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第42题—精讲 优秀复习课件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 说高考真题课件说高考真题课件【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具体步骤如下: (一)首先提取观点(如下任意一观点) 1、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 2、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3、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4、国民史学素养的提高,是国家再发展的希望 (二)其次表态度(评观点) (三)再次论证(析观点) (四)最后结论(如下) 1、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2、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3、正确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能增强国民意识 4、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一、试题考点分析
1、考点体现: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作为考查内容。
2、热点体现:本题重点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 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理 想信念,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爱国热情。
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得分关键:观点+评(表明态度)+析(论证)+结论(理论升华)
观点(依据材料,提取观点):××××××××××××。 评(表明态度):此观点正确与否。 析(持论有据):
×××××××,×××××××××,××××××××××, ×××××××××,×××××××××,××××××××。(运用中国古代、 近现代史实论证,同时结合1940年中国抗战的国情,谈家国情怀) 结论:家国情怀,理论升华。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方法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 常见类 型及解 题方法 课件(共26张P PT)
• 2、解题方法: • A、认真阅读材料,关注到细节,把握材料主旨,明确答题要求 • B、观点就是材料信息展示的现象,简单概括即可,一定要在观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 常见类 型及解 题方法 课件(共26张P 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 常见类 型及解 题方法 课件(共26张P PT)
信息类
• 1、题型特点: • 题干往往通过图文、表格等形式提供大量信息; • 问法较简答,多为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多条)有关
(某主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简析、分析)
提示词语 • 2、论证一大片,未实现层次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 常见类 型及解 题方法 课件(共26张P 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 常见类 型及解 题方法 课件(共26张P PT)
(三)解题方法
• 1、信息类:题干往往通过图文、表格等形势提供大量信息,
• 认真阅读材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握主旨,明确答题要求 • A、观点就是信息呈现出的现象,简单描述概括即可 • B、简析就是说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 常见类 型及解 题方法 课件(共26张P 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42题- 常见类 型及解 题方法 课件(共26张P PT)
• 论证部分:
• 1、论证列举史实数量不足(3-4对) • 2、论证未按材料限定词要求举证(如,结合世界 史、中外关联) • 3、单纯罗列史实或者大发议论、大段摘抄材料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2题考了什么?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2题考了什么?作者:任世江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9年第09期关键词:高考全国卷,钱穆,唯物史观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13-02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2题的材料取自钱穆《国史大纲》开卷语: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其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得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题目要求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但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这道题实质是考验了教师教授中国古代史的水平。
考生首先要看懂题意。
钱穆强调的是:一、有一定文化的国民一定要略知本国史;二、不仅要对本国历史有所了解,还要持敬畏历史的态度;三、不能否定本国历史的价值,或盲目自信而今超过以往,或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如今我们的缺点和落后都是历史基因不好;四、国民的历史素养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这道题不是考查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针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提出分析、认识。
而此题要求用史实评论这种观点,而且不容置疑,实质是考查了唯物史观。
《国史大纲》出版于1940年,这时钱穆任教于西南联大,在讲授中国古代史讲义的基础上将之整理成书。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批判专制主义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调,无论解放区还是国统区,历史学家多数都对中国古代史持批判态度,认为自秦以来,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备考复习(共38张PPT)
以社会史观为指导,扩展教学资源;
