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近重阳》:独特的空间感(图文)
“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
“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朝,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随着重阳节的到来,还在为没有找到适合重阳节用的对联而苦恼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重阳节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忙到有需要的朋友!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此日所有亲人都要一路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吃重阳糕、饮菊酒。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随着重阳节的到来,还在为没有找到适合重阳节用的对联而苦恼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重阳节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忙到有需要的朋友!上联:菊蕊金秋傲霜;下联:梅花隆冬斗雪。
上联:三径归时秋菊在;下联:满城近日雨风多上联:三径就荒菊绽蕊;下联:一堂大喜雁宾客。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下联:西风怜醉避乌纱。
一片红叶,二泉映月,山花烂漫,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吉祥,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祝愿。
愿你重阳节快乐!上联:劝君一醉重阳酒;下联:邀月同观敬老花。
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下联:年年重九胜春景。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
上联:靖节排冠归隐去;下联:孟生落帽快登临。
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上联:叙旧异乡曾作客;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
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2:诗歌鉴赏(三)(含答案)
专项训练二十二诗歌鉴赏(三)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杜甫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C.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满城风雨的意思及故事
满城风雨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满城风雨
【拼音】:
[mǎn chéng fēng yǔ]
【解释】: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处】:
宋·潘大临《题壁》:“满城风雨近重阳。
”
【举例造句】:
理想的家庭,没闹过一桩满城风雨的笑话,好容易。
【成语典故】:
潘大临是宋代黄州的一位诗人,他写过不少好诗。
有一年秋天快到了,他的一位好友写信来问他:“你最近有新的作品吗?”潘大临回信说:“关于秋天的景色,每一件都能够写出好诗来。
昨天我靠在床上休息,听到窗外风吹打着树林的声音,我便起来在墙壁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
可是这时收租金的人却突然来了,这让我完全失去了兴致而无法再写下去了。
因此我现在只有这一句寄给你了。
”
附原文: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黄州潘大临工诗,有佳句,然贫甚……临川谢无逸以书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翳。
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
忽催租人至,遂败意。
只此一句奉寄。
’”[2-3]
后来,潘大临因为贫穷病死了,好友谢无逸为了纪念他,就续写下来这首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
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逾二年又录:满城风雨近重阳,一江愁绪入洪荒。
悠哉唯有庭中树,闲飘黄花白发上。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原文、赏析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原文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此词便是作于其间。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篆冈喝酒赏月,成此佳作。
译文月夜下的楼阁,飘满秋天香味的院落,欢笑快乐的人们来来去去。
是哪个人秋天一到就悲伤凄凉?当年的宋玉就悲伤到这样。
吃饭喝酒要随其自然,对歌舞享乐看得平常一般。
问他有什么可以悲伤之处?细细想想却也有悲伤的时候:重阳节快到了,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
注释踏莎行:词牌名。
节选自《淮海词》。
《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篆(zhuàn)冈:地名,在带湖旁。
宋玉:战国时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的学生,其代表作《九辩》有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如许:如此。
随分:随意,任意。
等闲:平常,普通。
甚堪:什么可以。
思量:细细想想。
“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_对联
“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吃重阳糕、饮菊酒。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上联:菊蕊金秋傲霜;下联:梅花隆冬斗雪。
上联:三径归时秋菊在;下联:满城近日雨风多上联:三径就荒菊绽蕊;下联:一堂大喜雁来宾。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纻;1 / 11下联:西风怜醉避乌纱。
上联:劝君一醉重阳酒;下联:邀月同观敬老花。
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下联:凤笛催成红叶诗。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下联:年年重九胜春光。
上联:步步登高开视野;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
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
上联:靖节排冠归隐去;下联:孟生落帽快登临。
上联:孟参军龙山落帽;下联:陶居士三径衔杯。
