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百八课.(修改)doc1

合集下载

《国文百八课》的创新与贡献

《国文百八课》的创新与贡献

2019.02《国文百八课》的创新与贡献《国文百八课》是以科学化探索为立足点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文教科书,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对当时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作为一部独具特色的国文教科书,《国文百八课》自出版以来就颇受好评,它在编制方面具有独创性,适用于教学和自修,赋予国文自身以科学性,打破了以往玄妙而笼统的教材选编观念。

《国文百八课》独具特色的风格及其在选编方面所体现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语文教材的选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语文教育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性与启示性。

一、《国文百八课》的选编特点第一,文章侧重于形式,更有利于自学。

在《关于〈国文百八课〉》中,叶圣陶先生指出:“这是一部侧重形式的国文教科书,虽然选编的文章也考虑到内容的发展变化,但在文章的处置方面是侧重于形式的。

”从宽泛的角度来讲,形式是指文体知识、文法修辞、风格鉴赏和章法布局;从细化的角度来讲,形式是指题目拟定、遣词造句、段落划分和标点运用。

《国文百八课》在内容编排上,主要有“文话”“文选”“文法修辞”“习问”四个部分,文话题材主要是一般的文章理法,再选取两篇古今文章作为学习范例,接着编列文法和修辞,最后设计习问,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如文选一的《读书与求学》,学习者既可以从内容方面来探讨读书与求学的不同之处,也可以从形式方面探究文章的章法布局,并提出自己的鉴赏观点。

可见,本书的选编在侧重形式的同时也不忽略内容,这也是其选编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第二,文章以文话为提纲,选编时采用文章学的系统,体现出《国文百八课》在编排体系方面的科学性。

《国文百八课》的文章学系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文章的基础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文体为纲目,二是读写方面的能力以阅读为主导,三是读写教学系统以文话为中心。

文话在整个教材中占据着提纲挈领的位置,分析探究文章中具有规律性的基础读写知识,先总体概述文章,然后根据问题的系列再分开叙述,既有利于体现问题自身的序列性,又有利于学生把握和认识文体。

开明国文百八课名词解释

开明国文百八课名词解释

开明国文百八课名词解释开明国文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在学习开明国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掌握开明国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开明国文百八课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开明国文的核心概念和要点。

引言概述:开明国文是一门以汉字为基础的学科,它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应用,同时也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在学习开明国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名词,这些名词代表着开明国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要点。

下面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解释这些名词的含义和作用。

正文内容:1.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1.1 笔画:汉字是由一定数量的笔画组成的,每个笔画都有特定的书写顺序和形态。

了解笔画的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正确书写和理解汉字。

1.2 部首:汉字中的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汉字的意义和构造。

通过学习部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1.3 偏旁:偏旁是汉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出现在汉字的左侧、右侧或上方。

了解偏旁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解读复杂的汉字。

2. 汉字的发展和演变2.1 小篆:小篆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一种字体,它具有独特的笔画形态和结构特点。

通过学习小篆,我们可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2 楷书:楷书是汉字书写的一种规范体,它具有清晰、规整的笔画和结构。

学习楷书有助于我们提高汉字的书写和阅读能力。

2.3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它的笔画更加潇洒和流畅。

通过学习行书,我们可以提高书写速度和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3.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作品。

通过学习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历程。

3.2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学习唐诗宋词有助于我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总称,它们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国文百八课》的选文特点及启示

《国文百八课》的选文特点及启示

《国文百八课》的选文特点及启示
《国文百八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学术名著,其选文特点及启示如下:
一、选文内容
《国文百八课》精选国学典籍、历史文献、名家书画,以及古代诗词、文章,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出古人渊博的学问。

二、教育精神
《国文百八课》在教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典籍中介绍了不仅
包括文化背景、政治思想、历史沿革等知识,还重视价值取向的培养,提倡尊师重道、儒家道德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启示着古人对教育的尊
重和重视。

三、道德观念
《国文百八课》中穿插了很多讲求礼仪礼节、提倡良好服从有序忠告
的道德观念,如“坚持礼节”,“尊师重道”,“家有国有”等,其观念可以
在现代社会中受到普及应用。

四、审美艺术
《国文百八课》中里所选录的绝大多数都是含有审美价值的文章,突
出古代婉转的情调,重视文章的形式艺术,以及审美观念,沉着冷静、坚贞恳求,是古人智慧之精华,其情思与形式艺术所构成犹如大自然
般巧夺天工的审美效果。

总之,《国文百八课》汇集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代文化中具
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而其中的审美价值及各种文明的的道
德观念也对当今社会具有现实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分析与启示

