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诗意飞扬

合集下载

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任元汉学校生本高效课堂之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生本高效课堂是教学思想、教学观点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

生本高效课堂简来说之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长为本、以学生的生动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本,以学生的生命激昂为本。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主人,让学生好学的教育,让学生的生命走向生命激昂的教育。

解读: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有诗情涌动。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

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和学的过程中,对课文实行创造地阅读、吟诵、体验、感悟、理解时所表现出来的,实质上是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美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不但有利于学习本身,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所以,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充满诗意的空间。

这同时符合生本高效课堂的理论:全面依靠学生,激发潜能,使学生自不过然的发展,已达到学生心灵的熏陶、人格的发展。

课堂模式:环节一:初学展示——诗意课堂的序幕内容:前置性学习内容的反馈。

即预习反馈——课文朗读、字词理解、文脉梳理、内容概括、资料查找……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展示为主,能够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是诗意课堂的前奏,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

”这样做充分依靠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情感体验,让他们注重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诗意课堂的初体验。

学科寄语语文

学科寄语语文

学科寄语语文1. 让语文之花在心田绽放,让文字之美在笔墨中流淌。

2. 用心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语文的深奥。

3. 用笔墨书写心灵的旅程,让文字为心灵搭建温馨的驿站。

4. 在不断的探索中,品味语文之美,感悟文字之力。

5. 用勤奋和坚持铸就语文的坚实基石,让思想在文字中飞扬。

6. 用心感悟字里行间的智慧,用笔书写心中的情感。

7. 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品味诗意人生。

8. 用心阅读,用情书写,赋予文字灵魂。

9. 让文字在心灵的草原上翩翩起舞,绽放出绚丽的诗篇。

10. 在文字的海洋里航行,发现语文的美丽和力量。

11. 用笔墨勾勒生命的轨迹,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歌。

12. 用汗水滋润语文之花,让优美的文字永远开放。

13. 在汉字的世界里探寻无穷的智慧,感受博大的语文之美。

14. 用心倾听文字的声音,用情感受语文的温暖。

15. 把握文字的力量,扬起追求真理的风帆。

16. 用心书写每一个字,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17. 用笔墨书写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文字为心灵添彩。

18. 在读懂语文的也读懂了生活的真谛。

19. 用丰富的语言,述说内心的故事,让文字成为心灵的窗户。

20. 用心品味经典,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生命的深度。

21. 用文学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文字的力量改变命运。

22. 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语文为自己搭建思想的驿站。

23. 用结构严谨的句子搭建心中的乐园,让思想在其中回荡。

24. 用汉字书写希望,用诗句述说忧伤,用散文表达力量。

25. 培养阅读的习惯,拓展心灵的视野,感悟语文之美。

26. 用心聆听文字的声音,感知语文的魅力,领会文字的艺术。

27. 用笔墨书写心中的情感,感悟文字的力量,赋予生命新的意义。

28. 用坚定的信念勾勒精彩的文字,让思想在其中跳跃。

29. 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感受汉字的魅力和力量。

30. 在阅读的海洋里徜徉,感受文字的美丽和哲理。

31. 用心书写每一篇语文作文,展现独特的思想和风采。

32. 在语文的世界里探索,领悟文字的深邃和丰富。

语文亦轻舞飞扬——浅谈语文教学的浪漫特性

语文亦轻舞飞扬——浅谈语文教学的浪漫特性

2013-12教研论坛动脑筋,思维比较超前,并表扬这个同学不局限于理解和掌握老师讲的内容,而是积极思考,想到它的特殊性,说明他学习主动、思维敏捷,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教学中,学生只要提出问题,我就会给予肯定,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或非常浅显时我就会告诉他,像这样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很明白了,请其他同学给予解答,并说明以后类似这样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可以提别的问题。

这样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提问题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学得灵活、扎实,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兴趣直观教学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使用教具或实物形象展示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教材中能让学生做的,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能演示的则演示。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亲自对折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来体会什么是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兴趣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生。

”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

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要使学生知道从哪入手,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有什么解法。

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有哪几种基本图形,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如何求,再想组合图形面积如何求。

做计算题时,我让学生按着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进行计算。

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不断巩固,使学生遇到每种类型题都有法可依。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_写作技巧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_写作技巧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_写作技巧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作者/方英霞古诗文名句是一座丰厚多彩的作文素材库,聪明的你若能将它们巧妙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那么,如何巧妙的移植古诗名句入文呢?一、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

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

如:“一个名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009年山东潍坊中考一满分作文《伸出自己的手》片段)小作者巧妙借用这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

”(2009年湖北武汉中考一满分作文《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片段)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

如:“隆冬时节,雪花纷飞。

到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

‘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冬天是寒冷的;‘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冬天是肃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是孤独的。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但冬天的脚步无论如何也无法束缚人的情致。

因为冬藏的万物也许正酝酿着春天的梦想,它们心中有个不变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09年江苏徐州中考一满分作文《走进四季》片段)巧妙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突出了冬景的特征,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抒发对四季的热爱,更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如何让你的作文富有诗意?

