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清:《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2010年11月)

合集下载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发展,综合课程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成为中小学教育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开发、设计和实施日益受到重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中小学生参与的技能锻炼,综合能力训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和实施科学原理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种课程包括体育、实践工程、艺术、语言、计算机、社会实践等多种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

2、有效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过程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更便于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吸收知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一)照课程实施的特点来划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根据其本身的实施特点分为技能练习型、实践类比型、知识教学型和理论研究型。

(二)照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根据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和实践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分为体育课程、实践工程课程、艺术课程、语言课程、计算机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

(三)照目标设定的方式来区分从目标设定的方式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分为实用技能练习型、文化知识拓展型和科学思维训练型。

(四)照主体角色来分类从主体角色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分为教师指导型、学生自主型和多方参与型课程。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握好课程设计思路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牢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激发活动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思路,开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实现性的课程设计。

(二)强实施的科学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注意以实验设计的思想推动学生的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以增强学习的科学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重要载体, 必须搭建好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提升并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本
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不 少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规范和指导。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 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 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 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9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 生成
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 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 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 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 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内化—价值引领
12
例(价值体认): 《走进老人,关爱老人》 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关爱老人”服务
14
例(责任担当): 《走进老人,关爱老人》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
家庭、社会做起,积极主动的关心老人,帮 助老人,奉献爱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关爱 老人的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5
(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 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 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 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形 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 究成果。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解读》教师培训提纲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解读》教师培训提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 实践能力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 系 价值还表现在:优化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政策与制度的创新。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总目标分述: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 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 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这一线索有三点内容:
(1)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人 与人之间是充满真、善、美的。
(2)了解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阳光固然灿烂, 但阳光灿烂的地方必定有阴影,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 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 异的发展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日制义务教育 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 (实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三年 级开始设置,每月平均3课时。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㈠、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 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活动从三方面进行: (1)学生对自然的认识与了解。 (2)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3) 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 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具有问题意 识,体验并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发 展综合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态度,培 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基础教学部 教育心理教研室 张振宇副教授 E-mail:zhangzhenyumathe@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背景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虽然各国开设的课程名称各不相同,但都注重学生综合 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 养。虽然国外的研究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支 持,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的分析与阐述,对 实践层面的研究关注较少。 目前国内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的探索及其 相关政策的保障和理论支撑的研究己有部分著作相继问 世,诸如李臣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从理论 上梳理了活动课程的发展历史。郭元祥著的《综合实践 活动课的理念与框架》、廖先亮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理论与方法》等,从课程的实质与价值、理论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目标、过程等做出了较为全面 的阐述。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的实践层面 的策略、模式研究却几乎空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统一的“综
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 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① 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即STS);②设计学习 (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③社 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 尽管美国在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 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 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生 成性等基本特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

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

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有着显著差别。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看上去和学生课外活动有点类似,但是却不同于一般的课外活动。

《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具备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

完成这门必修课的形式很多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修这门学分。

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

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

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建议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建议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建议纲要解读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与对策0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改变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传授方式,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社交和合作能力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团队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交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学生发展的需求0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内容掌握基本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生产实践技能,如手工制作、实验操作等。

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与技能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劳动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

培养劳动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劳动技术教育了解社会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关注社会。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志愿服务,让学生认识到服务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指导纲要简介本教材指导纲要旨在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并确保其与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教材组成本教材指导纲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目标: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明确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2. 教材内容框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内容框架,包括各学科的内容和跨学科主题,以及对应的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3. 教学策略和方法:介绍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项目制研究、问题解决和合作研究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学生评价和反馈: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的指导方法和工具,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提供个性化支持。

5. 教师指导和培训: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培训,使其能够有效引导和支持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本教材指导纲要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并结合教材内容框架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

建议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实践,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 结合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

- 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 定期评估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确保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指导纲要旨在引导学校和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和质量保证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希望本教材指导纲要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拓展,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在新课程体系 中的定位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
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 用的实践性课程。