《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分析与启示

《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分析与启示作者:史美华孙文明来源:《教育》2015年第14期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是教材,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也是教材。

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语文教材,教师教学语文和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媒介是语文教材。

教材是根据大纲标准精心编制的,编撰者的理念会在教材中体现,编者所赋予文本的特定意义和价值取向也能通过教材赋予。

总结编撰教材的经验教训,对新常态下的教改是非常必要的。

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合编的《国文百八课》是语文教育史上的经典教材。

本文试图对其编写体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它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分析《国文百八课》是专供“初级中学国文科教学及有志自修者之用”的,编者匠心独特,编得很有特色。

“百八课”就是把初中语文的六册课本,按单元组成108课,108个知识训练和教学点,按照教学计划正好每周教学一个单元。

这种以单元的组织形式而编写教材,对大纲要求,教学计划的需要全部考虑周全,是很有计划性的教学单元。

依据这样一套科学的编写体系,教师按照课本顺序,一周一单元,教学任务就能很顺利完成。

编辑大意中对每一课的组织清楚指出:“从来教学国文,往往只把选文讲读,不问每小时、每周的教学目标何在。

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

”文话是单元中心,文选是根据文话要求选的范例,习问(即练习)题是根据以上的要求来提问的。

对苏教版语文教学的建议通过对《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的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好苏教版教材,尽力弥补这套教材的不足,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增加助读资料苏教版教材注释比较少,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但是却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负担。

现在的学生作业量很大,他们在预习语文课文时,可能很少有时间去主动翻找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不懂的地方会等着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国文百八课》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国文百八课》作为民国中等语文教材,可以体现民国时期语文教育大师叶绍钧先生和夏丏尊先生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今天的语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国文百八课》和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国文百八课》在语文教学上的优势,学习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分别从阅读教学、语言结构分析教学、作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从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依据《国文百八课》的编排体系和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改善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本论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国文百八课》对当下阅读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是以“文话”为代表的语文知识体系,“文选”“习问”紧紧围绕知识体系编排,这样的编排体例,使《国文百八课》每一课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每一单元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二章《国文百八课》对语言结构分析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中的语言结构分析教学虽然打着时代的烙印,和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分析教学格格不入,但其浅显易懂的内容讲解却值得我们借鉴。

在忽视语言结构分析教学的今天,借鉴《国文百八课》的“文法”部分很有必要。

第三章《国文百八课》对当下作文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和阅读教学密不可分的,这和“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当前作文教学中,可以借鉴《国文百八课》作文教学的内容,设计作文指导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第四章《国文百八课》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新课改后,越来越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提倡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但实际教学中往往无法落到实处。

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借鉴《国文百八课》在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选文内容,改进现有教学。

《国文百八课》的体系和选文

《国文百八课》的体系和选文

作者: 黄光硕
出版物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页码: 47-49页
主题词: 《国文百八课》;应用文;记叙文;文学作品;文话;文言文;语文教材;教学计划;议论文;
语体文
摘要: <正> 《国文百八课》已于1987年8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印出版。

这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套语文教材是叶圣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合编的,由开明书店出版,从1935年到1938年先后发行第一至第四册,第五、六册很可惜,因为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写出版(第四册是抗日战争前编好的)。

这套教材是专供“初级中学国文科教学及有志自修者之用”的,编得很有特色。

编者在“编辑大意”中说:“在学校教育上,国文科向和其他科学对列,不被认为一种科学,因此国文科至今还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

本书编辑旨趣最重。

《国文百八课》“读写结合”研究

《国文百八课》“读写结合”研究

《国文百八课》“读写结合”研究
阅读和写作本来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就在于读写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来,教与学的主要凭借就是教材,只有通过教材才能把读和写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对于“读写结合”来说,以教学经验、理论研究的居多,从教材本身研究“读写结合”的论文少,而上世纪30年代编者所编的《国文百八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理念。

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能够从教材本身来研究“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以便得到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启示。

本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对《国文百八课》“读写结合”的编排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国文百八课》中“读写结合”的编排理念、编排特点、“读写结合”的内容组合、编排的训练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对此教材这几个方面重点研究之后,对《国文百八课》“读写结合”编写的优势和编写的不足分别进行评析,依据评析,看到《国文百八课》中值得借鉴和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够对当今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建构获得启示,从而明白教材中“读写结合”的编排应该具有目标性和操作性、应该有完整的读写知识、完整的读写训练体系以及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国文百八课[1]

国文百八课[1]

《国文百八课》介绍一、《国文百八课》教材简介(一)全称《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二)作者夏丐尊叶绍钧(叶圣陶)(三)出版1935年至1938年陆续编写,开明书店出版。

