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是实现兰州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兰州市城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
+
+
/
B -" — . -— - "
.
/J
城 f人均 可支 } 『 收 入 农 民 人均 收入
192 04 元。但 由于大部 分农村 所处 自然条件 比较 差, 并且 居住 在城 关 区就 意味 着更高 的 日常消 费 , 在
教育 和 医疗费 用居 高 的 沉重 压 力 下 , 乡差距 依 然 城
明显 。
城关 区作 为 兰 州 市 的政 治 、 济 、 经 文化 中心 , 探 索 其城 乡一体 化 发 展 问 题 , 兰 州 市统 筹 城 乡 经 济 对 社 会发展 , 变城 乡 二元 经 济结 构 , 立 以工 促 农 、 改 建 以城带 乡长 效机 制 , 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发 展 一 体 化 形
治 、 济 、 化 等方 面 广 泛 融合 , 成 “ 经 文 形 以城 带 乡 , 优
势互补 , 同发 展 ” 共 的城 乡关 系 。
输、 农家 乐等 服务业 混合 收人 , 收入 水平 有 了显著提 高 , 20 由 05年 的 77 33元 , 升 到 20 上 09年 农 民人 均 收入 19 2元 。但城 乡收 入 差 距 不 断 扩 大 , 乡 收 04 城 入差距 由 20 05年 的 15 6元 , 1 扩大 到 20 09年 的 24 23
新格局 具有 重要 的示范 作用 及现 实意 义 。
2 5 2 0 2 0 2 0 2 0 00 0 6 0 7 0 8 0 9
年 份
图 1 城 关 区城 乡 收 入 差 距 ] 3
2 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 的问题
2 1 主 导产 业优势 不明显 。 民增 收步 伐减缓 . 农 从农 业发 展 来 看 , 步 形 成 了皋 兰 山地 区 “ 初 高 寒 冷凉 型 ” 色 蔬 菜 生 产 和 青 白石 地 区优 质 苹 果 、 绿 蔬 菜 生产格 局 , 区农业 标准 化生 产 、 公 害基地建 全 无 设取得 一定 进展 , 现有 的农 民专 业合 作 组 织 带 动 但 作用 发挥 不明显 , 产 品 的产 供 销 一 体化 模 式 还 未 农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资源整合、培育乡村产业、构建农民增收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复兴,带动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目标。
而“三农”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扮演着促进农村经济、理想乡村生活的重要角色。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农村公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农村道路的畅通,特别是乡村公路的互通互联,破解农民“看病难、上学难、致富难”等难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乡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防止水患灾害,提高农田灌溉利用率,改善农村水利条件,为农田增产奠定基础。
加强农村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力供应和通讯网络覆盖率,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以上种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都是“三农”工作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二、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农产品加工和高效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保障。
农业现代化既包括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方面,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
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现代农业的推广和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资源整合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资源整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1 鄂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现 状 .
( )鄂州市农机化事业历经 5 1 0多年的发展 ,农机从 无到有 , 从少到普及, 农机化事业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 。 到 2 0 年底 ,农机总动力达 4 _万 k 09 93 W,农机动 力机械
面靓丽的旗帜。
()进 一步畅通农机政 务信息纵横 向联系交流渠道, 3 形成 “ 农机 行业 间、不 同部 门间、农民朋友 间”三位一体 的情相 交融的信 息联接纽带 , 到 “ 达 信息高效采集 、 息 信 高效传送 、信 息高效共享 、信息高效利用”的 目的。 ( 收稿 日期 :2 1.01 0 01-5)
、 、
目前鄂州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 4个特点: 一是 向大 型和小型机械两 极发展 , 中型机械明显减 少。 大型机械主 要 发展有推土机 、 掘机 、农用运输机 ,小型机械 主要发 挖 展有微耕机 、植保机 、小型多功能手扶拖拉机等 ;二是 向 高性 能、高效率、高收益方 向发展。技术上过关的大 中型 麦稻联合收割机 、 机动插秧机 、 油菜直播及 收割机近年来 深 受农 民欢迎和认可 ; 三是向更 宽广 的领域发展 。 畜禽养 殖 、水产养殖 、林果茶蔬菜经济 作物 、温 室大 棚设施农 业、 农产品加工等 更多领域所需 的农机装备显著发展 : 四 是进入加 速 的发展 时期 。农 民收 入的增长和对农机 的渴 求、 农机科 技水平 的提 高、 机械作业 的效率提 高和成本降 低、 国家财政补贴 、 实施城乡一体化建 设等五大因素促进 了鄂州市农机化进入了一个 快速发展 的新阶段 。
及 配套作业机具达到 1. 万 台, 08 农机原值 48亿元。2 0 . 09 年 全市共完成机耕面积 31 . 0万 h , m2 机插机播 03 万 h .3 m 机收 2 h 万 m ,机械植保 43 . 3万 h ,全市综合机械 m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增强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1.促进城乡发展均衡:城市和农村是构成国家经济社会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城乡均衡发展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且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可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2.增强经济创新活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加速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传统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创新注入新的生命力。
3.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打破城乡两极分化,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使资源分配更加公平,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1.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是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基础。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同来看。
因此城乡一体化战略中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区域内城乡规划的统一。
2.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根据资源和地域特点发展对应的产业。