如何让你的作文富有诗意?
远传送 着希望 的序 曲。 ( 董桥 《 窗外 》) ( 文捷 《 乡纤道 》) 黄 故 作者写 自己为纤道 上 的情景 而震惊 了 : 一
作 者在前 文 中写 道 : 从我居 室 的窗 口望 艘负重 的木 船 , “ 顶风逆浪 , 江面上行驶 ; 位 在 几

年 级
语 文
自然景观承 载了沉甸甸 的人 文精神 。 三、 捕捉真情瞬 间 白居易道 : 感人 者 , “ 莫先乎情 。” 情乃艺 海则 意溢于海 ”, 像诗人 一样带着 美好 的 只有 情感 去写作 ,文章方能给人 以心灵的震撼 , 从
⑤ 妈 妈 是 一 天 天苍 老 了。 妈 的 背也 一 天 妈
育人方法 。对联节奏鲜明 , 音韵和谐 。 四、 流露深情 的 “ 十字联” 绩尽 现其 中。
镑 囝

维普资讯


墅 箜
湿漉漉的鸟叫声带着馨香和 清脆 , 树叶 间透 从
出来 。两位 老人 不常讲话 , 只是做针 线活的 那 位偶 尔抬起 头来 , 帮看报 的那位拂 去落在 头上


维普资讯
囝 0
型箍
三、 音韵和谐 的 “ 顶真联”
“ 十字 联 ” 是长 联 的一种 , 上下 联 中各 其
教 师 既是将 学生 带入 文化 知识殿 堂 的引 含一组一 到十 的数字 , 十个数 字依次排列 。如 路人 , 更是其完 美人格的塑造者 。有个 学生有 下联 : 感而发 , 赠给数 学教师一副对 联 :
现在你 的面前 。 这样写 , 文章情感浓郁 , 意蕴丰 命 画卷中的一道美丽风 景 , 品味 出这平凡 表象
富, 极具艺术魅力。 中所蕴含 的真挚 的爱 。

口语交际《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案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案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案教学设计2导读:《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学设计⊙总体构思通过古诗漫谈,创设宽松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走进古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自由的气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方法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通过集体吟咏、小组漫谈、推荐上台演讲、采访学校教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进行口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让学生在韵味飘香的诗海里吟咏咀嚼,互相合作,探究古典诗歌的香醇与芳美。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

1.教师有选择性地刻录几首古诗制作幻灯片;录制歌曲《水调歌头》(苏轼词),《虞美人》(李煜词)。

2.师生共同准备印象中最深的一首或几首古诗,并简要讲讲喜欢的原因,如催人奋进、富有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等。

3.学生收集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深入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等。

4.选定要采访的教师或家长、周围的长辈。

5.事先布置学生小组讨论古诗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古诗在语言交际、现代歌词中的使用情况。

(二)导入。

教师:老一辈的读者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在吟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句;我们还知道苏州有一座寒山寺,武汉有一座黄鹤楼。

我们的祖国到处有名胜古迹,一经诗人写入诗中,就会广为人知。

这些名句都来自古诗词中。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遨游诗海,在古诗中飞扬,张扬我们的个性。

多积累一些古诗,除了可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文化底蕴外,还可提高思想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小学阶段要积累70首古诗,初中要背诵积累50首古诗。

小学低段“诗意化”阅读教学例谈

小学低段“诗意化”阅读教学例谈

小学低段“诗意化”阅读教学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引领,才能使其生根发芽。

那么,在小学低段如何有效地进行诵读与诗意的有效融合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在童诗童谣中感知诗性的存在每一首儿童诗都是一个鲜活生动的美妙世界。

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将这些优秀的童诗童谣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进行了如下尝试,每天的晨读,我毫不吝惜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为大家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带着同学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直到熟读成诵。

我深切地期望我的学生们能在这灵动飞扬的诗歌朗诵中学做浪漫而幸福的人。

渐渐地,孩子们给了我惊喜,他们开始尝试模仿写作,把他们写的小诗给我看。

从《花和蝴蝶》到《胖子和瘦子》,从《拾秋》到《迎春》,从《小黄瓜》到《喇叭花》,我很激动地把他们的诗在班上朗读了一遍又一遍。

于是他们稚嫩的笔下便有了更多梦幻般跃动的语言,蹦蹦跳跳却又真挚感人,简简单单却又亲切温馨。

我想这样的记诵,天长日久,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二、在古典诗词中领悟诗韵的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伴随着童诗童谣简明欢快的韵律和节奏行走在诵读之路上。