(四)编写框架原拟定六册,每册十八课,共一百零八课。

(后两册因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印,实际只有七十二课。

因先期出版时已使用“百八课”名称,故以后出版仍沿用原名——也许有续完的想法吧)。

(五)文选有两大特色一是语体文比文言文多,二是应用文和说明文比较多。

1、四册七十二课有选文144篇,其中语体86篇,文言58篇,大致是三比二。

现在看起来,这好像是理所当然,但在当时这是很突出的。

当时流行的几种初中国文课本都是文言文比语体文多,销行最广的正中书局出版的初中国文课本几乎全是文言,只有很少几篇语体文点缀一下。

2、《国文百八课》里的应用文有十多篇,其中有书信,有调查报告,有宣言,有仪式上的演说词,有出版物前面的凡例,有公文标点与款式。

说明文有二十来篇,如《梅》,《蟑螂》,《动物的运动》,《霜之成因》,《二十三年夏季长江下游干旱之原因》,《菌苗和血清》,《苏打水》,《导气管的制法》,《机械人》,《图画》,《雕刻》,《农民的衣食住》,《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说“合理的”意思》,《何谓自由》,《美与同情》,《论语解题》等等,篇数之多,方面之广,也都胜过同时的别种课本。

3、专家评议张志公先生曾回忆说:“五十年代末,我们曾经对十九世纪末叶以下四十年间若干种‘国文’教科书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当时发现,在多种教科书之中,有几种是有显著的特色,比较突出的一种是《国文百八课》。

”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吕叔湘先生的说法:“现在也有以作文为中心按文体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但往往是大开大合,作文讲解和选文各自成为段落,很少是分成小题目互相配合,能够做到丝丝入扣的。

这就意味着,直到现在,《国文百八课》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

国文百八课[1]

国文百八课[1]

《国文百八课》介绍一、《国文百八课》教材简介(一)全称《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二)作者夏丐尊叶绍钧(叶圣陶)(三)出版1935年至1938年陆续编写,开明书店出版。

(四)编写框架原拟定六册,每册十八课,共一百零八课。

(后两册因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印,实际只有七十二课。

因先期出版时已使用“百八课”名称,故以后出版仍沿用原名——也许有续完的想法吧)。

(五)文选有两大特色一是语体文比文言文多,二是应用文和说明文比较多。

1、四册七十二课有选文144篇,其中语体86篇,文言58篇,大致是三比二。

现在看起来,这好像是理所当然,但在当时这是很突出的。

当时流行的几种初中国文课本都是文言文比语体文多,销行最广的正中书局出版的初中国文课本几乎全是文言,只有很少几篇语体文点缀一下。

2、《国文百八课》里的应用文有十多篇,其中有书信,有调查报告,有宣言,有仪式上的演说词,有出版物前面的凡例,有公文标点与款式。

说明文有二十来篇,如《梅》,《蟑螂》,《动物的运动》,《霜之成因》,《二十三年夏季长江下游干旱之原因》,《菌苗和血清》,《苏打水》,《导气管的制法》,《机械人》,《图画》,《雕刻》,《农民的衣食住》,《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说“合理的”意思》,《何谓自由》,《美与同情》,《论语解题》等等,篇数之多,方面之广,也都胜过同时的别种课本。

3、专家评议张志公先生曾回忆说:“五十年代末,我们曾经对十九世纪末叶以下四十年间若干种‘国文’教科书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当时发现,在多种教科书之中,有几种是有显著的特色,比较突出的一种是《国文百八课》。

”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吕叔湘先生的说法:“现在也有以作文为中心按文体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但往往是大开大合,作文讲解和选文各自成为段落,很少是分成小题目互相配合,能够做到丝丝入扣的。

这就意味着,直到现在,《国文百八课》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

《国文百八课》的文学教育思路

《国文百八课》的文学教育思路

《国文百八课》的文学教育思路虽然我们对20世纪前期夏丏尊、叶圣陶编辑的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已经做过一些研究,但笔者认为当中仍有未发之覆。

例如,因为叶圣陶自己曾说过《国文百八课》是按照文章学体系来建构其“文话”系统的,所以语文教育领域一直认为《国文百八课》是实用主义取向的,它的文学教育也就一直不被关注。

然而,夏丏尊、叶圣陶都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国文百八课》不仅编辑了不少文学作品,而且“文话”中有对主要文学体裁的专业化阐释;再加上,编辑《国文百八课》的初衷就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如叶圣陶所说:“本书在编辑上自信是极认真的,仅仅每课文话话题的写定,就费去了不少的时间。

