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留侯论》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留侯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探究活动,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运用文本分析、推理和论证的方法,探讨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启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留侯论》全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介绍2.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文中重要的句子、词语和表达方式2.3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特殊用词的解释对文章深层含义和作者观点的理解和解读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留侯论》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学生通过推理和论证,探讨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启示。

3.4 探究活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留侯论》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

4.2 评价方法: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留侯论》文本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介绍。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和白板。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留侯论》的背景、作者司马迁以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翻译并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吸收《留侯论》中的思想精华,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学生能够领悟到坚持信念、忍辱负重的品质,培养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留侯论》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重要篇章,记述了张良的生平事迹,赞扬了他的智谋和忍耐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修辞手法。

3. 教学难点:理解张良的智谋和忍耐精神,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讲解词语: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翻译句子:学生合作翻译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课文思想的吸收和个人的思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张良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中的思想精华。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将《留侯论》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留侯论》的相关段落。

(2)理解《留侯论》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留侯”、“游说”、“功成身退”等。

(3)分析《留侯论》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留侯论》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欣赏和评价《留侯论》的文辞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和理解留侯张良的智慧和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留侯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留侯张良的形象特点和智慧品质。

3. 《留侯论》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留侯论》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留侯论》的深层次含义和人生哲理的把握。

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留侯张良的历史背景和《留侯论》的来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留侯论》的相关段落,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留侯论》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留侯论》的内容和意义,探讨留侯张良的智慧和品质。

5. 欣赏评价:让学生欣赏《留侯论》的文辞和表达技巧,评价留侯张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思考拓展:评估学生在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留侯论》文本及相关注释版本。

2. 参考资料:关于留侯张良的历史资料、相关研究论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6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6

课题:《留侯论》语文教研组金莹1【内容解析】这篇文章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辩专题,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

论辩类文章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最发达的文体之一。

由于唐宋八大家对散文艺术性的追求,他们的论辩文有很强的文学性,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篇章结构上都堪称典范。

【目标设置】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学情分析】学生文言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自行阅读的基础上圈画出还没有掌握的文言知识,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帮助解决,基本解决阅读障碍。

本节课重点在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逐步深化的思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策略选择】文言文教学最难的地方在于对言和文的处理,可以尝试整体性的把握,信息筛选,让学生跟文本对话,通过推理概括,比较不同的文本,在学习本文立意新颖的基础,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两组画像对照,你觉得哪幅画像更符合你心目中张良的形象,并谈谈理由。

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西汉的开国元勋。

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大封功臣。

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曾说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

1※教师简介※金莹,中学一级教师,市教坛新秀,市区评优课二等奖,市优秀导学教师,校教学能手,校减负增效优秀教师。

主持研究2个市级立项课题,十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发表或获奖。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二、百家争鸣: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文章并思考: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上都具有卓越的才能,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司马迁认为张良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而本文却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独到的见解?司马迁《史记》着重在圯上老人赐给张良一本“读此,则为王者师”的《太公兵法》。

留侯论(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留侯论(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留侯论(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王”“惊”“怒”等词的活用情况。

2.掌握“见”“所以”的用法。

3.掌握“挟持”“所以”“可爱”“志气”等古今异义词。

4.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理思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清课文思路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史论,是进献给皇帝应试求官的。

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在斗争中应采取“忍”的态度,善于运用策略,等待时机,以实现大的计谋。

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忍字。

引出忍——正反对比,“忍”与“勇”的关系。

第2——4段,写留侯的“忍”,或者说圯上老人教“忍”。

2段留侯受书圯上老人,古事翻出新意。

①“圯上老人”是“秦之世”的“隐君子”,是对贤。

②圯上受书是“圣贤相与警诫”。

③其意不在书。

3段:圯上老人要张良“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张良在博浪沙逞匹夫之刚,不明智的做法,因为不能忍。

