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1]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说课稿(精选12篇)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说课稿(精选12篇)《端午的鸭蛋》优质课篇1“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关于端午的鸭蛋的优质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端午的鸭蛋》优质课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2.品析精彩语句,学习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难点)3.学会感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的乐趣,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教学方法、学法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从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心品味,收到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吗?(端午、仲秋、春节)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体验江苏高邮的端午节(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二、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投影,简介作者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2.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读课文,边勾画圈点出重要语句,出示思考题:(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这里可以加以追问,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留恋热爱之情(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1、3)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语言三、品读赏析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有3点: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有体现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体现这三个特点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①“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③“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的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教师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指导赏析语句的方法:123赏析语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点或修辞手法及作用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妙处3.概括句子的含义4.分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作者语言的三特点进行赏析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归纳语言特点:1口语色彩浓厚:(好用短句,时时穿插朴素的白话)2古汉语点缀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通过赏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的意蕴(这个环节主要完成目标2,意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学会阅读欣赏)四、拓展延伸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童真童趣……那么,读了文章,你们会想到家乡的哪种风俗,留给你怎样的美好回忆? 请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语调,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民俗(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设置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身边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五、课堂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鸭蛋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对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的追念用闲适自由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六、布置作业:1.完成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整理成300字以上2.“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这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清谈谈你对保护传统文化财富的认识(这个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说课稿篇2松泉中学卜子夏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6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6篇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篇一一、自学1、了解作家汪曾祺,学习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3、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品味平淡自然而韵味十足的语言。
二、量学1、字词门槛() 籍贯()腌蛋()门楣()苋菜( )络子() 车胤()囊()萤映雪城隍( )庙大襟( ) 肃然起敬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2、汪曾祺:江苏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是沈从文的学生。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
著有散文集《》。
3、思考回答:(1)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2)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哪些句子能体现这种感情?三、导学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写法?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4、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试举例说明。
四、用学品读(2、3)段1、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2、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五、测学1、注音或写汉字Xiàn()菜门méi()车yìn()城huáng( )庙náng[]()莹映雪肃()然起敬络()子腌( )蛋大襟( )2、“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是唐代诗人《》中的诗句。
3、选文记叙的是最普通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作文有什么启示?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用囊莹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5、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
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端午的鸭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设计1《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文化背景及节日习俗;2.学习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提高口语、阅读、写作能力;3.能够通过阅读、听说训练,理解端午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文化阅读:《端午的鸭蛋》2.阳历和农历的关系和追溯3.和端午节有关的饮食文化和特色菜三、教学重点1.节日习俗和饮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口语、写作能力四、教学难点1.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讲解2.以文化为基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五、教学方法1.文化读物阅读2.小组讨论3.多媒体呈现4.语言输出练习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呈现端午节刺绣、粽子、糯米饭等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猜测是哪一节日。
2.简单介绍端午节习俗,引发学生对端午节习俗的学习探究。
(二)文化阅读1.呈现阅读材料《端午的鸭蛋》,让学生自主阅读。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文化学习1.针对学生提问情况,由教师进行相关知识讲解。
包括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文化背景及代表性的食品等等。
2.制作图片,展示端午节古代的一些习俗、活动和民俗习惯。
(四)词汇学习1.呈现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图片,帮助学生阅读、认知相关词汇。
2.老师出示口头类比活动,让学生猜测类比词的意思。
三、语言输出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的饮食文化及其内涵和价值。
2.组织学生用口语和写作的形式回答问题,学生在语音、语调及语言表述方面参考教师的指导。
七、作业布置1.分组完成端午节与其他节日的对比报告;2.整理分类端午节相关词汇,并进行巩固复习。
八、板书设计端午节相关的基础知识、词汇、文化原则等。
九、教学检查1.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期末建立端午节的主题墙。
2.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师自我总结。
十、教学总结随着文化的传播及多样性,人们对于古老而又富有内涵的端午节文化认知只有加深,领略端午节饮食文化内涵和欣赏其美,才能愉悦地度过端午佳节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阅读文化材料、听取教师讲解、参与口语和写作练习等过程中,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知和理解。
