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国际合作问题刍议——以广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的问题与对策——以广州大学酒店管理实验班为例
ZH A O Bo,HE Yifei,CH EN Pingping
【Guangzhou University,School of Tourism,Guangzhou,Guangdong 5 1 0006)
Abstract Taking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otel managem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向深 入 ,许 多 高 校 在校 企合 作 协 同培 养 人 才 方面 进 行 了积 极 探 整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快 出 人才 、出好 人 才 。
索 与 实 践 ,取得 了 明 显成 效 。
(3)突破 目前 我 国本科 高校 酒 店 管 理 专 业 人 才培 养 中学 校
1.2我 校 校 企合 作 酒店 管理 实验 班 产 生 的 背 景
Problem s and Counterm easur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பைடு நூலகம்Experim ent Class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
.Take the experim ental class of hotel m anagem ent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用 人 单位 需要 的 具 有全 面 素 质 和创 新 能 力 、工 程 实 践 能力 人 才 与 高 职 毕 业 生 在 就 业 渠 道 、工 资 水平 、未 来 成 长 性 等 方 面 并 没
的教 育模 式 。关 于校 企 合 作 教 育在 国外 一 直广 受 重 视 ,已有 近 有 形 成 应 有 的优 势 。 由于 近 年 来 高 职 院校 酒店 管 理 专 业 改 革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对策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成体系中,实训实习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打下职业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岗位,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
校企合作则是开展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保证,因此,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校企合作,开展研究很有必要。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应用问题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期间,较形式主义。
在合作的过程中,有些旅游企业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准备一些实习的岗位,而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状态、所产生的问题不闻不问,导致学生的实习活动毫无目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在选择合作旅游企业时,并没有对旅游企业的行业信誉度以及运营资历进行调查。
当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后,会发现企业所安排的实践项目对于自身的发展来说,并不能够形成有效影响。
但由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限制,学生又不能随时离开,这不仅会耽误学生的实习发展,同时,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职业热情。
再次,校企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校企双方的合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合作内容、合作范围、合作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旅游管理专业除了在校学习,也需要到企业中深入学习,但目前的校企合作状态下,学生在企业中并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第一步,但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盈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旅游企业对来实习的高职学生没有进行统一、全面的职业规划,校企合作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的内容与范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对策(一)完善校企合作教学机制总体来说,校企合作属于一种双赢性质的教育工作。
在该项工作开展期间,不仅学校方面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对于合作企业来说,也会形成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作者:吴洪亮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
国内的旅游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并且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稳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庞大。
为此,很多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将校企合作模式贯彻执行,希望能够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更快的掌握社会工作技能,为国家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该文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合作校企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232-02目前,国家所有人才的培养,都会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行业的发展兴旺,可以直接带动社会相关建设的进步,对国家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我国在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状态,而旅游业带来的创收是非常可观的。
尤其是在近几年,百姓的生活趋向于稳定,各类居民的经济收入都出现了增加的情况,给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
为此,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工作,并且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出足够的努力。
1 校企合作问题分析1.1 合作与初衷相违背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得到更多的人才帮助,减少了员工方面的压力。
可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地方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初衷,反而是出现了违背的情况。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进入到企业实习以后,并没有阶段性的提升,而是长久的在基础岗位上工作,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没有接触关于旅游方面的工作,理论上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
在专业能力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断的深造,各种资质认证基本上都是拥有的。
进入到企业当中,唯一的目的在于加强自身能力的实践,确保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更好的处理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训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意义重大,它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为企业提供有用、实用劳动力的渠道,有利于解决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减轻学生就业压力,促进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l.i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现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通过顶岗实习和订单班形式进行合作,但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学校会定期与企业联系,主要表现为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就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很少有院校主管教学的教师与企业进行定期交流,探讨人才培养的问题,甚至个别院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将实习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安排学生实习实为旅游企业提供的是一定时间的廉价劳动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以至于多年来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几乎没有大的调整,无法根据企业需求、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在授课环芾,教师自然不能按照企业需求进行授课。
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主要在学生中进行,高职院校教师很少进人企业进行深人系统地学习,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企业的技能型人才也鲜有进人高校课堂进行教学。
总之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参与,但现在很多企业在学校多次请求之后才同意参与,主荽是因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后流动率较髙,企业参与培养学生后,不能保证学生长期为本单位所有,所以他们不愿过多的投人人力、财力、物力,一些企业甚至为接受廉价劳动力而被动与学校鉴定校企合作的协议。