4段:留侯能忍。

史实相证:第5段写留侯用忍。

“忍”是手段,目的是实现“大谋”。

项羽“轻其用锋”刘邦“养其全锋”史实:第六段:析史迁之疑,驳世俗之见。

用子房相貌如妇人女子,反对子房能忍的胸怀和非凡的大丈夫气概。

二、观点探究“忍小忿而就大谋”正确性:片面性:刘邦,项羽的成败归于“忍”与“不忍”,“忍”是留侯品德节操的主要特点,而这特点也是黄石老人一次指点而成。

三、作者的独到见解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士有隐君子者出而伐之。

圯上老人(黄石公)非“鬼怪”,是人,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且其意不在书。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司马迁及其后众多学者大多认为是张良在读了黄石老人传授的《太公兵法》后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之教也。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留侯论》的名句;(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3)能够解读并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文章的写作特点;(3)学会欣赏并借鉴文章中的优秀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留侯张良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敬意和爱国情怀;(2)启发学生从留侯张良的经历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留侯论》的名句;(2)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3)解读并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历史人物的评价;(3)如何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相关音乐,营造课堂氛围;(2)展示留侯张良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3)简介《留侯论》的作者苏轼及其成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历史典故;(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解读作者的观点;(3)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借鉴。

4.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留侯论》与其他文章的写作特点;(3)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相互交流、评价。

留侯论公开课教案

留侯论公开课教案

留侯论公开课教案留侯论公开课教案留侯论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2、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子房”就是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

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

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

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

二、解题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求应试求官的。

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非凡的才华。

三、初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1、自读课文,完成《学习与评价》1-6题。

2、质疑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读完文章,我们发现《留侯论》没有全面评论他的生平和功业,你能说出文中写了留侯的哪些经历吗?寻人刺杀秦王受书圯上老人辅佐高祖取胜说汉王忍韩信补充史实: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

卒二十岁,秦灭韩。

良年少,未宦事韩。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留侯论》 苏轼学案设计(无答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留侯论》 苏轼学案设计(无答案)
4.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独做一】翻译下列句子。
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2.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3.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4.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独做二】
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而本文却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价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
【独做一】
1.自主学习课本P9,了解苏轼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分钟)
2.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读清字音,读准句读。
要求:静心学习,圈点勾画。 (2分钟)
【独做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3.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4.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合作】
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对于“圯上老人受书”,苏轼有何不同见解?
(要求:先自主思考并将成果整理到导学案上,再组内交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知识上:
方法上:
题型上:
注意点上:
【测试】翻译下列句子。
1.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3.写作背景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留侯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1.1.2 分析《留侯论》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1.1.3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1.2.3 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的人文关怀,理解作品所传达的社会价值。

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1.3.3 学会尊重历史,正确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留侯论》2.2 教学重点:分析《留侯论》的文学特点和价值,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留侯论》的作者、背景。

3.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留侯论》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3.3.2 分析并点评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3.3 解读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4 课堂练习3.4.1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3.4.2 学生分享练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3.5.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阅读相关文章,拓展视野。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社会价值。

4.2 作业要求:1)认真完成,用心思考。

2)按时提交,互相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分析的能力。

高二语文留侯论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高二语文留侯论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留侯论》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资料链接(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就是乌台诗案。

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留侯论》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留侯论》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梳 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留侯 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 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和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留侯论》 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 美能力
话题导入: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通 过故事导入或 背景介绍等方 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
讲授重点:讲 解《留侯论》 中的重点知识 点,包括但不 限于文言词汇、 句式、篇章结
构等
讲授难点:针 对《留侯论》 中的难点内容, 进行深入剖析 和讲解,帮助 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工具:PPT 、黑板、粉笔等
教学视频与音频素材
视频素材:选取与《留侯论》相 关的历史纪录片、讲座视频等
图片素材:选取与《留侯论》相 关的历史人物、场景图片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频素材:选取古琴、笛子等古 典乐器演奏的背景音乐,营造古 典氛围
文字素材:选取《留侯论》原文、 注释、译文等相关文字资料
具体应用和影响
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留侯论》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及历史背景
• 难点:分析《留侯论》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我正 在写一份主题为“《留侯论》教学设计”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方法与手段”,请帮我生 成“教学方法”为标题的内容 教学方法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留侯论》教学设计”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方法与手段”,请帮我生成“教 学方法”为标题的内容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留侯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立志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留侯论》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深刻的哲理和作者的价值观。

2. 将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深入剖析文中的哲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留侯论》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解答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典型事例,深入剖析文中的哲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观察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的进步。

2. 学生分析问题和讨论能力的提升:通过合作探讨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讨论方面的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情感变化。

七、教学资源1. 古文词典:为学生提供查阅词语的工具。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

《留侯论》教案【教学目标】一、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和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结合诵读指导,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二、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

