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口历史研究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

通过对通商口岸和通商口岸化的考察,准确地把握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沉的程度,可以准确地把握中国畸形城市外壳内部潜生的现代化种粒如何冲破重压,逐步发育成长。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

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具有特定的内涵的。

一般地说,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大都是通过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关条款的规定开辟的。

但到清末,租借地,自开口岸的出现使通商口岸和条约口岸的概念逐渐有了新的发展。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

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

”这一类虽说亦属标准条约口岸,但大多数不沿海、沿江、沿河。

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①a]当然,另一些论著并不认为这些所谓“访问[②口岸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条约口岸性质,他们仅仅承认这些口岸具有变相条约口岸的性质,”a]而另外一些论著,则根本不承认其所具有的条约口岸性质,[③a]之所以造成以上认识差异,大概主要是各家对条约口岸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

后两种观点将条约口岸的标准严格限制在条约明确规定的与南京条约诸条约所开列的通商口岸权利相等的口岸,而前一种观点则把条约规定的各类口岸都划入条约口岸之列。

尽管在认识上有差异,各家对各类口岸的基本特征还是不易发生争论的,因为这些口岸基本特征都早已为条约明确规定。

随着通商口岸的不断增辟,各口岸间的交通,通讯等联系逐步完善,处于腹地的广大地区开始为它们所左右,于是就形成了口岸体系。

上海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航运港口?

上海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航运港口?

上海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航运港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出来。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众多重要的航运港口。

下面将为您介绍上海地区的三个重要航运港口。

一、上海港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第一大货物吞吐量港口。

它由上海港务局管理,包括洋山港、外高桥港、大港口、北港、南港等,总面积达4963万平方米。

上海港不仅是中国重要的门户,也是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之一。

其港口设施齐备,拥有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液体散货码头等。

同时,上海港还配备了先进的装卸设备和航运管理系统,确保货物的顺利流通。

1. 洋山港:洋山港是上海港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港口里拥有80台岸桥和140个衡器,年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

洋山港还引进了智能化装卸系统,提高了效率,大大缩短了货物的停留时间。

2. 外高桥港:外高桥港是上海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群之一。

港口里有六个深水泊位,可以同时服务多艘大型船只,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

外高桥港还配备了先进的堆场管理系统和通关设施,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杨浦港杨浦港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是上海的一座重要航运港口。

它依托长江航道,与临港产业区相连,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杨浦港与国内外多个主要港口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货主和航运公司可以通过杨浦港进行国内外的货物运输。

目前,杨浦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船舶码头、物流仓储、加油站等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

1. 船舶码头:杨浦港建有多座现代化的船舶码头,可以容纳各类船只停靠。

港口里还配备了先进的装卸设备和仓储设施,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高效运输。

2. 物流仓储:杨浦港内有大量的物流企业和仓储设施,为货主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

这些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的仓储、配送等服务,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包装、报关、保险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三、吴淞口港吴淞口港位于上海市闸北区,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海港。

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知识

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知识

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知识
中国航海博物馆(China Maritime Museum)是中国第一家以航海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申港大道197号。

该博物馆旨在展示中国航海历史、文化和技术的综合性博物馆,提供有关航海的文物、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

以下是一些中国航海博物馆展示的航海知识:
1、古代航海:展示中国古代航海的发展历程,包括船舶、导航技术、港口和海上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2、海上丝绸之路: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包括丝绸之路的历史、路线和贸易商品等。

3、郑和下西洋:介绍明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展示郑和船队的船只、装备、路线和贸易活动等。

4、近代航海:介绍中国近代航海的发展历程,包括船只、港口、航路和海上战争等方面的内容。

5、现代航海:介绍中国现代航海的发展现状,包括船只、港口、航路和海上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6、航海科技:展示航海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包括船舶设计、建造、维修、导航和通讯等方面的内容。

7、航海文化:介绍中国航海文化和民间传说,包括海洋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中国航海博物馆还提供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包括
航海历史、文化和技术的研究、讲座和课程等。

参观者可以在博物馆内深入了解中国航海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学习更多有关航海的知识。

上海前滩发展史

上海前滩发展史

上海前滩发展史《上海前滩发展史》上海前滩,位于黄浦江畔,经历了上海百年发展的种种变迁,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地区。

《上海前滩发展史》将为您展示这个令人震撼的城市发展之旅。

19世纪末,前滩被海潮所包围,是上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这个地方吸引了许多外国企业家和商人,不断增加了国际文化的影响。

而这也是当时上海的杂志、报纸和文学期刊的集散地,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然而,上世纪初,前滩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随着上海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前滩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扩建。