作为语文老师,不妨继续引领孩子迈进文言的瑰丽洞天,去探究和赏析传统而深远的中国诗韵。

例如,在《江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低年级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领悟。

一是对古诗语言的领悟,要让小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发现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存在的特点,里面的五句诗都是以“鱼戏莲叶”开头,不同的是最后一个字,分别是“间”、“东” 、“南” 、“西” 、“北”。

这样,小学生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

二是对古诗意境的领悟,要引导小学生对这首古诗的意境通过看图想象的形式进行联想,这样,小学生就能在想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童心在童诗中飞扬

让童心在童诗中飞扬

让童心在童诗中飞扬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大汾小学 陈 妃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一个孩子就是一首儿童诗,他们的想象就像童诗一样无拘无束,他们的言行就像童诗一样散发着诗意。

在儿童的情感世界里,前一分钟是伤心至极的号啕大哭,后一分钟可以是毫无掩饰地哈哈大笑,正如接受老师批评后,他一个转身就会亲切地喊一声:“老师,您好!”在他们眼里,太阳是公公,大树是爷爷,书包会说话,桌子会哭泣。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所有事物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他们想了解为什么打雷要下雨,为什么冰淇淋那么好吃;他们还想知道为什么有太阳公公、雷公公、土地公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他们的公公……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幻想,幻想里饱含着童心,童心里带着纯真的童趣。

儿童诗正是用这样的童真与童趣在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内心千奇百怪的幻想在儿童诗里找到了证实,他们是多么开心啊!孩子们不仅从内容上喜欢儿童诗,在形式上,儿童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奏抒写着童心之美,童诗不受字数、押韵等形式的限制。

教师要成为儿童和诗的桥梁,不仅要让儿童多读童诗,积累素材,还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写儿童诗,表达他们纯真的童趣,让儿童通往童诗创作的彼岸。

儿童诗不仅能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还能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儿童诗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儿童创作儿童诗呢?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是儿童诗写作的起点;学习语言,模仿写诗,是儿童诗写作的必经之路;放飞想象,诗情飞扬,让儿童诗写作走得更远。

一、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是儿童获取童诗素材的源泉,也是儿童诗写作的起点。

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儿童诗人,在大自然里生长着的花草树木、生活着的鸟兽虫鱼,在儿童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感情的,他们会流泪,他们会微笑。

如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着急地哭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会很难过……我们要引导孩子亲近自然,在自然界里找到诗意的栖息地。

孩子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的,每个孩子的幻想世界都是一本异想天开的童诗集。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是最具灵性与知性的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学科;语文以其独特的工具性和审美意趣,应该是一门最具诗情画意的学科。

然而,在考试的压力下,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都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语文课堂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练习课,文本被机械地切割成知识的碎片,师生在沉重地训练中苦苦挣扎。

的确,语文的工具性,需要学习与训练,需要运用与积累;但是语文又具有人文性,语文课必须有人文色彩,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

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要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要充满诗情画意,要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的韵味,感受语文的美感,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诗情。

语文教学,“情”字为首。

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或引用诗词名句,或一些感人肺腑的事例,或动人歌曲、书画作品,或者用多媒体营造诗情画意,让学生在上课时就带着情感投入学习。

激趣导入不但能够渲染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还能够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意境,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受到熏陶。

情感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以情动人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

教师上课唯有做到热情洋溢、激情似火,才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其作品《心灵飞翔的时刻》中说过:语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不能设想语文课仅仅是词语解释和语法分析而没有对学生心灵的抚慰和激荡。

朱自清沉醉于牧童短笛所吟唱的春天的赞歌,老舍迎着冬天的阳光所描绘的济南水墨画,毛泽东站在黄土高原对着北国风光所抒发的壮丽情怀,苏东坡屹立于长江之滨所挥洒的万丈豪情,还有梁衡的诗情画意,沙叶新的妙趣横生,邵燕祥的激扬文字,都应汇入语文课,或在学生心灵的大海上掀起滔天巨浪。

而这些功力来源于一个人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来源于自身的文化积淀,来源于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修炼,只有做到自己胸中有墨有情,才能打动学生,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张阳阳《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张阳阳《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教育信息化让古诗教学“诗”意飞扬——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珍惜单元《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河南省灵宝市第一小学张阳阳《古诗二首》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珍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课编排的两首诗《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的名篇,描述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别董大》中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与激励,《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借清新的画面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本课教学中,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探究欲,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质疑解惑,从而实现了课堂的轻负高效,主要有一下几个亮点:1、对比学习,探究新知。

这两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教学中我采取对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初读感知后,引导学生先对比这两首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孩子们就会发现它们都是送别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不同点是描写的时间不同,天气不同,景不同,所抒的情也不同,那景和情各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即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