体会苏轼史论散文广征经史,破除陈见,别出新意的风格特色,欣赏他的文采。

三、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

学习苏轼的创造精神和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教学方法】诵读体会、自主学习、点拨引导、研讨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今天,我们走近的是《留侯论》,看看苏轼是如何看待张良的。

二、题解(一)释题(投影)张良宋•王安石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

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

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二)文体《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

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

“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1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1

《留侯论》教学设计——《留侯论》之写作借鉴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任姗姗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独到新颖的立论角度。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思路。

3、体会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写作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并学习作者独到新颖的立论角度。

2、体会本文写作方面的特色,并能活学活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这一环节设计重在了解写作对象,写作背景)(一)留侯:留侯即张良。

楚汉之争时,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

自请封于留,世称“留侯”。

(二)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求应试求官的。

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非凡的才华。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

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

检查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提问、共同解决文中重要文言词句,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扫除障碍。

在学生提问基础上,老师也可对重点问题再强化一下。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跳出了老师包办串讲文言文的老路子。

)▪1、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

▪2、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他的锋芒的确势不可挡,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正因为如此,老人才故意在他面前摆出高傲无礼的姿态,重重地折服他。

▪4、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那位圮上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担心他缺乏度量,所以才无情地挫伤他那年轻气盛的刚强暴躁的脾气,让他能够忍受那些微不足道的愤怒,而去实现他远大的谋略。

▪5、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留侯论-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留侯论-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留侯论-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的选读,能够理解和分析该时期散文的主要特点和文学价值。

2.能够通过模仿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是散文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教案所选教材为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其中包括了唐代韩愈、刘禹锡、白居易和宋代苏轼、苏辙、文天祥、欧阳修、晏殊等八位大家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散文写作的经典范例。

三、教学内容1. 教材选读1.韩愈《进学解》2.刘禹锡《天街小雨》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苏轼《东篱乐府》5.苏辙《心斋日记》6.文天祥《过零丁洋》7.欧阳修《醉翁亭记》8.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 分析散文特点通过对每篇散文的选读和分析,了解其体裁、内容、语言风格和文学特点。

例如,《醉翁亭记》以自然风景和人物描写为主,语言质朴自然;《心斋日记》通过自身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表达,体现出情感真挚、文字简洁的风格。

3. 模仿创作让学生针对散文的体裁和主题,进行模仿写作。

例如,针对《东篱乐府》,教师可以给出类似的主题,让学生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选读散文的同时,讲解散文的主要特点、风格和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每篇散文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互动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发表个人看法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发扬个人特长。

4.模仿创作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选读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让学生对散文体裁和文学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模仿和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文化素养。

但是,本教案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不能很好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教学,考虑更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是很必要的。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留侯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留侯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留侯论》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定的意志和耐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留侯论》的文意,把握张良的形象特点。

2. 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对《留侯论》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留侯论》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张良的形象特点,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翻译难以理解的部分。

5.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留侯论》,巩固所学内容。

2. 搜集有关张良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其生平事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留侯论》的文意理解程度,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通过翻译练习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3. 学生对张良形象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报告进行评估。

4. 学生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智慧的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心得体会和课堂分享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到位,教学内容是否适宜。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如何。

3. 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语文留侯论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学案

高中语文留侯论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学案

留侯论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观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二、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卒.(cù)然临之圯.(yí)上老人贲.(bēn)育刀锯鼎镬.(huò)不称.(chèn)其志气肉袒.(tǎn)倨.(jù)傲鲜.(xiǎn)腆.(tiǎ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必有过人之节.节:节操,操守(2)以为鬼物..鬼物:鬼怪(3)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哪里(4)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相与:互相(5)其平居无罪夷灭..者夷灭:诛杀,消灭(6)而特.出于荆柯、聂政之计特:只是(7)X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迎接(8)遂舍.之舍:舍弃,放开。

(9)非有平生之素.素:旧交情(10)匹夫见.辱见:被(11)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12)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乃:竟(13)彼其.能有所忍之其:(jì)助词,常用于彼之后3.解释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含义。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通“敝”,疲敝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人情..有所不能忍古义:人之常情今义:情面。