商家们纷纷迁离前滩,而大型的国有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开始涌入这个地区。

前滩逐渐成为了金融中心,许多重要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在此设立。

这也标志着上海开始崛起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开始。

然而,上世纪中叶,前滩再次陷入低谷。

上海的经济改革和开放带来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前滩的地位逐渐被其他地区所取代。

旧的建筑逐渐破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压力下濒临崩溃。

然而,幸运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政府意识到保护前滩的重要性,决定启动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计划,为前滩的再次崛起铺平了道路。

在21世纪初,前滩的再生计划开始展开。

许多历史建筑被保护和修复,国内外的投资者也逐渐被吸引到这个地区。

前滩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上海时尚和文化的代表。

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都在此设立了总部或分支机构。

同时,前滩周围的地区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提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务区域。

如今,上海前滩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内外游客争相到访的地方。

这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和创意的地区,在每个街角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前滩的高楼大厦与历史建筑相互交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这里既有繁忙的商业区,也有宽敞而美丽的公共空间。

《上海前滩发展史》展示了一个城市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了繁荣、低谷和再生的循环。

这个地区独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为上海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无论是对于研究历史还是对于探索这座城市的旅行者们,前滩都值得一游。

上海港介绍

上海港介绍
未来发展
未来,上海港将继续致力 于提高效率和优化服务
在软件方面,将加强信息 化建设,提高港口的智能 化水平
12
+
34
在硬件方面,将继续投资 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
高码头的吞吐能力
同时,上海港还将积极拓 展新的业务领域,如跨境 电商、冷链物流等,以满
足市场的不断变化需求
PART 5
结语
1
上海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设 施完备、业务范围广泛的国际 大港,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
01
02
上海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3年,当时由 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英国殖民者强行租借 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开启了上海港的近 代化历程。此后,上海港逐渐发展成为了 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上海 港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码头、堆场、仓库等。这些设施的建 设极大地提高了上海港的吞吐能力,使其
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
PART 2
设施与设备
A
上海港拥有完 善的设施和设 备,包括集装 箱码头、散货 码头、油品码
头等
B
这些设施的 完备使得上 海港能够满 足各种类型 的货物运输
需求
C
此外,上海港 还拥有一支专 业的船队和物 流系统,为客 户提供全方位
的物流服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3
业务范围
PART 4
上海港介绍
1 历史与发展 3 业务范围 5 结语 7 智能化发展
2 设施与设备 4 未来发展 6 环保与绿色发展
上海港,位于中国上海市,是长 江三角洲上的一个重要港口,也
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一、概述近代以来,中国的通商口岸历经了一系列的变革。

自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以来,中国逐渐开放沿海城市的通商口岸,经过一定的发展,港澳台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龙头城市,而在内陆城市,如重庆、武汉等,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通商口岸。

在此背景下,本篇论文将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进行详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历史变迁1、清朝开放海上通商清朝首次开放海上通商是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英、美、法、俄、荷等国得到了对中国沿海五个口岸的开放和治外法权的特权。

此后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日益扩大了沿海城市的通商范围,但是这种无条件开放的通商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领土丧失。

2、新中国的开放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之下,中国经济进入了封闭的时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政策出台,中国开始了一系列开放的步伐。

1984年,中国首次对外出台《通商口岸管理条例》,规定了对口岸的分类以及政府的相关管理条款。

自此,中国的通商口岸逐渐向全国范围内的内陆城市扩散,如重庆、武汉、郑州等城市都相继成为了口岸城市。

3、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通商口岸发展更加明显。

2009年,国务院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口岸建设的目标,加快内陆城市口岸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多个沿线国家展开合作。

目前,全国有28个口岸享有国际化的地位,而国际集装箱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口岸则是大连、沈阳、天津、上海等城市。

三、现状分析1、港澳台地区与内陆城市口岸的差异港澳台地区的通商口岸享受着较高的开放程度,包括免税、便捷的货物走私和货物贸易等优惠措施,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城市。

而内陆城市更多的是起到了连接内外市场的桥梁作用,如重庆、武汉等城市为内陆自贸区核心口岸,衔接扩大国际合作,推动内陆城市发展。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

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

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到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

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

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资源财富的桥头堡。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港口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国(除台湾省)仅有万吨级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仅2万多m,年总吞吐量只有500多万吨,多数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运和港口开始获得新生,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初:由于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加上经济发展以内地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

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

在这一时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多深水泊位,其中大多系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船舶压港、压货、压车情况日趋严重,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

从1973年至1982年全国共建成深水泊位51个,新增吞吐能力1.2亿吨。

首次自行设计建设了中国大连5万/10万吨级原油出口专用码头。

这一时期锻炼和造就了中国港口建设队伍,为以后港口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上海历史调研报告

上海历史调研报告

上海历史调研报告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篇报告旨在调研上海历史的重要事件、地点以及对当地的影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发展历程。

