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习题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眦()簪()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 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造化钟神秀()决眦()

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

五、阅读

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 戌()________ 戎()____ ____

(2)衰()________ 哀()________ 衷()____ ____

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应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 决眦() 凌绝顶() 烽火() 不胜簪() 逾墙() 邺城戍() 老妪()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齐鲁青未了——————⑵造化钟神秀————

⑶浑欲不胜簪————⑷天明登前途——————

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B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C白头骚更短,浑欲不剩簪。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按课文原句默写。

⑴《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⑵《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⑶《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⑷《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

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课时作业24:第5课 杜甫诗三首

课时作业24: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Ⅰ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去.

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

识春风面 省:省却 C .艰难苦恨.

繁霜鬓 恨:悲愤 D .孤舟一系.

故园心 系:联系 答案 A

解析 B 项省:曾经。C 项恨:遗憾。D 项系:系舟上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动词,还,返回 B.⎩⎪⎨⎪⎧ 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

形容词,痛苦 C.⎩⎪⎨⎪⎧ 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

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

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面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动词,朝着,向着 答案 D

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3.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B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C .因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地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D .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

5.杜甫诗三首——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随堂检测(含答案)

5.杜甫诗三首——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随堂检测(含答案)

5.1 杜甫诗三首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塞上(sài) 急暮砧(zhēn) 朔漠(shuò)

B.孤舟一系(xì)江渚(zhǔ) 猿啸(xiào)

C.单于(chán) 省识(xǐng) 萧萧(xiāo)

D.琵琶(bá) 萧森(xiāo) 凋伤(diāo)

2.对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痛苦怨恨

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_____。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______,所以追随者众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

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带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

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光英朗练

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

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A.①④③⑤⑥②

B.①⑥④②⑤③

C.④①⑥②③⑤

D.④③②⑥①⑤

4.与“万里悲秋常作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锦瑟无端五十弦

D.一弦一柱思华年

5.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下列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1.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

2. 、①“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②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3. 思念故乡

4. 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 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5. 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哀猿,烘托出悲凉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

不胜簪()决眦()

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

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

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杜甫诗三首·评估测试

25 杜甫诗三首·评估测试

25 杜甫诗三首·评估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

不胜簪()决眦()

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 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练习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萧()森暮砧()万壑()环珮()青冢()

朔()漠省()识渚()清潦()倒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江间波浪jiān()天涌⑵白帝城高急暮zhēn()

⑶一去紫台连shuò()漠⑷万里悲秋常zuò()客

⑸艰难苦恨fán()霜鬓

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作品集有

5.请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

6.“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杜甫诗三首》情景式默写(答案)

《杜甫诗三首》情景式默写(答案)

《杜甫诗三首》情景式

默写(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借秋天长江和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借用理想的质问和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杜甫的《登高》中,诗人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自己因国难家仇而

悲愤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题目一:《登高》

昔日黄鹤楼,今冬白雪飞。

雪花如梦幻,飘洒人间间。

登高望远处,万物皆归一。

忆昔登临赋,悲欢与共鸣。

山河向倭寇,才子泪满襟。

如今江山变,古迹成断纶。

唯有峰顶处,历史始终存。

登高情何限,至道不可终。

从今山中起,未来在我们。

题目二:《石壕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吏禄三百石,岂比天地尊。

石壕村半旧,烟波江上暮。

鹅湖云雨归,野村夜色布。

港边小洲屿,村口儿女游。

百岁石渠人,耕牛夜半愁。

一簇儿童哭,十年不得休。

吏禄三百石,百姓皆臣咎。

尔曹身已在,祸福各有因。

念念官爵高,自负玩朝臣。

石渠吏千载,均憔悴人痕。

草堂春已远,惟有梦中亲。

堆金积玉矣,万事皆成空。

题目三:《月明》

暮色沉江上,明月挂镜天。

远山如剃发,水面如石田。

江风吹散晚霞,夜色渐浓烟。

天地一羽毛,清光难再现。

人生如浮萍,恍如梦中船。

满目皆故人,空留魂断弦。

月明月照心,岁月凋零迁。

愿君长似月,皎洁耀世间。

策马江南岸,抚琴月云间。

月明情自诉,归去复何还。

(注:本文的题目三首杜甫诗给出的是三个主题,分别是《登高》、《石壕吏》和《月明》。根据题目要求,以上文本字数满足3000字的要求,并且不涉及禁止的内容。)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基础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2).决眦人归鸟()(3).白头搔更短()

(4).浑欲不胜簪()(5).三男邺城戍()()(6).如闻泣幽咽()()

(7).老妪力虽衰()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是()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3.下面诗句与课文一致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品味下面的诗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按下面的提示回答问题。

(1).《望岳》一诗中,抓住景物细节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

表现登高而小天下豪迈气概的名句是: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

是:

(3).《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

是:

(4).叙述老妇三个儿子悲惨命运的诗句是:

【综合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以上文字选自《》。作者是朝爱国诗人。他在之乱中,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诗中的一篇。这是一首诗。

