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考试重点(精)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第一节概述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就是中医用药得特点之一。
中药炮制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得学科、上述概念可在A型题与X型题中出现。
汉代所说得“角发”“燔治”即就是最早得炭药--血余炭、“口父咀”即就是当时得切制饮片、到刘宋时代,雷敩撰成《雷公炮炙论》,就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明代李时珍得《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
明代缪希雍撰得《炮炙大法》就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并将前人得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其中多源于《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她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
多出A或B型题。
第二节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及其对药性得影响1.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就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得总结。
炮制工艺得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
炮制工艺就是否合理、方法就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得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
加热就是中药炮制得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
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
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与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多出X型题。
2、炮制对药性得影响炮制对药性得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得影响等。
(1)炮制对四气五味得影响一就是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与药性。
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二就是通过“从制”,使药物得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中药学专业炮制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2.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改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3.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炮制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1)研究炮制理论(2)规范炮制工艺,(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4.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时期(1)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的原则、方法、试用品种以初具规模,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2)金元明时期————在前人对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汤液本草》《本草蒙笙》《本草纲目》《炮制大法》(3)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本草述》《修事指南》《本草纲目拾遗》(4)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中国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发汇典》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第一节中药制药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基本治疗原则,达到缓和或改变性能之目的。
第二节中药炮制生熟理论一、中药生熟异治或生熟异效:是指仅经过净制或者切制的生品饮片和进一步加热、加辅料炮制后的熟品饮片治疗功效不同。
二、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1、牛泻熟补:一些药物生品寒凉清泻,通过炮制加热、加辅料成为熟品后,药性偏于甘温,作用偏于补益。
例,地黄,何首乌2、生峻熟缓:中药生品饮片药性峻烈,制成熟品饮片后作用缓和。
例麻黄蜜制3、牛毒熟减:生品毒性或刺激大,炮制后毒性降低后或缓和。
毒指对人体的伤害或刺激,即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中药,生品毒性大,多外用,内服需加热。
(完整word版)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 (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2、炙法:将选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人药物组织4、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生姜制半夏5、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6、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真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7、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8、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9、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经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
10、泛油即走油,指药物中所含的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1、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例如盐水制知母12、炒炭存性:是指药物炒炭时,走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份药物固有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
13、煅淬法: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14、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方法。
15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16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17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8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19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中药炮制是指将天然药材处理成能够更好应用的药物形态的加工过程。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领域中的重要一环,掌握好中药炮制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合理使用中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中药炮制的复习重点总结。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2.中药炮制与现代制剂炮制的区别;3.中药炮制的意义。
二、常用中药炮制方法1.炒制法:常用于制药和药膳烹调中;2.炙制法:常用于炙烤和灌肠等;3.焙制法:常用于提高药材质量和药用价值;4.酒制法:常用于增强药性和药味,提高疗效;5.曝晒法:常用于增加药材保存时间,提高药性。
三、常见中药炮制技巧1.调整火候:根据药材特性和要求,掌握好炮制的火候和时间;2.炒制的炒、炙制的炙、焙制的焙、酒制的浸渍时间及浸渍液浓度等;3.技巧小窍门:如炒制时要掌握好火候,防止过火炒糊;炙制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焙制时要掌握好火力调整等。
四、炮制后的药材性质变化1.体积变化:炮制后药材体积变化的原因及结果;2.颜色变化:炮制后药材颜色变化的原因及结果;3.气味变化:炮制后药材气味的变化情况及原因;4.药性变化:炮制后药材药性和药效的变化。