同时学院却非常积极,主要原因为: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目标之一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院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中保持技能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就业难问题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与企业保持沟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探讨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探讨[摘要]本文就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展开深度探讨,从企业、学生以及学校各自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各自角色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展合作。
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是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需要融入高职教育改革当中,目前的改革多体现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方面。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
目前的研究也局限在对合作模式宏观的方面,而具体的操作方式欠缺。
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得到确实可行的具体操作的办法。
一、企业对学生素养要求的结构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类型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在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从事工作,这些行业对学生有一些基本要求:1、身体健康:尤其排除一些患有乙肝(或小三阳)的同学,而就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体检状况的调查,每个班都有个别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做服务行业的同学;2、服务形象:旅行社及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多为接人待物之类,对学生的服务形象有很大要求,在每年的企业跟学生双向交流和选择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形象的要求。
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通过学生将近两年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实操方面略有欠缺。
4、服务意识: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表情、语言到行动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自信、不主动等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行业要求。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态(一)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技术一线的专业人才,但大多工作较为辛苦,尤其旅游行业,无论是旅行社或者酒店,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经常会有被客人投诉的心理压力,部分同学由于初入社会,承担压力的能力很弱,顶岗实习对它们来说是很大挑战,而且很多家长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伺候人的职业,多少会给孩子心理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实习阶段,也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导语:旅游业是全球经济最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为适应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培训成为许多高校的关注点。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为此,校企合作成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案例,以及这种合作对学生的价值和潜力。
一、XX高校与XX旅游集团的合作模式优化1. 问题提出:XX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状况的了解。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XX旅游集团开始了校企合作项目。
2. 合作内容:学校与XX旅游集团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学校将派遣教师赴集团进行实地观察和了解,并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
学校还邀请集团的专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动态。
3. 合作成果:根据合作的结果,XX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与集团的合作中,通过接触真实的行业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们也获得了实践经验和行业认可,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XX高校与XX酒店集团的合作方式创新1. 问题提出:由于旅游行业的高度竞争,XX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与XX酒店集团合作创新方式。
2. 合作内容:学校与酒店集团合作开设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团队参与酒店业务模式的研究和开发。
学生团队将面对实际的酒店经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子。
学校将安排学生实习在酒店集团的各个部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合作成果:通过与酒店集团的合作,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酒店经营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了一些受欢迎的创新点子和业务模式。
这些学生不仅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欢迎,还有一些成为了创业者,开办了自己的旅游相关公司。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探讨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探讨引言旅游业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挑战和最佳实践。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鸿沟。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了解行业需求并培养实际工作技能。
最后,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促进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协调学校教学计划和企业的运营需求。
教学计划通常较为死板,不易调整,而企业的需求经常发生变化。
因此,学校和企业需要密切合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校企合作需要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需求和期望。
学校需要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企业也需要了解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
最后,校企合作还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作,而这些资源在一些学校和企业中可能不足。
最佳实践为了克服校企合作中的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最佳实践。
首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如定期会议、工作组等,及时交流需求和反馈。
其次,建立双向选择机制。
学校和企业可以互相选择合作伙伴,确保双方需求的匹配程度。
第三,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第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基于校企合作理念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模式探究
基于校企合作理念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模式探究作者:韦瑾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1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用这种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对专业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还可熟练掌握综合职业技能。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校企合作理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一)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办学模式高校与旅游企业经过一系列协商,由企业提出用人要求,包括培养时间、学生数量和学生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等,学校要向企业提供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
学校和企业需要一起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确定用人岗位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并且签订用人订单。
学生毕业后,可以根据订单直接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工作。