……哪些项目需要,哪些项目可略,颇费推敲。

至于前后的排列,也大费过心思。

”由此来看,还是有必要专门对《国文百八课》的文学教育思路做一些分析。

一文本的探究可以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国文百八课》是以形式为主的。

在第一课的“文话”《文章面面观》中,作者就明确地说:“中学里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

这两种学习,彼此的1/ 12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

”接下来则按形式分析一路走下去——先区别了文言体和语体,再分别讲解记述、叙述、说明、议论等主要的表述方式,以及散文、小说、诗歌等基本的文学体裁。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的是:确定这样的思路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编辑《国文百八课》之前,叶圣陶已经编辑了小学的《开明国语课本》,分成初级和高级两个学段。

初级小学“取材从儿童周围开始,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逐渐拓张到广大的社会。

与社会、自然、艺术等科企图作充分的联络,但本身仍然是文学的”;高级小学基本类似。

教学内容上,初级小学是“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词、句、语调力求与儿童切近,同时又和标准语相吻合,适于儿童诵读或吟咏”;高级小学是“用词力求正确,造句力求精密,务期与标准语相吻合,堪为儿童说话作文的模范”。

国文百八课读后感

国文百八课读后感

国文百八课读后感在我看来,《国文百八课》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

它不仅仅是一本国文教材,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百科全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首先,这本书通过一百零八篇文章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从《诗经》到《论语》,从《红楼梦》到《西游记》,这些文学经典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瑰宝。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不仅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领略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风貌。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也通过一百零八篇文章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从《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到《孟子》中的仁者爱人,这些思想观念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不仅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还通过一百零八篇文章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庄子》到《鬼谷子》,这些经典著作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不仅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也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力。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传播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综上所述,《国文百八课》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

它不仅仅是一本国文教材,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百科全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国文百八课》编选特点探究

《国文百八课》编选特点探究

《国文百八课》编选特点探究
《国文百八课》是民国时期最具特色的一套初中语文教材,自其编订以来,对后来语文的教材编写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语文教材编写的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以《国文百八课》四册教材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对这套教材深入研究,进行量化和质化的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总结出这套教材的价值以及对当代语文教材编选的启示。

论文共有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缘由、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介绍了《国文百八课》编订的时代背景。

首先从时代背景、教育方针和教材制度等各方面介绍了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背景;然后分阶段概括了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的发展特点;最后介绍了《国文百八课》的编者以及当时的课程标准。

第二章是对《国文百八课》的选编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依次介绍了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和习问四个方面,对《国文百八课》的选编特点进行总结;然后从教材的结构体系对《国文百八课》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章是对《国文百八课》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对两套选文系统进行概述。

第四章总结了《国文百八课》对当今语文教材编选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国文百八课》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国文百八课》是我国语文教材史上颇有影响的一部教材,它以文话为中心,文话与后面的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打成一片,其编排结构和教学内容使它在作文教学上独具特色。

从《国文百八课》的写作系统出发,结合部编版教材,审视今天的初中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重视写作知识传授、重视应用文教学、落实写作专项训练。

一、《国文百八课》的写作系统(一)编排结构《国文百八课》每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以文话为纲领,后列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

“其中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配置”。

文话后是两篇体现文话所讲道理的文选,文选后的文法或修辞又是来源于文话中,单元最后的习问考察的知识也来源于前面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部分,因此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

文话是每一个单元的纲领,也是全书的纲领,所以可以说,作文教学是《国文百八课》的核心,贯穿于整本书的教学中。

(二)教材内容1.文话《国文百八课》的编者自述本书是彻头彻尾采取“文章学”的系统的。

《国文百八课》“文话”的呈现符合“文章学”系统。

前五篇“文话”介绍了文章的一些基本常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接着再讲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间穿插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如讲记叙文时,首先文话《记述和叙述》使学生弄清记述和叙述的基本概念和分别。

接着再讲顺序、讲选材、讲快慢、讲倒错等,一共9课,使学生对该体裁的基本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可以看到,文话的存在,使得本书形成一个科学完成的知识系统。

2.文选文话是文选的范例,每一课的文选均能体现文话所讲的道理。

如文话八《书信和礼仪》,讲的是文章的写作态度和方法因读者的不同要有所变化,包括言语的礼仪、书信里的称呼、书信的结尾等。

后附的两篇文选分别是《与郭意城书》和《与子书》。

两篇皆是书信,但前者是写给兄长的,后者是写给儿子的,学生通过这两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选中所说的书信“写作的态度和方法因读者的不同而变换”。

