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为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五个章节,分别是:1. 自然界的水水的来源与分布水的性质与用途2. 动物与人类常见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 植物与人类常见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场的性质与应用5.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与特征宇宙的组成与探索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中电流、磁场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重点:水的性质与用途、动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植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工具、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的水资源、动物、植物、电与磁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课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

学生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5. 课后实践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如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进行小实验等。

学生完成实践任务,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按照章节、小节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2. 教学流程:板书展示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等环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自然界的水: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报告。

动物与人类: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特征和分类。

植物与人类:制作植物标本,介绍其特征和分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2 固体、液体和气体1.3 混合物与纯净物2. 第2章:力和运动2.1 力的初步认识2.2 运动的形式2.3 力与运动的关系3. 第3章:声音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声音的应用与噪声防治4. 第4章:光和颜色4.1 光的传播4.2 颜色的形成4.3 光和颜色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基本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颜色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天平、小车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力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提纲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

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请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

2. 答案:略略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

第2课《太阳和月亮》:探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第3课《水的世界》: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第4课《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

第5课《动物的生存》: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6课《人体的奥秘》: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第7课《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第8课《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难点:科学现象的解释和科学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运用PPT、模型、图片等教具,生动形象地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6.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2. 作业答案:(1)实验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4. 地球上的能量5.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6. 声音与音乐7. 光与影8. 电与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适应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2)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4)声音、光影、电磁现象的产生与作用2.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3)简单机械、声音、光影、电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生物多样性展板(2)植物、动物标本(3)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土壤湿度计等(4)简单机械模型:杠杆、滑轮、齿轮等(5)声音、光影、电磁实验器材2. 学具:(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2)观察记录表(3)学习卡片(4)绘画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物多样性展板,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观察植物、动物标本,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2)以动物为例,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图,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4.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六大器官生长过程3.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进化适应环境4. 地球上的能量5.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齿轮6. 声音与音乐7. 光与影8. 电与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生长变化图。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命世界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适应与行为3. 物质科学水的性质与循环简单机械与能量4. 地球与宇宙天气与气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特点及适应性。

3. 让学生掌握物质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及能量转换。

4.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知,了解天气、气候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物质科学中的能量转换、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例,引出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为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并记录植物、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实验。

4. 知识拓展:讲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以及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5.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科学原理,观察天气变化,制作地球仪模型。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2. 植物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关键点3. 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示意图4. 地球与宇宙运动规律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其适应性,写下观察报告。

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性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种子发芽等。

课时:4课时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繁殖的方式、种子发芽的实验等。

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课时:4课时内容:动物的运动、感觉、保护色、进化原因和证据等。

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课时:4课时内容:地球的结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太阳系等。

4.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学习简单机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4课时内容: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地球运动、能量转化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简单机械原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一:第一课,物质的存在形态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准备:教材、实物(水、冰块、水蒸汽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物质有哪些性质?”、“物质的存在有哪些形态?”2. 展示实物:教师展示实物,如一个杯子装满了水,然后提问:“这个杯子里的物质是什么形态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展示冰块和水蒸汽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

3. 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给出相应的图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并列举出更多的物质存在的例子,并说明其形态。

5.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各种物质的存在形态。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并归纳总结出物质的形态。

教案二:第二课,物质的性质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性质,并能够正确使用性质描述物质。

教学准备:教材、不同性质的物质样品。

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哪些?”、“物质的形态与其性质有何关系?”2. 展示实物:教师将不同性质的物质样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如铁、纸和水等,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各自的性质。

3. 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质的性质有哪些,如颜色、形状、硬度等,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质。

4. 比较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组内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并向其他组展示比较结果。

5. 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如铁锅可以吸引磁铁等。

6.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物质的性质。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自编一段小故事,用性质描述物质的变化和影响。

教案三:第三课,各种物质的使用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物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第二课天气日历教学目标: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X;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X“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答复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展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展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展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平安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展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展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展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答复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刚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方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翻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8.带读提示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2章《动物的行为与习性》: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3. 第3章《岩石与矿物》:认识岩石、矿物的种类、特点及成因,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

4. 第4章《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探究物体内能的转换、简单电路、可再生能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与应用、岩石与矿物的识别。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元件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故事、观察等方式,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

2. 板书结构:清晰、简洁,逻辑性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生长过程中,种子发芽的条件有哪些?(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4)列举三种可再生能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重要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1. 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此部分涉及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条件》、第2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3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单元《电路的奥秘》,包括第1课《电路的组成》、第2课《电路的连接方式》、第3课《电路的开关》。

