烯(LT)、前列腺素(PG)等。

1PMN和弹性蛋自酶【ELAjPMN含有多种蛋白水解酶类,与组织损伤关系最大的是中性蛋白水解酶.包括ELA、组织蛋白酶G和胶原酶,均属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ELA主要降解基底膜的弹性蛋白,与肺组织损伤的关系最为密切,ELA在PMN中含量增加,会导致严重的急性肺损伤、ARDS。

ELA还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杯状细胞过度分泌的蛋白酶,可引起肺和气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黏液腺过度增生和黏渡分泌增多、上皮细胞损伤、纤维组织破坏等,还能刺激1L-8的产生,促使PMN向炎症部位聚集。

OVA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建立

OVA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建立

• 研究进展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1)、早期,人们往往选择比较容易致敏的豚鼠作为哮喘模型的实验动物, 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人们发现豚鼠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致敏原可能不 反应或者反应显著,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
(喘所2模)型以、主近,要些实目年验,前动随物多着以数大选鼠作择为实雌验性动物B的A研B究L的/c进小行,鼠大作鼠一为度成建为立哮 (小3)鼠、如过今敏人们性对哮小鼠喘的模免疫型遗传的背实景已验经动比较物了。解,小鼠肺功能的测
• 研究进展
1.3 佐剂
佐剂可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使 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量,不仅可以减轻免疫耐受, 还能节约使用的抗原量。在哮喘模型的制作中常选 择铝佐剂,其中以氢氧化铝最常见。
• 研究进展
1.4 哮喘模型制备方法
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的过程大概分为致敏和激发两个阶 段,致敏和激发的药物一般选择OVA,致敏方式一般选择腹 腔注射或腹腔注射与皮下注射相结合。激发方式一般选择雾 化吸入或者滴鼻激发
激发方式一般选择雾化吸入或者滴鼻激发14哮喘模型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常伴随着气道高反应和炎症细胞浸润因此一个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评价应从实验小鼠的行为学气道反应性及病理学三个方面来判15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OVA诱导小鼠过敏性 哮喘模型的建立
• Conபைடு நூலகம்ent (目录)
研究 进展
重要 性
病因 病机
治疗 方法
研究 总结
研究 进展
• 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者们也将如 何治疗过敏性哮喘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研究过 敏性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因此对 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尤为重要。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建 立BABL/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

支气管哮喘(豚鼠)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支气管哮喘(豚鼠)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支气管哮喘(豚鼠)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有气管过敏性的,也有可逆性气管闭塞性的,它是一种慢性气管变体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许多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内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过敏反应、支气管敏感性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染和内分泌失调等。

在制作实验性支气管哮喘的模型时要根据以上这些要原因去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模型制作实验性哮喘模型最为理想的是能找到自然发生哮喘的动物。

目前用于制备哮喘模型的动物很多,主要有大鼠、小鼠、豚鼠、犬、兔、羊及猴等。

实验中最常用的是豚鼠。

因为豚鼠的支气管平滑肌发达,适于哮喘发作时的观察。

豚鼠的实验哮喘模型分为4类:①实验过敏性哮喘。

②职业性哮喘模型。

③药物性哮喘(组织液、乙酰胆碱等)。

④支气管平滑肌模型(利用支气管组织切片)等。

可利用这些模型来研究抗体的产生、气管的过敏性和药物对支气管的影响。

激发动物的致敏原可用卵白蛋白、血小板激活因子、寄生虫、花粉,以及一些能引起职业性哮喘的物质,如甲苯二异氰酸、甲酯、邻苯二甲酸苷和乙二胺等。

根据制模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和被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

前者是利用大型动物,让其感染圆线虫类寄生虫。

由于其血液中长期存在抗某一感染寄生虫的特异性抗体(IgE),所以在再次受这一寄生虫抗原攻击时,就会迅速地产生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并表现出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后者是指在实验前,用一种特殊的抗原及免疫佐剂免疫动物,使动物过敏后,再用同一抗原进行攻击以建立哮喘动物模型。

(一)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的模型制备也有两种方法,即主动致敏和被动致敏。

前者是给动物投与抗原物质以感作,再给与相同物质以诱发哮喘。

后者则是从感作的豚鼠体内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并将其注入未感作的豚鼠体内,次后再给与用于感作的抗原物质以诱发哮喘发作(ahaphylaxie)。