国文百八课读后感

国文百八课读后感

国文百八课读后感国文百八课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读物,其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论语》、《庄子》、《史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国文百八课》中,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是《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自然、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庄子以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人们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阅读《庄子》,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逍遥游”的境界,明白了“大道无形,生生不息”的道理。

另外,我也对《论语》中的一些故事和格言印象深刻。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

孔子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教导,都让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论语》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智慧和道理。

除了这些经典的作品,国文百八课中还收录了许多其他文学作品,如《史记》、《诗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国文百八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修养的人。

国文百八课的好词好句

国文百八课的好词好句

国文百八课的好词好句
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程颐
今之为学者如登山麓,方其迤逦,莫不阔步;及到峻处便止。

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程颐
人昏昧不知有此心,便如人困睡不知有此身。

人虽困睡,得人唤醒,则此身自在。

心亦如此,方其昏蔽,得人警觉,则此心便在这里。

——朱熹今人略有些气焰者,多只是附物,元非自立也。

若某则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陆九渊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

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

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王守仁问:“修辞立其诚是修辞了又着立诚,还是修辞立其诚?”曰:“一事苟则事事皆苟。

先圣说此话,非是修辞言辞,要人说好;只要欲体当自家之诚意。

辞语才不精择,即心里潦草可知。

”——陈埴
不要因一两事过失,便放倒不顾;亦不可以一二事合理,便自足。

古人许人改过,戒人自足。

——尤时熙
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唯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唯静者能题得破。

作热闹人,说孟浪话,岂无一得,皆偶合也。

——吕坤。

谈《国文百八课》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谈《国文百八课》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谈《国文百八课》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作者:原紫竹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4期原紫竹(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摘要]《国文百八课》是夏丏尊和叶绍钧在20世纪30年代编写的一套初中语文教材,它的特色就是以文话为中心,重视作文教学。

这套教材的作文教学思想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对文章本质有简明扼要的阐述,重点关注对文章形式的研究和学习,重视写作实践。

本文重点讨论了国文百八课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国文百八课;语文课本;作文教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4-0160-02《国文百八课》是由夏丏尊和叶绍钧两位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编写的一套初中国文课自修课本,原定共六册,后实际出版刊行四册。

与现行初中课本的以阅读教学为核心不同,《国文百八课》重点放在作文教学上,关注“对文章形式的探究”。

它充分发挥文选的作用,不仅对选文进行内容和写法的一般性把握,更从文章体制、语汇、文法、修辞、鉴赏批评、文章风格、章法布局七大方面对文章进行重点剖析。

这种“深入挖掘”式的对文章作法进行研究的思想渗透在文话、文法/修辞、习问各教学部分。

近年来作文在中高考中的比重一直很大,作文教学也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

《国文百八课》中的作文教学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并且我认为这对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作文教学的起点:文章不过是言语中学作文教学始终面临着教学对象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学生在小学时的作文底子不一样,即使是升入中学在同一个班进行学习,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很大。

作文教学不向数学教学一样有严格的先后顺序,所以面对水平不一的学生,作文教学从哪里开始也就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作文经验,又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长期的作文学习的需要。

而在仔细阅读夏丏尊、叶绍钧两位先生所编的《国文百八课》后,我认为这个起点应该落在解决“作文是什么”这个本体论的问题上。

《国文百八课》:写作是一件令人怦然心动的事

《国文百八课》:写作是一件令人怦然心动的事

《国文百八课》:写作是一件令人怦然心动的事作者:牟秋荣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1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教你如何写作的文章,数量之多可以说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这些文章告诉你关于写作的“八大套路”“七种诀窍”“五个高分秘技”……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个信息:写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实际上,这些号称可以帮你走上“写作巅峰”的文章,大多时候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写作在你心中变得魅力全无。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写作?这件事情,应该由那些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告诉你。

他们的笔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他们会认真地告诉你那些看起来像是技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而不是让你觉得写作是一门需要打起全部精神来应付的“生意”。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市面上有许多中小学语文教材,每一本都体现着编纂者的教育理念。

其中最为出彩的,是叶圣陶和夏丏尊所编写的《国文百八课》。

叶圣陶和夏丏尊学识渊博,志趣相投,又都以教育为己任,因此两人一拍即合,本着要给语文科以“科学性”定位和改革旧的教育方法的考量,决心要编写一本好的语文教材。

而书名之所以叫“百八课”,是因为他们本将这套教材拟定为6册,每册18课,共108课。

不过,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任务进度耽搁在了第七十二讲。

虽然这是一本没有彻底完工的语文课本,但在后世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你的语文老师可能都借鉴过书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也许因为书的受众是中学生,《国文百八课》中的讲解显得特别深入浅出。