五、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1.选材质量控制:从原材料选择、种类和产地等方面进行控制;2.工艺质量控制:掌握好炮制的方法和技巧,确保炮制的质量;3.药材炮制后的质量检验:通过外观、色、味、气味等进行质量检验;4.炮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六、中药炮制的注意事项1.药材炮制前的处理:包括清洗、晾干等;2.不同药材的炮制方法和要求;3.加热方式的选择:根据药材特性选择炒制、炙制、焙制等加热方式;4.温度和时间的掌握:根据药材特性和要求,掌握好炮制的温度和时间;5.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炮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炮制的方法和时间。
七、中药炮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微波炮制:利用微波技术进行药材炮制;2.超声炮制: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药材炮制;3.激光炮制:利用激光技术进行药材炮制;4.生物技术炮制: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药材炮制。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名詞解釋)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二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性3.增强药物的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制剂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8.利于服用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1、加热制对含生物碱类中药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4分)加热制可使生物碱分解,结构变化或转化成新成分。
若生物碱为有毒成分,则适当加热以减毒,如马钱子、乌头等。
只要求举1例,若叙述正确。
生物碱为有效成分,尽量少加热,宜生用为宜,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
只要求举1例,若叙述正确。
2、炮制提高中药的疗效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1)增加煎出,提高疗效果实种子类、矿物类、动物骨骼类等,经炮制可改变药材组织结构,使其溶出率增大。
(2)减少损失,保存药效含苷类药物适当加热,可破坏酶,保存苷。
如天麻蒸制等。
(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如蜜制黄芪,醋制元胡等(4)制备新药,扩大疗效如棕榈生品不入药,煅炭后供药用等3、根据黄芩的质地、成分及药性特点,简述其软化方法、切制片型,并说明其理由。
写出其常用的炮制品和各炮制品的作用特点。
应采蒸制或沸水煮等湿热软化;杀酶保苷,防止黄芩苷、汉黄芩苷酶解,解释清楚;切薄片,因质地坚硬;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酒黄芩缓和苦寒之性,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肉之湿热;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
4、从现有研究结果说明马钱子砂烫、苦杏仁燀制可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科学内涵马钱子:经砂烫后,其所含的士的宁碱、马钱子碱分别转化成异士的宁碱和异马钱子碱及其它们的氮氧化物;被转化成的这些异型结构和氮氧化合物毒性变小,且保留了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
苦杏仁:苦杏仁炮制后,可起到破坏苦杏仁分解酶,保存苦杏仁苷的作用;并使其内服后苦~苷只在胃酸的作用下缓慢分解产生适量HCN起到止咳平喘作用,不致引起中毒。
4.5、川乌、巴豆供内服时应如何炮制,从现代科学角度说明其炮制减毒机制(1)川乌:蒸制或煮制;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为毒性极少甚至无毒的胺醇型生物碱;或脂肪酰基取代乌头碱C8-OH上乙酰基,生成脂碱。
(2)巴豆:压油制霜或淀粉稀释制霜;巴豆主含巴豆油,巴豆油为其有效和有毒成分,尚含巴豆毒素,加热可破坏巴豆毒素,制霜可控制巴豆油含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中药炮制的概念和意义1.1 中药炮制的定义1.2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1.3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作用二、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2.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2.2 中药炮制的方法分类2.2.1 煎煮类方法2.2.2 蒸制类方法2.2.3 炒炸类方法2.2.4 水洗类方法2.2.5 气蒸类方法三、中药炮制中的关键技术3.1 温度控制技术3.1.1 煎煮温度控制3.1.2 蒸制温度控制3.1.3 炒炸温度控制3.1.4 水洗温度控制3.1.5 气蒸温度控制3.2 时间控制技术3.2.1 煎煮时间控制3.2.2 蒸制时间控制3.2.3 炒炸时间控制3.2.4 水洗时间控制3.2.5 气蒸时间控制3.3 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3.3.1 中药炮制研究方法3.3.2 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四、中药炮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炮制工艺不当引起的问题4.1.1 煎煮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2 蒸制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3 炒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4 水洗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5 气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2 中药材质量问题及炮制对质量的影响4.2.1 质量问题分析4.2.2 炮制对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五、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前景展望5.1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5.2 中药炮制产业的现状和问题5.3 中药炮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对中药炮制学重点的总结,从概念、原则、方法、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发展与前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掌握中药炮制学的知识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炮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整理)中药炮制学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加粗字体为重点)中药炮制学(加粗字体为重点)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中药炮制学学科。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中药炮制制药技术。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主要特点及贡献雷公炮炙论雷斅炮炙大法修事指南南北朝刘宋时期300 种①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③运用辅料炮制药物439 种①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232 种①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②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缪希雍明代张仲岩清代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二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药炮制学考试要点
*炒黄程度*:炒响牵牛子、决明子;炒香酸枣仁、白芥子;炒爆花王不留行;炒去刺苍耳子;炒变色冬瓜子;炒出汗侧柏叶【槐花】: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炒槐花]:缓和苦寒之性,不致伤中,且能破酶保苷。
其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止血作用逊于炒炭品。
[槐花炭]:产生涩性,增强止血作用,而清热凉血作用较弱槐米炭止血作用原因:鞣质,槲皮素,异鼠李素增加【苍耳子】:消风止痒[炒苍耳子]: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窍,袪风湿,止痛【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炒决明子]: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之功【牵牛子】:逐水消肿、杀虫[炒牵牛子]:毒降,性缓,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消积导滞见长【莱菔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变升为降,缓和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酸枣仁】:性平,宜入清剂,养心安神、护肝肾[炒酸枣仁]:性偏温补,宜入补剂,长于养心敛汗【王不留行】:长于消痈肿[炒王不留行]:使松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注意:①锅温不够易成“僵子”、“哑子”,过高易焦糊~应先试投。