3. 第三单元《磁铁的力量》,包括第1课《磁铁的性质》、第2课《磁铁的磁性方向》、第3课《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开花与结果的特点;掌握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认识磁铁的性质、磁性方向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式、磁铁的磁性方向。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及磁性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演示电路实验、展示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2. 电路的奥秘:电路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 磁铁的力量:磁铁性质:磁性、极性、磁性方向应用:磁铁吸附、指南针、电动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条件。

(2)列举电路的连接方式。

(3)简述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第一课:鸟的觅食法课时目标:通过学习鸟类的觅食法,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并能够观察鸟类的觅食行为。

教学重点:了解鸟类的觅食法。

教学难点:观察鸟类的觅食行为,总结鸟类的觅食法。

教学准备:图片、PPT、小饼干、鸟类觅食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用PPT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对!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繁殖方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很好!我们要学习鸟的觅食法。

Step 2 学习新知 (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鸟类觅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鸟的动作和所觅食的对象,让学生描述鸟类的觅食方式。

2.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鸟类的嘴型和脚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嘴型和脚型与觅食方式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图片,让学生猜测不同形状的鸟巢适用于觅食哪种食物,激发学生的思维。

Step 3 实践探究 (30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饼干撒在教室地板上,并放置一个高处,让学生模拟鸟类觅食。

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其他小组学生的觅食行为。

3. 观察员记录下学生觅食时的动作和选择食物的方式,并总结不同小组学生的觅食行为。

Step 4 总结归纳 (10分钟)1. 观察员向全班汇报观察结果,展示图片和记录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种类的鸟类觅食方式,以及不同形状的鸟巢的意义。

3. 教师出示鸟类觅食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理解鸟类觅食方式。

Step 5 拓展延伸 (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鸟类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它们的觅食方式,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

Step 6 小结复习 (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所学知识点和方法,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分类方面,可结合教材中的物质分类图,详细解释各类物质的特性,如金属、非金属、无机物、有机物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通过实验演示,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现象、性质、能量等方面的区别。
-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以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例题讲解解析
1.物质性质的判断与分类
-优化作业题目和答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课后拓展
-反思课后拓展活动是否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后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调应富有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氛围活跃。
二、时间分配
-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又不显得匆忙。
-例题讲解和实验演示环节应适当延长,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提问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
-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以下章节和内容:
1.事物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生活中常见的能量
-电能
-热能
-声能
3.地球上的力与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力的作用与运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
-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讨论、游戏等,以提高教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

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

最新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一1.能交流搜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展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师:“上节课前大家搜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1〕聚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1〕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答复: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响。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一样和不同的植物,到达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1〕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1〕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2〕师:“在观察和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吗?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二1、可以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降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重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认识1.2 物质的性质1.3 物质的变化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力的作用2.3 运动的形式3.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光的传播与现象4. 第四章:电和磁4.1 电的认识4.2 电路的组成与应用4.3 磁的现象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物质、力、声音、光、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电路的组成。

2. 教学重点:物质的认识、力的概念、声音和光的现象、电和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材料、学习单、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实验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并描述它们的性质。

(2)解释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

(3)分析声音和光的传播现象。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

2. 答案:(1)水、空气、金属等,性质如:无色、无味、可燃等。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推、拉、摩擦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用你的感官观察天气,讨论并记录天气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用你的感官观察天气,讨论并记录天气特征。

教学准备:收集各种天气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视听),并准备在参加下一次活动时进行沟通。

试着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准备科学笔记本。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A部分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道:“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打算怎么回答?二、探究内容:1.了解云量、降水、风和温度是天气的基本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查看“城市天气预报地图”指南。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们表示他们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问题:你还知道什么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你在不同的天气感觉如何。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如何对这些天气进行分类。

(按云量、降雨量、温度、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告诉我你对新天气预报的了解。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老师:你知道气象台能为我们发布什么天气信息吗?(火灾风险等级、着装指数……)三、板书设计天气晴朗多云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炎热天凉爽天B部分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

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

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

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

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

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

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

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

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

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

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

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

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第二课天气日历教学目标: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5.温度计每组一支6.科学记录本和笔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

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第三课温度和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三、气温的测量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第四课风向和风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课后反思: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大家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但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需要指导学生明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课堂结束前,同学们利用材料袋中的配套材料自制了风向标进行实际测量,兴致颇高。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小结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