这样让学生站在学习的制高点,统揽全诗,把握全局,在对比中质疑,在研读中解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站得高了,看得远了,重点凸显了,思路清晰了,从而实现课堂的轻负高效。

2、多样诵读,深化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古诗,不仅能体会古诗的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的特点,还能品味古诗诗中有画、言外有音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朗读、默读、引读、接读、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中积累。

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角色之中,体会到了体验到诗人与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3、巧用资源,优化课堂古诗言约意丰,与学生相隔久远,教学中,我适时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如董庭兰的资料,高适、王维的生平资料,再如漫天黄沙的安西,渭城与安西的地图等等,这些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难度。

让诗意在课堂上轻舞飞扬

让诗意在课堂上轻舞飞扬
三 、 心 把 握 实践 机 会 。 学 生创 设 探 究 条 件 精 为 1把 握 语 文教 学 机会 进 行 实践 。 . 要 根 据 课 文 教 学 内容 或 进 度 适 时 有 意 识 地 创 造 实 践 机 会, 以加 深 学 生对 课 文 的 理 解 和知 识 的补 充 。 教材 增 加 了反 新 映 亲情 的文 章 , 在 教 学 此 类 课 文 时 , 时组 织 学 生 开 展 “ 我 及 亲 情浓于血” 列活动。 系 学生 踊 跃 参 加 、 的 写 《 亲人 一 封 信 》 有 给 , 有 的 唱 《 回 家 看 看 》 有 的 读 “ 母 手 中 线/ 子 身 上 衣 ” 常 , 慈 游 古 诗 , 的讲 《 香 救 母 》 有 沉 的故 事 , 等 , 沉 浸 在 亲情 的 氛 围里 , 等 均 探究“ 为什 么 亲 情有 这 么 大 的 力 量 ? ” 问题 等 2把 握 其 它学 科 教 学机 会 促 进 语 文教 学 实践 . 语 文 不 是 单 一 、 立 的学 科 , 与其 他 学 科 相 互 渗 透 、 孤 它 相 互 交 融 。 文 实 践 活 动应 软 化 学科 的界 限 , 合 其 它学 科 教 学 语 配



州 市 武进 区湖 塘 桥实 验 小 学 , 苏 常州 2 3 0 ) 常 江 100

舞 飞

}古 以来 , “ { 从 社会 的进 步 就 是 人 类 对 美追 求 的结 晶 “ 马 ( 克 思 ) “ . 意 的 栖 居 ” 海 德 格 尔 ) 从 教 育 是 “ 要 的 乌 到 人 诗 ( , 必 托 邦 ” 稚 克 ・ 洛 尔 ) “ 性 的 教 育 呼 唤 诗 意 ” 肖川 ) 从 ( 德 到 人 ( , “ 学 诗 , 以言 ” 孔 子 ) “ 是人 类 的 母 语 ” 尔 格 ・ 曼 ) 不 无 ( 到 诗 ( 哈 , 从 “ 管 是 在 人类 的 开端 , 是 人 类 的 目的 地 , 都 是 人 类 的 不 还 诗 女 教 师 ” 谢 林 ) “ 有 的 思 都 是 诗 ” 海 德 格 尔 ) 从 汉 语 是 ( 到 所 ( , 理 想 的 “ 性 语 言 ” 范 罗 诺 萨 ) 诗 意 浓 郁 的文 本 … … 都 ~ 诗 ( 到 脉 相 承 地 言 说着 诗 意存 人 的 发 展 和 教 育 中 的地 位 。如果 说 人 类 需 要 诗 意 , 育 需 要 诗 意 , 么 语 文 则更 需 要 诗 意 。诗 意 是 教 那 语 文 生 命 的血 液 , 文 是 诗 意 栖 息 的家 园 , 诗 意 留守 家 同 , 语 让 浸 润 课 堂 , 文 课将 因 诗 意 而 精 彩 。《 姑 娘 的信 》 是 篇 优 语 秋 就 美 的散 文 诗 , 短 百字 , 成 了轻 快 而 又 浓 郁 的诗 意 境 界 。因 短 构 此. 我在 教 学 时 . 设 了 与 课 文 内 容相 和谐 的诗 意 境 界 和 审美 创 心 理 状 态 诗 意 境 界 之 一 : 醒 “ ” 欲 望— — “ 叶 信 ” 进 了 唤 读 的 枫 飘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使命。

而要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诗情画意”,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

诗是语文中的精髓,它凝聚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充满了美的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赏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让学生在朗诵中领略诗歌的美丽语言和深刻内涵,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的朗诵和赏析,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语文教学需要“画意”。

文字与图画一样,都是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的图画或配图,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展示一幅荷塘的画作,让学生在心灵的画卷中感受文章中的荷塘月色,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观赏图画,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增强对文字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美。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力和想象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素养,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春晓》这篇诗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春日的景象、听取春天的声音,让他们由外及内,从对自然景象的感知中产生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字中的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语文的热爱。