书中说,世间的文章有那么多,其实最基本的只分为两类:“一种是作者自己不说话的文章;一种是作者自己说话的文章。

前者普通叫作记叙文;后者普通叫作论说文。

记叙文的目的在把事物的形状或变化写出来传给大家看,叫大家看了文章,犹如亲身体验到的一样。

作者用不着表示意见,只需站在旁观的地位,把那事物的形状或变化的所有情形报告明白就好了。

论说文是作者对于事物的评论或对于事理的说明,目的在于叫大家信服、理解。

作者在报告事物的情形以外,还要附带说述自己的意见。

《国文百八课》序列化编排模式初探

《国文百八课》序列化编排模式初探

《国文百八课》序列化编排模式初探作者:李新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1期李新(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国文百八课》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于1935年至1938年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

这套教材采用单元编排法,每课分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

其中综合了叶圣陶和夏丏尊的语文教科书编撰思想,即按单元和文章学知识系统序列化编排,这种模式在当时是可谓创举,对当时乃至以后的教材编撰和语文教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国文百八课》;序列化编排;语文教科书[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42-02[作者简介]李新,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推免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国文百八课》即《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于1935年至1938年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

这套教材采用单元编排法,全书计划编撰六册,每学期学习一册。

每册有十八课,供一学期使用,凡一百零八课。

每课分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

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该书的编写工作被迫中止,只成功出版了前四册。

《国文百八课》虽未出全,但却是叶夏二人语文教育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对当时乃至以后的教材模式编排和语文教学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序列化编排思想上世纪初,国文科还处于推崇孔孟儒家思想的阶段,语文课大多是教授中国古代经典文集,人们对国文的认识并不充分,国人学习语文也是作为入世之道。

乃至于实用文的读写都没有专门的训练。

另外,国文教材的编辑情况也是五花八门,无一定论。

叶圣陶、夏丏尊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当时青少年国文学习发展需要,喊出了“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的口号,《国文百八课》就是他们的一个实践成果。

《国文百八课》开篇的“编辑大意”明确体现了叶夏二人的编辑思想:“在学校教育上,国文科向和其他学科对列,不被认为一种科学,因此国文科至今还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法二词的种类【一】许多单字连缀成句以后,单字的意义确定了,有的独立成一个词,有的和别的单字合起来成一个词。

词才是句的成分。

与其说句是单字合成的,不如说句是用词合成的来得妥当。

词有下面的几种。

一、名词这是事物的名称,无论有形无形,凡是我们所能用五官接触、用心忆念的东西,都用名词来表出。

如书球生活知识火车糖胡适中华民国差不多先生、《三国演义》等列入句中作事物的名称用的,都是名词。

二、代名词这是用来代替名词的。

事物原各有名称,但有时事物摆在面前,指示一下就够了,不必用本名;或者已见于前,也无须再用本名。

这等时候都可用代名词来代替。

如你汝吾我他之她它这个那个哪个这里哪里那里彼此等在句中代替事物的本名的,都是代名词。

三、动词这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动作的。

如知战买望生死答复批评试试摇摇等在句子中表示事物的动作的,都是动词。

事物的动作有两种性质,一是动作的影响及不到别的事物的,叫自动;一是动作的影响及到别的事物的,叫他动。

因此,动词也有自动和他动的区别。

如张英领兵至牛渚,积粮十万于邸阁。

孙策引兵到张英出迎两军会于牛渚滩上。

在这里面,“至”、“到”、“出迎”、“会”所表示的是不影响别的事物的动作,都属于自动词。

“领”、“引”影响到“兵”,“积”影响到“粮”,都属于他动词。

他动词下常带事物的名称,叫被动词。

又有一种词,本身并无动作的意味,但在句子里面却是担任动词的职务的,文法上通常叫做同动词。

语体的“是”字,文言的“为”字,就常有用作同动词的时候。

如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这句话是顽皮的。

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

上面所举的三种词在句子的构成上最为重要,有了这三种词,简单的句就可以造成了。

例如:徭怒。

(名词一、自动词一)孙策出马。

(名词二、他动词一)众视之。

(名词一、代名词一、他动词一)哪个是孙策?(代名词一、名词一、同动词一)【习问二】1.就下列文字中指出名词、代名词和动词来。

中华民国的扰攘不出二途,即文人争国会、武人抢地盘是。

从前在北京时,朋友间闲扯谈,有人研究这现象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我毫不迟疑地答复他,说这是因为国会议员与督军们都没有踢过球的缘故。