(二)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模式中,旅游企业对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其合作内容主要有:①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②企业培训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检查并反馈学生的实践成绩,帮助学校掌握学生动态;③两者互相提供旅游行业最新动态和最新信息;④企业需要提供一定的招生信息和工作岗位,帮助毕业生就业安排,并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
(三)以院校为主体的合作办学模式在高校与酒店的合作办学中,通常是以院校为主体,以自己创办的酒店为载体,酒店作为一个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等研究提供了方便,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特色,培训专门人才。
此外,教师可以在参与酒店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及时掌握旅游和酒店行业的最新动态,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高校和酒店的关系,从高校流向酒店,变成双向流动,增加了培训内容,学校转型为教育+经济实体,重视人才培养和输出,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种模式需要高校具有比较强的办学和经济实力,对学校的要求较高。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探讨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探讨作者:胡晓立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0期本文从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校企合作的类型和具体的合作形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着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不适应,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的现象。
校企合作是一种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保证了学生具备从事旅游业基层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增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确保就业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企业也因此从学校获得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同时,企业员工亦可接受高校的培训或到高校进修,解决了旅游市场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
二、校企合作的类型分析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是多种类型,不同形式的。
高校和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谨慎的选择合作的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真正三赢的校企合作方式和类型。
(一)按合作时间分类按照校企合作时间长短来看,分为短期合作和长期合作两种类型。
短期合作是指校企双方仅仅在较短(3个月以内)时间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适合于企业旺季的临时抽调人手,可提供学生短时间的直接对客服务机会。
长期合作是指校企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有较长(3个月以上)的合作时间。
这种合作方式可使校企双方有机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并可搭建实训基地或者企业员工培训基地等多形式合作。
(二)按照合作深度分类按照校企合作深度来看,分为浅层次合作和深层次合作两种类型。
浅层次合作是指校企双方仅限于学校派遣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接纳学生并安排实习岗位这种形式的合作。
深层次合作是指除了提供人力资源,吸收人力资源的实习以外,校企双方还进行多方面的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开发出的其它合作。
比如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授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为企业员工授课等等。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摘要: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进入“旅游+”新时代。
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旅游人才发展战略成为了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战略,社会与业界急需实践型、复合型专业旅游人才。
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措施,以期能够为创新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合作育人机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育人;高校1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问题1.1企业质量有待提高虽说我国大部分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但是许多学校现存的实训条件以及教育资源都无法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是必然选择,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合作企业的质量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与高校合作的旅游企业大多数都因商业利益驱使而进行校企合作,理论培训内容少,获利目的明显,这些企业与学校合作投入的共同资金成本亦是有一定限度。
此外,当地政府对高校校企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导致一些具有崇高道德感与资金实力雄厚的优秀企业不能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1.2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化目前,以学校行为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存在企业参与度低、参与面浅,使双方合作更趋于形式,校企双方会出现人才“供需矛盾”的现象。
一般来说,旅游企业通常都是以为高校学生设置实习或就业岗位的方式来与高校展开校企合作,而高校则是在企业设置实习基地,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这样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体系过于单一化,极为缺乏成熟、规范,并且系统、严谨的校企合作机制与模式。
1.3人才培养实效性不强校企合作模式所设置的教育实习基地,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相应实习岗位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企业人才引用的目的,然而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学生会进入到旅游企业的一线岗位,经过短期培训后直接上岗,而且企业日常实践教学、学生理论应用培训的功能缺失。
如此一来,便致使学生在实习基地实践理论学习机会少,而理论提升能力欠缺会直接导致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初探索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初探索作者:郑岩宿伟玲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41期【摘要】协同育人是以学校为主体,统筹和整合政府部门、产业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开展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价、师资队伍培训、创新创业实践等人才培养工作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能够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能够适应旅游产业、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推动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会做人会学习、能做事能创新、复合型应用型的“两会、两能、两型”旅游管理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年度大连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171-02协同育人是以学校为主体,统筹和整合政府部门、产业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开展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价、师资队伍培训、创新创业实践等人才培养工作的教育模式。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产教融合为研究背景,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以立德树人为研究宗旨,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着力点,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势,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协同育人优势与困境的实证分析基础上,厘清旅游管理专业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思路,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并就旅游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和实践路径进行探讨,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一、研究目的意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为引领、以融合为路径的研究思路和理念,探索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长效机制,建立“方案共定、课程共开、师资共培、项目共研、质量共评、资源共享”的“六共同”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优质高效、多元稳固的产教联盟、研创中心、实践基地等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能够对国内旅游高等院校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产生借鉴意义和启示效应。