让童心与童诗一起飞扬——浅谈本班学生的童诗欣赏与创作

让童心与童诗一起飞扬——浅谈本班学生的童诗欣赏与创作
教 版 语 文 第 九 册 练 习 一 要 求 续 写 “ 儿 在 哪 里 ” 我 首 风 。 先 引导 学生 自主 朗 读 诗 句 , 受 小 诗 清 新 的 语 句 , 悟 感 感 诗 人 灵 动 的 思 绪 。然后 提 问 :风 , 无 影 , 无 踪 , 么 “ 来 去 怎
知 道 它 在 哪 里 呢 ? ” 后 引导 学 生 仔 细 观 察 插 图 , 忆 然 回 生 活 画 面 。学 生 们 那 一 行 行 美 妙 的 诗 句就 出 来 了 。 “ 风 儿 在 哪 里 / 不 知 道/ 不 知 道 / 看 , 襟 轻 轻 摆 动 / 儿 你 我 你 衣 风 已从 那 里 走 过 / 面 泛 起 涟 漪 , 水 1 沙沙作响/ 公英妈 々叶 蒲 妈 送 走 孩 子 … … 经 过 学 生 的 续 写 , 歌 想 象 的大 门 被 打 开 了 , 儿 诗 风 拂 过 大 地 的 景 象 生 动 地 展现 在 面 前 。 3 作 . 创 “ 术 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学生创 作儿童诗的 “ 艺 , 源 头活水” 。我 引 导学 生做 生 活 的有 心 人 , 生 活 对话 , 与 用 双 明 亮 的 眼 睛 去 观 察 , 发 现 , 心 去 捕 捉 那 细 微 的 去 用 甚 至 是 转 瞬 即逝 的 却 令 人 心 灵 颤 动 的 意 象 , 助 想 象 , 借
用 优 美 的 语 言 展 现 心 头 绽 放 的 诗 意 的 花 蕾 。从 而 创 作 出 美 妙 的 诗篇 。 圣野 说 :一 个 自幼 受 过 儿 童 诗 熏 陶 的 人 , 长 大 肯 “ 定 是 个 有 是 非 观 、 真 性 情 的 好 人 !” 诗 教 育 实 现 着 有 童 美 育 的 功 能 , 能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维 训 练 , 养 学 生 的 创 又 培 造 力 和 驾 驭 语 言 的能 力 。 只 要 我 们 在 童 诗 领 域 潜 心 研 究 。 心 挖 掘 , 能 让 学 生 们 热 爱 童 诗 , 童 心 与 童 诗 用 就 让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诗意语文”是指一种具有诗意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强调语言的节奏、音韵、意境等因素,以达到描绘、抒发情感、寓意等目的。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之中。

诗意语文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感染力。

它通常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等,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它还会通过巧妙的音韵安排,如押韵、平仄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种美感和感染力可以让人在欣赏或读到这种语言表达时产生深深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诗意语文可以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在诗歌中,诗人常常通过美妙的韵律和押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散文中,作家通常会运用一些精巧的句式和词语来渲染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作家常常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展现故事的起伏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无论在哪种文学作品中,诗意语文都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除了文学作品中,诗意语文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之中得到体现。

我们可以用一些美丽的词语或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抒发心情的写作、演讲或朗诵来展现诗意语文的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诗意语文是我们珍视和传承的中华文化瑰宝。

中华文化历来注重语言的美与韵,例如古人的诗词、歌谣等。

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也给我们以启迪和指导。

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诗意语文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的文化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诗意语文是一种具有美感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不仅可以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之中体现。

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音韵技巧,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诗意语文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的文化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要想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诗情画意”,让学生在悦目的诗情画意中体味语文之美,领略文字之韵。

“诗情画意”源自于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即文学艺术中应该有诗情和画意,让人在阅读文字时感受到美的情感和景象。

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融入诗情,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

诗是语文中的精华,它以简练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了别样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古诗词、现代诗歌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魅力,领略诗中的意蕴。

教授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让学生领略其中的豪情和奔放,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教授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柔情和细腻。

这些诗篇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情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注入画意,让学生领略文字之美。

画意,即文字中具象化的表现,通过文字描绘具体的景象,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实在的画面。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让学生领略到文字的绚丽多彩。

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曹雪芹对花卉景物的细致描绘,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韵味;在教授《西游记》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吴承恩对自然风光和传统民俗的生动描写,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结合课文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诗情画意的课文,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和画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的感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介绍荷花的品种和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美感和情绪。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

《爱上语文》征文系列 | 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2019-11-04#《爱上语文》26个在语文天地中诗意行走——观老师《爱上语文》系列讲座有感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熊风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

