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心声》
九上 第12课 《心声》
黄蓓佳
学习目标
• 1、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
•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描写李京京 的关键语句,说出心声的含义。
• 3、能够联系实际和自身体验,表达出自己的 心声。
•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心声 》的主要内容。
• 提示:抓关键词概括主要事件。
•
请在下列段落中找出你喜欢的 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说说 此时李京京的心声。
11——17段 32——44段 20——24段 55——57段
•
•
请你为电影《心声》的新闻发布 会拟一份简要的发言稿。
提示:1、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思和口吻。
作为一个看过《心声》,并深 深理解京京心声的小观众,你有什 么想对你的老师或父母说的话吗? 请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心 声。
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心声》
心声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和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心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分析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和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重点)2.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心声”的含义。
(难点)教学准备投影机、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
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点击课件,进入课题——《心声》)二、介绍作者(课件展示)黄蓓佳:195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处女作《补考》1972年发表。
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
三、读准字词(课件展示)发窘jiǒng 抽噎yē噗pū纸捻niǎn 蜷quán 簪zān琅琅láng 恍惚huǎng 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 毛毛剌剌là四、速读课文,感知情节(课件展示)(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上册第12课《心声》课件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当赵 小桢将穷孩子凡卡读成娇滴滴的小姑娘时:不, 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 的。 “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当 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 京京有点儿发窘。……他嘟嘟囔囔地 说……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他委 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非常想读一段。可程 老师因为他嗓子不好, 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 京京偷偷地在 树林里读起课 文,并深情回 忆起乡下的爷 爷和妮儿。
程老师开始有点慌乱,后 来“只好”让京京接下去 读,最后用“发颤”的声 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4.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3、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哪四个阶段? 4、常见的文学体裁有那些?
明确:
1、人物、情节、环境 2、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塑造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
黄蓓佳,当代女作家。1977年考入北京 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写小说, 也写散文。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 中篇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 《在水边》。
形象: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 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的少年。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不安 地扭动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 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 吗?’”。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 回忆: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 来;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 大声地从头念起来;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 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 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12课《心声》(共25张)精品PPT课件
皋人,1973年中学毕业,后发表
。
1977处年女考作入《北补京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
后在江苏省外事部门工作。1985年调江苏
省作协任专职作家,现为中国作协会员。
写小说,也写散文。著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夜夜,狂欢短》篇小说
等。《唱给妈妈的歌
《在水边》
》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噗 pū 纸捻 niǎn 蜷 quán 簪 zān 琅琅 láng 恍惚 huǎng hū 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ng 毛毛剌剌 là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思考:
1、了解作者作品;掌握字词及注音。 2、课文主要人物及情节? 3、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指的是什么? 4、为什么凡卡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
他在朗读时涌出眼泪? 5、如何看待京京与程老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
出?? 6、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1、当代女作家 ,生于1955年,江苏如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真诚、善良、宽容、自信、
李京京: 勇敢、天真纯朴 铭记亲情
渴望表达亲情 对生活有着 美好愿望
程老师: 认真负责 好强自信
果断、随机应变、但 弄虚作假、忽视学困生、 深感懊悔自责
九年级上册第12课《心声》
我知道!
1、“心声”一词的含义
是: 心中的想法、愿望
。
2、小说主要刻画了程老师、李京京、赵小桢 三
个人物形象。
3、这三个人都与俄国作家 契诃夫的《 凡卡 》有 关联。
4、这三个人物分别与《凡卡》有怎样的关联? 程老师: 区公开课上将教《凡卡》。 李京京: 想在公开课上读《凡卡》。 赵小桢: 老师安排她朗读《凡卡》。
发展(18-44):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 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高潮和结局(45-59):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 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第二课时
1、小说着重刻画了哪个人物形象? 结合小说内容谈你对该人物形象的认 识。
2、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你 结合文章内容作出评价。
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矛盾冲突
综观情节的发展全 过程,你找到的小说中 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第一幕:公开课前(教室)
程老师准 备上一堂公开 课,发了一篇 讲义,是俄国 契诃夫写的 《凡卡》,并 指定了六个同 学朗读。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非常想读一段。可程 老师因为他嗓子不好, 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执意不让他读。
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你觉得它可以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借 鉴呢?
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 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尊重 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 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 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启示一:
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 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
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
子吗?