上联:何处题糕酬锦句;下联:有人送酒对黄花。
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
2 / 11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
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
上联:乌帽凌风,参军举止;下联:白衣送酒,处士风流。
上联:败兴无端,满城风雨;下联:登高何处,插鬓茱萸。
上联:高阁滕王,何人赋就;下联:曲江学士,此日齐来。
上联:习射谈经,天高地爽;下联:佩萸插菊,人寿花香上联:入酒菊香由我醉下联:向秋山色带云看上联:年颇老矣尚能饭下联:体甚键哉不必扶上联:重九樽前,素秋千顷;下联:故乡篱下,黄菊几支?上联: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下联: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明代重阳
九日[明]汪广洋长剑客千里,一杯饮七哀。
[1]晚节忽已至,秋芳殊未开。
[2]平沙谁戏马?落日自登台。
[3]西北天垂远,沧江闻雁来。
[4]【解题】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俗是日登高饮菊花酒。
此诗写作者九日日暮在徐州登戏马台之观感,追怀古人,感慨生平,羁旅愁思和壮志未酬的悲哀,远自秋节日暮、古台临风之中而来,意思沉着,境味苍凉,有悲怆之色。
汪广洋(?—1379),元明间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字朝宗。
少事余阙,通经学,善篆隶,尤工诗歌。
元末举进士。
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历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参政,入为中书参政。
洪武四年,为右丞相。
为人宽和自守。
后以胡惟庸党案,谪海南,赐死。
有《凤池吟稿》。
【注释】[1]“长剑”二句:言不得志之意。
长剑,古人防身并示尚武有志的佩剑。
唐太宗《还陕述怀》诗:“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七哀,乐府题名,《文选》曹子建《七哀诗》唐代吕向注:“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闻目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这里指悲伤的感情。
[2]“晚节”二句:言重阳节至而菊花未开,寓言老大无成之意。
殊,极,甚,这里引申为竟然。
[3] “平沙”二句:徐州有项羽戏马台,又,杜甫《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4]“沧江”句:言江湖倦游思归之意。
沧江:泛指江水;闻雁,寓思归之情。
唐代韦应物《闻雁》诗:“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又,郎士元《郢城秋望》诗:“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
”渑池道中[明]王祎九日忽又暮,吾行只自伤。
[1]秋兼人共老,愁与路俱长。
[2]野果迎霜赤,园花带雪黄。
故人相慰藉,日晚引壶觞。
[3]【解题】写渑池道中重阳,景色如画。
客愁、友情并暮色秋意相融,诗味浑厚悠长。
中间两联整炼,风致绰然。
“野果”二句尤鲜明如画。
渑池,古城名,旧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
王袆(1321-1373),字子充,号华川,义乌县凤林乡(今浙江省义乌县尚阳乡)来山村人。
2023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主题作文预测:文化自信
2023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主题作文预测:文化自信主题寄语中国,我可爱的中国。
读你古老的故事,聆听历史前行的滴漏。
在那些充满了故事的地方,自然与文明缠绵,迷惘与顿悟交织,一千双眼睛看世界,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色彩,一千个心灵去聆听,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声音。
你从着草履的《诗经》飞来,从穿布褐的《离骚》飞来,从我笔下飞过,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总想遗忘,总不能遗忘。
遥忆“神州万里风泱泱”,“五千余岁历史古”。
你从龙骨山的洞穴走来,钻木取火。
我将甲骨文印在掌心,化作神秘的掌纹;我把崇拜融进游鱼嬉戏、云彩翻滚的彩陶,让信仰依附凝重的锈绿的青铜器。
我听见铜车马的嘶鸣,铜蹄骤驰不歇。
试题导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
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
生命需要韧劲。
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
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8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在坚韧中成长时光的脚步,沧桑了年华,古老的城墙上刻满了流年的痕迹。
转眼,我也是一名面临高考的初三学子了。
然而,忽然有一天,我在一个动物的身上学到了我前所未有的精神,他就是——坚韧。
面临高考的我,再一次小测中发挥失误了。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卷子,心情一阵悲伤,低落和沮丧挥之不去。
走到了家门口。
滴答,一滴水落在了我的脸上,我抬头望向天空,顷刻间,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快速地往家飞奔去。
到了家里,把自己蜷缩在椅子上。
桌子上的卷子上的红叉显得分外明显,刺痛了我的心灵。
整个晚上,我都闷闷不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愿搭理。
后来,去见见的想通了,这一次失败,不算什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2月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5.12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仗着有领导参与轮窑厂的年终分红,该厂厂长在本地 ____、欺压农民工。
②邓崎琳在当上武钢的“一把手”之后,____,搞“一言堂”,没人敢向他提建议。
③韩国外交部长日前表示,朝鲜只有放弃核试验,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若朝鲜____,执意进行“战略挑衅”,后果自负。
A. 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B. 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一意孤行C. 专横跋扈一意孤行独断专行D. 一意孤行专横跋扈独断专行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B. 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