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2020年第19卷第16期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究□郭伟锋【内容摘要】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地方应用型高校各学科专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协同研究、协同管理三大育人机制,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基金项目】本文为武夷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XJJY17018)和服务地方专项(编号:XD201807S)与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编号:FJ2017B0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伟锋(1975 ),男,河南襄城人,武夷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一、引言近些年来,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也成为高校教育的关注热点。
协同育人是以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际合作为平台,以产学研融合为路径,共同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它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围绕转型发展,走出校园象牙塔,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按照岗位技能培养人才的必然举措,是提升大学生内涵质量的重要抓手。
协同育人涉及高校、企业、政府等多元利益主体的相互协调和推进,是一个人才供需双方创新育培养机制的系统性工程[1]。
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较为成熟的协同育人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2]。
近年来,部分高校也深化校企合作,把工学交替拓展为订单式培养,如“阿里创新班”、“索菲亚班”等多种协同育人新模式[3]。
随着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运行机制从实践基地合作与共享运营逐渐推行到利益平衡与共享机制运营,产业学院建设开启协同育人新模式[4]。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协同育人的课程机制主要表现在课程、师资、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校企双方通过平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共建等路径实现协同育人[5]。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探索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探索发表时间:2020-12-07T02:50:42.61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27期作者:武宁[导读] 2018年我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办下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通知,要求职业院校应当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以及培训体系,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机制。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209摘要:将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与企业的产业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是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向。
产教融合能够促使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也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策略引言2018年我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办下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通知,要求职业院校应当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以及培训体系,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机制。
因此,职业院校应当了解到产教融合的关键作用,并挖掘产教融合下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提出更好的发展策略。
1.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1.1校企协同育人政策法规有待完善虽然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大多数的可操作性并不强,缺乏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另外,我国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职业院校以及企业的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新的规定。
因此,学生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并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的。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也并未针对校企协同育人策略,设立的相关优惠性财政政策等,企业在缺失辅助性财政政策的情况下,每年还要顶着校企合作的投资成本,因而降低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心,阻碍了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1.2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并不健全我国校企协同育人缺乏了相应的体制机制,致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无法有效地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单凭一纸合约是无法建立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管理体系的。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发布时间:2021-09-27T09:08:36.142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月15期作者:巫英慧郭冉冉[导读] 当今社会,各个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巫英慧郭冉冉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当今社会,各个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企协同育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新的发展教育模式,旨在整合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本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构建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一、引言从智慧旅游、生态旅游到全域旅游,旅游产业正在进行不断的发展。
旅游教育也正在进行变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需求。
信息化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须进行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实施产教融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校企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形成以校企一体化人才共育为主线,以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岗位“三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以协同育人为基础,实现内外融合联动,内部高度融合,外部深度合作。
立足行业职业、面向就业创业,构建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进旅游管理专业高质量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旅游业高速增长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存在一定的脱节,校企协同育人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理念落后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主体,共同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符合企业需要,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对学校和企业来说,可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为培养旅游应用型的人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强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理论教学和强化实训教学,制定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实习管理制度,来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复合应用型人才。
为贯彻落实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由传统教育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中,强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实施专业教学校企联合、课程结合、双师结合、训练结合、人岗磨合的“六合”特色校企合作过程,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素质。