以此来促进城乡间经济互补,实现城乡一体化。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1.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当前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政策、银行信贷、人才等方面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这样才能给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加强城乡融合人才培养:培养更多懂得城乡发展规划及管理的有才能的人才。
同时,也需要变革城乡教育重心,使其更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3.加强法制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依据相应的法律规定实施,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条例和法规方面的制定和实施,以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加强监管、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以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效益和安全性。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解决乡村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其次,要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的连接和衔接,打通农村与城市的交通要道,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土地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提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保值增值能力。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三、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要加强农村企业发展和农民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乡村振兴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解决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其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统筹推进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农业现代化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推进,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政策。
在当前新时代下,如何使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取得更好的协同推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政策引导政策是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和推广,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现代农业注重科技、信息、资金的全面运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经济的腾飞。
三、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实现农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四、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农田生产实践转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增强他们抵御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五、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区域、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保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六、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和受益者。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让农民真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七、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完善的农田、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对于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可以采取
以下具体措施: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交通、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
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增加农村经营主体的规模和效益。
3. 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
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4.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农村
金融支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5. 打造特色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特色产业,提高
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城乡居民的交流与互动。
6. 推进人才培养和交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同时促进城乡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7.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养老和教育等保障,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感。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与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兰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讨
摘
要: 建立有效 的区域 协作发展机制 , 体现新时期我 国工农关 系和城 乡关系 的新 思路 , 寻求政策 突破 , 从机制 和制
度 上促使城 乡在 同一层次的平 台上平等发展 ,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系, 全面解决 “ 三农 ” 问题。
关键词 : 统筹 城乡发 展 ; 城 乡一体化 ; 农业发 展 ; 公共服务
后, 加工转化和增值率较低 ; 全市现有年销售收入过
亿元 的龙头 企 业 仅 有 8家 , 企业数量少 、 经 营规 模 小、 档 次低 , 经 济和社 会带 动效益 不足 。市域农 业 带 动 型龙 头绝 大 多数龙 头加 工企业 没有 与地方形 成 产 业化 经营 的机制 , 与农 户 的联结 程度不 强 , 多数企业 与农 户仍然 是 简单 的买卖关 系 , 辐射 、 带动 、 促进 、 服 务 的作用难 以发 挥 , 对 农 业 产业 化 发 展 的带 动 作 用
2 0 0 5— 2 0 1 0年 兰 州 市 城 镇 居 民 可支 配 收 人 由
体制机制基础和硬件基础 。兰州 、 金 昌、 嘉峪关 3市 城乡一体化试点要做到与全国同步、 全省率先。 《 兰 州 市 统 筹 城 乡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点 工 作 方 案》 指 出, 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城 乡一体化 作 为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一 项 重 大 战 略任 务 , 以工 业 反 哺农 业 、 城市 支 持农 村 为 方 略 , 以 推进 农 村 工 业 化 、
城镇 化 和农业 现 代化 为 重 点 , 以促进 农 民增 收 为 核