二、上海的起源和发展上海地处长江和黄浦江的交汇处,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渔业和农业区域。

上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的晚期,当时这个地方被称为“上海浦”,主要是一个小渔村。

然而,自从上海在公元1291年被设为县治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它开始迅速发展壮大。

三、上海的重要事件和地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上海的命运。

在战争之后,上海成为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并被租借给英国,并成为列强的势力范围之一。

英国的介入为上海的商业、贸易和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老城厢老城厢是上海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狭窄而曲折的巷道,石板铺就的街道以及古老的庙宇和府邸。

老城厢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 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由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列强设立的一块外国势力范围。

这个租界对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和商业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地区,可以看到许多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如外滩等,它们成为上海城市风貌的标志。

4.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是上海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这个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上海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包括陶器、书法、绘画和古代文物等。

它是了解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对当地的影响上海的历史事件和地点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使上海成为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促进了其商业和贸易的繁荣。

老城厢和上海公共租界等地方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它们成为了吸引游客和研究者的重要景点。

而上海博物馆则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和欣赏上海的历史与文化。

2009年度上海港吞吐量分析

2009年度上海港吞吐量分析
然 而 12 月 份 全 港 完 成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239.8 万 TEU,为全年以来单月最好成绩,这让我们看到了集装 箱以及外贸吞吐量在 2010 年复苏的希望。
现较大幅度增幅,达 871 万吨,为单月最高实绩。全年 共完成 8044 万吨,同比下降 0.1%。
金属矿石吞吐量在 2008 年 12 月份达到低谷。进 入 2009 年,随着全国经济形势不断好转,金属矿石吞 吐量也逐步回暖,并以震荡上升的趋势在 12 月份达到 历史新高,单月完成 703.4 万吨。全年总共完成 6677.9 万吨,同比增长 8.8%。而钢铁吞吐量走势则不像金属矿
幅明显。全年共完成 2500 万 TEU,同比下降 10.7%,成
为自 1990 年以来,首次下降的年份。
表 1 四年来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对比(单位:万 TEU)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进口
外贸
内贸
1066.41 156.48
1223.57 174.27
1105.68 170.66
909.54 154.83
岛水上交通运输量急剧下降。11 月份旅客运输量仅为
42.7 万人次,同比下降 64.58%,环比下降 70.34%;车
运量为 31147 标准车,同比下降 82.86%,环比下降
84%,两项指标平均跌幅达 75%。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上海长江大桥开通后,水上交通客流量下降明显。仅
仅 10 天的时间,客流量就下降了 80%之多。其次,车
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重振经济的举措。全港各港 个月,全港货物吞吐量再次走高,单月完成 5762.8 万
航企业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在短时间内迅 吨,成为上海港历史上单月实绩最高纪录。同时也使得

上海与宁波的外贸埠际转运变迁1866—1930

上海与宁波的外贸埠际转运变迁1866—19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译编近代浙江通商口岸经济社会概况集成以下简称浙江贸易报告集成浙江人民出版社在旧海关统计体例中将由香港进口的商品一并算作由国外直接进口实际上由香港运来的商品中既有经香港转运的商品也有香港本地的商品但由于香港是自由港因此历史时期的海关统计缺失无法厘清
上海与宁波的外贸埠际转运变迁 ( 1866—1930)
第一次鸦 片战 争后 , 上海 、 宁波及广州 、 厦门 、 福州等 五个口 岸作为 中国 首批通 商口岸 , 正 式对外 开埠 。开埠后的上海 很快超 过其 他四 口 , 并超 过了 一口 通商时 期的 广州 , 一跃成 为全 国外贸 中心 。而开埠后的宁 波 , 却并 未如 外商 所热切 期待 的成 为一个 良好 的市 场 , 很快 外商 就发现 宁波 的对外贸易完全依存于上海 , 甚至有 人建议 用宁波 去换其 他口岸 。宁波最 终得以 被保留作为 通商口岸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它仍然可以 作一个所 有贸易都 操在中国 人手里的 ‘ 外港 ’ 的典型例子 , 对主要市场 — — — 上海 , 起辅 助的 作用 。 ”可见宁波在对外贸易中对上海的依 附 ,自开埠之初便已形成 。 宁波之“ 密迩上海 ” , 使其直接对外贸易发展缓慢 , 以依赖上海的外贸埠际转运为主 , 上海成 为宁波对外贸易的中转点 。这一点 ,久已为学者所熟知 。但是对于上海和宁波间外 贸埠 际转运 关系的历史变迁 , 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却始终未予应有的关注 ,更没有以系统的数据在长时段内进 行深入梳理和研究 。缺少量化的 指标来 呈现二 者外贸 转运 关系的 长期变 化 , 便很容 易在一 句 ② “ 密迩上海 ” 的概括下 , 夸大上海对宁波外贸的影响 , 同时忽视了宁波自身的成长特点 。 其实上 海对宁波的外贸转运并非简单的始终居高不下 , 而是有明显的起伏 , 宁波对上海外贸转运的依赖 甚至一度弱化 ,尤其在进口方面 , 这一点以往很少注意 到 。上海与宁 波间外贸转运的变迁 , 还折 射出近代亚洲市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因此在长时段内以系统的数据对沪甬间外贸埠际转运进 行动态的考察十分必要 。 本文即利用大量系统的海关统计数据及文字资料 , 试考察 1866 —1930 年间宁波对上海外贸埠