端午鸭蛋教学设计教案【8篇】
端午鸭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的鸭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法与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教法可以采用导入──阅读──拓展的步骤进行,在学法上可以按照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的步骤开展,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细读课文,了解内容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篇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文章所蕴含的情感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3.情感目标: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文章蕴含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端午习俗知多少?我想请同学来说一说家乡的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有关屈原的故事,挂艾草菖蒲……莆田有句俗话: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用五色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绣八封图,裁新衣服等……还有初五早,人们纷纷上野外,挖集“午时草”(即各种药草),如蛋早、慕香、野艾、鬼针草、一点红、木荷、龙牙草、积雪草、澎蜞菊、麦穗癀、稞叶……采集了一大筐,洗干净之后装入大锅烧“午时水”,以备全家人洗澡、清洁肌肤,消除疾病,再且百草百药,以药草蒸蛋,蛋吸入百味草中的药理性能后,人吃了“午时蛋”,能杀菌、消病、健身,又曰:“吃午时蛋能顶雷阵雨。
”初五忙了大半天,午餐吃顿美味水面,随后洗澡。
这些习俗有些渐渐地被省掉了,没有几个人会说这些俗语,但是在老人家的口中,他们能用莆田话将其演绎地很美。
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汪曾祺的家乡,领略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是个美文家,他的作品《受戒》、《大淖纪事》、《蒲桥集》,为读者所欢迎。
这人还有“二美”之称,一个是美学家,还有一个则是“美食家”。
三.研读与赏析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序段序,疏解疑难生字词,请同学读一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腌门楣苋菜肃然起敬囊萤映雪2.同桌互动,理清文章脉络,思考交流: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自由作答)教师点拨:找出中心句,即可很容易地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①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②不确定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③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高邮络子的风俗3.研读“高邮鸭蛋”这一部分a.指名朗读,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高邮鸭蛋的特点明确:①多为双黄蛋②质细而油多b.同桌互动讨论: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特点,还写了哪些内容?明确:①挑鸭蛋②吃鸭蛋③玩鸭蛋(结合学生的童年生活,体验童年时代的乐趣)四.质疑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在高邮的鸭蛋上大做文章呢?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言其说,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点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说自己不喜欢袁枚这个人,因为这人只会说,不会做,唯一能让他觉得亲切的是《腌蛋》,这里的蛋不是别的地方出产的,正是自己的家乡高邮出产的。
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全文5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一、看古诗、猜人物和端午[宋]张耒(lěi)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ǜ)能还。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古诗和我国历史上哪一位著名的人物有关?谁能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知道他是怎样死的吗?)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二、说习俗我们的那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说一说(看图片)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三、读文本今天呢,我们就随着汪曾祺,这位有着浓浓乡情,带着芬芳乡土气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风俗,去看一看他们小时候在端午节吃什么,玩什么。
(板书课题:端午的鸭蛋——汪曾祺)看题目、猜内容。
猜一猜,作者在文章中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一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四、析内容端午的鸭蛋:共写了三部分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分小组讨论: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图鸭蛋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引出)名声久远(问起籍贯会肃然起敬上海店里会特别标明双黄鸭蛋会成批输出)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引袁枚文作证以北京鸭蛋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的故事。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优秀10篇)端午的鸭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文章于自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以合作探究及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感受文章的韵味和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导入——阅读——品评——拓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刚刚过完端午节,在享受快乐之余,也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
现在让我们看看江南的节日和我们有何不同。
(板题)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三、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2.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示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质细而油多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色彩鲜艳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3、拟写广告词好的东西,应该让所有的人知道。
请大家拟写一则广告词来向外界推荐。
示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请你选择一样家乡的名有特产为它拟写一则广告。
四、布置作业用你的笔,把你家乡的风俗文化赞扬一番,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有文化气息。
端午的鸭蛋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请同学们讨论: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语言特色的?(10至15分钟)
⑴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xx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皮细而油多5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整理的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个问题偏难。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对答案中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
这样不是东拉西扯。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6篇】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1.以学生们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实物引入新课学习,并出示目标。
(多媒体课件展示)2.阅读指导:a.写了什么?b.为什么写?c.怎样写的?检查预习腌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囊萤映雪肃然起敬教师小结: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凡,注意从文中摘录、积累精彩的语句。
整体感知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学生自主思考、明确,教师引导、小结。
以上题目意在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
这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
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这样做有意义吗?——领会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
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
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品读赏析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
(仿照范读录音,可以个别朗读、齐读)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a.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