(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用武力强迫对方服从。

(3)其身之可爱..古义:值得爱惜今义:值得喜爱。

(4)必能信用..其民矣古义:使……信服,为……所用今义:能够履行跟别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信任。

(5)油然..而不怪者古义:自然而然的样子今义:形容思想感情等自然而然地产生。

(6)此其所以..为子房软古义:……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

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过错,错误)怪:其事甚怪(奇怪)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其:非子房其谁全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留侯论》教案_1

《留侯论》教案_1

《留侯论》教案《留侯论》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悉并把握《留侯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理解苏轼对于“忍”的深刻阐释。

2.引导学生观赏苏轼独特的散文风格,体会其论证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多角度思考。

教学重点1.深化剖析《留侯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苏轼对张良的评价和对其“忍”的阐释。

2.观赏苏轼的散文艺术,学习其论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忍”的'内涵,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预备《留侯论》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课堂讨论问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留侯论》的历史背景和张良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奇怪心。

二、新课内容讲解1.引导学生阅读《留侯论》原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讲解苏轼对于张良的评价和对其“忍”的阐释,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忍”的内涵和价值。

3.分析苏轼的论证方法和技巧,观赏其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深化探讨1.提出课堂讨论问题,如:“你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忍’?”“在现代社会中,‘忍’有何价值和应用?”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化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1.总结《留侯论》的主要观点和苏轼的论证方法,帮忙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2.归纳“忍”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一智慧。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再次阅读《留侯论》,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2.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留侯论》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深化探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留侯论》的主要观点和苏轼的论证方法,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觉部分学生对于“忍”的内涵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化,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留侯论学案 苏教版选修《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留侯论学案 苏教版选修《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留侯论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学习重点:掌握积累文中文言词汇及句式句法等学习难点: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一、文言基础知识自主整理:1.正字音卒()然临之圯()上老人刀锯鼎镬()贲()育倨()傲鲜()腆()彼其()不称()其志气肉袒()2.重点实虚词实词: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臣妾..于吴者忍小忿而就.大谋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虚词:匹夫见.辱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句践之.困于会稽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3.古今异义人情..者甚大..有所不能忍者此其所挟持其身之可爱....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4.特殊句式此圯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二、文本研读三、知识链接1. 写作背景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

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

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

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

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

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留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

留侯论教学设计

留侯论教学设计

留侯论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留侯论教学设计留侯论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侯论》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文言文教学最难的地方在于对"言"和"文"的处理。

无疑,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言",但在如何重视"言"上,各人的理解很不一样。

很多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上,以为这样才是重视"言"。

自然,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需要我们把它们明确地"分离"出来,但除了这种"分离",我们能否搞一点整体性的把握,搞一点信息筛选?事实上,信息筛选、整体把握,是驾着飞机在文本上作低空盘旋,是对"言"的充分尊重和照顾。

本着这一思想,我在梳理本文(苏教版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四课)字词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跟文本对话,通过推理与想象,了解张良成功原因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而比较不同的文本,让"言"反复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视野。

有了这种对"言"的充分重视,现代文教学的一些方法自然就能合理地使用起来,就能做到"言"、"文"结合。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学习本文立意新颖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难点:比较不同的文本、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提问,解决文中字词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提问、共同解决字词问题,同时教者也可以在自由提问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补充。

提问与补充,估计更多地要涉及以下一些内容,教者最好能心中有数。

1、实词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通"现",表现,显露)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受摧折,使动用法)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居于……之下,谦逊地对待,名词活用为动词)臣妾于吴者(臣妾: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忍小忿而就大谋(就:成就,完成)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惊:使……受惊。

怒:使……发怒。

都是使动用法)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全:成全)2、虚词匹夫见辱(见:被)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卒:通"猝",突然)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只)句践之困于会稽(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乃:竟)3、一词多义)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怪:其事甚怪(奇怪)/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其:非子房其谁全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所以: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的原因)二、熟悉文本,感知不同观点《留侯论》是一篇史论,属于议论文。

本文集中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能忍","忍"字贯穿全篇。

但作者的立论,是建立在驳论的前提和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对于张良成功的原因,在作者之前已经有流行的看法--得益于圯上老人所授的奇书《太公兵法》。

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在文本之中存在着一场围绕张良成功原因的对话--苏轼与前人的对话。