关于港口史编纂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港口史编纂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港口史编纂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港口史编纂工作情况的报告一、引言港口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贸易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对于港口史的编纂工作,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保护。

本报告将就港口史编纂工作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二、港口史编纂工作现状评估1. 港口史编纂的重要性港口史作为地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港口史的编纂工作,可以还原港口曾经的繁荣景象,探寻港口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2. 现有港口史编纂工作的局限性目前的港口史编纂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资料收集不全、研究视角单一、历史考证不足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港口史编纂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当地历史的全面了解。

3. 文献整理和资料收集港口史编纂工作的第一步是文献整理和资料收集,这关乎编纂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目前,一些港口史的文献和资料收集工作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4. 研究视角和多元文化在对港口史进行研究时,需要拓宽研究视角,多元文化的交融才能更好地还原港口历史的真实面貌。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

5. 历史考证和文化保护历史的考证是港口史编纂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严谨的考证工作,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

对港口文化的保护也是港口史编纂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实现。

三、港口史编纂工作的建议和展望1. 加强资料收集和文献整理为了更好地进行港口史编纂工作,需要加强对于港口史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编纂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 多角度研究港口史对于港口史的研究需要多元化的视角,不同文化和历史阶段的交融对于还原真实的港口历史至关重要。

3. 提升历史考证水平在港口史编纂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历史资料的辨析和考证工作,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与港口研究

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与港口研究

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与港口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与港口研究

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与港口研究

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与港口研究古代海上贸易在世界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海上贸易,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能够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交换和经济的繁荣。

而港口作为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扮演着连接海洋和陆地的桥梁作用。

本论文将从古代海上贸易路线和港口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各个地区的海上贸易路线、港口的发展和影响。

论文将以3000字的篇幅论述。

第一部分:古代海上贸易路线的研究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主要可以分为亚洲-非洲线和亚洲-欧洲线两条主要线路。

亚洲-非洲线起点为中国,经过海南岛、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终抵达非洲东岸,主要与埃及、罗马帝国等地进行贸易。

亚洲-欧洲线起点同样为中国,经过南海、菲律宾海、东海、日本海,最终抵达欧洲,主要与东罗马帝国、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各国进行贸易。

这两条线路中,亚洲-非洲线的影响较大。

首先,在中国与非洲东岸之间的贸易中,中国出口了丝绸、陶器、茶叶等产品,进口了马来丝练、象牙、黄金等商品。

这种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其次,在中国与埃及等地的贸易中,还产生了海上贸易支线,比如红海贸易和印度洋贸易。

这些支线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亚洲-非洲线的贸易规模。

亚洲-欧洲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这条线路使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世界的贸易得以繁荣。

东罗马帝国以副穆斯林国认为大唐帝国是“中国” ,在双方贸易往来中,东罗马帝国从中国进口了茶叶、丝绸等产品,而中国从东罗马帝国进口了玛瑙、银器等商品。

阿拉伯世界也以亲穆斯林国产品“中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另外,在这条贸易路线中,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等地也从东罗马帝国进口了丝绸、陶器等产品。

这些贸易活动都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第二部分:港口的研究港口作为海上贸易的节点,其发展与海上贸易密切相关。

在古代,世界各地形成了众多重要的港口,比如亚历山大港、苏伊士港、常州港、广州港、鹿儿岛港、开封港等。

中国港口史的编撰文件

中国港口史的编撰文件

中国港口史的编撰文件
关于中国港口史的编撰文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选题背景:介绍中国港口历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中国港口史的目标和意义。

3. 研究范围:界定研究的时间范围和地理范围,例如重点研究明清时期的主要港口。

4. 研究方法:阐述研究采用的方法论和研究手段,例如历史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等。

5. 史料搜集:说明搜集的相关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地图等,提供详细的文献目录和引用方式。

6. 港口发展历史: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介绍中国港口的发展演变,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发展。

7. 港口地理、商业和政治地位:描述每个阶段的重要港口在地理、商业和政治方面的地位,以及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流。

8. 港口建设和规划:介绍各个时期港口的建设情况、港口规划和改建。

9. 港口经济和社会影响:探讨港口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包括商品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人员流动等方面。