8 5 2 9 . 1 2元 增 长 至 1 4 0 6 1 . 8 4元 , 农 村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由 2 7 1 2 . 6 9元增 长至 4 5 8 7元 , 比同年全 国农 村 居 民人 均纯 收 入 低 1 3 3 2元 ( 2 0 1 0年全 国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收入 5 9 1 9元 ) , 城 乡收人 比 由 3 . 1 4降 至 3 . 0 7, 见表 1 。虽 然 2 0 0 9年 以后 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增
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
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城乡一体化: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乡发展的协同与融合成为重要的发展任务。
城乡一体化旨在实现城乡资源有机配置、城乡经济互利共赢、城乡社会文化共同进步,推动城乡发展协同并实现城乡一体化。
本文将分析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探讨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与措施,并展望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重要途径,已被写入国家发展战略。
城乡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与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机配置,推动城乡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同时,城乡一体化还能够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和农民收入增长,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城乡一体化还能够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城乡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二、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与措施1.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城乡空间布局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需要积极推进城市功能转移,减轻大城市的发展压力,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消除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2. 完善城乡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的协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此外,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收益。
3.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4. 加强城乡人才培养与流动加强城乡人才培养与流动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要促进城乡人才流动,吸引高端人才进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和谐发展甘肃省都市农业
究和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的体 系, 甘肃省都市农业 对 发展 提 出如下 几点 建议 : () 1根据城市特征 , 分阶段 、 目标制定都市农 分 业发展总体 目标. 发达 国家已经步人到 了“ 城乡( 都 市圈) 统一规划 ” 环境保护与环境利用阶段 ”休 和“ , 闲空 间 、 色 空 间的创 造 已经成 为 都 市农 业 发 展 的 绿
社会的总体特征 ,它主导着未来农村发展的方 向, 也左右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 , 因此 都市农业 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更新. 进人 2 O 世纪 8 0年代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利用经济理论 中 的稀 缺性研究都市农业 的价值 . 8 1 4年 ,eea 9 Snc 和
了传统 农业 的耕作 特征 , 城市 吸 纳 流动 人 口过 程 在
这一系统渗透到了经济 、 社会 、 环境和空间各方面 , 因此 , 具有与城乡社会发展所需要 的综合性功能. 经 济 、环境和社会价值 的体现具有 同步性和协调性 , 这是都市农业与其它众多产业所不一样 的. 总的来 说, 都市农业 的发展 目标与城乡统筹发展 、 和谐社 会的构建相一致. 根据具体 的发展方 向和实现途径 的不 同 , 市农业 的功 能定位 体系可 分解 为: 都
第1卷 期( 1) 5 第2 2 0 0
甘 啸高奸孑昱 才
V15 o(0 ) o1N.2l . 2 0
在 城 乡一体 化进 程 中和谐 发 展 甘肃 省 都 市农 业
景 丽 闫英 琪
707 ) 300 ( 兰州城市学院 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 甘肃兰州
马 步晚
( 兰州城 市学 院 城 市教务 处 , 肃兰州 甘
有稀缺性的经济物品 eoo i gos , cnmc od)其获取须付 出代价. 都市型农业具有外部性 , 是可以产生外部性
乡村振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一、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概述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举措。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资源要素高度流动、要素配置高度一体、城乡区域发展高度一体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共同为推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二、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村发展也要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社会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三、农村产业革命农村产业革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之一。
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向现代农业转型来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
推动农村产业革命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注重推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这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城市与农村要素高度流动城市与农村要素的高度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需要加强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
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农民工就业政策,鼓励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
同时,也要关注农村资源要素的流入,加强城乡土地、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
六、城乡要素高度一体化城乡要素高度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兰州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研究——基于SWOT模型分析
四大铁 路干 线和 开工 建设 的兰渝 铁路 在此 交 汇 ,随着青 藏
铁 路 的开 通 , 州 的交通 枢纽 地位 更加 突 出 ; 公路 国道 7 兰 有 条、 省道 4条 , 中有 兰 嵫、 白等 5条 高速 公路 ; 其 兰 兰州中川 机场 与 国内外 4 0多 个城 市通航 ; 京沪 银 兰 、 兰乌 、 西拉 西 兰
长、 兰银线 等输 油气 干线 管道通 过 兰州 ; 州 的市场 集散 和 兰 辐射 面积 达到 8 个省 区 ,0 4 0万 k 和 3 m 亿多人 口。 随着 国家
乡一体化并不导致城乡 的“ 低层次平衡发展 ” 平 均主义”它 和“ ,