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一)明确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面向旅游企业运营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广宽知识、较高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旅游运营管理专业知识,能在旅游企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其定位应是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就我省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言,一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如旅行社拔尖导游,旅游咨询师、创意型的乡村旅游人才、复合型的旅游景区管理人员、酒店中高层职业经理、旅游景区规划师等;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业态人员,如会展专业人员、旅游信息管理人员、旅游电子商务人员等。
(二)专业课程设计结构职业化旅游管理已成为与工商管理并列的一级目录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以职业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思维和沟通能力。
基于此,旅游管理课程应以一级学科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能力即“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目标构建。
“职业能力”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包括通识教材和素质拓展教育,旅游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是以培养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为基础,按照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应掌握的核心能力为主线,融理论思维训练与实际操作为一体,突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游庆军【期刊名称】《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The patterns of cooperative running a college of Travel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are mainly-training of order ,factory in the college ,college in the factory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training ,the prosperous labor pale study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motion such as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low quality of double teacher ,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insufficient depth of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 lag of management sys-tem.We hav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operative mechanism ,amplify the building of double teacher ranks .We also construct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consistent ,carry out the co-operation of produce study andresearch ,enhance flexibility .If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we can impel the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厂校合一”、“合作培训”、“旺工淡学”模式,各有优势,但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构建与职业标准一致的课程体系、推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增强办学的灵活性、注重通识教育,才能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课题研究论文: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109187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20xx年,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伴随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但是,市场上又出现了众多企业不能找到自身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这也说明,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出现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也包含在其中。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
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模式,这既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结合,提倡“做中学、学中做”,最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在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主体的互动,学校以培养知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企业以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学校的科研、接受学习学生客观上补足劳动力等利益目标;学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专业所必须的技能,缩减毕业后适应具体工作的时间。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如下。
1、校企合作的双赢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参与。
企业的投入程度和参与力度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9月第9期 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Sep.2017.No.9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国际合作问题刍议———以广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陈平平,吴水田(广州大学 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受全球化影响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不仅是高校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出国留学生规模的增长,自费留学成为主流,但留学质量和国际合作成效等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以广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实施“国内外大学+国内外知名企业”多方参与的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合作模式,是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最后在国外合作大学、合作企业的选取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协同育人;国际合作;广州大学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7)9-0092-03作者简介:陈平平(1973-),女,广东梅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通讯作者:吴水田(1972-),男,广东陆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收稿日期:2017-05-02 修稿日期:2017-05-2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在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方面也处于空前提高状态,国际化办学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国际化办学的研究也随之展开。
从有关国际合作的研究成果看,既有总体趋势、教学改革等理论性的研究[1,2],也有具体专业和课程设计方面的研究[3],还有关于交换生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4];同时,国内一些高校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一流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并通过举办“实验班”(也有的称试点班或创新班)的形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以校企合作及“创新班”“实验班”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内容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并以生物、机电、计算机等理工科为主。
在实践中,华南理工大学和五邑大学的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走在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前列,并成为研究案例。
华南理工大学创新班强调“产、学、研”三位一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认为创新班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实现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创新模式[5]。
纵观以上实践与研究发现,关于国际合作与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的实践与研究还非常薄弱,尤其是很多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本科层次人文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只要解决了合作单位的选取等问题,通过举办“国内外大学+国内外知名企业”校企合作实验班,是本科层次高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本研究所指的“国内外大学”是指国内和国外的大学,“国内外知名企业”是指国际集团在中国国内管理的企业及其在合作大学所在国管理的企业,“国内外大学+国内外知名企业”是指前述国内外两所大学和国内外的企业多方参与的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合作模式。