表现在好用短句,文中时常穿插朴素的大白话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备感亲切。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篇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有求知欲,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些疏远,因为他们缺乏认知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就少了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号召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1、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韵味,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导入——朗读——品评——拓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说风俗——理思路——品鸭蛋——赏语言——谈体验课前学生预习:1、自我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2、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
教学过程:一、读诗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生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非常不错,大家懂得真多。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多媒体出示诗歌)《午日观竞渡》——边贡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2、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吃五香蛋,赛龙舟……)(多媒体出示风俗图片)3、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看看作者从一枚小小的鸭蛋里咂摸出怎样的生活情趣。
公开课《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公开课《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公开课《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用心口味生活的情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去口味那种故乡情结,那种思乡恋乡情结。
二、探究课文:互动1、题为“端午的鸭蛋”,却先介绍了什么?明确:在介绍咸鸭蛋之前,先介绍了端午的种种风俗。
互动2、端午的种种风俗有哪些?这一段是什么结构?有没有中心句?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一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中心句。
互动3、为什么要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明确: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于自然中写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从文章思路来看,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端午的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互动4、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门楣(méi) 苋菜(jiàn) 籍贯(jí)硝药(xiāo)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2、解释下列词语: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入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涉及到的章节是《端午的鸭蛋》。
详细内容包括: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端午鸭蛋背后的文化意义,端午鸭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以及作者通过鸭蛋所传达的家乡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我国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细节中品味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端午节吃鸭蛋的习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端午鸭蛋的制作方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3)通过例句分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的鸭蛋》2. 主要内容:(1)端午鸭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2)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家乡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学生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端午的鸭蛋》,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文化意义的传递。
端午的鸭蛋语文教学设计(优质18篇)
端午的鸭蛋语文教学设计(优质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端午的鸭蛋语文教学设计(优质18篇)教学计划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端午的鸭蛋》教案1
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2.学习制作端午节的传统美食——鸭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1.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及习俗;2.制作端午节的传统美食——鸭蛋。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课题1.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日期和传统文化;2.带领学生进入端午节的氛围,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
第二步:学习制作鸭蛋1.引导学生观察鸭蛋的外观和形态;2.教授制作鸭蛋的步骤,分别是清洗鸭蛋、泡制草木灰液、煮熟鸭蛋并剥壳;3.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鸭蛋,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
第三步:反思总结1.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鸭蛋;2.引导学生分析鸭蛋的制作过程,总结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营造端午节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2.探究式学习法:指导学生观察鸭蛋的外观和形态,帮助他们探究鸭蛋内部的制作过程;3.合作学习法:在制作鸭蛋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或成对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条件1.教室;2.煮鸭蛋的工具和材料;3.草木灰等制作鸭蛋的辅助材料。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学习笔记;2.学生的制作成果和反思总结;3.通过教学的讨论和问答,检验学生对端午节文化和制作鸭蛋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学习端午节的历史和传说,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2.探究不同地区的端午节文化和食品习俗,让学生对中国的丰富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珍爱民俗文化、怀恋美好生活的深厚情感。
2.探究写作技巧,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3.体验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人生趣味,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情感和平淡生活中的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传统,导入新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清明、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吃粽子、吃鸡蛋等)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那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端午的鸭蛋”,往领略鸭蛋的神采,品尝鸭蛋的滋味,感受那无尽的生活乐趣。
(板书标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1.作者汪曾祺(PPT呈现):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荚冬江苏高邮人。
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
汪曾祺散文注重表现“凡人小事”,能做到“以小见大”。
2.字词预习检查(PPT呈现):咂摸拧成小绳用酒和苋菜络子大襟车胤囊萤映雪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细读课文,了解内容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作者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问题二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
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1]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魅力和文中情趣;2.通过研读、讨论,感受汪曾祺散文的艺术特色;【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学会品味富有诗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
【教学准备】1.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
2.搜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1、指名读考试作文《端午节》2、同学点评。
3、教师小结:我们本次考试的作文选题一,是以“端午节”为话题作文,要求同学们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记叙有关端午节的人和事或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和体验;也可以写成新闻或小说,借端午节反映社会风情、人情世态;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端午节文化的看法。
大多数同学介绍了我们这里的端午习俗,但写得都不太成功。
4、导语:有一位作家叫汪曾祺,他出生在江南水乡——高邮。
他曾写了一篇介绍家乡端午风俗的文章《端午的鸭蛋》,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