在广阔无垠的文学长廊中漫步,在繁花满径的诗词园林中游走,我们触摸着华夏文明大厦的青砖黛瓦,我们轻捧着千年文化长河的碧水清波。

但为何,语文之于我们,总是亲近而疏离?学习语文却难爱上语文。

还有,语文教学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方?教语文,到底应该如何教?这些问号是萦绕在多少母语学习者和语文教育人心间难解的谜题。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假期里,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老师《爱上语文》讲座系列真如炎夏中一剂清凉,观之怡情、赏之养心。

此讲座不仅适合语文教师观看,也适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人士观看,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体悟,得到不同的收获。

王老师从上世纪的著名“吕叔湘之问”谈起,提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语文,我也借观看之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语文教学。

结合王老师的讲座内容,我细细梳理观看后的所悟所得,为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制定目标,规划航线:一、语文教学应秉文化之心:在王老师眼中,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讲座中,王老师举的《泊船瓜洲》的教学案例很值得深思。

课例中的老师带着学生从改诗、辨诗再到疑诗,看似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热闹,课堂气氛很好,但这还是学诗吗?这是以牺牲诗的文化意蕴为代价的一场思维游戏,如果这样学诗,即便学上百千首,也是“轻叩柴扉久不开”,难以真正走进诗的国度。

1.广播诗心,培养诗化思维古诗文字凝练,但背后的内涵绝不简单,解诗不光是解诗意,还要解诗人、解时代等。

同时,读诗的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感性思维,是审美的,超然的。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并没有用多么艰深晦涩的理论来谈诗,但诗的各种风格特点就在他的文字间呼之欲出。

如提到“典雅”风格时,他只用了四十八字来描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感受诗意魅力 提升语文素养

感受诗意魅力 提升语文素养

感受诗意魅力提升语文素养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语文教师应该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找准它们的契合点,彰显语文个性,构建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受语文的诗意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塑造完美人格。

一、感受语文浓厚的诗意内涵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语文教材荟萃了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因而语文课堂应立足文本。

从这些文化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感受语文的诗意魅力。

打开教材,一个个风流才子挟裹着风发意气,袭一身宽大衣裙从容走来。

一首首绝句、律诗,似一串串悦耳的音符,流畅而飘逸!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示的仍然是一幅明丽清新的“春晨图”,显得愉快活泼而不低沉哀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描写残酷的战争,也使人感到悲壮豪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空灵而充满禅意,幽静之极而又生趣盎然。

“朝辞白帝彩云问,千里江陵一日还。

”盛唐乐章在李白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

似乎没有任何束缚,一切都是脱口而出,随意创造,都是那么美妙奇异,层出不穷,不可思议。

贾谊的“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震四海。

”使我们体会到先祖们笑傲天下,威震四海的赫赫威势。

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使我们感悟到男儿“生当人杰。

死为鬼雄”的豪迈气概。

聆听文天祥在零丁洋畔慨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涌动在心间的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语文文本是浓缩的历史,深邃的人生,微型的艺术,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字。

每篇文章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咀嚼,回味。

语文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抚摸每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文字,感受语文的诗意魅力,重塑刚健自信的民族性格,提升人格品位,才能使学生在个性和人格上得到健康发展。

诗意导语让语文课堂魅力飞扬

诗意导语让语文课堂魅力飞扬

诗意导语让语文课堂魅力飞扬有人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可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这种诗意并被它深深吸引呢?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其中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上课铃响,学生仍沉浸在课间的欢乐中。

如果老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大家打开课本……”那么课堂就不免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

长此以往,教师上课信马由缰,随意性比较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语文课枯燥乏味,教学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很多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可见导语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吸引力。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流淌着诗意美的散文,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那么,怎样设计出好的导语呢?明确了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异彩纷呈的导语。

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语文课堂离不开激情。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是奔放的,有吸引力的。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才能激荡起智慧的浪花,达到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点燃心灵的圣火。