主动致敏常用于对某种物质有无抗原性的判断。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1.2.2.感染因素(内源性哮喘) 致敏原来 自体内,为细菌或病毒的代谢产物,故与 鼻、咽、扁桃体、肺或其他感染病灶未及 时清除有密切关系。
此外,亦认为与支气管粘膜下迷走神经感 受器的易感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本病诱发因素,除了接触过敏原、呼吸系 感染外,每常与气候骤变(变冷)、情绪 激动、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如煤气)、剧 烈运动有关。
2.4.2.心律失常
绝大多数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电 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肺动脉高压等有关。
2.4.3.心脏骤停
哮喘发作期并发心脏骤停国内外均有报道。急重哮 喘患者如果心率每分钟达120次以上,心律不齐或伴 有奇脉,是猝死的征兆之一,应严密观察,积极抢 救。急重哮喘并发心脏骤停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呼吸道阻塞 严重缺氧、窒息易导致心律失常、室 颤、心脏骤停;长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等β2受体激 动剂可导致心肌灶性坏死,异丙肾上腺素与茶碱类 药合用则两者毒性协同易致心脏骤停。
1.1.3.2.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且可互相兼夹转化
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 实为主,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 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 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 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痰浊伏肺, 肺气壅实,风邪触发者则表现为风痰 哮;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 不足者,可表现为虚哮。
2.临床表现
2.1.一般症状
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大多数患者有遗传过敏体 质,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初秋和春季。 发病特点是,忽然起病和骤然缓解,不仅与饮 食、生活、和职业有关,而且与精神因素的关 系也相当密切,发作前常有喷嚏、流涕、胸闷 咳嗽、全身乏力等先兆症状,随后出现哮喘并 逐渐加重,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急促,胸部憋 闷,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位,并伴有咳嗽多痰或 干咳。严重者张口呼吸,两肩高耸,不能平卧, 烦躁不安,心跳出汗,唇指青紫,面色苍白。 两肺听诊满布哮鸣音, 呼气明显延长,胸廓呈 桶状,胸部叩诊呈过清音。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痰 细 胞学 分析 后 发 现 , 胖 与 哮 喘 患者 诱 导 痰 中 中 肥
作 者 单 位 :3 0 1 太 原 ,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呼 吸 内 科 000 山 通信作者 : 薄建 萍 , malb j20 @ yh o C1.n E i op0 4 a o 。OT c : I
[ src] Aster l fn u r p i o h a h g n sso sh a a sd wiep bi o cr Ab ta t h oeo e to hl n t ep to e e i fa t ma h sc u e d u l c n e n c
其中 T R L 4和 TL 2主要 在 单 核一 噬细 胞 表 面 表 R 巨 达, 主要 识别 病原 相关 识别模 式 , 在微 生物 激发 的先
胞 计 数 较 体 重 正 常 的 哮 喘 大 鼠 显 著 升 高 。S ot ct 等l对 6 _ 2 8例 肥胖 和 4 7例 非肥 胖 哮喘患 者进 行诱 导
1 2 。 6.
长期 使用 糖 皮质 激 素是 引起 中性 粒细 胞性 哮 喘 的主
要原 因 , 而近 些 年 来 研究 发 现 , 胖 、 烟 、 然 肥 吸 职业 、
肥 胖 导 致 哮喘 在 西方 国家 的发 生 率 居 高不 下 ,
主要与 其独 特 的饮 食 习惯 即高 脂 肪 、 抗 氧 化剂 摄 低
能够 引起 哮喘 的物 质 约有 3 0多种 , 为 高分 0 分 子 质量 的致敏 原 ( 包 屑 、 粉 、 木 、 面 面 树 内毒 素 、 胶 橡
等) 和低 分 子 质 量 的化 学 致 喘 物 ( 业 用 异氰 酸 酯 工 类、 各种 金属 、 医用 消毒 剂 正 苯 二 醛 、 发 师 常用 的 理 过 硫酸 盐等 ) 两大 类 , 者更 为 常见 。 目前 多数 学者 后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郑凌霄;于芬芳;刘曼曼;尹灿灿;张莺莺;孙恩涛【摘要】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借助哮喘动物模型不仅可用于哮喘疾病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也可用于相关药物的药效研究.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物种差异,因此,全面、成功地建立一个与临床发病机制相似的、稳定可靠的哮喘动物模型非常重要.本文就哮喘模型的品系选择、模型建立及评价指标作简要分析.【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4页(P244-247)【关键词】哮喘;小鼠模型;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作者】郑凌霄;于芬芳;刘曼曼;尹灿灿;张莺莺;孙恩涛【作者单位】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41002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因此,对哮喘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人体研究的局限性和伦理学上的要求,需通过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有关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上的有价值的信息。

在众多模拟人类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中,虽兔、猫、犬、羊及灵长类动物也可用于复制哮喘模型,但都不是理想的选择对象,目前鼠类哮喘模型应用最多[1]。

一、动物选择1.豚鼠豚鼠易被致敏,是最早选用的哮喘动物模型。

接触致敏原后反应程度强,产生Ⅰ型变态反应,故常用于研究抗过敏、支气管哮喘药物方面的研究,也用于职业性哮喘模型的制作。

但是在用卵清蛋白复制豚鼠动物模型时,因其个体反应差异大,对致敏原或无反应或产生过敏性休克死亡。

通常在激发前需注射抗组胺药物,不仅费用高,而且缺乏相关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试剂[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气道高反应规律的研究刘晓微 蒋敏 农光民 刘宏涌 彭方 刘静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模型,检测NA、嗜酸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小鼠模型气道阻力、气道高反应的变化,探讨不同气道炎症状态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activity,AH R)的特点。