直接经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知”(embodyknowing)概念 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最大的不同是闻见之知不 必体之于身,而德性之知必须有所受用,也就 是说,德性之知必须有体之于身的实践意义。 ——[美]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

生活世界
在生活中 由于生活
为了生活

知识的综合运用
只是停留于事实的探究,没有个体的知识经验去 同构和建构他所发现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只能 是肤浅的。

实践性课程
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experience, I understand. I do, I learn. ——From Chinese proverb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 展和加深;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 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2.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双重含义:校本课程的度讲,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校 本的课程开发范畴。 结论:国家管理,地方指导 学校开发,儿童选择
为了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
安桂清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anguiqing@
引言:十年回顾
回顾过去十年,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 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之一—— 它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机会过自己的生活,一种 课题化、反思性的生活,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中我们找到了解放学生个性的突破口; 它让“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获得集中体现, 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取得长足进步,由此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找到了学科教师专业 成长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
1996年末,教育部在上海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将课程分为三类:必修课、 选修课和活动课程,但是三者之间的逻辑是不清晰的,活动课程到底属于必修课还 是选修课呢?说不清。但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的时候上海 市起草、教育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一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中小学生文化 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而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必须切实加强对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补上实践育人短板。
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 质量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显示,学生参与动手实验、实践调查的 机会较少,如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物理课上做过3次及以上动手实验 的比例为38.7%,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例为23.8%;生物课上做 过3次及以上动手实验的比例为19.3%,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 例为47.1%。
二、《纲要》的研制过程
2001
2014
教育部基础司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有关专家
杭州师范大学教科院张华教授
2016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中国教科院郝志军研究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指导纲要初稿》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要(讨论稿)》附件
二、《纲要》的研制过程
三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迫切需要
近20年来,各地和学校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 实践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对该课程性质、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 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如把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一般的课 外活动,或者把它等同于学科课程,依据固定教材,按部就班地 上课。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3-6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3-6年级)
和加深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解读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习内容选 择的要求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 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 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初步形成合作与分 享的意识
初步形成对自然和社 会的责任意识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解读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 活世界,为学生提 供开放的个性发展
空间
突出学生主体 地位,引导学
生主动发展
基 本 理 念
小学 三年级
至 六年级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 验和积极实践,发 展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解读
形成对自然、社会、
自我之内在联系的
体现每一所学校的 特色
内容的 选择原

反映每一所学校 所在社区的特色
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 生活中选取探究主题
或问题
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 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与各学科领 域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 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
科教学打通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 中所发现的问 题,所获得的 知识技能可以 在各学科领域 的教学中拓展
生活态度
在问题情境中,善 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积极完善它
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 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 理想,积极进取

级 的
激发好奇心和求 知欲,初步养成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 围环境中的问题, 激发探究的热情

从事探究活动的

态度,发展探究
考察科学发现的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作质量权重系数
第14页/共17页
五、关于组织管理问题
• 三级责任主体 • 国家:明确课程设置及其建设标准,宏观指
导与管理等; • 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包括教师研修、课
程资源与共享机制建设、实施情况督查等; • 学校:组织实施主体,明确实施机构与人员、
进行校级层面整体规划,加强与社会各部门、 机构、人员横向联系等。
社会服 务
• 野外考察、社 会调查、研学 旅行
考察探 究
• 手工制作、动 漫创作、创客 活动
设计制 作
职业体