语文教研的诗句

语文教研的诗句

教研芳草地,语文梦初醒。

墨香盈室宇,诗韵绕梁音。

启迪心灵窗,知识熠熠生。

挥毫泼墨间,智慧逐风行。

诗书传千古,经典永流传。

教师执掌笔,学子承遗篇。

吟咏山水间,墨客寄情怀。

诗情画意浓,字里行间情。

启迪思维泉,创意无限量。

笔耕不辍勤,智慧砥砺光。

诗词歌赋韵,文采飞扬扬。

字斟句酌细,意蕴深藏藏。

读写听说练,素养共提升。

博采众家长,匠心独具馨。

古韵今风融,文脉相承续。

传承中华魂,文化底蕴厚。

教研如行舟,砥砺前行路。

乘风破浪势,勇攀知识峰。

桃李满天下,弟子遍中华。

育才兴邦梦,教师谱华章。

课改春风起,创新领航标。

砥砺前行志,共创辉煌朝。

语文教研路,奋斗正当时。

挥洒汗水间,书写新篇章。

诗词歌赋魂,经典永流传。

教研为桥梁,沟通心灵泉。

启迪智慧门,点亮希望灯。

学子乘风起,教师护航航。

墨香飘逸处,知识砥砺行。

携手共奋进,共创辉煌景。

教研花盛开,语文梦飞翔。

传道授业人,桃李笑春风。

碧水青山间,教研谱新篇。

传道授业者,学子展翅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语文教研路,砥砺前行歌。

风华正茂时,共筑语文梦。

教师执笔耕,学子承遗风。

教研新征程,砥砺前行志。

笔墨书华章,共绘美好图。

千古文章在,教师育英才。

语文教研路,携手共奋进。

启迪心灵窗,知识熠熠生。

挥毫泼墨间,智慧逐风行。

诗韵绕梁音,墨香盈室宇。

教研芳草地,语文梦初醒。

砥砺前行路,奋斗正当时。

携手共奋进,共创辉煌景。

语文教研路,书写新篇章。

桃李满天下,学子展翅飞。

教师谱华章,育才兴邦梦。

携手共奋进,共创辉煌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诗意飞扬语文原本是缤纷绚烂、浪漫瑰奇、充满诗意的:苍松云海是黄山的雍容;青山秀水是武夷的瑰丽;银装素裹是北欧的风情;桑巴探戈是南美的神秘。

没有诗意的语文是苍白枯燥令人厌恶的,是没有语文的语文,如同娇艳的花朵渐渐褪去了美丽的色彩,而这更泯灭了学生对文学这一神圣殿堂的向往与热爱。

诗意是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也是语文的最高境界。

当今的语文教学中真应该多一些诗意,也就是多一些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真正像春风化雨一样,起到润泽学生心灵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诗意”,就是语文课应该像诗一样给人以美感,创设出一种富有诗意和人文气息的情境。

而这种诗意的美感意境的营造,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采撷文本的“诗意”人一出生就面对着一个诗意的世界,一缕光、一片云、一座山、一道水……无不蕴含着大自然的奇思妙想,无不寄托着有心人的万缕情丝。

诗意存在于生活中,诗意蕴藏于文本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收,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含英咀华品真味,吟咏体悟吸精髓”,学生每天都在与文章交流,有时候有些优美生动的文章只有通过美读才能感觉到它的美与内涵。

普希金说:“我的语言和着和谐的节奏,和着嘹亮的韵脚,随着梦涌流。

”语文文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博大胸襟,《爱莲说》中称赞的君子风度,《天净沙·秋思》中透示的怀乡情愫,《风筝》中追求自由的勇敢叛逆,《安塞腰鼓》的壮美与豪放,《雨霖铃》的婉约与柔情,《背影》的绵长回忆与感激,《散步》中透露的温馨与和睦……一篇篇优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它们所呈现的诗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活的智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顿悟;也有平常人等在生活中的那一点点欣喜和感动;还有曹操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豪迈;更有辛弃疾报国无门、把栏杆拍遍的悲叹与愤慨……语文教学的诗意就应如百花园中绽放的花朵,芳香各异。

作为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好好的挖掘文本中的诗意,品味文本中的内蕴。

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激情去挖掘,去表现,那么再好的文本也黯然失色。

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了,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思人类文化的精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二、建设学生诗意的言语和精神家园语文,它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世间最美的状态和情景,这就是诗境;它总是以丰富的形象来表达最感人和最令人遐想的情思,这就是诗情;它总是选择最精美的文字来负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诗句。

从诗境、诗情、诗句的语言中,学生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

学生更会得到一种温暖而厚重的精神力量,会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占据一个“制高点”,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境界。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从颠沛流离的孔子到慷慨激昂的岳飞,从君子好逑的《诗经》到受过宫刑的《史记》,从李太白的杯中酒到曹雪芹的梦中泪……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心灵。

柏拉图曾这样说起过亚里士多德:“我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学生构成它的躯体,亚里士多德代表它的头脑。

”丘吉尔曾说:“我宁愿丢掉十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的,任何一个民族或者说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民族,都不会忘记自己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精神导师,都会如饥似渴地从他们那里不断汲取精神养料以滋补民族的灵魂。

所以,语文取其琼浆醍醐滋润学生的精神家园。

语文是通过言语教育来实现学生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长的。

语文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装盛知识的容器;而且知识也不是过去人们理解的那种抽象的知识、死的知识。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是有生命的。

一个词为学生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一个句子,为他们打开一扇门;一篇文章,则为他们打开一个通道。

每扇窗、每扇门、每个通道里都别有洞天。

语文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悟的言语经历,在言语经历中,学生把言语作品内化到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去。