2.辨认下面各文句中所含的动词,指出自动、他动和同动的分别来。

孙策引兵到。

张英军中大乱。

今之为学者如登山麓。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3.下文中如有代名词,一一将本名指出。

策曰:“吾夜梦光武召我相见,当往祈之。

”帐下一人高叫曰,“某愿为前部先锋!”众视之,乃东莱黄县人太史慈也。

……徭曰,“你年尚轻,未可为大将,只在吾左右听命。

”太史慈不喜而退。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

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

”文法三词的种类二有了名词、代名词和动词三种,已可造简单的句子了。

但句子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

复杂的句子,除了名词、代名词、动词以外,还得兼用别种词。

四,形容词这是限制事物的。

我们见到一条狗,为了要和别的狗分别起见,单说一个“狗”字不够,常加“大”、“小”或“黑”、“白”等字上去,叫做“大狗”、“小狗”或“黑狗”、“白狗”。

这些加上去的就是形容词。

此外如高低远近深浅好坏黄红等凡在句中用来限制事物、表出事物的性态的,都是形容词。

五、副词这是限制事物的动作和性态的。

事物的动作和性态有种种的不同,例如说“天晴”,有“将晴”、“久晴”等分别,说“山高”有“很高”、“还高”等差异。

这些加上去的“将”、“久”、“很”、“还“等就是副词。

此外如更又非常十分快快慢慢已经才等凡是在句中用来限制事物的动作和性态的,都是副词。

六、介词这是介绍别的词来限制事物或事物的动作、性态的。

有后介词、前介词两种。

摆在被介绍的词的后面的叫做后介词;摆在被介绍的词的前面的叫做前介词。

后介词介绍别的词来限制事物,它和所介绍的词连在一起,等于一个形容词。

有“的”、“之”两个,语体文常用“的”,文言文常用“之”。

例如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

你非我之敌手。

前介词介绍别的词来限制事物的动作和性态,它和所介绍的词连在一起,等于一个副词。

最普通的如“把”、“为”、“以”、“到”、“在”、“自”、“至”、“为”、“比”、“于”、“与”、“和”等都是。

例如:若孙策能于江东立业。

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

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凡是在句中介绍别的词来限制事物或事物的动作、性态的,都是介词。

七、接续词这是用来连接词和词或句和句的。

两个词或两句有关系的句子接合在一处的时候,用接续词来连接。

例如:策与慈方才罢手。

他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与”字把“策”、“慈”二词连接起来,“和”字把“鼻子”、“嘴”二词“气味”、“口味”二词连接起来,这是词的接续词;“但”字把“他有鼻子和嘴”、‘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二句连接起来,这是句的接续词。

凡用来连接词或句的都是接续词。

八、助词这是用来传达各种句语的语气的,常摆在一句句子的末尾。

如: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

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这里“也“、“吧”、“吗”三字所传达的语气,各不相同。

凡是用传达语气的词,都是助词。

九、感叹词这是用来表出情感的,常独立地摆在一句句子的前面。

如:哼!你敢怎样?唉!事情不好了。

“哼”、“唉”都是独立摆在句子前面,各表出一种情感。

凡是这样的词,都是感叹词。

词的种类不出上面所举的九种,普通叫做九品词。

有了这九种词,任何复杂的句子都可以构造了。

文法四句和短语两个以上的词拼合起来,完成一个意义,说来写成功一句有意义的话的,叫做句。

例如:人来。

鸟啄木。

太阳是恒星。

这些是句。

句的内容无非就了一种事物说它怎样或是什么。

“人来”是就了“人”而说他“来”,“鸟啄木”是就了“鸟”而说它“啄木”,“太阳是恒星”是就了“太阳”而说它“是恒星”。

句的构成上,第一个条件要有一种事物(如“人”、“鸟”、“太阳”),第二个条件要就了这一种事物说它怎样或是什么(如“来”、“啄木”、“是恒星”)。

这里面表示事物的部分叫主语,表示怎样或是什么的部分叫做述语。

凡是完全的句,都含有主语和述语两个部分。

两个以上的词联合起来,不完成一个意义,说来写来不成功一句有意义的话的,不算是句,有的仍是词,有的叫做短语。

例如:来人啄木鸟太阳星只在“人”、“鸟”、“星”上加了一种限制,就是加了一个形容词而已,结果只成就一种内容比较复杂的名词,所以仍是词。

另有一种含着介词的叫做短语。

例如:啄木之鸟称啄木鸟啄木鸟是啄木的啄木鸟在树上啄害虫这里面“啄木之鸟”“啄木的”含有后介词“之”和“的”,“在树上”含有前介词“在”,意义都不完成,都叫做短语。

