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育的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爱,教育的底色
让爱成为教育的底色,这是教师的情感表达,更是教育智慧的体现。当我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结合“最美乡村教师”杨元松的事迹,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上。这种情感与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将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
这既是为人师的责任,也是为人师的情感。
二、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诚挚的心灵,是孩子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孩子心灵的明镜。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们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情感会使我们对孩子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出现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个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记、12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幅象征孩子梦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高兴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来不只打工一条路。”
杨老师在采访说的这样一句话:“老师在孩子的心中是一名偶像,不能说谎,对孩子说的话都要兑现。”这一点与雷夫所说:“以信任取代恐惧。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不谋而合。以尊重信任为基础的相处之道,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夸美纽斯说过“在品格的塑造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以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真正的教育就在于沟通,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任。当学生在做了错事并且产生一种痛悔心理的时候,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温暖和爱。老师千万不能没完没了地批评和指责,只有通过信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尊严和价值,才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是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向着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学习,努力践行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教育思想,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守卫者,最美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瑰宝,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他们一样勤奋努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终身学习
如果说,爱,更多的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的话,那么,智慧,更多地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
但是,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需要强大的专业支撑。没有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对于孩子的深刻了解,对于所教学科的深刻把握,就永远不可能让教室成为汇聚伟大事物的中心,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无限的向往,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伟大功用。
所以,决定教师品质的,除了爱,还有智慧。如果说,爱,更多的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的话,那么,智慧,更多地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是重要的双翼,缺一不可。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