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板书:端午的鸭蛋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0’)1、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根据目标来朗读课文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2、指名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
3、齐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魅力和文中情趣;2.通过研读、讨论,感受汪曾祺散文的艺术特色;【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学会品味富有诗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
【教学准备】1.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
2.搜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1、指名读考试作文《端午节》2、同学点评。
3、教师小结:我们本次考试的作文选题一,是以“端午节”为话题作文,要求同学们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记叙有关端午节的人和事或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和体验;也可以写成新闻或小说,借端午节反映社会风情、人情世态;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端午节文化的看法。
大多数同学介绍了我们这里的端午习俗,但写得都不太成功。
4、导语:有一位作家叫汪曾祺,他出生在江南水乡——高邮。
他曾写了一篇介绍家乡端午风俗的文章《端午的鸭蛋》,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
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板书:端午的鸭蛋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0’)1、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根据目标来朗读课文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2、指名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
3、齐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4、理清文章思路,提问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板书: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第1段)(第2~3段)(第4~6段)三、细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0’)1、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明确: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
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过渡: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者大写特写呢?我们一起来读2、3两段。
2、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思考: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明确:①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 (总:质细而油多) ;②引用袁枚的《腌蛋》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
而且袁枚对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
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
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
否定北京的鸭蛋留露出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
3、默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主要介绍“鸭蛋络子”和孩子们吃鸭蛋的方法?明确:行文活泼生动。
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看呢?探讨:文章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义吗?换句话说,本文通过写端午的鸭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
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板书: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三、精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
(10’)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看看汪曾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本文是如何体现的?1、“平淡而有味”提示:所谓“平淡”是指语言文字朴实无华,不花哨,不曲折。
那么“有味”又是指什么呢?它是指语言文字有韵味,有嚼头。
例如: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这叫什么鸭蛋呢!”“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这有什么好看呢?”文中时时穿插的朴素的“大白话”,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信口而出,仍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这就是生活味。
(全班齐读)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
3.“有淡淡的幽默”例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
(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小结: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本文的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5’)1.高邮的咸鸭蛋很闻名,为何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明确:作者花了不少笔墨盛赞故乡高邮的鸭蛋,但为了突出端午节的故乡风俗,同时,端午的鸭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时候,所以用了这个题目。
2、请用这样的句子开头说课文的内容:“端午的鸭蛋,。
”教师示例:端午的鸭蛋,是作者对童年生活最深刻的记忆。
下面请大家自己写一写:你可以借用文中的字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你可以就课文的一段内容来说,也可以就全文的内容来说。
(1)端午的鸭蛋,是作者故乡端午吃“十二红”风俗中最令他念念不忘的“一红”。
(2)端午的鸭蛋,是作者行遍大江南北后,永不忘记的对家乡的怀念。
(3)端午的鸭蛋,是作者对他乡鸭蛋再也瞧不上眼的骄傲。
(4)端午的鸭蛋,是与别人谈及时,令异乡人肃然起敬的食之佳品。
(5)端午的鸭蛋,是质细而油多,令作者回味无穷的美味。
(6)端午的鸭蛋,是吃完后,依然有趣的作者的童年玩具。
(7)端午的鸭蛋,是端午节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8)端午的鸭蛋,清朝即有记载,令作者“与有荣焉”。
(9)端午的鸭蛋,色彩鲜艳,让人食欲大增。
(10)端午的鸭蛋,使成年的作者不禁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3、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明确: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4、发表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对此你有何看法。
(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小结:读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的呢?可见,“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问题。
除此之外,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还学到了哪些写作的好方法?请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过渡:汪曾祺19岁就离开了高邮。
浮云蔽白日,直至花甲之年才重返故里,漫长的岁月里,辗转大江南北,对于这些地方的山水人情他都是过客,惟有故里深植心底,故乡的风物人情始终在他的作品里挥之不去。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提示语:“倘若······”。
端午节刚过,感受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诗意追求,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你能否也能有所感悟?五、布置作业。
(5’)1、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节”为题,写一篇600字的左右的文章。
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过年放鞭炮、发压岁钱,中秋赏月、吃月饼等)。
2、推荐读书:汪曾祺《故乡的食物》、沈从文《端午日》3、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两遍。
结束语:童年是一片海,幼小的我们光着脚丫,在海边嬉耍玩乐,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留在了我们的心海。
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
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大家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和成长的快乐。
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汪曾祺语言特色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1、平淡而有味(第1段)(第2~3段)(第4~6段) 2、适当的方言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3、淡淡的幽默《端午的鸭蛋》教案【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文章通过“小叙事”的手法生动的叙述了家乡端午的风俗以及儿时端午的有趣记忆。
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特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也要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并能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