一、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一)人才国际化的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而且是一种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6]。
“教育国际化”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层面的内容融入教育目的、职能或教学实施的过程,也可定义为“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个教育机构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具体政策或举措[7]。
”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国际化做了具体描述,并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人才国际化对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与国外大学和国外企业多方合作协同培养学生是教育国际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和社会需求衔接通道不畅问题。
在就业市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反映出目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用人单位在考查毕业生时,不仅考虑专业理论知识,还评估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8]。
笔者在近二十年的实践教学经历中发现,在酒店管理等我29国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对人才的国际化背景尤其重视。
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国际合作,也是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弥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的不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扩大与国际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增强高等教育实力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利用多方力量实施人才培养,还可以在合作中引入课程、师资等多种教育资源,开展学术交流、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应用研究等合作,并在合作与学习中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二、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合作的可行性(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近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及综合实力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改变。
中国历来具有尊师重教的社会传统,教育在家庭中的支出占比越来越高,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出国留学市场的发展。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国内本科高校学生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一些知名高校的比例都超过10%,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学甚至超过20%[9]。
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为45.98万人,较2013年多增加了4.59万人,增长约11%;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高达52.37万人,同比增13.9%[10],预计未来几年出国留学人数还将持续增长。
出国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1978-1982年期间,我国留学群体以公派学者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自费留学人数逐年上升并超过公费留学规模。
2005年后,我国自费留学人数在整个出国留学人数中的占比已经超过90%。
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中,国家和单位公派人数为4.19万人,自费留学人数高达48.18万人,占全部出国留学人数的92%[11]。
同时,走出国门的学生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出国留学的目的不再单纯以获得文凭为出发点,而是更多地关注真才实学的增长为目标。
(二)留学政策更加开放,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日益成熟中国目前已成为留学生第一大输出国。
为了吸引更多中国生源,近年来,不少国家在签证等政策上放宽了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要求。
如签证担保金总额、签证担保金的历史证明、出资人收入证明等曾经是困扰留学加拿大中国学生及家长的“三大难题”,2016年4月,加拿大移民部发布了签证申请新规定,“三大难题”全部免除。
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推出了简化签证、降低移民条件等多种政策。
同时,随着留学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的留学中介、咨询等服务机构也应运而生。
留学中介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发端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
有关数据显示,84.85%的学生在留学申请时选择了留学中介机构服务[12]。
虽然我国留学中介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但总体而言,在经过初期的无序、不规范发展后,通过国家一系列的整顿和行业自律,留学中介行业逐步规范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出现与院校合作的多种形式。
这些新模式为进一步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已经超越出一般的个体自费出国留学的范畴。
三、校企协同育人中实施国际合作的思考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广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广州大学)实施的“国内外大学+国内外知名企业”国际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借鉴意义。
广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和美国万豪国际集团(以下简称万豪集团)管理的广州中国大酒店开展合作,自始与万豪集团的合作从未间断。
近年来,该专业通过与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开展国际合作,输送高年级学生前往该大学学习和美国酒店实习合计一年,学生出国前就经该大学联系确定了万豪集团旗下的美国酒店实习岗位。
由于曾有在中国大酒店、正佳万豪酒店等的实习经历,学生不仅录取机率比较高,且在美国的学习、实习表现都比较优秀。
该专业还在这一合作过程中,与万豪集团开展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等合作项目,并共同在广州大学成立了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实验班。
总结该专业的国际合作过程,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一)关于合作单位的选取1.要选取条件较好的国外合作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以文凭的获得为终极目标的比例占绝大多数。
广州大学在选择合作院校时把重心放在双方共同提升教育质量上,将合作的目的着眼于提高被教育者的学识而非获得某种文凭或证书。
该专业选取的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是州立大学,具有较好的声誉,更关键的是,该大学与当地企业具有良好的关系,学生学习的同时提供学生在国外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这与旅游管理专业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2.要选取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合作企业本科院校在选择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品牌,选择在行业声誉、实力比较雄厚的国际知名企业。
广州大学选取的合作企业万豪集团是世界排名最前列的酒店管理机构,旗下拥有诸多著名酒店品牌。
二是以文化为先导,选择文化理念与合作办学思路相吻合的合作企39业。
除了关注企业有公益心、有正义感以外,还需解决国内外文化冲突问题。
万豪集团注重与高校合作开展酒店人才培养,万豪家族成立的基金会是一个以回馈社会为主要目的的机构,万豪基金会资助的慈善项目“万礼豪程”专门为帮助中国旅游教育事业而设立,旨在提高中国酒店业的教育水平。
因此,合作有比较好的社会责任基础。
三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能配合学校共同开展合作内容设计。
3.要选取具有良好信誉的合作中介由于人员编制等问题的限制,选择质量可信的留学中介参与合作事务,特别是选择与国外合作院校具有多年合作关系的留学中介,可大大减少和国外大学与企业沟通过程中诸多事务性问题的困扰。
随着留学机构的发展,有些国内留学中介已逐渐取得一些世界著名大学在国内的招生代理权,有些国外院校直接在国内代理中介处设置招生评估、项目推广办公室,或设立校方代表等。
尤其是有校方代表的中介,由于其对学校比较了解,将省去很多中间环节,减少沟通成本,可信任度较高。
(二)关于合作地区的选择针对已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并已有明确职业方向的学生,首先结合专业选择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
如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能为各国留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研究、生活条件,其教育水平往往也居于前列,另外需要结合专业实际综合考虑,如英国的传媒、会计、翻译、会展管理专业属于教育强项,意大利的优势专业是艺术,日本在动漫、工业等方面的领先地位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