是使农村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 的竞争地位 ,是两者之 间互相吸引 , 取长补短 , 同发展的一种双 向演进 。城乡—体化 共
既是—个城乡综合的社 会 、 、 经济 空间发展过程 , 又是城乡社会 经济发展 的—个终极 目 从经济学角度看 , 标。 城乡—体化是指统
备制造 在全 国处 于重 要地 位 。截至 20 年 底 , 州规模 以 08 兰
上工 业企 业 5 3户 。2 0 5 0 8年 , 工业 增 加 值 占全 市生 产 总值 的 4 . %, 70 6 五大 主导产 业 占全部 工业 的 8 .3  ̄ 全市 工业 1 %I 6 。 增 加值 占全 省 的 比重 接近 三分之 一 。兰州 高新 技术 产业 开 发 区 和兰州 经济 技术 开发 区在新 材料 、 生物 技术 与新 医药 、 电子信 息 、 先进 制造 技术 、 节能环 保等 领域 培育 出一 批拥 有
事实表明: 城乡—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发展经 济学 的理论, 工业化过程可分 为工业 化早期 、 、 中期 后期三个 阶 段。 通常 隋 况在 工业化 中期阶段二 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19•【字号】兰政办发[2013]100号•【施行日期】2013.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3】10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4月19日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和“城市管理有序”的要求,认真解决城乡结合部城市管理不到位、市容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实行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与主城区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
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的要求和部署,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日常管理、完善制度机制等方式,实行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常态化、长效化、一体化管理,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专项整治和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一体化管理制度和机制,实现城乡结合部管理有序、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二、工作原则(一)市区联动,属地管理。
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实行属地化管理,近郊四区政府是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相关街道(乡镇)是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主体。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监督指导和支持配合工作,形成市、区、街道(乡镇)联动,密切配合、职责清晰、合力推进的责任体系。
(二)理顺体制,健全机制。
充分调动街道(乡镇)、社区(村)力量,将城市管理延伸至每个城乡结合部、每个涉农社区,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绩效考评体系、经费保障机制,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保障有力、整体联动,全面提高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浅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措施
摘要 : 现代化 是 中国农 业 的根 本 出路 , 农业 现代 农业是 实现 农业 现代化 的的必 由之路 , 进城 乡一体化 又是 发展 现代 农 业 的重要 途 径和 而推 发展方向。本文着重分析 了国内 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经验和措施, 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发展我国的城 乡一体化战略有所裨益。 提
sr tg . ta e y
关 键词 : 乡一体 化; 城 经验 ; 措施
K e r s u b -r r ne ain; x ein e me s r ywo d : r a u a itg t n l r o e p re c ; a u e
中图 分类 号 :3 3 F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0 — 0 4 O 10 — 3 12 1 )4 0 9 一 1
1 关 概 念 相 该调整投资与消费 的比例, 逐步提高消费 比重 , 降低投资的比重 , 使 11 乡一体 化 的 定 义。 城 乡一体 化是 指 相 对 发 达 的城 市 和 相 投 资 与 消 费 的 比例 逐 步 达 到 能够 使经 济 长 期保 持 稳 定 快 速增 长 的 .城 对落 后 的农 村 , 破 相 互 分 割 的 壁 垒 , 步 实 现 生 产 要 素 的合 理 流 水平 。 打 逐 二是 建 立统 一 的劳 动 力市 场 。 决城 乡 收入 差距 问题 , 解 当务 之 动 和 优 化 组 合 , 使 生 产 力在 城 市 和 乡村 之 间 合 理 分 布 , 乡 经 济 急是 应 该 从 体 制上 解 决 城 乡居 民机 会 不 均 等 和 劳 动 力市 场 的地 区 促 城 和社会生活 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 , 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 乡之间的基 分割 问题 。 我国需要创造 条件尽快取消对农村居 民的各种非国民待 本 差 别 , 而使 城 市和 乡村 融 为 一体 。 从 遇 的政 策 规定 , 使得 农 民有 与城 镇 居 民均 等 的 就业 机 会 和 公 平 竞争 1 城 乡一体化的特点。 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 市 的市场和 法律环境。三是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繁荣农村经济。需要 . 2 城 城 与 乡村、 城镇居 民与农村居 民作为一个整体 , 筹谋划 、 统 综合研究 , 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研究 , 通过 引进 良种 , 推广先进 的农业技术等措 提高农民收入。还 需要健全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 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 促进城 乡在规划建设 、 产业发展 、 市场信 施促进农业丰收, 息、 政策措施 、 生态环境保 护、 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 化 , 改变长期 形 系 , 步建 立起 比较完善 的农产 品流通体 系 ; 逐 积极支持发展多种形 成 的城 乡 二 元经 济 结 构 , 现城 乡 在政 策 上 的平 等 、 业 发 展 上 的 式 的 农 村 专 业 合 作 组织 , 励 龙 头 工 商 企 业 与农 户 合 作 经 营 i 力 实 产 鼓 大 互 补 、 民待 遇 上 的 一 致 , 农 民享 受到 与 城 镇 居 民同 样 的 文 明和 发展 农 产 品 加 工业 , 进 农 村 第 二 、 国 让 促 三产 业 的 发展 。 实惠, 使整个城 乡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33建立 健 全 推进 城 乡一体 化 的合 理机 制。 . 2广东佛 山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和经验 要建立健全 “ 有进有退“ 的政府引导机制。在统 筹城 乡发展, 在推进农村 制度创新 、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城 乡一体化发展等 实现 “ 二元结构” 一元结构” 向“ 转变的实践过程 中, 关键是在于政府 具体方面 , 山提出了着力 抓好三个 方面 的工作 , 佛 一是 以深化农村 正 确 定 位 、 学 引 导 , 立政 府 在 管理 市 场 经 济 过 程 中 “ 进 有 退 ” 科 树 有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 制改革为突破 口,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 二是 以 的新理念 。 