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1、体味诗人情感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诗人情感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PPT展示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古今律诗之冠”
(教师导入新课)不错,经过前面两首诗地学习,同学们一眼就看出这是在形容杜甫地《登高》。
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杜甫,感受他心系天下的广阔胸怀。
二、出示学习目标
(PPT)
三、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767),安史之乱(755-762)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
挣扎。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四、指导朗读(PPT展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感受诗歌的美:节奏分明,整齐, 音律和谐,平仄相间,抑扬顿挫结构上回环照映
五、赏析
问:刚刚我们在读的时候同学们大概已经感受到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了,用诗里一个字来概括是——
答:悲
板书:悲
小组合作探讨
颈联:问:请说说这两句有多少可悲的事情?
(学生讨论PPT展示)
万里”地之远也,万里之外。
(四川)
“悲秋”时之凄惨也,悲凉之秋(万木凋零)
“作客”羁旅也,漂泊,流浪(客居他乡)
“常作客”久旅也,长久的,不断的(为求官旅居十年,安史之乱、藩
镇割据漂泊十年)
“百年”暮齿也,岁月不饶人,晚年(55岁)
“多病”衰疾也,多病之躯(肺病、疟疾、糖尿病、风痹、
右臂偏枯耳半聋)
“台”高迥处也,寒冷
“独登台”无亲朋也(异乡,严武、李白、高适去世)
尾联:品味“艰难”二字的内涵。
国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自身命运(事业未成,颠沛流离,多病暮年)
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思考:为什么新亭酒杯?
明确:抑或因病戒酒,抑或穷极买不起酒,抑或情绪不
好不想喝酒。
首联:问: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学生讨论并明确答案:风天猿渚沙鸟;急高哀青;冷色调,透露灰暗、凄凉)
颔联:问:“落木”一词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生答:萧条、光秃秃的视觉印象,写出了秋的萧瑟。
联想到生命的短暂。
杜甫生于是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它让我们有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不尽长江”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不尽”写出了江水广阔、绵延。
“滚滚”写出了江水翻滚向前,有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的感觉,有种韶光易逝的感觉。
六、主旨探究
这首诗写诗人重阳节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
辽远空阔的秋景,抒发了诗人一生潦倒、老病孤愁、流落异
乡、忧国忧民的悲伤之情。
七、对比赏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杜甫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的不同。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九、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