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NA组、EA组、正常组(NS组)。

NA组给予卵蛋白、脂多糖气道滴入致敏,EA组给予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两组均于第21天起给予卵蛋白雾化激发。

NS组用生理盐水致敏与激发,方法同NA组。

采用Buxco小鼠肺功能仪于雾化第1、7、14天检测气道阻力的变化。

肺组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杯状细胞增生变化。

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结果 ①3.125~50mg/ml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NS组;12.5~50mg/ml Mch NA组AHR高于EA组(P值均<0.05)。

②50mg/ml Mch 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激发第7、第14天(P<0.05)。

③激发第1天NA组、EA组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与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第14天NA组、EA组BALF中细胞总数较NS组、激发第1天升高(P<0.05)。

NA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NEU)%高于EA组、NS组和激发第1天,嗜酸粒细胞(EOS)%高于NS组、激发第1天而低于EA组(P值均<0.05)。

EA组BALF中EOS%、NEU%均高于NS组和激发第1天(P值均<0.05)。

④激发第7、14天NA组、EA组均可见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NA组以NEU浸润为主,EA组EOS浸润明显。

⑤激发第1天NA组、EA组杯状细胞%较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14天NA组、EA组较NS组及激发第1天升高(P<0.05)。

⑥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与气道炎症无相关;而持续激发NA组AHR与细胞总数、NEU%、杯状细胞%呈正相关;EA组AH R与细胞总数、EOS%、杯状细胞%呈正相关。

结论 LPS联合OVA气道致敏可成功建立NA小鼠模型,NA小鼠较EA小鼠具有更严重的气道高反应,持续变应原激发可降低NA、EA小鼠气道高反应,NA、EA小鼠早期AHR与气道炎症无相关,而晚期AHR与气道炎症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To establish a mice model of neutrophilic asthma and research the airway hyperreactivity LIU Xiao‐wei,J IANG Min,NONG Guan g‐min,L IU Hon g‐y on g,PENG Fan g,LIU J in g.De p artment o f Pediatr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 g53002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NONG Guang‐min,Emai l:ngm8525@hot mail.com【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on 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in neutrophilic asthma(NA)mouse,eosinophilic asthma(EA)mous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and study the AHR features in micemodel of different airway inflammation.Methods Female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groups:NA group,EA group,and normal control group(NS group).A mouse model of NA wasestablished as follows:after being anesthetized,Mice received oropharyngeal applications of OVA,supplemented with LPS.For a mouse model of EA,the mice were sensibiliz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OVA.Both were challenged for60minutes with an aerosol of OVA on21th day.Normal control groupwere sensitized with saline.Total respiratory system resistance(R)and airway responses to aerosolizedmethacholine(Mch)in each mouse were respectively measured at day1,7and14after aerosolized,usingthe invasive measurement system(RC sysem,Buxco).The change of lung histology and goblet cel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005;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桂科攻1140003A‐30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通信作者:农光民,Email:ngm8525@hot mail.comp roliferation were observed by Hematoxylin‐Eosin(HE)stain and 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PAS)stain.Bronchial alveolus lavage fluid(BALF)was used to count total cells and different counts.Results ①A HR to methacholine(Mch,3.125‐50mg/ml)on day1,EA and N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S group(P<0.05).A HR to Mch(12.5‐50mg/ml),N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A group(P<0.05).②50mg/ml Mch A HR on day1in EA and N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n day7and day14(P<0.05).③Challenged on day1,total cells and different counts in BALF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groups(P>0.05).Challenged on day7and day14,inflammation cells in BALF of EA and N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S group and challenged on day1(P<0.05).Neutrophils in BALF of N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EA,NS group and challenged on day1(P<0.05).Compared with the NS group and challenged on day1,eosinophils of N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EA group (P<0.05).Neutrophils and eosinophils in BALF of E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NS group and challenged on day1(P<0.05).④Proximal airways and alveolar tissue were present inflammation ceils infiltration in EA and NA group on day7and14.T he NA group exhibited greater neutrophils while eosinophils accumulated to a greater extent in EA group.⑤Challenged on day7and day 14,goblet cells in EA and N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S group and challenged on day1(P<0.05).⑥Challenged on day1,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no relevant between AHR an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NA and EA group,but challenged on day7and day14,there was a s 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AHR and total cells,NEU%,goblet cells%in NA group and between AH R and total cells,EOS%,g oblet cells%in EA group.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LPS and OVA could b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 mouse model of NA.Compared with the EA,NA group had severe AH R.Consecutive allergen challenges significantly declined AHR.There was no relation between A HR an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early stage of asthmatic mouse,while wer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AHR an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late stage of asthmatic mouse.【Key words】 Neutrophil;Bronchial asthma;Airway hyperreactivity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