• 模拟情境、与 现实岗位中体 验
第12页/共17页
• 四类实践方式取向各有侧重, 活动要素也有所区别,但没有绝 对界限,都蕴含着古老的知行合 一思想,强调以用促学,注重隐 性知识、暖知识的获得和跨界学 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 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 的)。
《指导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真实 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自小 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句话,在2001年 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本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 对课程性质、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 性较大动学科方面有哪些 主要变化?
• 一是在文本表述上,保留原来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将原来 的“社区服务” 修改为“志愿服务” 。
• 二是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式:“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 业体验等方式进行”
• 三是从实施需求出发,目标更具体,强化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 四是学分由原来的23学分,调整为14学分。研究性学习6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建议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建议纲要解读
合作学习
学生应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 队协作能力。
探究创新
学生应积极探究问题,创新思维,寻找解决方案 。
学生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评价原则
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目标 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 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
评价方法
可以采用量表评价、作品评价、口 头表达评价等多种方式,客观评价 学生的表现。
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管理,应制定一套完整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计划、实 施、评价和反馈等环节。
建立课程管理小组
应建立一个由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课程管理小组, 共同负责课程的管理和实施。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01
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活动室等,同时也
课程的历史背景与国际比较
历史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 发展历程,从教育部2001年颁布《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首次提出 单独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以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已成为我国
国际比较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例如,美国、英国、 日本等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 功的经验。
定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 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格知识体系和标准答案的学 科界限,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习方式以实践为 主,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 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讲讲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你知道这纲要有多重要吗?就好比是我们在实践活动这片大海里航行的指南针!
比如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同学们去研究当地的传统文化。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同学们得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那些古老的魅力。

想想看,当他们深入了解到那些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该有多兴奋啊!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
再比如,组织一次社区服务活动。

这可不是简单地去帮忙扫个地啥的哦!而是真正地融入社区,和那里的人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想办法去解决。

这多有意义啊!这就像是给社区注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让它变得更加美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不只是玩玩而已,它能培养我们好多能力呢!像什么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在其中得到锻炼。

这不就像是给我们的能力库不断添砖加瓦嘛!
还有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也不是旁观者哦!他们就像引航员,引导着学生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们会给予指导,会鼓励,会帮助同学们克服困难。

同学们之间呢,也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这多棒啊!大家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那种团结一心的感觉,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指引。

它让我们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它,让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

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

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

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

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

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1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呈现出结构性突破。

2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

3体现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4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二、课程的内涵1界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平均每周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2主要含义(1)是必修课程。

(2)是经验性课程。

(3)是实践性课程。

(4)是一门综合课程。

3所涵盖的教学内容:(1)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2)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等。

4四大指定领域之间的关系及作用(1)关系: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

(2)作用: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创新精神,在活动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完善了健康、和谐、积极的素质结构;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探究意识,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三、课程的特征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四、课程的基本价值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3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制度的创新。

五、基本理念1主张实践性学习,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与未来的需要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活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其教育功能4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5重塑学校文化,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怎样处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事实研 究与价值研究的关系问题?
以事实研究为基础,以价值研究为导向,实现 二者的有机结合
(八)为什么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 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乃至学校文化建 设作整体关注,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视为重 建学校文化的重要契机。
(1)与学生一同投入现象 “在活动中,我自己也象着迷似地感到十分愉 快。”。(佐藤学) “综合学习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和儿 童一起共同愉快地学习,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佐藤学)
(2)倾听学习者解释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 自己的观念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因此,教师在指 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首先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 ,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倾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倾听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的解释。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创 设深入探究的情境、条件和契机,帮助学生在探究 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
(四)唯科学主义
1. 表现 “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科技类活动课程” 2. 出路 融合自然、社会与自我 融合科学、艺术与道德