②爆花率应大于80%(爆花率↑水溶性浸出物↑)【山楂】:长于活血化瘀[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除胀止泻利[炒山楂]:酸味减弱,药性缓和,长于消食除胀止泻利[山楂炭]:止血止泻【川楝子】:味苦性寒。
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焦川楝子]:缓和苦寒之性,降毒,减少滑肠之弊[盐川楝子]: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槟榔】:生用峻猛,以杀虫、降气、行水、截疟[炒槟榔]:缓和药性,以免克伐太过,减少服后的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焦槟榔]:相似;虚人宜用【大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大蓟炭]: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地榆】:清热凉血[地榆炭]:收敛止血【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炮姜]:苦辛温,温中散寒、温经止血,长于温中止痛,止血止泻[姜炭]:苦涩温,长于温经止血,辛味消失,止血之力强【蒲黄】,【荆芥】,【乌梅】均炒炭,性涩,能增强止血作用【苍术】:温燥而辛烈,化湿和胃之力较强[麸炒苍术]: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健脾燥湿作用[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用于固肠止泻【僵蚕】:辛散之力强,药力较猛。
中药炮制学大题重点
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⑴降低毒性,保证疗效①净制去毒:蛇去头鳞②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③加热去毒:米炒斑蝥④辅料去毒:醋制芫花⑵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柏子仁:有润肠通便的副作用,制成柏子仁霜消除2改变或缓和药性蒲黄生品——性滑,活血化瘀止痛蒲黄炭——性涩,止血3增强药物疗效⑴增强煎出,提高疗效:种子类,矿物类、贝壳类、化石类⑵减少损失,保证药效: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⑶辅料协同,增强疗效:黄芩蜜制⑷制备新药,扩大疗效:血余、棕榈、黑豆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和制剂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8矫臭矫味,便于服用9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炮制是对哪些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对生物碱的影响:中药经净制可分离药用部分,使富含药效成分的部位得以富集,,净制分离后方能使麻黄主发汗,麻黄根则主止汗;对某些含苷类成分的中药材往往在组织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苷类成分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从而使药效成分减少,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及不良反应。
所以常用炒、蒸、烘、、祛、、燀法炮制以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免受酶解,保存药效。
对含挥发油药物影响,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改变药性或降低毒性常用的软化方法和适用原则?常用软化方法:1喷淋法,指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
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如薄荷,荆芥,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等2淘洗法,指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
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及芳香的药材,如五加皮、瓜蒌皮、白鲜皮、合欢皮、南沙参、石斛、瞿麦、陈皮、防风、龙胆、细辛等3泡法,指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
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如三棱、山药、山慈菇、川乌、天南星、木香、防己、何首乌、泽泻等。
中药学专业炮制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2.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改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3.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炮制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1)研究炮制理论(2)规范炮制工艺,(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4.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时期(1)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的原则、方法、试用品种以初具规模,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2)金元明时期————在前人对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汤液本草》《本草蒙笙》《本草纲目》《炮制大法》(3)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本草述》《修事指南》《本草纲目拾遗》(4)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中国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发汇典》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第一节中药制药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基本治疗原则,达到缓和或改变性能之目的。
第二节中药炮制生熟理论一、中药生熟异治或生熟异效:是指仅经过净制或者切制的生品饮片和进一步加热、加辅料炮制后的熟品饮片治疗功效不同。
二、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泻熟补:一些药物生品寒凉清泻,通过炮制加热、加辅料成为熟品后,药性偏于甘温,作用偏于补益。
例,地黄,何首乌2、生峻熟缓:中药生品饮片药性峻烈,制成熟品饮片后作用缓和。
例麻黄蜜制3、生毒熟减:生品毒性或刺激大,炮制后毒性降低后或缓和。
毒指对人体的伤害或刺激,即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中药,生品毒性大,多外用,内服需加热。
中药炮制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简述中药炮制发展的三部专论的成书年代、作者、著作: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439种,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232种3中药炮制的三类分类法:水制:渍、泡、洗。
火制:煅、炮、炙、炒。
水火共制:蒸、煮、蒸煮共用4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第二章1中药炮制的制药原则即制则: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苦寒的黄连,可缓和大寒之性。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3)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某种药物,来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故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
4)相恶为制,是指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
5)相喜为制,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炮制,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加商品价值。
如乳香等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经醋制后,利于服用。