2018年历史试卷保持了学科一贯坚持的严谨稳定,题型和 往年一样,难度略有降低,但同时随着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 程标准》的出台,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更多的展现了新课程标 准下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新要求。相信2019年全国 高考考试历史学科定会继续贯彻“一点四面”(一点:在高考 中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在高考中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 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考查原则,坚持从有利于高校人才 选拔出发,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对基 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强 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查内容方面基本上都是考生所 熟悉的主干知识或核心知识。
广东卷命题参与人黄牧航:
“从全国各地的试题来看,应该说,传统史学 的研究内容诸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制度史、外交 史、民族关系史、科技史等仍然是命题的主要内 容,但是,社会史的逐渐渗透已经成为一个很明 显的趋势。这一方面是新课程改革的结果,另一 方面是高考命题摆脱旧的模式、寻求新的突破的 结果。”
结 论
农经济根深蒂固) 农经济顽强抵抗) 国卷入世界市场) (洋务运动) (晚清政治)
命题规律
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一般命制3道,1919年之前2道,1919年之 后1道。本题是中国近代史第1道,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晚清前期,以 甲午战争为界,命题时段主要在1830-1895年。 本题难度不会太大。预测2019年仍然是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 是考晚清的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等)
备考建议
1、整合知识结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可按照《考 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时序将重点内容整合成通史体例。 2、重视历史知识体系的综合与比较。近三年的高考试 题,考查历史知识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十分明显,尽量做到 专题史和通史交叉综合,中外历史交叉比较,必修教材和 选修教材交叉综合。 3、关注时政热点,注意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 核心灵魂。要关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些新概念、新论 断。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背景下,还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拓展复习。
2019年全国Ⅰ卷42题分解
结论: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 现民族伟大复兴。
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梁启超"新史学"论纲的一个突出的部分就是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梁启超认 为中国古代史学是"发达"的,但他具体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蔽":
2019年全国卷42题分解
2020春天武汉的樱花应该更加绚丽多姿
2020/2/14
说题内容: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
42、(2019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阐述。
世界史:(文字) 鲁宾逊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 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
2018 二卷
中国史:(文字)
2019
钱穆《国史大纲》
二卷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
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
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
1、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2、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3、正确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能增强国民意识 4、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得分关键:观点+评(表明态度)+析(论证)+结论(理论升华)
2018 三卷
世界史:(时间轴) 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 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 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 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 表述清晰。)
2019 三卷
中国史:(文字+地图) 中国自放口岸 近代自开放口岸的特点、原因
中国史:(文字) 吕思勉--中国近代侵略双重性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观点(依据材料,提取观点):××××××××××××。 评(表明态度):此观点正确与否。 析(持论有据):
×××××××,×××××××××,××××××××××, ×××××××××,×××××××××,××××××××。(运用中国古代、
近现代史实论证,同时结合1940年中国抗战的国情,谈家国情怀) 结论:家国情怀,理论升华。
2019高考历史42题与钱穆《国史大纲》
2019高考历史42题与钱穆《国史大纲》国史大纲·引论---钱穆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引论一.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举其特点有三。
一者“悠久”。
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四千六百余年。
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
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二六八一。
二者“无间断”。
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七五二。
自鲁隐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详。