C. 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D. 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只道林间无人至B. 小院地偏人不到C. 门巷深深过客稀D. 寒气偏归我一家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①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②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③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④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⑤“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满城风雨近重阳
满城风雨近重阳
1、满城风雨近重阳的意思是:满城的风声雨声,原来是重阳佳节悄悄地临近。
2、出处:出自宋代韩淲的《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3、原文: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宋代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4、原文译文:
满城的风声雨声,原来是重阳佳节悄悄地临近;我独自登上了吴山,眺望大江奔流。
老眼昏花,看不清景物,我已经不再计较距离的远近;壮心开朗豁达,再不把出仕与归隐放在心上。
自古以来,郊野的景色令诗人们忘情地吟咏;可眼前满目的秋日风光,却使人黯然神伤。
古今诗人都是如此,与我相仿,我眼看着晚潮澎湃,一片苍茫。
满城风雨近重阳诗词
满城风雨近重阳诗词“满城风雨近重阳”本是一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潘大临。
原诗仅存这一句,却成为了千古名句。
一、诗句解析。
1. 字面意义。
- “满城风雨”,这四个字一出来,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
想象一下,一座城市里,到处都是风雨交加的景象。
风呼呼地吹着,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大街小巷都被风雨笼罩着。
- “近重阳”,点明了时间,快要到重阳节了。
重阳节在古代可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呢,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这时候接近重阳,天气开始转凉,风雨的到来也给这个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氛围。
2. 意境营造。
- 这短短七个字营造出了一种很有层次感的意境。
首先是空间上的,“满城”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不是小范围的风雨,而是整个城市都被风雨所席卷。
然后是时间上的,“近重阳”把这种风雨的景象和特定的时间联系起来。
- 从情感角度来看,风雨临近重阳,既有那种秋意渐浓、天气变化带来的淡淡的惆怅,又有一种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期待或者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就好像我们现在快到春节的时候,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心里会有很多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新年的期待,又会感叹一年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
3. 文学价值。
- 它用词简洁却非常精准。
“满城”和“近重阳”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用最普通的词语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却能让读者一下子就进入到那个风雨欲来的情境之中。
这就像我们平时说话,简单的几个字就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还能让听的人有很深刻的感受。
而且这一句诗的节奏感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满城/风雨/近/重阳”,平仄相间,很有韵律美。
二、后世影响。
1. 引用与化用。
- 这句诗在后世被很多文人引用和化用。
因为它太经典了,就像一个宝藏,大家都想把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比如在一些描写秋景或者表达时光感怀的诗词中,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意境。
有的诗人可能会说“风雨满城秋意早,重阳渐近客愁新”,这就是在潘大临这句诗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味,又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1、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2、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3、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4、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5、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6、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7、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9、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潘希白《大有·九日》10、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徐灿《菩萨蛮·秋闺》11、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
——项安世《大人生朝六首容孙》12、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13、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14、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15、自摘霜葱宜荐俎。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16、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杜甫《九日寄岑参》17、绮罗丛里胜登临。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18、向来佳节都如梦,不谓衰年剩此身。
——方回《九日有感再书》19、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
——刘沧《送李休秀才归岭中》20、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21、深谢栽培与知赏,但惭终岁待重阳。