语文不单单给予学生实用的知识,更要给孩子充实的精神世界。

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

语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言语实践,使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积累、独特的珍藏,从而拥有独特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换句话说,也就是使学生拥有优雅的言谈、生动的文笔和优美的个性。

教学的本源是在为学生的生命垫底。

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一道亮丽的底色。

让学生生成智慧、丰富情感、锤炼意志、完善人格等,使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和谐统一,成为一个完善的独立的人。

三、感悟诗意的生活生活是充满诗意和情趣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审视语文,在语文中感悟诗意的生活。

强调语文的诗意,旨在强调一种诗意的人生,引导学生善于在语文活水与生活源头中感知美、发现美。

如果李白躲进小楼,那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就不会如此飘逸地流泻到诗人的诗中,只有在高峻的庐山上,诗人才会临风把酒,诗情飞扬。

如果范仲淹闭门造车,那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就不会如此洒脱地栖落到诗人的笔端,只有在壮美的岳阳楼上,作者才会凭栏远眺,壮思遄飞。

语文学习就要打开门窗,让思想的骏马奔驰草原,在蓝天与远方的召唤中,读出那山那水那激情那遐想。

语文以它的审美特质呵护着人的感性。

科学里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

但在语文里,感性本身就包含着理性,有人称之为直觉理性。

也就是说语文是靠感性把握世界的。

为了表述方便,我把它称为审美感性。

领略一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片残阳,一条古道,一座小桥,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可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将永远珍藏在心头。

在拥有审美感性的人的眼里,世界、生活也不是单纯的物,而也像人一样富有灵性。

审美感性不仅使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而且能够使人与物之间进行交流,“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即是。

所以从本质上讲人是审美的动物。

黑格尔说,人只有在审美中才是自由的。

语文坚守着人的感性,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帮助人们杀开一条血路,让人自由、自主、聪明而有意义地生活,让人美丽地生活,诗意地生活。

四、追寻诗意的语文课堂坐在语文的课堂里,摒弃道德的假恶丑,走向人生的真善美。

同赏谪仙李白那轮寄自然人生哲思的明月;共听易安居士那阵含流离之苦、家国之痛的细雨;抒发陆放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树立杜子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气。

与莎士比亚、雨果、泰戈尔对话;和鲁迅、冰心、巴金交流,与鲁滨逊一起漂流,和格列佛共同游历……语文课堂原本就是如此的广阔,它会给你播种智慧的火种,吹奏思想的号角,点燃精神的灵光,培养审美的内力!如果把整个课堂比作河床的话,那么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无疑是浮动在整个河床上面最耀眼最灿烂最动人的浪花。

它构成了课堂诗意最坚实的河床与有生命力的潮汐。

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如今干枯、板结,令人可怕地乏味,甚至面目可憎。

有鉴于此,我们在这里“呐喊”一声,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单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师生情绪、灵气和悟性感受到的绽放、闪光,或者激荡。

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首先来自于师生众里寻他的投入,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投入理想,信念,人格,情感……投入整个的生命。

其次来自于师生心有灵犀的融通。

语文教师应把课堂作为情感通道,在师生精神世界的情感领域力求融通,教师只有把准学生的脉搏,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和撞击,课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再次来自于师生轻舞飞扬的创造。

课堂教学中的诗意并不单指那些收在语文教材诗歌单元中让人反复吟咏、细细咀嚼的篇什,而是更指那些本质的东西、闪光的地方、内在的火花。

师生在课堂上的美学追求应当是,以自己的知识积淀和人生经验为基础,发现、开掘并创造出这一诗意。

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让语文课堂上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和创新的火花。

学生在课堂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诗意的语文课堂。

五、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语文教师也应该是诗意的语文教师。

教师的教学魅力源于自身的激情,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深厚的语言功底。

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多一点激情。

语文教师是“性情中人”,应是“多情善感”的人。

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语文教师本身也会光彩照人、鲜亮无比。

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

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美妙的旋律,师生在这如歌的美丽中适意地栖居……精神升华了、人格提升了,语文教学的美、美的语文教学,在这里共同融会交织成一首美的交响曲,这样的语文课,也是最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的本领与素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到微量元素。

有了这样的底气,言语中才能包蕴着文化和智慧的含量,教学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像磁铁般地深深吸引学生徜徉于语文课的诗境。

诗意的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欣赏,有意识地加重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以自己的儒雅、自己的博学和自己对生活的深切而独到的感悟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诗意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能够达到远离卑俗,远离丑陋,注重修养,完善人格,追求诗意,从而最终触动学生的情感和灵魂,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

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

不是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

不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是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

不是像走程序,而是创造一个崭新的天地,一个迷人的世界。

诗意的语文教师最讲求教学语言的锤炼,经过语言锤炼的语文教学变成了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享受诗意的乐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