春秋编年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六三三。
鲁哀公卒,左传终,中间六十五年史文稍残缺。
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托始,至民国纪元凡二三一四年。
三者“详密”。
此指史书体裁言。
要别有三:一曰编年,此本春秋。
二曰纪传,此称正史,本史记。
三曰纪事本末,此本尚书。
其他不胜备举。
可看四库书目史部分类。
又中国史所包地域最广大,所含民族分子最复杂,因此益形成其繁富。
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于并世固当首屈一指。
2019年高考全国1历史卷分析精品PPT课件 图文
关于商与西周的统治,沈长云先生提出,“商代的征伐, 只不过迫使叛逆者屈服,尚未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 自己的亲戚子弟统治的史实;而周人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 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沈长云先生清晰地指出了 商与西周统治力的差异。若对此进行进一步探讨,需要结合商 朝的内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进行分析。
第42题,力求将社会热点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培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彰显了历史 学科独特的人文价值魅力,体现出历史学科独特的社会教育功 能。
那夜子都想,自打他俩分手以来,他 看着若 总觉得 隔着、 不透亮 ,像在 雾里, 掩着纱 帘…… 是由于 他不适 应新角 色、心 理有问 题,还 是她的 确有事 儿瞒了 他…… 他画着 问号, 一时又 理不出 头绪… …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周五上午,子都 给亦冰 打电话 问若的 情况, 亦冰说 昨晚他 走后若 就没再 醒过来 ,早晨 他离家 的时候 她还在 床上躺 着;说她 应该是 不去上 班了, 是他给 雨馨准 备的早 饭、送 的学校 ……子 都想一 定是若 的酒劲 还没缓 过来。 他不想 打扰她 休息, 想下午 与她联 系。 下午子都给若打电话,那时她正在去 单位的 路上, 子都说 都三点 了,问 她这么 晚还去 单位干 吗,她 说单位 有事儿; 他又约 她吃晚 饭、或 是找个 地方坐 会儿; 她说晚 上约了 人…… 子都心 里很是 不爽, 嘴上又 不便说 什么, 就说她 身体不 好,办 完事儿 早点回 家,到 家后告 诉他一 声;她应 承着 …… 那晚子都在家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 总觉着 要发生 点什么 事儿… …“她 这叫归 家吗?今 天这事 儿、明 天那事 儿,以 前也没 说这么 忙过; 还说身 体不好 ,好人 又怎样? 谁经得 起天天 这般折 腾…… 唉!碍 着我啥 事儿了 ,跟着 瞎起哄 ,爱咋 咋吧… …”他 说是不 挂念, 心里别 扭着。 九点过 半,仍 无若的 消息, 他心神 不宁… …“又 喝了? 不要命 了?昨晚 的事情 过眼就 忘…… 可怜的 亦冰, 这些年 真够难 为他的 ……” 他待要 给若发 信息, 问她是 不是还 在外面 ,她给 他发来 信息, 说她到 家了, 要他放 心…… 他悬着 的心算 是告一 段落地 放下来 ,也该 洗洗睡 了…… 子都刚躺下,有电话打进来,是杨巍 的,他 吃了一 惊,第 一反应 就是若 ……这 还是杨 巍初次 用手机 给他打 电话, 他的手 机号码 也是上 次找他 办事儿 时存下 的。“ 若是不 是还在 外面没 回家?出 什么事 儿了… …”他 刚待接 听,那 边挂了 ,等了 几分钟 ,对方 没再打 过来… …“诶 ?怎么 回事儿 ?这么 晚了, 误碰… …不对 ……不 管怎样 ,打过 去问问 。”于 是他就 把电话 打过去 ,电话 通着, 没人接 听,他 心犯狐 疑,一 连又打 了七、 八个过 去…… “莫非 他与若 在一起 ……绝 不是误 碰…… ”他随 即给若 打电话 ,没人 接,再 打…… “她俩 一定在 一起… …发生 了什么? 不行, 得去找 她…… ”他毫 无迟疑 ,起身 穿上衣 服…… “今晚 一定要 见着她 ……” 一种不 安袭击 着他。 他想给 亦冰打 电话, 问若在 不在家 ,又一 想先别 大惊小 怪的, 过去看 看若的 车是否 在家再 做道理 。他匆 匆离家 ,走的 时候连 屋里的 灯也没 顾得关 …… 路上车少,子都心似弹飞,往日的路 程此刻 只用了 一半的 时间。 他留心 过往车 辆,生 怕路上 与她错 过。在 距若的 家不足 一分钟 里程时 ,他发 现前面 路边上 停着一 辆白色 的小车 ,尾灯 闪亮着 ……“ 车上一 定有人 ……” 他心里 一惊, 因为杨 巍家就 在这儿 附近。 “莫非 若的车 ……” 车速太 快,他 急点刹 车,错 车的一 刹凝眸 望去, 正是若 的车, 前排影 影绰绰 的两个 人影, 他脑袋 嗡地一 声,竟 至于狠 踩了一 脚油门 ,那车 轰的一 声穿窜 出去多 远…… 待他回 过神来 ,赶忙 把车停 靠在路 边,深 呼吸… …
2019年高考历史42题命题规律与解题指导
42. 观点评析类 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
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 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 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 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下 面以两道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从 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年份中国美国Fra bibliotek苏联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2019全国卷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
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
1.[答案] 示例一: 观点:钱穆先生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我认为此观点正确。 论证: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作出的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 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 类制度文明作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 才的流动,创立了监察制度,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作出 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唐代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 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世界,影响了周边国家 文化的发展。 结论: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