当你发现力量是外在于你的时候,总有很 多事情阻碍你思考;而当你发现力量是内 在于你的时候,你会发现机会无处不在。
思考题
(二)活动主义
1.表现 仅有活动形式而没有活动内容,更缺乏活动反 思
2.出路 将行动与反思相结合,让儿童活动而不是活动 儿童
(二)学科主义
1.表现 采用固定的教材文本教综合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通过讲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2.出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 生的,不能将现有的学习资源包视为系统化的 教材。
2.指导的方式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宜采用“团体 指导、协同教学”的方式。班主任或其他教师 可充当导师小组的协调人。学校核心课题组的 老师可承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 、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四)怎样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整体设计小学5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横 向看,注重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 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的均衡与整合;从纵向 看,不同学期或年级之间宜采用螺旋式课程的组 织方式。 2.考察校内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为创 设问题情境、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基 础。
请您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有何联系,其独特之处是什么?
请您思考综合实践活动与过去的活动课 或兴趣课之间有何关系?
谢谢大家!
全力开发校外资源 ﹡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聘请校外辅导员
七、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误区
(一)精英主义
1. 表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 无法实施;等等。 2. 出路 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具 体性 ,确立“多元主义”价值观。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一)怎样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 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 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 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小学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 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 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 活态度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 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
1.指定领域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信息技术教育 D.劳动与技术教育 2.非指定领域 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怎样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亲近与探索自然
体验与融入社会 认识与完善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 三者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 展。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一)机构设臵
校长室
教科研室
教导处
德育室
大队部
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小组 年级组
班级
(二)制度建设
师资配备制度 教师工作量制度 教师教研制度 家长联系制度 外出考察登记制度 课程档案建设制度
(三)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开放专用教室 ﹡建立宣传阵地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 评价方式 ,主张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 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 。
(一)遵循何种评价理念?
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 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 多元化 :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 过程性 :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 展和加深;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 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2.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双重含义:校本课程的开发 与校本的课程开发。
(2)从课程生成的角度讲,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校 本的课程开发范畴。 结论:国家管理,地方指导 学校开发,儿童选择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应如何安排?
转变“周课时数”的思路,宜采取弹性课时 制,在实践中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 相结合。
(六)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 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 的关系 预设的目的不是限制生成,而是提高生成的效 率。 不断诞生新的研究主题与研究目标是综合实践 活动持续发展、迈向成功的标志。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
安桂清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anguiqing@
一、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在新课程体系 中的定位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
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 用的实践性课程。

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不同实际上是德性之知 (或体知)与闻见之知的不同,对直接经验的 强调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中的“体知”(embody-knowing)概念。
例:
四、五年级 无主题活动
三年级
探究物质世界
关注社会生活
感受自我成长
二年级
季节
生长
节日
环保
了解自己
提高自己
一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美丽的 春天 认识 认识 迎接 “六一” 我爱 环保和 我是小学 我的 我的 我要 上 秋天 来了 植物 动物 新年 儿童节 我的家 我们的生活 生了 身体 收获 二年级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中处于怎 样的地位?
• 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 单学科 • 学科课程 • 综合学科 • • • •
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
非指定领域
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二者共同致力于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 的学习”,成为“实现学习的课程”,因此二 者的不同并不在学习形态方面。
二者的区别在于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 单元的方法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以现实的“主 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 元的学习;而学科课程则以学科的“内容(题 材)”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 单元的学习。

走出“二元论”的怪圈,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
关系:
第一,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生的课题研究宜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 式。在每一个学生的档案袋中,主要包括3项内容 :第一,在本课题中,我的“作品”(我的发现和 创造)是什么?第二,对这个问题(课题),我自 己的观点是什么?。第三,对这个问题(课题), 我自己的真实体验是什么? 2.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以及课题结束后,宜 及时结合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会话和共同探究 、学生的“作品”,进行“描述性研究”。由此形 成一个个课题研究案例。这些饱蘸学生声音、教师 声音的案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怎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 题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遵循怎样的课程开 发模式?
阶梯型:目标—成就—评价(一元化、划一化) 例如:泰勒原理、斯金纳的“程序学习”、布鲁 姆的“掌握学习” 登山型:主题—探究—表达(多元化、个性化) 例如:项目学习、问题学习、服务学习等
(二)对学生而言,在从事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1.自己的想法 在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想法 、尝试自己的想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2.真实的体验 在反思和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最终形成热 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三)教师该怎样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1.指导的艺术

生活世界
在生活中 由于生活
为了生活

知识的综合运用
只是停留于事实的探究,没有个体的知识经验去 同构和建构他所发现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只能 是肤浅的。

实践性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