把支持农村、 关心农民、 调整农业摆 到政府工作 的议事日 现 代 农 业 园 区 建 设 为 切入 点 , 力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 是 以缩 小城 乡 程 , 大 三 以建立公共财政、 满足人民公共需要 为目标 , 加大政府对公共产 收 入差 距 为着 力 点 ,全 力解 决 民 生 问题 。 同时 配 套 了 2 l条 政 策措 品 和 农 村 、 业 等 基 础 设施 的投 入 力度 , 体 制 机 制 上 发 挥 政 府 对 农 从 施 , 中有 不 少 是对 农 村 制度 的创 新 发展 。 其 比如 “ 励 自愿 放 弃 宅基 农村 、 业等 基 础 设 施投 资 的“ 鼓 农 引致 效 应 ”形 成 政府 启 动 与 引 导 、 , 市 地使 用 权 且符 合 规 定 的 农村 居 民 进入 城 镇 购 买 自主 用房 , 建 立相 场 ( 会 ) 共 参 与 , 民积 极 响 应 的 运 行 机 制 , 现 城 乡 共 同 富 裕 并 社 公 农 实 应 的补 偿机 制 ” 等 。 等 和发展。 二要建立健全按规律 、 规则调节资源配置的市场推进机制。 3推 进 城 乡一 体 化 发展 的具 体 措施 市场机制是市场 内在的主体机制。一方面 , 通过政府对法律法规的 31系 统把 握 、 体 推 进城 乡一体 化进 程 。 。 整 一是 城 乡统 一规 划 是 逐步健全、 完善与严格执行 , 充分维护公平与公正 , 不断净化市场环 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核心 内容。 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 境 ; 另一方面 , 通过 税收、 信贷等经济杠杆 , 建立健全社会 资源在城 要 求, 做好总体规划 , 明确 各个区域 的功能定位 : 立足现有产业 发 乡之间的市场配制机制 , 进而形成推进城 乡统筹、 协调发展 的经济 展、 基础设施 、 公共服 务等城 乡发展 基础 , 有效整合城 乡资源 , 大 机制。三要建立健全分工协作 的产业支持机制。推进城 乡一体 化进 加 投 入 , 导基 础 设施 建 设 , 进城 乡基 础 设 施 的 综 合 协调 发展 : 快 程 , 指 促 加 经济是基础 , 工业 是动力 , 三产是后续动力。 统筹城 乡发展 , 加快 “ 中村 ” 造 , 城 改 高起 点 、 高标 准 建 设 , 进 农 村 融 入城 镇 、 市 的进 城 市 现 代化 建 设 进程 , 推 城 必须 按 照 规 模 化 、 地 化 、 业 化和 标 准 化 的 基 企 程 。二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是城 乡一体化的基本保证。认真研 究各 要求 , 加快农业结构调 整, 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优质农产品生产 项政策 , 加大对农民生产、 生活的扶持力度 ,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一 基地 , 培植壮 大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 充分挖掘本地有特色及发展 步 投 向小 城 镇 建 设 , 善 城 镇 社 会 功 能 , 引 人 流 、 流 、 金 流 等 潜 力的农产 品 , 完 吸 物 资 延伸产业链 , 形成 产业集群 , 增强产业的整体 实力 , 向城 镇 集 聚 , 强现 有城 镇 辐 射 带动 功 能 , 成 以城 带 乡 、 工 促 提 高农业整体效益。四要建立健全涵盖农村 的社会保障机制。 增 形 以 ①统 农 、 体 化发 展 的局 面 。三 是 促 进城 乡 自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问题研究
从甘肃三产融合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二、第三产 业发展情况优于第一产业,农业处于弱势地位,使得 一二三产业无法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从农产品生产 加工情况来看,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产量较 高,但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欠缺深加工技 术,并且在仓储、物流运输等基本配套设施方面不完 善,当地近距离产销尚可,跨区域销售有一定难度。此 外,近几年兴起的休闲农业市场,运营模式单一,缺少 特色,未能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对于游客的吸引 力不够,无法形成顾客黏性。农业产业存在发展不均 衡的现象,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数量少,无法形成强 有力的带动力量,品牌意识薄弱,市场上同类产品鱼 龙混杂,不具备品牌优势[3]。 2.2 三产融合中各方主体联结机制不顺畅, 影响合 作社作用的发挥
· 68 ·
山西农经 / 2022 年 7 期
3 促进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的建议
3.1 调整三产融合的整体布局,做好前期规划 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
源头出发,严格把控农产品品质,学习、研究、引进先 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借助“互 联网 +”或新媒体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农业,尽快完善 产品仓储,尤其是物流和运输,打通跨区域运输通道。 部分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农业地区,合作社可因 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另一方面, 转变生产思路必不可少。在生产决策中做好市场调研 与长中短期市场需求分析工作,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决 策。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产,合 理种植,发展养殖业,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加强对农业 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三产融合。对品牌建设 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 形成示范合作社, 增强自身竞争力[5]。 3.2 建立合作社各方利益主体联结机制,互利共赢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地探讨了农业合作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根据他们的观点,农业合作是一种生产方式,通过集体合作和劳动分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他们认为,农业合作可以消除私有制带来的生产关系上的矛盾,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强调了合作性和集体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和团结,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他们对农业合作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这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他们看来,农业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壮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农村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
他们的理论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正确的道路,即通过农业合作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富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正文2.1 农业合作理论的基本内涵农业合作理论强调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过集体行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孤立无法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劳动分工的合理安排。
农业合作理论关注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体化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合作应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农业合作理论还强调农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合作应当建立在农民自愿参与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不能强加于农民,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