这些短语,因性质不同,分为三种。

一、名词短语用后介词“之”或“的”把上下两种词接合起来的叫做名词短语,其性质等于名词。

例如:啄木之鸟未来的人恒星中的太阳二、形容词短语后介词“之”或“的”上面有词下面不带词的叫做形容词短语,其性质等于形容词。

例如:啄木之未来的恒星中的三、副词短语前介词和它所介绍的词合起来叫做副词短语。

例如:人从故乡来啄木鸟在树上捉害虫太阳于早晨出来这里面的“从故乡”“在树上”“于早晨”都是副词短语。

短语和句的分别全在意义的完整与否,不在字数的多少。

短语之中有字数很多内容很复杂的。

例如:这是读死书的先生们的普遍毛病。

(名词短语)于是而有不费一兵一卒而得着的人群的进步。

(形容词短语)以上两个主义都错把别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视为恩视为债。

(副词短语)文法五句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句是就了一种事物而说述它“怎样”或“是什么”的。

表示事物的部分叫做主语,表示怎样或是什么的部分叫做述语。

主语是表示事物的,用名词或代名词来做。

述语是表示那事物的怎样或是什么的,表示怎样的时候用动词或形容词来做,表示是什么的时候用名词或代名词来做。

最简单的句子,其中所用的词不出名词、代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四类。

句的构成样式有下面几种:人来。

(用名词“人”做主语,自动词“来”做述语。

)身体好。

(用名词“身体”做主语,用形容词“好”做述语。

)猫捕鼠。

(用名词“猫”做主语,他动词“捕”带被动词“鼠”做述语。

)我是学生。

(用代名词“我”做主语,同动词“是”带名词“学生”做述语。

)桃花是红的。

(用名词“桃花”做主语,同动词“是”带形容词短语“红的”做述语。

)上面五个是句的基本构造样式,形体虽然简单,可是句的主要成分已完全无缺了。

普通所见的较复杂的句,只是在主要成分上再添些附加成分而已。

句的附加成分有下面几种。

一、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可附加于句中各个名词上。

老人来。

你的身体好。

黑猫捕小鼠。

我是中学生。

普通的桃花是红的。

二、副词或副词短语可附加于句中各个动词或形容词上。

人从故乡来。

身体很好。

猫在夜间捕鼠。

我也是学生。

桃花在颜色上是红的。

三、助词可附加于句末。

例如:人来了。

身体好吗。

猫捕鼠哩。

我是学生呢。

桃花是红的呀。

四、感叹词可附加于句的头上。

例如:啊!人来。

呀!身体好?哦!猫捕鼠!呃!我是学生。

喏!桃花是红的。

一句句子普通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主要成分,一种是附加成分。

一句极简单的句子如“人来”,如果在各部分附加别的成分上去,可造成极复杂的句子。

例如:呀,你和我昨天在张三家里见过的那个会说笑话的老人正从弄口慢慢地向我们这里来了。

翻过来说,一句较复杂的句子,如果把它的附加部分删去,就成为只剩主要部分的句子。

例如:小雨点的家在一个紫山上面的云里。

他正同他的哥哥姐姐在屋子里游玩。

删去附加成分,就是:家在云里。

他游玩。

文法六句的种类句的种类可由两方面来分别。

(甲)从性质上分类,可得四种:一、直说句这是对于某事物直接地说述的句子,在文章、谈话中占着大多数。

其中又分叙述和说明的二种。

前者是说述事物“怎样”的,后者是说述事物“是什么”的。

例如: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

(叙述)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

(说明)二、疑问句这是带疑问口气的句子,句末常加疑问符号“?”。

其中又分询问的和反问的二种。

前者是真因了不明白而发问的,后者是明白了而故意发问的。

例如:河伯伯,我为什么这样小?(询问)海公公,那不是我的家吗?(反问)三、命令句这是表示希望或命令之意的句子。

例如:风伯伯,快点放了我呀!(希望)小雨点不要哭了。

(命令)四、感叹句这是带了喜、怒、哀、乐等感情说述的句子,句首常有感叹词,句末加感叹符号“!”。

例如:呀,我要死了!哦,这里风景真好!以上四种句式,全体又可以有肯定和否定的分别。

说述事物“怎样”、“是什么”的是肯定句,说述事物不“怎样”、不“是什么”的是否定句。

例如: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

(肯定)海公公,那不是我的家吗?(否定)(乙)从形体上分类,可得二种:一、单句这是以一个事物为主语,以一个动词,形容词,同动词(或附带被动词、补足语等)为述语的句子。

例如: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