第12课《心声》教案课件(人教新课标初三上)12心声doc初中语文
第12课《心声》教案课件(人教新课标初三上)12心声doc初中语文【目标与分析】1.知识与技能:⑴简要复述小讲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⑵分析和评判小讲人物形象,明白得〝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确实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情况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讲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表达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把握故情况节;课中精读课文,明白得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摸索,讨论交流,明白得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讲所反映的咨询题。
『分析』依照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展现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明白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如何样去珍爱亲情、友情。
『分析』鼓舞学生独立摸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设计思路】⒈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⒉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锤炼口语表达⒊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讲主题的作用⒋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讲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讲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小讲在塑造人物时要紧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讲,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进程】一、导入新课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提咨询:你认为表达了什么主题?〔或你听后有什么感受?〕点:这首歌给人的感受十分温馨,是人和人交流的那种温顺。
我们同住在一个地球村,用奥林匹克精神鼓舞大伙儿在那个地点健康生活,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灵呼吁。
我们应构建〝和谐世界〞我们是一个〝地球村〞里的一家人应该心手相连的心声。
转:每人都有心愿,都有心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学生京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1、本篇小讲,共换了几个场景?〔地点转换〕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布课上。
九年级上册语文字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读一读,写一写】妖娆r áo (易误写为“饶”,形近误写) 风骚s āo一代天骄(易误写为“娇”,以意辨形:“天之骄子”)〈程度误用〉红装(易误写为“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望文生义〉【课文词语】莽莽m ǎng第二课《雨说》【读一读,写一写】田圃p ǔ(习惯性误读f ǔ) 喧嚷 洗礼 襁qi ǎng 褓b ǎo 润如油膏g āo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课文词语】禁锢g ù 喑y īn 哑 蓑su ō衣 斗笠l ì第三课《星星变奏曲》【课文词语】静谧m ì 凝n íng 望 颤ch àn 动 萤y íng 火 朦m éng 胧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课文词语】栖q ī息 夜莺y īng 微漾y àng 草茸茸r óng 〖修葺q ì〗第二单元第五课《敬业与乐业》【读一读,写一写】征引 旁骛 亵xi è渎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褒贬误用〉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qi ǎng 聒g u 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褒贬误用〉【课文词语】拣ji ǎn 择 佝g ōu 偻l óu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读一读,写一写】陨落 灵柩ji ù 凌(同音误写)驾 睿ru ì智 弥留之际 欺上媚下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k è尽职守【课文词语】诅咒 深邃su ì 曙sh ǔ光 怜悯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范围误用〉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读一读,写一写】凭吊 谀y ú词 扶掖y è 大惊小怪 廓ku ò然无累l ěi 重蹈覆辙涕泗s ì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课文词语】舐shì犊dú之情〈范围误用〉枘ruì凿相契qì羲xī皇第八课《致女儿的信》【读一读,写一写】忐忑敷衍yǎn 一抔póu黄土无与伦比〈程度误用〉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
七年级语文复习《竹林深处人家》和《树林和草原》语文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复习《竹林深处人家》和《树林和草原》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第十一、十二课和第四单元二. 教学重难点:1、复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进一步复习本文“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
3、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
回忆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表现的主题。
4、复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复习《竹林深处人家》和《树林和草原》一、基础知识(一)体裁写景的记叙文(二)作者及文章出处1、《竹林深处人家》——选自《现代文丛》——黄蒙田,当代画家、散文家。
2、《树林和草原》——选自《屠格涅夫文集·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三)生字lùsuìzāpíng wùlánruò山麓隧道密密匝匝屏风竹坞山岚竹箬dānqīrú zhēn qióng qiáo匾箪沏濡湿榛树穹隆荞麦(四)四字词语密密匝匝、名副其实、缕缕轻烟、头晕目眩、举目四顾、束手无策、深不可测、密不见底二、阅读《竹林深处人家》1、主题:通过描写竹乡丰收的景象、竹乡人用竹之彻底以及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淳朴、勤劳的竹乡人的热爱、赞美。
2、线索:对竹乡的热爱。
3、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抓住江南竹乡的鲜明特色,浓墨重彩描绘了竹乡的茂盛、辽阔、静谧,竹海村庄的热闹,竹村人家浓郁的乡土气息及其恬静闲适的生活。
4、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3段)作者用大量笔墨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景色。
第二部分(4~7段)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
第三部分(8段)写作者对竹乡的眷念。
5、采用“移步换景法”写景:远处——“远远望去”——竹林无边无际,整体感受。
近处——“深入竹海去”——竹林深不可测。
高处——“较高的竹坞”“举目四顾”——竹林密不见底。
6、写作特色:(1)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
九年级上册各课生字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第一课《沁园春雪》妖娆yāoráo∶娇艳美好的。
风骚fēng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红装素裹hïngzhuāng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hïngzhu 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sùgu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一代天骄yīdàitiān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第二课《雨说》田圃tiánpǔ:田地和苗圃。
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喧嚷xuānrǎng:喧哗,大声吵闹。
洗礼xǐlǐ: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礼文,用水浸、浇或洒。
襁褓qiǎngbǎo:襁保,襁葆。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后亦指婴儿包。
温声细语wēnshēngxìyǔ: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润如油膏rùnrúyïugāo:像油膏那样润滑。
第三课《星星变奏曲》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第五课《敬业与乐业》征引zhēngyǐn∶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指推荐选拔人才。
旁骛pángwù: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xiâdú:轻慢不敬。
又作“亵黩”。
敬业乐群jìngyâlâqún: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
章:指诗歌的段落。
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指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12 心声 课件
3、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表层含义: 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发泄内 深层含义: 心的感情。
(1)要求老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 个学生,给予 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2)渴望家庭幸福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 境里。
(3)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
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 健康发展的需要。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小说中李京京与作品中万卡的境遇 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他极力想朗读 课文,在公开课上终于获得了机会,他 深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 哪些启示?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噗 pū 纸捻 niǎn 蜷在 quán 簪子zān 琅琅 láng 恍惚 huǎng hū 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ng 毛毛剌剌 là
12 心声 课件
1、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 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 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品位“心 声”
1、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 法来刻画李京京?结合小说内容 谈你对李京京该人物形象的认 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本文人物刻画细腻、真实, 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心理 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 中所产生的感触、看法、联想、情 绪、意愿等的描写。它是人物思想、 感情、性格的内在表现。使人物形 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秋语文九上第12课《心声》优质课件
2.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 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 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深埋在京京 心底的亲情、 友情
京京渴望表 达自己内心 感情的愿望
作者借此呼 吁教育者要 尊重、关爱 每一个学生 的期望。
“心声”的含义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 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 和鼓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 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 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线。希望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 特感受。发掘生命中最独特的体验,为完善自我 的伟大人格而努力!愿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字词积累
呵斥(hē ch)ì 窸窣( xī sū)纸捻子(niǎn) 发窘( jiǒng)抽噎( yē )妒忌( dù jì) 沙哑( yǎ) 桢( zhēn )发颤( chàn )
噗 pū 蜷quán ū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ng 毛毛剌剌 là