10. 港口文化和人文景观:探讨港口中的文化现象、人文景观和其他社会现象,如移民、留学生、文化交流等。

11. 港口问题和挑战:讨论港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港口管理、环境污染、城市发展与港口冲突等。

12. 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对中国港口发展的展望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以上是中国港口史编撰文件的一般内容,具体内容可根据研究者的具体目标进行调整和裁剪。

港口史编纂工作情况汇报

港口史编纂工作情况汇报

港口史编纂工作情况汇报港口是连接海洋和内陆的重要枢纽,承载着货物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港口史编纂工作是对港口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整理和记录的重要工作,对于了解港口的发展脉络、探索港口文化和传承港口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在进行港口史编纂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港口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理。

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我们对港口的建设、发展、衰落等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和整理,将这些信息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形成了初步的档案资料。

其次,我们深入实地进行了调研和考察。

我们走访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港口,实地考察了港口的历史建筑、文物遗迹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港口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专家座谈和学术交流。

我们邀请了多位港口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港口史的编纂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开展了社会宣传和推广工作。

我们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港口史编纂工作的重要性,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港口史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港口史的编纂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深入挖掘港口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港口史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强社会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港口史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到港口史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总的来说,港口史编纂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港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港口史编纂工作的新局面!。

港口码头设施的考古与文化保护问题

港口码头设施的考古与文化保护问题

港口码头设施的考古与文化保护问题港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交通枢纽,码头设施的建设与改进对于港口的功能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码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时,必须认真考虑港口区域内潜在的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维护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丰富性。

港口码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常常需要进行土地开发和修筑工程,这涉及到探土和挖掘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重视考古调查和研究,很可能会破坏或丧失了港口区域内潜在的考古遗址。

考古遗址是过去人类活动的见证,它们保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因此,在进行港口码头设施的建设之前,应该委托专业考古团队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考古调查,以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旦考古遗址被发现,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护。

保护措施包括避免直接破坏遗址、合理划定保护范围、修复和维护古迹、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

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考古遗址,可以考虑将其保留在原地,并以透明的方式向公众开放,以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对于一些不具备保护条件的遗址,可以考虑进行挖掘和搬迁,将其转移到其他地方进行保护。

保护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港口管理机构和专业考古团队的合作,形成一个综合的保护机制。

除了考古遗址,港口码头区域通常也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物和民俗文化。

在进行港口设施建设和改造时,应考虑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增强港口的特色和魅力,也可以为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机会。

因此,需要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保护文化遗产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

保护港口码头设施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也需要增强社会意识和参与。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公众对于港口码头设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了解,可以增强他们对保护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和展览,向公众展示港口码头设施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在港口码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中,充分考虑考古和文化保护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_兼与宁波港的比较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_兼与宁波港的比较
3. 上海港气候和水深优良 墨菲认为上海港有几个有利条件 ,其一是中 国海岸最北的终年不冻港 ,因此胜过华北天津和 青岛港 ;其二 ,位置距黄浦江口 14 英里 ,使港口 不受台风的侵袭 ,胜过华南各港口 ;其三 ,在港内 或长江入口区 ,很少有耽误船舶航行的大雾 ③。 若把宁波港和上海港进行比较 ,会发现宁波港除 了比上海港稍南外 ,其他有利条件几乎都有 。 陆聿贵强调上海港成为良港的天然条件有 三 :1. 深度适宜 ;2. 连接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河 道的交通系统 ,为太平洋东海岸线的中心点 ,与 世界各国航线联系 ;3. 具有适宜的气候 ,为不冻 良港 ④。应该说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上海港 的航道经过疏浚后基本能满足船舶进港的需要 , 但大型船舶还需候潮或减载才能进港 “, 吃水深 之轮船所输运之商业 ,将传向外国之支配中心 , 上海将因此变为第二等商埠”⑤。张其昀察觉到 由于航道淤浅 ,上海港的进口货有移至神户或香 港转口的趋势 ⑥。日本学者冈崎幸寿 1938 年出 版的《海运》一书注意到一战后亚洲海运市场重 心由上海转移至神户的倾向 ⑦。能吸引长江和 太湖流域的货物是上海港独特的优势 ,而其他诸 如位于太平洋东海岸中心点 、气候适宜 、不冻良 港等 ,宁波港也同样具备 。
·84 ·
运到北方 ①。1865 年中国与法国商谈的法国船 只缴纳船钞事宜也是以宁波为界 ,分段分期实行 的 ,自 1865 年 10 月 15 日始 ,在宁波及其以北各 口岸实行 ,宁波以南各口岸 ,福建及广东则自 11 月 1 日施行 ②。由上可知 ,上海港位于中国东部 海岸线的中点是其一大优势 ,但宁波港同样具有 这一优势 。
这也就是在18431862年间长江三角洲曾经出现过的过渡型埠际贸易方式苏州方式州方式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以鸦片换生丝为主体而兼有部分其他进口商品以及江浙茶叶在苏州进行的相当原始的物物交易方式次是依托传统时代的内河航运渠道在开放的上海港与长江三角洲传统贸易中心苏州之间沟通中外贸易物流的交通方式在开埠之后的一二十年中长江三角洲的商业中心和航运中心是分离的上海港通过苏州河即吴淞江承担苏州的外港角色