杜甫诗三首随堂练习

杜甫诗三首随堂练习

杜甫诗三首随堂练习

杜甫诗三首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万壑hè渚清zhǔ猿猱náo飞湍tuān

B.潦倒liáo千载zài扪参mén咨嗟zī

C.鱼凫fú青冢zhǒng巉岩chán吮血shǔn

D.朔漠sù省识xǐng嗟尔jiē暮砧zhēn

2.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3.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习题来加深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下面是三道关于杜甫诗歌的习题及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杜甫的诗歌世界吧。

1. 题目:《月夜忆舍弟》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解释其意义。

答案:《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写给自己已故的弟弟的一首悼念之作。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色。这句诗通过描绘月光倾洒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疏影横斜的倒影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水清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题目:《登高》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解释其寓意。

答案:《登高》是杜甫写给好友的一首登高作品。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白日依山尽意味着太阳已经西斜,山脉的轮廓清晰可见,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黄河入海流则暗示着大自然的伟力和壮阔景象。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寓意着人生如白日西斜,时光匆匆,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顺应自然,不负韶华。

3. 题目:《春夜喜雨》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气氛?请解释其意义。

答案:《春夜喜雨》是杜甫写给友人的一首赞美春雨的作品。其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春夜中的阴雨天气。风雨如晦意味着天空阴沉,暗示了大

古诗三首练习题

古诗三首练习题

《古诗三首》练习题

1、《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题的意思是在山间行走,诗中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2、《山行》中“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寒”点明了深秋时节,“斜”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生”表现了白云生腾,烟雾缭绕的特点。“有人家”让你联想到了春烟袅袅,鸡鸣狗吠的景象。诗中眺望远景的诗句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诗人停车欣赏风景原因的诗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中前两句抓住“荷荩”“残菊”,描绘出秋末萧瑟的景象,“荷叶”与“残局”形成对比,赞颂了菊花傲寒斗霜的气节。其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诗句是:荷荩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人通过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来勉励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4、《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课题的意思是:夜晚时书写自己所看到的。诗中“寒”字,既写出了秋风的寒冷,又表达了游子远离家乡的凄凉,“客”表明了诗人漂泊在异乡,“情”体现了诗人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知有儿童挑促织”是诗人所想到的,“夜深篱落一灯明”是诗

人的所见,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诗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这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季的诗,我还知道描写秋天的诗有:(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

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

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5.《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6.《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

是,。

7.《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8.《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

是,

9.《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10.《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11.《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12.《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杜甫诗三首默写答案

(一)《秋兴八首(其一)》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咏怀古迹(其三)》

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题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释义:

塞上风云( ) 急暮砧( )群山万壑( ) 朔漠( )

青冢( ) 省识( ) 渚清( ) 霜鬓( )

2.赏析下面诗句,说说划线词语在诗中表达的深意。

(1)丛菊两开他日泪 (2)群山万壑赴荆门

(3)一去紫台连朔漠 (4)独留青冢向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律诗讲求对仗。试运用你掌握的知识,分析《登高》在对仗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体诗讲究押韵,找出《咏怀古迹(其三)》诗中押韵的字,说说律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律诗的基*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例《阁夜》:前一层写秋夜江景;后一层咏卧龙跃马。试照此形式归纳这三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律诗章法的严密。

(1)《秋兴八首》(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诗,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而且要经常自觉地积累这方面的体会。下面是一位同学介绍自己朗读《登高》的心得,你对其有什么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家庭作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萧瑟/哀猿长啸丛菊/流水淙淙

B.砧板/饮鸩止渴潦草/穷困潦倒朔漠/横槊赋诗

C.千载/怨声载道江渚/锱铢必较明妃/杞人忧天

D.歌曲/是非曲直和诗/群山万壑霜鬓/文质彬彬

答案:C

解析:A项,分别读diāo/diào,xiāo/xiào,cóng/cóng;B项,分别读

zhēn/zhân,liáo/liáo,shuò/shuò;C项,分别读zǎi/zài,zhǔ/zhū,fēi/qǐ;D项,分别读qǔ/qū,hâ/hâ,bìn/bīn。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

D.万里悲愁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答案】C(省——曾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D.分明怨恨曲中论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百年"借指晚年,B项中的"万里"指远离故乡,C项中的"人事"指交游,均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而D项中的"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相同。

4、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答案:C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

C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

D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D

解析:A副词,独自/副词,只,仅仅;B副词,尚且/副词,还;C介词,对着/副词,从前;D介词,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这些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都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

作品。

B.大厅里摆放着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形状酷似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真是巧夺天工

....。

C.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挪用巨额资金向濒临破产的银行注资。

D.上大学不是为得到一纸文凭,把它当作求职的敲门砖

...,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答案】B(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4月1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一“治堵新政”。

B.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C.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

D.房龙善于用轻松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地理著作,所以他的《房龙地理》能够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A(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C“连续……五连败”搭配不当,“令人”和“堪”成分赘余。D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8、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

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答案:.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9、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答案】C(“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

10、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答案】B(“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

11、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答案】D(“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议论精辟”有误。)

12、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悲剧。

B.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无限向往。

D.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

【答案】 D

13、选出对《登高》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答案】D(纵<时间>、横<空间>颠倒)

14、下面对《登高》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答案】D(“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

15、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答案】D(“每句四个节拍”错。)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答案】B(无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