——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22、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王逊《西夏重阳》23、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黄州人潘大临有一封《致谢无逸》书,其中说道,“秋来景物,件件是诗意,恨为俗气所蔽翳。
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这个有名的故事揭示出一种规律——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书画家,在他们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时刻,如果受到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破坏了兴会,往往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
这类事情,在文学艺术史的记载中,在实际生活中,都并不罕见。
为了合理充分地解释类似现象,需要注意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在艺术创造、科学研究中,一个新颖而深刻的构思的萌生,一个开创性观点之闪露端倪,常常有着或长或短的将出而又隐的微妙曲折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主体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胸中骚动涌起、挣扎折腾,好像只要稍微伸伸手就可以采撷到一颗最硕美的思维之果。
可是,当他热情亢奋、兴高采烈地抬手举足,想要把心之所思确定下来,物化为可视可闻、可传达可交流的实体的时候,忽然又觉得身躯绵软、视界模糊。
他这才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飘渺恍惚、迷离闪烁的影子。
那个影子的存在是如此之真确,正以不可抗拒的强大磁力吸引着他,使他梦魂牵绕、寝食不安。
那个影子的存在又是如此虚幻,他一次又一次地抓握,却总是两手空空。
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主体对其内心状态的一种自我觉知,是找不到确定对象的觉知,是对于“空”、对于“不存在”、对于“缺口”的觉知。
我们把这心理状态称之为有意义的空白。
有意义的空白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心理现象,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自己内心“空缺”的感觉的敏锐程度、强烈程度,以及突破“空缺”的愿望的强烈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贝多芬把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对某种意念的抓握,称为“对魔鬼的追逐”。
中国古代诗论家所谓“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但画出了胶着于“有意义的空白”的诗人的“迷狂”,也画出了他们追逐那能够填充“空白”的合适目标的坚韧超常的意志。
倪瓒《江城子·满城风雨近重阳》明代词作鉴赏
倪瓒《江城子·满城风雨近重阳》明代词作鉴赏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
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
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
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
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
烟外青蘋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
-----倪瓒九九重阳,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赏景、品菊饮酒,尤其是文人骚客们,更是相聚欢会、斗酒吟诗,留下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咏秋杰作。
其中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咏唱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尤其为人推重,堪称绝唱。
元末诗人倪瓒长期流寓吴中,客居他乡,游子情怀屡屡诉诸笔端。
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独处异乡的悲愁之情。
起头二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交待重阳节时的天气状况。
重阳时分,本应秋高气清、金风劲吹,但是作者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阴云密布,风狂雨横,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一片濛濛雨雾之中。
沉闷而压抑的情境,顿使全词充满了一种低沉抑郁的情调。
虽然这一句是用宋潘大临的成句,但仍有感人的力量。
“秋光”,指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司空图《重阳山居》:“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横塘”,古代的堤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
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唐人诗中的“秋光”是明媚的、亮洁的,宋人笔底的“横塘”是曾经与佳人邂逅的地方。
但倪瓒在此却以“湿”、“暗”二字锁定两意象,极摹秋色之昏濛、横塘之暗昧,进一步烘托风雨中重阳节的气象。
以下“萧瑟”二句将镜头定格在横塘边上,展现出一幅凄惨冷清的画面:水边的蒲草在秋风中枯萎凋零,岸堤上黄叶飒飒的柳枝向人们倾诉着送别的凄凉。
这里暗用折柳赠别之典,以景传情,抚今追昔,更增几分断肠之思、悲凉之意。
作者回想往日与亲朋好友登高赏菊的欢乐情景,有如才做过的美梦一般。
“松菊径”二句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衍化而来,以想像揣测的语气来抒发作者对故乡风物的惦念关怀。
重阳节诗词100首
重阳节诗词100首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5.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6.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7.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8.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9.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10.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杜甫《九日寄岑参》11.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12.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13.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14.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6.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17.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 宋祁《九日置酒》18.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 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19.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2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