上海近代史

上海近代史

上海近代史上海是中国最富有活力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和见证者。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东海岸的重要贸易中心,也是外国势力进入中国的门户之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中,上海起到了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19世纪中叶,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开放港口,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得许多外国势力涌入上海。

这些外国势力包括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他们在上海建立了租界并享有特权。

上海的租界成为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中心。

这使得上海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吸引了许多海外移民和投资者。

上海的近代史还与中国的政治革命密切相关。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上海成为了中国的临时首都,并在那里建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政府。

然而,革命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稳定和统一。

后来,上海成为了各种政治派别的斗争场所。

著名的“五卅惨案”,即1925年的上海学生和工人示威抗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次抗议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中国劳工运动的起点。

近代中国的动荡和动乱也在上海得到了体现。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上海成为了日本侵略的重要目标。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成为了中日战争的前线。

日本占领了上海,并对其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上海作为中国人民抵抗的象征,成为了抗日斗争的重要战场。

战争结束后,上海恢复了中国的主权,并开始了一段重建和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龙头之一,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的浦东新区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上海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交通设施拔地而起。

此外,上海还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之一,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和活动。

然而,上海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导致了一些环境问题。

国外学者对于上海文化研究的著作

国外学者对于上海文化研究的著作

国外学者对于上海文化研究的著作
上海文化研究在国外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这些学者通过各种著作,深入探讨了上海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在这些著作中,一位名叫约翰·史密斯的美国学者详细介绍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他指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港口城市。

在这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上海文化。

史密斯通过对上海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研究,揭示了上海文化的多样性。

他指出,上海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上海的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除了史密斯,还有一位名叫安娜·约翰逊的英国学者也对上海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她在她的著作中指出,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些人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传统,丰富了上海的文化内涵。

约翰逊还深入探讨了上海的文化产业。

她指出,上海的文化产业包括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

这些产业不仅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上海的文化繁荣提供了支撑。

除了史密斯和约翰逊,还有许多其他国外学者对上海文化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探索了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

这些研究不仅为我们了解上海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国际文化交
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外学者对于上海文化研究的著作丰富多样,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上海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这些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上海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做好《港口史》编撰工作

做好《港口史》编撰工作

做好《港口史》编撰工作港口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节点,扮演着贸易往来、人员交流和文化传播等多重角色。

《港口史》编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对港口发展历程的记录,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深入探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如何做好《港口史》编撰工作。

编撰者需全面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地图、照片等。

这些资料将为编撰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和参考。

同时,也需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专业知识和观点,确保编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编撰工作应以时间为线索,将港口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期、分阶段的描述。

可以从港口的起源、发展初期、繁荣时期、衰落和再兴等角度进行划分,以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每个时期的描述要详实生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以展现港口的全貌和重要性。

编撰工作还应注重港口与其他港口、城市、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港口作为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与周边地区和其他港口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通过对港口的物流、贸易、人员流动等方面的描述,展现港口在区域发展和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编撰工作还应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

可以从港口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人文背景等方面入手,解析港口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也需要对港口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港口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编撰工作中,还应注意港口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的介绍。

港口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的故事。

可以通过对港口的建筑、文化活动、历史事件等方面的描述,展示港口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编撰工作应注意语言的使用和文章的结构。

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读者理解和阅读。

同时,文章的结构要清晰合理,可以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晰,易于阅读。

《港口史》编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全面搜集资料、分期分阶段的描述、注重港口与其他港口之间的联系、系统分析港口的发展以及展示港口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准确、生动的港口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港口历史研究》第五部分、上海在中国的角色地位分析第一章、上海在中国的角色地位一、中央政府的开放政策九十年代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产生了上海奇迹。

上海机场、深水港、基础设施、F1赛车、大项目的投入等, 五一不显示上海的世界级影响。

二、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四、上海是当然的中国经济首都第二章、上海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大国,必然有多个中心城市,上海是其中之一,很有可能上海经济第一龙头、北京是行政龙头、广州是第二经济龙头。