农业合作理论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体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治。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衔接与融合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衔接与融合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空间的整合,二者需要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一、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密切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城乡一体化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必须相互协调、互为支撑,方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科技创新、生产方式更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农业现代化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促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广阔空间城乡一体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和农村各具优势,城乡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城乡一体化,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得到优化,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得到提升。
四、农业现代化需依托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农业现代化需要依托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才能持续发展。
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巨大,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优化,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通过城乡一体化,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五、城乡一体化需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城乡一体化需要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
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
同时,现代农业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六、农村地区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村地区是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
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实施路径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本文将从指导思想与实施路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农村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对农业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保障农民权益。
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发展的差距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之一。
城乡融合发展包括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人口的流动和交流、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通过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互利共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六、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通过美化农村环境,塑造宜居宜业的农村形象,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注重外在美,更要注重内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和福利待遇。
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九、加强农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农民的主动参与和组织建设。
加强农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一体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全面融合的关键途径和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乡村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人口流失、土地闲置以及公共服务不足等,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
这包括加强农村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建立乡村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要推进农村产业升级。
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合作社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经济组织能力。
第三,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强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耕地保护与高效利用,推行农村土地托管制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此外,还要加大乡村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土地流转有序进行,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培育优秀文化创意产业。
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全面繁荣。
第五,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农民社会保障待遇严重不足,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待遇水平。
包括加强农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确保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要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
要明晰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明确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
总之,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如何通过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通过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加强城乡规划协调城乡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