——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2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22.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23.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24.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25.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26.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五)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五)201.重阳种菊花,此意亦大好。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内翰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见》202.四时佳节惟重九,况接君家鸿雁行。
——赵蕃《寄周愚卿昆仲》203.生平浪说爱重九,今年无菊还无酒。
——赵蕃《九日病中无酒无菊寄王信州老谢丈》204.明日乃重九,今晨更天涯。
——赵蕃《重九前一日东流道中》205.佳辰爱重九,芳菊起自寻。
——苏轼《和陶贫士七首·谁谓渊明贫》206.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灩黄花酒。
——苏轼《送杨杰》207.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
——苏轼《丙子重九二首》208.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苏轼《秋晚客兴》209.看看重九各登高,金蕊满头无所忌。
——梅尧臣《和吴冲卿学士省中植菊》210.忆得旧时重九日,紫萸黄菊压梳钗。
——黄庭坚《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忆得旧时重九日》211.浪说闲居爱重九,黄花应笑白头翁。
——黄庭坚《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病来孤负鸬鹚杓》212.他日秋花媚重九,清香知自故人来。
——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醾菊二首·吕园未肯轻沽我》213.七夕长留河汉女,重阳又属骚人。
——魏了翁《临江仙·七夕长留河汉女》214.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
——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尉佗城下两重阳》215.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
——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216.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
——苏辙《次韵王巩见赠》217.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宋无名氏《行香子·天与秋光》218.重阳佳辰可虚辱,橙香蟹肥家酿熟。
——陈造《招郑良佐》219.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莫东篱湿露华》220.重阳虽过黄花少,尚有迟来玉雪团。
——范成大《阊门戏调行客》221.重阳过后开无害,只恐先生不赋诗。
诗歌专题训练——典故的作用-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专题训练-----典故的作用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苏武忠节图(明)于谦①南北分携别意深②,相看彼此泪沾巾。
马蹄就道归乡国,雁足传书③到上林。
耿耿孤忠天地老,萧萧衰鬓雪霜侵。
按图讲诵文山句④,千古英雄共一心。
[注释]①于谦:明代名臣,曾率军抵御瓦剌大军,保卫北京,《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②指苏武即将回国,李陵为他置酒送别。
③雁足传书:匈奴以苏武已死为由拒绝交人。
汉使者骗匈奴说,天子射猎得雁,足系帛书,故知苏武在某处。
匈奴只好放苏武回国。
④文山句:指文天祥的《正气歌》,诗中有“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句,并列举苏武等正气浩然的人物。
1.尾联用文天祥《正气歌》的典故,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赠澄江周岐凤①钱晔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一身作客如张俭②,四海何人是孔融③。
野寺莺花春对酒,河桥风雨夜推篷④。
机心⑤尽付东流水,惟有家山在梦中。
【注】①周岐凤,与钱晔交好,坐事逃亡,扁舟夜泊,钱晔投以此诗。
②张俭,汉桓帝时因弹劾擅权宦官被迫逃亡,人们都冒险救助他。
③孔融,汉末名士,宽容好士,每日宾客盈门。
④篷,指船帆。
⑤机心,指功利心。
2.领联运用了张俭、孔融二人的典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扫花游·九日怀归【南宋】周密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
孤蛩暗语。
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
恨无据。
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
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
情丝恨缕。
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暗凝伫。
近重阳、满城风雨。
3.唐圭璋曾评:“周密作词好用典,且常叠用典故。
”请指出下阕运用了哪些典故,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辛弃疾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
唐诗的古诗集合
《重阳》
满城风雨近重阳,黄花不尽夜来香。
小屋廉租独彷徨,为钱奴隶苦断肠。
《茧》唐诗
作茧自缚非本意,无奈被囚丝已尽。
破茧重生见光明,自制死地而后生。
《囚鸟》唐诗
有膀不能飞,有家不能回。
未想中圈套,囚进鸟笼里。
妻儿在等我,在外觅食归。
悲鸣谁人听,挣扎又如何?