但以上经济龙头在短时间内都要逊色于香港,或者说上海的角色与竞争对手最大的是香港。

第三章、上海的真实实力一、上海和国内城市的真实实力比较(从国内城市的能力比较看,上海的城市能力其实不强,更不具备时下做领袖、领头羊的气质和能力.上海能力领导国内尚差很远,上海不够的城市能力——岂止几年可炼成?二、上海和国际城市的真实实力比较(从国际的视野看上海,上海的城市能力远远不够、级别尚未开始详见附件2:《长江三角洲发展与竞争态势研究分析报告》报告二《上海洋山港产业态势研究分析报告》序、世界港口综合分析第一章、世界港口发展历程港口作为人类历史最古老运输途径之一,到今天科技发达时代,反而成为全球大宗货物的主要远程运输模式尤其是洲际运输的主要方式,这得自于海洋内河运输的大容量低成本性。

第二章、世界港口业务经营分类第二部分、世界港口集装箱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第一章、世界港口集装箱产业发展历程人类进入大工业化时代,大生产生成的大量工业制成品必须以大运量、便捷高效的运输方式来完成,集装箱运输方式由此而产生。

集装箱运输相比于传统运输方式的便捷高效特点,因此集装箱运输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运输史上一次巨大的革命和飞跃。

国际航运的模式由此进入到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的并行时代。

而由于原材料干散货运输的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效益,各国都把发展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港口的主要业务目的.这造成了港口集装箱业务的更激烈竞争.第二章、世界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态势分析一、上世纪90年代末五年世界港口集装箱业务态势分析(一)、2001单位:TEU资料来源: 《国际集装箱化》2004年年鉴(英文版)。

小结:世界近八年港口集装箱发展态势表明:1、在上世纪80年代后,因为国际制造业向东方的大规模转移,东方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造成了亚洲港口的迅猛崛起,亚洲的香港、新加坡、釜山成为世界最大集装箱港;2、在五年前的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港口集装箱运输量尚名不见经传,只有上海勉强进入了前十;3、由于中国经济的全面建设提升,中国港口集装箱业也在这几年飞速进行实质性的提升进步。

而才两三年后的本世纪这三年,中国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令人惊奇地大步前进,每年以惊人的速度赶超对手。

尤其深圳上海的飚升等,表明了中国港口集装箱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迅速靠近世界行业的老大香港、新加坡且已超过釜山。

目前,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港口皆在亚洲,尤其是在香港、新加坡、韩国釜山光阳、台湾高雄、中国大陆的上海、深圳等。

4、中国港口吞吐量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的亮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港口吞吐量迅速提高,并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1985-1990年5年间沿海港口吞吐量增加了11588万吨,年均增加5.24%,1990-1995年5年间沿海港口吞吐量增加了30922万吨,年均增加9.884%,1995-2000年5年间沿海港口吞吐量增加46517万吨,年均增加9.37%,进入新世纪,2000-2004年4年间沿海港口吞吐量预计将增加118800万吨,年均增加17.75%,港口吞吐量发展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到2003年已经形成了8个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

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港口群,沿海港口装备水平、作业效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世界港口发展的中心向东方转移的原因是:港口作为大宗货物的运输点,在人类进入上世纪末期以后,由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量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转移,造成了发达国家制造产业空洞的同时,也造成了发达国家曾经辉煌的港口和港口城市的衰落.全球除鹿特丹城市维持了至今一定的港口产业繁荣外,比如最早的资本主义港口英国伦敦等,已无一例外衰落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相反来说,正因为制造业生产对原材料及产品输出的大运量运输,造成了东方港口的无比繁荣.随着中国大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大陆港口这几年正以不可思议地发展速度,在超越亚洲的航运老大新加坡香港。

尤其作为不属于中国地域的新加坡和高雄、韩国釜山,其航运老大的位臵正被上海港、深圳港在以惊人的速度追赶、超越。

第三章、世界集装箱港口发展态势分析一、香港港(一)、综合概况和港口地位国际航运注册中心、功能性国际航运中心。

1、港船东控制的商船在世界上居第五位2、国际轮船公司总部设立中心3、远洋船舶停靠中心4、服务于中国内地的货物航运中心目前75%的货物与中国内地有关。

5、香港港口运输是香港货运的主要方式近10年来,按重量计算香港的水运货物量占香港总货运量的90%,其中海运占72%。

6、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处理港口(二)、主要腹地香港作为远东国际航运中心,其直接经济腹地是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条件优势1、香港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天然优良港的自然条件香港地处中国与邻近亚洲国家的要冲,是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必经之地。

香港是南中国海唯一的深水港,与美国的旧金山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同被称热内卢同被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的天然港。

2、自由贸易政策香港政府实施简明和低税率的税制政策,只对源自香港的收益征税,没有增值税和销售税,也不设资本收益税和股息税。

目前,香港采取的标准税率仅为15%,每年税收总额平均不到本地生产总值的10%。

在进口贸易方面,香港政府只对碳氢油类、烟酒类、化妆品征收关税,对其它商品实行免税。

3、香港对港口建设的重视从1970年开始建立第一、二、三号集装箱码头,到今天已有8个现代化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