首先,要制定全面统筹的城乡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城市要根据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等要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乡村要注重保护农业资源,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城乡规划的衔接和协调。
城市和乡村规划应该相互配合,避免过度集中和不合理扩张的问题。
通过建立城乡规划协调机制,加强规划的监管和执行力度,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二、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首先,要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
其次,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联通和衔接。
城市和乡村之间要加强交通和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衔接,提高交通运输和能源供给的效率。
此外,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和乡村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城乡信息互通。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其次,要加强城市和乡村产业的互动。
城市要引导产业转移和落地到乡村,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则要积极参与城市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附加值。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企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
四、加强城乡社会事务管理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和产业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事务的管理。
首先,要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和农村社会治理。
加强对农民劳动权益、土地权益等方面的保障,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医疗、教育等制度,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
其次,要加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推动城市和乡村的文化交流和人才流动,促进城乡人员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增进城乡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五、加强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是实现兰州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现代农业是实现兰州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牛铮超科学定位和准确认识城乡一体化要实现什么和如何实现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也就是说,是走实现把农村变为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用工业取代农业的替代型城乡一体化之路;还是走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赶上或超过与城市居民的城乡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农村服务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资源的城乡协调互补型的城乡一体化之路。
前者代价高昂、后果严重,后者产业衔接、产业链递进、城乡互补、全面协调可持续。
尤其是地处内陆的广大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如果仍然主张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实质是走替代型的模式,这种模式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代价高昂,实不可取。
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兰州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上的有益实践,为此作了很好的注解。
新农村试点工作实施三年来,扶持发展村132个,60个市级试点村共组织各类产业化项目10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8项;60个试点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搞出44%;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各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效果十分明显。
全市紧紧围绕“城市农业”的发展思路,打造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化农业,已形成了具有多元化和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的基础格局。
一、实现兰州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和问题(一)兰州市经济社会存在的突出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经济矛盾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兰州市经济
产业结构呈现不合理的过“农”、过“重”、过“商”的特征是兰州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深层经济特征,这些特征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构建城乡一体化首先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是第一产业过“农”,传统农业为主导的特征十分明显。
第一产业过“农”的直接结果造成了不仅是农业,而是整个经济结构的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途径少,收入增长慢。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差距、收入差距结构性矛盾就突出。
二是第二产业过“重”。
2018年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78.66%。
第二产业过“重”,一是造成工业与农业的产业联系断裂,工业并不是农业的产业递进,农业也不是工业原料的初级产品供应,农业产业化低,工业对农业的产业接续性差,城乡经济的二元产业结构就越拉越大。
二是在经济发展中,重点倚重工业,工业结构过“重”,在结构转型过程中,会造成农村经济资源的严重外流。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具有高风险、波动性、分散性以及收益相对较低性,对资源的吸引力就小,农业面临劳力、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大量外流,造成农村经济的停滞甚至萎缩。
三是第三产业过“商”。
表现为商贸流通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三产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发育不良。
流通业又以商品市场较为发达,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的过“商”就导致了农村服务城市、农业服务工业的功能减弱,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服务城市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要素市场的发育不良,又反过来不利于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和劳动力等要素向农村和农业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制约瓶颈,给城乡一体化发展造成新的障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体质羸弱”对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拖坠”效应,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