谁能告诉我,怎能逃出去?
《岳飞》唐诗
在外抗金数十年,一心收复旧河山。
无奈诏书金求和,十年之功毁一旦。
未曾想到莫须有,风波亭下入含冤。
精忠报国真性情,武穆遗书世代传。
多年岳王苗门前,奸臣跪像臭万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特的空间感(图文) 时间:2014-12-01 16:27:02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满城风雨近重阳》立轴赏析
编者按:尹耕云(1814-1877年),字瞻甫,号杏农,祖籍江苏徐州睢宁县。
在《清画家诗史》中记载尹耕云善于写诗,绘画则工山水。
现珍藏于淮安市博
物馆的《满城风雨近重阳》立轴,则是他的山水画的一个代表作。
《满城风雨近重阳》立轴,纵138厘米,横66厘米,纸本,主要运用高
远构图,以率真和简洁的笔墨描绘连绵起伏的群山。
细观之,画者在画中也加
入些许写实因素,描绘了北方长城边塞的无限风光。
图中描绘重阳之际,风雨
里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边塞风光。
画中近景山峦高耸,林木茂盛,坡石嶙峋;中景
为烟雨缥缈、气势雄浑的层峦叠嶂,远景则是一片开阔的江面和雾霭沉沉的天空。
《满城风雨近重阳》立轴落款为:“满城风雨近重阳,戊辰秋八月上浣之六日,仿盛子昭笔意,耕云尹振清。
” 由此可知,此图创作于戊辰年,也就是同
治七年(1868年)。
“上浣”的含义是每月初一到初十的十日。
“戊辰秋八月上浣之
六日” 为1868年秋阴历八月初六日。
《满城风雨近重阳》立轴画于在多事之秋
的1868年,画作中也难免多少隐含着作为臣子的他,对国家危亡的关注和忧
国忧民的心境。
落款中提及的人物盛子昭,名懋,浙江嘉兴武塘人,与吴镇同一时代,主
要活动于元朝至正年间。
盛子昭善画山水、人物,结构工整,笔墨精细、清润、浑厚、潇洒、隽逸,设色明丽。
盛子昭多用董源、巨然一派和李成、郭熙等名
家的画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略变其法,山水画多作丛山密林,山石多用披
麻皴或解索皴,表现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也有描写清溪洲渚中渔夫、隐逸的
作品。
《满城风雨近重阳》立轴以仿盛子昭笔意为名,实为描绘真实山水风光的
创新之作。
作品兼用高远构图与全景式构图,以类似“米家山水”的湿笔描绘群山、边塞的山水风光,弥漫在整个画面上的是蒙蒙烟雨和和氤氲之气,画者还
特别着意留出云雾的走向,当观者伫立在画面之前时,仿佛可以感觉到画面上
的风雨之气,感受到画法上的抽象、朦胧的美和独特的空间感。
画者不是专业
画家,没有用精细的勾、皴、点、染和过度的人工装饰,而以稚拙、率真的笔触,粗线条地刻画山峦走向和脉络,这种个性化而大胆的绘画技法,表现出类
似西方印象派画家作品的绘画风格。
在这幅山水画中,充分表现了风雨中山水
的光、影变化,表现了别样新鲜而生动的山水景致。
该作品以湿笔表现出浓重
的逸气,冲破清代“四王”山水固定的韵格,不仅仅在笔墨、构图等方面创新,
更大胆着力于风格与意境营造上的创新。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