在补充《留侯世家》的记载之前,应该让学生首先接触文本,跟文本对话,通过推理与想象,了解张良成功原因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讨论:本文蕴含着关于张良成功原因的不同观点,你能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来谈谈吗?明确:作者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能"忍",而前人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读得到了一本神奇的书。

,三、比较阅读,了解治学精神在前面比较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苏轼文章立意的新颖性,可以通过投影,把《留侯世家》里的相关文字提供给学生。

引用如下: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曰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言,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留侯死,并葬黄石。

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讨论:《留侯世家》和《留侯论》二文,除了对于张良成功原因的说法不同之外,还有哪些不同点?明确:圯上老人为谁?前者认为是鬼物,是谷城山下的黄石,他能预见到张良"后十年兴";而后者认为是秦之世出而试之的隐君子。

老人来到圯上的用意是什么?前者认为是为了授书,这样张良"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来"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而后者认为是为了"深折"少年张良,教他"能忍"。

归纳:刚才讨论出来的两个不同点,加上前面观点的不同点,这三个不同点在苏轼的文章里都有体现。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本文是一篇史论,实际上也是一篇读书笔记。

作者认真读书,却并不迷信前人的看法,他善于思考,敢于怀疑,一翻旧案,自抒新见,这样治学精神和思维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梳理材料,归纳对比特点提问:刚才发生在张良身上的这件事,根据课本第2段开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用最简洁的字眼来概括它,这就是"受",即受兵书。

那么,除此之外,本文还写了张良的几件事?你能用文中现成的词语加以概括吗?明确:一件事是"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这"一击"用课本的注释来说,就是指"张良曾与力士用铁锤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遂"一事,这样可用"击秦帝"三字来概括。

还有一件事是"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时"子房教之",这可用"教高祖"三字来概括。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本文共写了有关张良的这样三件事:击秦帝、受兵书、教高祖。

提问:这三件事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明确:都围绕"忍"字,分别是不忍、能忍、用忍。

它们分别是从反面、正面、正面来论证"忍"的,通过正反对比,观点显得鲜明、有说服力。

提问:本文还提到了哪些人物?明确:还提到伊尹、太公,荆轲、聂政,郑伯、勾践,项羽、刘邦。

提问:他们又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明确:伊尹、太公是从正面,荆轲、聂政是从反面,郑伯、勾践是从正面,项羽是从反面,刘邦既是从正面又是从反面(因为刘邦有能"忍"之时,也有不能"忍"之时,而需张良教之)。

由此可知,本文在论证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正反对比。

五、解读题目,学习史论写法提问:本文题目是否可以换成"忍论"或"论忍"?明确:不能,因为本文属于史论,是由史书上有关张良的荒谬说法引发思考的,而作者所引用的主要也是张良的事例。

"留侯论"这一题目表明了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

这说明,史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写作时应该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提问:如果以"忍论"或"论忍"为题,最好怎么处理张良的事例?明确:对张良的理性分析少一点,对前人关于张良奇遇的荒谬说法不提或尽量少提,对张良的三件事进行集中论述。

六、适当迁移,进行思维训练三槐居语文论坛!1、苏轼的观点,是针对前人对张良成功的荒谬说法而树立的,自有其合理之处,可是一旦离开了这种针对性,去泛泛而谈"忍小忿而就大谋",无疑在事理上是有漏洞的,因为当忍则忍,不当忍则不能忍。

讨论:是不是一切情况下都要"忍"?明确:假如是敌我之间,假如是邪恶与正义之间的交战,假如问题已涉及到人格、国格、民族尊严,假如一位国家一级飞行员已然倒在歹徒的刀下,假如一位同胞姐妹正在光天化日之下遭禽兽蹂躏,假如某位恶霸已然仗势凌法、为霸一方,假如敌寇的铁蹄已然踏上母亲的国土……假如这个时候,你还是一味地隐忍,一味地退让,那可就无异于犯罪了。

真若如此,天理何在?正义何在?因此,当忍之时自当谦忍退让;不当忍时,自当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这就是"忍"之辩证法。

2、《留侯论》为苏轼著名的翻案文章,内容创新是其特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有一些"想当然"的共识,但我们不见得同意的事情?比如植物会"向光"生长,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植物"怕光",故两边生长速率不一,造成植物有不同的生长情况。

又如"沉默是金"、"谦受益、满招损"是否为必然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