2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主要途径: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是指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分为三个方面: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半夏3中药炮制的目的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 增强药物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洁净药物,有利于贮藏保管7)矫臭矫味,便于服用8)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9)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第四章1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般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2酒:在临床应用中浸药多用白酒,炙药主要用黄酒第六章1《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异形片不得超过10%;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该标准的1 mm;段:不得超过该标准的2mm2炮制品的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7%~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重点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
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
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4.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5.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
6.缪希雍的《炮制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学专著。
总结了雷公炮制十七
法。
7.张仲言所著《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制学专著。
8.中医用药特色:依法炮制、复方配伍。
9.传统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杀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10.醋炙入肝经,酒炙升提,盐炙入肾,蜜炙入脾经。
11.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
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
12.炮制的分类: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五类分类法修治,
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药典附录制剂通则净制,切制,炮炙。
13.炮制品质量要求:净度,片型及破碎度,色泽,气味,水分,灰分,浸
出物,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有害物质,卫生学检查,包装检查。
14.中药炮制品贮藏最严重的变异现象:霉变虫蛀。
15.泛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适度的情况下。
造
成优质外溢、质地反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6.一般炮制品绝对含水量7%~13%。
贮藏温度15℃~20℃,相对湿度
60%~70%。
17.净选加工的目的:分离药用部位,进行分档,除去非药用部位,除去泥
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18.饮片是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19.饮片切制的目的:便于有效成分剪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便
与鉴别,利与贮存。
20.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法:淋法(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
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湿的药材;淘洗法(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泡法(质地坚硬,水分难以渗入的药材;
漂法(毒性药材,盐腌制过的及具有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润法(包括浸润,伏润。
吸潮回润。
21.一般药材干燥温度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干燥温度不超过
50℃.干燥后含水量7%~13%。
22.清炒法的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或产生
止血作用,保证疗效,利与贮存。
23.炒焦的目的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24.炒炭能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要求存性。
炒炭存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持药物的固有气味。
25.麸炒的目的;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臭矫味。
26.米炒的目的;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27.土炒的目的: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
28.砂炒的目的: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降低毒性,便于去毛,矫臭
矫味。
29.蛤粉炒的目的;使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
良气味,增强药物疗效。
30.滑石粉炒的目的:使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降低毒性,矫正不良
气味。
31.酒炙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矫臭去腥。
32.醋炙的目的: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矫臭矫味。
33.盐炙的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
的作用。
34.姜炙的目的: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35.蜜炙的目的: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
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36.油炙的目的:增强疗效,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
37.明煅的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除去结晶水,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剪出。
38.煅淬的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剪出,改变药
物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清除药物中的杂质,洁净药物。
39.煅炭的目的: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降低毒性。
40.蒸的目的: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减少副作用,保存药效,利
于贮存,便于软化切片。
41.煮法的目的: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清洁药物。
42.燀法的目的: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位,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43.复制法的目的:降低或消除毒性,改变药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
44.发酵的目的: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药用品种,增强
疗效。
45.发芽的目的: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46.去油制霜的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
47.煨法的目的: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或缓
和药性,增强疗效。
48.净提法的目的;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49.水飞法的目的;去除杂质,洁净药物,使质地细腻,便于内服外用,提
高生物利用度,防止粉尘飞扬,出去可溶性毒性物质。
以上都是理论性的东西,课本上都有。
下面谈一些具体的题目。
具体到每一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及作用,
胆汁制黄连属于从制,姜汁制黄连属于反制。
降低毒性:硫磺用豆腐煮,朱砂水飞,斑蝥用米炒,狼毒用醋炙,马钱子用砂烫,
炒后缓和寒滑之性,长于养肝明目的是决明子。
制霜后能江堤滑肠、致呕副作用,专攻润肺祛痰的药物是瓜蒌子。
有效成份为芦丁的是槐米。
炒后缓和辛散之性,长于降气平喘的药物是紫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