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 的情感体验,相似的情愫需求,他的心与作 品里万卡的信产生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 似乎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 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 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合作探究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的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 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 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 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构建在“想朗读课文” 这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 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 年身心健康的需要。
《第12课 心声》教案1
《第12课心声》教案1张秀娟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
说教材《心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四篇课文都有典型的情节,鲜活的人物,语言通俗易懂。
《心声》是一篇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心声》这篇小说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语言精美易懂。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
因此,它对于学生理解小说这种体裁及它的现实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天真、纯朴、执著地追求目标的思想和品格。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塑造人物方法,理解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和学校的不良现象。
教学重难点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弄清“心声”的含义。
教学方法1、巧引由前几天刚刚完成的作业《我孤独,是因为……》导入新课。
2.畅谈精选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深扩拓展文本,挖掘小说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性与社会意义。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许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的心声有谁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的故事。
二、新课(一)、作者简介黄蓓佳,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4年毕业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6年级上册12课预习教案
6年级上册12课预习教案六年级的上册语文主要学习什么内容?第十二课又是讲解并描述了什么内容?教师最好设计预习教案。
下面是由整理的6年级上册12课预习教案,盼望对您有关怀。
6年级上册12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XX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把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妙,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妙心灵;一位残疾XX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早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生疏老人,给了"我'信念。
人间到处有真情啊!今日,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专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专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专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留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
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XX珊的交往过程)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三、研读感悟1、XX珊,一个普一般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出示句子:但是我特别想认识XX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犹如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齐读)(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识、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XX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XX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沟通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特别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假如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XX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2017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词语解释(11-20课)
2017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词语解释(11-20课)2017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词语解释(11-20课)第十一课《我的叔叔于勒》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狼狈不堪: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第十二课《心声》发窘:感到为难,表现出窘态。
抽噎:抽搭。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出风头:愿意表现自己。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第十三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第十四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心:端正心思。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其事。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受窘或发急。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治理好家政。
诚意:真心实意。
第十五课《短文两篇》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狡黠:狡猾。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滞碍:不通畅。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文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课文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不求甚解:指学习不认真,不求得到深刻理解。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
因小失大: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豁然贯通:一下子搞通了。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
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说谎话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心声
教学目标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词语积累:
捻 niǎn 噗pū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 huǎng h 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窸窸窣窣xīsū
三、作者简介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四、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学生李京京因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
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
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3、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4、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五、分析人物
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李京京、程老师)
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学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①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②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举例」
⑴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
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⒌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
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
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板书:想朗读课文)
6、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
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
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
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7、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
(当然情感参与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
凡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
朗读时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人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要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读成爱撒娇的小姑娘的情感。
)
8、李京京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
心声: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9、在公开课李京京为什么关注赵小桢等人练习?
明确:“他喜欢极了。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这样的心绪,为渴望表达又被粗鲁地阻止李京京关注赵小桢等人练习提供了合理的心理基础。
同时作者再次突出表现了他读书愿望的迫切以及对课文情感的准确把握,为下文李京京读书的成功埋下伏笔,也为戏剧性高潮的到来提供了合理性。
这一笔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还显出情节安排上不枝不蔓的特点。
10、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
(进入角色,应与课文中的人物统一情感。
)
六、小结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
课文之所以感人得益与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刻画人物有多种方法。
本文主要是描写李京京的心理活动。
课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课前非常想读课文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人而读过了头的懊悔等等;有间接描写,如课前渴望老师让他读书的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的话语,课上“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动作等。
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七、作业布置
⒈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⒉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八、板书设计
心声
人物:李京京(沉郁、指著、倔强)
朗读要求被拒绝(开端)
情节: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发展)
声情并茂朗读(高潮、结局)
九、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