香港第十、十一号集装箱码头已经完成规划。

十二号、十三号集装箱码头正在规划。

4、香港金融、贸易等服务业的发展与国际航运相配套的金融、贸易等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

5、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到目前为止,香港制造业大约有90%已经转移到华南地区,这些制造业所需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又继续通过香港运输。

中国内地在香港的货物贸易中占到1/3,香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货物的主要信道。

据统计,在香港港口的货物运输中,75%与中国内地有关。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也以较高速度增长,内地对外贸易伙伴较多集中在亚太地区。

这有力地促进了香港港口航运的迅速发展。

6、东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20多年中,包括“四小龙”、东盟国家在内的东亚经济获得了每年以8%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以至全球发出了“东亚奇迹”、“东亚模式”的称赞。

全球开始注视亚洲的发展,加强同亚洲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交流和合作关系。

如在90年代初美国重新调整亚洲战略,德国制定新亚洲政策,日本“脱欧返亚”。

与此同时,亚洲区内贸易和投资也持续增长。

这成为香港航运业的迅速发展的另一外部推进器。

(四)、危机劣势1、土地不足,发展受到限制。

2、和黄、九龙仓等港资纷纷流入内地,大部分流向了深圳计划1994年底建成的九号码头直到2003年底才投入初步运营,港府曾有保留规划的12号、13号集装箱码头,其它用地改变用途建造主题公园的设想。

目前港府正在积极评估大屿山码头项目的建设可行性及规划调整策略。

3、香港与深圳两地码头费现时相差两成珠江三角洲的厂房需要空箱,多选择盐田入口;至于具时间性的出口货物,付货人才会考虑使用香港。

(五)、趋势走向1、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货源地,部分货源从香港中转,未来比例会有所下降,但总量仍将保持上升态势。

2、无论香港港口的吞吐量将来怎样增长,其在世界和整个亚洲区内所占份额的比例将会不断下降也是必然趋势。

(六)、与上海港的竞争状况1、沪港经济腹地不同,两地港口不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2、近年来上海港到香港港口中转的集装箱约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二成左右,按2002年数字计算,约为172万标箱。

如果这部分箱量全部由上海港直航而不到香港港口中转,香港将失去近十分之一的箱量。

二、新加坡港(一)、区位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北与马来西亚相连,南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转运要道。

(二)、综合概况享有国际上“最有效率港口”美誉。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炼中心,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

(三)、竞争局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政府加大港口建设,成为新港的强劲对手。

马来西亚的丹戎比里巴士港2000年在全球集装箱港口的排名中还是无名小卒,但2001年,以不到新港一半的优惠价格,使得马来西亚PTP港成功的挖走了新加坡港的最大客户马士基海陆,马士基海陆持有PTP港30%的股份。

又将长荣集团拉至麾下,带走新加坡1/6的集装箱货运量。

(四)、发展策略1、准备开放港口让船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2、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

3、同时港务集团加快步伐,发展五个新码头。

预料其中三个位于巴西班让码头的新码头,最快可以在明年投入服务;另外两个则将在两年后启用。

4、新加坡港务集团通过换股、投资等方式直接参与全球港口业务,间接维护了新港全球航运中心地位。

(五)、服务管理1、顾客服务协议。

PSA(新加坡港务局)已从原先对所有顾客实行统一的标准费率,发展到采用“顾客服务协议”,如 PSA对于大批量货物采用折扣优惠等。

2、价值竞争。

PSA向顾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并帮助顾客降低其营运成本。

三、釜山港(一)、区位釜山是韩国的第一大港口城市,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端的洛东江口,扼朝鲜海峡之要冲,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的对马岛和壹岐岛遥遥相望。

(二)、综合概况占韩国总海上出口货物的40%,集装箱货物的81%,全国水产品生产量的42%。

釜山港靠近中国的东北,在吸引来自中国的中转货物上拥有地理优势。

釜山港柜量成长主要是靠中国大陆华北地区转口货源。

(三)、发展策略1、韩国釜山加大港口建设为了应对上海港未来十年的竞争,釜山港务部门已展开新港扩建资金筹措,釜山新港将投入9.34亿美元兴建6个集装箱码头及长达2公里的相关港埠设施,以确保在东北亚的中转港地位。

2、2000年3月29日起设置釜山港自由贸易区。

(四)、服务管理1、釜山港实行全面私有化经营管理,并为此专门成立独立运作的行政部门——釜山港港务局(BPA),授以全权可在该港制定管理、运作、发展和对外商业活动的权利。

2、釜山港收费低廉,港口使用费还不到神户和香港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